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專區 > 中國美女玉文化

中國美女玉文化

發布時間:2022-07-26 13:02:13

A. 為何古代我國女性戴的基本都是玉,而外國女性戴的是寶石

古代我國女性戴的基本都是玉,而外國女性戴的是寶石,是因為01.消費心態不一樣。02.兩者眼光不同。03.歷史民族特徵有關。

01.古代我國女性戴玉除了漂亮,還是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且因為玉多為環狀或者一粒一粒連接而成,能讓手腕得到了按摩,促進了人體肢體末端血液的供給,促進了人體的血液循環,增強了人體的免疫力。又能讓人不禁意通過皮膚接觸吸收玉當中的微量元素。因此也有人養玉,玉能反過來養人的說法。

03.每個國家有不同的歷史和宗教文化傳統,因此會導致民族本身有偏愛的寶石種類。像中東一些國家就很喜歡綠松石,像印度莫卧兒王朝很喜歡螢石和尖晶石,俄羅斯喜歡金綠寶石等等。國外多把寶石按克拉、顆數來計算,有時也會專門定製使用,來作為權利的象徵。

B. 中國各古代的美女都是怎麼佩戴哪些玉器的

精美絕倫的玉器首飾,不僅展示著中國古代女子的絕代風華,更體現著一個時代的文化背景和美學取向。

中國古代女性裝飾玉器有很多種類,包括簪子、釵子、手鐲、玉梳背、耳環、戒指、頸飾等。玉器首飾一直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是只有貴族才能使用的專屬用品,其規格遠在金銀首飾之上。

雲鬢鳳釵,流光瀲灧,精美絕倫的玉器首飾,不僅展示著中國古代女子的絕代風華,更體現著一個時代的文化背景和美學取向。

掩鬢

掩鬢是用在發髻兩邊,對稱使用,在明清時期流行。盛妝時,四鬢都要裝點的一絲不苟才算是好,掩鬢是倒插在鬢邊用以押發的,總是一邊一支對稱插戴。

白玉鏤空花鳥掩鬢

明-飛天玉掩鬢

分心

金累絲鑲玉嵌寶牡丹鸞鳥紋分心(湖北鍾祥明梁庄王墓出土)

玉簪和玉釵

金-孔雀形玉釵,藏於首都博物館

發釵

釵是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釵與簪主要區別在於簪是作成一股,釵則作成雙股。釵不僅是一種飾物,它還是一種寄情的信物。

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

辛棄疾詞《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就是在表述這種分離之情。

清代點翠發釵:

翠,即翠羽,翠鳥之羽。點翠是我國傳統的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完美結合。

先用金或鎦金的金屬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再把翠鳥背部亮麗的土耳其藍色的羽毛仔細地鑲嵌在座上,以製成各種精美首飾,靈氣逼人,栩栩如生。

耳?

耳?是一種較為原始的耳飾,其戴法目前不是很清楚。有人說戴耳?時可將缺口夾住耳朵,也有人說需用細繩子系掛在耳眼上。也有人說古人生前戴環、死後戴?,實際只是一種猜測。

東周耳?

耳?

耳?是戴在耳垂上的飾物,相當於耳墜、耳釘、耳環之類。戴耳?的習俗,起源於原始社會時期。到了漢代,載耳?風靡全國,?成了當時婦女常見的一種耳飾。晉傅玄《有女篇·艷歌行》就有「頭安金步搖,耳系明月?」的記載。

隋唐時期,耳?已逐漸被耳釘代替。只是偶爾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春雨》中也作「玉?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現實中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禁步

禁步是古代的一種飾品。將各種不同形狀玉佩,以綵線穿組合成一串系在腰間,最初用於壓住裙擺。

佩戴行步之時,發出的聲音緩急有度,輕重得當。如果節奏雜亂,會被認為是失禮,古人對此是十分注重的。賈誼《新書·容經》有雲:「古者聖王居有法則,動有文章,位執戒輔,鳴玉以行。」

湖北鍾祥市梁庄王墓出土的玉禁步,正式定名為玉葉組佩

步搖

中國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

其製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材料主要有金、銀、玉、瑪瑙等。

白居易就在《長恨歌》中以「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來形容楊貴妃。

C. 中國傳統美女具備那些特點

中國傳統美女具備的特點
1、膚若凝脂

「凝脂」,凝固的脂肪,光滑、細膩而潔白。「膚若凝脂」,皮膚光滑、細膩而潔白,是中國古代美女的主要標准之一。

女人形體美,首先要看肌膚,而膚色白最為難得。《詩經》雲:「素以為絢兮」,素者,白也。「婦人本質,惟白最難。常有眉目口齒般般入畫,而缺陷獨在肌膚者」(清?李漁《閑情偶寄?聲容部》)。古有「一白遮百丑」的說法,皮膚是否白嫩往往被看作是女性美的第一標准。

2、明眸善睞

明潔靈動、富有神韻的眼睛,也是中國古代美女的主要標准之一。

女人之美,焦點在眼睛。「面為一身之主」(李漁《閑情偶寄?聲容部》),而目又為一面之主。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察心之邪正,莫妙於觀眸子。」李漁認為,女人的眼睛大小動靜與其人的情性剛柔、心思愚慧有密切關系。「目細而長者,秉性必柔」;「目善動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聰慧」。

3、雲發豐艷

烏黑、亮麗、濃密、修長是中國古代美女頭發的審美標准。

「雲發豐艷」出自司馬相如的《美人賦》。「雲發」,形容頭發象烏雲一樣又黑又濃;「豐艷」,則形容頭發不僅濃密,而且亮麗有光澤。

4、蛾眉青黛

細長、彎曲、淡青色是中國古代美女眉毛的審美標准。

古人將眉毛稱為「七情之虹」,因為它表現出不同的情態,並使臉更加具有立體感。實際上,古詩中對女性身體的描述,關於眉毛可能是最多的。其中,主要強調兩點:細長和彎曲。如司馬相如《子虛賦》:「長眉連娟」;曹植《洛神賦》:「修眉聯娟」;白居易《上陽白發人》:「青黛點眉眉細長」;陸龜蒙《陌上桑》:「長眉亦似煙華貼」;溫庭筠《南歌子》:「鬢垂低梳髻,連娟細掃眉」、「髻鬟狼藉黛眉長、欲斂細眉歸綉戶」等。

5、杏臉桃腮

艷光照人、白里透紅,是中國古代美女面容的審美標准。

古人常用「玉」來形容美女的容貌,如「玉顏」或「顏如玉」,取義玉的溫潤、光潔和美好。除了以上部分名篇名句,還有《古詩十九首》之十二:「燕趙有佳人,美者顏如玉」;王維《洛陽女兒行》:「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等。

古代詩詞曲賦中描寫美女面容,並非著意單純的白色,太蒼白了,沒有一絲血色,會給人以病態的感覺。與白色相協調的是粉紅,白里透紅才是作者們所欣賞的。如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就提出了白里透紅的和諧美的標准,這也是一種健康的美。白色、紅色完美結合的描述還有《漢孝惠皇後外傳》:「不傅脂粉而顏色如朝霞映雪」,紅色的朝霞映照在白雪上,單是意境,足以美得令人心醉。

6、櫻唇貝齒

色澤紅潤、口型小巧是中國古代美女嘴唇的審美標准;晶瑩潔白、整齊均勻是中國古代美女牙齒的審美標准。

自古以來,人們常以「紅唇皓齒」、「櫻唇貝齒」來贊美女性唇齒之美,晶瑩潔白、整齊均勻的牙齒配以小巧紅潤、充滿活力的櫻唇,當然會給人以自然健康的美感,對容貌美起到烘雲托月的作用。

7、楊柳細腰

纖、柔是中國古代美女腰肢的審美標准。
腰肢之美,不僅在於其纖細,還在於其柔軟、柔韌。柔並不是弱,而是要表現出一種韌性,柔而有力。
古人以腰肢纖細柔軟為美,也與舞蹈有直接的關系。女性若善歌舞,腰身必更婀娜。要想跳出「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這樣柔曼的《霓裳羽衣舞》,沒有輕盈的體態、細軟的腰身,是很難想像的。史載,漢高祖劉邦的寵姬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據說趙飛燕因體態輕盈、腰肢纖細能作「掌上舞」,小蠻因其楊柳細腰、舞姿曼妙而受到白居易的喜愛,對此前文已提及。

古人對女性細腰的賞愛,與中國藝術講究曲線美的觀念是一致的。古代詩詞曲賦中,女子的纖腰常被稱為「柳腰」、「蜂腰」,強調的便是細腰使體態呈現出的曲線起伏。富於曲線美的身材具有柔婉溫和的審美效應。而且,中國傳統上特別強調女性的柔順、服從,在腰部的審美上當然就要求能夠像弱柳扶風那樣隨風擺動。女性特有的陰柔之性決定了柔順是女性形體美的一個重要標准。

8、纖纖素手

白嫩細膩、修長靈巧是中國古代美女手指的審美標准。

古代美女,除了面孔之外,人體最頻繁外露的部分要數雙手了。
古人對美女修長的手形、包括手指贊美有加,常用「纖纖素手」來形容。如《古詩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有「纖纖出素手」,東漢末年《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有「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蘇東坡《勸金船(和元素韻自撰腔命名)》有「纖纖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纖纖」,纖細,形容小巧或細長而柔美。「纖纖素手」,形容手既白嫩又纖細,格外美麗動人。

一雙美手展示給人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愉悅,而且更重要的是顯示自己靈慧的內心,即我們常說的「心靈手巧」。《詩經?魏風?葛屨》有「摻摻女手,可以縫裳」,寫會做針線活的手,強調其靈巧,「摻摻」就是纖巧的意思。李漁在《閑情偶寄?聲容部》選姿篇中認為:「兩手十指,為一生巧拙之關,百歲榮枯所系」,手嫩者多半相當聰穎,指尖者多半具有智慧。

9、三寸金蓮

纖小、弓彎、白凈是中國古代美女雙足的審美標准。

中國古代女性對自己身體最引以為傲的,不是西方美女那樣的肥臀豐乳,而是美麗的小腳,古人稱之為「三寸金蓮」。這不僅令眾多西方人感到困惑,也令對中國傳統美女文化相對陌生的現代人感到不可思議。「三寸金蓮」源於「女子以腳小為美」的審美觀念,女子到了一定年齡,用布帶把雙足緊緊纏裹,最終構成尖彎瘦小、狀如菱角的錐形。雙足纏好後,再穿上綢緞或布面的綉花的尖形小鞋(弓鞋),此即為「三寸金蓮」。


10、軟玉溫香

嬌柔、白膩、芳香是中國古代美女身體的審美標准。

「軟玉溫香」是對女子身體美的描寫,其中「軟」、「溫」是柔和、溫和的意思,「玉」、「香」兩個字頗有概括性,一個表現視覺和觸覺方面的白膩,另一個表現嗅覺和味覺方面的芳香。「玉」、「香」也常被指代女子,如「憐香惜玉」、「偷香竊玉」、「香消玉殞」等。有些詩歌中香玉連用,如溫庭筠詩《晚歸曲》「雀扇團圓掩香玉」、後蜀閻選《虞美人》「楚腰蠐領團香玉」、南宋?劉克庄《清平樂》「一團香玉溫柔,笑顰俱有風流」等。這里「軟玉溫香」一詞就概括了古代美女身體的幾個特徵:柔軟、白膩、芳香。

D. 為什麼戴玉的女人運氣通常比較好

中國獨特的玉文化,讓許多人都有貼身戴玉的習慣,尤其是女人,玉不僅是漂亮的裝飾和品味的象徵,更是女人的護身符,有人發現,習慣戴玉的女人,運氣通常也都比較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一、戴玉的女人更美貌

玉的養生功效為人熟知,俗話說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玉石中通常都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女人常年貼身佩戴,不僅內臟得到滋養,身體少生病,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就連皮膚和氣色都能得到很好的調理。

不少人發現,戴玉的女人皮膚狀態明顯比其他同齡女人要年輕,不僅更為光滑,氣色紅潤,皺紋和斑點也能少很多。

同時,許多女人愛戴玉鐲,玉鐲能在平時活動過程中按摩到手腕上許多穴道,在裝飾的同時也起到了養生的效果。

女人的身體好了,氣色好了,心情自然就會好,而身體的健康狀況和心情會影響一個人周圍的運勢和氣場,因此,戴玉的女人自然運勢更好了。

二、戴玉的女人心態更平和

人們常說君子如玉,古時候人們玉不離身,因為他們相信,玉能讓人的心態更加平和,寧神靜氣,緩解焦躁的情緒,對因情緒不穩定而導致睡眠不好的人更是有奇效。

女人平時在家庭生活中容易被種種繁雜的家務所困,玉的溫和氣場能讓女人的心胸更為開闊,行為舉止和舉手投足之間,都自帶一股溫婉氣質。這讓她在平時的生活中,對待家人的態度會多幾分柔和,姿態也能多幾分優雅,心態更能多幾分寬容。

這樣的女人,能擁有更幸福更圓滿的家庭氛圍,家庭和睦了,不僅個人整體的運勢能得到提升,整個家庭的運勢也會得到提升。

三、戴玉的女人更平安

有句古話叫「披金顯富貴,戴玉保平安」,玉石都是有靈性的,尤其是那些常年佩戴的玉石,更具有不一般的靈性。戴活了的玉能通靈,能和主人同呼吸共命運,不僅能幫主人積攢吉運,提升女人的運勢,還能趨吉避災,讓人提前避開不好的事情,而有些玉石(比如翡翠),更有著替主擋災的功效,在主人遇到危險的時候,它們甚至能替主人抵擋災禍,保證主人的平安。

不過,雖然玉能提升女人的運勢,但戴玉也有著許多的講究和規矩,如果不遵守這些規矩,那麼玉的功效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反過來帶給你壞運勢。

一、玉無故不離身

如果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比如懷孕後一定要取下玉鐲,不然發福會導致玉鐲卡住手腕,發生意外),貼身戴的玉不要輕易取下來,戴在身上超過三個月的玉就已經不宜隨便取下了,尤其是從小戴到大的玉,貿然離身很可能影響運勢,甚至招災!

二、不要隨便跟人換玉戴

關系再好的朋友,也最好不要互相交換貼身佩戴的玉,更不要把自己戴了很久的玉送人,這樣不僅不能戴給朋友好運,反而會影響自己和朋友兩個人的運勢,得不償失。如果要送人的話,建議買新的玉送。

三、玉有「磨合期」

不少玉在剛佩戴的時候反而會影響你的運勢,讓你有一點不適應(比如身體上會微微抱恙等),這是新玉和你的磨合期,只要你堅持過了這個階段,玉就能很好的保佑你的平安了。

四、碎了的玉別亂丟

如果常年佩戴的玉突然破碎,除了你自己不小心的因素之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它替你擋去了一次災禍。對待碎玉,如果有感情捨不得,可以通過修補的方法繼續戴,不過碎過的玉就失去了替主擋災的功效了;如果不戴,也不能隨意拋棄,最好用布包好收藏好。

E. 中國傳統美人標准

何謂美女?美女的標準是什麼?

美女,一般是指容貌美麗的女子。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總結得要全面的多,「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以翰墨為香,吾無間然矣」。

關於美麗的標准,生活在不同時代、地域和文化環境中的人,可能存在著「審美觀」的差異,但從總體上來說,仍具有一些較為鮮明的共同點。

綜合中國歷代贊詠美女的不朽名篇,以及古今作者關於美女評價的各種版本,美女研究整理概括出評價中國古代美女的十大標准:

1、膚若凝脂

「凝脂」,凝固的脂肪,光滑、細膩而潔白。「膚若凝脂」,皮膚光滑、細膩而潔白,是中國古代美女的主要標准之一。

女人形體美,首先要看肌膚,而膚色白最為難得。《詩經》雲:「素以為絢兮」,素者,白也。「婦人本質,惟白最難。常有眉目口齒般般入畫,而缺陷獨在肌膚者」(清·李漁《閑情偶寄·聲容部》)。古有「一白遮百丑」的說法,皮膚是否白嫩往往被看作是女性美的第一標准。

「膚若凝脂」出自《詩經·衛風·碩人》,形容春秋時衛庄公夫人庄姜的肌膚之美。可以說,生為黃種人的漢民族,自先秦以來就以肌膚白為美。如左思《嬌女詩》:「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周邦彥《南柯子》:「膩頸凝酥白,輕衫淡粉紅」等。

作為白的極致的「雪」和晶瑩透明的「冰」,也常被用作修飾美女的肌膚。「冰雪」一說出自莊子《逍遙游》:「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後世借用者很多,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眉如翠羽,肌如白雪」;溫庭筠《菩薩蠻》:「鬢雲欲度香腮雪」;五代薛昭蘊《浣溪沙》:「倚風凝睇雪肌膚」;吳文英《賀新郎·湖上有所贈》:「雪玉肌膚春溫夜」;清·蘇曼殊《本事詩》:「烏舍凌波肌似雪」等。古詩詞中有一個流行的術語是「玉骨冰肌」,蜀主孟昶在《玉樓春·避暑摩訶池上作》中贊花蕊夫人:「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蘇軾《洞仙歌》中轉述此詞:「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蘇軾在另一首詞《西江月·梅花》里借用了這個說法:「玉骨哪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表面是詠梅花,實際上暗指他的伺妾朝雲;楊無咎《柳梢青》也有「玉骨冰肌,為誰偏好」。

在描寫女子身體的詩句中,「玉」字出現的頻率遠超過「冰」、「雪」兩字。中國人偏愛玉,因為「玉潤而不污,是仁而至清潔也」(《春秋繁露·執贄》)。光潔溫潤的「玉」,也常用作形容美女的肌膚。如江淹《麗色賦》:「仙藻靈葩,冰華玉儀」;柳永《晝夜樂》:「膩玉圓搓素頸」;柳永《合歡帶》:「一個肌膚渾似玉」等。據《王子年拾遺記》記載:劉備的妻子甘皇後玉質柔肌,姿態光艷。一次劉備召甘後到白綃帳中。下屬遠遠望去,只見帳中的甘皇後好比月下聚雪。河南進獻一個玉人,高三尺。劉備把玉人放在甘美人的身後。甘後和玉人潔白齊潤。劉備說:「不意我玉人乃有兩也。」

以上詩詞分別用「脂」、「皎」、「酥」、「冰」、「雪」、「玉」、「素」等字眼,形容身體之白凈、光潔、柔滑。

2、明眸善睞

明潔靈動、富有神韻的眼睛,也是中國古代美女的主要標准之一。

女人之美,焦點在眼睛。「面為一身之主」(李漁《閑情偶寄·聲容部》),而目又為一面之主。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察心之邪正,莫妙於觀眸子。」李漁認為,女人的眼睛大小動靜與其人的情性剛柔、心思愚慧有密切關系。「目細而長者,秉性必柔」;「目善動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聰慧」。

「明眸善睞」出自曹植的《洛神賦》,形容洛神的眼睛明亮靈活,善於顧盼傳情。美目顧盼生姿,更增美女媚態。中國古代文人對美女眼睛的描寫,虛寫多於實寫,特別注重眼睛的魅力,或者說眼睛的神韻。如《詩經·衛風·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李延年《北方有佳人》:「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曹植《美女篇》:「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陶淵明《閑情賦》:「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曹雪芹《紅樓夢》:「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等,也都是描寫美目光彩之魅力的千古名句。

秋天的水清澈明亮,一清見底。中國古代詩詞曲賦中也常用「秋水」、「秋波」之類的說法,來形容美女清澈明亮的眼睛。如《詩經·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揚」,「清揚」是水汪汪的意思,以汪汪的清水比喻靈動明麗的眼睛;晏幾道《採桑子》:「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覺未多」,以「千斛明珠」比喻明潔靈動而溫情脈脈的眼神;唐代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仁秋水」,以秋水比喻明潔的眼池;唐代元稹《崔徽歌》:「眼明正似琉璃瓶,心盪秋水橫波清」,以「琉璃瓶」、「秋水橫波清」比喻明潔而靈動的眼睛;劉鶚在《老殘游記》中寫道:「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養著兩丸黑水銀……」,以「秋水、寒星、寶珠」比喻明澈有神的眼睛,以「白水銀里養著兩丸黑水銀」比喻又黑又亮的瞳仁;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女子的眉眼常用「眉蹙春山,眼顰秋水」等。

3、雲發豐艷

烏黑、亮麗、濃密、修長是中國古代美女頭發的審美標准。

「雲發豐艷」出自司馬相如的《美人賦》。「雲發」,形容頭發象烏雲一樣又黑又濃;「豐艷」,則形容頭發不僅濃密,而且亮麗有光澤。

中國傳統的審美觀以烏黑濃密的頭發為美。古詩中常用「雲」字來形容美發的烏黑濃密,如《詩經·鄘風·君子偕老》:「鬒發如雲,不屑髢也」。「鬢」意為頭發濃密而黑,「髢」意為假髻。這句古詩贊美了濃密而漆黑的頭發有如天上的烏雲,擁有這樣一頭黑發便不屑於使用假的發髻了。再如和凝《臨江仙》:「雪肌雲鬢將融」,溫庭筠《菩薩蠻》:「鬢雲欲度香腮雪」,將雪白的肌膚與烏黑的鬢發對照描寫,更襯托出鬢發之美。古代婦女的發型以發髻為主,只有濃密的頭發方能梳理出花樣繁多的發髻式樣。由於濃密的頭發不是所有婦女都能天然擁有的,故而假發興盛起來。假發的興盛從一個側面表明了古人對濃密頭發的喜愛和追求。

中國傳統的審美觀以烏黑亮麗的頭發為美。古人常用「鑒」字來形容美發的烏黑發亮。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左丘稱贊仍氏所生之女「鬒黑而甚美」,並將她那一頭黑亮而充滿光澤的頭發比作銅鏡。又如《昭明文選·七辨》:「鬒發玄髻,光可以鑒」;蔡邕《青衣賦》:「玄發光潤」。「鬒」和「玄」都是稱贊發黑的詞語。

中國傳統的審美觀以長發為美。我國古人對婦女的長發情有獨鍾,如《新唐書·後妃傳》記載,唐高祖之妻竇皇後出生時發垂即過頸,從三歲開始發與身等,及長大成人更是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烏雲。南朝虞通之《妒記》記載,晉明帝時,蜀主李勢女兒被大司馬桓溫納為小妾,桓溫的妻子,妒火中燒的康長公主,由於看見李有一頭委地的長發而不忍殺之。又如《陳書·高祖紀》載:「張貴妃發長七尺,鬒發如漆,其光可鑒」。七尺只是一個概數,形容女子的頭發甚長,美態可掬。

雲發飄飄是一種美,更多的則是將頭發綰成發結,盤在頭頂、腦後、或垂在兩邊,稱為發髻或髻子。古代女子發髻式樣繁多,爭奇斗艷,唐·段柯古所著《髻鬟品》中列舉的歷代宮中發髻有近三十種,清·鮑協中著《續髻鬟品》,又加上近四十種。比較流行的大概是徐士俊《十髻謠》中的十種,分別為:鳳髻、近香髻、飛仙髻、同心髻、墮馬髻、靈蛇髻、芙蓉髻、坐愁髻、反綰樂游髻、鬧掃妝髻。

4、蛾眉青黛

細長、彎曲、淡青色是中國古代美女眉毛的審美標准。

古人將眉毛稱為「七情之虹」,因為它表現出不同的情態,並使臉更加具有立體感。實際上,古詩中對女性身體的描述,關於眉毛可能是最多的。其中,主要強調兩點:細長和彎曲。如司馬相如《子虛賦》:「長眉連娟」;曹植《洛神賦》:「修眉聯娟」;白居易《上陽白發人》:「青黛點眉眉細長」;陸龜蒙《陌上桑》:「長眉亦似煙華貼」;溫庭筠《南歌子》:「鬢垂低梳髻,連娟細掃眉」、「髻鬟狼藉黛眉長、欲斂細眉歸綉戶」等。

眉毛的細長和彎曲兩個特點,可以用一個詞概括,就是「蛾眉」。蠶蛾的觸須細長而彎曲,故稱。如《詩經·衛鳳·碩人》:「螓首蛾眉」;宋玉《神女賦》:「眉聯娟以蛾揚兮」;傅玄《有女篇·艷歌行》:「蛾眉分翠羽」;和虞《記室騫古意》:「清鏡對蛾眉」;張祜《集靈台》:「淡掃蛾眉朝至尊」;白居易《井底引銀瓶》:「宛轉雙蛾遠山色」;顧夐《玉樓春》:「枕上兩蛾攢細綠」等,都是贊美蛾眉。

比喻眉毛細長、彎曲的,除了「蛾」字,還有「月」、「柳」等字眼。如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賦》:「紅唇寫朱,真眉學月」;杜牧《閨情》:「娟娟卻月眉」;晏殊《浣溪沙》:「鬢蟬欲迎眉際月」;晏幾道《菩薩蠻》:「愁春細畫彎彎月」等,都是寫月眉。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李商隱《和人題真娘墓》:「柳眉空吐效顰葉」;唐·趙鸞鸞《柳眉》:「彎彎柳葉愁邊戲」;韋庄《女冠子》:「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唐·王衍《甘州曲》:「柳眉桃臉不勝春」等,寫的都是柳眉。

「眉毛美」不僅在於其「形」,還在於其「色」。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眉如翠羽」,寫出了眉之形與色。眉毛顏色有深有淺,但美女偏重於淡,偏重於青。古詩中常將美女的眉喻為「遠山」、「春山」。遠山很淡,這是無可懷疑的,春天的山不像夏天的山那麼濃郁,因此這些顏色都是淡青色的。如《西京雜記》:「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西漢卓文君眉如遠山,一時成為時尚,稱為「遠山眉」。白居易《和夢游春詩一百韻》:「眉斂遠山青」;柳永《玉蝴蝶》:「翠眉開、嬌橫遠岫」;韋庄《荷葉杯》:「一雙愁黛遠山眉」;顧夐《遐方怨》:「兩條眉黛遠山橫」;晏幾道《菩薩蠻》:「春山眉黛低」等等,寫的都是遠山眉。黛,是一種青黑色顏料。古代女子常用黛畫眉,故稱眉為眉黛或黛眉。

畫眉是中國最流行、最常見的一種化妝方法。如屈原《楚辭·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青黑色顏料畫眉。李商隱《無題》詩:「八歲偷造鏡,長眉已能畫」,連幼女也學畫長眉,說明畫眉在唐朝的流行程度。韋庄《謁巫山廟》:「春來空斗畫眉長」,反映宮女以與人比賽畫長眉來消磨時光;晏幾道《浣溪沙》:「日日雙眉斗畫長」,描寫歌妓日日畫眉斗長,爭妍比艷。唐朱慶餘《近試呈張水部》:「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妝畫好後,女子自忖,該不該問問夫婿:畫的眉形及深淺是不是時髦呢?

5、杏臉桃腮

艷光照人、白里透紅,是中國古代美女面容的審美標准。

古代詩詞曲賦中描寫美女面容,多強調其艷光照人。如宋玉《神女賦》:「貌豐盈以庄姝兮,苞濕潤之玉顏」;司馬相如的《美人賦》:「顏盛色茂,景曜光起」;張衡《定情賦》:「夫何妖女之淑麗,光華艷而秀容」;曹植《洛神賦》:「轉眄流精,光潤玉顏」;曹植《靜思賦》:「紅顏曄而流光,卓特出而無匹」;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閑」等,都突出描寫了美貌的秀美、光澤。

古人常用「玉」來形容美女的容貌,如「玉顏」或「顏如玉」,取義玉的溫潤、光潔和美好。除了以上部分名篇名句,還有《古詩十九首》之十二:「燕趙有佳人,美者顏如玉」;王維《洛陽女兒行》:「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等。

古代詩詞曲賦中描寫美女面容,並非著意單純的白色,太蒼白了,沒有一絲血色,會給人以病態的感覺。與白色相協調的是粉紅,白里透紅才是作者們所欣賞的。如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就提出了白里透紅的和諧美的標准,這也是一種健康的美。白色、紅色完美結合的描述還有《漢孝惠皇後外傳》:「不傅脂粉而顏色如朝霞映雪」,紅色的朝霞映照在白雪上,單是意境,足以美得令人心醉。

古人常用花來比喻美女的容貌,常用的花是桃、杏、芙蓉(蓮)等,強調臉色如花之嬌艷。這個「色」,當然是「白里透紅」。常用的詞語是「杏臉桃腮」、「桃腮粉臉」、「人面桃花」、「面若芙蓉」等。《詩經·召南·桃夭》中早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用盛開的桃花比喻待嫁女子豐美的容貌。「杏臉桃腮」,臉似杏花白,腮如桃花紅,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杏臉桃腮,乘著月色,嬌滴滴越顯

F. 不老女神林青霞的「世紀之美」,少了翡翠怎麼行

相術學上說,女生男相,必是美人,林青霞的美便是如此。她眉宇中自帶一股英氣,一抹紅唇,煙花焚城般的美麗,讓天地失色。

中國女人向來愛玉,這與中國幾千年來的玉文化不無關系。無數設計巧妙且玲瓏剔透的翡翠襯托著不同風韻、不同品味但都驚艷絕麗的女神明星們,可謂儀態萬千,各領風騷。

G. 中國瓷器文化和玉器文化是什麼/

中國陶瓷文化(http://www.jpww8.com/life/2011/1120/17257.html )
中華素有瓷國之稱,英文CHINA,既是中國,也是瓷器。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同樣是世界上最先發明陶器的國家之一,至今有近萬年的歷史。瓷器,則是中國最先發明的。東漢初年就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瓷器,至今,有著兩千多年的輝煌歷史。它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項偉大發明,從其對人類文明與發展的影響來看,堪稱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陶瓷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的歷史有著極其密切而久遠的聯系。特別是陶瓷的發明及技術進步,對人類生活和社會文明進步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就是說,陶瓷發展的歷程,既是一種社會發展重要的時代標志;也是一種社會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發展進步的重要的時代標志。中國的陶瓷發展其路漫漫,中國陶瓷作為科學技術和經濟文化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物化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在製造使用和欣賞陶瓷過程中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陶瓷既是物質產品,又是精神產品;在經濟社會中,陶瓷既是工藝美術品,又是商品。陶瓷作為一種獨特的工藝美術,它是科學技術與造型藝術的高度統一。陶瓷在積淀和物化中國文化的同時,產生並形成了特有中國陶瓷文化。伴隨著中國陶瓷製造技術、陶瓷工藝水平和陶瓷藝術水平的發展與進步的歷程,中國陶瓷文化本身也在不斷地發展與進步。各個歷史時期陶瓷造型與裝飾藝術,展示了當時人們的創造智慧;不同歷史時期陶瓷器物,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了當時的科學技術。陶瓷的價值,不僅在於工匠所傾付的心血和感情,也不僅在於它所代表的那個時代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更在於它是奠定當時藝術的基石,從而開啟了傳統文化的先河,成為人類歷史上無以倫比的瑰寶。陶瓷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文化,而且是一種特殊的文化。中國陶瓷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世世代代的人們身上和全部財富中的生活方式之總體的東西,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包括行為方式和思考方式)。陶瓷既是中國文化的典型;又成了中華文化的象徵!中國陶瓷自隋唐向世界流傳開始,中國陶瓷至今一直為世界人民所採用、所欣賞、所珍藏。中國瓷器走向世界,一是作為國際的禮物,贈送外國使節(如「尼克松」杯的嫦娥奔月就演繹了段夢想與科技相統一、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中國人民與美國人民相友好史話);二是通過宗教的紐帶傳播到世界各國(如流傳於印度及東南亞的佛教、伊斯蘭教的祭祀陶瓷用品);第三是瓷器的海外貿易,中國瓷器隨著「絲綢之路」和海上的「瓷器之路」,傳銷世界各國(如鄭和七下大西洋的舉世無雙之航海旅)。十八世紀以後,中國瓷器更是遍銷世界,並且已經深入到歐洲一般家庭之中,甚至「英國每一個鄉村人家都能見到它」。隨著各國人民的交往,擴大了中國陶瓷的傳播,形成了中國陶瓷文化與世界各國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美學藝術的相融與結合。以此同時,中國的陶瓷製造技術和生產工藝也逐漸地向國外傳播,中國的陶瓷技術啟迪、主導、影響著全世界的陶瓷技術發展;它以其獨特的魅力,使世界對它傾倒,「它被人們認為具有卓越的力量」。中國陶瓷技術的創造和發明,不僅推動了本國陶瓷製造技術的日益精進,而且,促進了世界各國陶瓷製造技術的發展,它極大地促進了世界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與發展。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國陶瓷凝聚了中國人的心路歷程,既是中國民族心理和審美心理的凝聚與結晶,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陶瓷在滿足中國人民自身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時,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風采和魅力。陶瓷是世界的物質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的不朽篇章,陶瓷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有人精闢地說過:「收藏是一種文化,收藏是一種閱讀,收藏是一種財富,收藏是一種幸福。」陶瓷藝術收藏品是華夏文明的縮影,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栽體,它以數量廣泛和自身獨具的魅力詮釋著特定的歷史文化。對陶瓷藝術品的收藏和鑒賞不僅可以使人漫步於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之中,而且還能使人在陶冶情操、愉悅心情、增強幸福感、增長知識的同時,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由此,陶瓷收藏與投資廣為中外收藏及投資者推崇。關於收回國外文物是對與錯的問題,我十分認同中國收藏家2010《北京宣言》,當時我與會並參加了簽名儀式。我今天再次重申中國收藏家2010《北京宣言》第4條內容「不提倡從海外高價競拍各種文物」。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民收入的提高,中國民眾有對包括陶瓷在內的藝術品的收藏與投資需求越來越大,不少境外公司為迎合民眾的這種心理,蓄意炮製中國文物一個又一個天價競拍,人為地製造中國古代藝術品,泡沫性的虛高牟取暴利,並以「愛國主義」的名義煽起中國企業家的購買慾望,致使巨額的企業和個人財富,落入境外無良投機商的腰包。事實上,在已經成交回歸的天價中國文物中,不少都是普通的中國清代文物,與中國民間收藏的文物相比,無論在年代上還是在研究價值上,都不可同日而語。然而高價拍回的結果,一方面讓無良利益集團操縱出天價,從而獲得不當得利,又掩蓋了是大量的中國珍貴文物,被以極為低廉的價格,甚至掠奪出國門的客觀歷史事實。另一方面由於高額利潤的誘惑,在國內則衍生出一種造舊作假的惡劣風氣,無論是在陶瓷界還是其它領域,為偽作假無所不用其極,在這種暮靄沉沉的氣氛里,思想的不是革新與創造,而是模仿復制,從而嚴重地影響了行業的創新與發展。當我們還在為某件仿造的惟妙惟肖而沾沾自喜時,世界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已經在高速的發展,就是作為陶瓷這一國粹,不但工業用陶瓷、衛浴用陶瓷,外國的產品已經發展到了國貨不能企及地步,即是青花、釉里紅我們也要望塵而追了。其實,流失在國外文物,它永遠是一個中國文化的載體,是一面歷史的鏡子。無論它記錄的是一個那時代一段什麼樣的歷史,無論在國內還是中外,都不能改變它所承載及傳播中華文化內涵。如果不是通過無償追索,以競拍或其它有償方式回收的文物,始終改變不了文物曾經被掠奪、被賤賣的事實,始終改變不了中國國民財富曾被掠奪、被侵吞的事實。那麼,在我們無法進行無償追索時,先讓它在異國閃光吧。我希望國內收藏家們,把富餘的財富投資投入在國內經濟文化事業;投資那些具有性公益項目,這才是功德千秋,造福萬代的偉業!

玉器文化(http://wenwen.soso.com/z/q334420695.htm?ch=wtk.title )
玉器是我國一種重要的物質文化遺存,從河姆渡時期玉文化產生,玉器所體現的物質文化因素在不斷地演進,在演進中玉器所體現的各種文化因素也有著不同程度的繼承和發展。筆者將淺析玉器在以下幾個方面所體現的物質文化因素。
在新石器時代玉器曾是生產工具的代表,比如在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出土過玉斧、玉鑿等器具,此類工具在最早的時候多用於生產生活,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在這時期玉器更多地被當作生產工具來使用。當然,並不排除玉器在此時也用作兵器。在良渚文化遺址中有玉鉞出土,這被認為是軍權的象徵。而且玉斧、玉鑿在某種程度上亦可作為作戰的兵器。
但是這時期玉器所體現的則是一種神玉文化,因為像上面提及的玉斧等玉器畢竟少數,更多的則是體現天人溝通、宇宙崇拜、宗教意識的玉器。原始先民對自然界的不測風雲、人間的旦夕禍福無法理解和預測,因而他們轉向求助於神靈。玉作為「石之美者」被用於溝通神靈,古人這樣記述:「巫能以玉事神。」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玉器實際上是作為一種溝通神靈、聯繫上天的神器。另外,玉器中一些動物性玉雕如龍、鳥等, 是祖先崇拜和圖騰崇拜在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反映。例如在紅山文化中,我們可以看到玉豬龍、C型龍等玉器就很有可能是原始先民的圖騰崇拜。
到了夏商周時期,玉文化進一步發展,玉器所體現出的更多的是一種禮玉文化。出土的玉器中,夏代的玉兵器的數量相對之前是要多的。也就是說,隨著國家的出現,玉被賦予一種政治因素或者說政治文化。周代以後,統治階級為維護禮制,製作了大量玉制的禮器和佩器。《周禮》、《儀禮》、《禮記》等先秦文獻記載了西周有關體現等級功能玉器的名稱、形制、規格與用途。據《周禮》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明確規定了等級不同,所執的玉器就不一樣。
玉器之所以體現禮玉文化,關鍵在於玉器很重要的一個功用就是用於祭祀。在《禮記·春官·大周伯》中有這樣的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用玉制六器祭祀天地四方,這樣就將玉器賦予禮制的內涵。
另外,玉器還用作皇帝的印璽。婦孺皆知的和氏璧在被進獻之後就被鑄成國璽,秦國一度想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秦統一六國後成為傳國之璽,後來和氏璧不幸遺失。帝王的印璽多以玉鑄成。這又進一步豐富了玉器的禮玉的內涵。另外,玉器還作為陪葬之物,當時的人們認為:玉石具有靈氣,「金玉在九竅, 則死人為之不朽」。諸如玉衣、玉塞、玉含都是陪葬之玉器,這同樣是禮玉的體現。
在春秋戰國時期產生了德玉文化,玉器被賦予人們所希冀的美好的德行操守。從春秋末期始,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革,在社會理念上出現了「君子比德於玉」的觀點,玉器作為德行操守的象徵,日益受到重視。在《禮記·聘義》中記載玉有德十一,分別為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把玉擬人化了。這種觀點代表了儒家對於玉的認識和看法,強調了玉的可貴不在外在的美,而在其內涵與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並息息相關。人們賦予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內涵,使玉成為君子的化身。詩經中有這樣的話: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由於玉被賦予了如此豐富的道德內涵,因此君子必須佩戴它。君子佩玉,無故不離其身,也就成為一時的風尚。君子比德於玉,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徵。
從原始先民到春秋戰國,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現象:所有能佩玉、有玉的人都是出於當時社會上層的人,即最初的玉器的佔有和使用是社會階級上層的特權。但到漢代時,玉器便出現世俗化的趨勢。漢代,玉器在社會禮儀、日常生活中使用更加的廣泛,用於玩賞的玉器大量出現。到了唐代,玉器上出現了富有生活氣息的花鳥、人物繪飾。另外,有實用價值的玉質杯碗也逐漸增多,還出現了表示官階高下的玉帶飾物。這些都說明了玉器的功用正一步步地世俗化。宋元明清時期是玉器的普及化時期,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玉器更是進入了平常百姓家。
玉器是一種非常受人們喜愛的裝飾品。隨身裝飾玉器的風俗從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目前已知的最早用玉器作裝飾品的是距今7000~6800 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璜、管、珠、墜等。從其出土的部位可知,璜、管、珠、墜都是項飾。殷商時代,佩飾玉器也較為常見,殷墟婦墓中就有大量的發飾、頭飾、頸飾和腰飾。戰國時代,出現了由許多玉器組成的「組佩」,由不同類型的佩玉串聯而成。秦漢時代,佩玉成為普遍的風尚。漢代以後,特別是明清兩代,裝飾玉的種類和形式日趨豐繁,製作也更精緻,玉器的裝飾功能漸漸地成為其主要的社會功能。並且在明清時期,由於古玉數量已不可觀,故而古玉收藏之風甚為熾熱。時至今日,玉器成為人們生活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裝飾品。
玉器從開始由生產工具到兵器、神器、禮器,直到普通百姓的飾物,不斷地發展演變,始終是人們所喜好的東西。與此同時,玉器就自然而然的被賦予許多美好的含義,成為美好事物的代名詞。可以說,玉器從一出現便與美聯系在了一起。以「玉」為美的修飾詞在古代文獻中比比皆是,諸如:比喻人的品格為「玉潔冰清」,形容人的相貌美麗為「玉容」、「玉貌」,稱贊男子的風度為「玉樹臨風」,稱贊女子的氣質為「亭亭玉立」,贊美天帝為「玉皇」、「玉帝」,稱居住之所為「瓊樓玉宇」,好聽的聲音為「玉聲」。人們甚至用玉來贊美音樂的動聽和詩文的優美,如我們熟知的杜牧的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自漢代以後,用玉或玉字旁的字命名也漸成風尚,玉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綜上所述,可知我國的玉文化源遠流長,並且玉器所體現的物質文化因素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地發展。玉器從最早祭祀神鬼、充當禮儀用具、殮葬屍體、為少數權貴服務,隨時代進步,除繼續參與祭祀、禮儀活動之外,還為更多的人(包括王公貴族、士大夫文人、富庶百姓)提供現實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效力。而玉文化也由最初的神玉文化演變為禮玉、德玉文化,最終提升為美好事物的代名詞,這其中無不體現著豐富的物質文化因素。

H. 為什麼很多女人都偏愛戴玉

亦舒曾說:「真正有氣質的女人,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告訴人她讀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服,買過什麼珠寶,因為她沒有自卑感。」

毫無疑問,玩玉的女人就是如此。

一件玉飾,帶給女人的,不僅是外表上的高貴典雅,更有著經濟上的安全感,以及思想上的獨立性。

「美人如玉」女人與和田玉,就像是知己,他們最懂得彼此的內心。

人滋養玉,玉陪伴人,這樣的溫情,女人感受最深。

I. 女人戴玉鐲的好處和講究

一、女人戴玉鐲的好處是:養生作用。

長期佩戴玉製品對身體十分有益。玉石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鋅、鎂、鐵、銅、鉻、錳、鈷等,佩戴玉石聚焦蓄能,與人體發生諧振,從而使各項生理機能更加協調運轉。

長期佩戴玉鐲,可以得到長期的良性按摩,不僅能祛除老人視力模糊之疾,且可蓄元氣、養精神,有明顯的治療保健作用。

二、女人戴玉鐲的講究是:佩戴玉鐲不必效仿他人,以自己心裡感覺為主,只要起到綠葉襯紅花的作用,就是一種最適宜的講究。


(9)中國美女玉文化擴展閱讀

玉鐲保養常識:

1、當玉鐲表面有灰塵、污物時,可用細綢布輕輕抹試,有油污時,可用洗潔劑或溫鹼水沖洗干凈。

2、玉器首飾最忌乾燥高溫,應避免在陽光下曝曬或長期置於高溫環境之下。

3、玉器首飾講究以「油養」為主,由於人體分泌的油脂保養,可經常佩戴,也可以保存在溫潤的環境之下。

J. 戴玉石有什麼好處,為什麼女人那麼喜歡佩戴玉石呢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玉石之國」的美名,古人視玉如寶,作為珍飾佩用。古醫書稱「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無毒」,並稱玉是人體蓄養元氣最充沛的物質。認為吮含玉石,藉助唾液與其協同作用,「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熱, 平煩懣之所,滋心肺,潤聲喉,養毛發。」因而玉石不僅作為首飾、擺飾、裝飾之用,還用於養生健體。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嬪妃養生不離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楊貴妃含玉鎮暑。
玉的養生機理已經被現代科學所證實。據化學分析,玉石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鋅、鎂、鐵、銅、硒、鉻、錳、鈷等,佩帶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體皮膚吸收,活化細胞組織,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故有中醫所說「有的病吃葯不能醫好,經常佩帶玉器卻治好病」,道理就在於此。倘佩帶玉手鐲長期的良性按摩,不僅能被動除視力模糊之疾,而且可以蓄元氣,養精神。
[白玉] 有鎮靜,安神之功。
[青玉] 避邪惡,使人精力旺盛。
[岫岩玉] 對男性陽痿患者很有效,能提高人的生育能力。
[翡翠] 能緩解呼吸道系統的病痛,能幫助人克服抑鬱。
[獨玉] 潤心肺,清胃火,明目養顏。
[瑪瑙] 清熱明目。
[老玉] 解毒,清黃水,解鼠瘡,滋陰烏須,治痰迷驚,疳瘡。
玉石不但能美化人們的生活,陶冶性情,而且祛病保平安。其產品直接用於健身保健的有:玉枕、玉墊、健身球、按摩器、手杖、玉梳,對人體具有養顏、鎮靜、安神之療效,長期使用,會使你精神煥發,延年益壽。

閱讀全文

與中國美女玉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326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161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1779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936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619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656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665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1914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414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604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1885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457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426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982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117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2738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755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1746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951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