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順德區新豐市場美女多不多
多。順德區新豐市場地址在廣東頌裂省罩櫻頃佛山市順德區新豐北路5號,有很多女生面容干凈、清新淡雅,不濃妝艷抹。有身材豐滿,凹凸有致。所以順德區新豐市場美女多。順德區新豐市場一樓主要是一些物陸品牌服飾,化妝品店,二樓是一間間小鋪,賣一些潮流服飾,鞋子包包之類的。
② 順德的習俗有哪些特色
澳門居民96%屬中國血統,外籍人士只佔少數。雖然四百年來受葡萄牙的統治,但是中華文化仍為主導地位,風俗習慣上,有大量中國傳統的東西都保留下來,如崇拜關帝、觀音、娘媽等等,以及農歷新年、民間節令,都有濃厚的中國風俗。
澳門居民以廣東——珠海、三鄉、中山、南海、番禺、順德、新會、台山、開平、鶴山等,以及福建為多,一般居民都保留鄉土的習俗。每到新年時節,居民都奉行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禮。
在澳門,農歷新年比其他的節令都要熱鬧。「尾歲」過了以後,家家戶戶都進行大掃除,准備迎接新歲,所有漁船也回來澳門「灣水」,海傍一帶,漁民張燈結綵,平添不少氣氛。
漁民浮家泛宅,終年出海捕魚,歲晚回來「灣水」(意思是返澳停泊休息),所有漁民都上岸來找尋娛樂,穿金戴銀,服飾華麗,一改艇戶穿著。近年漁民人數已減少許多。
【農歷節日】澳門居民非常重視時節,特別是農歷新年。
年晚有花市「開檔」,居民吃過了「團年飯」,大都喜歡去逛花市。一般喜歡買的是:桃花、水仙、劍蘭、菊花、盆桔、銀柳等等。只有富戶人家才買得起牡丹,蟹爪水仙塔,因為價錢高昂,非普通人家所負擔。買花過年的俗例,是點綴新歲生氣勃勃,也是好兆頭諧音「生意發發」,希望一年順景,萬事勝意。
年三十晚便開始拜神,一家大小共敘天倫之樂,吃「團年飯」。到了子夜,家家戶戶燃放炮竹,正是『炮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由凌晨開始,虔誠的人便到寺廟去參神,祈福菩薩保佑,心想事成,橫財到手。特別是媽祖廟,觀音堂,香火鼎盛,信徒水泄不通,殿堂前車水馬龍,絡驛不絕,這樣擾攘直至天亮。年初一早上,人們大清早就起床,所有的人都忙碌起來,換了新衣鞋襪,外出到處拜年,連土生葡人也學習了這一套,到親友家裡拜年去了。社團舉行「團拜」,同鄉會舉行「團拜」,甚至私人會所也有團拜節目。
現在,賭博依然是澳門的一大特色,但集中在葡京酒店、凱悅酒店、東方酒店、回力球場、海上皇宮、金碧賭場等地方,和以前的賭場相比,娛樂的款式,又增添了很多花樣,不像以前那麼單調。連平時不得上賭場的公務員,春節期間也獲例外批准,耍樂一番。
春節期間,居民除了拜年、春茗,剩餘的時間都去找尋娛樂。一般商號和工廠都是過了「八日」(年初七)才開市,幾天假期,滿街都是人潮,特別是一些炮竹攤檔,生意興旺,連香港人也來澳門渡假燒炮仗(因為香港自從「五月風暴」以來便不準燃放炮竹),所以澳門的春節,是滿城歡欣。
近年來,澳門政府旅遊司、市政廳、文化司署,都舉行了連串賀歲活動,有粵曲演唱、戲劇表演、音樂會、展覽會、武術表演等等,配合民間的風俗,裝飾新年的氣氛。
總之,農歷新年在澳門是最熱鬧的。
元月二十六日,又是俗稱「觀音開庫」,善男信女,聯群結隊,到觀音堂去進香,不論老少,都去求簽問卜,祈望帶來財運。
二月 二月初二日是「土地誕」,這個節日,每年慶祝最隆重的是雀仔園街坊,金豬酬神,請來戲班演粵劇,或者舉行粵曲演唱晚會。
四月 談起一般民間習俗,最為哄動的是四月初八日,既是浴佛節,又是譚公寶誕。
這一天,魚行為慶祝該行業傳統節日,初八、初九日兩天全行休息,舉行「醉龍、醒獅大會」。
初八日上午,在營地街市三街會館前地,舉行醉龍、醒獅點睛 開光典禮,隨即出發到各街市及魚欄區遊行慶祝。舞醉龍的人,要飲大量的酒,到了有醉意才進行舞龍。舞醉龍只有木龍頭,而沒有龍身,舞者酩酊大醉,腳步踉蹌,同時還有人隨伴沿途灌他喝酒,看來諧趣百出,龍頭上插滿燃燒著的香枝,也有一人持著一束燃點的神香引領,沿途敲鑼打鼓,醒獅隨後,熱鬧非常。
正午十二時在紅街市門口,及下午三時在營地街市三街會館前地,派發龍船頭長壽飯,任何人都可以前去領取,據說吃過這「龍頭飯」,可以長命百歲,丁財兩旺。晚上,全魚行的會員,在酒樓舉行聯歡大聚餐。而慶祝「四.八」譚公寶誕,是由路環街坊四廟慈善會組織,也禮聘粵劇團來澳公演,寓「做善事,睇好戲」的意義,每年都是如此,在離島的路環,同樣有高興的場面。
五月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紀念詩人屈原投江自盡的節日,全澳粽子飄香,許多酒樓都特製粽子出售,並不遜於中秋月餅。在以前,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只在新口岸水塘對開的游泳棚舉行過小型龍舟競渡。試辦過幾屆以後,停辦了三十多年。後來,由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正式主辦,這只是近十年的事。澳門的龍舟比賽已享譽東南亞,同時舉行國際賽,在澳門比賽的龍舟隊,如果獲得勝出,是可以代表澳門出席國際賽事,因此,澳門的龍舟隊,在國際上享有聲譽。
六月 六月十三日是魯班師傅誕。 上架行木藝工會最重視這個節日,木藝工人昔日十分注意尊師重道精神,他們最尊崇的師傅,就是魯班先師了。木藝這一行可說是最古老的行業,一直以來,木工在建築業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每年祝賀師傅誕,還有一項很特別的傳統活動,就是派「師傅飯」。所謂「師傅飯」,其實只是在師傅誕那天,用大鐵鑊煮的白飯,再加上一些粉絲、蝦米、眉豆等。由於相傳吃了師傅飯的小孩子,不僅能像魯班那麼聰明,而且快高長大,健康伶俐。以前,在賀誕這一天,請一班藝人回來唱八音,或者請一台木偶戲來演出,視乎當年的經濟情況而定,總之是隆重其事。
七月 七月十四日是盂蘭節,俗稱「鬼節」。
家家戶戶舉行「燒衣」,在門口拜祭遊魂野鬼,除了果品飯食,燃點香燭,還燒一大堆金銀衣紙、撒溪錢。同時也撒一些現金,二三十年代撒的是銅錢銅仙,五、六十年代撒的是壹毫硬幣,現在卻有人撒一元硬幣了,可知陰間也一樣通貨膨脹。
這些習俗,一直沿流至今,即使社會進步,意識形態都有不少改變,但一樣有人奉行。
八月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在五、六十年代的澳門,每逢中秋節來臨,新馬路的餅鋪門前一定七彩紛繽,各出奇謀,豎立起招徠的廣告牌,立體布置,畫上歷史人物,如嫦娥奔月、吳剛砍桂樹、八仙過海、太空飛船等活動裝飾,晚上亮起霓虹燈,閃閃爍爍,整條馬路觀熱鬧的行人水泄不通,賣月餅的店號也因此其門如市。一般的餅店,每年靠一個中秋節,生意滔滔,可以賺一大筆。
中國人最注重親情,認為中秋節是一年中的「大節日」,家家戶戶團聚「賞月」,出外工作的都趁假期趕著回來,一家大小,共敘天倫之樂。除了吃月餅以外,許多家庭都喜歡自製湯丸,只做甜的,冬節才做鹹的,象徵一家「團圓」的意思。還有,煮熟的芋仔、沙田柚,都是過節時一般人喜歡吃的東西。
九月 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人們為了對先人的追思,也一樣上墳拜祭。在以前,許多人喜歡在「重九」這一天去轉運,希望能把「衰」氣盡除。在重陽這一天早上,攜男帶女,到螺絲山去,在螺絲山上的石屎螺旋台,拾級旋轉而上,轉到頂上,許一個願,然後再走下來,期望帶來好運。
這種迷信風俗,近年來似乎不那麼盛行了,但「重九」登高的風氣,一樣還有存在。
九月二十八日為華光誕。蓮溪廟一定舉行酬神演戲活動。蓮溪廟歷史悠久,廟中供奉華光神像,就是被稱為戲神的「三眼華光」,一直為梨園子弟所尊崇,所以歷百餘年來,都有神功戲演出,甚至香港淪陷期間,蓮溪廟一樣在華光誕演戲。
澳門的禪院古剎,每年都有啟建萬人緣法,祈禱世界和平,普利冥陽功德,雖時間不同,但啟壇修禮,施放瑜伽大焰口,許多市民附薦先人,同壇舉行,亦是民間一種習俗。 贊同39| 評論(3)
其他答案 共4條 2009-2-26 14:12 leshor | 四級
同澳門的差不多
還有過年前要找個好日子包煎堆 炸油角。
年贊同0| 評論 2012-1-28 19:57 msk3618 | 一級
1.龍舟競渡 順德的龍舟競渡自古有名。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舟語》載:「順德龍江,歲五六月斗龍船。斗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灣環者為龍船場。……斗得全勝還埠,則廣召親朋宴飲,其埠必年豐人樂、貿易以饒雲。」實則全縣各鄉堡都興行劃龍船,現今市博物館尚存康熙年間杏壇北水村「壓盡群龍」石匾。龍舟分「游龍」和「賽龍」兩種:「游龍」體積大,裝飾美觀,稱「龍船」,重在游弋展示服飾旗鼓助興;「賽龍」體積小,稱「龍艇」,從三橈至十五橈不等,重在競劃速。
2.「龍舟」說唱 「龍舟」說唱是一種民間說唱藝術。起源於清代,20世紀50年代前流行於縣境及廣州方言地區,以順德腔為正宗。藝人多在茶樓,鄉渡和分村大榕樹下賣唱。手持一具木雕小龍船作道具,胸前持小鑼小鼓。邊唱邊敲,內容多為諧趣故事及平安祝頌語。辛亥革命和抗日戰爭時期,「龍舟」被應用於社會宣傳,藝人所編寫的反清、抗日及控訴「三害」(吸毒、賭博、嫖妓)等長篇唱詞,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
觀音開庫 每年的農歷正月二十六日子夜,民間的「觀音開庫」日,容桂白蓮池觀音堂、龍江鎮錦屏山的紫雲閣和龍江鎮龍峰山的觀音閣前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拜祭廟會。入夜後,兩旁攤檔吆賣香燭風車等拜祭作品的聲音此起彼伏,來自順德各地和省港澳等地的虔誠香客絡繹不絕,如潮水般湧入,把堂前的空地塞得水泄不通,人群手中的風車香燭高高舉起,劃過道道金色的弧線,觀音堂變成了一個熱鬧的天光墟。
鑼鼓櫃 鑼鼓櫃,其實是用花縷木做成的亭轎式可抬動的木櫃,上面雕刻著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裡面裝有用作吹、拉、彈、奏、擊的各類樂器,以「櫃」為單位組成一個演奏班底。鑼鼓櫃的演奏盛行於清朝康熙年間,以杏壇、均安兩地最為有名。光緒年間,杏壇高贊村的鑼鼓櫃遠赴廣西演奏,一舉奪得「兩粵升魁」錦標。
燒大炮 山上山下沐浴著節日的歡歌,人群中彌漫著幸福的滋味,把快樂和祝願寄予在喜炮聲聲中,彩雨飄飄,歡歌悠悠,傳統的魅力在古老的民俗中喧騰。 在順德龍江,每年的正月和二月觀音廟會--這個當地稱之為「燒大炮」的花炮會習俗,依舊在熱鬧的人潮中年復一年地上演著。
唱粵曲 順德的鄉間曲藝社(俗稱「私伙局」)名聞遐邇,其中尤以均安、容桂、大良為盛。據聞幾年前中國曲協的專家來順德考評「中國曲藝之鄉」時,更引用了「萬家燈火萬家弦」來形容順德的私伙局之盛況。入夜,華燈初上,三三兩兩的「伙記」們便來到了村口的祠堂,雖說是祠堂,但頗有點現代氣息,櫥窗內的錦旗獎杯見證了曾經的榮譽。彈琴的,拉二胡的,吹笛的,敲銅鑼的,各就各位,沒有半點含糊。悠揚的樂韻伴著清脆圓潤的唱腔,透過夜空,飄進了萬家燈火。
魚燈 順德有「元宵春燈」的習俗,在大良元宵節還舉辦魚燈賽會。「大良魚燈」是富於水鄉特色的扎作工藝,以竹紮成魚形骨架,蒙上明紗,繪染鱗鰭,點燃蠟燭,栩栩如生。 武術文化 順德民間武術歷史悠久,明清兩代出過武狀元和武探花.民國初年,順德更有武館數十家,各流派均享有成名.祖籍順德的國際武術巨星李小龍更將順德武術文化發揚光大。
舞獅舞龍 舞龍、舞獅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老百姓們喜歡一種民間體育活動,在各種喜慶節日慶典中都可見到,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一種中國傳統的舞蹈之一了。 舞龍,又稱「耍龍燈燈」、「龍燈舞」。 起源於漢代,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種儀式,後來逐漸成為逢年過節常見的一種文娛活動。贊同1| 評論 2012-2-8 00:17 生活很精彩980 | 三級
買桃花
一夜臘寒隨漏盡,桃紅又是一年春。每逢新春佳節,人們多喜歡買得一枝春欲放,插上桃花便過年。因而人們多喜歡買桃花,一來期盼來年大展宏圖,二來總希望碰個桃花運。
其實,這源於崇拜花神父母的古老風俗。史書記載:越人祈子,必於花王父母,有祝辭:白花男,紅花女,故婚夕親戚皆往送花,蓋取詩桃花之意,詩以桃李二物,興男女二人。可見,買花的最早涵義是祈子。因此,現代的婚俗中我們看到新郎手捧鮮花到新娘家,總以為是「鮮花贈美人」,其實這是古俗變遷,源於「桃李二物,興男女二人」之意,所謂「桃之天天,宜室宜家」。只是到後來才逐漸轉化為一種大眾化的民間風俗。
由鮮花講到花市,昔日農歷年前,各鎮圩都有花市,人們多選擇吊鍾、水仙、菊花、盆桔等,不過,最熱鬧的要數廣州,早在清代,詩人就有「四時不斷賣花聲,十月緋桃照眼明,浪說揚州風景好,春光不及五羊城」的詩句描寫當時盛況。但是,當年廣州的花場都是順德花匠的妙手所得,所以說廣州奼紫嫣紅的花市一直閃動著順德人的身影。
利市錢
每到大年三十,順德昔日便有「祀祖,家人聚飲」,曰「團年酒」。團坐達旦,曰「守歲」等習俗。昔日蘇東坡也有「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的詩句。
在順德,當年長輩有「相遺以物,曰『饋歲』」的習俗。其中,自然有壓歲錢。「壓歲錢」本質是「厭勝錢」。「厭」即「魘」,「厭勝」就是「戰勝妖邪」。故老相傳,一年當中小孩可能會碰到各種病災,此錢傍身,可除病災。後來音義訛傳,便成為今天的「壓歲錢」。
「利市」錢的演變也大致相同。北方管這玩藝叫「喜錢」,但順德人一直沿用古俗稱「利市」。其實這一說法宋代就有。當時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娶婦》就將「喜錢」喚作「利市」。他寫道「娶婦至兒家門,從人及家人乞覓利市錢物」。不過這一說法還得追溯到商周時代。《易經·說卦》中就有:「為近利、市三倍」文字記錄,後來漸成「利市三倍」以喻商人牟取暴利,再到後來,就產生「做生意賺錢」之意,到現在就將「喜錢」與「幸運」混同一意。於是「利市」便有「能帶來好運」的含義。不過,我們應將「利是」寫成「利市」,不然就不知所雲,甚至貽笑大方。
貼春聯
大年三十貼春聯,即順德風俗所謂的「易桃符」。相傳,順德清代書畫大家黎二樵每年初一一大清早打開門,都會發現他的對聯都被人揭走,於是,他微微一笑,又揮毫疾書,再貼一聯,成為當年佳話。不過,最有意思的要數探花李文田。光緒甲午年冬末,朝廷欽命他為團防大臣,但他手頭沒有一兵一卒,於是,他用大紅京箋撰寫春聯,張貼在自家門前,對聯上書:欣逢淑景開佳宴,辜負純衾事早朝。無奈中多少有點自嘲。如今,人們大多喜歡用成品的對聯張貼,快捷省事,不過,缺少了那種對客揮毫,攤錢問字的悠悠古風。昔日的順德人雖有不少「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廣進達三江」的對聯,但尋常人家更喜歡「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順滿門添百福」,這也折射出順德人和諧祥順,求實淡篤的風格。
天官賜福
新春期間,很多人家門或家中都貼有上書「三陽開泰」、「五福臨門」字樣的紅紙,但它們的來歷頗為曲折有趣。
先說「三陽開泰」。這一詞源於《易經》第一卦「泰」。古人認為十一個月陰氣逐漸消失,陽氣日漸來臨,於是,從冬至開始,一陽生於大地;十二個月陽氣更足,於是,二陽生於下;正月新春來臨,陽氣充足,三陽生於下,構成泰卦。三陽開而泰來。「泰卦」是最好的卦象之一,含「一切和順,小去大來」之意。另外,「陽」、「羊」同音,古代羊為瑞獸,「羊」、「祥」通假,於是便出現今天的「三陽(羊)開泰」。
至於「五福臨門」,也是大有講究。在《尚書/洪範》就清楚寫著:五福:一日壽,二日富,三日康寧,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終命。所謂攸好德就是樂施善事,慈悲為懷。考終命,就是得修善終。當年歐陽修曾有:事國一心勤有瘁,還家五福壽而康。所以,不少家門前都貼有五隻蝙蝠的年畫,以喻五福臨門。
此外,不少順德人家都貼著寫有「天官賜福」的紅紙,這習俗與道教有關。道家認為世界由天、地、水構成。所以,上半年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下半年中段為水官。不過,這「官」只指時空流動過程中的一個時期,並非官職。後來,道家吸收了民間信仰,將這三官奉為主宰人間福禍的大神,其中,人們最為信仰的便是恩賜福祥的天官,民間視他為福神。年畫中的天官,身穿大紅官服,龍袍玉帶,手持如意,慈眉善目,一派雍容。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也是天官生曰,於是古時候民間到處張燈結綵,仕女嬉遊,通宵達旦,城開不夜,所謂「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順德昔日也有「上元觀燈,或作鞦韆百戲」的習俗,解放前元宵節的大良魚燈還遠近聞名,不過,現在我們仍能從璀璨的燈籠中回味當年盛況。
正月
中國人一直管農歷年第一個月叫「正月」,而且「正」讀「蒸」音。但沒多少人考究原因。其實,一音之異,大有深意。在古代,每個朝代的新年第一月都不同。夏朝以一月為首。商代則用第十二月為新年開頭,而周朝卻用十一月為第一個月。所以,這些朝代更換時都要重新訂立一月份,後來,新朝建立時就將第一個月喚作「正月」。因為「正」含「改正」之意。後來,漢武帝確定農歷一月為正月,從此沿用至今。
至於「正」讀「蒸」,源於秦始皇。他名字叫贏政。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因「正」、「政」音相同,於是,將「正」讀「蒸」,不知不覺沿用了兩干多年。其實,這種讀音忌諱例子很多,比如漢朝皇帝劉秀當權,秀才就改稱為「茂才」。李淵的祖父名「虎」,於是,唐初「虎」字便成為忌諱詞。唐以前人們喚「夜壺」為「虎子」,唐時,人們避諱這說法,改稱「馬子」,於是,千年演化便稱今天的「馬桶」。另外,讀過《紅樓夢》的人都記得,林黛玉遇「敏」都讀作「密」,就是避諱母親名字。至於我們順德人的同類忌諱更是俯仰皆是。如「豬血」稱「豬紅」、「絲瓜」稱「勝瓜」,「通書」稱「通勝」,十分有趣。贊同1| 評論 2012-2-9 10:06 xiangkunqi | 二級
買桃花
一夜臘寒隨漏盡,桃紅又是一年春。每逢新春佳節,人們多喜歡買得一枝春欲放,插上桃花便過年。因而人們多喜歡買桃花,一來期盼來年大展宏圖,二來總希望碰個桃花運。
其實,這源於崇拜花神父母的古老風俗。史書記載:越人祈子,必於花王父母,有祝辭:白花男,紅花女,故婚夕親戚皆往送花,蓋取詩桃花之意,詩以桃李二物,興男女二人。可見,買花的最早涵義是祈子。因此,現代的婚俗中我們看到新郎手捧鮮花到新娘家,總以為是「鮮花贈美人」,其實這是古俗變遷,源於「桃李二物,興男女二人」之意,所謂「桃之天天,宜室宜家」。只是到後來才逐漸轉化為一種大眾化的民間風俗。
由鮮花講到花市,昔日農歷年前,各鎮圩都有花市,人們多選擇吊鍾、水仙、菊花、盆桔等,不過,最熱鬧的要數廣州,早在清代,詩人就有「四時不斷賣花聲,十月緋桃照眼明,浪說揚州風景好,春光不及五羊城」的詩句描寫當時盛況。但是,當年廣州的花場都是順德花匠的妙手所得,所以說廣州奼紫嫣紅的花市一直閃動著順德人的身影。
利市錢
每到大年三十,順德昔日便有「祀祖,家人聚飲」,曰「團年酒」。團坐達旦,曰「守歲」等習俗。昔日蘇東坡也有「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的詩句。
在順德,當年長輩有「相遺以物,曰『饋歲』」的習俗。其中,自然有壓歲錢。「壓歲錢」本質是「厭勝錢」。「厭」即「魘」,「厭勝」就是「戰勝妖邪」。故老相傳,一年當中小孩可能會碰到各種病災,此錢傍身,可除病災。後來音義訛傳,便成為今天的「壓歲錢」。
「利市」錢的演變也大致相同。北方管這玩藝叫「喜錢」,但順德人一直沿用古俗稱「利市」。其實這一說法宋代就有。當時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娶婦》就將「喜錢」喚作「利市」。他寫道「娶婦至兒家門,從人及家人乞覓利市錢物」。不過這一說法還得追溯到商周時代。《易經·說卦》中就有:「為近利、市三倍」文字記錄,後來漸成「利市三倍」以喻商人牟取暴利,再到後來,就產生「做生意賺錢」之意,到現在就將「喜錢」與「幸運」混同一意。於是「利市」便有「能帶來好運」的含義。不過,我們應將「利是」寫成「利市」,不然就不知所雲,甚至貽笑大方。
正月
中國人一直管農歷年第一個月叫「正月」,而且「正」讀「蒸」音。但沒多少人考究原因。其實,一音之異,大有深意。在古代,每個朝代的新年第一月都不同。夏朝以一月為首。商代則用第十二月為新年開頭,而周朝卻用十一月為第一個月。所以,這些朝代更換時都要重新訂立一月份,後來,新朝建立時就將第一個月喚作「正月」。因為「正」含「改正」之意。後來,漢武帝確定農歷一月為正月,從此沿用至今。
至於「正」讀「蒸」,源於秦始皇。他名字叫贏政。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因「正」、「政」音相同,於是,將「正」讀「蒸」,不知不覺沿用了兩干多年。其實,這種讀音忌諱例子很多,比如漢朝皇帝劉秀當權,秀才就改稱為「茂才」。李淵的祖父名「虎」,於是,唐初「虎」字便成為忌諱詞。唐以前人們喚「夜壺」為「虎子」,唐時,人們避諱這說法,改稱「馬子」,於是,千年演化便稱今天的「馬桶」。另外,讀過《紅樓夢》的人都記得,林黛玉遇「敏」都讀作「密」,就是避諱母親名字。至於我們順德人的同類忌諱更是俯仰皆是。如「豬血」稱「豬紅」、「絲瓜」稱「勝瓜」,「通書」稱「通勝」,十分有趣。
貼春聯
大年三十貼春聯,即順德風俗所謂的「易桃符」。相傳,順德清代書畫大家黎二樵每年初一一大清早打開門,都會發現他的對聯都被人揭走,於是,他微微一笑,又揮毫疾書,再貼一聯,成為當年佳話。不過,最有意思的要數探花李文田。光緒甲午年冬末,朝廷欽命他為團防大臣,但他手頭沒有一兵一卒,於是,他用大紅京箋撰寫春聯,張貼在自家門前,對聯上書:欣逢淑景開佳宴,辜負純衾事早朝。無奈中多少有點自嘲。如今,人們大多喜歡用成品的對聯張貼,快捷省事,不過,缺少了那種對客揮毫,攤錢問字的悠悠古風。昔日的順德人雖有不少「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廣進達三江」的對聯,但尋常人家更喜歡「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順滿門添百福」,這也折射出順德人和諧祥順,求實淡篤的風格。
天官賜福
新春期間,很多人家門或家中都貼有上書「三陽開泰」、「五福臨門」字樣的紅紙,但它們的來歷頗為曲折有趣。
先說「三陽開泰」。這一詞源於《易經》第一卦「泰」。古人認為十一個月陰氣逐漸消失,陽氣日漸來臨,於是,從冬至開始,一陽生於大地;十二個月陽氣更足,於是,二陽生於下;正月新春來臨,陽氣充足,三陽生於下,構成泰卦。三陽開而泰來。「泰卦」是最好的卦象之一,含「一切和順,小去大來」之意。另外,「陽」、「羊」同音,古代羊為瑞獸,「羊」、「祥」通假,於是便出現今天的「三陽(羊)開泰」。
至於「五福臨門」,也是大有講究。在《尚書/洪範》就清楚寫著:五福:一日壽,二日富,三日康寧,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終命。所謂攸好德就是樂施善事,慈悲為懷。考終命,就是得修善終。當年歐陽修曾有:事國一心勤有瘁,還家五福壽而康。所以,不少家門前都貼有五隻蝙蝠的年畫,以喻五福臨門。
此外,不少順德人家都貼著寫有「天官賜福」的紅紙,這習俗與道教有關。道家認為世界由天、地、水構成。所以,上半年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下半年中段為水官。不過,這「官」只指時空流動過程中的一個時期,並非官職。後來,道家吸收了民間信仰,將這三官奉為主宰人間福禍的大神,其中,人們最為信仰的便是恩賜福祥的天官,民間視他為福神。年畫中的天官,身穿大紅官服,龍袍玉帶,手持如意,慈眉善目,一派雍容。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也是天官生曰,於是古時候民間到處張燈結綵,仕女嬉遊,通宵達旦,城開不夜,所謂「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順德昔日也有「上元觀燈,或作鞦韆百戲」的習俗,解放前元宵節的大良魚燈還遠近聞名,不過,現在我們仍能從璀璨的燈籠中回味當年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