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形容女子長得很漂亮,用文言文怎麼說
1、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翻譯:體態輕盈柔美象受驚後翩翩飛起的鴻雁,身體健美柔曲象騰空嬉戲的游龍;容顏鮮明光彩象秋天盛開的菊花,青春華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
2、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翻譯:在明亮的丹唇里潔白的牙齒鮮明呈現;晶亮動人的眼眸顧盼多姿,兩只美麗的酒窩兒隱現在臉頰。
3、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詩經•衛風•碩人》
翻譯:手指纖纖如嫩荑,皮膚白皙如凝脂。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翻譯:宛如出清水的芙蓉,有大自然天然去雕飾。
5、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長恨歌》
她回眸一笑時,千姿百態、嬌媚橫生。
㈡ 美女用文言文怎麼說
1、嬌娥:《敦煌曲子詞·夙歸雲》:「幸因今日,得覩嬌娥。眉如初月,目引橫波。」《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綉戶珠簾,時露嬌娥半面。」 清 蔣士銓 《桂林霜·烈殉》:「我的兩個嬌兒呀,兩枝花,未嫁嬌娥,比不上賠錢貨。」
2、姬:於是庄王棄其 秦姬 越女,罷鍾鼓之樂。——《吳越春秋》
妖姬靜女。——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3、嬌女:晉 左思 《嬌女》詩:「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
㈢ 古時候哪些詞是用來稱呼女性的
1:「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2:「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3:「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
4:「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後禮儀、典籍、文件工作官員的女子。
5:「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小說、戲劇中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 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 謂。《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妙齡少女」,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
7:「掃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8:「不櫛進士」,指才華橫溢的女子。
9:「冶葉倡條」,指輕狂嬌艷的女子。
10:「軟玉溫香」,指溫柔年輕的女子。
11:「道旁苦李」,指被人拋棄的女子。
12:「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 句。
13:「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14:「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15:內人:從前丈夫稱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於舊觀念,認為男子主外,女子主內。
拓展資料: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指中國四大美女。沉魚指西施,落雁指王昭君,閉月指貂蟬,羞花指楊玉環。
1、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2、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養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3、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4、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 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㈣ 古文里形容美女都是怎麼說的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衛鳳·碩人》表現後宮麗人。
清人姚際恆嘆為「千古頌美人者無了其右,是為絕唱」
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風流儒雅的宋玉吟詠東鄰女子的綽約之姿、流盼之美。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描寫李夫人的。
漢武帝的大臣李延年獻唱,唱這么一曲之後把漢武帝都打動了。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從而得到寵幸。
㈤ 古代對女性的稱呼有哪些
1、「女士」,源於《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2、「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3、「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4、「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把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個女人。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5、「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後禮儀、典籍、文件工作官員的女子。
6、「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小說、戲劇中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妻子的稱呼:小君、細君:最早是稱諸侯的妻子,後來作為妻子的通稱;內子:從前丈夫對別人稱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於舊觀念,認為男子主外,女子主內;室人:多數是對別人妻子的稱呼;拙荊、山荊:源出「荊釵布裙」,本是指東漢梁鴻妻子孟光相素的服飾,後人用作妻之謙詞。
荊妻、刑室:表示自謙,貧寒之意;發室:原配妻子;繼室、續弦:因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關系,故將妻歿再取稱為「續弦」;妾、姬、小妻、小星、如妻、如夫人、側室、偏房、室、副妻等均為小老婆。
(5)英雄美女怎麼用古文說擴展閱讀:
在女子稱謂中,「母親」是最偉大而高尚的。清《冷廬雜識》中載:《爾雅》對母親稱「妣」,《詩經》稱「母氏」,《北齊書》稱嫡母為「家家」,《漢書》列侯子稱母為「太夫人」。其他記載還有:帝王之母稱「太後」,官員之母稱「太君」,一般人之母稱「媽媽」。
㈥ 女英雄的古文,不要花木蘭有別的嗎
一、樊梨花,大唐貞觀年間人。她自幼隨黎山老母習藝,歷時八載,武藝高強。她是一個敢愛敢恨,智勇雙全,胸懷寬廣的奇女子。其自嫁薛丁山為妻,協助薛丁山登壇掛帥,南征北戰,所向披靡,是薛家父子征西的中流砥柱,一口綉戎刀無可匹敵。自薛仁貴身亡後,繼任征西大元帥,終於平定了西北邊患。因居功厥偉,唐高宗時加封為威寧侯,鎮國一品夫人。
樊梨花顧全大局,聰慧勇敢,忠於愛情的藝術形象,經過民間的傳說、說唱、演義等不斷的再加工、再創作,成為中國古典文學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其中的薛丁山三請樊梨花最為膾炙人口,被戲曲、曲藝等藝術形式廣為傳唱,流傳不衰。
二、梁紅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和父親都是武將出生,梁紅玉自幼隨父兄練就了一身好功夫。祖父和父親因在平定方臘之戰貽誤戰機,戰敗獲罪被殺,梁紅玉也淪落為京口營妓。後來平定方臘的大軍班師回朝,行到京口,召營妓陪酒,梁紅玉在慶功宴上認識了韓世忠,兩人頓生好感,互相憐惜,共結連理。
建炎三年(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勛,一夜賓士數百里召韓世忠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在建炎四年(1130年)的黃天盪之戰中,梁紅玉冒著箭雨親自擂鼓助威,宋軍士氣倍增,將入侵的十萬金軍阻擊在南岸達48天之久。紹興五年(1135年),梁紅玉隨夫去楚州,到楚州僅五個月就亡故了。
三、穆桂英,明代小說《楊家將演義》中的人物,後來楊家將相關小說被改編成戲劇和電視劇,穆桂英也因此變得家喻戶曉。穆桂英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穆桂英生擒楊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穆桂英最大的事跡是大破天門陣,後來穆桂英等十二名楊門女將曾奉命出征西夏。
有人認為穆桂英只是小說中的人物,其原型是明朝末年著名女將秦良玉。秦良玉在丈夫被奸人害死後,帶領夫職。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戰功顯赫,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里的巾幗英雄。
㈦ 古時對女英雄的稱呼
女中豪傑
俠女
女俠
巾幗英雄
㈧ 古時對女子的稱呼有哪些
1、淑女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先秦:佚名的《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譯文: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2、女流:
《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巴金《家》三二:「家裡只有我一個女流,你表弟年紀又小。」
3、女郎:
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相關記錄:不知木蘭是女郎。(譯文: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南北朝:佚名《樂府詩集·木蘭詩》
4、巾幗:
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以婦女的頭飾羞辱他。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5、以蛾代美女
「娥」通用,本義指蠶蛾,因其觸角又長又細又彎,故用來形容女子的眉毛,後來成為美貌女子的代稱。又因為古代女子常用「黛」這種青黑色的顏料來畫眉,因而「翠娥」「青蛾」也隨之成為美貌女子的代稱。以「蛾」作比的有「蛾眉」「嬌娥」「翠娥」「青蛾「黛蛾」「雙蛾」等。
6、以玉代美女
原指佳人美貌如玉,以後逐漸用來指代美人。以玉比作美女,一般說來,是取玉石的珍貴、晶瑩、雅潔之意。如「玉顏」「玉人」「玉奴」「玉兒」「玉姝」「玉容」「紅玉」等。
7、以服飾、化妝品代美女
前人對於美女的代稱,首先是從服飾、化妝品著眼的。因此「紅袖」「紅裙」「金釵」「紅粉」「粉黛」「紅顏」「紅妝」等,在古代詩詞曲賦中都是女子的代稱。
「釵」是婦女固定頭發用的兩股簪,「黛」是古代女子用來畫眉的青黑色的顏料,類乎現在的眉筆,「紅粉」則是胭脂和鉛粉,這些都是女子的案頭必備之物品,用以代稱女子順理成章。「紅妝」則是從「裙」「釵」等具體的服飾到束妝完畢,以整體的盛妝代稱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