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女孩可以當狙擊手嗎有什麼條件還有都是以後有前途嗎
沒聽所過,好像沒有的。專業狙擊手很少有女的。我只知道四川女子武警中有。 女狙擊手有,但都不是在徵兵的時候征的,而是在老兵中選拔的女子特警隊也好,女子海軍陸戰隊也罷,她們都是單獨徵兵的新兵進去訓練完再談能不能當狙擊手特警隊和陸戰隊會根據當屆女兵的各人的表現情況來確定是否選拔她為狙擊手不過要提出的是,即使第一年被確定為狙擊手,出任務的時候也不會讓你出,而是老兵狙擊手出,因為狙擊手從選拔到出師是需要時間的稱為女狙擊手首先要有的就是身體素質,別的不說,你端槍的時候手會不會抖這是首要的,就跟選射擊運動員一樣的道理,你抖一下,目標就偏很遠然後是體力,一把狙擊步總比步槍重些,立姿端槍那需要臂力然後是耐力你要當女狙擊手先當了女兵再說而且要當了特警隊和女子陸戰隊的隊員再說
『貳』 《紅海行動》黃景瑜為什麼是二番
2018年春節檔,由林超賢執導的《紅海行動》,雖然在各大院線排片不是太理想,但是票房和口碑都取得了不俗成績。
黃景瑜在片中飾演「蛟龍突擊隊」狙擊手顧順。該片講述了在2015年葉門撤僑的背景下,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奉命前往「伊維亞共和國」解救被困僑民,兵分兩路進行救援;同時,恐怖首領正在密謀不法行動,「蛟龍突擊隊」必須阻止攔截的故事。
片中「狙擊手」這樣的一個角色設定對於黃景瑜來說有著極強的吸引力,用他的話來說是,「能夠穿上軍裝,去體驗一次當軍人的感覺,是自己小時候就有的夢想。」
林超賢對演員的要求毒辣出名,非激起演員的最大潛力不可絕不罷休。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最俗套的話:
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只有準備好了,剩下的就是伺機一舉抓住機會。
黃景瑜飾演的顧順用的什麼槍
飾演狙擊手顧順的演員黃景瑜。使用的那支電影中最帥的槍-----布拉塞爾R93戰術型狙擊步槍。
相比於大名鼎鼎的巴雷特和雷明頓狙擊步槍,R93狙擊步槍比較冷門。R93狙擊步槍是德國布拉塞爾公司生產的R93系列獵用步槍衍生而來的戰術型專用狙擊步槍。R93是一種手動槍機的狙擊步槍,也就是說每擊發一次,必須以手動的方式將子彈上膛,同時將使用過的彈殼退膛。R93採用直拉式槍機設計,這種設計並不再常見,好處是其槍機操作可以比起其他的傳統型手動槍機有更快的操作速度,熟練的射手可以使其射擊速度不亞於一枝半自動步槍。電影片段如實表現了黃景瑜在操作這支步槍時射速相當快。
『叄』 世界戰功史上著名的女狙擊手叫什麼名字
世界戰功史上著名的女狙擊手叫柳德米拉·米哈伊爾洛夫娜·帕夫利琴科。
在這里柳德米拉潛藏在靈魂深處的射擊天賦很快就展現出來,短短幾年時間她就成為了當地有名的神槍手。後來,柳德米拉考上了基輔國立大學歷史系,完成了自己的蛻變。這在當時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1941年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說是一場劫難,因為德國納粹軍隊入侵了。而柳德米拉這時剛到25歲,還正在基輔國立大學主修歷史。在這樣的緊要關頭,柳德米拉和大多數同學一樣選擇了報名參加蘇聯紅軍。
因為她那出色的儀表,蘇聯軍官們希望柳德米拉能夠擔任一名戰地護士,而柳德米拉卻堅持要上前線打擊敵人。經過一番波折,上級最終同意了她的要求。
上了戰場的柳德米拉很快就成為了敵人的夢魘。在1941年的敖德薩戰役中,也就是她剛成為狙擊手的七十五天里,柳德米拉獨自完成了擊殺187人的戰績。這樣的戰績令德軍聞風喪膽,納粹德軍試圖通過廣播招引她叛變,並給出了包括軍銜和巧克力的條件。柳德米拉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一直到她負傷離開戰場之前,柳德米拉一共擊殺了309個敵人。這樣的戰果震驚世界,柳德米拉也因此被塑造成了一位蘇聯的戰斗女英雄,甚至成為了第一個出訪白宮的蘇聯公民。
(3)中國海軍美女狙擊手擴展閱讀:
柳德米拉·米哈伊爾洛夫娜·帕夫利琴科的故事:
1941年6月22日東方剛發白,德國就背信棄義,動用190個師、3500輛坦克、5000多架飛機大舉入侵蘇聯,面對德軍的邪惡入侵,她滿懷一腔報國熱情加入了蘇聯紅軍。
然而,身為女兒身的柳德米並沒有得到男性戰友的尊重,很多男性戰友認為,女人只適合在後勤做工作,從小不服輸的柳德米決心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於是,她找到了團長,並且鄭重表示,自己想做一個狙擊手,到前線去殺德國鬼子。團長看著這個弱不禁風身材嬌柔的烏克蘭姑娘擺了擺手說,「戰場是很殘酷的,子彈可不會管你是不是女人,你還是到後方做一個醫療護士吧」。
但是柳德米看著長官,一字一頓的說,我要成為一名真正的戰士,我不比你們男人差!最終,長官被她的勇氣所打動,允許她到前線參戰,到25步兵師做了一名步槍射手。
到部隊後,柳德米拿到了一支1支帶P.E.4瞄準具的莫辛-那甘1891/30 7.62毫米狙擊步槍。這種5發彈倉的步槍的初速是2800英尺/秒,有效射程超過600碼,是當時最好的狙擊步槍之一。
好鞍配好馬,柳德米一刻都不敢耽誤,在訓練中,她付出了比男兵更多的血汗和淚水。因為她知道,一旦在戰場上,狙擊手的槍一響,不是敵死就是我亡。
在敖德薩作戰中,柳德米開始了她的光輝戰績。在這個長達2個月的戰役中,柳德米拉動如閃電靜如狡兔,一共打死了187個敵人。但是敖德薩還是被德軍順利拿下,蘇軍退到了塞瓦斯托波爾。
然而,英勇的柳德米選擇了堅守,在缺糧少彈的情況下,她一個人堅持戰斗,沒有吃的,就吃樹根草皮,沒有子彈,就從敵人屍體上撿,她憑借驚人的戰斗毅力堅持了一個月,擊斃狙殺306名德軍,36名德軍狙擊手,戰友找到她的時候,她的雙腿被德軍的迫擊炮彈已炸傷,危在旦夕。
好在上天眷顧了這個姑娘,她被戰友救回去得到了醫治。出院後,她被統帥部授予蘇聯英雄的榮譽稱號和金星勛章,她也是在射殺人數超過300人的25名著名狙擊手中惟一的一名女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柳德米拉·米哈伊爾洛夫娜·帕夫利琴科
『肆』 《紅海行動》狙擊手是誰演的揭曉
在電影《紅海行動》中,一共有兩名狙擊手,剛開始一名狙擊手受了重傷,另一名空降代替。那麼《紅海行動》狙擊手是誰演的呢?不妨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紅海行動》講述了在2015年葉門撤僑的背景下,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奉命前往「伊維亞共和國」解救被困僑民,兵分兩路進行救援;同時,恐怖組織首領正在密謀不法行動,「蛟龍突擊隊」必須阻止攔截的故事。
在影片中,由於之前的行動中狙擊手羅星重傷,空降了新的狙擊手顧順,一開始顧順看起來很拽,不過在團隊協作過程中他的表現很讓人敬佩,並且一直鼓勵戰友開槍,在他受傷無法擔當狙擊手時遠程指揮戰友戰勝心裡障礙出色的完成了狙擊任務。
作為後來加入蛟龍小隊的狙擊手,顧順的出場就讓小鑒覺得他是自帶「我們不一樣」BGM來的。
這個外表看上去玩世不恭的狙擊手,總能在危險來臨時鎮定下來,讓人覺得分外可靠。他就像一個潛伏在暗中的獵豹,遠遠望去察覺不到一絲危險,可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給你致命一擊,讓你輸的猝不及防。
這位酷酷的狙擊手一出場就把小鑒給驚艷到了,踏著陽光走過來,這就是所謂的「帥」字貫穿全身吧,攻氣十足。
據了解,羅星的扮演者是王彥霖,看過《無心法師》的朋友們應該對他不陌生,顧萌萌一角備受網友們的喜愛!此次在《紅海行動》中的出演也讓人眼前一亮。
而顧順的扮演者是黃景瑜,片中「狙擊手」這樣的一個角色設定對於黃景瑜來說有著極強的吸引力,用他的話來說是,「能夠穿上軍裝,去體驗一次當軍人的感覺,是自己小時候就有的夢想。」
面對這個對專業素養要求極高的角色,備感壓力的黃景瑜在幕後做了大量准備。
「我特意去了解過,狙擊手是部隊裡面專業手准比較高的那個,所以狙擊手首先要……長得帥,眼睛裡有戲,通過眼神就能讓人覺得這個戲好看,對吧?」流露出的小傲嬌與戲中的顧順如出一轍。
「這是我第一次飾演與軍人有關的角色,為了可以把它演好,在演之前我去看了很多與狙擊手相關的電影,到達片場之後,導演就給我們安排了訓練,期間還有真正的蛟龍隊前狙擊手向我們傳授動作要領,自己也是希望每一個動作都可以盡可能的向他們的標准去靠攏。」黃景瑜表示。
影片中不乏很多危險的動作場面,其中一場「跳樓」的戲份,對於恐高的黃景瑜著實是一次挑戰,「跳房子的時候,上面栓了一根塑料繩,一下子就斷了……」看來,好電影的背後都是一群人認真的付出,值得敬佩。
『伍』 「幽靈化身」世界五大傳奇狙擊手,中國一人上榜,是誰
據統計,二戰時平均每殺死一名士兵需要2.5萬發子彈。越戰時平均每殺死一名士兵需20萬發子彈,然而同時期的一名 狙擊手
卻平均只需1.3發。這是一個多麼懸殊的數字對比!
所以說,戰場之上,狙擊手是幽靈的化身,他們都是彈無虛發的神槍手,他們是冷酷無情的命運終結者,他們是戰場上最令人膽寒的潛伏者。他們神出鬼沒,行蹤不定,每一顆子彈的射出,都意味著一條鮮活生命的死去,每一次的扳機扣動,都是敵人的末日來臨。所以他們絕對是技術含量最高的兵種,不是一般人能乾的了的,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五位傳奇狙擊手,其中還有一位中國人。
白色死神—西蒙海耶
張桃芳,出生於江蘇省興化市,中國軍人、 狙擊手、飛行員,中國狙擊之王,
於1951年3月從軍、加入志願軍。除去集訓、開會等活動外,實際射擊時間32天,耗彈442發,斃敵214名,這是志願軍狙擊手單人戰績的最高記錄,張桃芳因此也被譽為「狙神」。同年,張桃芳榮記特等功並被授予「二級狙擊英雄」榮譽稱號。
,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 常務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勛章」。
2007年10月29日22點,張桃芳因病醫治無效在濰坊逝世,享年77歲。
『陸』 《我是特種兵》中提到的著名女狙擊手是誰
海軍少將柳德米拉·米哈伊爾洛夫娜·帕夫利琴科,蘇聯英雄,在傲德薩和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中擊斃309個希特勒匪徒。
『柒』 世界十大狙擊手是哪十位
第一位 卡洛斯·海斯庫克(美國) 即使他並非記錄在案的打死敵人最多的狙擊手或者是戰斗時間最長的狙擊手,卡洛斯·海斯庫克仍然是一個傳奇。他是狙擊手世界裡的"貓王"。 美國海軍陸戰隊授予狙擊手槍法的最高榮譽就是以海斯庫克命名的;同樣,在位於北卡羅來納州樂潔恩營一個射擊訓練營里的一個圖書館也是因他而建造的。另外,弗吉尼亞的一支民間空中巡邏隊也打算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海斯庫克有個綽號"白羽毛",因為他總是戴一頂插有羽毛的帽子。他17歲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不久,軍隊就發現這個來自阿肯色州的窮孩子具有射擊天賦。他還在新兵訓練營的時候就取得了專業步槍手資格,隨後開始在各大知名射擊比賽中大顯身手。但是,部隊對於海斯庫克的天才另有所用,1966年,將他派往越南。 據《洛杉磯時報》報道,海斯庫克在越南執行了很多任務,他的指揮官甚至不得不強迫他在營房裡休息。 海斯庫克曾對《華盛頓郵報》說,"我喜歡潛伏,讓自己悄悄在對著敵軍的位置上潛伏下來。在越南沒有別的地方可以選擇,如果可以選擇的話,那就只有運屍袋了。每個人都很緊張害怕,但這樣的環境也讓人更加警覺、更加敏銳--這些讓我成為最棒的。" 1999年,海斯庫剋死於多發性硬化症,享年57歲。 第二位 西蒙·海耶(芬蘭) 如果你沒聽說過他的話也不足為奇,因為他在他的祖國之外知名度並不高。 在1939年-1940年蘇聯和芬蘭的嚴冬血戰中,芬蘭狙擊手海耶將自己隱藏在雪地中,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射死了500多名蘇聯人。由此,他被稱為"白色死神"。 他的狙擊技術是老式的,他沒有激光瞄準器,也沒有50口徑子彈。他有的只有他的感官和一把老式步槍。 第三位 阿德爾波特·F·沃爾德倫 III(美國) 阿德爾波特·F·沃爾德倫,美國最成功的狙擊手之一,射死敵軍人數高達到109人。 在《狙擊手身在瞄準鏡》一書中,由邁克爾·李·蘭寧撰寫的一篇題為《越戰中的狙擊手》的文章描述了沃爾德倫是一名何等優秀的狙擊手-- 一天下午,沃爾德倫正坐著兩棲裝甲運兵車沿著湄公河行進。突然,敵軍的一名狙擊手在距離運兵車900米的河岸上朝車上射擊。沃爾德倫拿起狙擊槍,朝著一大片椰子樹開了一槍(並且這時車還在行進)…… 這就是最優秀的狙擊手。 沃爾德倫是僅有的幾名被兩次授予十字英雄勛章的人之一。他死於1995年,葬在加利福尼亞。 第四位 弗朗西斯·皮克漢格頓(加拿大) 弗朗西斯·皮克漢格頓在一戰中的戰績讀起來更像是一本漫畫書或者一部大片。 這名勇士在索瑞爾山之戰,帕斯尚爾戰役和思卡爾普戰役(均在加拿大境外)中,射死了378名德國官兵。 他還因為穿越敵軍重重火線送達關鍵性救援消息而被嘉獎,當時他的指揮官已經身負重傷;他還在自己的部隊彈葯快用完時穿越敵軍火線運送了更多的彈葯。 《多倫多之星》稱,皮可漢格頓把兒時就磨煉出來的狙擊技能用在了喬治亞灣的戰役中;但是歷史學家提姆·庫克卻說,皮克漢格頓和其他的加拿大人在祖國之外奮勇殺敵的原因在於"他們覺得他們的犧牲可能會換來他們以後在社會中更多的權利"。 盡管皮克漢格頓在歐洲被認為是英雄,但當他回到加拿大之後卻幾乎被人們忘卻了。 第五位 柳德米拉·琴科(蘇聯) 當這位蘇聯女英雄在1942年被《時代》雜志采訪時,她卻嘲笑了美國媒體。 她說,"一名記者甚至批評了我的制服裙的長度,說制服讓我看上去很胖。他說美國女人穿的裙子更短," 但是對於這位女英雄射死的309名納粹敵軍、以及被她的勇敢和狙擊技能所激勵的眾多蘇聯人來說,裙子的長短根本不是問題。 據報道,柳德米拉1916年7月12日出生於烏克蘭南部,從小她就是假小子。她常常會忘記玩自己的洋娃娃,取而代之的是,她經常會用彈弓射麻雀--她玩得比大多數同齡男孩要好。 1941年,德國向蘇聯宣戰,柳德米拉也想參戰,但是她一到前線,就發現現實和想像的"一點都不一樣"。 柳德米拉回憶道,"我知道我的任務就是對著人射擊,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但是要真正做的話是完全不同的感覺。"她說對了。 她第一天上戰場的時候,即使她看見了敵人從她潛伏的地方通過,她都不能說服自己真的舉槍射擊。 但是有一天,德國人在離柳德米拉埋伏很近的地方射殺了一名蘇聯戰士,這完全改變了她。"這樣一個快樂的男孩就在我面前被殺害了,從那之後,任何事情就都阻止不了我了。" 第六位 瓦西里·柴瑟夫(蘇聯) 在"歷史上十大狙擊手"中的很多都成為電影里的主人公,或者是成為電影里人物的原型,但是沒有一個會像瓦西里·柴瑟夫這般有名,他是2001年電影《兵臨城下》的主人公原型。 "當長相帥氣的裘德洛在熒屏上扮演你,演繹你的人生的時候,你就知道,歷史上也有了你的位置。" 但是電影中間階段的那場決斗卻是虛構的。 學者們和軍迷曾經試圖弄清楚這場發生在蘇聯王牌狙擊手和德國同樣久負盛名的狙擊手中間的這場決斗是否真的發生過。各種記錄眾說紛紜,常規的解釋是蘇聯媒體杜撰了這次決斗,作為宣傳工具。他們當時是不需要主動出擊的。 還是讓記錄說話吧,瓦西里·柴瑟夫射死了149名敵軍;而未經證實的記錄顯示,這一數字還可能高達400名。 第七位 莫西·墨菲(美國) 說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歸功於一名狙擊手其實並不為過。 真的,歷史就是這樣的。 薩拉托加之戰是美國獨立戰爭的一場轉折性戰役,而這場戰役眾多主要的轉折點中就包括1777年10月7日狙擊手蒂莫西·墨菲射死了英軍的西蒙·弗雷澤將軍。 墨菲是一名摩根肯塔基步槍手,他在距離弗雷澤500碼的距離上射死了弗雷澤,他使用的是當時有名的長管肯塔基步槍。 獨立戰爭的勝利也要感謝另一名狙擊手,但是,這次並不是由於狙擊,而是由於這名狙擊手的這一槍沒有射出。 就在墨菲射死弗雷澤的前幾個月,在布蘭迪萬戰役中,帕特里克·弗格森的瞄準器中出現了一位高大的美國軍官,他的後背對著福特格森,但是,弗格森認為朝人背後射擊是沒有風度的,於是,他沒有開槍。 後來他才知道,喬治·華盛頓那天來到了戰場上。 第八位 查克·馬維尼(美國) 要不是有人寫了一本書描述查克·馬維尼在軍隊中的服役生活,查克·馬維尼的妻子都不知道她丈夫是越戰中美國海軍陸戰隊中最頂尖的狙擊手之一。 這本書名為《親愛的媽媽:一名狙擊手眼中的越南》,公布了馬維尼在越戰中射死103名敵軍的記錄,另外還有213名是還未被證實的。這一驚人的記錄馬維尼並不急於承認,因為他當時覺得不會有人對此感興趣。 在16個月的狙擊手生涯後,一名牧師認為馬維尼可能患上了戰爭疲勞症,於是他在1969年離開了越南。在潘德頓基地擔任了一段時間的步槍教練後,他離開了海軍陸戰隊,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他說,"我只是做了我被訓練來做的事情,我只是在一個非常炎熱的地區呆了很長時間,並沒有做什麼很特別的事情。"但是,查克,你仍然在前十的名單中。 第九位 羅伯·弗隆(加拿大) 羅伯·弗隆創下了最遠距離狙擊的記錄。他在距離基地組織2430米遠的地方射死了一名敵人,那可是超過1.5公里啊。 第十位 海豹突擊隊狙擊手(美國) 馬士基公司"阿拉巴馬"號的船長理查德·飛利浦將自己送給了海盜,以換來他的船員的安全。 海盜在試圖和美國海軍談判的同時,將飛利浦船長困在救生艇內。但是最終救生艇用光了燃料,海盜同意讓美國海軍從"班布里吉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上搭了一根麻繩上來。 對於海盜來說,這是個致命的錯誤。 這讓三個美國海豹突擊隊的狙擊手從巡洋艦尾端找好了狙擊位置---離海盜只有75英尺。 由於暈船和憤怒,海盜們變得更有攻擊性,在場的指揮官開始擔心飛利浦船長的生命安全,於是下令射擊。 狙擊手必須要在射死海盜的同時確保不傷及飛利浦船長。狙擊手登上了一艘小船,而海盜們所在的救生艇在海上搖擺不定,當時,只有唯一的一次機會可以射准目標。 狙擊手確定了兩個海盜在救生艇駕駛室里的位置,但是他們對於第三個海盜的位置很不確定,於是第三名狙擊手一直在等待這名海盜的出現。一旦第三名海盜出現,三名狙擊手就能同時開槍了。 這時,機會出現了,由於暈船,第三個海盜將頭探出了駕駛室的窗子。 目標鎖定之後,三名狙擊手全部扣動了扳機。
滿意請採納
『捌』 她是二戰最牛的女狙擊手,狙斃309名德軍,後為何被禁止再參戰
狙擊手,似戰場上的幽靈,他們神出鬼沒,狙敵於無形。由於狙擊手執行任務,有時可能需要紋絲不動、不吃不喝潛伏好幾天,因此需要極強的身體素質支撐,所以狙擊手很少有女性。
但在二戰時期,號稱最牛的狙擊手的,卻是個女人,他就是蘇聯的第一女狙擊手柳德米拉。柳德米拉在二戰中,創造狙斃309名德軍的輝煌戰績,這309人中還包括了36名德軍狙擊手,令世人為之震撼。
1942年6月的一次戰斗中,柳德米拉被德軍的炮彈炸傷,令蘇聯和盟軍極為緊張,馬上用潛艇將她載回撤出戰斗。傷愈後,柳德米拉被邀請訪問美國、加拿大等國,為盟軍站台宣傳。自那以來,這位最牛的女狙擊手再也沒有機會上戰場,一度非常郁悶。
1943年10月,柳德米拉被授予蘇聯英雄和金星勛章,後晉升海軍少將軍銜,1974年於莫斯科逝世。柳德米拉死後,在她的墓誌銘上是這么寫的:「痛苦如此持久,像蝸牛充滿耐心地移動;快樂如此短暫,像兔子的尾巴掠過秋天的草原。」
不難看出,柳德米拉的一生雖然享受到了巨大榮譽,但也有頗為遺憾的地方。
『玖』 《紅海行動》顧順原型是誰
《紅海行動》講述了在2015年葉門撤僑的背景下,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奉命前往「伊維亞共和國」解救被困僑民,兵分兩路進行救援;同時,恐怖組織首領正在密謀不法行動,「蛟龍突擊隊」必須阻止攔截的故事。
《紅海行動》首次將中國海軍特戰部隊「蛟龍突擊隊」作為影片主角,海陸空三棲作戰燃到炸裂,在這次曝光的劇照中,之前曾為軍迷和觀眾熱絡議論的眾多真實載具、裝備得以清晰呈現。
從黃景瑜的個人長相來看,他完全可以做一個顏值派演員,但是他偏偏非常的看重演技,不論是在哪部劇的拍攝,都會一遍又一遍的去練習,想把一個角色演得,唯妙唯俏,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所以每一個好演員都是努力才得來的結果,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成功與演員們的認真負責的態度是分不開的。
『拾』 觀看紅海行動5篇精選感受
年大戲《紅海行動》,這部 「超燃」之作,靠著「人民口碑」力壓眾多賀歲大片,得到各路好評。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觀看紅海行動有感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組織觀看紅海行動有感1
開年第一個工作日,我們集體觀看了近來口碑頗佳的軍事題材電影《紅海行動》。影片根據在2015年發生的"葉門撤僑"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的 故事 ……
觀影的意義並不僅僅是接受視覺的享受或心靈的放鬆,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這些光影中獲得自己尚未擁有甚至是自己不可能擁有的人生經歷,得到形形色色的人對待生活、生命的態度,以此形成自己對於世界、社會、人性、愛情等完整、立體的認識。
一部口碑票房雙豐收的作品,必有如出水芙蓉般的魅力、深度以及普世的價值觀。生於今日之中國,戰場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很遙遠,但「紅海」一詞我們在當今社會卻常有耳溫,在行業、商業市場上尤為突出,每一個企業似乎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殺出「紅海」,擁抱「藍海」。
教育 貫穿整個人類文明史,時至今日,雖形式、側重各有不同,但殊途同歸,教育領域是不折不扣的紅海之地,真正的師者必是對教育事業懷有使命感和敬畏之心的。因此要把教育工作做好,具備「紅海行動」的能力和素養是必不可少的。
事業絕不是一個人的獨行,團隊協作、分工明確、高效執行、目標一致是做成任何事業的必備前提,做真教育,除以上幾點外,更要有自下而上的勇氣和信心,勇敢扛起教書育人這四個字,信心百倍的面對每一位孩子和每一個生命。勇氣,來自於根植內心的責任和使命感;信心,來源於的知識儲備和 文化 修養。唯有如此,才能在這片紅海中脫穎而出,於混沌處亮一盞明燈。做教育行業中「口碑票房」雙豐收的《紅海行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強於內而勝於外,授以業而傳其道。
勇者無懼,紅海弄潮,蛟龍一出,四海翻騰。願我們勤勉之、共精進,熙生未來,麓力同行。
組織觀看紅海行動有感2
最近看了《紅海行動》,每時每刻都讓人驚心動魄,滿滿的正能量。如果說《戰狼》是歌頌個人英雄主義,那《紅海行動》歌頌的是集體英雄主義。影片是根據在2015年發生的「葉門撤僑」真實事件改編的,講述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的故事。與鬥智斗勇。與其展開戰斗,蛟龍隊的 口號 是:勇者無懼,強者無敵。一個信念是一個僑民都不能少,經歷了港站,汽車炸彈等等,血腥,震撼殘酷,蛟龍突擊隊不正是中國海軍的代表嗎?為了祖國浴血奮戰,希望大家珍惜和平生活。
當劫持了中國人和中國僑民時,中國海軍立刻派出部隊營救,當夏楠,知道他的助手已被處決,她崩潰了,她的丈夫和兒子正是2005年的恐怖襲擊中不幸喪生的,於是,她拿起了SA---CR突擊步槍,用鮮血與死磕到底。
他提出要求,讓隊長將所有人質救出,最終隊長被感動了,發動全軍拚死到底。電影有個細節,記者的老闆講白話,也就是報社是香港報社,老闆,自然也是香港人,電影中對蛟龍突擊隊的刻畫非常立體,有的吃糖,就有勇氣,有的輕松,有的驕傲,黑幫老大成為人之後竟自殺,為了黃餅,這就是的恐怖之處,無論信念的對與錯,只要有堅定的信念,隨時可以犧牲自己,此人無法打敗,只能消滅。
《紅海行動》中,從大國的風范,向全世界宣揚正義,展示國家先進武器裝備,中國海軍的浴血奮戰。讓我們學生看到了正義、拼搏、勇敢、團結、智慧。
組織觀看紅海行動有感3
大年初五,我和老伴兒看了一場電影《紅海行動》。是兒子在網上給我們買的票,要不還真想不起來到電影院里看電影。尤其是一部大年初一才在全國上映的影片。
從取票機上掃碼拿到票就打算看電影,但服務員說是3D電影,每人花五元錢買了個專用眼鏡。這時候仔細看了一下宣傳欄上電影票的價錢才知道每張90元。好傢伙,兩個人就得花180元看場電影。說心裡話,多好的電影我們也捨不得花180元看場電影。但這是兒子的心意,我們只好服從安排。
剛剛坐穩,電影就開始了。看看周圍人還真不少。影院里安靜的只聽到電影畫面里傳出的聲音,一幕幕驚心動魄大營救的畫面,真實再現了中國海軍8人小組執行撤僑任務整個過程,緊張程度讓人喘不過氣來。
《紅海行動》是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電視藝術中心等出品,林超賢執導,馮驥編劇,張譯、黃景瑜、海清、杜江、蔣璐霞等主演的現代化海軍題材影片。
電影主要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突擊隊在與叛軍武裝首領組織的叛軍鬥智斗勇識破陰謀以少勝多的故事。說心裡話,長這么大還沒看過這么過癮的電影。
電影中展現出的先進武器和精良的裝備讓人大開眼界,現代戰爭並不僅僅是拼人的智慧,沒有先進精良的武器裝備也是不能打勝仗的,不怕死只是精神層面上的,決定戰爭勝負還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
我感覺這是一部大題材、大製作、大手筆、大場面的影片,影片中反映了國與國之間聯手合作的問題,影片中宏大的戰爭場面耗費巨大,展現出的場面令人震撼。每個關鍵場面都真實再現了驚心動魄令人信服的效果。影片中雖然展現的是現代海軍的作戰場面,但給觀眾的感覺是陸海空聯合作戰的真實場景,讓觀眾看到了我國軍人高素質的作戰能力。
據來自新華社上海消息,《紅海行動》電影從初一至初三上座率均超過60%,票房已達4.5億元。
影片中感覺暴力血腥場面太多,畫面持續時間也長,有好多場面我都閉上眼睛,不忍看下去,場面太真實。其實真實的戰爭遠比電影里的畫面要殘酷血腥的多,由此感嘆沒有戰爭真好。影片中描寫突擊隊員在營救人質過程中,中國軍人那種大無畏捨生忘死的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在營救人質的過程中感到有強大的祖國做後盾,作為一個中國人無比的自豪和驕傲。
組織觀看紅海行動有感4
世界並不安寧,戰火總是突起,很多時候死亡的威脅不期而至。《紅海行動》根據葉門撤僑事件改編,真實復刻了我國首次武裝撤僑過程。不同於《戰狼2》結局的皆大歡喜,《紅海行動》呈現了戰爭最真實殘酷的一面,人質救出、恐怖陰謀打破,在迎接勝利曙光的那一刻,我們也接到了死亡的通知單。我們不禁扼腕嘆息,英雄怎會死亡?可這就是現實。
狙擊手羅星被打穿脊柱神經,觀察員李懂一直耿耿於懷,他認為是因為自己的緊張,沒能掃清敵人,間接害了戰友。但他在顧順的鼓勵下,逐漸變得成熟、穩重,終於能獨當一面。我們可以想像,今後他將成為下一個羅星,帶領下一個李懂走向老練,然後下一個李懂又會成為下下個羅星,帶領下下個李懂走向老練……
通訊員庄羽在救援中癱倒在一片屍體中,他說以前那麼多的訓練和演習並不是這樣。所以面對血肉橫飛的場景,他害怕了。可當他獨自一人面對恐怖的分子時,他擺脫了自己手指被炸斷的恐懼驚愕,撲向了敵人,將利刃刺向了敵人……其實,當死亡來臨時,他已經戰勝了死亡。
戰爭最不缺少的就是死亡。正如片中艦長所說:「直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上了戰場,生死豈還顧得?死亡固然使我們痛,但也讓我們觸摸到了真實。戰爭有流血,和平也有犧牲,只是你我處在這些英雄用血與肉鑄就的和平的「溫巢」里還未感受到外界的寒意。死亡沉重,但我們必須接住這份沉重。
一開始我並不理解,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參軍,為什麼要讓家人時刻擔心自己,承擔失去自己的風險。但看到最後我明白了,即使他們不成為軍人,也會有別人承擔起這份責任。即使他們不犧牲,也會有別人犧牲,他們寧願犧牲的'人是自己。他們在決定成為軍人的那一刻,心中就已經做出了選擇:我的生命不屬於自己,不屬於家人,而是屬於國家和人民!
他們很堅強,因為他們鐵骨錚錚;他們也很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失去生命。但他們擁有堅忍不拔、鐵血剛毅的內心和信念!
正如他們的口號:勇者無懼,強者無敵!
守衛和平,感謝有你!
致敬中國軍人!
組織觀看紅海行動有感5
許多人對2015年3月間的「葉門撤僑」行動還記憶猶新。當時,由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約旦、蘇丹等其他海灣國家組成國際聯軍,發動了打擊葉門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面臨如此緊張的局勢,連美國都只能勸告本國僑民坐他國船隻離開險境,而中國海軍卻為駐外人員和僑民提供了堅實的安全保障,出動濰坊、臨沂兩艘軍艦,在短短一周的時間內,不但撤出了本國僑民500餘人,還有巴基斯坦、衣索比亞、新加坡等各國僑民200餘人。此舉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消息傳回國內,激起一片歡騰。時隔三載,一部反映葉門撤僑事件的《紅海行動》在 春節 檔上映了。片子自帶話題性,拍得怎麼樣呢?值得關注!
影片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是兩個字「火爆」。全片類似《黑鷹墜落》,由五場戰斗戲撐起全片,中間的喘息只夠上兩趟廁所。換句話說,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在「打」,而且花樣繁多,絕少重復。
影片的序曲部分,是一次海空協作的反海盜劫持人質行動,狙擊手和突擊隊趁間不容發的時機全殲歹徒,講的是乾脆利落,展示了海軍「蛟龍小隊」的超凡戰斗能力和犧牲精神。正片部分,蛟龍小隊第一次上岸執行任務,負責在鬧市區撤離僑民。這一部分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街市拍攝,復雜的地形和敵軍強大的火力一度讓小隊陷入苦戰。火爆的場面讓人想起導演林超賢在《逆戰》開頭展示的耶路撒冷街頭槍戰,驚險刺激。不過直到這一部分,還只能說是國產片已有的水準,談不上驚艷。
從第三場戰斗開始,真正讓人腎上腺飆升的「開掛」打戲才轟然登場。蛟龍小隊接到一個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深入腹地幾十公里去營救一位被恐怖的分子被俘為人質的女僑民。途中,政府軍遭到伏擊,損失殆盡,只餘下小隊和女記者夏楠倖存。這場伏擊戰以迫擊炮襲擊開始,在匪徒的強大的火力覆蓋之下,小隊面臨救人、消滅狙擊手和摧毀迫擊炮陣地三重任務,戰斗殘酷而慘烈。新來的神槍手顧順與敵軍狙擊手之間的較量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有心的觀眾可以比較一下這場戲與《鬣狗之路》、《拆彈部隊》等反映反恐戰爭的歐美新片中的類似場面,我認為火爆程度猶有過之。
營救人質一段是影片的重頭戲。蛟龍小隊沒有忘記我軍發動群眾的優良傳統,在當地婦女的配合下成功置換了人質,然而層出不窮的意外使得戰斗無法避免。林超賢在這一段的處理我認為是達到了國際一流水準。人質、策應、聯絡、突圍四條線索齊頭並進,卻交代得有條不紊。四個戰場空間關系清楚,而且之間相互呼應,一個個矛盾環環相扣。雖然只是八個軍人對上百恐怖的分子,但拍出了大片的質感。憑借空間關系營造懸念是相當高明的動作片手法,卻也向來是中國電影人的軟肋,這場戲比起以往國產電影中的戰爭場面來說,我認為是一個質的進步。這段戰斗同樣以開掛的`坦克對戰以及沙塵暴奇觀結束,中間還穿插了「臨沂」艦炮轟恐怖的分子陣地的大場面,酣暢淋漓。
最後一場追擊恐怖的分子的戰斗戲主要靠人物命運營造戲劇張力,打女蔣璐霞終於在一場肉搏戲中大顯身手,新一代狙擊手也克服心理障礙,順利成長起來。這一場另外的看點是沙漠奇特地形和蛟龍小隊飛翼潛入。
分析完影片的五場戰斗戲,我們會發現,都是「打」,卻節奏分明。隨著空間的大小、任務的性質、兵器的種類各有不同,雖然是主旋律電影,可是口號不多,全是精準的節奏和奇觀在主導影片。這種類型的戰爭電影不要說國內絕無僅有,就是放眼國際影壇,近年來也很罕見。這既是導演林超賢出色能力的體現,也離不開中國海軍的鼎力支持。
林導以拍攝警動作片起家,早年以《G4特工》、《重裝警察》等反映香港飛虎隊的影片成名,經歷《線人》、《證人》和《逆戰》等各種警電影的洗禮,已經具備了豐富的槍戰動作戲拍攝 經驗 ,還曾嘗試過《破風》、《激戰》等其他類型的動作題材。2016年他執導了同樣根據真實國際事件改編的《湄公河行動》,獲得票房和口碑雙豐收,是國內少數有製作戰爭大片經驗的導演。《紅海行動》呈現出來的品質再次證明,林超賢確實懂得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國內電影其實不缺投資,缺的是懂得如何「燒錢」有道的優秀執行者。
海軍的支持同樣至關重要,影片中張涵予指揮的軍艦正是曾參與葉門撤僑行動的「臨沂」艦,片中的各種輕重型武器讓人大開眼界,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紅海行動》被列為了2018年「龍標」的001號。網上曾有軍事迷指出影片中的武器都不是解放軍制式裝備,不過這一點片中已有說明,是因為我軍不方便攜帶武器登陸,故而接受了所在國提供的歐盟武器裝備。
都是「揚我國威」的主旋律電影,免不了被比較。與《戰狼2》相比,《紅海行動》的製作和氣派顯然都更上檔次。冷鋒帶著各國美女到處冒險的格局,其實還是當年成龍電影的遺風,用弓箭和拳腳殲滅武裝傭兵的設定,也要結合動作片誇張的設定才能理解。與之相比,《紅海行動》投資更大,戰斗場面更多,是更有國際戰爭大片范兒的「重工業電影」,我認為也更有開拓國產電影類型的意義。當然《紅海行動》也有軟肋,林超賢一以貫之地關注人在極端情況下的應激反應,這讓電影的節奏極快,不容喘息,但對普通觀眾而言,或許並不如吊兒郎當的孤膽英雄那麼親民和討喜。還有部分台詞的念白尷尬,讓人有點出戲。
《紅海行動》與《戰狼2》一樣,在結尾擺出了政治姿態。海軍捍衛海域的宣言與勇於出擊的「蛟龍」一樣,標志著大國崛起的新時代已經到來。張涵予在一次發言中將自己扮演的艦長與李默然在《甲午風雲》中扮演的鄧世昌相比較,贊嘆國運日隆。國家強盛自然值得自豪,不過在高呼過「勇者無懼,強者無敵」的口號之後,我們也要記得,老祖宗說的本來是「勇者無懼,仁者無敵」。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強權,缺的是能令「近者悅,遠者來」的價值觀,也就是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