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美廣西——紫荊瑤族風情(桂平)
紫荊鎮位於桂平市城區北部,距城區41公里,坐落在大瑤山山脈南端,東連平南縣,南接本市西山鎮,西與武宣縣相鄰,北同金秀瑤族自治縣交界。是桂平市唯一多民族聚居的山區鄉鎮,鎮內居住著勤勞勇敢、熱情好客的23000多漢、壯、瑤、苗、侗、仫佬、土家等七個民族的同胞
紫荊鎮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策源地,當年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等分別在該鎮境內以教書、燒木炭為名從事地下革命活動,東王楊秀清的故居就在該鎮風光秀麗的十八山沖——流傳為東王沖。該鎮如今還留下有楊秀清、馮雲山當年燒木炭的小炭窯、教書遺址和太平軍駐軍的軍營遺址。
去湖南張家界的時候導游跟我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窮山惡水出刁民」。這句話用在我們桂平金田紫荊也很合適。因為地處偏僻山高皇帝遠、消息閉塞、民風朴實 ,所以從廣東來的洪秀全才可能在這里成立拜上帝教乃至太平天國,並一路打到上京去。可是這里的人民不是刁民,相反他們熱情好客,為人實誠。這在萍水相逢的壯家二哥夫婦身上得到了證實。
第一次去紫荊是2006年的時候。那時候剛大學畢業,大學時的外教Andy在回美國前在國內到處遊玩,最後一站是來廣西找我。那是也是一個素未謀面的壯族小夥子帶著我們在紫荊鎮的瑤寨里轉了一圈。10年過去了,紫荊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傍著河邊走進山的土路已經開發成水泥路,而從金田到紫荊那條險要的山路已經被修建成寬闊堅實的二級公路。沿途的大山沒有變,但是設立了很多風景點。一路上都能看到指示牌:天平天國博物館、太平天國遺址公園、大藤峽漂流、龍潭公園。。。。。
出發前我在各個群里呼喚在紫荊比較熟的人出來指路,多番周折後找到高中時的老同學帶我們游紫荊,實在榮幸。同學找了一個紫荊本地的壯族人家作為我們的據點。那就是我們後來遇到的壯家二哥和二嫂了。二哥家在紫荊鎮上有棟房子,兒女都大了在外地工作。只有他倆夫妻在鎮上經營一個小木工廠。他們老家是也住在山上,是壯族人。聽說家裡還有個老母親守著山上的房子過。對於我們這一大群人的到來,二哥表示沒有任何壓力。我們到達紫荊時正是吃午飯的時候,二哥、二嫂已經在給我們做飯了。酸辣爽口的酸竹筍炒紅背菜瞬間征服了我們的胃。午飯後二哥領著我們前往人間仙境十八河。
科普紫荊十八河:紫荊鎮木山村,原名十八山,是瑤民集中居住的純瑤族村,寨中共有瑤民1100多人,是"盤瑤"各種風俗、風貌、風情集中體現的代表村。十八山中有條十八河,十八河全長20多公里,小溪流水清涼透澈;溪中小魚逍遙自在;原始森林茂密高聳;飛禽走獸活躍自如;奇山異石千資百態;群峰起伏各有千秋;懸崖峭壁爭奇斗艷;瀑布飛濺氣壯山河。
本來我們應該可以看到這些景色的,可是此前發過兩個山洪,原來的仙境變成了一個荒蕪的河灘。溯河而上,還能看到一些以前十八河的迷人之處。河水特別清澈,三米深的水潭能一眼看到底。好些人帶了泳衣來這里佔一處河灣泡澡、燒烤、野餐。
河灘里到處都是石頭,一路走上去大家都盡量地伸展自己的肢體想避免濕足。這該是強度最大的野外拓展了,連神經都是緊綳的。不過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先後幾聲驚呼大家的鞋就都濕了。
在河邊遇到一個瑤族老奶奶在石頭上磨刀,看到我們過不去河還給我們搬石頭搭橋,真心過意不去。當我們堅持要給她拍照的時候,她緊張地摸起自己的頭巾,確認頭發是不是都包起來了。嘴巴里一直說瑤人的頭發不能被外人看到的。老奶奶90歲了,天天砍柴,種菜,喂雞,放牛,身體很好,而且白話講得很好。
這一天雖然沒能看到心目中預想的奇景,也沒能體驗漂流的刺激;但是一路上在崇山峻嶺中穿梭也飽了眼福。特別是晚上的大餐,在把酒言歡時更是讓我們覺得這一天特別盡興。
晚飯我堅持自己買菜回來做,不準壯家二哥再破費。在市場買了魚和鴨還有各式小菜回到二哥家,大家一起動手很快就炒出了7大盤。真的是盤啊,看看這一桌子菜就口水沸騰吧。特別是二哥聽說我們要來特意到江里電回來的小魚,油鍋了炸了配上辣椒吃,那個回味無窮啊。晚飯時就著野果酒我們每個人做了自我介紹,二哥一個勁地說:「記住了,記住了。」
花絮:
本來安排紫荊的行程是兩天的,Day5原計劃要去距離紫荊45公里外的東鄉百崖大峽谷探幽的,但是在出發前10分鍾畫寶扭傷了腰就臨時改變行程回家歇著去。這里要多說一些在紫荊的事情,因為沒有Day5了.
在去市場買菜的路上遇到一個瑤民坐在家門口綉褲腳,跟她攀了會兒家常。最後成功忽悠她把自己的那套黑布瑤服飾借給我們穿一穿。大媽一開始有點不樂意,後來憑我三寸不爛之舌終是打動了她,最後以100塊錢穿四次成交。(其實是人民幣起了作用。)
跟老同學說:「熟悉嗎?18年前的你!」他笑了。
在紫荊鎮上有一些小賓館,多是自家的房子改成的家庭賓館。我們包下一個套間一廳三房,帶熱水和空調,要價不到200左右,還算比較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