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8年十大名茶排名是怎麼樣的
2018年十大名茶排名是西湖龍井、江蘇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銀針、信陽毛尖、安徽祁門紅、安徽瓜片、都勻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鐵觀音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西湖龍井的品牌,其實還是蠻多的,每家的炒制技術、等級分類技術水平不一樣,最終形成的口感風味不一樣,所以要多試試,雖然大同小異,但差異還是會有。拿西湖龍井來說,行業內有個職業工種叫做評茶師,這個職業是專門對茶葉的品質高低進行評審的。
這兩種情況都涉及一個問題,就是對茶葉標準的評審,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評茶師的工作。評茶師分為初級評茶員、中級評茶員、高級評茶員、評茶師、高級評茶師五個等級,其中以高級評茶師的級別最高。專業的評茶師會對進來的每個批次的鮮葉或茶葉進行評審,最後確立茶葉的等級標准,比如西湖龍井的精品、特級、一級、二級、三級的評定。
② 茶藝&評茶技師與茶藝師評茶員的區別是什麼
茶藝師是茶葉行業中具有茶葉專業知識和茶藝表演,服務,管理技能等綜合素質的專職技術人員。而評茶員是以感覺器官評定茶葉品質(色、香、味、形)高低優次的人員。經過國家認證的、以評茶為職業的人員簡稱評茶員。兩者在工作內容上是有明確區別的,一個是處於茶行業的前台,一個則在後台。茶藝師的主要工作是在茶館、茶樓、茶店從事銷售、茶藝表演、茶藝沖泡等相關工作,評茶員則主要是在茶葉企業從事茶葉采購、加工、拼配、分級等工作。就兩者的證書資質而言,評茶員的含金量比茶藝師高的多。
不同:定義
茶藝,即泡茶與飲茶的技藝,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式。
茶葉審評,則是檢驗茶葉品質的手段和方法。審評人員運用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對茶葉產品「色、香、味、形」等進行審評,從而鑒定茶葉品質。
③ 怎樣評茶較專業
<怎麼鑒別茶葉等級>
審評茶葉的優劣,目前仍然以感觀為主,理化檢驗為輔。感觀審評鑒定法,是以人的視,嗅,觸覺等感官,視其外形,葉底和茶湯的色澤,嘗其滋味,嗅其香氣,綜合提出審評意見。理發審評鑒定法,是以各種儀器測定茶葉內含的水分,灰分,茶末比例和緊壓茶的含梗量。在審評中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紅茶,綠茶,花茶的審評
(1) 評干茶
1、整碎(勻度):將有代表性的樣茶二兩左右倒入審評盤中,雙手合盤循著一定方向旋轉數圈,使不同形狀的茶葉在盤中分出層次。粗大而輕飄的浮在上面,細小的沉在盤底,中段的茶葉比較均勻一致。中段茶越多,表明勻度越好。反之,上面的粗大茶和盤底的細小茶占的比例大,則勻度差。
2、條索:條索的松緊,粗細,扁圓,輕重與鮮葉老嫩有直接關系。緊結而重實的質量好,細而碎的質量差。珠茶要求細圓緊結。扁形茶要求扁平,光滑,挺直。
3、嫩度:茶葉的老嫩與茶葉品質有直接的關系。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芽尖和白毫含量多的嫩度高,品質好。
4、色澤:紅茶紅褐或烏褐油潤的質量好,枯褐或花黃的質量差;綠茶翠綠或銀灰色(俗稱起霜)有光的質量好,枯黃或暗褐的質量。紅茶含有較多的金黃芽尖,綠茶含有較多的白毫,均為高級茶。花茶墨綠色的質量好,枯黃色的質量差。
5、凈度:樣茶中帶有較多茶梗,葉柄,茶籽的,質量差。夾有雜質,如泥沙,草木葉,竹片的質量更差。正品茶不能含有雜質,副茶不能含有非茶類雜質。
6、干茶香:抓一把干茶,聞其香氣,辯別茶香高低,同時檢查有無霉,餿,煙,焦,酸味或其它異味。
(2) 開湯評茶 將混合均勻的樣茶取出三克(花茶應除去殘花)放入審盤中,用開水沖泡五分鍾,將茶湯倒入另一茶碗中,泡過的茶葉倒入盤中,從以下四個項目鑒別質量。
1、香氣:無異味並稍帶較高火侯的煙焦氣味為正常。
2、湯色:一般以濃厚明亮者為優,暗渾淡薄者較次。
3、滋味:濃厚醇和者為優,澀味很重者為次。
4、葉底:柔和鮮明者為優,粗硬者為次。
④ 評茶的人一般怎麼品茶好茶壞
一、評茶用具
評茶用具主要有審評盤、審評杯、審評碗、葉底盤、天平、砂石計、網匙、茶匙、湯杯、吐茶筒和燒水壺等。
二、評茶方法
(一)、泡茶用水
泡茶用水,PH值在5以下,用天然軟水或非碳酸鹽硬度的水。
(二)、泡茶水溫
泡茶水溫標准為100度。開水沸滾過度或不到100度的開水都不能達到良好的評茶效果。
(三)、泡茶時間
紅茶與綠茶的沖泡時間,國內外均定為5分鍾。青茶類(烏龍茶)第一泡為3分鍾,第二泡為5分鍾 。
(四)、茶與水的用量
為了正確審評茶湯的色、香、味的優次或好壞,用茶與用水量必須一致,國際上審評紅、綠茶一般採用3克茶葉用150毫升水沖泡,茶水比例為1:50。審評青茶類(烏龍茶),由於要求著重香味、並重視耐泡次數,其用茶量為5克,用水為110毫升,茶水比例約為1:22。緊壓茶中的餅茶的審評茶水比例與紅、綠茶相同。
三、茶葉審評
茶葉品質的鑒定主要是依靠人的嗅覺、味覺、視覺、觸覺和大腦來綜合分析判斷的。
進行茶葉審評,主要是從干評(外形審評)和濕評(內質審評)兩個方面。
(一)、干評
主要是從茶葉外形的四個因子來審評:
1、條索:指各類茶葉的外形規格,如茶葉的大小、長短、粗細、輕重。
2、整碎:一是指上中下各段茶比例是否勻稱,二是指茶葉個體條索(或顆粒)的大小、長短和粗細是否均勻,整碎的好壞要視茶葉整體感覺。
3、凈度:主要是指茶葉中茶類夾雜物(梗、籽、朴、片和毛衣等)和非茶類夾雜物(雜草、樹葉等)含量的多少。
4、色澤:茶葉外形的色澤主要是從茶葉本身的顏色和光澤度來看。色澤好的茶葉帶有油潤感,色澤差的茶葉呈暗灰色。
(二)、濕評
1、香氣:
嗅香氣可分為熱嗅、溫嗅、冷嗅三個階段。熱嗅主要是聞香氣中有沒有異味(煙、焦、酸、餿、霉);溫嗅主要是判定香氣的高低;冷嗅主要是看香氣的持久性。
2、湯色:
主要評比茶湯本身的正常色(性質、深淺)和茶湯的亮度(明暗、清濁)。
正常色是指茶湯應具有各類茶的湯色,如綠茶的湯色應為綠湯或綠中略帶黃、明亮;紅茶的湯色應為紅色,紅艷而明亮。青茶的湯色則為橙黃明亮;黃茶的湯色應為黃而明亮;白茶的湯色是淺黃而明亮;黑茶的湯色為深褐色,明亮。
亮度是指茶湯明暗的程度。
因為茶湯中的化學成分和空氣接觸後容易發生變化,使茶湯變深、變渾,所以有時會把看湯色放在嗅香氣之前完成。
3、滋味
品嘗茶湯的滋味,適宜溫度一般在50度左右,主要按濃淡、強弱、鮮滯、爽澀、苦甜及純異等來評定級次。
4、葉底:
審評完滋味後,將葉底倒入葉底盤中,觀察其嫩度、勻度和色澤。葉底的老嫩、勻雜、整碎、色澤的亮暗和葉片展開的程度等是評定茶葉優次的一個重要因素。
茶葉的審評一般是通過上述的外形審評和內質審評來綜合觀察評定的,僅茶葉的某一項因子或某幾項因子是不能正確反映茶葉品質的。
⑤ 想知道茶語網直播的天心村鬥茶怎麼樣
武夷山自古以來就是茶事重地,自北宋以來的武夷山鬥茶風俗已經綿延數百年,甚至連古今第一「嗜茶天子」宋徽宗都是武夷茶的粉絲。而「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這正是北宋大文豪范仲淹在武夷茶區生活一段時間後所作的《和章岷從事鬥茶歌》中的前四句,文中的武夷即是天心岩茶村所轄區域,若從那時算起,天心村鬥茶真的要算民間活著的歷史。
整體來說茶語網報道的鬥茶賽復賽現場情況還算不錯。
現場來了武夷岩茶江湖名聲赫赫的大咖——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中的葉啟桐、王順明、劉寶順、吳宗燕,身為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茶學系副主任、福建農林大學茶葉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同時也是國家一級評茶師的郭雅玲……
然後再茶語網報道現場來看有很多後起之秀,80後甚至90後的年輕人,看來茶越來越年輕化,普及到了年輕人身邊。
⑥ 很多美女說茶要好喝就可以,什麼叫好喝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茶香,甜,不苦不澀就好喝。
喝茶一兩年的朋友覺得湯感柔和、要有回甘的,就是好茶。專業的評茶員要看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來評價,各項表現力高分才是好茶。茶是否好喝,同一個標准無法適用於任何人。適口為珍,才是正解。
喝茶水對身體的好處有很多,包括可以預防肥胖、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可以預防腸道疾病等。長期喝茶基本沒有太大的壞處,但是不宜長期喝濃茶,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血壓升高、便秘等不良反應。
⑦ 聽賣茶的人說大學品茶師一個月4000---5000元的工資,不知真假,,女孩大學考茶藝專業有前途嗎
評茶師很有前途。
茶行業的評茶師太緊缺了。
一個月4000---5000元的工資剛畢業可能性不是很大。
⑧ 抖音上賣茶的直播間哪家靠譜
茶葉的種類很多,賣茶的店鋪也很多,可以根據喜好選擇合適的賣家。
根據我國出口茶的類別將茶葉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花茶、緊壓茶和速溶茶等幾大類。
茶葉審評時一般可從茶葉的形狀、色澤、香氣、滋味、湯色等方面來鑒別。正常的茶葉應該具有該類茶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異種植物葉,不含非茶類物質,無異味、無異臭、無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