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要聊天不用打字簡單,方便,幽默,風趣表達自己的思想。
網路語言對漢語的影響和前景分析前言互聯網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在網路媒體雨後春筍般崛起的這幾年中,網路給人們帶來的影響也不再局限於經濟、技術等領域。社會、文化、倫理道德,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網路而急劇變化,網路語言就是網路媒體廣泛運用下所產生的新事物和新文化。如果你是網民(網民一詞也是應網路而生的),對於網路語言或許耳熟能詳,但對於初上網的新手來說,對於普通「受眾」而言,閱讀、理解和使用這些生吞活剝的網路信息,確實令人費解。網路語言正在「異化」中國語言文字,對現行語文教學和研究提出了挑戰。本文試圖對筆者所認識的網路語言進行一次較為全面的探討。網路語言的定義網路把世界縮小到顯示器那麼大,芸芸眾生集合在十幾英寸的小天地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想要在這個地方推行某種「正統」表達方式是困難的,網路的自由空間註定了它的語言表達將無拘無束。「如果青蛙只有一人嘲笑,恐龍的樣子沒人知道,如果面對孤獨只有煙酒相伴,惟有齊參與,共分享,才能超越12億倍的爽,這就是互聯網的力量。網戀,網聚狼的力量。」這是最近在網上頗為流行的網路搞笑篇。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網路詞語」的含義,你恐怕並不覺得上面這句話有什麼可笑之處。因為在聊天室、BBS、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長得很醜的男人,把「恐龍」比作很醜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網上的壞人。諸如此類,在網路上產生且具有特殊含義的詞彙,就是網路用語。在於根元主編的《中國網路語言詞典》中,對「網路語言」提出了如下定義:「『網語』是互聯網的產物。在網路日益普及的虛擬空間里,人們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也應與現實生活中的表達習慣有所不同,於是有的人創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憤怒和不懂的『網語』。大部分『網語』是網民為提高輸入速度,對一些漢語和英語詞彙進行改造,對文字、圖片、符號等隨意鏈接和鑲嵌。從規范的語言表達方式來看,『網語』中的漢字、數字、英文字母混雜在一起使用,會出現一些怪字、錯字、別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網路中,它卻是深受網民喜愛的正宗語言。」網路語言大體上可以分成三類:一是和網路有關的專業術語,如滑鼠、硬體、軟體、病毒、防火牆等,二是與網路有關的特別用語,如網民、網吧、黑客、信息高速公路等。第三類是網民在聊天或是bbs上的常用詞語,也就是「口頭語」:美眉、大蝦、斑竹、菜鳥等。其中第三類網路新詞語是人們爭論的焦點,也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這些由敲起鍵盤來劈里啪啦的網上高手們,用他們靈活的腦子製造出來的一連串有別於正常含義的新奇詞語,著實上不熟悉網路的人匪夷所思。然而,這些新詞語卻是眾多網民們所熟悉和喜愛的。這一層次定義的網路語言不能簡單地等同與技術層面的「網際網路用語」或「網路術語」。網路語言的成因,不只是為了輸入方便「在書面上,如果某人辦一個雜志、一個版面,那是叫版主。在網上要講求效率,可能會打錯,上網要花錢,而且你就算有錢,你打的慢一些,對方就可能不理你了,所以一打出來,有可能就是「斑竹」了,用就用著吧,後來一想又有道理,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淚,其實斑竹也是很辛苦的,聊天他也得陪著聊,這也是很形象,挺好的。」(於根元新浪采訪)因此,微軟操作系統上使用智能全拼輸入系統,就是出現網路語言的一大原因。由於網上會使用五筆打字的人聊聊無幾,所以網民普遍使用全拼輸入,由於上面的字詞有很多不是按照使用頻率排列,在寸秒寸金的網路上,網民就沒有耐性保證打字的准確,所以大量使用同音字代替,直到形成公認的新詞彙。這個客觀原因的深層次問題是由於漢字與電腦的瓶頸問題,漢字進入電腦並沒有解決漢語能夠在電腦上暢通無阻的問題。成千上萬的漢字是無法與幾十個字的音素文字相比的。電腦處理外語比處理漢字要快捷的多。因此,網路上出現五花八門的詞語是目前必然會出現的問題。網路迫切要求人們設計出更加方便快捷的漢字處理軟體。但是網路語音遠遠不是為了輸入方便而大量產生的,網路語言是在互聯網的運用中產生的,這就離不開培植他的這塊土壤。互聯網本身的自由性、無限性、開放性、虛幻性等特色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因此互聯網上的信息傳輸的方式也形成了一種有實與有虛、有靜有動、交互、立體的特點,表現在網路語言上,就是廣闊的自由度和隨意性。在網路的海洋里,人人平等,誰也無法限制你選擇的自由。網路又總是作為一種休閑的媒體出現在大眾眼前,就需要一種輕松隨性的表達方式用於調侃和幽默,體現或炫耀發言者的智慧和創意,用於標新立異,體現個性,能夠創造獨特身份,滿足扮演不同角色的需要;一些年輕網民求新、求異的心理也是網路語言產生的重要原因。盡管網路已經滲透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但是其中的主體是年輕的大、中學生,技術人員,這個群體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們活潑、好奇,充滿了創新意識。網路詞語不僅代表了高效率,更有充滿著一種求新求變、不斷突破陳規的潮流感、前衛感。這種充滿活力的語言「創新」精神是「網路用語」在年輕人之間廣泛流傳的重要原因。網路溝通通常是沒有聲音、圖像的實時交流(特指聊天中),而網聊中有時要傳達的微妙的感覺變化。為了表達直觀的意象,增強了語言的表現能力;網路語言的各種形象的符號應運而生,諧音數字的發展,從而豐富表達手段,也是不為奇的了。另外對於網路經典文本如《大話西遊》和《第一次親密接觸》的借用。在網上,你是不可能知道前因後果左鄰右舍的,語境是對話雙方共同營造的,可是語境的規定要花費不少的時間,不符合網路說話多快好省的原則。因此我們必須從經典文本中借用。這也就是痞子蔡和周星馳走紅網路的主要原因。他們的走紅也再次促進了網路語言的進一步運用,如此循環。網路語言的構成方式「7456,TMD!怎麼大蝦、菜鳥一塊兒到我的烘焙機上亂灌水?>:-MM/DD/JJ〗漢語拼音頭字母簡寫,即哥哥、妹妹、弟弟、姐姐,是親昵的稱謂。網路讓人們感覺是親如一家,一到網上,大家就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貴賤,一律哥哥、妹妹、弟弟和姐姐相稱,這使得原本冷冰冰的虛擬數字網路時代憑添了一份溫馨和親昵。〖XXX〗意味著某種級別,例如不願意提及某人的大名,於是就採用XXX代替,另外還有不便於直接說出來的東西,就是有難言之隱,採用XXX代替。〖PMP〗意思是您跟在後面拍馬屁呢2.文字的諧音和轉義〖伊妹兒〗電子郵件。伊妹讓人浮想聯翩,可以想像成是美眉纏綿悱惻的電子郵件,不免令人心中想入非非、躊躇滿志。〖斑竹〗原來正確的詞應該是版主,但是由於輸入的時候選字困難,就成了程序生成的詞彙斑竹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淚,其實斑竹也是很辛苦的,聊天你也得陪著聊。〖待會兒再打鐵〗一會再來〖大蝦〗超級網蟲〖菜鳥〗網路新手〖烘焙雞〗"個人主頁HOMEPAGE"的諧趣音譯〖灌水〗是說在聊天室或BBS版上的發言隨意寫,BBS上的常用詞彙〖造磚〗用心寫,指上貼者比較用心寫的東西。一個好的BBS是既要有磚還要有水。灌水和造磚對於活躍一個BBS各有千秋。〖樓上樓下〗BBS上常使用的詞彙,用以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3.符號系列 :-) 最常用的笑臉,通常加在文句的結束的地方。表達開玩笑或微笑。 :-(最常用的沮喪的臉,表達不開心或對對方話語的不滿@#$%&*! 罵人用的話,亂七八糟的打出來就行了:-Q 向你吐舌頭>:- 嘴巴和眉毛都豎起來了,快要氣炸了, ^o^ 讓你可以不必轉過頭來看的笑臉,而且是一頭可愛的小豬 @>>-->-- 橫放的一朵玫瑰4.數字化的特點〖7456〗氣我了。通常只有在一個網民被另一個網民氣的七竅生煙的時候〖555555~~~~~~~,〗幾個5加上波浪線,其意義是表示痛苦不堪,幾欲落淚〖687〗對不起〖886〗拜拜了〖555〗傷心地哭聲〖你真是個286〗286現在差不多是運算速度最慢的處理器,機器運算速度慢就跟人智商低一樣,意思是說對方傻。網上表達與傳播對數字也用到了極致,因為數字遠比漢字來得簡單、方便。這種用法大多都取數字的諧音之意,但也有一些是「意會」的,如1775=我要造反了(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13579=此事真奇怪(因為這5數字都是奇數,而在英語中「奇數」與「奇怪」是同一個詞「odd」)、0001000=我真的好孤獨(「1」表示一個人,「0」表示空乏;取數字的象形意味),等等。網路上的語言有時候還隨意潑灑,數字、英文、符號的雜糅的現象也大量存在,如:u2(you too你也是)、me2(me too我也是)、3ku(thank you謝謝你)、CBA(Coolbi la酷斃啦)等。總之,不一而足。而正是如此大量多樣、體現個性、隨意灑脫的新鮮元素存在於網路語言中,網路語言成為了很多人指責和批評的對象。網路語言的特色1.標新立異具有革命意義的創新性是網路語言最大的特點。網路是一個在推崇個性、追求方面走得有點極端的世界,它為網民們提供了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間,這種空間因缺少了傳統社會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監督」而顯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貴。網民們能夠在網路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同傳統的書面語言相比較,網路語言由於減少了外來的束縛,發揮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構思上更為巧妙,往往語出驚人、令人瞠目,從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個人在語言上的創造力。這種創新性主要體現在詞彙和語法兩個方面:一是對已有詞語的變異使用及新詞新語的創造;一是對常規語法的突破。前者如「見光」,指網戀後與網友初次見面感到不滿意而迅速各奔東西;「東東」意指「東西」;「偶」是「我」的一種比較調皮的說法,並由此推衍出「偶們」。這些詞語在網路中已司空見慣了。後者如「難過得掉了」、「累掉了」、「走先(先走)」常採用港式語法的說法。構成網路新詞語的詞素大多是語言中固有的,它們利用比喻、諧音、擬人等各種手法構成新詞。除在構詞法上的隨意組合、任意搭配外,還常在文章的標題末尾添加相當於語綴的成分,如用「喔、噢、的噢」等語氣詞作語綴,如「要記著去捧場噢」「慌亂是會出錯的噢」等。2.經濟簡練網路語言除用位元組儉外,還盡量突破原有書寫符號的局限、改變現有語言中某些詞語形音義方面的約定俗成,創制了新的形音義的結合體,如上文中已經提到的字母詞、數字詞、圖形符號等,其豐富性遠遠超過了傳統的語言模式,並且靠這些簡單的符號傳達豐富的思想感情和內涵。網路語言對現有語言成分的改變主要體現在「形」上,它是用最簡潔的「形」來巧設言語交際的跨度,縮簡訊息交際的寶貴時間,並且這種跨度的設置,在一定的語境中,人們憑借自己的知識儲備,完全可以逾越,而一旦跨越,便會帶來一種愉悅,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此外,從句式的選用上也可以看出網路語言的經濟性,網民們為了提高交流速度,很少運用長句子、復雜句子,而多用短句。句子的省略現象也很普遍。這是像我這樣的同齡人在網路聊天時,深有體會的。在網上隨機選取了10句聊天記錄,其中字數低於5個字的有9句,超過5個字低於10個字的有一句;標點符號1個;有修飾成分的3句;沒有復句。雖然這不能代表網上聊天的所有記錄,但也可窺一斑,透露出網路語言經濟性的特點。3、形象傳神在網路中,網民們還充分利用鍵盤上的符號,象形創制了許多極為生動形象且風趣幽默的表情和動作的圖形,用以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來模擬現實交際。這些網路符號在電腦屏幕上構成了一張張卡通式的臉龐,不僅形象傳神,而且使網路聊天具有了「可互視、可互聽」的近距離交際效果。網路符號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成分:它沒有語音形式,書寫形體也不同於文字形式,但可以表達一定的意義內容。它給虛擬的網路生活增添了許多生氣和實在感、即時感。網路語言的形象性還表現在一些形象的網路詞語上。如把網民稱為「網蟲」,於是初級網民是「爬蟲」,高級網民是「飛蟲」等。再如,把「這樣子」連續為「醬紫」(多少受到了風靡於青年網民中的卡通片《蠟筆小新》的影響),既有視覺效果,又隱含了味覺效果。4、幽默詼諧詼諧性是網路語言更為吸引人主動使用並進行傳播的又一特點。網民的相對年輕化更使網路語言充滿活力,他們苦心構思出許多生動有趣且反主流的叛逆的網路語言、營造出輕松幽默的閱讀氛圍。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醜陋的男女。這兩個詞一方面與「俊男、美女」諧音,反其義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過期、變質的食物,都具有很強的反諷效果。充分體現了網路語言的詼諧性的特點。又如:「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在沙灘上」一個臭皮匠,弄三個諸葛亮「有意在約定俗成的說法上改頭換面,形成詼諧且又含有一定道理的語句來。5.粗俗泛濫在網路語言不斷追求個性、不斷創新的洪流中,語言的粗俗化也是確實成為了一幫人的低級趣味。如今的網路可以說充斥著粗俗、輕佻的語言,像「TMD(他媽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SHIET(狗屎)」等隨處可見。有人曾通過雅虎的搜索引擎進行搜索,發現包含「狗屁」字眼的中文網頁有1359個,而被魯迅先生當年譏諷為「國罵」的「他媽的」則高達3305個之多。虛擬世界心煩意亂的生活,網路空間一次性的人際關系,全球范圍內城市文化的色情暴力傾向都是網路粗俗語言泛濫的原因。曾看到一篇《網路語言「狗化:現象.》的文章,嚴正地指出網上謾罵語言的「國民劣根性」問題。網路用語,是臟水還是孩子?1.對待網路語言的誤區a.對待網路新詞語,有些人認為網路語言不規范,作家張辛欣在談論自己對網路的看法時,無不直言她的反感,並歷數了網路的十大罪狀,稱bbs是大小便的公共廁所,個人專欄是販子市場,並催動人們內心的浮躁和孤獨等等。其中有一大罪狀就是尖銳的指出:網路對於語言的肢解和破壞。但我認為,語言的是否規范,主要取決於人們是否認可,一些約定俗成的語言,如「曬太陽」、「自行車請下車推行」等,本是不符合語言規范的,太陽怎麼可以曬,自行車怎麼下車?但用的人多了,人們也就普遍接受了。就好比魯迅說的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再如「炒魷魚」、「發燒友」、「大款」、「AA制」、「卡拉OK」等新詞語出現之初,也有人認為是濫用,是不規范的語言,但現在,這些詞語已經深入人心。網路語言也是如此,某個網路詞語是否規范,不應當拿現有的習慣來衡量,而應當讓它接受時間的考驗,大浪淘沙,好的詞語會慢慢穩定地保留下來,不好的詞語自然會被逐漸淘汰掉。這和任何新事物的發展規律都是一樣的。b.有些人認為漢語詞彙里已經有了某個詞語,就沒必要在網路里使用另一個表示相同意義的詞了。這就抹殺了漢語的風度性和多樣性。漢語語言的獨特魅力,正是體現在它多樣性和豐富性上。同樣表達妻子的意思,可以叫老婆,那時口語親近不疏離的表現,也可以叫內人,那是文雅正派的代表,當然叫「媳婦「也未嘗不可,生動活潑,地方色彩濃郁。網路用語也一樣,將電子郵件稱作「EMAIL」或「伊妹兒」,都要比原詞語簡便而富有個性色彩;將「東西」稱作「東東」,感覺上也更親切隨意些。很多人對TMD和NMD兩個「國罵」新詞很反感,當然,臟話總是有傷文雅,但是生活在繼續,也總是需要罵人話語的空間存在,就像有了褒義詞,就定要有貶義詞的存在一樣。既然無法禁止侮辱性的語言,那麼罵「TMD」是否比罵「他媽的」稍微好些,隱諱一些,委婉一些?豐富多採的網路新詞語,無疑給人們在不同情況下選擇不同的語言風格提供了方便。c.又有些人將語言看成一個簡單的封閉的靜態系統,對新詞語和外來詞抱著抵觸的態度。事實上,前幾年年出現的「理念」、「互動」、「雙贏」、「脫口秀」等詞語,已被一些漢語詞典收錄。而近幾年,網路詞典的出現也正標志者網路用語逐漸被大眾所認可。其實道理很簡單,新詞語都是新事物、新概念的反映,如果說漢語的語音、語法能保持相對穩定的話,那麼只要時代在前進,新語匯的出現就是必然的,而新語匯的出現,又是對傳統語言的豐富和發展。《牛津英語大詞典》每隔幾年就會加上一批新興的詞彙,就美國來說,新的網路詞彙層出不窮。比如,為了節省時間,微軟公司內部曾經有許多「時尚新詞」在沿用,例如用「ask」代替「question」,把「whatisyourquestion?」說成和寫成「yourask?」在微軟公司工作而不會這種用法的人,會被微軟人認為是缺乏「企業文化」素質;甚至在社會上也有一些人把這種用法當作計算機時代的文化象徵。2.語言的異化?「變異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語言現象。」「在某種意義上說,社會語言學的中心問題就是變異。(陳原《社會語言學方法論四講變異》)語言的變異概括為歷時空間的,語言群體的和語言接觸所引起的變異。除歷時和空間外語言群體發生的變異有階級的、階層的行業的、性別的、乃至個人的,這樣就產生了行話、黑話、暗語。而在信息時代,比之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顯得交際頻繁,語言在社會中的作用和地位,語言的多方面接觸都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網路語言的產生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因此,當代語言學不得不主義研究語言的變異問題……如果說傳統語言學也研究某些變異(如方言)和歷時的(面非共時的)語言變異。那麼當代的社會語言學則著重研究和社會這兩個系統的共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網路作為「第四媒體」,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與關注。網路語言正日益顯出它強大的滲透力和影響力,網路語言已經有了「走下網路,走入生活」的趨勢。表現有三點:首先,網路語言已走進了大眾媒體。其次,網路語言已經開始滲透到一些年輕人的日常交際用語中。再次,網路語言已引起了一些語言學家的關注,「一門嶄新的語言學科——網路語言學將應運而生。」,網路語言「非文字元號」的趨勢將更為明顯,網路語言被使用的頻度也將越來越高;網路語言的使用將更加規范和文明。語言的變異有它的消極作用(人們從來是看重這個消極作用的),但還有它的積極作用。因此在語言政策上,一方面要強調規范化,一方面要注意確認變異的合理部分,使它豐富我們的語言。網路語言之我見對於網路語言,專家們的態度經歷了一個從「不屑一顧」到「研討研究」的過程。網路語言詞典的出現使人想到了1958年的文字改革,當時文字改革的主要任務就是:簡化漢字,使它更容易為廣大人民掌握和使用,以便在廣大人民中更多、更好、更快、更省地掃除文盲,普及和提高文化;推廣普通話,以消除方言的隔閡,促進漢語的進一步統一,使我們的語言能夠更好地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而今,白話文又在電腦網路和多媒體的激勵下,派生出了新穎的"網語"及"網話文",它與新一代青年的語言緊密相連,方便了網民的交流,體現現代人生存和思維狀態的新語言,它的出現在語言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於網路用語這種特殊的文化景觀,我們究竟該應該怎樣認識,怎樣對待?撇開其他的條件不說,單從語言發展的角度來探討,這種現象其實很正常。因為語言不是試管里的試劑,而是汪洋大海,汪洋大海並不純潔,有泥有沙,是有龍有魚的,在一定程度上,還可能妨害語言的交際職能。但由於語言的發展是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的,這些偶然現象和分歧現象當然會在最後的時刻里自然而然地遭到淘汰,納入正軌,使語言規范起來。出現這樣的網路語言,恰恰說明我們國家在發展、在開放。它是不斷豐富、不斷發展的過程,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語言是相互滲透的,這樣的話才能使整個時代的語言豐富起來。語言符號不等於代碼,性質和交通信號、電報號都是不一樣的,人工代碼表示者和被表示者都具有穩定性,假如語言符號也具有這一特點,那麼一部正音手冊,一部正字法一部規范性的詞典和標准語法教材就可以實現語言標准化了。語匯系統如果只有基本詞,永遠穩穩當當,語言就沒有生命力可言。正因為這個緣故,在規定一定的規范的同時,要允許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積極吸收那些脫離當時的規范而能促進語言的豐富和發展的成份,因為那是些新鮮活潑的東西,這些現象事實上就是未來的規范,所以,對待新的網路用語,我們應該寬容一些。語言是一種文化,一個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詞語用過了些並不可怕,如果語言僵化,詞彙貧乏,那才真正可悲!既然這樣,對待網路詞語,我們也應該像對待一般的新詞新語一樣,不急著對它進行這樣那樣的規范,更不應該敵視,應該對它採取一種寬容的態度,畢竟網路興起的時間還很短,隨著時間的推移,符合語言規范的詞語會留下來,成為經典語言,而那些不符合規范的,則會在「約定俗成」中自然而然地淘汰掉。對於一些體現網民聰明才智、有創造性、網友之間都能心領神會的特色語言,不但不應禁止,還要鼓勵其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漢語網路用語的發展,以此形成一個良好的、符合網路社區特定規律的語言環境。而社會上,語言學界要求健康語言規范水平的呼聲很是強烈。但其代表性的觀點往往是「匡謬正俗」或是提出「為普通話樹立標准」。事實上,語言規范化的工作如果僅是「匡謬正俗」,那麼語言學家的工作與教師和編輯無異,僅是集中在「語言運用是非上了「,但如果規范是」為了普通話樹立標准,那則是以偏概全,並非規范這一工作的性質。規范不等於純潔,語言純潔是理想化的,社會的多樣化,語言同樣不可能是純而又純的,規范是把負面影響限定在一定范圍內,而不是阻止語言的發展演變和摒棄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語言現象。規范也不是保證出現的新詞新語新說法人人都懂得。所謂規范,即是引導。毫不誇張地說,網路語言正帶來一場新的語言革命。在網路語言通行的電子郵件、聊天室等等空間里,它的運行有一點象民俗、民歌一樣自由、無拘無束,半隱蔽(因為它更多時候屬於上網的人,對於不上網的人來說,它們處於「地下」狀態)、全鬆散(完全沒有規范,隨心所欲),規范起來難度非常之大。雖然語言是一種文化、風俗和習慣,語言的使用是一定文化、風俗、習慣的行為表現,人類文化風俗和習慣是不最不易規范、難控制的東西,但是這種困難並不象「西西弗滾石」那樣,永遠無所獲,而只要有投入,總有效應。(作者:葉華旦)我不喜歡,但是這個忙還是要幫的。。。。貌似很矛盾。。。好吧,對不起反族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② 女還天天向上600字讀後感
一.《女孩天天向上》讀後感
前些日子,天一直下雨,灰濛蒙的;但今天早上我打開窗子,卻意外地發現——天空,是那麼藍!我想,是雨為它洗刷的吧?呵呵,管它的。我只想說,辮子姐姐帶給我的,也是同一感受——清洗少年心中的煩惱,並讓他們刻骨銘心地喜歡。
這本書我花兩天看完了,我喜歡它,又看了一遍——當然,懷著不一樣的心情。
我最喜歡它裡面說的四個字了,並且深深記住了,邊,走,邊,愛。過一個月,我還會把它翻出來看,再過一個秋天,我還會翻出來看,再過一年,我還是會翻出來,等我老了老了……我還是會翻出來看。
當我第一遍看它的時候,我會跟著邊邊的快樂而快樂,悲傷而悲傷。
但我第二次看它的時候,卻會因為邊邊的快樂而難受,悲傷而更難受。因為我深深地喜歡邊邊,我每個字每個字仔仔細細地看,啊哈,每個字里都滲透的邊邊的氣息。
走在漂亮的陸家嘴,一切都是新的,陽光下的金茂大廈閃閃發亮,忽然想起邊邊就是在這里認識春奇哥哥的。我喜歡邊邊,因為我們有一點很像:任性執著,為了得到心愛的東西可以完全不計成本。可惜只有這一點像,如果我有她那樣大的勇氣,為了執著的目標,可以放棄一切,忍受無數痛苦,去不斷前進,去天天向上。
彷彿是看著邊邊一點點長大:一個極易被物質滿足的,被爸爸寵得為所欲為的小女孩,遇見一個喜歡的人,開始心動,開始叛逆,開始由內而外地徹底改變。「如果沒有那頂『Day Day Up』的帽子,邊邊還應該抱著她的維尼熊歪在沙發上看電視呢。」同樣喜歡邊邊的妹妹這樣說,她把功勞全給了那個神奇的攀登男孩春奇。
我說不是的,不是每個女孩都能像邊邊那樣勇敢的,我們也曾遇見過一些人,就像邊邊遇見了春奇,只是我們都沒有一種執著去不顧一切勇往直前,也沒有一種勇氣忍受寂寞獨自盛開。與其說是邊邊愛上春奇,不如說,是春奇打開了她的生命,讓無憂無慮的小姑娘一點點領悟愛的真諦。
辮子姐姐說,十幾歲的愛,是沒理由的喜歡,沒有理由的開心,沒有理由的哭泣。它很淺,一眼能見到底。它很深,深到你想像不到,只有你真的紮下去了才知道。而紮下去是需要很多勇氣和執著的,如果不勇敢,什麼風景和美麗都看不到,就像登山一樣。
站在廣場的綠地抬頭看天,大大小小的風箏在風中飄飄搖搖,是風,把單薄的它們吹得生疼;也是風,讓平凡的它們擁有了飛起來的資本,所以,它們是痛並快樂著的。就像邊邊為了春奇,也為了自己忽然找到的夢想,付出了所有的勇氣,選擇了一件一點也不安全、一點也不簡單、一點也不好玩、還可能是世界上最最自討苦吃的事情去做。
而我們也許就是那幾只害怕飛起來的風箏吧,因為怕痛,因為父母的呵護,所以放棄了只有在高處才能看到的美麗風景。
「世界上不存在難以忍受的痛苦,因為最終痛苦會變成生命中的強大力量……」辮子姐姐這句話,讓人有一種渴望飛起來的慾望,讓我們不再害怕飛翔。
我不知道當辮子姐姐寫到邊邊永遠得躺在雪山上時,她的心情是怎樣的,是感嘆邊邊,曾經那麼在絢爛的游樂場里盡情游樂的女孩,悄然離去;還是為她懂得選擇,懂得執著於自己的理想而自豪。但我肯定,當春奇看見邊邊永遠地留在了茫茫雪原里,他一定恨自己,他是她的風,卻沒有永遠的給她力量伴她高飛。
《女孩天天向上》,一個憂傷又勇敢的成長故事,讀它彷彿咀嚼春天的薄荷葉,邊邊愛得那麼透明,又是那麼極至,也許哀傷的結局比幸福的結尾更讓人懂得學會珍惜;
《女孩天天向上》,亦是一本厚厚的照相冊,翻開來:燈火通明的游樂場,一個不知愁滋味的女孩大笑著;芳香的咖啡廳,一個帥氣的男孩戴著藍色的帽子;空盪盪的房間,邊邊托著腮幫子坐在門檻上,等著春奇回來教她登山;綿延的山谷中,一個女孩閉著雙眼,展開雙臂大喊「我是宇宙超級無敵美少女!」,身後的大男孩含蓄地微笑;高高的雪山,一個皮膚曬成巧克力色的女生,戴著「Day Day Up」的帽子,一點點地向上爬……
總是覺得邊邊依然活著,還像她一直期待的那樣能和春奇手牽著手天天向上、邊走邊愛,欣賞一路風景,用她已打開的生命繼續完成著自己的夢想;也總是提醒自己,要做一隻勇敢的風箏,在天空中愛得英勇,即使快樂的痛,仍然笑得燦爛……
當我懂了邊邊,我也真的懂了愛!愛讓人成長,愛讓人向上!
二《越長大越孤單》讀後感
「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也不得不看夢想的翅膀被折斷,也不得不收回曾經的話問自己:你純真的眼睛哪兒去了;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也不得不打開保護你的降落傘,也突然間明白未來的路不平坦,是否這改變是必然…」初聽這首歌僅僅是因為它的名字。「越長大越孤單」應該是對我很久以來生活感受的最好詮釋吧!它的歌詞深深觸動著我,牛奶咖啡的聲音,干凈中又透著一股淡淡的憂傷…
有人說,懷念過去是因為不滿現在。或許吧!總會想念和表妹一起玩耍的日子,可如今我們都已長大,都有了自己的朋友,我們交給對方的時間已少的可憐;總會憶起小學時朋友們一起瘋狂玩耍的場景,可現在我們成了平行線,再沒有了交際。總會感嘆:難道這就是生活,她們註定只是我生命中的過客?
總會羨慕那些朋友如麻的人,她們有說不完的話,她們有數不清的傾聽對象,可我沒有…總會想自己是不是有自閉症,可我還是會在寢室里盡情釋放自己,只是在自己心中永遠有著一塊兒禁地,屬於我自己。我曾試著打開,可我發現好難好難。是籬笆那邊的草莓嗎?為何我總會擔心它的苦澀?
多愁善感,是我嗎?文靜內向,是我嗎?那瘋狂大笑,又是誰?搞惡作劇又是誰?哪個是我?我自己已經沒有了概念。或許這是不值得深究的問題,但我想要一份答案,又害怕得到那份答案。是在無病呻吟嗎?
越長大越孤單,不是嗎?長大了,我明白自己的痛苦盡量不要推給父母,正如史鐵生的一句話:孩子的痛苦在父母那兒是要加倍的。長大了,明白了,身上有了責任,才可以稱之為「大」人。長大了,了解了,有些事沒有人願意分享,那些無關痛癢的話能改變什麼呢?長大了,看清了,站在原地的我們身邊換了一批又一批叫做「朋友」的人
三.《住在蛋糕里的天使》讀後感
我一口氣讀完了全部故事,腦子里真的一片空白,只存在著這個有點離奇、曲折的故事和故事中美麗得有點不可思議的男女主角!這真的就好像是一個夢,而我寧願永遠的停留在這個夢里。
捧著這本書,我彷彿聞到了栗子蛋糕的香味,嘗到了關於愛的甜味。原來愛真的不光只有幸福這么簡單啊!那種痛苦與等待,也許只有真正擁有過愛的人才會明白吧。
喜歡舒拉,喜歡她的溫柔,善良,堅毅,勇敢。知道嗎?每當我讀到舒拉傷心地長嘆「我只能喚醒你的鼻子,卻喚不醒你的心」,讀到她把自己的半顆心型的項鏈送給藏族女孩的時候,我是多麼恨清樹!我幾乎要相信這是個真實的故事。
本來今天的心情十分不好,長大中遭遇的不順利就像天氣一般陰沉而冷漠。我本已放棄了許多曾經追求的東西,包括愛與未來!可在現在,我卻突然又拾回了自己往日的活力,只因為那個永遠不肯出售的栗子蛋糕。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到了西藏,我就一邊保護脆弱而美麗的保護區,一邊找清樹。如果我找到了他,無論他變成怎樣地道的藏民,無論他是否聽得懂我的話,我都要告訴他,告訴他他的媽媽和舒拉無數的栗子蛋糕,告訴他閣樓窗檯的香味引來了一群又一群的顧客卻帶不回她們的天使,告訴他媽媽破碎的心和舒拉撐得太累的心。也許這樣做會傷害藏族姑娘,但是清樹至少應該感應到媽媽和舒拉的呼喚,即使他聽不懂。
主動與被動,只有一步之差!邁出這一步,我就可以得到所有自己想要的。
③ 形容一個美女漂亮又聰明,用兩個漢字怎麼說謝謝
兩個字形容不出來,四個字就是「秀外慧中」吧!
④ 老師總是沒事找事的叫我們寫作文,這次叫我們寫關於漢字的,求求帥哥美女給我答案吧
第一篇
白雲是藍天的收藏,純潔中透著藍天的無瑕;群星是夜空的收藏,閃爍中映著夜空的光芒;浪花是大海的收藏,翻卷中有著大海的澎湃……
我點點滴滴的收藏中有著歡笑與淚水,有著執著與堅強,有著青澀與稚嫩,有著勇敢與堅強。
我喜歡收藏心情。悲傷、歡樂、痛苦、哀愁、憂郁……一種種心情就好像是一個個跳動的音符,低沉與高昂交織,譜寫成了一曲曲優美動聽的旋律。每當音樂響起,心緒就會隨之起舞,回到往昔。
我喜歡收藏感動。一本書、一首歌、一段話、一個鏡頭,或是一個舉動總會讓我感動。每份感動都有如珍珠般串聯在一起,輕輕將這份感動埋藏心底。
我喜歡收藏安謐。黑夜降臨時,坐在窗前,細數天上的星星,一顆顆宛如鑽石般閃亮,一切聒噪彷彿被這光芒掩蓋,一切沉浸在寧靜中。在寧靜中沉澱心情,該是何等的愜意!
我喜歡收藏浪漫。庭院的櫻花樹下,陣陣風過,花瓣便旋轉著舞蹈,在空中飄飄灑灑,遠遠望去,一場唯美的櫻花雨正緩緩地下著。於是,心也跟著櫻花花瓣在空中旋轉,體驗著微小的快樂在空中迅速升溫。
歲月走過,我的收藏愈來愈多,回憶也像一本書般愈來愈厚。我喜歡我的收藏,因為它們正像白雲給藍天帶來的無瑕,群星給夜空帶來的光芒,浪花給大海帶來的澎湃一般,給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和無窮的遐想。
第2篇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人喜歡收藏字畫,有人喜歡收藏文獻,有人喜歡收藏鍾表……而我卻收藏了一段呼嚕聲,那是我最珍貴的藏品。
有人說,大愛無言,至愛無聲。而我收藏的卻是一段有聲的愛。
小時候,總喜歡和爸爸一起睡覺,因為那讓我感到很踏實。我總喜歡把頭埋在爸爸的臂彎里,然後雙手雙腳緊緊夾在爸爸身上,因為爸爸身上肉嘟嘟的,幼時的我只覺得很好玩,心裡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舒坦,只想就這樣一直睡下去。爸爸也總是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打著呼嚕睡去。
於是,這呼嚕聲便伴隨著我一天天長大。
長大後,因為逐漸難以忍受爸爸驚天動地的呼嚕聲,我已經六年未和爸爸同睡了,並且,晚上我總把房門關得嚴嚴實實的,生怕哪駭人的呼嚕聲攪了我的美夢。
前不久,我去參加外省單招,爸爸執意要陪我去,他說這是父母的責任。
我和爸爸同睡一個房間,白天考試,晚上就在房間著休息。夜色漸濃,爸爸早已酣睡,並發出了他標志性的呼嚕聲,聲音震耳欲聾,還不斷變換著音調,窄小的房間好像也在隨著爸爸的呼嚕聲顫動。
然而,我此時卻在想,是的,爸爸他累了,他需要好好休息一下。此時此刻,爸爸的呼嚕聲彷彿天籟般動聽。雖然我們之間隔了一條走道,但是我們的心卻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大愛無言,至愛無聲。爸爸以他無私、無言、無聲的愛,悉心地養育了我十九年。父親,這兩個簡約而不簡單的字眼,使我肅然起敬。
夜,靜得出奇,只聽到爸爸的呼嚕聲。這是我多麼熟悉的聲音啊。正是這聲音靜靜地陪伴了我十九年。這是我幼年時的搖籃曲,是我生長的音符。將來,它還會陪伴著我奏出我生命的最強音!
爸爸還在酣睡,他臉上忽然露出了一抹滿足的笑容。他一定是夢到了我,夢見我還像幼時一樣埋頭在他的臂彎下酣睡,我倆手中都抱著世上最珍貴的東西。
爸,晚安!做個好夢。
我會永遠珍藏著這段呼嚕聲,珍藏著這段記憶,珍藏著我的父親。
第三篇
些有著獨特性格的漢字,這些各具特點的書法作品,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驕傲。我愛你,漢字!我為你而驕傲!
我們讀書、看報、寫作文,都離不開漢字。這一個個漢字,是我們中國人交流思想與情感的工具。
漢字,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別看它只是一個個普普通通的方塊字,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個不同含義的片語,一篇篇語句優美的文章,一首首抒發情感的詩歌,一個個發人深省的故事……看著這些字,就像一顆顆星星在紙上閃爍,就像一朵朵美麗、嬌艷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當你使用漢字的時候,就像徜徉在美麗的星空下,就像浮在茂密的花海上。在我眼裡,它們不只是一個個簡單的方塊字,而是一個個有著不同性格的人。每當我學習、認識了一個漢字,就像結識了一位新的朋友,在我寫作文的時候,它便可以為我提供幫助,給我的文章增添一分不同的感情色彩。
漢字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古往今來,我國涌現了許多著名的書法家,有王羲之、柳公權、顏真卿等等。這一個個漢字,在他們的筆下,更能生發出無窮的魅力,呈現出不同的風韻。各種各樣的書法字體,有著不同的特點:篆書和隸書,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行書流暢,而楷書端莊,草書雖然潦草,卻帶給人一種奔放的感覺……欣賞這一個個書法作品,就好像在欣賞一幅幅不同風格的圖畫,帶給人們不同的感覺。這些書法作品是藝術中的珍品,有著很高的欣賞價值。
這些有著獨特性格的漢字,這些各具特點的書法作品,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驕傲。我愛你,漢字!我為你而驕傲!
⑤ 贊美漢字的句子
漢字——我贊美你
漢字,你不僅字形美觀,生動形象,字音有趣,而且有悠久的歷史。
先說字形,各具特色。有的不方不圓,若行若飛;有的兩邊修長,軀干稍短。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有的像小孩嬉戲;有的如鴻鵠群游;有的似鷹隼雄力。
再說字音,千變萬化,千奇百怪,有的如鳥鳴,有的如春水。或長或短,或粗或細,或高或低,一會兒激動,一會兒平和。
最後,我來說說漢字的歷史。漢字是老祖先倉頡根據動物的足跡造出來的。後來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這么多環節才演變而來。
漢字,我為你自豪!
七絕
漢字 by:5zyd2
魅環宇宙載風雲
力透萬年盡國魂
語潤民風真善美
文旋山海演紅塵
我愛你,漢字
我從小對漢字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感覺。我看到這一個個體態優美的漢字,就愛上了它們。它們個個都像一位充滿靈氣的小精靈,在紙上跳躍著歡快的舞蹈,姿態是那麼的優美,那麼的迷人。我每次都會陶醉在這美好的境界之中。別看每個字都是那麼平凡,那麼普通,其實它們都深藏不露,蘊涵著豐富的文化思想。每個漢字都有它的來歷、字義……
漢字在中國不斷強大的過程中錦上添花。每個漢字都有它的來歷,世代佳人都寫詩贊美道。它是中華人民的智慧結晶,是我們中國的無價之寶!據說,國外許多人都開始學起我們的漢字來,這是一件多麼振奮人心的事啊!
⑥ 卞覺非《漢字教學:教什麼怎麼教》
作者:卞覺非 1.漢字教學的定位。本文說的漢字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現代漢字教學。仿造對外漢語教學名稱,也許可以稱之為對外漢字教學。它是對外漢語教學的組成部分。誠然,在漢字教學中不可能不涉及漢字文化及其相關問題,但我們不能把漢字教學的重點放在文化揭示和知識講授方面。漢字教學雖然涉及文化,但是漢字教學不是文化教學。必須十分明確:對外漢字的教學對象是現代漢字,漢字的文化教學不是對外漢字教學的主要任務。實踐表明,如果對漢字教學的定位含混不清,就會干擾和偏離漢字教學的方向,影響漢字教學的效果。 2.漢字教學的目的。所謂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現代漢字教學是指:以外國人為對象的、以現代漢字為內容的、用外語教學方法進行的、旨在掌握漢字運用技能的教學活動。漢字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講清現代漢字的形、音、義,幫助學生認讀漢字,書寫漢字,學習漢語,掌握漢語的書面語;當然,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同時必然也在接觸和學習漢字文化,毫無疑問,這是漢字教學自然產生的客觀效果,無須刻意追求。必須特別強調,漢字是語素文字,一個學生掌握漢字數量的多少,不僅關繫到學生的漢語口語水平的高低,而且也是學好漢語書面語的關鍵。 3.漢字教學的現狀。現代漢字教學,應該貼近教學對象的實際。我們的教學對象可分兩類:一類是既不懂漢語又不識漢字、在語繫上和文字體繫上跟漢語漢字完全不同的歐美等國學生;另一類是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日本、韓國學生。後者雖然認識一些常用漢字,但不會說漢語,而且日語和韓語在語繫上跟漢語沒有親屬關系。比較起來,日本學生和韓國學生學習漢字相對比較容易,因為,日本學生在中學階段就會日本常用漢字1945個,韓國學生也會1800個韓國常用漢字,撇開讀音不談,這對他們學習漢語詞彙會有一定幫助。不過,由於日本和韓國漢字的字義在借用漢字時跟中國漢字在內涵和外延上不盡相同,因此他們很容易望文生義,產生負面效用,有名的例子是:日本的「手紙」相當於漢語的「信」,漢語的「點心」則相當於韓國的「午飯」。從學習漢字的角度,漢字文化圈的學生肯定要比漢字文化圈外的學生容易得多,但是必須指出,三個國家的漢字分別記錄的是三種不同的語言,因而日本、韓國學生在學習中國漢字時都應該把漢字當作外語外文來學習,不這樣是學不好漢語的。事實上,也許由於認識上的偏差,日本和韓國學生並沒有因為認得漢字的優勢而一定比歐美學生學得更好,特別是口頭表達方面。 當然,學習繁富復雜的漢字,對於年過20的歐美學生而言也絕不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若要記憶更是苦不堪言。據我所知,國內大多數學校都比較重視漢字教學,作出了較好的安排。在初級階段有的學校還專門開設了漢字課,布置漢字書寫練習。到了中級階段,則把漢字教學置於課文教學之中,漢字教學與漢語詞彙教學同步進行。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把漢字教學與漢語詞彙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比較准確地理解漢字的字義;但是如果處理不當可能也會產生弊端,以詞彙教學取代漢字教學。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課文的閱讀與理解上面,關注的是詞語和語法教學,漢字只是作為一個詞彙單位教給學生,這樣很容易忽視漢字的教學。所以,有人說,所謂漢字教學只是初級階段才有,到了中級之後就不知不覺地被取消了,很難說還有嚴格意義上的對外漢字教學。我認為,漢字教學應該貫徹基礎漢語教學階段的全過程。當學生看到「美不勝收」時,首先是查看英語翻譯:So many beautiful things that one simply can't take the mall in.或者more beauty tha one can't takein.他們是從英語翻譯來了解該成語的含義,卻不大理會這一成語四個漢字的字形、讀音和字義。他們通常從圖形上認讀漢字,攝取漢字的形體圖像,疏於記憶,如果教師不作特別強調和提示,學生們很難分辨漢字的部件和筆畫,因此寫起來常常丟三落四。通常的情況是,各校一年級學習漢語的人數很多,但許多人淺嘗輒止,遇有困難就半途而廢。「經過十年寒窗生活以後,只剩下極少數的學生攀登碩士或博士的高峰。」(柯彼德,1997)據我所知,即使這些佼佼者,他們的畢業論文幾乎很少是用漢語寫就的,通常是用自己的母語。他們的漢語說得很流利,但是他們中一些人在閱讀、特別在書寫方面依然存在許多困難,離所謂「語言通」「文化通」和「中國通」還有相當的距離,「最明顯的原因是漢字的難關」。(柯彼德,1997)他們對漢字往往缺乏審斷能力,不能分辨「浹、挾、狹、鋏,擋、檔、襠,買、賣、實,沒、設,訥、納、吶、衲,募、幕、驀、慕、暮,卷、券」等等,所以動起筆來常常出錯;打出來的文字也錯得離奇。這就是當前的漢字教學情況。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理論層面上,有人從本體論出發,認為先有語言,後有文字,文字只是記錄語言的符號,符號是可以跟本體分離的。最能體現這一思想的是美國結構主義者John De Francis,他主編的《初級漢語讀本》《中級漢語讀本》《高級漢語讀本》就分為拼音本和漢字本兩種。他主張先教會話,後教漢字,對於那些只想學習會話單項技能的人也可以不教漢字。這種看法和做法曾流行於歐美。這種看法也深深地影響著歐美學生,他們普遍地存在著重口語、輕漢字、重閱讀、輕書寫的傾向。從哲學層面上說,我以為語言先於文字的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某種語言一旦擁有了文字,文字對語言的反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特別是像漢字這樣的語素文字對漢語的反作用尤其明顯,達到了驚人的程度。是漢字保留了古代漢語的詞語,保留了古代聖賢的語錄,保留了古代優秀的詩詞歌賦、格言成語,保留了古代漢語特有的語法格式,並把它們中的一些成分原封不動地保留在現代漢語之中。漢字與漢語簡直難解難分。一個外國學生,如果真的要學好漢語,成為漢語方面的高級人才,我想,不學習、掌握漢字簡直是不可能的,把漢語學習跟漢字學習對立起來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事實上,漢字已經成為漢語特定的組成部分,學習漢字就是學習漢語;若要學好漢語,必須得學習漢字。 在操作層面上,有人從同源論出發,認為漢字就是漢文化,在教漢字時往往大講漢字的源流嬗變、文化考察、風俗探源、書法藝術欣賞等等。如果如此理解漢字教學,人們就可以這樣講授「茶」字:「茶」在《說文·草部》中為「荼」:「荼,苦荼也,從草余聲。同都切。」據大徐本註:「此即今之茶字。」然後引證《廣韻》:「宅如切,平麻澄。」再論「茶」字三種寫法「茶、梌、荼」,根據《唐陸羽<茶經·一之源>》註解:從草,當作「茶」,其字出自《開元文字音義》;從木,當作「梌」,其字出自《本草》;草木並,當作「荼」,其字出自《爾雅》。再解釋「茶」的民俗含義:「舊時訂婚聘禮的代稱。如三茶六禮,受茶。」明陳耀文《天中記·茶》:「凡種茶樹必下子,移植則不復生,故俗聘婦必以茶為禮。」《清平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行什麼財禮?下什麼茶?」再講茶的種類,茶的功能,茶具、茶道等等。講者用心良苦,努力在弘揚漢字文化,聽者如墜入雲霧之中,一無所獲。難道這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現代漢字教學嗎?當然不是。正確的方法是,講清「茶」的形、音、義,告訴學生「茶」字的用法和寫法。還有,教師可以通過組詞練習,比如「紅茶、綠茶、新茶、陳茶,茶館、茶道、茶點」等,並且隔三差五地考考學生們記住了沒有。事情就這么簡單! 我認為,只有在理念上和操作上取得一致的看法,才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現代漢字教學,才能實現漢字教學的目標。 4.現代漢字不同於古代漢字。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應該定位於現代漢字。現代漢字雖是古代漢字的發展,但是經隸變後的漢字形體已經由圓而直,大幅度地喪失了以形示義的功能,漢字已逐漸脫離了圖畫的意味,變成了一種記錄語言的符號。這是漢字成熟的標志。傳統的「六書」理論雖與現代文字學有相通之處,但已不能完全適用於現代漢字的分析。同樣的術語有的名同字異。比如,「六書」中的象形字「日、月、山、水、手、心、子、女、弓、矢、刀、戈、戶、舟」等在現代漢字中已不再具有象形的特質,變成了記號字。「日」字在「晴、明、旦、昏、曬、暉、晨、暗」中只是意符。「六書」中的指示字,如「凹、凸、丫、一、二、三」在現代漢字中卻已成了象形字。在簡化字中又出現了許多新會意字,如「寶、筆、塵、糶、糴、淚、滅、灶」等等。古代漢字中的所謂形聲字,如「江、河、打、布、刻、蛇、霜、逃、醉」等在現代漢字中已變成半意符、半記號字。在「六書」中有些形聲字已與今義不同,如「騙」:《集韻》匹羨切。《字略》:「騙,躍上馬也。」現指「欺騙」意。「特」,《說文解字》:「特,朴特,牛父也。從牛寺聲,徒得切。」「牛父」即「公牛」,現指「特別,特殊」義,意符和聲符均發生變化,成了合體記號字。漢字教學,雖然古今不能截然分開,但在觀念上必須區分古今漢字。 5.對外漢字的教學內容。漢字教學是實用科學。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應該具有豐富的漢字知識,但並不是把這些知識統統都要倒給學生。一方面要加強現代漢字本身的研究,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用於漢字教學之中;一方面也要研究漢字的教學方法,了解學生的實際,選中切合學生學習漢字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反復講練,形象而直觀地分層級進行漢字教學。 首先,講清現代漢字的性質。漢字是語素文字,而非拼音文字。一個漢字均由形、音、義三個部分組成。形、音可以變化,但基本字義一般不變。如:「女」,《說文解字》:「婦人也,象形。王育說。凡女之屬皆從女,尼呂切。」現代漢字「女」字形由篆而隸而楷,但基本字義不變。很多由「女」組成的合體字僅《說文》就有「姓、娶、婚、妻、姑、妹」等244個。「女」作為基本語素,可組成多字結,前置如「女兒、女方、女工、女皇、女人、女色、女士、女強人」等等,「女」也可後置,如「處女、閨女、妓女、美女、少女」等等。記住一個「女」,就可以認知由「女」組成的合成字以及跟「女」有關詞語的意義,由此可見,記憶構字能力很強的獨體字,對於學習漢語和漢字是何等重要! 現代漢語常用漢字有3500個。對外漢語教學根據實際對3500個常用漢字作了適當的微調,按照《漢語水平·漢字等級大綱》規定:甲級漢字800個,乙級漢字804個,丙級漢字500+11個,丁級漢字2864+41,共計2905個,可以據此編寫教材,進行課堂教學和教學測試。至於是否要把2905個漢字再分成「復用式掌握」或者「領會式掌握」,這是可以而且應該研究的。 其次,解析現代漢字的字形結構。現代漢字整字可分為獨體字和合成字兩種。「六書」中的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獨體字,會意字和形聲字都是合體字。現代漢字中的獨體字多半來自古代象形字和指示字。前者如「人、手、水、火、日、月、禾、田、井、蟲、止」等,後者如「甘、方、七、八、上、下、本、末」;有些合成字是經簡化後而進入獨體字,如「龍、專、門、書、衛」等。現代漢字的合成字多數來自古代會意字和形聲字:前者如「休、林、男、旅、蓋、析」等,後者如「芽、理、簡、案、沐、際、盛」等;少數來自古代象形字和指事字:前者如「燕、魚、泉、阜」,後者如「亦」。(蘇培成,1994,pp.70)應該讓學生知道,獨體字既是常用漢字,又是構成合成字的部件,組字能力很強,必須牢牢記住。解析合體字可以理性地了解漢字的構造原理,領悟漢字的理據性,從而掌握記憶和書寫漢字的訣竅。應該指出,在造字過程中,「有的字有理據,有的字沒有理據,有的字有部分理據。有的在造的時候就沒有理據,有的字本來有理據,在發展過程中失去理據。」(蘇培成,1994,pp.81)所以,應該特別強調,記憶漢字不能沒有訣竅,也不能沒有方法,但是最基本的方法只有一個字:記!這一點應該向沒有背誦習慣的歐美學生反復說明,反復強調! 第三,剖析漢字的部件。部件也叫字根、字元、字素、字形,是漢字基本結構單位。獨體字只有一個部件,合體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件。「地、和、對、好、動、園」等是兩個部件,「想、娶、樹、坐、渠、謝」是三個部件,「營、韶、筐」等是四個部件,「燥、贏、膏」等是五個部件,「麓、臂」等是六個部件,「憨、鱗」等是七個部件,「齉」是八個部件。部件與部件的組合是分層進行的,不是一次組合而成。如:附圖(略)「韶」的部件是「立、日、刀、口」,這些可稱為末級部件。末級部件一般都可以成為獨體字。由此可見,剖析一個字的部件對於認知漢字的構造和正確地書寫漢字都是很有幫助的。 第四,講授現代漢字的筆畫。筆畫是構造漢字的線條,是漢字構形的最小單位。現代漢語通用字中最小的漢字只有一畫,如「一、乙」等,最多的是36畫,如「齉」字。其中以9畫字居多,10畫和11畫次之。如果把提歸入橫,捺歸入點,鉤歸入折,漢字基本筆形有五類:橫,豎,撇,點,折;並有26個派生筆形。(參見蘇培成,1994,pp.59)我認為應該教會學生正確書寫漢字的先後順序,要求學生掌握漢字書寫的基本筆順:1.先橫後豎:十、干、豐;2.先撇後捺:八、人、入;3.先上後下:三、京、高;4.先左後右:川、衍、做;5.先外後內:月、勻、同;6.先中間後兩邊:小、水、辦;7.先進去後關門:回、目、國。教授漢字時,教師始終應該對學生嚴格要求,認真訓練,反復默寫,養成規范的書寫習慣,這對學生將會受益無窮! 6.漢字教學的方法。國家漢辦頒布的《漢語水平·漢字等級大綱》不同於一般的教學大綱,而是一種規范性的水平大綱。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如何實施《漢字等級大綱》需要另訂漢字教學計劃。母語的漢字教學與對外漢字教學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學習者已會說漢語後再學漢字,其教學順序是從字→詞,學字難和學詞易是對立的也是互補的;後者是學習者既不會漢語也不識漢字,其教學順序則相反,是從詞→字,學漢字和學詞是同步進行的。(參見劉英林等,1995,pp.19)因此,絕大多數學校的對外漢語教材都是把漢語的詞彙教學和漢字教學結合在一起,同步進行。我以為這是很好的方法;我只是擔心,如果安排不妥,只注意詞彙教學,就會影響漢字的掌握。漢字教學的方法值得研究。要加強科學性和計劃性,克服隨意性和盲目性。 首先,應該制定漢字教學計劃,把《漢語水平·漢字等級大綱》所列的甲級字、乙級字、丙級字和丁級字具體化,也就是要制定一個怎樣分別實現上述各級字目標的具體規劃。具體要求是:列出一份漢字教學計劃,列出漢字教學點,確定每一課應教的重點漢字,並將這些漢字醒目地印在課本的顯著位置。就像John De Francis在他主編的《初級漢語讀本》(漢字本)等教材中所做的那樣,每一課都用方框列出一組漢字,放在課文的右上角,以供學生讀寫、記憶。教師應該採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記住這些漢字。 其次,在這份漢字教學計劃中,應該分層次地列出構字能力很強的獨體字和常用合體字,精選例字,用現代漢字學的理論,精當地解析這些例字的字形(部件、筆畫、筆形和筆順)、構造(意符、聲符、記號及其變體)和理據,以利學生認知和記憶。據本人統計,在甲級800個字中,有獨體字137個,約佔5.7%。如「八、白、百、半、辦、包、本、必、不、布、才、長、廠、丁、車、成、大、單、當、刀、電、東、兒、二、發、反、方、飛、豐、夫、干、個、工、廣、互、戶、幾、己、見、斤、火、九、開、口、樂、立、力、了、六、錄、寫、買、毛、么、門、米、母、內、年、牛、農、女、片、平、七、其、氣、千、目、求、去、人、日、三、色、上、少、聲、生、十、史、示、事、手、術、束、水、四、太、無、頭、萬、為、文、五、午、西、習、系、下、先、小、辛、羊、也、頁、業、一、衣、已、以、義、永、尤、有、友、右、魚、元、月、雲、再、在、占、正、之、中、主、子、自、走、足、左」。這些獨體字,一般使用頻率很高,構字能力也很強。比如,學會了「木」與「白」,就很容易理解「柏」:「木」是意符,「白」是聲符,也容易理解「材」「桿」等等,具有認知意義。在解釋漢字字義時,不宜把一個字的所有義項一古腦兒全教給學生,因為他們領會不了,應該分層地進行,先教基本的常用義,再教派生義,用逐步積累、不斷加深的方法,讓學生最終掌握一個漢字的主要義項和基本用法。實踐證明:解析漢字的部件及其意符和聲符對於理解和記憶合體字都是有效的方法。 第三,分析現代漢字的結構也是學習和記憶漢字的有效方法。統計表明,現代漢字的構成方法主要是形聲字,約佔90%,會意次之,象形極少。這跟《說文解字》相似:《說文》共收9353個小篆,其中形聲字7967個,約佔85%。所以,我們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形聲字教學上面。由於語言的變化,現代漢語的形聲字有三種情況:1.狹義形聲字,如「湖、榆、惱、疤、搬、苞、楓、陲、俘、荷、獅、銅、謂、鋅、洲、株、磚、膚、護、驚、態、鍾、樁、油、娶、駟」等;2.廣義形聲字,如「江、河」;3.半意符半記號字,如「缺、刻、蛇、霜、逃、醉、燦、礎、燈、爐、擁」等。除狹義形聲字外,學習者都需要特別記憶,避免字讀半邊的類推錯誤。從現代漢字學的觀點,由於篆書隸化而楷,古代的象形字已變為獨體記號字,如「日、月、山、水、手、心、子、女、弓、矢、刀、戈、戶、舟」等,如能適當作些溯源分析,有助於了解這些字元的涵義,可能會激發起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但不宜離題萬里。我不贊成在講現代漢字時,過分渲染漢字的象形特徵,因為這不是現代漢字的本質,也不符合事實,即使在《說文》中也只有象形字364個,僅佔3.8%。在教學中,偶而也可採用「戲說漢字」的辦法,使人一笑也是效果,但是不能成為析字的主要方法。因為它既不能揭示漢字的構造規律,也無助於理性地認知漢字、記憶漢字。 第四,對比結構異同,區別易淆之字。漢語是一個龐大的字元集。漢字是語素文字,不同的漢字表示不同的語素,不同語素則用不同的漢字來區別。漢字的方塊形體限制了漢字的構造,一個漢字與另一個漢字只能靠部件、筆畫、橫豎、長短、位置等來加以區別,這就給漢字造成紛繁復雜的局面。初學者常常不易分辨。從字形方面分析,常見易淆的情況有:多橫少點:亨享,兔免;上長下短:未末,士、土;左同右異:擾、攏,傖、倫;左異右同:課、棵、裸;上同下異:暮、幕,簡、筒;下同上異:籍、藉;外同內異:遣、遺,圓、圜;左右相同,中間有別:辨、辯、瓣。從字義方面分析,因理據和用法而引起的混淆有:字義理解不準:(國)事、(國)是;很、狠;用法分辨不清:作(法)、做(法),分(子)、份(子)等等。從書寫方面分析,容易出錯的是:筆畫增損,筆形失准,筆順顛倒,部件易位,偏旁竄亂,間架不勻,以及由於形似、音近或義近導致寫錯別字。(石定果,1997)由於列印不便,恕不一一例舉。經驗表明,當學生已經學過了一些漢字,在認讀或書寫時出現混淆或錯誤時,教師如能進行結構、字義和用法方面的對比,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總之,對外漢字教學,對於外國學生學習漢語和書寫漢字都至為重要。應該重視對外漢字教學,應該編制一份對外漢字教學大綱,詳列漢字教學點;應該講究漢字教學方法;應該編寫一套能夠體現《漢語水平·漢字等級大綱》的教材。這應該成為完善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大目標。 【參考文獻】 [1]石定果《漢字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2]孟柱憶《韓國漢語教學的特點和問題》,同[1]。 [3]白樂桑《漢語教材中的文、語領土之爭:是合並,還是自主,抑或分離?》,同[1]。 [4]柯彼德《漢字文化和漢字教學》,同[1]。 [5]安子介《漢字的再認識》,《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8。 [6]盧紹昌《對外漢語教學中漢字教學的新嘗試》,同[5]。 [7]蘇培成《現代漢字學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8]杜智群《形近易誤字八百組》,印刷工業出版社,1984。 [9]戴昭銘《文化語言學導論》,語文出版社,1996。 [10]劉志基《漢字與古代人生風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11]鍾秋生《華文教育錯誤字辨析》,新加坡華文研究會,1990。 [12]陳仁鳳、陳阿寶《一千高頻度漢字的解析及教學構想》,《語言文字應用》1998年第1期。 [13]劉英林等《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5。
⑦ 美女韓語怎麼說
美女有以下3種說法:
1、미녀: 漢字詞,對應的漢字是美女,發音類似 mi ni e;
2、미인: 漢字詞,對應的漢字是美人,發音類似 mi in ;
3、아름다운 여자: 直譯是美麗的女子,意義就是美女,發音 a lem da u n yi eza。
例句:
1、정면으로 미녀 한 명이 걸어왔다. (迎面走來一位美女)
2、그녀는 매우 아름다운 여자이다.(她是個非常美麗的女人)
3、어렸을 때부터 미인이었고요.(她從小就是一位美人)
(7)藏民美女不識漢字怎麼溝通擴展閱讀:
1、你好! ![an nyung ha sei yo]
2、 你好嗎? ? [e dde kei ji nei xim ni gga]
3、(向走的人) 再見! [an nyung hi ga sei yo]
4、初次見面![ce em beib geid sem ni da]
5、認識您很高興。[dang xi ner ar gei ei e gi bbe yo]
6、我叫……。 …….[ze nen...yim ni da]
7、 請多關照。 [zar bu tak de lim ni da]
8、(向留下的人) 再見! [an nyung hi gei sei yo]
9、好。[yei]
10、不是。[a ni o]
11、謝謝。 [gam sa ham ni da]
12、對不起。 [mi a nam ni da]
13、沒關系。 [guein can sem ni da]
14、吃飽了,謝謝。 [zar me ged sem ni da]
15、辛苦了。 [su go ha xyed sem ni da]
⑧ 看美女怎麼說的有文化
現代人喜歡將美女數字化,有的相親廣告上還堂而皇之的自評,什麼容貌幾分,身材幾分。至於具體長什麼樣,全靠腦補加幻想。
唐朝大詩人王勃,在滕王閣上用「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十三字,描繪出一幅寧靜致遠的絕美畫面。那麼,把漢字玩出了花的古代文化人,又是如何形容美女呢?
「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吾無間然矣。」此句出自清代文人張潮所著的《幽夢影》。溫和平淡的詞句間,一位形神兼備的美人躍然紙上。
戰國年間,楚國文人宋玉為表明自己的愛情觀,著《登徒子好色賦》。文中宋玉用「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來形容他鄰居的女兒。現在,這句話可以成為老公我是不是胖了?是不是曬黑了?這類問題的標准答案。
公元222年,曹植在前往鄄城的路途中,有感而發,寫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賦》,堪稱古代文化人形容美女的最高境界。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觀此文,浩而不煩、美而不驚,如一幅絕妙丹青。原本虛構的洛神,也因作者的傳神刻畫,變得有血有肉,宛如親見。
可惜,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封神榜》中的暴君商紂王,見到女蝸像都能寫出「梨花帶雨爭嬌艷,芍葯籠煙騁媚妝」這樣的詩句。現在,卻只剩下簡單粗暴的80分美女,哪怕你用個膚白貌美大長腿,胸大腰軟屁股翹也好啊!
⑨ 女字旁怎麼打出來,要看起來是偏旁,不是單獨的一個女字,最好是直接能復制的,謝謝了
女字旁五筆:VVVV
女拼音:nǚ 、rǔ,注音:ㄋㄩˇ、 ㄖㄨˇ,部首:女部,部外筆畫:0畫,總筆畫:3畫
倉頡:V,鄭碼:ZM,四角:40400,結構:單一,電碼:1166,區位:3714
統一碼:5973,筆順:フノ一
釋義:
[ nǚ ]
1.女性,女子,女人,婦女:~士。~工。男~平等。
2.女兒:一兒一~。
3.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 rǔ ]
文言代詞,你:~等。~將何往?
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女,婦人也。象形。王育說。凡女之屬皆從女。
白話版《說文解字》:女,婦人。像婦人之形。這是王育的說法。所有與女相關的字,都採用「女」作邊旁。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女孩[nǚ hái]
小姑娘。
2.男女[nán nǚ]
男性和女性:青年~。~青年。~平等。~老少。
3.女兒[nǚ ér]
女孩子(對父母而言)。
4.美女[měi nǚ]
美貌的年輕女子。
5.女人[nǚ ren]
女性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