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樓蘭美女的年代是3800年前她的年代相當於內地歷史的什麼時候
3800年就是 公元前1800年左右,夏(約公元前1800年)
② 樓蘭女王真有其人嗎
樓蘭古城遺址位於若羌縣境內羅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人跡罕至,環境異常的荒涼、凶險。然而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2世紀樓蘭就是西域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古樓蘭國有人口14000餘,士兵近3000,真可謂是一泱泱大國。古樓蘭地處絲綢之路要沖,扼東西交通的門戶,是漢王朝進入西域的橋頭堡。當年在這條交通線上是「使者相望於道」,交通繁忙,城市經濟繁榮,樓蘭古城有著極盛一時的歷史和燦爛的綠洲文化。奇怪的是,聲名顯赫的樓蘭王國在繁榮興旺了五六百年以後,卻史不記載,傳不列名,突然銷聲匿跡了。7世紀時,唐玄戕取經歸來,看到樓蘭國「城廊巋然,人煙斷絕」,其蕭條之景,使人頓生滄海桑田之感慨!1900年3月斯文·赫定率隊考察羅布泊,差些全軍覆沒,因而宣稱這里是可怕的「死亡之海」!1980年5月我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蒙難失蹤,更給這座古城蒙上一層神秘可怖的面紗。近年上海的「獨行俠」余純順歷時8年在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後,倒斃羅布泊荒漠,又給蔞蘭古城平添了幾分凄涼和悲壯。樓蘭古城究竟是怎樣消失的?樓蘭遺址究竟在哪裡?樓蘭的自然環境究竟有多惡劣?樓蘭有些什麼文化遺存?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外考古學家和科學家關注的問題。樓蘭也是中外探險愛好者憧憬嚮往的神秘之地。
樓蘭古城是由於自然和人為多方面的復雜原因,導致河流改道,風沙侵襲,被掩埋於大漠中的。本世紀初,因為斯文·赫定的維吾爾族向導艾爾得克為找回丟失的鋤頭,於無意中讓斯文·赫定發現了樓蘭古城,從而引起世人極大的關注,世界各國的考古家、探險者蜂擁而至,他們在樓蘭古城地區發掘的文物其價值之大震驚世界,其數量之豐難以數計。除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玉斧、石刀、石箭簇外,還有漢簡、漢文書、絲織品、木器、陶器、銅器、玻璃製品、古錢幣等等。其中以晉代手抄《戰國策》和漢錦最為珍貴。還發現了著名的「李柏文書」,並據該文書又發現了附近的「海頭」故城,並發表了一些專著。1927年中國考古學家黃文弼也到樓蘭發掘考察,出土了大量文物,發表了專著《羅布淖爾考古記》。中外學者盛贊樓蘭是一個埋藏在「沙漠中的寶地」,是歷史遺落下來的「博物館」、「東方的龐貝城」,解放後,我國組建過多批現代化的考察隊伍真誠樓蘭考察,現清楚查明,樓蘭古位於東經80度55分12秒,北續40度30分57秒與附近城鎮的直線距離為西北距庫爾勒市344千米,西南距若羌縣城330千米,古城佔地12萬平方米,略成正方形,邊長約330米,用泥土、蘆葦、樹枝相間修築的城牆仍依稀可辨。一條大致西北——東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貫城中,將古城分成東北、西南兩區。東北區僅存佛塔及其附近建築,佛塔殘高10。4米,系用土坯、糯米漿、柳條砌築,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築物。西南區有當時的官署——三間房遺址與一些小院落。古城內,蓋房用的胡楊木樑、檁、椽等木構件,比比皆是,其中不少還鑿了眼,刻上了花紋,顯示了相當的工藝水平。古城及其周圍還有古烽燧、糧倉、古墓等遺址。在樓蘭古墓溝還出土了3800年前的干屍——「樓蘭美女」。樓蘭古城內目前尚遺存陶片、氈片、古銅錢、古兵器、絲綢碎片等眾多文物,只需你在地表稍事尋找和挖掘,你就可能成為一名「考古發現者」。
神秘的樓蘭強烈刺激著國內外遊人的探險慾望,近年來國內外掀起了一股樓蘭探險熱潮,各國探險隊紛至沓來,其中尢婁日本朋友熱度最高。1998年春節數十名上海探險者踏著上海獨行俠余純順的足跡來到樓蘭,在東方「龐貝城」渡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新年,個個激動無比。
樓蘭探險異常艱險,地表崛起的鹽殼和錯綜復雜的風蝕「雅丹」地貌,極其艱隊難行,越野車每小時平均只有前進二三千米,平均每兩分鍾汽車就得轉三個急彎。羅布泊地區的地貌廣達3500平方千米,是古城的一大天然屏障。這里天氣冷熱變化急劇,夏季午後氣溫上升至攝氏三四十度,燠熱難耐,而凌晨氣溫又可下降到0度以下,奇寒無比。羅布泊地區年降水量僅10毫米左右,而蒸發量可達3000多毫米,蒸發遠超過降水二三百倍,奇旱無比。這里風沙肆虐,沙暴滾滾,堪稱禁區。然而有險才有奇,神奇的羅布泊、險峻的雅丹龍城地貌以及各種沙漠奇景為樓蘭探險倍增了許多新奇刺激,足令探險者終身難忘。
樓蘭位於東徑89°22′22″,北緯40°29′55″,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處。樓蘭古城與附近城鎮的直線距離為:西北距庫爾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縣城330公里。古城現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略呈正方形,邊長約330米,用泥土、蘆葦、樹枝相間修築的城牆任依稀可辨。一條大致西北東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貫城中,將古城分成東北、西南兩區。乘東則是羅布泊/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群中。
據《史記 大宛列傳》和《漢書 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 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有人口一萬四千餘,士兵近三千人,可謂是一個泱泱大國
古樓蘭又是古絲路上西出陽關的第一站,當年在這條交通線上是「使者相 望於道」,交通繁忙,城市經濟繁榮。奇怪的是,聲名赫赫的樓蘭王國在繁榮興 旺了五六百年以後,卻從4世紀之後,史不記載,傳不列名,突然銷聲匿跡了。
7 世紀時,唐玄奘西遊歸來,看到樓蘭國「城廓巋然,人煙斷絕」,其蕭條之景, 使人頓生滄海桑田之感慨!
19世紀末,斯文赫定率一支龐大的駝隊來羅布泊考察, 深入羅布泊不足10公里就遭風沙襲擊,百十號人幾乎喪失殆盡,僅一人倖免於難。 從此他定稱:「這里不是生命所能涉足的地方。」是可怕的「死亡之海」。
1980 年5月,我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的蒙難失蹤,探險家余純順在羅布泊遇難,更給這座古城蒙上了神秘可怖的面紗。樓蘭究竟是怎麼消失的?樓蘭一直是為中外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地理學家們憧憬的神秘之地。
19世紀初斯文赫定發現古城後,引起世人極大的關注,大批的考古學家、地理、地質學者接踵而至。他們是:1905年美國的亨廷頓探險隊;1906 年英國的斯坦因探險隊;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超探險隊;1910--1911日 本的大谷光瑞、枯瑞超第二次探險隊。
這些探險隊在樓蘭古城及羅布泊地區發掘 出的文物其價值之大震驚世界,其數量之豐富難以數計。除新石器時代的石斧、 木器、陶器、銅器、玻璃製品、古錢幣等等,文物品種極其繁多。
樓蘭古城大事記
1900年,深埋在沙海之下消失了1500年的古代城市樓蘭和它所創造的燦爛文明突然闖入人們的視野,讓世人驚詫不已。
1901年3月4日至10日,斯文·赫定發掘樓蘭城內13個點,獲取大批漢魏和羅馬古錢幣、具有中亞希臘化風格的建築木雕、兩枚木簡、大量魏晉木簡、精美的中原絲織品等150餘件。
1906年和1914年,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到樓蘭進行大規模的考古。他將樓蘭遺址逐個編號,初次揭開樓蘭古文明全貌。斯坦因除獲取大量文物外,最主要的是他發掘了兩具樓蘭男性頭骨,並經英國人類學家基恩證實為歐洲白種。
1927年,斯文·赫定組織中瑞西北考察團再次樓蘭之行。考察隊員伯格曼在孔雀河的一個支流找到一大批樓蘭古物,並發掘出一具女性木乃伊,因其衣著華貴,被稱為「樓蘭女王」。這片被伯格曼稱為「小河」的廢墟。
樓蘭古城
樓蘭位於東徑89°22′22″,北緯40°29′55″,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處。樓蘭古城與附近城鎮的直線距離為:西北距庫爾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縣城330公里。古城現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略呈正方形,邊長約330米,用泥土、蘆葦、樹枝相間修築的城牆任依稀可辨。一條大致西北東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貫城中,將古城分成東北、西南兩區。乘東則是羅布泊/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群中。
據《史記 大宛列傳》和《漢書 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 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有人口一萬四千餘,士兵近三千人,可謂是一個泱泱大國
古樓蘭又是古絲路上西出陽關的第一站,當年在這條交通線上是「使者相 望於道」,交通繁忙,城市經濟繁榮。奇怪的是,聲名赫赫的樓蘭王國在繁榮興 旺了五六百年以後,卻從4世紀之後,史不記載,傳不列名,突然銷聲匿跡了。
7 世紀時,唐玄奘西遊歸來,看到樓蘭國「城廓巋然,人煙斷絕」,其蕭條之景, 使人頓生滄海桑田之感慨!
19世紀末,斯文赫定率一支龐大的駝隊來羅布泊考察, 深入羅布泊不足10公里就遭風沙襲擊,百十號人幾乎喪失殆盡,僅一人倖免於難。 從此他定稱:「這里不是生命所能涉足的地方。」是可怕的「死亡之海」。
1980 年5月,我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的蒙難失蹤,探險家余純順在羅布泊遇難,更給這座古城蒙上了神秘可怖的面紗。樓蘭究竟是怎麼消失的?樓蘭一直是為中外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地理學家們憧憬的神秘之地。
19世紀初斯文赫定發現古城後,引起世人極大的關注,大批的考古學家、地理、地質學者接踵而至。他們是:1905年美國的亨廷頓探險隊;1906 年英國的斯坦因探險隊;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超探險隊;1910--1911日 本的大谷光瑞、枯瑞超第二次探險隊。
這些探險隊在樓蘭古城及羅布泊地區發掘 出的文物其價值之大震驚世界,其數量之豐富難以數計。除新石器時代的石斧、 木器、陶器、銅器、玻璃製品、古錢幣等等,文物品種極其繁多
③ 美麗的樓蘭女有什麼傳說
相傳,樓蘭女在絲綢之路上久負盛名,以致西域王公貴族紛紛娶樓蘭女為妻。
公元326年,割據敦煌的大軍閥張駿趁天下大亂,派將軍楊宣攻打鄯善。鄯善王元孟被逼無奈,不得不獻出樓蘭美女,這才平息了戰爭。這位金發碧眼的樓蘭姑娘深得張駿的歡欣,不僅給她「美人」封號,還特地為她營造了一座名叫「賓遐觀」的宮殿(見《晉書·張駿傳》)。
而敦煌漢長城出土漢簡中,也提到「東葉捷翕侯、故焉耆侯虜址妻即鄯善女」。焉耆侯就是焉耆王,王莽纂位時,西域諸王都被降為侯。故知此簡寫於西漢末年。
④ 樓蘭是怎麼消失的揭秘出土的樓蘭美女
樓蘭古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神秘的國度,說它神秘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樓蘭國的消失是很神秘的,沒有人知道這個國家為何會消失,彷彿一夜之間原本還熱熱鬧鬧的一個國家,就這樣消失的無影無蹤,沒有人知道究竟去了哪裡。而當「樓蘭美女」出土之後,卻又逐漸為世人揭示了這個國家消失的原因,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願為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的詩中,樓蘭象徵著遙遠的敵國。唐王朝疆域遼闊,而樓蘭遺址就在西域都護府轄區之內,李白的詩句反映了一個問題——盛唐之時,樓蘭古國早已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而且當時的人們對於樓蘭缺乏客觀的認識。如夢似幻的樓蘭公主是否存在,樓蘭古國又是如何消亡的問題,困擾著歷代的史學家。可上世紀出土的「樓蘭美女」,卻漸漸揭開了樓蘭古國和樓蘭公主的神秘面紗,使這一問題有了研究的現實基礎。
上世紀出土的樓蘭古屍中,有兩具具有代表意義,一具被稱為「樓蘭美女」,另一具被稱為「樓蘭公主」。「樓蘭公主」出土更早,在三十年代由外國人組成的探險隊發現,因此保存程度和史學價值都要差上許多。
隨著棺木的打開,陽光普照下,一段塵封的往事浮出了水面。棺木內的女屍保存完好,但赤身裸體,只是由一張巨大的麻製品簡單包裹著。古屍的面貌特徵如下:高鼻樑、大眼睛、顴骨很高,而且有著較為豐盛的毛發,發質呈現金黃色,可以說和白種人的體型特徵很相似。
但令人疑惑的是女屍的體型和白種人,有根本性區別。不同於人高馬大的歐洲人種,女屍身材嬌小,且五官較為精緻,身高尚且不足一米六。墓穴中的雕刻品畫工精美,富有西域風情,對於只有12萬平方公里,人口兩萬上下的樓蘭,有如此陪葬品的女子,身份註定不凡,因此她也被稱為「樓蘭公主」。
但極具價值的「樓蘭公主」,由於是探險隊在三十年代野蠻發掘的,所以保存不當,研究價值大打折扣。而上世紀八十年代出土的「樓蘭美女」,更具研究價值。「樓蘭美女」的外貌特徵和「樓蘭公主」極其相似,都是不足一米六的身高,高鼻樑、大眼睛,但「樓蘭美女」的頭發呈現棕色,而不是金色。
綜合起來,我們不難發現,位於西域要道的樓蘭古國,國民呈現印歐人種特性。有金發、棕發、高鼻樑的歐洲人特性,也有身材嬌小、面容較為精緻的亞洲人種特性。其中,最大的區別在於發色的不同,印歐人種發色有金黃、棕色的區別。這和西域溝通東亞、中亞、甚至東歐,有密切關系,那個年代商旅往來,費時頗多,而人口本就兩三萬人的樓蘭。因不同地區往來客商血脈交融,產生一定的體貌差異,就再正常不過了。
而且「樓蘭美女」也是由麻質布料,簡單包裹,可以推斷麻織品和樓蘭人生活息息相關。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麻織品有什麼特點?其一,簡單易得,對紡織工藝要求不高,這從側面反映出了樓蘭人工藝水平出於半原始階段。其二,麻織品有眾多的小孔,利於通風,不至於讓樓蘭人汗流浹背。而且麻織品空縫細微,可以有效防止西域地區盛行的風沙。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由樓蘭人的生活習慣,可以推斷早在數千年前,樓蘭地區就已經屬於沙漠氣候了。「樓蘭美女」遺體內的細小沙粒,也側面佐證了:數千年前,樓蘭古國已經面臨著沙漠化的自然威脅。這個兩萬人上下的國度,在與殘酷的大自然法則爭斗,他們是遼闊的沙漠中那零星的生機。
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一萬四千一百。
《漢書.西域傳》對樓蘭古國,有粗略的記載,這個國度處於「絲綢之路」的要道。漢和匈奴多年爭端中,樓蘭為代表的西域諸國飽受壓迫,類似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不論怎麼做,總會有一個得罪不起的主。漢宣帝年間,徹底擊敗匈奴後,西域諸國的境遇才有了改善。
隋朝期間,樓蘭地區由突厥實際掌控,中原王朝缺乏史料記載。而唐王朝重新收復西域之時,樓蘭已經消失在了西域,樓蘭古國如何消失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歷代富有求知慾的人們。首先「樓蘭公主」和「樓蘭美女」,存在歲月要遠於樓蘭消失,但我們可以根據她們反映的樓蘭風土人情,進行相對客觀的推測。
其一,樓蘭毀於風沙與自然災害。女屍體內的細沙和通用的麻織品,證明了樓蘭所處區域屬於沙漠化邊緣,亦或處於半沙漠化地區。可匈奴自漢宣帝年間西遷,漢王朝一度達到鼎盛,「絲綢之路」興盛於兩漢、魏晉年間。樓蘭脆弱的生態環境,容納不足兩萬國民已經很勉強了,客商、駐軍的大量湧入,遠遠超出了樓蘭環境承載力。嚴重的沙漠化,迫使樓蘭人放棄故國,遠走他鄉。
其二,突厥人的崛起,切斷了「絲綢之路」,樓蘭融入突厥。而原本生產力就很落後的樓蘭,於東漢、魏晉年間,早就依靠服務過往商旅,獲得生活、生產資料。「絲綢之路」受戰亂影響,長期阻絕,一萬多人的樓蘭人沒有了生計來源。加上歷年環境惡化,沙漠擴張,僅有的綠洲無法維持樓蘭日常開銷。樓蘭人選擇歸附突厥,選擇了臣服,失去獨立的權利。
其三,樓蘭毀於戰亂,這種說法可信度極高,但證據也嚴重不足,是最矛盾的推理。「國恆以弱滅,獨漢因強亡」,雖然是句戲言,但漢王朝屬於中原政權對外影響力最強的王朝之一,是沒有太多爭議的。東漢時期,對西域都護府統轄力極強,漢宣帝年間在樓蘭還有駐軍。此時期的樓蘭,史料較為豐富。
但魏晉年間,對於西域實際掌控力就不敢恭維了,「絲綢之路」基本和官方沒有太大關系了。屬於各國商人逐利的自發行動,因此,樓蘭的史料在這一時期,基本是查無可查的。之後突厥崛起,實行的更是游牧民族的原始統治。一萬多人的樓蘭更不會受人關注,因此樓蘭滅亡之謎成為了永遠的謎題。
今天的我們,只能盡量還原這個美好的傳說,樓蘭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不幸的是作為一個國度,何時滅亡、因何滅亡都沒有定論。幸運的是,西域一萬多人的小國不在少數,像樓蘭一樣令人魂牽夢繞的再無第二。
⑤ 樓蘭美女是誰是哪個朝代的
在孔雀河下游的鐵板河三角洲,曾發現了一片墓地,墓中出土有一具中年女性干屍,體膚指甲保存完好。她有一張瘦削的臉龐,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頭發披肩。她身上裹一塊羊皮,毛織的毯子,胸前毯邊用削尖的樹枝別住,下身裹一塊羊皮,腳上穿一雙翻皮毛制的鞋子,頭上戴氈帽,帽上還插了兩枝雁翎,被世人稱為「樓蘭美女」。經用她身上的羊皮殘皮做碳14鑒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屍。她是誰?為什麼會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就成為考古界的謎。
求採納
⑥ 樓蘭:一個漢朝與匈奴的必爭之地,一個盛產美人的神秘古國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一條連接東西方貿易與文化的通道。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於1877年,在其著作《中國》一書里,首次將這條通道稱為「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東起長安(現在西安),西至波斯、羅馬,南達印度。通過它,東方的絲綢、茶葉與瓷器等,被運送去西方;通過它,西方佛教和基督教傳入了中國。
在西域,曾有一個古老的國度是絲綢之路的重要交匯點——樓蘭。關於樓蘭的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大宛列傳》: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
樓蘭臨近羅布泊,來往於東西方的商人和僧侶,都會在此歇腳,補充糧食飲水。而且,他們也與當地人進行貿易,以及進行文化交流。因此,樓蘭一度非常繁榮昌盛。
但是,到了6世紀以後,延續約700年歷史的樓蘭,不再出現在史書上,彷彿一夜之間就消失了。直到1934年瑞典考古學家斯文·赫定在考察羅布泊的時候,偶然發現了被風沙掩蓋的樓蘭古城。
同時,斯文·赫定還挖掘出一具樓蘭女性干屍。雖然經過幾千年的掩埋,女屍的完好程度卻非常驚人。女屍姣好的容貌、恬美的神態,顯示出她曾是一位絕代美人。這具女屍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樓蘭公主」。
斯文·赫定的發現震驚了考古界。從此,世界范圍內掀起「樓蘭熱」,前往樓蘭考察的科學家絡繹不絕。
那麼,神秘的樓蘭,曾經歷過什麼?何故會憑空消失了?要揭開樓蘭的面紗,就從它的邦建開始。
在印歐語系當中,「樓蘭」是「城鎮、綠洲」的意思。考古學家根據對出土的「樓蘭公主」面容,以及西域人類來往遺跡推測,樓蘭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度。從波斯跋涉而來的雅利安人,途徑羅布泊西北邊定居下來,並與當地的漢族、羌族通婚,成立了自己的國度。
樓蘭優越的地理位置,不但給它帶來經濟與文化的發展,還讓它成為漢朝與匈奴兩大勢力之間的必爭之地。
漢昭帝時期,漢朝打敗匈奴,取得對樓蘭的控制權,並在樓蘭設立西域長史,派兵把守。一直到南北朝,依然有此官職。樓蘭在公元前77年,被漢朝改名為「鄯善」。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西域傳》對樓蘭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民生狀況都有記載,甚至人口也統計得非常精確:「戶千五百七十,口萬四千一百」。
樓蘭雖然富庶,但是畢竟是一個小國,不得不在漢朝與匈奴當中,艱難地獲取生存空間。它曾不堪雙方對其壓榨而起兵反抗,但都失敗,只能繼續對兩邊都低頭臣服的命運。
那些離鄉別井、千里迢迢駐守於此的漢人士兵,常常由於思鄉而鬱郁懷愁。詩人岑參的詩句,最能表達這一種心情:
(聽見那些悲戚的笛子聲了嗎?那是當地長著紫色鬍子、綠色眼睛的胡人所吹。他吹完一曲又繼續吹下一曲。聽著悲涼的笛聲,我又想起了遠在千里之外的家人了。)
長久駐守西域,守兵孤苦的心情無從排解。有些士兵乾脆就在樓蘭娶妻生子,落地生根了。
《二十四史·晉書》里,記載了一個樓蘭獻美的故事。
公元326年,樓蘭國與占據敦煌的軍閥張駿發生戰爭。兵敗的樓蘭,不得不向張駿送去一位樓蘭美人。張駿對這位美人非常喜愛,特地為她建立了一個叫「賓遐觀」的宮室。
如果史書無法滿足想像,那麼樓蘭女性木乃伊的出土,就更加證明了樓蘭盛產美人。
繼斯文·赫定於1934年挖掘的「樓蘭公主」之後,中國考古隊分別於1980年與2003年,在樓蘭范圍的小河墓地,挖掘出兩具保存完好的女性干屍。
一者被稱為「樓蘭美女」,一者被稱為「小河公主」。干屍雖經千年風化,仍難掩她們生前的美麗容顏。
特別是「小河公主」,她長著深深的眼窩、長長的睫毛、細高的鼻子、薄薄的嘴唇,臉上還帶著一絲甜美的微笑。考古界請專家根據干屍還原了小河公主的原貌,其秀麗使人驚嘆。
而「樓蘭美女」同樣擁有輪廓分明的臉龐。除了身上華麗的裝束外,她頭上的氈帽還插著灰鷺的羽毛。古代有一個習俗,當妻子離世,丈夫將一根灰鷺羽毛放在她身上,代表他對妻子的愛忠貞不二。
現代詩人席慕容還為此寫下了一首動人的《樓蘭新娘》:
詩人凄美絕倫的詩篇充滿浪漫的想像,給予現代人對樓蘭及其美人無盡的遐思!
公元400年,東晉高僧法顯,前往天竺求法時經過樓蘭。他後來在《佛國記》說,樓蘭「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說明當時的樓蘭已經是人煙滅絕了。
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但是考古學家還是根據樓蘭的地理環境變遷,以及生態變異的可能性,做出了猜想。
首先是兵禍。
樓蘭以小國的力量,守著西域地區少有的繁榮昌盛。夾在大國之間的艱難,以及周邊小國的覬覦,樓蘭甚是維艱。
隨著漢朝的消亡,中原進入長期的四分五裂狀態。中原對樓蘭的守護很不穩定,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南北朝。樓蘭也因此經常陷入戰爭當中。它很可能在某一次對抗中,被對方平滅,從此消失。
樓蘭出土的國家詔書,曾超過40次提到「鮮卑」。可見,樓蘭在西域最大的威脅來自於鮮卑。但是史書沒有明確記載,所以此為樓蘭滅亡的猜想之一。
第二是瘟疫。
在樓蘭的文物挖掘中,考古學家發現了類似於老鼠夾的器具。顯然,是為捕捉鼠類所用。鼠類極易引發瘟疫,世界曾出現六次很大的鼠類引起的瘟疫,成千上萬的人因而死去。
以當時落後的醫療水平,樓蘭是無法壓制瘟疫的肆虐。作為一個不足兩萬人的小國,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等死,一是遷徙。
第三是缺水。
據北魏《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西域的河流改道,致使樓蘭缺水。當時的敦煌、樓蘭、焉耆、龜茲等幾個地區合作挖掘地層引水,最終無濟於事。在這種情況下,唯有遷徙才能獲取生機。
中國科學院的考古學家楊鐮,對樓蘭研究了一生。他在《最後的羅布人》中講,樓蘭的後裔現今就居住在新疆若羌縣一個叫做米蘭的古城旁邊。他們曾經世代依住在羅布泊邊上,對沙漠綠洲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如今被稱為「羅布人」。
樓蘭,現今仍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駐足點。然而,一千多年前那些戰鼓雷雷,那些刀光劍影,早已如同久藏風沙之下的千年新娘那般沉靜、古老。
多少曾經的風華盛顏、前塵往事,始終都抵不過時代的變遷。樓蘭,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