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近現代女畫家
1、何香凝
何香凝(1878.06.27-1972.09.01),女權運動的先驅之一,民革主要創始人,國民黨元老,建立民國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實執行者,抗日統一戰線的一個方面軍,也是新中國創始人之一。
1909年4月10日,何香凝轉學東京本鄉女子美術學校日本畫高等科。在學校里,她除接受老師端管紫川先生講授的山水、花卉畫外,還每周兩次向日本帝室畫師田中賴章學畫獅、虎等動物。
作為中國革命的元老級人物,何香凝一直沒有放下畫筆,早期作品有濃厚的日本畫風格,她以梅花和老虎為題材的繪畫作品享譽海內外。
她擅作花鳥,偶作山水,筆致圓渾細膩,色彩古艷雅逸,意態生動。擅長中國畫。作品有《獅》、《梅花》、《高松圖》等。
何香凝的畫作立意講究,她常借對松、梅、獅、虎及山川等的描繪,抒情明志。她的充滿斗爭之意的作品不僅記錄著本世紀初葉以來的變幻風雲,是中國現代史的縮影,同時也是她七十年革命生涯和人格品行的生動寫照。
2、潘玉良
潘玉良(1895—1977年),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費赴法留學,先後進了里昂中法大學和國立美專,與徐悲鴻同學,1923年又進入巴黎國立美術學院。
潘玉良的作品陳列於羅馬美術展覽會,曾獲義大利政府美術獎金。1929年,潘玉良歸國後,曾任上海美專及上海藝大西洋畫系主任,後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
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國藝術會會長,多次參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國畫展。曾為張大千雕塑頭像,又作王濟遠像等。潘女士為東方考入義大利羅馬皇家畫院之第一人。
代表作品《格魯賽頭像》。
3、陸小曼
陸小曼 (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別名小眉、小龍,江蘇常州人,近代女畫家。師從劉海粟、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
曾參加新中國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畫展。陸小曼擅長戲劇,曾與徐志摩合作創作五幕話劇《卞昆岡》。
她還諳崑曲,也能演皮黃,寫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實的文字修飾能力。因與徐志摩的婚戀而成為著名近代人物。1965年4月3日於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62歲。
4、方君璧
方君璧(1898—1986年),女,福建閩侯人。中國二十世紀初為數不多的女性畫家之一。出生於名門望族,曾經留學法國,在巴黎期間其作品《吹笛女》作為第一位中國女性畫家的作品入選「巴黎美術展覽會」。
1984年巴黎博物館為她舉辦了「方君璧從藝六十年回顧展」,給予這位在巴黎起步的東方女畫家的業績以充分的肯定。被譽為「東方傑出的女畫家」。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
5、陳小翠
陳小翠(1907-1968),又名玉翠、翠娜,別署翠候、翠吟樓主,齋名翠樓。女,浙江杭縣人。擅長中國畫,十三歲即能詩,有神童之稱,後從楊士猷、馮超然學畫。
擅長工筆仕女和花卉畫,風格雋雅清麗,饒具風姿。擅書法,筆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上海中國畫院畫師。著有《翠樓吟草》十三卷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何香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潘玉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陸小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方君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小翠
Ⅱ 國畫人物怎麼畫
畫好國畫人物,主要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是人物造型能力。第二是。中國傳統中國畫的技法。就是筆墨功夫。以下是幾幅中國人物畫。(張硯鈞作品)
張硯鈞作品
Ⅲ 用墨水是墨水油畫中國古代美女怎麼畫
在繪畫前首先要確定人物的面部朝向及身體重心,然後確定人物的基本動態,大致地描繪出全身的外輪廓。
在繪畫時可以通過面部基準線來確定五官的位置
在起稿的基礎上,用細致的線條畫出頭發的走向,以及五官和服飾的外輪廓,在繪畫時注意人物形態的把握
下面為人物添加細節部分發簪、手包繪畫時注意發簪的位置及手包的透視關系
對線稿整體進行細致的調整,並繼續加深細節的刻畫;發簪、裙帶、裝飾物在繪畫時注意裝飾物的大小比列
調整整體人物並添加細節部分,繪畫完成後將多餘的草稿線擦除方便查看畫面效果
接下來在線稿的基礎上局部加深人物,突出衣褶部分、為上調子打好基礎。繪畫時注意線條輕重,粗細的把握
添加調子時注意光線對調子的影響、袖口和發髻下面、五官可以畫重一些突出人物特徵。
Ⅳ 中國四大美女是誰畫的,畫的這么美
我們中國人畫的,肯定不錯。
歷史上出名的女子數之不盡,而因為容貌出眾而被世人所知的也有不少。但每當提起歷史上著名的美女,大家首先想到的莫過於「四大美女」了,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四位絕代佳人。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沉魚。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山村。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傳說: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覺得西施太美麗了,都自行慚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來。
4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王昭君出生於長江三峽中,一個叫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的地方普通的民家。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徵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被選入宮。
昭君出塞:傳說當時後宮佳麗太多,漢元帝便命畫師圖形,然後根據美醜按圖召幸。但是畫工為了賺取錢財,將給錢的宮人就畫漂亮些,不給錢的就畫丑些。王昭君是宮人中最美的人,但沒有給畫工的錢,於是畫工毛延壽就把她畫得很醜,於是不會被召幸。後來匈奴來議和,求一美人為閼氏(匈奴稱王後為"閼氏"),漢元帝就把很"丑"的王嬙給了匈奴。上殿辭行的時候,漢元帝才發現王嬙是絕世美人,但已無法挽回。漢元帝一怒之下殺了那些給宮人畫像的畫工。
Ⅳ 手畫古代美女圖的方法
畫仕女的手應該熟習和掌握以下三個規律:
(一)手的造型和姿態 仕女手的造型是指手的形象而言,如長短、肥瘦,大小 等,屬於人物的生理特徵。而手的姿態則是指手的動作與姿勢 而言,是體現人物的思想和性格。這兩個方面是互相聯系不可 分割的。為了說得更清楚些,將二者分述如下:
第一,仕女畫手的造型 歷代壁畫中所畫的佛、菩薩、飛天.供養仕女及舞蹈仕女 等,手的造型都不一樣,魏時仕女的手用細線描成,有韻手無 節,很柔軟;唐代畫的手有節,比真實的手略為誇張,第三個 手指稍長,顯得有力,並將手指頭突出來的肉勾出,這說明唐 代婦女不留指甲(圖一);五代至明清,手的造型越來越瘦 小,比例也愈加不正確,顯得人體大而手特別小,極不相稱。為了使仕女畫健康向前發展,我們應該繼承優秀傳統手的造 型,拋棄不健康的東西,創造出更新、更美的仕女手的造型。
第二,仕女畫手的姿態 前面已經說過,它是屬於表達人物思想和性格的。正如一 張畫中的人物刻畫直接關繫到畫的主題思想一樣,手的姿態如 果表達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那末,也有助突出整個畫的主題 思想。以我創作的《文姬辨琴》為例,此圖表現蔡邕在月夜彈 琴,為了試探女兒文姬是否真的能辨琴,他有意挑斷一根琴 弦,坐在一旁的文姬正細心傾聽與分辨其父挑斷的是第幾根 弦。這個情節關繫到手的姿態的處理,起初我在畫稿上設計文 姬伸出四個手指,意思是說斷的弦是第四根。有人看後很直率 地沉 「這樣畫手勢豈不成了解說圖」?他認為我這樣表達文 姬的思想過於簡單化,缺乏內心活動的深度。後來我反復推 敲,覺得這位同志的意見很有道凰可是怎樣處理文姬手的姿 態,才能哈當地表達文姬徊聽琴後猜想的瞬間心理活動呢?正 當我苦思暝想之際,忽然一個敦煌壁畫中用手支頤的《思維菩 薩》彩塑泥像浮現在我的眼前,它給予我很大的啟發。於是我決 定將《文姬辨琴》的手處理成緊貼在嘴邊並正在思索的姿惑 實踐證明,修改後的手的姿態確實比伸出四個手指含蓄得多。 最近我在創作中也遇到類似問題,使我更加認識到手的姿態在 仕女畫創作中是何等重要。
(二)手的結構 簡要地說,手的結構包括腕、掌、指三部分。腕骨構成手 掌的基部,由八塊小骨組成,約似橢圓形,位於手掌與前臂之 間,它將手掌與前臂連接起來。五根掌骨呈扇形,指骨中第三 指最長,除拇指外,均由三節組成。在掌部的拇指側及小指側, 有兩個隆起的肉質,稱為「拇指球」和「小指球」。整個手從側面看,前臂,腕,掌,指,有如階梯逐級下降。手背側因前 臂肌肉的肌畦通過腕部伸向各指,使手屈伸時肌腱顯露於外。 我們畫仕女的手也一定要注意手的結構的共同規律。
近代,由於醫用人體解剖學和藝用人體解剖學的出現,許 多國畫家、雕塑家、象牙雕刻及琢玉家在仕女題材創作中,手 的結構大都比較正確和健康,但也有某些作品手的結構及比例 不夠正確。這是因為作者沒有很好地掌握這門藝術科學所致。 這些毛病表現在以下諸方面: 「人大手小」、 「兩只手不一般大』、「小拇指比大拇指還粗或一般粗」、 「五個手指平列」、「手掌太長或太短」, 「手腕太細或太粗」. 「手腕和手的位 置不對或銜接不起來」等等。要克服這些缺點,必須重視人體 解剖學,並切實地學習與掌握它,運用到我們的仕女畫中。
(三)手的勾線 手的勾線也和面部勾線一樣,要求勻稱而細緊,使柔和的 線條富有彈力。卷軸畫仕女手的線條採用細線的游絲描,用以 表現仕女手部的勻稱和柔潤。壁畫仕女手部的線條均用鐵線 描,但描法與卷軸畫相同,線條也極為勻稱、有力,同樣能收 到游絲描的效果。敦煌、永樂宮壁畫中仕女手的勾線可證實這 —�6�1點,不同之處在於卷軸畫用淡墨勾,壁畫則純用濃墨勾。此 外,用筆可稍有輕重,起伏,但忌用轉折頓挫的筆法,這樣畫 手顯得比較僵硬。圖四為古代卷軸畫和壁畫勾手的方法,圖五、 六,七表現現代仕女手的姿態和勾線方法。從這幾張圖可看到傳 統手的勾線筆法及現代仕女畫手的結構的優點,體現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精神,可供初學者參考。 由於手是人體的一個部分,與臂部有直接的關系,所以仕 女的臂部也必須畫准確,才能與其它部位相諧調。
(四)手的著色 第一,染曙紅。要求與臉同時進行,為表達出手皮膚里的 血氣,必須先後用曙紅將手指尖,手腕和前臂交接處、拇指 球、小指球諸部位染出。
第二,用赭石調朱膘,分染手指、手背及手掌的明暗,手 指只須往一邊染,不必兩邊都染。同時不要染得過深或過分求 立體感,否則與臉不協調。
第三,用朱膘,曙紅、藤黃和粉調合成肉色將手全部罩一 遍(與臉同時進行),干後再用曙紅調赭石勾手的顏色線(也與臉同時勾)。至此,仕女手的著色全部結束。
四.仕女各部位的著色及顏色的研製
仕女畫的著色也和山水、花鳥畫一樣,都要從染墨開始。 就是說,著色以前,一定要把應該染墨的地方(發髻、眼眉及 鼴用墨打底或需要用墨渲染的部位)染好、染足,然後再開 始著色。因此,筆,墨、色三者之間是不可分9,J而又互相聯系 的。歷代畫家提倡「墨即是色」; 「墨分五墨六彩」 (五墨指 干黑、濃、淡、濕,六彩指墨可分為黑,白、干,濕,濃、 淡)。說明筆之所以表現物的形,墨之所以表現物的色,都與 顏色有同等的功用。所以中國畫中純用水墨渲染的白描畫,既 是初學的階梯,又是獨立而具有很高藝術性的畫種。我曾在故 宮看到兩幅明代仇英的白描仕女畫,真是精妙絕倫。其中一 幅畫的是一個彈箏的仕女,其面部、發髻,衣帶,以及樂器的 音柱、絲弦,都用豐富和不同濃淡墨色層層染出,極為細致。 此畫雖然不用顏色,但同樣有色彩的感覺。這兩幅高水平的白 描仕女畫,有力地說明了「墨即是色,,的道凰現將仕女畫的 著色技法扼要敘述如下:
(一)發髻的著色 發髻勾好後,先用淡墨逐漸加深染出(至少兩遍),然後 著臉和手的顏色,接著再將發髻用墨染到應有的濃度。用墨染 發髻的方法有兩種:一是以清代改琦,費丹旭為代表的淡彩著 色的仕女發髻,用較淡的墨染出,只有一兩處用濃墨染;一是 明代仇英和唐、宋的染濃墨的仕女發髻,畫得特別濃。染墨最 難的地方要算額部的發際,必須按原來勾好的發際准確地染, 從濃到淡,一直染到無痕為止。初學的人,往往因為水分干濕 掌握不好,不是染不夠,就是染過了出樂的界線,結果使額頭變得很短蹙,有時還會被墨染臟,再也無法挽救。因此,要 染好發髻,必須熟練地掌握渲染方法中特有的「窄染法」技藝。 「窄染」是用很濃的墨色畫到發髻時,驟然染淡,並染得毫無 痕跡,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
(二)顏面的著色 仕女畫臉部的著色方法,從傳統的仕女繪畫來看,大體分 為兩種:
唐代仕女畫面部設色技法 唐代《簪花仕女圖》、《宮中圖》,以及大量的壁畫、墓葬壁 畫(如章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等)中的仕女人 物,面部著色均大同小異。由於晚清以前沒有洋紅,所以都用 B剛巳其染法是先將仕女的兩頰染出,再用濃的蛤粉罩一遍, 不用赭石。朱膘調成的肉色加染明暗。因為面部的輪廓線很准 確,雖然不加明暗也很有立體感。這種不染明暗的方法,從唐 代就流傳到日本,直至明治維新以後,甚至現代的人物畫家, 包括伊東深水和鏑木清芳等,都沿用這種顏面著色方法。
1.唐代卷軸畫與壁畫,在顏面設色方法上基本相同,所不同 之處在於卷軸畫染胭脂之後,稍微用一點很淡的肉色,主要在 鼻子的暗面及脖頸下稍加渲染,然後加薄粉罩,再用重粉染出 額,鼻、頦(即三白)。這種施用重粉而不染明暗或少染明暗 的技法,恰好表現出唐代貴婦人所崇尚的濃妝艷抹的「盛妝」 效果,富有強烈的裝飾性。
2.五代仕女畫面部設色技法 五代以後,仕女畫面部設色採用很細致的渲染法,用朱膘 和赭石染出眼窩.鼻的凹部,兩頰、嘴角、耳邊及顴骨各部 位,然後再罩上調有肉色的粉。這與唐代用粉不調肉色或少調 肉色大不相同,但仕女面部仍然和唐代一樣施加三白,而且更濃。五代以後直至現在一直沿用這種三白法,它比唐代設色更 富有立體感,甚至更力瞰艷厚重,《韓熙載夜宴圖》中的付:女人 物便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說,五代這種面部較細致並富有立體 感和質感的染法,在著色方面比之唐代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當然,這樣說並不是否定唐代仕女畫面部設色法的長處。
Ⅵ 如何畫古代女生
國畫,還是彩鉛啊?我自己就用彩鉛畫過,效果還不錯。。
只要注意線條一定要柔滑,飄逸就行
當然上色有漸變感會更不錯哦
手指,眼睛,眼神,嘴巴,很重要
中國風的古典美女:畫細節也很重要
頭飾,衣服,一般都很精緻
Ⅶ 如何畫中國古風美女帥哥的臉
要注意
畫古代美女帥哥的重點在於~~衣服
呵呵
吧衣服畫好就OK了
前提是臉畫的不要太有「創意」
呵呵
再注意衣服線條最好不要有斷線
就OK了
Ⅷ 怎樣畫古代美女
畫中國古代女人要求工整,實在畫不好你可以結合西方畫法先把大形確定,然後再一步步刻畫,一定和原畫多比較,離遠點觀察畫面大形、效果,
只要注意線條一定要柔滑,飄逸就行
當然上色有漸變感會更不錯哦
手指,眼睛,眼神,嘴巴,很重要
中國風的古典美女:畫細節也很重要
頭飾,衣服,一般都很精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