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古代女性曾用哪種物品作為「粉底「古代的粉底是什麼樣的
古代女性會把大米磨成粉作為粉底;製作方法非常的復雜,需要先把大米進行浸泡,然後研磨成粉,經過沉澱和暴曬等一系列的步驟,將浮土去掉就可以了。
B. 古代女子用的粉底叫什末
古代的粉底:妝粉
妝粉至少在戰國就開始了,最古老的妝粉有兩種成分,一種是以米粉研碎製成,另一種是將白鉛化成糊狀的面脂,俗稱"胡粉"。還有一種香粉,是用粟米製作,只是最後再加上各種香料,製作過程也較為復雜得多。明代有用白茉莉花仁提煉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製成玉簪之狀的「玉簪粉」。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細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C. 古代女子是怎麼化妝的都用些什麼
第一步:敷鉛粉
鉛粉是重金屬,雖然塗在臉上會增白,但長期使用會讓皮膚發青、發黃,妙齡少女最後變成黃臉婆。古人化妝的第一個步驟是敷鉛粉,作用與現在打粉底類似,都是為了凸顯自己膚白貌美,畢竟「一白遮百丑」。
不過這也嚇不跑愛美的女性,她們在鉛粉中添加輔料調和使用:唐人喜歡在粉中摻入西域香料,稱迎蝶粉;宋人將益母草、蚌粉等調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則以玉簪花為主料,制玉簪粉。
第二步:抹胭脂
胭脂,又名焉支,是外來語。因為胭脂原本出自西域的焉支山下,由一種名為「紅藍」的花朵中提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將胭脂帶回中原,女子敷粉後用以之飾面。張騫帶回胭脂之後,中原女子稍作改良,加入了牛骨髓製作成粘稠的紅色脂膏,裝於金玉陶瓷等材料的器皿中。
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胭脂的製作工藝更趨成熟,既有攜帶型紙片狀的「金花胭脂」,即將胭脂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還有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而成的「棉胭脂」,類似現在的腮紅液,工藝已非常現代。
第三步:畫黛眉
沒有特定畫眉毛的材料,女子們就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也有一種是用青色的柳枝點著稀釋後的顏料畫眉。
第四步:點額黃
這是用絲綢、彩紙、金箔、雲母片等材料剪成的裝飾物粘貼在眉心或前額。形狀有圓形、菱形、月形、桃形以及花、鳥、魚、蝴蝶、鴛鴦等,顏色主要是紅、綠、黃三色。
第五步:畫面靨
面靨妝始於宮廷,起初並不是為了裝飾,而是一種特殊的標記。當某個後妃來例假時,不能被帝王臨幸,又羞於啟齒,就在臉上點上兩個小紅點,女史見了不會列名安排侍寢。後來,面靨逐漸成為一種裝飾,流傳到了民間。
第六步:描斜紅
斜紅始於南北朝,是在眼角兩旁用胭脂各畫一條紅色的月牙形,塗抹的深淺、粗細各有不同,在唐代的宮廷中頗受女性歡迎。
第七步:點口脂
唐人以蜂蠟代替前人的動物脂膏,又摻以硃砂、紫草,終於調試出紅色、粉紅、紅褐色等不同色號的口脂。古人崇尚「櫻桃小口一點點」,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女孩子們先用白色打底以覆蓋唇色,然後用口脂在嘴唇正中畫出唇形。
D. 古代女子用什麼粉來塗臉,秦漢面妝是怎樣的
最初她們會用米粉來敷面,後來發展到用鉛來敷面,到了秦代,女子們開始使用紅粉,她們常常以紅粉打底,再以胭脂塗抹臉部,這樣畫的妝既好看又不易脫落
E. 古代女子到底用什麼粉來塗臉,秦漢面妝是怎樣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現代的人喜歡打扮自己,在古代女子們也喜歡打扮自己,她們不僅在服飾上打扮自己,還會在臉上化妝。最初她們會用米粉來敷面,後來發展到用鉛來敷面,甚至到後來還會用紅粉化妝。
古人害怕粉會掉落,所以往往在各種豆粉米粉中加入鉛粉,有鉛粉的存在,敷面之粉就會有很強的附著力,不輕易掉落。而且鉛粉還可以防止米粉黏結,所以鉛粉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到了秦代,女子們開始使用紅粉,她們常常以紅粉打底,再以胭脂塗抹臉部,這樣畫的妝既好看又不易脫落。
F. 鉛粉有毒,古代婦女為什麼用它
回答嗯,因為他能讓自己的皮膚變得白皙很嫩。才是用來美白的幾種化妝品,就是咱們現在用的化妝品,也不知道是否有毒,其實也每天在用。
G. 古代女子有哪些化妝品用
1、胭脂
胭脂是搽在面膚上,使之呈現立體感和紅潤、健康氣息的化妝品。胭脂是由滑石粉、碳酸鋅、碳酸鈣、氧化鋅、二氧化鈦、雲母、脂肪酸鋅、色料、香料、粘合劑及防腐劑等原料組成。生產時根據具體情況可選取其中數種並適當調配,經混合後壓制而成為一種粉餅,即為胭脂製品。
2、妝粉
古代美人擦的粉主要是米粉和鉛粉。米粉很好理解,是把米磨成粉末做成妝粉。鉛粉也很好理解,就是用白鉛磨成的粉。
3、黛粉
畫眉毛用的,相當於我們的眉筆、眉粉。
畫眉是中國最流行、最常見的化妝方法,早在戰國時期姑娘們就懂得把眉毛畫得黑黑的。漢代時,流行遠山眉,即把眉毛畫成長長彎彎的,像遠山一樣秀麗。
4、細粉
這種化妝方式又稱花子、面花、貼花,是貼在眉間和臉上的一種小粉飾,非常嫵媚
5、額黃
又叫鴉黃,是在正額間塗上黃色。起於南北朝,毫無懸念地盛行於唐代,不過這種化妝方式如今已不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