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昭君是古代美人,卻被迫下嫁祖孫三人,最後結局如何
王昭君最後忍不住這種屈辱,服毒自盡了。為了紀念她為兩地和平做出的貢獻,最後把她葬在了故鄉的土地上。
說起昭君出塞,我想大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昭君為了大漢與匈奴的和平相處,犧牲自己,遠嫁他鄉。這個故事千古流傳,受人敬仰。但是有誰知道,昭君出塞除了深明大義之外,更多的是無奈和悲涼。
昭君上書給漢朝,但朝廷經過討論之後,決定讓昭君按照匈奴的傳統進行。不得已昭君只好答應嫁給了新單於,但好景不長,十幾年之後,單於因病去世,這使得昭君又需要改嫁。昭君再也受不了這種折磨,加上思念故土,想念家鄉,於是服毒自盡了。
後來人們將昭君葬在家鄉一個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讓昭君的在天之靈能時刻守護在故土。昭君為了兩族和平而犧牲自己的這種精神,也受到了忽視人的景仰。
2. 王昭君的生平簡介
王昭君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孫休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些破綻。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於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王昭君與西施、楊玉環、貂蟬並稱中國四大美女。王昭君先後被迫嫁給匈奴王父子,她嫁匈奴後迫不及待地上了一道請回歸漢朝的表章,漢成帝冷淡地拒絕了昭君的回歸請求,33歲年輕時在匈奴去世。
王昭君在漢元帝時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選掖庭。當時,呼韓邪來朝,漢元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昭君入宮王昭君出生於長江三峽中,一個叫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的地方普通的民家。漢元帝建昭元年,徵集天下美女進後宮,王昭君就被選入宮。當時的皇帝漢元帝已經40多歲了,由於縱欲身體衰弱不堪。王昭君雖然是錦衣玉食,住的是綺窗朱戶,但不過是籠中之鳥,池中之魚而已。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按理要輪到王昭君不知什麼時候,而且即使輪到了又能怎樣?王昭君可能也就這樣湮沒於後宮之中。但是一件外交上的事情改變了王昭君的一生。這事要先從漢朝時最大的敵人說起——匈奴。
漢宣帝時,匈奴發生內亂,五個單於分立,相互攻打不休。其中有一個呼韓邪單於,被別的單於打敗,逃到漢朝來,親自朝見漢宣帝。呼韓邪單於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一住就是一個多月。等到他回去的時候,漢宣帝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人護送他到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糧食,漢宣帝送去了三萬四千石糧食。呼韓邪單於非常感激。西域各國看見漢朝對呼韓邪單於這么好,也都爭先恐後的同漢朝打交道。
昭君出塞漢宣帝駕崩後,他的兒子劉奭即位,也就是召王昭君入宮的漢元帝。此時呼韓邪單於跟漢朝的關系已經很好 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這次他提出了和親的要求。「和親」的建議原本是漢高祖時婁敬德提出的,當時的形勢是匈奴強漢弱,呂後只有一女,不忍心將她遠嫁番邦,因此和親一直都是挑一個宗室的女兒假做公主嫁出去的。不過這回,漢元帝決定挑一個宮女給他。原因可能是漢元帝時已經漢強匈奴弱,沒必要一定挑皇親國戚的女兒,皇親國戚的女兒們畢竟不多,宮女則多的是;再者,呼韓邪單於此時就在長安,讓宗親的女兒冒充公主,這么的大事情怎麼可能瞞得過他。
話說,漢元帝派人到後宮傳話,宮女們在皇宮猶如鳥兒在樊籠,都爭著想出去,但一聽是去荒漠遙遠的匈奴,一個個起勁的勁頭頓時就沒了,不甘心做白頭宮女的王昭君毅然請命,自願去匈奴。傳說中這里還發生了許多故事,比如畫師毛延壽的事情等,但大多數都是後人加上去的,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這件和親事件的重要性。
「昭君出塞」是漢匈交往上的大事,《漢書.匈奴傳》和《後漢書.南匈奴傳》都記載了這件事,尤以《後漢書》中的記載繪聲繪色:「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以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斐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然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復為後單於閼氏焉。」文中昭君自動求行和元帝為昭君的美麗所動「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節非常傳神,昭君之美躍然紙上。[3]
塞外生活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與呼韓邪單於非常恩愛,被封為「寧胡閼氏」,並為呼韓邪單於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師,封為右日逐王。婚後的第三年,即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逝世。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於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於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五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系,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曾到長安皇宮侍候過太皇太後,這位太皇太後即漢元帝的皇後王政君,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朝」。但匈奴單於認為「非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南9公里處的大黑河畔,據說入秋以後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冢」。
關於「青冢」也另有解釋:《筠廓偶筆》:「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青色,故雲青冢。」《塞北紀游》上也說:「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十里外,故曰青冢。」
歷來提到「青冢」的詩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見青冢上,行人為澆酒。」杜牧的「青冢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雲秋。」杜甫的「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臣妾幸得備身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餘芳。而失意丹青,遠竄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獨惜國家黜涉,移於賤工,南望漢關徒增愴結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憐之。
譯文:臣妾有幸被選為陛下專用的後宮佳麗,原以為可把自己的身體進獻給陛下,死後也會留下我的芳名。卻不料遭到畫師毛延壽的報復,只好遠嫁到異國絕域的匈奴,真心實意地以身相報陛下的恩澤,哪裡還敢憐惜自己?如今只惋惜匈奴國內的人事變化難以預料,單於去世,我只能移情於卑賤的女工手藝消磨時光,天天向南遙望漢朝的邊關,也只是白白地加重悲傷郁結罷了。臣妾家鄉還有我的父親和弟弟,只能盼望陛下稍施慈悲憐憫,讓我返回漢朝吧!
漢宣帝駕崩後,他的兒子劉奭即位,也就是召王昭君入宮的漢元帝。此時呼韓邪單於跟漢朝的關系已經很好 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這次他提出了和親的要求。「和親」的建議原本是漢高祖時婁敬德提出的,當時的形勢是匈奴強漢弱,呂後只有一女,不忍心將她遠嫁番邦,因此和親一直都是挑一個宗室的女兒假做公主嫁出去的。不過這回,漢元帝決定挑一個宮女給他。原因可能是漢元帝時已經漢強匈奴弱,沒必要一定挑皇親國戚的女兒,皇親國戚的女兒們畢竟不多,宮女則多的是;再者,呼韓邪單於此時就在長安,讓宗親的女兒冒充公主,這么的大事情怎麼可能瞞得過他。昭君出塞圖 吳玉陽作(2張)
話說,漢元帝派人到後宮傳話,宮女們在皇宮猶如鳥兒在樊籠,都爭著想出去,但一聽是去荒漠遙遠的匈奴,一個個起勁的勁頭頓時就沒了,不甘心做白頭宮女的王昭君毅然請命,自願去匈奴。傳說中這里還發生了許多故事,比如畫師毛延壽的事情等,但大多數都是後人加上去的,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這件和親事件的重要性。
昭君出塞和親時望著漫天黃沙,孤雁南飛,不覺幽思自嘆,無限感傷,便彈起琵琶,一首《出塞曲》寄託了濃厚的鄉愁和一絲憧憬,聲聲催人淚下,而南飛大雁望著驚艷的女子,聽著凄婉的琴聲而撲落於平沙之上,遂成「平沙落雁」的千古絕唱。[3]
「昭君出塞」是漢匈交往上的大事,《漢書.匈奴傳》和《後漢書.南匈奴傳》都記載了這件事,尤以《後漢書》中的記載繪聲繪色:「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以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斐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然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復為後單於閼氏焉。」文中昭君自動求行和元帝為昭君的美麗所動「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節非常傳神,昭君之美躍然紙上。
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與呼韓邪單於非常恩愛,被封為「寧胡閼氏」,並為呼韓邪單於生下一子,王昭君出塞取名伊督智牙師,封為右日逐王。婚後的第三年,即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逝世。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於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於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三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系,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曾到長安皇宮侍候過太皇太後,這位太皇太後即漢元帝的皇後王政君,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朝」。但匈奴單於認為「非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南9公里處的大黑河畔,據說入秋以後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冢」。
關於「青冢」也另有解釋:《筠廓偶筆》:「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青色,故雲青冢。」《塞北紀游》上也說:「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十里外,故曰青冢。」
歷來提到「青冢」的詩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見青冢上,行人為澆酒。」杜牧的「青冢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雲秋。」杜甫的「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臣妾幸得備身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餘芳。而失意丹青,遠竄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獨惜國家黜涉,移於賤工,南望漢關徒增愴結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憐之。
譯文:臣妾有幸被選為陛下專用的後宮佳麗,原以為可把自己的身體進獻給陛下,死後也會留下我的芳名。卻不料遭到畫師毛延壽的報復,只好遠嫁到異國絕域的匈奴,真心實意地以身相報陛下的恩澤,哪裡還敢憐惜自己?如今只惋惜匈奴國內的人事變化難以預料,單於去世,我只能移情於卑賤的女工手藝消磨時光,天天向南遙望漢朝的邊關,也只是白白地加重悲傷郁結罷了。臣妾家鄉還有我的父親和弟弟,只能盼望陛下稍施慈悲憐憫,讓我返回漢朝吧!
3. 王昭君究竟長啥樣呢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顏。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王昭君》李白
很多人可能都很好奇,歷史上的王昭君究竟長什麼樣?專家根據畫像,還有一些古籍上的描繪,科學的還原了王昭君的樣貌。但是網友們看後卻炸鍋了,甚至有人直接說到:“為何這么丑?”實際上古代和現代的審美是有不同的,所以和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有所偏差也屬正常
4. 家裡能否掛王昭君的畫像
其實沒有這個講究,昭君出塞,個人結局雖然不好,但卻以一己之身息邊釁幾十年,對漢帝國是有恩的。她和張騫、蘇武一樣,都為民族融合和國家安寧做出了貢獻。
如果一定要論風水,家裡的西北方不要掛昭君畫像。王昭君是美女,西北方表示家中男主人,如果掛在那個方向,男主人容易出軌有艷遇。這點小心。
且昭君出塞是往北去,北方屬水,家裡人八字有要水的,這張畫像就可以掛。
其餘無妨。
5. 王昭君的一生的經歷是怎麼樣的
,王昭君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一生都是值得大家同情跟敬佩的。她為了維護自己國家不受侵犯,,成為了政治上的犧牲品。出使塞外之後,直到她死的那一刻都沒有機會回到自己的國家。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出生於平民之家,14歲時以民女的身份被選入掖庭成為一名宮女。由於漢元帝後宮里的女子大多,根本挑選不過來,很多女子一直到死都沒受到過皇帝的寵幸。漢元帝當時為了省事,直接讓宮廷畫師毛延壽、陳敞等人將這些宮女的畫像畫下來,根據畫像來召見那些宮女。
當王昭君告別故土抵達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閼氏,當時的呼韓邪單於只和她一起生活了三年,還給他生了個兒子就去世了。等到單於去世之後,王昭君就給當時的漢廷寫了一封信,想要回到漢朝來。當時的皇帝漢成帝讓她「從胡俗」,又嫁給了呼韓邪單於長子復株累單於,兩人一起生活了十一年,生下了兩個女。當復株累單於去世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王昭君就病逝了。在出塞之後,一生不曾再踏入中原半步。
6. 王昭君是哪個朝代的 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簡介
王昭君是漢朝代的,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簡介:
王昭君,姓王名嬙,字昭君。王昭君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景帝孫休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姊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次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昭君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明過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
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漢元帝下詔,命她擇日進京。王昭君父親說,小女年紀尚小,難以從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些破綻,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進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滿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牙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於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後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7. 中國歷史四大美女王昭君詳細資料
王昭君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中文名: 王嬙
出生地: 南郡秭歸
職業: 宮女,閼氏
主要成就: 維護漢匈關系長期穩定
代表作品: 《怨詞》
配偶: 呼韓邪單於,復株累若鞮單於
兒子: 右日逐王,須卜居次,當於居次
目錄
人物簡介
人物生平
昭君入宮昭君出塞塞外生活
歷史傳說
昭君出塞和番為國
人物評價
四大美人之由來四大美人趣說
昭君後人
相關文學
庾信《王昭君》庾信《昭君辭應詔》李白《王昭君》李白《王昭君》另一駱賓王《王昭君》杜甫《詠懷古跡》王安石《明妃曲》董必武《謁昭君暮》老街味道《王昭君》翦伯贊陳志歲《昭君出塞》(三首)張仲素《王昭君》納蘭性德《蝶戀花-出塞》林黛玉《五美吟.明妃》
相關歌曲
貼吧相冊 人物簡介
人物生平
昭君入宮昭君出塞塞外生活
歷史傳說
昭君出塞和番為國
人物評價
四大美人之由來四大美人趣說
昭君後人
相關文學
庾信《王昭君》庾信《昭君辭應詔》李白《王昭君》李白《王昭君》另一駱賓王《王昭君》杜甫《詠懷古跡》王安石《明妃曲》董必武《謁昭君暮》老街味道《王昭君》翦伯贊陳志歲《昭君出塞》(三首)張仲素《王昭君》納蘭性德《蝶戀花-出塞》林黛玉《五美吟.明妃》
相關歌曲
貼吧相冊
展開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昭君出塞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選掖庭的。當時,呼韓邪來朝,漢元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 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約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宜昌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擅彈琵琶,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此事無正史可考,但極有可能是杜撰。有詩雲「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
王昭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 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王昭君去世後,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李玉剛「鏡花水月」王昭君扮相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 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王嬙》(《西京雜記》) (漢)元帝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其形,案圖召幸。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於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後宮第一,善應對,舉止閑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案其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巨萬。 注釋:1)「元帝」,劉奭,公元前48—前35年在位,西漢十一個皇帝中的第八個皇帝。 2)「案」,同「按」,查。「幸」,寵愛。 3)「閼氏(yan煙支)」,匈奴君長的嫡妻。 4)「上」,皇上,即元帝。 5)「閑雅」,文靜優雅。「閑」通「嫻」,文雅。 6)「名籍」,名冊。 7)「重信」,重視信用。 8)「棄市」,在市中斬首。 9)「籍其家」,「籍」,查抄財產,予以沒收。據記載,同時被斬首、查抄的畫師有毛延壽、龔寬、陽望、樊育。「巨萬」,萬萬,數目極大的意思。 10)「葛洪(公元283—公元363)」,晉代有名的醫學家、文學家。他寫的《西京雜記》,託名漢劉歆(xin新)作,記西漢遺聞佚事。西京,今之西安。 譯文:漢元帝後宮妃嬪很多,皇帝不能每個都看,就讓畫匠把她們的相貌畫下來,按照畫上的美醜召來寵幸她們。宮女們都賄賂畫匠,多的給十萬錢,少的也不下五萬錢。只有王嬙(昭君)不肯賄賂畫匠,所以得不到皇帝的召見。匈奴來朝拜漢元帝,請求賞賜一個美人作為他們的閼氏(相當於皇後)。於是皇帝按照畫像讓王昭君出嫁。等到出發的時候,召見了昭君,原來昭君的容貌在後宮沒有能比得,善於應對問話,舉止優雅大方。元帝後悔了但是名字已經定了下來。元帝注重對外國講誠信,所以沒有換人。於是追究這件事,畫匠們都被處死,抄沒他們的家產都有許多。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昭君入宮
中國畫《王昭君》(王叔暉繪制)
王昭君出生於長江三峽中,一個叫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的地方普通的民家。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徵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被選入宮。當時的皇帝漢元帝已經40多歲了,由於縱欲身體衰弱不堪。王昭君雖然是錦衣玉食,住的是緒窗朱戶,但不過是籠中之鳥,池中之魚而已。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按理要輪到王昭君不知什麼時候,而且即使輪到了又能怎樣?王昭君可能也就這樣湮沒於後宮之中。但是一件外交上的事情改變了王昭君的一生。這事要先從漢朝時最大的敵人——匈奴說起。 漢宣帝時,匈奴發生內亂,五個單於分立,相互攻打不休。其中有一個呼韓邪單於,被別的單於打敗,逃到漢朝來,親自朝見漢宣帝。呼韓邪單於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一住就是一個多月。等到他回去的時候,漢宣帝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人護送他到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糧食,漢宣帝送去了三萬四千斛糧食。呼韓邪單於非常感激。西域各國看見漢朝對呼韓邪單於這么好,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
昭君出塞
李玉剛「鏡花水月」王昭君扮相
漢宣帝駕崩後,他的兒子劉奭即位,也就是召王昭君入宮的漢元帝。此時呼韓邪單於跟漢朝的關系已經很好 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這次他提出了和親的要求。「和親」的建議原本是漢高祖時婁敬德提出的,當時的形勢是匈奴強漢弱,呂後只有一女,不忍心將她遠嫁番邦,因此和親一直都是挑一個宗室的女兒假做公主嫁出去的。不過這回,漢元帝決定挑一個宮女給他。原因可能是漢元帝時已經漢強匈奴弱,沒必要一定挑皇親國戚的女兒,皇親國戚的女兒們畢竟不多,宮女則多的是;再者,呼韓邪單於此時就在長安,讓宗親的女兒冒充公主,這么的大事情怎麼可能瞞得過他。 話說,漢元帝派人到後宮傳話,宮女們在皇宮猶如鳥兒在樊籠,都爭著想出去,但一聽是去荒漠遙遠的匈奴,一個個起勁的勁頭頓時就沒了,不甘心做白頭宮女的王昭君毅然請命,自願去匈奴。傳說中這里還發生了許多故事,比如畫師毛延壽的事情等,但大多數都是後人加上去的,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這件和親事件的重要性。 「昭君出塞」是漢匈交往上的大事,《漢書.匈奴傳》和《後漢書.南匈奴傳》都記載了這件事,尤以《後漢書》中的記載繪聲繪色:「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以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斐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然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復為後單於閼氏焉。」文中昭君自動求行和元帝為昭君的美麗所動「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節非常傳神,昭君之美躍然紙上。
塞外生活
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與呼韓邪單於非常恩愛,被封為「寧胡閼氏」,並為呼韓邪單於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師(也寫作伊屠牙斯),封為右日逐王。婚後三年,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逝世,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於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於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二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系,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後,這位太皇太後就是漢元帝的皇後,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可惜匈奴單於認為「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南9公里處的大黑河畔,據說入秋以後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冢」。 關於「青冢」也另有解釋:《筠廓偶筆》:「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青色,故雲青冢。」《塞北紀游》上也說:「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十里外,故曰青冢。」 歷來提到「青冢」的詩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見青冢上,行人為澆酒。」杜牧的「青冢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雲秋。」杜甫的「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附錄:《王嬙報漢元帝書》 臣妾幸得備身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餘芳。而失意丹青,遠竄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獨惜國家黜涉,移於賤工,南望漢關徒增愴結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憐之。 譯文:臣妾有幸被選為陛下專用的後宮佳麗,原以為可把自己的身體進獻給陛下,死後也會留下我的芳名。卻不料遭到畫師毛延壽的報復,只好遠嫁到異國絕域的匈奴,真心實意地以身相報陛下的恩澤,哪裡還敢憐惜自己?如今只惋惜匈奴國內的人事變化難以預料,單於去世,我只能移情於卑賤的女工手藝消磨時光,天天向南遙望漢朝的邊關,也只是白白地加重悲傷郁結罷了。臣妾家鄉還有我的父親和弟弟,只能盼望陛下稍施慈悲憐憫,讓我返回漢朝吧! 附錄:《怨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苞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附註: 苞桑:叢生的桑樹。形容;形體和容貌。曲房;皇宮內室。 頡頏:音協杭。鳥兒上飛為頡,下飛為頏。指鳥兒上下翻飛。 委:堆。 來往:此處指皇內夜夜將佳麗送去給帝王寵幸。 西羌:居住在西部的羌族。 泱泱:水深廣貌。禁臠:指帝王專享的豬頭肉,比喻他人 不得染指的獨占物。黜涉; 指官吏的進退升降。 日月:比喻國君。竄:隱匿。 譯文:秋天裡的樹林鬱郁蒼蒼,滿山的樹葉一片金黃。 棲居在山裡的鳥兒,歡聚在桑林中放聲歌唱。 故鄉山水養育了豐滿的羽毛,使它的形體和容貌格外鮮亮。 天邊飄來的五彩雲霞,把她帶進天下最好的深宮閨房。 可嘆那離宮幽室實在空曠寂寞,金絲鳥般的嬌軀總也見不到陽光。 夢想和思念沉重地壓在心頭,籠中的鳥兒卻不能自由的翱翔。 雖說是美味佳餚堆放在面前,心兒徘徊茶不思來飯不香。 為什麼唯獨我這么苦命,來來去去的好事總也輪不上。 翩翩起舞的紫燕,飛向那遙遠的西羌。 巍巍聳立的高山橫在眼前,滔滔流淌的大河流向遠方。 叫一聲家鄉的爹和娘啊,女兒出嫁的道路又遠又長。 唉!你們可憐的女兒呀,憂愁的心兒滿懷悲痛和哀傷。編輯本段歷史傳說
昭君出塞
王昭君出生在著名的長江三峽中,一個叫秭歸的地方,這里江水湍急,日夜咆哮,兩岸懸崖峭壁,怪石嶙峋,戰國時這里曾出過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 王昭君出生時正值漢朝的輝煌盛世,百姓豐衣足食,但秭歸這里比較荒僻,王昭君的父親,帶著兩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種小得可憐的幾塊山坡地,種些雜糧維持生計,仍然過著勉強溫飽的艱苦生活。有時還要替溯江而上的船隻拉纖貼補家用。 生活雖然清苦,但全家和樂,與世無爭,更重要的是能夠始終保持先人的傳統,沒有忘記她們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詩禮門第。王昭君有一個哥哥叫王新,有一個弟弟叫王颯,出力的活兒輪不到她,她除了跟著母親嫻習女紅之外,更在父親的督促下讀書習字,雖然生長在窮鄉僻壤,卻饒有大家閨秀的風范。 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徵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年當二八,仿如空谷幽蘭,自然被選入宮。 從全國各地挑選人宮的美女數以千計,皇帝無法—一見面,首先由畫工毛延壽各畫肖像一幅呈奉御覽。出身富貴人家,或京城有親友支援的,莫不運用各種管道賄賂畫工,惟獨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無力賄賂,也不屑於欺瞞天子,使毛延壽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畫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頰上點了一顆碩大的黑痣,等到漢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畫像時,嫌惡之餘,更以為她是個不實在的女人,因此,五年過去了,她仍是個待詔的宮女身份。 五年的時間不算短,與現在讀一個大學本科的時間還要長一點。王昭君除了擔負一些宮中的輕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餘暇來讀書寫字,唱歌跳舞,研習音律與繪畫,不斷充實自己,磨練自己。然而午夜夢回,不免倍感凄清與孤寂,花樣的年華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時才有出頭之日,又如何上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呢? 又是落葉迷徑,秋蟲哀鳴的深秋季節,冷雨敲窗,孤燈寒衾最易惹人遐思。想起西陵峽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日歡樂團聚的時光,愁思如麻。信手拿過琵琶,邊彈邊哼,唱不盡的是鄉愁: 一更天,最心傷,爹娘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 二更里,細思量,忍拋親思三千里,爹娘年邁靠何人?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進京見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相思情無已,薄命斷姻緣,春夏秋冬人虛度,痴心一片亦堪憐。 四更里,苦難當,凄凄慘慘淚汪汪,妾身命苦人斷腸;可恨毛延壽,畫筆欺君王,未蒙召幸作鳳凰,冷落宮中受凄涼。 五更里,夢難成,深宮內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虛拋擲,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親,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嘆人生皆有定。 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滿腔幽怨,無限感傷,混合著濃重的鄉愁與一絲絲的憧憬。 王昭君無聲無息地打發著漫漫的長夜和日復一日的白晝,意志消沉,「自嘆人生皆有定。」然而,事實上命運總是在「有定」中包含著「無定」,漢元帝竟寧元年,南匈奴單於呼韓邪前來朝覲,王昭君的命運無意間起了突破性的變化。 中原正是春暖花開的三月,塞外猶是寒風凜冽的季節,真個是「馬後桃花馬前雪,教人如何不回頭。」王昭君終於在漫漫長路中病倒了,只得暫時停止前進,養病期間,她想起了父母兄弟,於是挑燈披衣,濡淚和墨。出了雁門關,匈奴大隊騎士、氈車、胡姬前來迎迓,抵達王庭之日,但見平沙雁落,黃塵滾滾,牛羊遍地,無邊青草。一座座帳篷中,張燈結綵,歡騰達旦,呼韓邪單於封她為寧胡閼氏(亦即安寧胡地的皇後),百般遷就,以博取她的歡心。然而胡笳悲鳴,駿馬賓士,飲腥食膻,異邦風月,使王昭君總是對故國充滿思念之情。所謂:漢使回朝頻寄語,黃金何日贖娥眉?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 王昭君出塞以後,漢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她的父母兄弟一齊接到長安,賜宅賜田,妥善安置。而呼韓邪自得漢廷絕色美人之後,心中大為高興,整天置酒作樂,並遣使致送大批玉器,珠寶及駿馬,以報答漢天子的特別恩遇,甚至上書願保境安民,請罷邊卒,以休天子之民。漢元帝在看了郎中侯應上奏的「十不可」之後,謝絕了他的這一好意。 就在王昭君抵達匈奴王庭三個月後,漢元帝在思念與懊惱的前提下,懨懨病榻,拖到初夏時節,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 第二年,即漢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為呼韓邪單於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師,封為右日逐王,又過了一年,老邁的呼韓邪去世,這年王昭君二十四歲。 向漢元帝寫信:臣妾有幸得備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餘芳,而失意丹青,遠適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惟惜國家黜陟,移於賤工,南望漢闕,徒增愴絕耳。有父母有兄弟,惟陛下少憐之! 希望可以回到中原。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於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於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五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系,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後,這位太皇太後就是漢元帝的皇後,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可惜匈奴單於認為「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
和番為國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維持了六十多年的和平。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於去世後,她又「從胡俗」(收繼婚制),再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國古典文獻中,最早提到昭君墓的是唐代杜佑所著《通典》。編輯本段人物評價
昭君卒於何年,不
青冢
得而知了。昭君死後,葬於青冢,而專家考證說,這只是她的衣冠冢,王昭君到底埋葬在什麼地方,只能是一個永遠的迷了。現代史學界對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的歷史功過意見分化嚴重,贊之毀之皆有。 而騷人墨客幾乎一口咬定王昭君在塞外受苦受難,所以跟著也傷心同情。學者柏楊先生認為,中國固然繁華,但與王昭君何干?她只能困在宮廷的小小天地。而宮廷的小小天地,在匈奴汗國也是一樣,擁有頂尖的享受。並且,就在王昭君辭行後當年,公元前33年漢元帝劉奭就死了。如果把她留下,最好的結局不過一個被漢元帝偶爾玩過的普通小宮女而已。她將守著靈樞,老死墳園。事實上,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於,她的幸福才真正開始,她成為匈奴汗國單於最寵愛的妃妾,因她的花容美貌和她的來自中國的強大背景,在匈奴汗國宮廷中有極為尊貴的地位。相形之下,她留在長安,只能囚在墳園。塞外卻有廣闊的蒼穹,使她擁有豐富的愛情和人生溫暖。
四大美人之由來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由來 與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閉月」: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羞花」:楊玉環被選進宮時,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情景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宮女們也議論紛紛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明皇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 「沉魚」: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 「落雁」: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漢元帝挑選了王昭君作為和親對象。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後來,「落雁」也就成了王昭君的雅稱了。
四大美人趣說
西施是大腳,發明了遮腳裙。 貂蟬是一眼大一眼小,應該是比較明顯,雖然每個人都有大小眼,但如果不明顯也看不出來,但貂蟬的估計是挺明顯的。 王昭君是溜肩,故發明了墊肩。 楊貴妃倒還好,表面上都挺正常,很符合唐朝審美觀,那就是胖,身高只有1米64,楊貴妃有狐臭,所以她特別的喜歡沐浴。 美女也有缺陷,再加上古人的審美觀和現代人的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好好的去學習歷史,了解歷史。不應該去批判任何一位古代四大美女,因為各有各的優缺點。編輯本段昭君後人
伊屠智牙師,右日逐王(後來爵位升為右谷蠡王)。匈奴的單於是可以傳弟的。呼韓邪一生共娶三女,
生七子,除王昭君所生的幼子伊屠智牙師以外,其他6人居然都當過單於。 復株累若鞮單於,名雕陶莫皋,公元前31—前20年在位,呼韓邪之子。復娶王昭君,生二女。 搜諧若鞮單於,名且糜胥,公元前20—前12年在位,復株累若鞮之弟。 車牙若鞮單於,名且莫車,公元前12—前8年在位,搜諧若鞮之弟。 烏珠留若鞮單於,名囊知牙斯,公元前8—13年在位,車牙若鞮之弟。 烏累若鞮單於,名咸,13—18年在位,烏珠留若鞮之弟。 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於,名輿,18—46年在位,烏累若鞮之弟。 《後漢書》說呼都而屍單於想要把單於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於是殺害了伊屠智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