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幾百字,有關中國古代女性文化,謝了。
纏小腳最早開始於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時期,李後主的一個窅娘別出心裁,用帛將腳纏成新月形狀在金蓮花上跳舞取悅皇帝。後來這個做法流傳到民間,纏小腳之風漸漸普及到了百姓人家。但也有人認為,早在公元前770-476年的戰國時期,纏小腳就已出現了,或許更早還可追索到商代。總之,纏小腳這一封建社會的惡俗具有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殘害了數不清的中國婦女。可以說,纏小腳是父權制傳統下「男尊女卑」最突出的表現之一。據記載,民間女子從四五歲就開始纏小腳,到成年時腳長若不超過三寸,即成為備受贊賞的「三寸金蓮」。在當時,這樣的小腳被認為是「女性美」的一個重要方面。即使長相、身材再好的女子,如果是一雙天足或腳纏得不夠小,就會遭人恥笑,並且嫁不出去。「好大腳」也成為漫罵、羞辱婦女最難聽的一句話。而實際上,小腳「美」是以女性身心被摧殘為前提的。纏小腳的方法是通過人為的強力,野蠻地造成女子兩腳的跖骨脫位或骨折並將之折壓在腳掌底,再用纏腳布一層層裹緊,被纏足的女性步履艱難且疼痛非常,更有可能引發殘疾和致死。民間「小腳一雙,眼淚一缸」的說法,就是女性千百年來遭受這一苦難的集中反映。而一旦把天然的腳纏成了「三寸金蓮」,女性在勞動和交往方面必定是十分不便、大受制約,惟有困守家中,站立、行走必扶牆靠壁,不僅「男主外、女主內」順理成章,「男強女弱」也成了事實,女性若有什麼不滿、反抗、私奔之類更是難上加難了,惟有忍氣吞聲,聽任擺布。事實上,這種違背自然與健康、建立在摧殘婦女身體基礎上塑造出來的「美」,不僅是美的極度扭曲和變態,對於父權制社會施行對女性的壓迫與控制,也的確收到了強化的實際功效,正如《女兒經》所說:「恐他(她)輕走出房門,千纏萬裹來約束」。
纏小腳因男性的癖好而興起,而男性的審美觀畸變也因「三寸金蓮」益發不可收拾,直至女性被摧殘的小腳成為激起男人性興奮的重要物品。據記載,自宋代開始,在許多妓院的歡宴中流行起一種「行酒」游戲,從頭至尾突出的都是妓女的小腳和她們的小腳鞋,狎妓的嫖客把酒杯放入妓女的小腳鞋裡來傳遞、斟酒、飲酒。直到20世紀初,仍有一些男人喜歡參與這種「行酒」游戲,並為有機會使用妓女小腳鞋中的酒杯來飲酒而興奮不已。至於歷代的酸腐文人,更是興趣盎然地把探討小腳當作「學問」來做,不惜筆墨,撰寫文章,細細品評,以卑瑣為樂事,惟恐未把男人玩小腳的美學成分和調情作用詮釋清楚。如清代有一個叫方絢的文人就自詡為「香蓮博士」,寫就了一篇題為《香蓮品藻》的文章,費盡心機把小腳劃分為五式九品十八種,並因此出了名。
至於被摧殘得骨骼折裂、關節脫位、血肉模糊、膿水淋漓的畸形小腳何以成為中國男人的性目標?這是因為,纏小腳在封建社會是婦女的極度隱私,除了丈夫和關系極密切的人之外,不能隨意讓人觀看,這便使小腳與性的隱秘牽連上了,甚至認為把握不當的話會引發淫亂,小腳即為「導淫之具」。酸腐文人的說法是,纏小腳不僅使女子的步態更加裊娜妖嬈,還會使男人在白天「越看越生憐惜」,在晚上「愈親愈耐撫摩」。小腳美的最高標准也被他們確定:一肥、二軟、三秀,「且肥軟或可以形求,秀但當以神遇」等等。字里行間,無不浸透著對小腳病態的愛慕、艷羨和崇拜,而將摧殘、畸形當作美來欣賞把玩,可見在傳統父權制文化背景上中國的男性審美觀念已腐敗到了何等嚴重的程度。
但是,就在對女性摧殘得最嚴重、小腳崇拜最張狂的清代,一批有識之士如李汝珍、俞正燮等人,對這一社會惡習進行了嚴厲批評。李汝珍在其《鏡花緣》一書中提出,「女子本是好好的」,而男子卻偏使之「矯揉造作」,纏小腳使她們成了「異樣」,更指出「何以兩足殘缺,步履艱難卻又為美?」著名的改革、維新派人士康有為,1898年向光緒皇帝呈了「請禁婦女裹足折」,歷數纏足惡習於國於民的害處,認為「最駭笑取辱者,莫如婦女裹足一事」,明確主張「嚴禁婦女裹足」。滿清封建王朝被推翻後,孫中山作為民國臨時大總統於1912年正式下令禁止纏足。到了「五四」時期,纏足更成為各派革命運動和激進分子討伐的對象,陳獨秀、李大釗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纏足對婦女的摧殘和壓迫。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婦女投身到了反纏足運動之中,把反纏足作為爭取中國婦女解放的一項重要任務。這時,不論是中國的女人還是男人,都開始認識到纏小腳根本就不是美,而恰恰是壓迫、恥辱與腐朽的象徵
『貳』 大漠敦煌純音樂的原創是誰
張宏光,國內著名作曲家,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現任中國歌劇舞劇院的專職作曲。主要從事影視音樂、流行音樂及民族音樂的創作。中國內地樂壇巨匠張宏光多年來一直被音樂界尊稱為「幕後音樂高手」。
這里有關於他的具體資料,樓主可以具體看看。
http://ke..com/view/948762.htm
『叄』 敦煌,為什麼如此火爆
初識敦煌
故郡敦煌
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點。全市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旅遊服務業次之。「兩關遺跡、千佛靈岩、危峰東峙、黨水北流、月泉曉徹、古城晚眺、綉壤春耕、沙嶺晴鳴」被稱為「敦煌八景」。敦煌、平遙、鳳凰古城、九寨溝與烏鎮、麗江古城、水墨婺源和新疆布爾津白哈巴村共同評為蜜月必去中國最美的八個小鎮。
敦煌,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敦煌,一座來了就不願離開的城市
敦煌,一座走了就念念不忘的城市
敦煌,一座走了就還想再來的城市
『肆』 求中國和西方所有女性神仙之資料 以及所有中國古代西方古代有名的美女資料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被妖魔化的妲己 「妲己亡殷」
「美人計」第一主角西施
從妓女到太皇後的趙姬
柔骨俠腸虞美人
征服男人的高手馮小憐
命犯桃花的趙飛燕
歷經五主而不衰的蕭皇後
肥美人楊玉環
勇闖大漠的美人王昭君
第一女間諜貂蟬
李師師
西方古代美女.
蒙娜麗莎
神秘微笑,使多少人為之傾倒,她除了最美的手外,還有母性般的溫柔。
甑宓,洛神為名。
海倫,特洛伊戰爭之始。
『伍』 敦煌如何帶來了古代中國大復興
1.追求宏大和厚重的情懷
這個特點以唐代的遺存表現最為鮮明。敦煌莫高窟僅有兩尊巨像,即第96窟高達33米的北大像和第130窟高達26米的南大像,分別興建於武周延載二年和唐開元年間。同一時期,在敦煌以外的地區,也出現了巨形佛像,如始建於開元年間的四川樂山嘉定大佛(高達71米)等,這當然不是偶然的巧合。這種時代風貌在敦煌壁畫上的表現,就是一部經畫滿一壁的巨型經變的出現。如莫高窟第220窟南壁的貞觀十六年阿彌陀經變(西方凈土變),以阿彌陀佛為中心,場面宏大,色彩絢麗,有大小人物近百人。這些鴻篇巨制不僅可使公眾充分領略唐代匠師處理巨型題材的驚人能力和氣魄,也以具體的形象展示了大唐王朝的雄偉風姿。
2.女性處於開放和張揚的時代
從敦煌遺書和其他相關記載來看,北朝隋唐時期女性的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也相對比較開放。敦煌遺書中保存了十餘件離婚協議書(放妻書)樣式。從這些材料來看,當時協議離婚的原因既有「不敬翁家」(見P.3212背「夫妻相別書」樣式),也有「不和」(見P.3730背「放妻書」、S.6537背「放妻書」樣式)、「不悅」(見S.5578「放妻書」、S.6537背「放妻書」樣式)等因由。「不敬翁家」屬於古代可以休棄妻子的「七出」之一,即「不事舅姑」(按「舅姑」即公婆——引者)。而「不和」和「不悅」不見於「七出」,應屬雙方情意不和,即感情不和。說明當時女子離婚再嫁都很自由,甚至可以因感情不和而協議離婚,不像宋代以後那樣講究貞節。
北朝時期的石刻題記和唐代的敦煌遺書還記載當時的女子可以結成社團從事社會活動。如S.527「後周顯德六年正月三日女人社再立條件」,就是一件由15個女人自願結成的社團,從事喪葬互助和佛事活動。另,敦煌遺書S.4705記載敦煌的女子在寒食節以足踏地,連臂成行,邊踏邊歌。這都說明當時的女性並非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而是可以自由地在外面行走,從事各種社交活動,甚至節日期間還可以在公開場合跳集體舞。中國古代僅有的兩個女皇,一個武周皇帝武則天,一個農民起義的女皇陳碩真,都產生於唐代,應是當時婦女社會地位較高的具體反映。以上事例表明,北朝隋唐時期女性的社會地位和活動范圍,和宋以後的記述差別很大。
3.對外來文化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
在唐前期的敦煌文化中,佔主導地位的是漢文化。唐前期的敦煌有許多傳授漢文化的官私學校,以傳授儒家經典為主。道教也十分盛行,並有由道學博士主持的道學學校。
漢文化之外,在曹魏時期就傳到敦煌的佛教,在唐前期達到了極盛。當時在敦煌城東一里處有中亞粟特人信奉的祆教(拜火教)神祠。這所祆廟周回五百步,院內立舍,舍內畫有神主,共二十餘龕。在敦煌遺書中保留的晚些時候的敦煌白畫中,也有祆教尊奉的神的形象。唐前期敦煌還有景教寺院,名為大秦寺。藏經洞中就保存了七種景教經典,並且有景教經目一卷,記錄景教經典36種,分別為初唐和中唐譯本。此外,藏經洞中還發現了開元年間寫的摩尼教經典。這些都反映了西亞、中亞宗教在敦煌流傳的情況。
就敦煌石窟藝術而言,無論是壁畫還是塑像,中西文化交融的事例都數不勝數。因為敦煌石窟藝術是一種宣傳佛教思想的文化藝術,這種佛教藝術與佛教一樣發祥於印度。所以,它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是很自然的事情。早期敦煌石窟藝術在內容結構、人物造型、繪畫技法和衣冠服飾等方面,都具有中西結合的特徵。如敦煌莫高窟第272窟西壁的壁畫,既採用了傳自印度的「天竺畫法」,也使用了繼承漢晉壁畫的傳統漢地線描;其人物的衣冠服飾混雜了印度、波斯的裝束,但其頂部的藻井,卻是模仿我國古代建築頂部的裝飾。
總之,唐前期的敦煌匯聚了中國、印度、中亞、西亞、希臘等不同系統的宗教、文化、藝術。那時因為我們制度先進、文化發達,所以我們有海納百川的氣度與胸襟。中古時期的敦煌古代文化可以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處於領先時期充滿活力的脈動~
『陸』 敦煌為什麼史書沒有記載
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一書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
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
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洞窟千餘個。
安史之亂後,敦煌先後由吐蕃和歸義軍佔領,但造像活動未受太大影響。
元代以後敦煌停止開窟,逐漸冷落荒廢。
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閉嘉峪關,使敦煌成為邊塞游牧之地。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平定新疆,雍正元年(1723)在敦煌設沙州所,三年(1725)改沙州衛,並從甘肅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發現了震驚世界的藏經洞。
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敗無能、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特定歷史背景下,藏經洞文物發現後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險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從王道士手中騙取大量藏經洞文物,致使藏經洞文物慘遭劫掠,絕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於英、法、俄、日等國的眾多公私收藏機構。
(6)敦煌美女行走中國擴展閱讀:
敦煌莫高窟的主要價值:
1、歷史價值
敦煌石窟營造及其歷史過程,敦煌的悠久歷史,當地有影響的世族與大姓,以及敦煌同周圍民族與西域的關系,在歷史中沒有或很少記載。
敦煌石窟有成千上萬個供養人畫像,其中有一千多條還保存題名結銜。
能夠了解許多歷史狀況和歷史線索。
2、藝術價值
敦煌石窟營建的一千年歷程,時值中國歷中上兩漢以後長期分裂割據,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統一,臻於大唐之鼎盛,又由顛峰而式微的重要發展時期。
3、科技價值
敦煌作為中西交通的樞紐,在壁畫上不僅留下了商旅交往的活動情景,還留下了寶貴的交通工具的形象資料。
他們有牛、馬、駝、騾、驢、象、舟、船、車、轎、輿、輦等。
常用的交通工具車輛類型各異,牛車有「通幰牛車」、「偏幰牛車」、敞棚牛車,馬車有駟車、駱車,還有駱駝車、童車、獨輪車等
『柒』 中國神奇的敦煌!你去過嗎
一、為什麼是敦煌
莫高窟
真的只有敦煌。你離開了它,不由自主地會想它。它讓你想念的元素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張網,被記憶細胞神奇地在頭腦里勾連起來。然後便不計時間成本地撒出去,讓人十分懷念地把一個已經過去的過程逐步收起來。
當這張網全部出水,收獲的是一段激情而充滿意義的人生。
停留過敦煌,我就是挑燈看劍的詩人。
行走過敦煌,你就是征戰沙場的勇士。
我們都是人間的過客,但很幸運,有敦煌刻下了我們來過的痕跡。
『捌』 你如何看待甘肅敦煌制百米長卷迎祖國華誕這件事
我個人是非常支持甘肅敦煌制百米長卷迎祖國華誕這件事,祖國真偉大!
光影見證輝煌歷史 傳承描繪長卷——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甘肅省攝影圖片展作品選登。為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由省委宣傳部和省文聯主辦、省攝協和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承辦的“傳承紅色經典·啟航新的征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甘肅省攝影圖片展近日在蘭州開展。展覽藉助攝影獨特的史料價值和藝術表現力,全方位展示了中國革命在隴原大地上的印跡,真實再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甘肅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斗歲月、動人故事和先進人物,突出體現了甘肅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玖』 避塵珠是敦煌民間故事嗎
避塵珠的正式記載見於《新唐書》,又叫「後唐書」,這是中國的正史。「避塵」之意:「將其珠放置於土灰之上,灰塵會向外散開,故名避塵。」可見此珠力量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