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曹植《洛神賦》描寫美女的部分。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濃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貳』 《洛神賦》中神秘女子是誰
關於《洛神賦》中的神秘女子「洛神」,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
即為作者曹植的嫂嫂,哥哥曹丕的妻子甄氏。考究於《洛神賦》創作時的背景,曹丕稱帝後,曾立甄氏為後。甄後死的那年,曹植從封地回洛陽朝見曹丕。曹丕派他和甄後生的太子一起侍宴,曹植見了甄後的孩子,想起甄氏,心中感懷。曹丕便將甄氏的遺物玉鏤金帶枕送給了曹植(也是傳言)。曹植從洛陽回歸封地的時候,感懷甄氏,寫下《感甄賦》。後曹叡即位後,將其改為《洛神賦》。
3.還有一種說法是曹植的正室妻子崔氏,自妻子崔氏亡後,曹植就一直沒有立過正室妻子。對洛神仙女的感情描寫,有可能是指的自己妻子。賦中有許多傷感情話,如果真是對嫂嫂寫的肯定不合適,且甄氏大了曹丕10歲,曹植和曹丕一直都有政治斗爭,《七步詩》就是最好的佐證,他怎麼敢冒帝君之韙。所以作此賦又有感懷曹丕妻子逝世,想起自己早亡的妻子的說法。
『叄』 洛神賦對美女描寫的句子
《洛神賦》中描寫女子的句子: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衤農〕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譯文:體態輕盈柔美象受驚後翩翩飛起的鴻雁,身體健美柔曲象騰空嬉戲的游 龍;容顏鮮明光彩象秋天盛開的菊花,青春華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行止若有若無象
薄雲輕輕掩住了明月,形象飄盪不定如流風吹起了迴旋的雪花;遠遠望去,明亮潔白象是 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陽,靠近觀看,明麗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豐滿苗條恰
到好處,高矮胖瘦符合美感;肩部美麗象是削成一樣,腰部苗條如一束纖細的白絹;脖頸 細長,下顎美麗,白嫩的肌膚微微顯露;不施香水,不敷脂粉;濃密如雲的發髻高高聳立
,修長的細眉微微彎曲;在明亮的丹唇里潔白的牙齒鮮明呈現;晶亮動人的眼眸顧盼多姿 ,兩只美麗的酒窩兒隱現在臉頰;她姿態奇美,明艷高雅,儀容安靜,體態嫻淑;情態柔
順寬和嫵媚,用語言難以形容;穿著奇特人間罕見,骨骼相貌象畫中的仙女;她披著鮮麗 明凈的綾羅做的衣服,戴著雕刻華美的美玉做的耳環;黃金和翠玉做為配掛的首飾,點綴
的稀世明珠照亮了美麗的容顏;她踏著綉著精美花紋的鞋子,拖著霧一樣輕薄的紗裙,隱 隱散發出幽幽蘭香,在山邊緩步徘徊;偶爾縱身跳躍,一邊散步一邊嬉戲;左面有彩旗靠
在身邊,右面有桂枝遮蔽陰涼;她正捲起衣袖將潔白細膩的臂腕探到洛水之中,採摘湍急 河水中的黑色靈芝.
『肆』 《洛神賦》中寫的神秘女子是誰
據《文昭甄皇後傳載》:甄氏乃中山無極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間,她嫁給袁紹的兒子袁熙。東漢獻帝七年,官渡之戰,袁紹兵敗病死。曹操乘機出兵,甄氏成了曹軍的俘虜,曹丕見到甄氏後,驚嘆於甄氏的美貌。他對曹操說:「兒一生別無他求,只有此人在側,此生足矣!望父皇念兒雖壯年而無人相伴之分,予以成全!」話已至此,曹操不好拒絕,便使人做媒,讓曹丕甄氏為婦。甄氏見曹丕生的英俊,又因為是曹軍的俘虜,不得不從,因此也無異言。
一種觀點認為,曹植《洛神賦》中的「洛神」指的就是自己的嫂嫂甄氏。
由於曹植天賦異稟,博聞強記,十歲左右便能撰寫詩賦,所以頗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贊賞。早在官渡之戰時,曹植就曾在洛河神祠偶遇藏身於此的袁紹兒媳甄氏,由於憐香惜玉,曹植將自己的白馬送給了甄氏,幫助她逃返鄴城,甄氏也將自己的玉佩贈給了曹植以示感謝。兩人再次相見,都覺得命運註定。當時曹操正醉心於他的霸業,曹丕也有官職,而曹植則因年紀尚小、又生性不喜爭戰,於是能夠與與甄氏朝夕相處,當父兄為天下大事奔忙時,曹植與甄氏的感情迅速發展,到了難舍難分的地步。
七八年過去了,曹操已經穩穩地掌握了北方的局勢,漢獻帝以冀州十郡劃為魏國,封曹操為魏公,定都於鄴。在誰來繼位的問題上,曹操生前就十分矛盾,因為長子曹昂早亡,還有四個兒子為卞氏所生;長子曹丕,次子曹彰,三子曹植,四子曹熊。四個兒子中曹操最偏愛曹植,傾向於封曹植為世子。但曹植不治威儀,*恣肆,而且三番兩次耽誤大事,擅自開啟司馬門,使得曹操對他失望透頂。在這種情況下,曹丕順利地當上了世子。曹*後,曹丕於漢獻帝二十六年(公元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陽,是為魏文帝。
魏國建立後,曹丕對甄氏和曹植錯綜復雜的關系難以釋懷,因此僅封她為妃,所以甄氏始終未能得到母儀天下的皇後地位。甄妃此時已經年逾四旬,而曹丕正值三十四歲的鼎盛年紀,後宮佳麗眾多,甄妃逐漸色衰而失寵,在曹丕當上皇帝之後的第二年便鬱郁而死。
甄氏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陽朝見哥哥。甄氏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飯。曹植看著侄子,想起甄後之死,心中酸楚無比。飯後,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曹丕遂將甄後的遺物玉鏤金帶枕送給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時,夜宿舟中,恍惚之間,遙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曹植一驚而醒,原來是南柯一夢。回到鄄城,曹植腦海里還在翻騰著與甄後洛水相遇的情景,於是文思激盪,寫了一篇《感甄賦》。這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一般人欣賞其文字的優美,到處傳抄,幾乎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曹丕似乎不曾加以追究,但是四年以後(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繼位,因覺原賦名字不雅,遂改為《洛神賦》。 曹丕死後,群臣本來想迎立當時為雍丘王的曹植為帝,因此曹睿即位後,對於他這位才華橫溢而又深得人心的叔叔,產生了莫大的戒心,因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徙封不已,曹植恍如飄萍,不堪顛沛之苦,遂寂寂無歡而死。後人有詩說:「君王不得為天子,半為當年賦洛神。」
由於此賦的影響,加上人們感動於曹植與甄氏的戀愛悲劇,故老相傳,就把甄氏認定成洛神了。《太平廣記》卷三百三十一《蕭曠》篇和《類書》卷三十二《傳奇》篇,都記述著蕭曠與洛神女艷遇一節。洛神女說:「妾,即甄後也……妾為慕陳思王之才調,文帝怒而幽死。後精魂遇於洛水之上,敘其冕抑。因感而賦之。」李商隱在他的詩作之中,曾經多次引用到曹植感甄的情節,甚至說:「君王不得為天下,半為當時賦洛神。」
但是另一種觀點卻認為,所謂的「洛神」並不是甄氏,甚至曹植和甄氏也沒有發生過戀情。
他們的理由是:第一,曹植不可能愛上他的嫂嫂,曹植與嫂嫂之間的感情只是親人之間的感情。曹植在年輕的時候與嫂嫂之間是一種親人關系,長大後,曹丕與曹植兄弟之間存在著緊張的*,曹植不會有很多的機會接近甄氏。假若《感甄賦》真是為甄氏而作,曹植這是色膽包天,曹丕不會讓這樣的文章到處流傳。
第二,在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們很看重各種倫理。圖謀兄妻,這是「禽獸之惡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況身為帝王者乎?」《洛神賦》不過是由於曹植倍受兄侄猜忌,建功立業的理想始終無法實現,因此借《洛神賦》中「人神道殊」來表明自己壯志難籌、報國無門的悲憤心情。
第三,李善注引《記》所說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後之枕,並把此枕賜給曹植,「里老所不為」,何況是帝王呢?極不合情理,純屬無稽之談。既然曹丕沒有將玉枕贈給曹植,那麼就不會有曹植睹物生情,而為甄氏作《感甄賦》了。
第四,《感甄賦》確有其文,但「甄」並不是甄後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與「甄」通,因此應當是「感甄」。曹植在寫這篇賦前一年,任鄄城王。胡克家在《文選考異》中認為這是世傳小說《感甄記》與曹植身世的混淆,作品實是曹植「托詞宓妃,移寄心文帝」而做,「其亦屈子之志也」,「純是愛君戀闕之詞」,就是說賦中所說的「長寄心於君王」。朱干在《樂府正義》中指出,「感甄」之說確有。但所感者並非甄妃,而是曹植黃初三年的被貶地鄄城。
後人否定曹植與自己嫂嫂的愛戀關系不過是重復這些觀點。如果說有所增加,只是說,14歲的曹植不大可能愛上一個已經24歲的已婚女子。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行為比較隨意的曹植是很可能愛上不僅有美貌,又有與自己有較多的相同愛好的嫂嫂的。看來,《洛神賦》中,曹植所描述的「洛神」,很可能就是自己嫂嫂的化身。
『伍』 《洛神賦》中的女子是誰
洛水之神洛神,又名宓妃
一說是曹丕的妻子甄後,甄宓和曹植的八卦也傳了很多年,李商隱還寫下了「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的詩句。
據說《洛神賦》原來的題名是《感甄賦》。魏文帝死後,明帝曹睿繼位,看到這篇賦後,感到不是味,就把題目改成《洛神賦》。
但是甄後生於漢靈帝光和五年,曹植生於漢獻帝初平三年,曹丕娶甄後時曹植僅十二歲,不可能「欲求為妻」。
又有考據,《感甄賦》雖確有其名,但「甄」並不是甄後之「甄」,而是鄄城之「鄄」。三國志陳思王傳載,黃初二年,曹植被黜為鄄城王(今山東濮縣)。至黃初三年,其謁帝返回途中,經洛水,聯想到戰國時宋玉曾隨楚襄王游雲夢澤,見高唐雲氣而作《神女賦》,故仿其體作成《感鄄賦》。賦中所說:「托詞宓妃以寄心文帝」,「長寄心於君王」,正是以此賦抒寫抱負的不得伸展與無由效忠王室的抑鬱心情。實與甄後無涉。
『陸』 曹植《洛神賦》上說的那個女子是誰那幅《洛神賦圖》畫上的這個女子又是誰
甄宓(fú)啦 又叫甄姬,甄洛,洛神賦圖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是以洛神賦為藍本創作的畫的大概就是他們談戀愛那個意思吧(*^__^*) !雖然書上沒說但是估計是這個意思╮(╯▽╰)╭
『柒』 曹植寫的《洛神賦》是以哪位女子為原形詩歌的背景是什麼
文字部分三國時期文學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義名篇《洛神賦》。《洛神賦》原名《感鄄賦》,一般認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賦》,「甄」通「鄄」(juàn),但也有人認為其寫作牽涉到曹植與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間的一段錯綜復雜的感情。
據《文昭甄皇後傳》:甄氏乃中山無極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間,她嫁給袁紹的兒子袁熙。東漢獻帝七年,官渡之戰,袁紹兵敗病死。曹操趁機出兵,甄氏成了曹軍的俘虜,繼而嫁曹丕為妻。
曹操的夫人劉氏生長子曹昂,早年歿(死)於宛城。次夫人卞氏生四子:曹丕,篤厚恭謹;曹彰,勇而無謀;曹植,聰明機警,卻嗜酒放縱;曹熊,身體病弱。
曹植天賦異稟,博聞強記,十歲左右便能撰寫詩賦,頗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贊賞。當時曹操正醉心於他的霸業,曹丕也援有官職,而曹植則因年紀尚小、又生性不喜爭戰,遂得以與甄妃朝夕相處,進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後,曹丕於漢獻帝二十六年(公元220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陽,是為魏文帝。魏國建立。甄氏被封為妃,因色衰失寵最後慘死,據說死時以糠塞口,以發遮面,十分凄慘。
甄後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陽朝見哥哥。甄後生的太子曹叡陪皇叔吃飯。曹植看著侄子,想起甄後之死,心中酸楚無比。飯後,曹丕遂將甄後的遺物玉鏤金帶枕送給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時,夜宿舟中,恍惚之間,遙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曹植一驚而醒,原來是南柯一夢。回到鄄城,曹植腦海里還在翻騰著與甄後洛水相遇的情景,於是文思激盪,寫了一篇《感甄賦》。四年後(公元234年),明帝曹叡繼位,因覺原賦名字不雅,遂改為《洛神賦》。
宋人劉克庄卻說,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後之事以實之」。明人王世貞又說:「令洛神見之,未免笑子建(曹植字)傖父耳。」清代又有何焯、朱乾、潘德輿、丁晏、張雲等人,群起而鞭撻之。
把他們的論點綜合起來,大概有如下幾點:
第一,曹植愛上他的嫂嫂很不可能。他沒有那麼大的膽量寫《感甄賦》。丕與植兄弟之間因為政治的斗爭,本來就很緊張,曹植寫《感甄賦》,豈不是色膽包天,不怕掉腦袋了嗎?
第二,圖謀兄妻,這是「禽獸之惡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況身為帝王者乎?」
第三,李善注引《記》所說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後之枕,並把此枕賜給曹植,「里老所不為」,何況是帝王呢?極不合情理,純屬無稽之談。
第四,《感甄賦》確有其文,但「甄」並不是甄後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與「甄」通,因此是「感甄」。曹植在寫這篇賦前一年,任鄄城王。
第五,《洛神賦》一文,是「托詞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純是愛君戀闕之詞」,就是說賦中所說的「長寄心於君王」。後來的人否定感甄說不過是重復這些觀點。如果說有所增加,只是說,14歲的曹植不大可能向曹操求娶已經24歲的已婚女子為妻。
由於此賦的影響,加上人們感動於曹植與甄氏的戀愛悲劇,故老相傳,就把甄後認定成洛神了
『捌』 曹植在《洛神賦》中寫的神秘女子是誰
甄後,是曹丕的妃子。作為小叔子的曹植居然動了愛慕之心,這就兄弟之道言,是其不義,就君臣之道言,是其不忠。不義不忠,大逆不道,成何體統?於是從古至今,便有一支浩盪大軍,來辨偽正本,口誅筆伐。唐彥謙曾經說:「驚鴻瞥過游龍去,虛惱陳王一事無。」陳王,就是指曹植。宋人劉克庄卻說,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後之事以實之」。明人王世貞又說:「令洛神見之,未免笑子建(曹植字)傖父耳。」清代又有何焯、朱乾、潘德輿、丁晏、張雲等人,群起而鞭撻之。把他們的論點綜合起來,大概有如下幾點:第一,曹植愛上他的嫂嫂很不可能。他沒有那麼大的膽量寫《感甄賦》。丕與植兄弟之間因為政治的斗爭,本來就很緊張,曹植寫《感甄賦》,豈不是色膽包天,不怕掉腦袋了嗎?第二,圖謀兄妻,這是「禽獸之惡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況身為帝王者乎?」第三,李善注引《記》所說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後之枕,並把此枕賜給曹植,「里老所不為」,何況是帝王呢?極不合情理,純屬無稽之談。第四,《感甄賦》確有其文,但「甄」並不是甄後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與「甄」通,因此是「感甄」。曹植在寫這篇賦前一年,任鄄城王。第五,《洛神賦》一文,是「托詞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純是愛君戀闕之詞」,就是說賦中所說的「長寄心於君王」。後來的人否定感甄說不過是重復這些觀點。如果說有所增加,只是說,14歲的曹植不大可能向曹操求娶已經24歲的已婚女子為妻。 與此相對立的是小說傳奇和一些詩人,有的作者乾脆認為洛神就是甄後。《太平廣記》卷三百三十一《蕭曠》篇和《類書》卷三十二《傳奇》篇,都記述著蕭曠與洛神女艷遇一節。洛神女說:「妾,即甄後也……妾為慕陳思王之才調,文帝怒而幽死。後精魂遇於洛水之上,敘其冕抑。因感而賦之。」李商隱在他的詩作之中,曾經多次引用到曹植感甄的情節,甚至說:「君王不得為天下,半為當時賦洛神。」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甄後》篇中,甄後大罵曹操、曹丕,說「丕不過賊父子庸子耳」,連父帶子一塊罵。後面還有一段評語是這樣的:「陳思時一見,《感甄賦》不虛作矣。」 綜觀千百年來的爭論,對立的雙方都沒有拿出充分而直接的證據來說明是感甄或不是感甄,大多是推論。如果說是感甄之作,用什麼確鑿的材料來推翻否定者所提出的六點疑問?如果不是為感甄而作,那曹植又為什麼寫這篇《洛神賦》?如果說是寄託君臣之道,作為政治上屢次受其兄長迫害的曹植,會產生《洛神賦》中所表現的那麼真摯的感情嗎?似乎也不可能,所有的這一切仍舊是懸而未解的謎。
『玖』 洛神賦描寫美女那段的.賞析
洛神——彷彿兮如清明之弊月,飄飄兮如流風之回雪!(殺)洛神——彷彿兮如清明之弊月,飄飄兮如流風之回雪!(殺) 洛神——彷彿兮如清明之弊月,飄飄兮如流風之回雪!(殺)洛神——彷彿兮如清明之弊月,飄飄兮如流風之回雪!(殺)洛神——彷彿兮如清明之弊月,飄飄兮如流風之回雪!(殺) 洛神——彷彿兮如清明之弊月,飄飄兮如流風之回雪!(殺)洛神——彷彿兮如清明之弊月,飄飄兮如流風之回雪!(殺)洛神——彷彿兮如清明之弊月,飄飄兮如流風之回雪!(殺) 洛神——彷彿兮如清明之弊月,飄飄兮如流風之回雪!(殺) 洛神——彷彿兮如清明之弊月,飄飄兮如流風之回雪!(殺) 洛神——彷彿兮如清明之弊月,飄飄兮如流風之回雪!(殺)洛神——彷彿兮如清明之弊月,飄飄兮如流風之回雪!(諸葛連弩) 人品啊!!!
『拾』 建安七子都有誰曹植的洛神賦寫的是哪個女子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洛神賦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學家曹植寫的著浪漫主義名篇。原名《感鄄賦》(也有說是感甄賦)
寫的誰,民間傳說是這樣的:曹植天賦異稟,博聞強記,十歲左右便能撰寫詩賦,頗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贊賞。當時曹操正醉心於他的霸業,曹丕也援有官職,而曹植則因年紀尚小、又生性不喜爭戰,遂得以與甄妃朝夕相處,進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後,曹丕於漢獻帝二十六年(公元220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陽,是為魏文帝。魏國建立。甄氏被封為妃,因色衰失寵最後慘死,據說死時以糠塞口,以發遮面,十分凄慘。
甄後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陽朝見哥哥。甄後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飯。曹植看著侄子,想起甄後之死,心中酸楚無比。飯後,曹丕遂將甄後的遺物玉鏤金帶枕送給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時,夜宿舟中,恍惚之間,遙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曹植一驚而醒,原來是南柯一夢。回到鄄城,曹植腦海里還在翻騰著與甄後洛水相遇的情景,於是文思激盪,寫了一篇《感甄賦》。四年後(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繼位,因覺原賦名字不雅,遂改為《洛神賦》。
由於此賦的影響,加上人們感動於曹植與甄氏的戀愛悲劇,故老相傳,就把甄後認定成洛神了。
也有說法是:,《感甄賦》確有其文,但「甄」並不是甄後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與「甄」通,因此是「感甄」。曹植在寫這篇賦前一年,任鄄城王。
但是人們更願意相信曹植是為了一段凄美的愛情而作此賦。
而真正的洛神又有另一段傳說:
宓(fú)妃(fēi)
為洛神的名字,乃後羿之妻。
傳說,宓妃原是伏羲氏最小的女兒,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降臨人間,來到洛河岸邊。那時,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當中,並教會有洛氏百姓結網捕魚,還把從父親那兒學來的狩獵、養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給了有洛氏的人們。
這天,大夥兒勞動之餘,宓妃拿起七弦琴,奏起優美動聽的樂曲來。不巧,這悠揚的琴聲被黃河裡的河伯聽到,便潛入洛河,看到宓妃,一下子就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於是河伯化成一條白龍,在洛河裡掀起軒然大波,吞沒了宓妃。
宓妃被河伯押入水府深宮,終日鬱郁寡歡,只好用七弦琴排遣愁苦。這時,後羿來到了宓妃的身邊。後羿聽說了宓妃的遭遇,非常氣憤,將宓妃解救出深宮,回到有洛氏中間,並與宓妃產生了愛情。那河伯本來就窩了一肚子火,聽說了後羿宓妃之間的戀情,更是惱羞成怒。他化作一條白龍潛入洛河,吞噬了許多田地、村莊和牲畜,後羿怒火填膺,射中了河伯的左眼,河伯倉皇而逃。
河伯自知不是後羿的對手,只好跑到天帝那兒去告狀。天帝早就知道了所發生的一切,並不向著河伯說話,河伯這下只能灰溜溜地回到水府,再也不敢管後羿與宓妃的事了。
從此,後羿與宓妃這對情侶便在洛陽居住下來,過上了美滿幸福的生活。後來,為表彰他們,天帝還封後羿為宗布神,宓妃為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