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試問工資要求多少,怎麼回答
面試的時候問工資要求,這是很正常的面試過程。
在面試之前,就應該對於本行業的工資有一定的了解,然後根據行業工資的基本情況,自己在提工資要求的時候,不要太高和太低就可以了。
2. 請問面試的時候被問期望工資是多少怎麼回答最好
這個回答貌似還得視當時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我的做法是,回答對方提出的薪資區間的中間偏上部分,即不封頂,也不掉價,在你的區間之內,即是雙方都能夠互相認可的基礎。 來自職Q用戶:老韓:來我圈子耍!
你以為的工資並不是真正的工資……
你以為工資是每個月收到的錢,但是並不是。
真正的工資是
工資 = (一年的稅前工資 - 稅 - 保險 津貼 獎金 其他福利) / 12
假設你每月工資稅前 8k,面試官問你工資的時候,你回答 8k 對嗎?
對,也不對。
哪裡不對?
我們重新看看這個公式:
工資 = (一年的稅前工資 - 稅 - 保險 津貼 獎金 其他福利) / 12
一年的稅前工資是多少?你知不知道有個公司一年發 13 個月,有的公司一年發 18 個月,有的公司今年發 13 個月,明年發 14 個月?有的公司的老闆都不知道自己公司給員工怎麼發工資。
所以你應該先了解到底對方公司發幾個月工資再回答!
如果月數少於上家公司,每個月的工資就得多發一點沒毛病吧?
稅是多少?有的公司全額交,有的公司按最低標准交,這中間的差別可不是小數目。
所以你應該先了解對方公司怎麼交個稅再回答!
保險是多少?跟稅一樣,可多可少,中間的差距很大,一定要問。
如果保險費沒有全額交,每個月的工資就得多發一點沒毛病吧?
津貼有哪些?我以前的公司有飯補,你們有嗎,一個月飯補加起來就有大幾百了。我以前的公司配 Macbook Pro,你們有嗎,總不會要我自己花錢吧,一個 Macbook Pro 一萬多呢。我以前的公司有住房補貼你們有嗎?
如果沒有津貼,每個月的工資就得多發一點沒毛病吧?
獎金?項目獎金有嗎?年終獎有嗎?我之前公司普通部門年終獎 3 ~6 個月工資,貴司是多少?
如果沒有獎金,每個月的工資就得多發一點沒毛病吧?
其他福利有嗎?我之前公司有上下班班車,一個月省我好多錢,貴司有嗎?還有高溫補貼、節假日發東西,貴司有嗎?我記得我去阿里的時候還獲得了一次性的搬家費,大概是六千的樣子。另外貴司對女性員工提供每月一天的大姨媽假嗎?貴司對程序員提供 24 小時不間斷的零食嗎?有程序員鼓勵師嗎?年會會請蒼老師來表演嗎?不請蒼老師的話請波多野老師也是可以的呀(我只是舉例,你可千萬別真這樣說,顯得你low……另外普及一個知識點,蒼老師姓蒼井,不姓蒼)
如果沒有這些福利,每個月的工資就得多發一點沒毛病吧?
其他我就不再說了,我總能找到讓對方漲工資的理由。就算對方不漲,也會在爭論中失去了主動性:對不起,我們提供的福利太少了,讓您受委屈了(這是我幻想的)
不管你以前的公司有沒有這些福利,問完這些,面試官都會覺得他提供的薪資不值一提。
面對這么專業的提問,面試官可能已經緊張得流汗了,上面這些問題只要有一個答案是「沒有」,你就佔領了討價還價的主動了。如果答案全是「有」,你就賺了呀!
他不過是想找個理由壓你的工資,沒想到起到了反面效果。
你可能會說,我上家公司就是除了 12 個月工資以外就什麼都沒有怎麼辦呀?你貌似還沒搞清楚重點,我們的重點不是說我們上家公司多麼人性化,重點是迫使面試官承認他們提供的工資並不高哇。
雖然你們開的薪資是 XXXXX,但是卻連大姨媽假都沒有提供,還好意思說你們公司福利好?哼!(雖然我用不了這個假……)
學會了嗎? 來自職Q用戶:小北京:最近缺關注➕
3. 面試時如果考官問你:你對工資要多少,待遇有什麼要求么,要怎麼答
直接回答你想要的工資水平,然後加一句:我還是很想進入貴公司工作的,在工資方面如果雙方有差別,可以協商。
就成了。千萬不要答隨便之類的話,公司也想招一個目標明了,說話明了的人,以免今後招進來後由於工資的問題,雙方不高興就不好了。
4. 面試官問現在工資是多少,該怎麼回答
面試時,面試官問面試者工資多少,其意圖就是想了解面試者的薪資底線和對能力的自信程度。如果薪水說的低,顯然面試官認為其工作能力差,會改變對面試者的態度。而把薪水工資收入說的高一些,反而會讓面試官更加正視面試者。
對薪水的要求關繫到個人的切身利益,也是衡量個人價值的體現。工資越高說明其個人能力越強,有潛力可挖,可以作為未來的戰略儲備。
在職場面試時有個奇怪的現象,面試者不敢談工資,或者把工資說的偏低,害怕被怕 Pass,往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反觀面試者,非常自信說出自己的高工資,更能給面試官一個很好的印象。
面試時在提及工資時,一般來說就是面試官對面試者心動,想聘用,但又害怕工資收入滿足不了面試者,為未來埋下隱患伏筆。才會有此一問。以最貼近面試者心理底線的要求給出工資。
因此,當面試者面對面試官問現在工資多少時,要毫不隱晦的說出自己的工資收入,對工資的期望值。所謂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來應聘就是為了找到適合自己滿意的工作
5. 面試時,當面試官問你期望的工資待遇是多少,你該怎麼回答
找工作就離不開面試,而面試的時候肯定會談到薪資的問題,這是公司與個人是否適合的先決條件,也是大家雙向選擇的一個重要條件。
試想,一家公司招聘一位員工,而公司給這位員工所任職位的薪資定為五千。在面試的時候你張口要七千、八千,那大多公司是不能接受的。因為你打破了他們公司的薪酬體系,除非你特別優秀,或是可以幫助公司達到一定高度。或許會有破例,但這種情況很少,這也就意味著這次面試失敗了。
6. 面試時候老闆問想要多少工資。該怎麼回答
解決方案1:
給用人單位一個薪資區域,X-XX之間。 X是面試者所能接受的最低價位,網路搜索這家工資價位,結合面試者自己的需求與用人單位的最低值來定義 XX是你所了解本行業給出的最高價位 後者比前者可以多50%以上,比如3000-5000元
解決方案2:
談到最後再補充,用人單位所要求的是稅前還是稅後的面試者可以這樣回答,面試者可以把市場行情告訴用人單位。還有,公司現在對我這個職位定的薪資是多少,想問一下:相信公司是有相關薪資制度的?得到回答後,如果面試官非要問想要多少工資,面試者可以根據情況報一個稍稍高一些的薪資。這樣會靈活一些。
解決方案3:
一個人的勞動是有價值的,至於值多少錢,面試者有個心理底線,而面試官也有個衡量,無論怎樣,只有雙方的觀點一致,才能合作愉快,否則,就算面試者面試成功,也不會工作得愉快的。
解決方案4:
A、面試者要了解面試者的崗位在當前所在城市的最低薪資標準是多少。然後按照每年5-7%的漲幅遞增進行計算。
B、直接了當的告訴面試官自己的需求,這個不需要含蓄,不需要害怕。出來打工特別是面試,就像談買賣一樣。
解決方案5:
許多求職者在參加面試時,當主考人員問及:「期望工資是多少?」往往會不知所措。或是由於道聽途說,感覺良好,盲目抬高身價,嚇得用人單位不敢錄用;或是由於自己不諳行情,把自己的心理價位壓得過低,一旦被錄用後便覺得吃虧而導致迅速的跳槽或消極怠工,因此,合理進行報價大有講究。
解決方案6:
首先面試者在面試前應該想到這個問題,在這個行業、這個職位能值多少?行情是多少?面試者開出的價格應適當低一點被錄取的機率就會大一些,只要自己有真本事,在以後的工作中老闆能看到也會給升職加薪的。
面試時應當對注意一下:
一、分析市場行情
對於不同的職位,一般說來有一個大概的市場行情價格,仔細分析這些指導價格,對自身的定位大有好處。目前全國尚無一家權威機構發布這方面的信息,但可以通過親朋好友了解一個大概,另外也可以通過一些職業中介機構獲得指導,爭取多了解一些薪資狀況。
二、分析市場需求狀況
對於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了解目前就業市場中對該類人才是供不應求還是供大於求,薪資行情雖說不同於股市的瞬息萬變,但的確是由市場在起指導作用。例如:電腦人才在市場上極緊缺,剛畢業的本科生薪酬大概在2000~3000元之間,甚至更高,而同樣的大學畢業生從事秘書工作的,薪酬在1500~2000元之間,不會高於此數。
三、分析自身的經驗和能力
個人的經驗和能力將是薪酬定位的決定性因素。例如大學本科畢業五年以上又有外企經驗的英文高級秘書大概行情為3000~5000元,而大專畢業、三年以上外企經驗的中英文高級秘書的大概行情是2500~4000元。
四、分析用人單位的特點
一般說來,大的跨國企業由於其福利保障制度較為完善,薪酬控制較為嚴格,除個別職位薪酬可以有較大幅度波動外,其餘的職層均有較為嚴格的標准,不易隨意改動;而中小企業為了吸引人才,也為了彌補其福利方面或者是個人發展方面的不足,薪酬伸縮的可能性較大。當然,最終具體企業還得具體分析。例如,該企業如果急需某方面人才,而自己又是難得的候選人,則高價也易被接受,那就說老闆跟著公司的制度以及行情看著給吧,相信有能力者做的好公司不會虧待自己的。
7. 如果面試時人家直接問你要多少薪水該怎麼樣回答
直接回答就行。應聘者或招聘者都有自己的薪資要求,如果薪資不滿意,即使其他要求都能滿足都談不攏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乎薪資,看重公司的發展前景和培訓機會,你可以像三樓那樣回答就行了。
8. 面試的時候,考官問我想要多少工資,我該怎麼回答
面試談薪一直是一個讓求職者頭痛的問題。開價太高,怕面試官對自己「敬而遠之」;開價太低,又怕委屈了自己。其實,在談薪過程中,時機的選擇很重要,選對了時機,你的談薪之路才能有一個好的開始。
一、初次面試就大方談薪
風險指數:★★★★
求職者在找工作時,一般都會處於弱勢,因此在談到薪資問題時,往往不會開門見山,馬上就表明態度,尤其是在「初面」時。似乎在普遍的認知中,「初面」就主動談薪簡直就是在「自尋死路」,然而,也不乏有一部分人有這樣的自信和能力,他們覺得初面談薪也未嘗不可。同時,我們也提醒求職者,這是一招險棋,如果自己有不利條件,千萬不要輕易嘗試。
以下幾類人切忌不要過早談薪:
1、初出茅廬的畢業生:這個時候多參加面試沒有太大壞處,有助於了解更多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並且更理智客觀地評估自己的價值。況且沒有工作經驗傍身,一開始就談薪,未免顯得太狂妄。
2、自身能力有欠缺的半吊子:顯而易見,你沒有足夠的初面談薪資本。
3、轉行轉崗的轉型者:這個時候,獲得重要的相關工作經驗,要比薪水的提高更重要,參加更多面試也是在讓你了解想要進入的行業和崗位,為最終成功轉行轉崗提供機會。
4、有較長空白期的裸辭者:這是在簡歷上就會體現出的劣勢,如果要扭轉它,你需要通過更多的面試展現自己的實力,等雙方都更加了解後,談薪資本才會顯現。
二、面試結束談薪最穩妥
風險指數:★
無憂專家:面試的過程是對這個公司進行總體認識的過程,包括公司文化行業地位,求職者有了對公司的初步定位後,再根據自身條件談薪資更容易成功,與此同時求職者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臨時調整自己的期望。經過一系列溝通,雙方已經比較了解了,再談薪資時就比較有針對性,雙方都有了相對比較明確的心理價位,談薪過程相對也會更加順利。
在回答薪資問題的時候,不能趁匹夫之勇亂答一氣,要有準備,要有策略:
第一,工資可以說一個大概的數。比如說我期望的薪資是2500-3500,給出一個合理的范圍,這樣可以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不至於因為開價過高,而失去一個面試成功的機會。
第二,要善於發問。了解企業的薪酬幅度,關鍵是善於發問,讓對方多講,你就可以了解足夠的信息。如果你對自己想提的薪資還是把握不準,那也可以把問題拋給面試官,你可以說:「我想請教一個問題,以我現在的經歷、學歷和您對我面試的了解,在公司的薪酬體系中大約能達到怎樣的水平?」對方就會透露給你准備開的工資。
第三,談薪水的時候不要拘泥於薪資本身。在面試中談薪水,是不能「就薪水談薪水」,要把握適度合理的原則。告訴自己的面試官,薪水不是重要的,你更在乎的是職位本身,你喜歡這份工作;告訴公司你希望公司能了解自己的價值。這樣,就能將薪資問題提升到另一個高度。
第四,不要忽略福利。在和面試官聊到薪資問題的時候,不妨也可以大膽問個清楚:除了工資之外,還有其他的薪資福利嗎?比如補貼和獎金。補貼是指車貼、飯貼、房貼、汽油補貼、出差津貼、通訊費、置裝費、過節費等工資以外的現金福利,另外一些企業還會設立各種名目繁多的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這些福利折算下來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如果面試官在面試結束也沒有明確地和你談薪,那麼這時候你就要主動出擊了。
三、電話里就談薪水
風險指數:★★★★
有人認為,面試的時候,最好把薪水這件事情說說清楚,如果大家期望值不匹配,那也省得彼此再多浪費時間。但是,電面的情況有點特殊,首先你們互相都沒有見到對方,了解不夠直觀,其次,電話里交談的內容通常都是一些基礎問題,不會過於深入,因此,在這種狀況下,貿貿然就談到薪酬,多少有點不妥。而且,事實也證明,大多數HR並不是很喜歡求職者在電話面試中就急急地詢問薪資問題。
無憂專家:「電面」只是「摸底」,之所以會安排電話面試,目的也就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在第一輪對求職者做一個大致了解,最終還是要靠面對面來落實最後結果。
當然,如果你對「電面」的公司並不感興趣,或者你在薪資上有一定要求,可以在「電面」中直接提出,這樣也可以節省僱傭雙方的時間成本。
如果你真的非常想了解薪水狀況,那可以曲線救國,在描述你之前的工作時,看似無意間捎帶出你之前的薪水狀況,然後表示,你的跳槽也是希望薪資上能有所提高。
以上回答轉載自求職類公眾號圈裡求職,圈裡人帶你圈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