① 娜扎煙熏妝配慵懶卷發性感優雅,眼神清純鎖骨吸睛,她適合哪種造型
這段時間古力娜扎曬出了一組自己的寫真,照片中的古力娜扎煙熏妝搭配卷發,也是非常性感優雅的一種造型,這種造型也是非常的適合古力娜扎,古力娜扎之前也是嘗試過很多種不同風格的造型,但是最適合古力娜扎的還是御姐風的穿搭,古力娜扎的長相是非常明艷的,氣場也是非常的強大,所以說御姐風格更加的適合古力娜扎,這種風格能夠凸顯古力娜扎的氣質,烈焰大紅唇的妝容就特別的適合古力娜扎。雖然古力娜扎很多風格都非常適合她,但是最適合她的還是御姐風,因為御姐風格和古力娜扎的氣質特別搭,這種風格能夠讓她氣場全開,所以選擇這種風格比較合適。
② 娛樂圈女明星上妝後容易撞臉,有哪些撞臉的女明星
娛樂圈是一個百花齊放,各種明星爭奇斗艷的大舞台,很多明星都為了自己能夠擁有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形象也好、地位也好,做足了十成十的功夫。雖然請的化妝師造型師很多,每次出席活動也好發出寫真也好都是力求在自己顏值氣質的基礎上凸顯特色走在時尚潮流前頭,但是好像總有那麼幾個明星上妝後簡直就是一個人,讓臉盲患者無法辨別。01、孫怡和李沁。
這個應該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孫怡和李沁確實在五官和氣質上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單獨看應該大部分人都能認得出來?但是如果兩人妝容統一一下風格,再穿個類似的衣服,可能要辨別就很難了。孫怡之前靠與鄧倫合作的一部《因為遇見你》而大火,後續也出演了很多像什麼《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這樣火遍大江南北的書改劇。李沁則是從《新紅樓夢》中的寶釵被大家所熟知,後面又出演了很多精彩劇目比如《千金歸來》。其實仔細看兩個人的身材和臉型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娛樂圈雖然有很多明星藝人有時候在某些角度和妝容上特別像,但是還是足夠有他們自己的特色,不過大家的美都是一樣的。
③ 國潮風開始席捲美妝圈,我國女性的妝容都有哪些特點
人們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看一個人可以從她眼睛中看出她的心靈是什麼樣子的。對於眼睛的妝容,中國女子而已有不一樣的化法,關於美妝眼睛的妝容他們喜歡把自己的眼睛放大,把自己的眼睛弄得閃亮,與美妝相比,中國女子畫眼妝喜歡樸素不耀眼,他們不會過多修飾自己的眼睛,比如用上兩種以上的顏色塗染,他們喜歡單一的色調,這樣讓人看起來不會有太大的視覺沖擊,不會讓人覺得此人心靈狂野,他們喜歡朴實無華,突出心靈的單純和寧靜。少部分分析完中國女子的妝容以後我覺得中國妝容的美不會給人視覺沖擊,但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我喜歡中國風的妝容,它朴實無華,你呢?
④ 中國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妝
從古至今女性都有一顆愛美之心,現代人們的化妝品五花八門,款式、型號之多,數不勝數。在古代沒有這么高的科技,他們都用胭脂、螺子黛、鉛粉、畫面靨等化妝技術來裝扮自己,這些我們聽都沒有聽過,但是當時古人的化妝技巧一點都不失我們現在的水準。
六、第六步點朱唇古代的女性將口紅稱之為唇脂,人們將唇脂塗在嘴唇上。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塗法,唐宋時期流行點絳唇,就是將唇脂只塗在兩片唇的中間,以顯示櫻桃小口之美。直到後來漸漸的演變成塗滿整個唇部。
古代女子代妝步驟之多,一點都不輸我們現在,愛美之心人皆有知,無論是哪個朝代的女子都有一顆愛美,熱愛生活的心。而不同的化妝方法也體現了不同朝代的各式各樣的審美觀念。
⑤ 有人感覺化妝難,那麼古代的女人是如何化妝的呢
如果現在打開一個女孩子的網路購物車,那能有多少購物車裡面沒有化妝品呢?恐怕少之又少。在這個越來越傾向於為愉悅自己而裝扮的年代,化妝著實是件稀疏平常的事。若是我們要開一場有關化妝的茶話會,那估計除了有難以計數的年輕人到來,可能還會有不少古人都會搬出積灰的時光機沖去現場。
有時候,“花鈿”還會特指人們畫在眉心的紋飾。這些畫上去的花鈿雖然沒有貼上去的有光澤,但也精美大氣,與先秦至漢的氣度正相襯。
時至今日,人們不再單是“女為悅己者容”,而是越來越把妝容當做生活的一部分,通過塗抹畫勾為自己的生活上色。而古代的女子,雖然沒有太多拋頭露面的機會,但也有一顆愛美之心。她們用她們的巧手,將自己的面龐一番塗抹,最終繪出一副連帝王都傾心的容顏。所以啊,光塞滿購物車是還不夠的,多練練,下一位榜上有名的美眉或許就正在屏幕前了。
⑥ 徐璐戰損妝造型長發及腰,你對她飾演的哪個角色印象深刻
徐璐戰損妝造型長發及腰,似女戰神降臨,真的是又颯又美, 我還是非常喜歡徐璐的,有演技有顏值,出道至今她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優秀的作品,當然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甄嬛傳》中她飾演的靈動可愛的甄玉嬈,她也是因為這個角色走入到大家都視野中的。
徐璐也是一個非常敬業的演員,對自己的要求也非常高,正因為她對自己如此高的要求,才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優秀的作品。她不驕不躁,不卑不亢,一直以來都在認真演戲磨練自己的演技,她的演技也是能夠經得住考驗的。她的感染力與共情能力非常的強,她的作品也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期待她的新作能夠早日與我們見面。
⑦ 中國化妝造型女藝術家牛磊
國家高級化妝師、中國美妝行業的領軍人物,牛磊,首創了「LEI高清3D塑顏妝法」,針對4K超高清數字制播技術研發,革新了美妝技術,完美地解決了高清特寫鏡頭下,妝容瑕疵明顯的問題。因此,第九屆中國攝影化妝造型十佳大賽特邀牛磊老師作為本次大賽的評委,參與西北賽區(西安站)和華北賽區(石家莊站)的評選工作。
中國攝影化妝造型十佳大賽是國家級賽事,是行業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賽事之一;是中國美業的頂級賽事,被譽為檢閱中國攝影化妝造型師實力的頂級盛典。
中國攝影化妝造型十佳大賽自舉辦2000年第一屆賽事以來,已成功舉辦了八屆賽事,歷年累計評選出近百位化妝傑出人才。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成為化妝造型領域的領軍人物,在人像攝影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有國際形象設計裁判員、亞洲發型化妝大賽裁判員、國際職業認證評審委員王樹君,他培養的眾多優秀學生獲得中國、亞洲化妝大賽大獎及冠軍;身兼化妝造型、攝影、數碼創意藝術的傳奇人物姚遠,她是中國化妝造型藝術研創中心專家委員、中國美容美發協會理事、中國影視化妝委員會委員、國際美容美發協會專家評委;北京現代舞團造型總設計賈雷,他曾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殘奧會開閉幕式首席造型師,CCTV春晚舞蹈造型總設計,中國第九屆藝術節開幕閉幕式造型總設計,擔任《清明上河圖》、《平潭映象》、《絲綢之路》等諸多著名舞台劇的造型設計,多次榮獲全國及國際獎項。
賽事評選分為初賽、復賽、決賽三個階段,全國美業聯動甄選,分設十個賽區,總初評人數近5000人。各賽區從初評人選中精選出50位優秀者進入復賽環節;各賽區再通過復賽賽事評選出5位優勝者進入全國總決賽,最終從參與總決賽的50位選手中評選出10位「金牌十佳化妝師」。中國攝影化妝造型十佳大賽賽制設計科學、嚴謹,具有極高的難度和挑戰性。參賽選手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整創作出兩款造型。這里的完整度包括底妝、面部彩妝、發型、服裝和配飾等整體造型設計,考察的不僅僅是化妝師的專業技能,還有策劃、審美、創新、色彩感知、手工製作、整體搭配等多項綜合技能,而評委打分亦是分項打分,再計總分。兩款造型分別是唯美妝造型和創意妝造型。前者考察選手基本技法的操控和造型的實用性;後者重在創意概念的表達。對於參賽選手來說,參加比賽能夠開拓視野,檢驗自己綜合技能、素質和實力,為化妝事業登上更高的舞台積累經驗。「金牌十佳化妝師」稱號是對中國化妝師專業技能和水準的最高肯定,亦是對資歷、美學修養、個人技術和能力證明的卓越象徵。
作為行業內規格最高、最具有影響力的賽事之一,中國攝影化妝造型十佳大賽對於評委人員的選定有著極高的評判標准,包括對化妝師個人資歷、影響力、行業貢獻和技術水準等進行多維認證、篩選和考察。評委團的人選均為國內具有領軍地位的行業大咖,要求在中國職業化妝造型領域具有行業影響力和號召力。歷屆聘請的評委有:中央戲劇學院化妝設計專業教授、中國著名化裝造型藝術家,堪稱中國化妝界泰斗的霍起弟;中國美業最具影響力人物、亞洲時尚聯合會中國委員會理事、魔術化妝師毛戈平;亞洲時尚美業領袖人物、世界美發美容協會(中國區)副會長、第35屆OMC(世界美容美發組織)世界盃化妝大賽銀牌獲得者秦怡;中華化妝師聯合會會長、北京奧運會閉幕式化妝造型總設計師、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國內重要秀場首席造型師君君,等。
本次第九屆中國攝影化妝造型十佳大賽特別邀請牛磊擔任西北、華北兩大賽區的評委,對現場賽事環節進行專業的評判。作為中國美妝行業的標桿人物,牛磊評委將貢獻其專業點評和創新精神,帶動並推進新時代化妝理念、技法的革新,推動中國美妝行業向前發展。
⑧ 簡介一下,「唐宋元明清」各自女子的妝容特點
1、唐朝
唐朝妝容最大特色就是面部一定要化白面妝。唐玄宗時期更是百花齊放,光是眉形便有十多種,鴛鴦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唐玄宗時期還流行在額頭畫花,用金箔貼上,整個妝容配上當代的發髻顯得華貴艷麗。
唐代民風開放,因此唐女子妝容多有變化,僅晚唐時期三十多年時間里,唇式就出現了17種之多。酒暈妝、桃花妝、飛霞妝等流行的妝容也融入了外來文化的特色。
盛唐時期,流行把眉毛畫得闊而短,形如桂葉或蛾翅。元稹詩雲「莫畫長眉畫短眉」,李賀詩中也說「新桂如蛾眉」。
2、宋朝
宋代受程朱理學的影響,審美偏清秀質朴,所以宋朝的女子妝容極為素潔。但是唐朝盛行的遠山黛在宋朝依舊十分受捧。宋朝妝容強調自然膚色及提升氣質。
明、清的「裸妝」都是從宋代承襲的。胭脂只是略施一點,唇妝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桃心唇,而是比較豐滿圓潤的唇形,以淺色為主。
盡管宋代妝容大走簡約風,但精緻和高級感一樣沒落下,宋代皇後率先用珍珠作為面靨。面靨是古代婦女面部的妝飾,除了貴婦才用得起的珍珠,平民一般用金箔片、螺鈿殼、花草、榆錢等剪製成的各種花朵形狀。
此外,「倒暈眉」在宋朝盛行於宮中,是一種畫成寬闊月形的眉式,在一端由淺入深,逐漸向外暈染,直至黛色消失。這種眉式在宋人所繪的《歷代帝後像》中表現得十分明顯。
3、元代
元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婦女盛行「黃妝」,即在冬季用一種黃粉塗面,直到春暖花開才洗去。這種粉是將一種葯用植物的莖碾成粉末,塗了這種粉可以抵禦寒風沙礫的侵襲,開春後才洗去,皮膚會顯得細白柔嫩。
貴族女性們感覺此妝很美,就用黃妝飾面,塗以金色,演變成為宮廷流行的佛妝。佛妝在北方民族建立的宮廷中盛行,顯然是受佛教的影響,也與寒冷地區的氣候有關。
燕地女子冬天用黃色的枯萎葉做漿塗面以防風吹,稱之為佛妝。佛妝即是整個面部塗成黃色,以擬金色佛面。
4、明朝
明代女子著妝以明亮為主,艷麗色彩盛行,與清代相差最大的是明女臉頰色彩偏亮,唇色自然。整體而言,明妝是最接近現代審美觀的。明朝眉形開始有了一些變化,不像宋朝和唐朝那般有弧度,更自然,眉尾偏長。
這時候的唇色和化法,都比較接近於現代,唇邊干凈線條柔和。為了讓五官更加立體,手法上流行「三白法」,即在額、鼻和下顎三個部分暈上誇張的白粉,表現面部層次。
5、清朝
清朝時期女子妝容以含蓄內斂為美,總體上來說以素雅簡約為主,眉毛纖細,部分有身份的女子眉心會畫得高挑一些,眼妝清淡柔和,胭脂多用粉色系,這樣看起來更少女。
當時女子的眉毛均為眉頭高、眉尾低的形態,形狀纖細修長如柳葉,彎似新月,襯托出女性清秀柔美的姿態。
清朝女子的唇妝追求的是一種小而薄的感覺。嘴唇都是上唇幾乎不塗,下唇只塗抹內唇部分,從中間向兩邊減淡, 第一眼看上去有點像現在特別流行的「咬唇妝」。
⑨ 古代女子化妝的步驟
1、敷鉛粉
古人化妝的第一個步驟是敷鉛粉,作用與現在打粉底類似,都是為了凸顯自己膚白貌美,畢竟「一白遮百丑」。唐人喜歡在粉中摻入西域香料,稱迎蝶粉;宋人將益母草、蚌粉等調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則以玉簪花為主料,制玉簪粉。
唐朝的眉形豐富多彩,唇妝種類也異常繁多,僅晚唐30多年時間里,唇式就出現了17種之多,圓形、心形、鞍形,其中最風靡的要數櫻桃形和花朵形。古人崇尚「櫻桃小口一點點」,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女孩子們先用白色打底以覆蓋唇色,然後用口脂在嘴唇正中畫出唇形。
⑩ 唐代女子妝飾:與審美風尚息息相關,為何盛唐時期流行酒暈妝
愛美,是人的天性。當人類文明發展起來後, 社會 中的男女,都會自然形成一種審美風尚。這種審美觀念,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受到 社會 、環境、經濟等方面的綜合影響。
當 社會 中的審美觀念發生變化時,它便會潛移默化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比如說唐朝,以"豐滿"為美;一些"瘦弱"女子,反而不受歡迎。這就是人的審美傾向,它可以實現人類的某種精神需求,並確立其價值取向。
所謂"女為悅己者容",唐代女子妝容的演進過程,其實便反映了唐代 社會 的審美傾向。而這種審美情趣,在某種程度上,也同時可以反映出當時唐代 社會 的發展狀況。
唐代女性的化妝技術,在古代眾多王朝中,算是首屈一指。這是一個女性狂歡的時代,它得益於前朝女子妝飾文化的 歷史 內涵。
早在先秦時期,古代女子便已經學會了化妝。到了秦漢時期,由於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一些中原缺少或沒有的植物或礦石。這些化妝品原材料的引進,讓漢代女子有了多樣選擇。
而在魏晉時期,化妝這門學問,算是徹底征服了當時的 社會 。有趣的是,竟然有不少貴族男子也開始沉迷化妝。這就說明:魏晉時期的化妝,已經頗為普及和常見了。
而從相關史料記載來看,唐代之前的化妝情況,其演進過程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從單調到多樣。上古時期的女子,大多採用紅妝;及至先秦時期,則出現了素雅的白妝。在魏晉時期,還有紫妝、黃妝等奇葩顏色。所以古代女子對面部妝容的選擇,是不斷遞增的。
二是,從簡單到復雜。早期的化妝品,多來自礦物。比如赤鐵礦粉,將起研磨之後,加上動物油脂、土和水,便能製作成一種簡單的紅色化妝品,就像是硃砂一樣。
在西漢年間,張騫出使西域回歸後,帶回了一叫做紅藍花的植物。它的花瓣有紅色與黃色兩種色素。
當製造水粉時,往往需要經過較為繁瑣的步驟,不僅要設法去掉黃色色素,還要用大米研磨成米粉,再讓它浸泡在紅色染缸中。雖然有些麻煩,但這種化妝品已經遠遠超過最初始的硃砂了。
三是,從保守到開放。往常的化妝,一方面是因為化妝品造價高昂,一方面也是因為接觸的人不多,所以往往只流行在一些貴族婦女當中。但隨著 社會 風尚的開明與進步,越來越多的平民女子也開始化妝。
前面還提到:魏晉時期有不少士族男子,也開始崇尚白妝。可見隨著 社會 包容風氣的演進,化妝已經成了愛美女子必不可少的日常操作。這個情況,在唐代更為流行。
想要了解唐代女子的妝容,其實最容易的思路就是:從唐代不同時期,來看待唐代女性對於面部妝容的審美取向,從而能快速了解唐代 社會 風尚的變化。雖然唐朝的代名詞一度是強大、興盛,但初唐、盛唐、中唐與晚唐,也還是有較為明顯差距的。
(1) 簡約淡雅的初唐風
從總體上看,初唐年間的女子面妝,流行一種小清新風格。概括起來就是:在淡雅白妝的基礎上,點綴少許紅妝。如何理解這種風格呢?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白居易算是趕上初唐尾巴的詩人,從他對女子美貌的稱頌中不難看出:唐朝人當時以膚白作為貌美的前提。
這種簡約、淡雅又有點小清新的風格,是 社會 中大多數女子的正常審美取向。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
其一,面妝風格正在從保守向開放轉化。前面已經提到,唐代之前的面妝風格,是相對保守但又隨著風氣開明的 社會 ,而不斷開放的。因此初唐年間的女子妝容風格,也繼承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白為美"。
其實,這很好理解。除了唐代女子的妝容之外,初唐年間的詩歌發展,也同樣有六朝宮體詩的延續。換言之,整個初唐年間的審美風格與價值取向,都或多或少受到了魏晉南北朝的影響。
正因如此,以白妝為主要面貌,是有其 歷史 淵源的。不過,到了東晉後期, 社會 對於白色的評價逐漸降低,甚至將其歸於"喪葬"之色。關於這種審美取向,同樣影響到了唐代女子的妝容。
這就是為了初唐女子以白妝為主的前提下,還要再塗抹一些紅妝在臉上。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保證原有的簡約淡雅之風,另一方面也能避免這種"孀婦"風格。
二是,初唐提倡簡約樸素的風格。唐代的建立,與當初的漢朝相似。在經過數百年的戰亂後,先是被隋(秦)統一了天下。而後不過三十多年的光景,便導致各地再起烽煙。
長期的戰亂,使得唐朝在建立之初,最要緊的目標便是發展經濟,並以恢復國民生產為主要任務。在此情形之下,初唐最提倡的,自然是簡朴作風。
這很容易理解,畢竟唐代剛剛擺脫亂世,當初隋煬帝奢靡的慘痛經歷,也讓李世民歷歷在目。無論是民間,還是宮廷,都不會在這個時候提倡奢侈。正因如此,看上去簡單、樸素的白妝,才會成為一眾女性的最優選擇。
當然,除了用妝粉之外,唐代女性也習慣在眉間、額頭以及兩頰處貼花子,這便是流行一時的花鈿妝。而從當時的風格來看,這些花鈿往往也不會太復雜,主要都是一些圓形或水滴形的圖案,看上去頗為簡單,符合 社會 簡約之風。
有些時候,女子在裝飾時還會用到胭脂。過程倒是簡單,就是在兩頰處各點上一個圓點,看上去俏皮又可愛,而不失淡雅簡約之風。
(二)紅粉濃妝的盛唐風
盛唐是一個恢弘氣象,也是古代 歷史 中頗為難尋的盛世。大詩人杜甫有詩雲:"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句話,便是對盛唐國力最直觀的體現。
當盛唐百姓的物質生活已經得到滿足時,他們便會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與愉悅。而當時的審美觀,正是代表了唐人精神需求上的價值體現。正因如此,女子愛美的天性也得到了空前釋放。
盛唐時期的面容裝飾特點,有這么幾個關鍵詞:華麗、紅妝、雍容、大氣。
與初唐的風格相比,盛唐女性的化妝,更趨向於紅妝。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楊貴妃初承恩召,與父母相別,泣涕登車,時天寒,淚結為紅冰。"
楊貴妃在離家的時候,與父母告別,流下的眼淚竟然凝結成了紅色的冰。由此看來,楊貴妃的臉上自然塗抹了不少妝粉,而且這些妝粉是以紅妝為主的。
有意思的是,楊貴妃後來在宮中熬出了頭,被唐玄宗慣成了一個寵妃。面對後宮中的情敵,楊貴妃反其道而行之,反而以白妝素麵示人。唐玄宗看到她這一副清新而又楚楚可憐的妝容對她自然是更加歡喜。
楊貴妃為什麼能脫穎而出?這個故事就說明:唐玄宗對於後宮佳麗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從這里便能看出,後宮其他妃嬪是多以紅妝示人的,這也符合當時 社會 的審美取向。
其中最流行的,當屬酒暈妝與檀暈妝。人在喝醉之後,臉上會泛起紅暈,而酒暈妝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實行的,它的特點就是濃色重彩。這背後,便體現出了唐代妝容的開放性。
除此之外,盛唐女子對於眉妝的重視,也是非常喜人的。《京兆眉》如是寫道:"新作蛾眉樣,誰將月里同。有來凡幾日,相效滿城中。"意思是說, 社會 上剛流行出一種新的畫眉樣式,那麼它便會在短短一段時間內,被絕大多數女子跟風效仿。
這就像現代 社會 中的短視頻,一旦出現一個爆款,便會出現很多人跟風模仿。這種審美取向,與盛唐女子關注眉妝有著相同道理。
傳統的化妝,更多局限在面容上的裝扮。而盛唐時期的婦女,卻還是不滿足,將臉上能裝飾的地方,都開發了一遍。比如前面提到過的花鈿妝,花鈿的樣式與圖案變得更加精美、復雜。
值得一提的還有唇妝,它主要有形狀小喬與色彩濃煙這兩個特點。與之前的唇妝相比,盛唐的唇妝已經控制在嘴唇的中央位置,這樣使得整個面部妝容看起來,會更加華貴精緻。
現在有不少日本女性,在參加重大節日時,便會化上一些奇怪的妝容。殊不知,這種風格身上有著濃厚的盛唐之風。顯然,當初日本派過很多次遣唐使,便已經學會這種化妝風格了。
(三)兩極分化的 中唐 風
初唐盛唐與中唐晚唐的界限,史學家一般公認為是安史之亂。盡管這場戰爭後來被郭子儀等人撲滅,但它還是重創了唐代 社會 。盛唐年間下的許多弊端,也因它而顯露在世人眼前。
與盛唐時期的自信、張楊相比,中晚唐時期的面妝風格,顯然受到了 社會 變革的影響,並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趨勢。
一種過度發展的妝容,甚至有窮奢極欲的感覺。造型獨特、色彩大膽、博人眼球,就是這種妝容的外在表現。比如一種血暈妝,要求女子將眉毛剃掉,然後在眼眶周圍塗抹上紅紫色的線條,看上去如傷痕一般。
顯然,這種妝容已經不符合大眾審美了,它甚至有一種病態的價值取向。
另一種也較為明顯,主要發展出了悲傷、沮喪的內涵。當時流行的一種眉妝,叫做八字眉,看上去眉頭緊蹙,充滿了一種對於家國興亡的憂傷之感。還有一種黑唇妝,看上去也十分"辣眼",代表了時人心中的苦悶與備受打擊。
從唐代妝容的演變來看,它是與 社會 進程息息相關的。初唐到盛唐的變化,主要能看出唐人內心充滿的自豪與活力,因為盛世給足了他們這樣的驕傲;但是盛唐到中唐的變化,卻主要由活力轉變為病態、由自信過渡到苦悶。這種心情的變化來源,正是受到了戰亂影響。
所以說,唐代女子妝容風格的變化,便是 社會 審美與價值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