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迄今為止中國最古老的樂器是什麼
01❷ 古代美女拂的琴叫什麼
古琴最初有5弦, 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弦琴"。 同時也有九弦琴之說。 相關資料: 古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中國最早的彈弦樂器,稱為「國樂之父」。在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遠,高山流水知音流傳至今。 古琴別稱雅號:「琴」、「七弦琴」。 結構組成:型制多樣,現今以「仲尼式」最為多見。一般分為琴體(即共鳴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軫、雁足等部分組成)和琴弦系統(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龍齦、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質: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為桐木製,琴底板為梓木製。琴弦的質地以前多為絲制,現在多為金屬制;琴徽多為貝殼或玉石製成。 樂器特色:是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歷史悠久,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民族樂器之一。屬於弦樂器族內的彈撥弦鳴樂器,發音渾厚深沉,餘音悠遠,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復雜,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現力豐富。 古琴的音量較小,音區低沉,音色明凈渾厚,風格古樸。在古代,我國文人雅士幾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古琴是必修樂器,孔子是想通過古琴來陶冶人的情性。約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傷悼被趙簡子殺害的兩位賢大夫。現存琴曲《龜山操》、《獲麟操》、《猗蘭操》相傳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體是一扁長形音箱,長約130厘米,寬約20厘米,厚約5厘米。面板又稱琴面,是一塊長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開有穿弦孔,琴尾為橢圓形。底板又稱琴底,形狀與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塊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開兩個出音孔,稱龍池、鳳沼,腰中近邊處設兩個足孔,上安兩足,稱頌足。面、底板膠合成琴身,在琴首裡面粘有舌形木板,構成與琴腹相隔的空間,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設音梁,又稱項實。琴腹中有兩個音柱,稱天柱和地柱。弦軸又稱琴珍,多為圓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絲絨繩系住拴繞於琴軫上。琴弦用絲制纏弦。岳山鑲嵌於面板首部,也開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個琴腳,琴首部兩個叫鳧掌,琴尾部兩個叫焦尾下貼,起墊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個螺鈿或玉石製作的徽,標記音位。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分。琴漆有斷紋,它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志。由於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種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等。有斷紋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所以更為名貴。 在中國樂器中,古琴的聲音是特別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訴,卻比二胡委婉纏綿,是那種迴旋往復的纏綿,有點讓人心痛;不如古箏響亮歡快,演奏效果立竿見影,卻平和沉穩,有一種往心裡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麼鋒芒畢露,大珠小珠落玉盤式的直截瞭然。古琴是細膩含蓄的,指法不動聲色地控制著輕緩急重。這樣的聲音決定了它不宜作合奏樂器,而適合獨奏。能與古琴相和的,惟有簫了,簫的幽怨迷離和琴的古雅通脫糅成林下之風,超脫現實之境,說起來這也正是古琴為傳統文人們所偏好的原因。 古琴的聲音是讓人迷戀的,泛音的輕靈清越,散音的沉著渾厚,按音的或舒緩或激越或凝重。古琴注、猱、揉、吟的指法,讓人真正體驗到余韻裊裊、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實且虛,繚繞而去,彷彿中國畫中的那種水墨煙雲,如郭熙的《早春圖》,又如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 中國歷代流傳著不少有關古琴的美談。西漢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贏得了卓文君的芳心,這是以古琴為媒的愛情故事。三國孔明以其過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時,焚香操琴,成為後世戲曲中久唱不衰的經典故事。 古琴屬於典型的獨奏樂器,較少用於合奏。古時也常作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或藝術性的哲學,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歷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辦學重要的六藝之一。《詩經》中就記載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等。古琴的樂器本身就充滿著傳奇的象徵色彩,比如,它長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著天,琴底為平,象徵著地,又為"天圓地方"之說。古琴有13個徽,代表著一年有12個月及閏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弦琴"。古琴有100多個泛音,這大概是世界上擁有泛音最多的樂器。古琴有自己的記譜方法(簡字譜),至少有1500多年的歷史。古琴現存有150多部古琴譜,包含著3000多首古琴曲流傳下來。 琴派 琴派是具有共同藝術風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稱「琴派」始自明末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廣陵派。後世的琴派多以地區劃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蘇常熟為中心,廣陵派以江蘇揚州為中心。
❸ 中國最古老的樂器
中國最古老的樂器分別為彈撥樂器古琴、彈弦樂器古箏、吹奏樂器塤。古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地位極高,是孔子辦學六藝之一;塤最早出現在周代,常與箎合奏,近代多用與琴合奏;古箏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盛行。
1.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或藝術性的哲學,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歷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辦學重要的六藝之一。《詩經》中就記載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等。
2.塤是中國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一種吹奏樂器之一;在周代的樂器八音分類中,塤被列為土類樂器。進入宮廷後,塤常與箎合奏。漢代出現6音孔塤。盛唐時期,樂器品種繁多,性能也比較優越,音域窄、音量小的塤便漸漸不被重視。近代,塤多用於與琴的合奏。
3.古箏是中國最古老彈弦樂器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盛行於陝西和甘肅一帶。公元前237年李斯上書秦始皇時,曾如此描述當時民間箏歌場面:「夫擊瓮叩,彈箏搏而歌乎鳴鳴,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之後,箏常因此被稱為「秦箏」。
❹ 古代美女吹笛子的圖案是叫什麼寓意
笛子是中國古老的樂器,聲音靈動美妙,又善於技巧變化。 古代美女吹笛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寓意:一是美女像美妙音樂一般美麗,優雅相互襯托。二是,女子不僅美麗,而又有才情,懂音律,大家閨秀.
❺ 中國最古老的樂器是什麼
骨笛,被稱為我國笛子的鼻祖。從約九千年前的河南賈湖遺址中出土的一批精緻骨笛,近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樂器。分屬於賈湖早中晚三期的二十多支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骨笛,經專家研究已具備了四聲、五聲、六聲和七聲音階,把中國七聲音階的歷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❻ 我國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是什麼
我國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是:骨笛。骨笛是笛子的一種,是最早的樂器,又稱稱鷹笛或鷹骨笛,藏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邊棱氣鳴樂器,藏語稱當惹。
用鷲鷹翅骨製成,流行於西藏、青海、雲南、四川、甘肅省等的藏族牧區。常用於獨奏。是藏族青年喜愛的自娛性吹奏樂器。
動物骨骼是遠古先民製作生活器物的重要材料之一。進入文字記載的歷史,隨著人類物質文化的顯著進展,骨製品已大為減少。
「笛」字初寫作「篴」,但部首均從竹,說明二字產生的年代,笛子早已採用竹類來進行製作了。甚至當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經製造過骨笛。然而骨笛並沒有因此而完全絕跡。
自周代雅樂中用竹笛配器以來,古人制笛就常用竹,但偶爾也採用其他材料如銅、鐵、銀、瓷、玉等,骨亦其中之一,只是似更為罕見。
❼ 中國最古老的樂器是什麼
中國古代樂器有以下幾種:
一、古琴
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三千多年前已盛行。琴面裝有七根弦,由粗而細,自外向內按五聲音階排列。琴面還嵌有十三個琴徽,以標識弦上音位而用。演奏里右手撥弦有散、泛、按三種音色變化。散聲以空弦發音、其聲剛勁渾厚。泛音是以左手輕觸徽位,發出輕盈虛飄的樂音。按聲是左手按弦發音,移動按指可以改變音高並能奏出滑音、顫音或其他裝飾音。此外還能演奏同度、八度、五度等音程。有關古琴的文獻記載及傳譜浩如煙海,是我國古代音樂的珍品。
二、塤
古代吹奏樂器,形似梨,用陶土燒制而成。最早出現於約七千年前,大部分是二音孔和三音孔,至殷商時期的五音孔陶塤已能吹奏七聲音階和部分半音,發音古樸醇厚而悲壯。
三、篳篥
亦稱「蘆管」「茄管」。已有二千年左右的歷史,起源於西域,後傳入中原。南北朝時有大小篳篥,桃皮篳篥及雙篳篥等多種形式。隋唐至宋元時盛行全國。宋代教坊十三部中有篳篥部。杜甫、白居易等詩人在詩行中常有細致的描述。
四、古琵琶
琵和琶是古代兩種不同演奏手法的稱謂,琵是右手向前彈,琶是右手向後彈,所以遠在秦漢時期,對類似這種演奏手法的樂器一般地把它們概稱琵琶。以後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逐步定形為一種半梨音箱,曲項四弦,置胸前演奏的琵琶。琵琶是中國彈撥樂器中最富有表現力的樂器,既能表現氣勢磅礴的古戰場氣勢,也能表現花前月下纏綿的思念之情。
五、古箏
春秋戰國時代流行於秦地,故史稱秦箏。漢晉以前十二弦,唐宋以後增為十三弦。明清以來逐漸增至十五或十六弦。按五聲音階定弦。傳統演奏技法:用右手大、食、中三指彈奏。用左手食指、中指或無名指、中指按弦,以取得「按、顫、揉、推」等變化音。
六、箜篌
古代彈撥樂器,盛行於漢唐時代,有卧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明代以後漸少使用。現改革的箜篌有三十七根弦,擅長演奏劃音,吟音,揉弦等手法,表現力極為豐富。
七、洞簫
單管豎吹,漢代開始盛行。古代簫多為竹製,但也有玉制或瓷製的。上端利用竹節封口,在封口處開半橢圓形吹孔,音量較小,音色娓婉清雅,以夜闌更深之際樂聲幽美悅耳著稱。
八、編鋩
又稱鋩鑼,是古老而極富有特色的民族定音打擊樂器,由響銅鑄成,鑼臍為乳突狀結構,鑼面呈拱型。編鋩由三十二面鋩組成,音色渾厚洪亮,富有魅力。
九、篞
古代音區較低的笛類樂器。我國最早的辭書《爾雅·釋樂第七》記載:「大管謂之簥,其中謂之篞,小者謂之篎。「音色低沉,悲切動人。
❽ 中國七大美女二胡演奏家是哪七位
宋飛老師的二胡演奏風格沉穩、剛勁,於紅梅老師的二胡演奏風格婉轉、細膩,兩人一剛一柔各有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