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才能下好中國象棋
不知你是啥水平,幾條建議:
1、軟體:楚漢棋緣、象棋巫師都不錯,能下過它,估計拿到區級冠軍沒問題。
2、如果水平低或初學者,先學基本的殺法,會提高興趣。
3、其次掌握基本的殘局知識,一些例勝、例和的經典圖例。
如車炮對單車的海底撈月、馬七步擒單士、單炮士象全守馬炮士象全、馬炮士象全勝單馬士象全、單車領仕守和車兵、士象全守和馬兵.....以及一些特定的例和形勢,但因子力位置未站好而有漏洞....典型的如單車巧勝士象全。
研究殘棋的優點在於:子力少,變化相對少,容易掌握,而且對中局進入殘局的戰略決策很有幫助。
4、最後學開局,個人認為最難的還是開局,例如連等級分排在前1-2位的蔣川,剛開始只會走順跑,後來才精通布局。布局看起來平淡無奇,其實在高手眼中,稍微一軟,形勢立馬一瀉千里。
真人有真人的好處,軟體有軟體的好處。
真人優點:
1、有真正比賽的緊迫感,提高心理素質。
2、真人有一些野路子,提高應變能力。
缺點:
1、一般路邊上、花園里的高手不多,難以提高水平
2、支招的太多,嘴雜,影響情緒
軟體優點:
1、算度縝密,尤其是象棋巫師,能顯示計算分支路線,可從中體會思路
2、隨時隨地下,方便
缺點:
1、沒有勝負壓力,全憑自覺提高
=======================================
補充一句:個人也是象棋愛好者,喜歡在聯眾上下,水平一般,在1600-1800之間晃盪,業余時間沒事就下,連手機上都下了軟體。
『貳』 棋壇第一美女橫空出世!25歲顏值爆表,她是誰呢
圍棋是一項著名的國際象棋運動。很多人不太了解圍棋的相關文化和事物。其實玩圍棋是一個考驗腦力的戰略性的東西。中國圍棋界有很多圍棋天才,如聶衛平、陶昕然等。他們都是優秀的中國圍棋選手,給中國帶來了很多榮耀。這個也是一個優秀的圍棋手。她叫黑佳佳。國際象棋第一場美女賽的照片,身材,面值上了榜,像個仙女面值和實力並存對於黑甲家,很多人可能不了解。黑佳佳是澳洲和中國台灣省的混血兒,從小就很甜。她成功地繼承了父親和母親在外貌和身材上的優秀基因。隨著不斷的成長,她的容貌變得越來越漂亮。她天生就有完美的氣質,是個完美的美人。她從小就熱愛圍棋,對圍棋表現出極大的天賦。
她都像一個瓷娃娃。但是《圍棋》里這么一個看似柔弱甜美的瓷娃娃,實力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弱。相反,她在圍棋上的造詣已經達到大師級了。愛情走黑佳佳從小就有圍棋天賦,從小就愛圍棋。她父母見她這么愛,乾脆直接送她去訓練圍棋能力。在特殊訓練下,黑甲家的棋藝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快,她開始參加比賽,在她才十幾歲的時候就獲得了更好的名次。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她參加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比賽,表現出了巨大的才華。尤其是比賽定下來之後,比賽水平越來越高。然而她並不害怕,她坦然面對。正是有了這種朴實無華的心態,黑甲家才越來越出名。再加上她天使般的外表,她獲得了一大批忠實的粉絲,也被稱為國際象棋第一美女。這個名字也算。
『叄』 除了中國(大陸、港、澳、台)、日本、韓國、朝鮮以外西方國家和其他國家會下中國的圍棋和五子棋嗎
五子棋倒是只有我們自己玩,但圍棋不是。圍棋以前是中日韓三足鼎立,當然都是我們傳過去的,現在日本圍棋沒落了,就剩中韓雙雄了。至於其它國家,有下圍棋的,但太少,水平也一般,所以忽略不計
『肆』 郎祺琪是黨斐妻子嗎
不是。
黨斐,柳大華老師的門徒,象棋大師,盲棋吉尼斯紀錄的保持者。郎祺琪,象棋大師,大長腿美女,黨大師的女朋友。只是情侶關系,目前還未結婚,並不能稱之為妻子。
郎祺琪,女,1999年出生,中國象棋運動員,國家象棋大師。
中國象棋大師,建國以來河南省第一位象棋大師,河南楚河漢界天倫象棋俱樂部主教練。5歲開始習弈,16歲獲得全國少年冠軍。為中國象棋特級大師柳大華入室弟子,柳氏閉目棋(盲棋)傳人;於武漢理工大學深造IE學士學位;曾獲武漢理工大學校園十佳歌手稱號。《棋藝》雜志特邀撰稿人。2015年11月16日,在新加坡歷時12小時40分鍾,創造1對25人象棋盲棋極限世界紀錄。
『伍』 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在全世界哪個流行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但這是真的:國際象棋是全世界愛好者第二多的體育運動,僅次於足球。超過了籃球和排球。
在很多歐美國家,國際象棋是幼兒園或小學必學的課程。
樓上的adwlsszsc說出了國際象棋能在全世界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初兩種象棋在起源之後,就朝東西兩個方向流傳,傳到中國就發展成了中國象棋。經中東傳到歐洲後就成了國際象棋。由於當時中東和歐洲交流頻繁,所以都下國際象棋。再後來,歐洲人把國際象棋帶到了美洲,這樣,國際象棋幾乎覆蓋了全世界。而中國象棋頂多就是東亞東南亞有人下。
而且目前中國人下中國象棋的現狀是男性業余愛好者遠多於女性愛好者。在國外,女性國際象棋愛好者比例也相當大。
『陸』 我中國象棋棋齡十幾年!改下國際象棋是否會容易些
研究認為,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形式上的不同。由於中西方的歷史、地理、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兩者在規則、走法上具有差異,尤其是兩棋完全反映出中西方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異,以及中西方各自的文化特色。圍繞這個問題,將兩種棋的規則和走法逐一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
中國象棋;國際象棋;起源,發展;中國;西方;文化;異同
作為一名國際象棋專業的教練員,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總會難免地經常提起我國歷史淵遠流長的中國象棋。因為國際象棋與中國象棋何等的相似:相似的走法,相似的規則,相似的戰略思想,相似的戰術手段。就連國際象棋傳入我國的時候,專業術語也是以中國象棋的習慣叫法來翻譯的。
中國象棋在國內非常普及,很多家庭都會下,許多初學國際象棋的學生都接觸過中國象棋。一般教練在教新學生的時候也會習慣地問他:「會下中國象棋嗎?」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麼在講授的過程中,教練就會自然地將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的相似與不同講給學生聽,以便於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筆者在日常被問到有關棋的問題最多的也是: 「國際象棋與中國象棋有什麼區別?」其實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兩者各有千秋,各有妙趣。但由於歷史、地理、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它們在規則、走法上具有差異。縱觀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的發展史和它們之間的差異,就可以從中領略到中西方社會文化的差異。
國際象棋與中國象棋以及其他許多游戲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棋類藝術起源於古代勞動人民的生產實踐,是經過提煉和升華的一種藝術。正如文字、詩歌、音樂、舞蹈、繪畫,無不是來源於生產勞動。而在許許多多游戲、娛樂、藝術中,唯有這兩個棋種最接近社會的人文環境和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態,它幾乎是人類社會狀態的一個縮影。盡管東西方地域遙遠,社會文化差異很大,但我們不得不驚嘆東西方社會的這兩種游戲卻如此超乎尋常地相似。
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的起源和發展
國際象棋起源和發展史
國際象棋的起源至今說法不一,有關起源的傳說有各種版本,比較可靠的說法認為它是由古代印度發明的,它的原型是一種叫做「恰圖蘭卡」的棋,其中有4種棋子:步兵、騎步、戰車和大象,正好反映了古代印度軍隊的組成兵種。「恰圖蘭卡」的進一步發展是「沙特蘭茲」,在棋子和規則上有大規模的改進,開始在中亞各民族廣為流傳。然後這種游戲通過貿易、戰爭和宗教等多種渠道,由東方向西方傳播,其傳播的大致路線是:印度——波斯(今伊朗)——中亞——阿拉伯國家—— 歐洲。在11世紀末,它已遍及歐洲各國。而國際象棋——「Chess」這個名字也是由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組成的復合詞,意為「將死對方的王」。
據可靠的文字記載它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盡管更多的人相信它起源於東方,但從它的演變史以及發展史,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是在西方尤其是歐洲定型並流行開來的。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人們對它做了一次大的改革,一些棋子改變了走法,行棋速度明顯變快,例如「原先的大臣」被浪漫的法國人改為王的配偶-- 後,像社會革命一樣,連性別也變了。至15世紀末進化為現制。當時它與騎術、游泳、射箭、擊劍、狩獵、作詩並列成為騎士教育的七大必修科目。18世紀,以騎士教育為主導的人們把在下棋當中兇猛的進攻和大無謂的棄子看成是勇敢的表現,而不敢接受棄子或防守的一方被認為是怯懦的。但這種騎士風格的弈棋理念和完全不重視防守的戰略思想已經被現代理論所淘汰。
現在,國際象棋在世界各地流行和普及。人類社會不僅僅把它當作游戲和娛樂,還當作一門藝術學科、競技體育項目,甚至開發電腦弈棋,向人類智慧挑戰。
國際象棋最早傳入我國是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的中國留學生把國際象棋帶回國內,但未能普及開來。到了上世紀50年代,我國將它列為體育項目,才開始逐漸推廣起來。國際象棋英文「Chess」本身只是棋的意思,因其走法與中國象棋極相似,為了與中國象棋區分開來,人們在前面加上「國際」二字叫國際象棋。在亞洲一些華語地方,也有人稱它為「西洋棋」。國際象棋中6種棋子的命名,也完全是按照中國象棋的叫法而定的。King譯為王;Queen譯為後; Rook:意為城堡,因與車走法一樣,故稱為「車」;Knight:騎士(或稱為爵士),與馬走法類似,稱為「馬」;Bishop:傳教士,與象(相)走法類似,稱為「象」;Pawn譯為兵。
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和發展史
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的認為起源於古代傳說中的神農氏;有的認為起源於傳說中的黃帝;有的認為起源於周武王伐紂時期:「象棋,武王所造,其進退攻守之法,日月星辰之象,乃爭國用兵戰斗之術。以象牙飾旗,故曰象棋。」
更多的認為是秦末楚漢相爭時的產物。韓信發明象棋,用以鍛煉將士的攻殺能力。證據是後世象棋盤上常刻有「楚河漢界」的字樣。無論起源於何時,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受到當時戰爭模式的影響,人文社會的影響,在走法以及規則上不斷地創新,包括兵種的增多。
若從文物出土的角度看,中國象棋成型於北宋,定型於南宋(見南宋詩人劉克庄《象弈一首呈葉潛仲》詩中描繪了棋盤、棋子的形式和下法,與現在流行的下法相同),發展於明朝。基本上最初每個朝代都略有不同,是通過不斷的完善才成為今天的樣子。
有名家說,中國象棋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實踐經驗總結,其傳統性和封閉性更明顯,不了解中國封建文化,就不了解中國象棋。
從國際象棋與中國象棋規則的異同看中西方社會文化的差異
棋盤
中國象棋棋盤是由九道直線和十道橫線交叉組成。中間以「楚河漢界」相隔,淋漓地再現了當時兩軍對壘的場景。「楚河漢界」位於鄭州市西北郊的廣武山上,當時西邊為漢王城,東邊為楚王城,諸侯割據,各霸一方。
有趣的是,如果把「楚河漢界」拿開,正好是一張8×8方格的棋盤,與國際象棋棋盤幾乎一樣。「9」是最大個數,在中國古代,象徵著多與廣的意思,「九州」泛指中國。「8」更有無限擴伸、四面八方的喻意。8和9在中西方都喻著無窮大的意思。古代戰爭的目的就是爭取更多的土地,為了佔領更多的地盤,所有充當戰場的棋盤都體現了古人的這種意識。
中西方對於戰場對峙的觀念不同。中國象棋的棋子占據在交叉點上,通過線(路)與對方交鋒;國際象棋則是面與面的對峙,一馬平川,連界河都不用。這體現了中國人的運籌帷幄和游刃有餘的作戰風格,以及西方古戰場上滿盤皆兵的作戰風格。
棋子
兩個棋種都是三十二個棋子,這一點是相同的,但在棋的種類上有不同。最大的區別是中國象棋中有「炮」這個兵種,而國際象棋上沒有。
(1) 炮。《續藏經》載:「昔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牛僧孺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棋矣」。根據這個記載,在唐朝前的象棋是沒有炮的,有了炮後,才和現代象棋相近。
而國際象棋里是沒有這個棋子的。有人認為象棋可能定型於炮戰(北宋為開端)流行之後,而國際象棋定型於出現炮以前。筆者認為這種說法非常含糊,而且在時間上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較的。從兩棋歷史可以看出,象棋的歷史更確切地說是定型的時間明顯早於國際象棋。問題在於中西方對於火葯的使用時間上是不同的。中國古代自從發明「火葯」,便發展為火炮,唐朝甚至更早時便被用於軍事。而火葯在西方則是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大約15世紀才由阿拉伯人引入的,那時的國際象棋已基本定型。這一點充分證明了象棋在發展過程中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不斷地完善,不斷增添與人文社會更接近的東西。
另外中國人的傳統認為戰爭成敗的因素,決定於人的因素加物的因素,所以有車、馬、炮這樣物的因素。而古西方由於生產力的低下,戰爭的成敗更主要取決於各級將士的素質和表現,所以在國際象棋中更體現人的因素。
(2) 將(帥)King。中國象棋里的將(帥)等同於國際象棋里的王,雖然威力都不大,卻是一個最重要的棋子。它被吃掉就意味著一個朝廷的滅亡。所以對它兩個棋種都有嚴密的防衛。中國象棋里安排了士相來守衛,而國際象棋里特定了一種叫作「易位」的走法,使它可以從中心兵家必爭之地轉為安全的側翼。
國際特級大師古菲爾德曾經說過:「在開局階段,王是一個嬰兒;在中局階段,王是一個小孩;在殘局階段,王則是一個成年人。」這充分說明了國際象棋里王的作戰價值,在殘局中人員所剩無幾的時候,它可以四處作戰的優勢就顯露出來。這與中國象棋的將(帥)不能走出「宮」的限制有了根本的區別。而且將、帥還不能見面,這一點也充分表現了中國的古國情,在古中國除了幾個開國皇帝帶兵打仗外,幾乎所有皇帝都是閉門不出的。
(3) 後Queen。這是站在王旁邊的棋子,它最初的走法僅相當於象棋中的士,到了1475年,我們上面提到過,浪漫的法國人將它威力驟增,橫、豎、斜均可以走,最多可以控制1/3的戰場。性別也變了,成了王的妻子。義大利稱它為Robioso(狂暴的棋子),指其威力巨大。由此可見資產階級文藝復興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在古西方的歷史上,女權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女王的統治屢見不鮮,著名的就有埃及女王、英國女王、丹麥女王、瑞典女王等等。但是盡管它是威力最大的棋子,說到底仍沒有王重要。
而中國象棋里是沒有「後」這個棋子的,可以說整個中國封建歷史就是一部「父權的歷史」。將(帥)旁邊是兩個士,喻意我國封建社會的一夫多妻制。
(4) 車Rook。兩個棋種中,唯一一個走法完全相同的子;最初國際象棋里的車也是「戰車」的意思,與中國象棋一樣。後來才被確認為城堡。
(5) 象Bishop,馬Knight。國際象棋的象在最初是「戰象」,然後改為「傳令官」,到了文藝復興時代,隨著教會勢力的增大,變為「教士」。它與中國象棋中的相(象)的區別是沒有河界的阻隔。「相」是個文官,所以在中國象棋里它是不出門打仗的。
國際象棋的馬與中國象棋中的馬最大的區別是在行棋中不被蹩馬腳。在走法上,國際象棋的要求比中國象棋的要求松得多,大概是西方當時的社會制度比中國封建的社會制度要寬松許多的緣故吧。中國的封建社會,朝廷忠難辨,官場腐敗,勾心鬥角,常常使用「絆馬腳」的伎倆,縱使你是一匹良駒俊馬,志在千里,但一旦被人使壞「絆了馬腳」就動彈不得,只得老驥伏櫪,無可奈何了,這種現象在中國象棋可是表現得淋漓盡致了。
(6) 兵Pawn。無疑這在兩個棋種中都是人數最多的子,站在最前方,用自己的身體保衛王朝,而且是只能沖鋒不能後退的,在這點上中西方對士兵的要求都一樣。
不同的是中國象棋中的小兵永遠都只是一隻小兵,最多在過河之後變得稍微厲害了一點。但國際象棋中的小兵就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如果勇敢地沖到底線將升格為除了王以外任意一子。這個規定也是經過了幾個世紀的演變最終才確定的。最初人們不願接受一方有兩個甚至多個後,這不就變成了一夫多妻了嗎?但游戲畢竟是游戲,還要考慮到它的趣味性和邏輯性。兵的區別恰恰又反映出中國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的制度與西方「論功行賞」的傳統。
綜上所述,兩種棋完全反映中西方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更具體點應該是中國封建社會與西方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的歷史背景。它們的思維方式是富於實踐的、具體的。它們的每個棋子都有特定的含義和功能,各有分工、各盡其職,非常的人性化,所以千百年來得以在民間或是宮廷廣為流傳。棋的發明與每一次演變無不體現了當時的社會意識形態。但無論受到什麼樣的思想影響,棋的發明、變革和發展最終體現的都是廣大勞動者智慧的結晶。
劉適蘭(1962-),女,四川成都人,國際象棋國際特級大師,深圳棋院總教練。
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的起源和發展
國際象棋起源和發展史
國際象棋的起源至今說法不一,有關起源的傳說有各種版本,比較可靠的說法認為它是由古代印度發明的,它的原型是一種叫做「恰圖蘭卡」的棋,其中有4種棋子:步兵、騎步、戰車和大象,正好反映了古代印度軍隊的組成兵種。「恰圖蘭卡」的進一步發展是「沙特蘭茲」,在棋子和規則上有大規模的改進,開始在中亞各民族廣為流傳。然後這種游戲通過貿易、戰爭和宗教等多種渠道,由東方向西方傳播,其傳播的大致路線是:印度——波斯(今伊朗)——中亞——阿拉伯國家—— 歐洲。在11世紀末,它已遍及歐洲各國。而國際象棋——「Chess」這個名字也是由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組成的復合詞,意為「將死對方的王」。
據可靠的文字記載它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盡管更多的人相信它起源於東方,但從它的演變史以及發展史,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是在西方尤其是歐洲定型並流行開來的。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人們對它做了一次大的改革,一些棋子改變了走法,行棋速度明顯變快,例如「原先的大臣」被浪漫的法國人改為王的配偶-- 後,像社會革命一樣,連性別也變了。至15世紀末進化為現制。當時它與騎術、游泳、射箭、擊劍、狩獵、作詩並列成為騎士教育的七大必修科目。18世紀,以騎士教育為主導的人們把在下棋當中兇猛的進攻和大無謂的棄子看成是勇敢的表現,而不敢接受棄子或防守的一方被認為是怯懦的。但這種騎士風格的弈棋理念和完全不重視防守的戰略思想已經被現代理論所淘汰。
現在,國際象棋在世界各地流行和普及。人類社會不僅僅把它當作游戲和娛樂,還當作一門藝術學科、競技體育項目,甚至開發電腦弈棋,向人類智慧挑戰。
國際象棋最早傳入我國是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的中國留學生把國際象棋帶回國內,但未能普及開來。到了上世紀50年代,我國將它列為體育項目,才開始逐漸推廣起來。國際象棋英文「Chess」本身只是棋的意思,因其走法與中國象棋極相似,為了與中國象棋區分開來,人們在前面加上「國際」二字叫國際象棋。在亞洲一些華語地方,也有人稱它為「西洋棋」。國際象棋中6種棋子的命名,也完全是按照中國象棋的叫法而定的。King譯為王;Queen譯為後; Rook:意為城堡,因與車走法一樣,故稱為「車」;Knight:騎士(或稱為爵士),與馬走法類似,稱為「馬」;Bishop:傳教士,與象(相)走法類似,稱為「象」;Pawn譯為兵。
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和發展史
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的認為起源於古代傳說中的神農氏;有的認為起源於傳說中的黃帝;有的認為起源於周武王伐紂時期:「象棋,武王所造,其進退攻守之法,日月星辰之象,乃爭國用兵戰斗之術。以象牙飾旗,故曰象棋。」
更多的認為是秦末楚漢相爭時的產物。韓信發明象棋,用以鍛煉將士的攻殺能力。證據是後世象棋盤上常刻有「楚河漢界」的字樣。無論起源於何時,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受到當時戰爭模式的影響,人文社會的影響,在走法以及規則上不斷地創新,包括兵種的增多。
若從文物出土的角度看,中國象棋成型於北宋,定型於南宋(見南宋詩人劉克庄《象弈一首呈葉潛仲》詩中描繪了棋盤、棋子的形式和下法,與現在流行的下法相同),發展於明朝。基本上最初每個朝代都略有不同,是通過不斷的完善才成為今天的樣子。
有名家說,中國象棋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實踐經驗總結,其傳統性和封閉性更明顯,不了解中國封建文化,就不了解中國象棋。
從國際象棋與中國象棋規則的異同看中西方社會文化的差異
棋盤
中國象棋棋盤是由九道直線和十道橫線交叉組成。中間以「楚河漢界」相隔,淋漓地再現了當時兩軍對壘的場景。「楚河漢界」位於鄭州市西北郊的廣武山上,當時西邊為漢王城,東邊為楚王城,諸侯割據,各霸一方。
有趣的是,如果把「楚河漢界」拿開,正好是一張8×8方格的棋盤,與國際象棋棋盤幾乎一樣。「9」是最大個數,在中國古代,象徵著多與廣的意思,「九州」泛指中國。「8」更有無限擴伸、四面八方的喻意。8和9在中西方都喻著無窮大的意思。古代戰爭的目的就是爭取更多的土地,為了佔領更多的地盤,所有充當戰場的棋盤都體現了古人的這種意識。
中西方對於戰場對峙的觀念不同。中國象棋的棋子占據在交叉點上,通過線(路)與對方交鋒;國際象棋則是面與面的對峙,一馬平川,連界河都不用。這體現了中國人的運籌帷幄和游刃有餘的作戰風格,以及西方古戰場上滿盤皆兵的作戰風格。
棋子
兩個棋種都是三十二個棋子,這一點是相同的,但在棋的種類上有不同。最大的區別是中國象棋中有「炮」這個兵種,而國際象棋上沒有。
(1) 炮。《續藏經》載:「昔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牛僧孺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棋矣」。根據這個記載,在唐朝前的象棋是沒有炮的,有了炮後,才和現代象棋相近。
而國際象棋里是沒有這個棋子的。有人認為象棋可能定型於炮戰(北宋為開端)流行之後,而國際象棋定型於出現炮以前。筆者認為這種說法非常含糊,而且在時間上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較的。從兩棋歷史可以看出,象棋的歷史更確切地說是定型的時間明顯早於國際象棋。問題在於中西方對於火葯的使用時間上是不同的。中國古代自從發明「火葯」,便發展為火炮,唐朝甚至更早時便被用於軍事。而火葯在西方則是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大約15世紀才由阿拉伯人引入的,那時的國際象棋已基本定型。這一點充分證明了象棋在發展過程中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不斷地完善,不斷增添與人文社會更接近的東西。
另外中國人的傳統認為戰爭成敗的因素,決定於人的因素加物的因素,所以有車、馬、炮這樣物的因素。而古西方由於生產力的低下,戰爭的成敗更主要取決於各級將士的素質和表現,所以在國際象棋中更體現人的因素。
(2) 將(帥)King。中國象棋里的將(帥)等同於國際象棋里的王,雖然威力都不大,卻是一個最重要的棋子。它被吃掉就意味著一個朝廷的滅亡。所以對它兩個棋種都有嚴密的防衛。中國象棋里安排了士相來守衛,而國際象棋里特定了一種叫作「易位」的走法,使它可以從中心兵家必爭之地轉為安全的側翼。
國際特級大師古菲爾德曾經說過:「在開局階段,王是一個嬰兒;在中局階段,王是一個小孩;在殘局階段,王則是一個成年人。」這充分說明了國際象棋里王的作戰價值,在殘局中人員所剩無幾的時候,它可以四處作戰的優勢就顯露出來。這與中國象棋的將(帥)不能走出「宮」的限制有了根本的區別。而且將、帥還不能見面,這一點也充分表現了中國的古國情,在古中國除了幾個開國皇帝帶兵打仗外,幾乎所有皇帝都是閉門不出的。
(3) 後Queen。這是站在王旁邊的棋子,它最初的走法僅相當於象棋中的士,到了1475年,我們上面提到過,浪漫的法國人將它威力驟增,橫、豎、斜均可以走,最多可以控制1/3的戰場。性別也變了,成了王的妻子。義大利稱它為Robioso(狂暴的棋子),指其威力巨大。由此可見資產階級文藝復興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在古西方的歷史上,女權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女王的統治屢見不鮮,著名的就有埃及女王、英國女王、丹麥女王、瑞典女王等等。但是盡管它是威力最大的棋子,說到底仍沒有王重要。
而中國象棋里是沒有「後」這個棋子的,可以說整個中國封建歷史就是一部「父權的歷史」。將(帥)旁邊是兩個士,喻意我國封建社會的一夫多妻制。
(4) 車Rook。兩個棋種中,唯一一個走法完全相同的子;最初國際象棋里的車也是「戰車」的意思,與中國象棋一樣。後來才被確認為城堡。
(5) 象Bishop,馬Knight。國際象棋的象在最初是「戰象」,然後改為「傳令官」,到了文藝復興時代,隨著教會勢力的增大,變為「教士」。它與中國象棋中的相(象)的區別是沒有河界的阻隔。「相」是個文官,所以在中國象棋里它是不出門打仗的。
國際象棋的馬與中國象棋中的馬最大的區別是在行棋中不被蹩馬腳。在走法上,國際象棋的要求比中國象棋的要求松得多,大概是西方當時的社會制度比中國封建的社會制度要寬松許多的緣故吧。中國的封建社會,朝廷忠難辨,官場腐敗,勾心鬥角,常常使用「絆馬腳」的伎倆,縱使你是一匹良駒俊馬,志在千里,但一旦被人使壞「絆了馬腳」就動彈不得,只得老驥伏櫪,無可奈何了,這種現象在中國象棋可是表現得淋漓盡致了。
(6) 兵Pawn。無疑這在兩個棋種中都是人數最多的子,站在最前方,用自己的身體保衛王朝,而且是只能沖鋒不能後退的,在這點上中西方對士兵的要求都一樣。
不同的是中國象棋中的小兵永遠都只是一隻小兵,最多在過河之後變得稍微厲害了一點。但國際象棋中的小兵就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如果勇敢地沖到底線將升格為除了王以外任意一子。這個規定也是經過了幾個世紀的演變最終才確定的。最初人們不願接受一方有兩個甚至多個後,這不就變成了一夫多妻了嗎?但游戲畢竟是游戲,還要考慮到它的趣味性和邏輯性。兵的區別恰恰又反映出中國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的制度與西方「論功行賞」的傳統。
綜上所述,兩種棋完全反映中西方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更具體點應該是中國封建社會與西方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的歷史背景。它們的思維方式是富於實踐的、具體的。它們的每個棋子都有特定的含義和功能,各有分工、各盡其職,非常的人性化,所以千百年來得以在民間或是宮廷廣為流傳。棋的發明與每一次演變無不體現了當時的社會意識形態。但無論受到什麼樣的思想影響,棋的發明、變革和發展最終體現的都是廣大勞動者智慧的結晶。
『柒』 與韓國人下棋的機器人叫什麼
與韓國圍棋運動員對弈的機器人叫AlphaGo。AlphaGo是第一個擊敗人類職業圍棋選手、第一個戰勝圍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慧機器人,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戴密斯·哈薩比斯領銜的團隊開發。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深度學習」。
圍棋人機大戰採用中國圍棋規則,執黑一方貼3又3/4子(即黑出七目半)。李世石與阿爾法圍棋的比賽為五番棋,無論比分如何都要下滿五局,每局各方用時為2小時,3次60秒的讀秒機會。五局比賽分別於2016年3月9日、10日、12日、13日、15日在韓國首爾鍾路區四季酒店進行,總比分勝者獎金100萬美元(約11億韓元)。
(7)韓國美女下中國象棋擴展閱讀:
2016年3月,阿爾法圍棋與圍棋世界冠軍、職業九段棋手李世石進行圍棋人機大戰,以4比1的總比分獲勝;2016年末2017年初,該程序在中國棋類網站上以「大師」(Master)為注冊賬號與中日韓數十位圍棋高手進行快棋對決,連續60局無一敗績;
2017年5月,在中國烏鎮圍棋峰會上,它與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圍棋冠軍柯潔對戰,以3比0的總比分獲勝。
『捌』 請問中國象棋只有中國人在玩嗎
不是哦,很久很久之前就傳到國外了。
象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僅在國內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而且在國外,尤其是東南亞的僑胞和外籍華人中也廣泛流傳。許多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把象棋看作是僑胞與祖國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把開展象棋活動看作是炎黃後裔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近幾十年來,隨著貿易和文化交往的不斷發展,象棋在英、美、法、加拿大、聯邦德國等國家也發展了不少的愛好者。象棋正從它的發源地,經過亞洲,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
現在從亞洲來看,不僅港澳等地棋風很盛,而且在泰國、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日本等國的華僑和外籍華人中,象棋也很普遍。那些地區和國家每年都舉行象棋比賽,而且都已分別成立了象棋總會或象棋協會。
1978年11月間,在東南亞一些地區和國家的僑胞名流和棋界人士的發起和合作下,亞洲象棋聯合會應運而生。現在,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印尼、中國、汶萊、西馬來亞和香港、澳門地區都是"亞象聯"成員。香港名流霍英東先生出任本屆會長。
自從"亞象聯"成立以後,亞洲地區的象棋活動更加活躍,亞洲各國和地區之間的象棋交往和比賽活動逐年增多,棋手水平普遍提高,涌現出不少有前途的青年棋手。新加坡、菲律賓和泰國等還專門培養了一些女棋手,女子下象棋的也逐漸增多起來。體現亞洲棋手友誼和水平的"亞洲杯象棋錦標賽"現已舉辦五屆。亞洲城市名手邀請賽從1981年創辦,現已舉辦三屆。第4屆亞洲城市名手賽據悉將在澳門舉行。"亞象聯"還多次舉辦各會員國和地區之間的友誼賽和互訪。
近年來,象棋在歐美人中間有了可喜的發展。美國、法國、聯邦德國、加拿大等國,紛紛成立象棋協會或象棋社。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國家的國際象棋大師也下起中國象棋來了,象我國一些中國象棋手一樣,成了兩項象棋都擅長的"雙槍將"。為了進一步促進象棋的國際化,吸引更多的歐美人下象棋,使東方的棋道推向全球,以便全世界人民都能分享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從中取得無窮的樂趣,"亞象聯"委託中國象棋協會舉辦"七星杯"國際邀請賽,每兩年一次,現已舉辦兩屆。第2屆"七星杯"國際邀請賽有菲律賓、泰國、美國、加拿大、聯邦德國、西柏林、法國、中國、香港、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20名棋手參加比賽。據悉,參加"七星杯"賽的各國和地區象棋組織將通過今後幾屆比賽醞釀籌組象棋國際聯合會,以進一步促進象棋的國際化。
為了鼓勵和吸引非華人血統的外國人積極參加象棋活動,提高象棋技藝,香港霍英東先生懸賞50萬美元的巨額獎金,准備獎給在有"十連冠"胡榮華參加的國際性中國象棋比賽中榮獲冠軍的非華人血統的外國人。另外,"亞象聯"已籌集了三百萬港市的推廣象棋基金,准備以每年的利息翻譯棋書,舉辦教練員和裁判員訓練班,以利在純粹的外國人中發展象棋愛好者,把象棋推向世界。
1978年,成立了亞洲象棋聯合會。象棋在歐美人中間也有了可喜的發展。美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國,紛紛成立了象棋協會或象棋社。一些國際象棋大師也下起了中國象棋。
為了推動象棋的國際化,在此基礎上,「中國中國象棋聯合會籌委會」於1988年在北京成立。
第1屆世界盃象棋錦標賽於1990年在新加坡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