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搜索 > 漢朝怎麼給天子選美女

漢朝怎麼給天子選美女

發布時間:2023-06-04 08:12:35

1. 王昭君為什麼會出塞,她可是四大美女呀,當時的君王究竟是怎麼想的

王昭君出塞是為了漢朝和邊疆的良好安寧發展。我們都知道當時王昭君出塞只是為了漢朝和匈奴的良好發展,畢竟匈奴人比較的強壯威猛,和匈奴打起來會造成國家勞民傷財,對雙方都不好於是就派了王昭君去邊塞和親,王昭君的一生為聯結漢朝與匈奴的友好關系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她的出塞下嫁使漢朝與匈奴歸於和好,停止了邊塞戰爭達50年之久,增強了漢族與匈奴之間的民族團結,為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現在的她也是被所有人銘記。

王昭君是四大美女之一,她也是為當時的國家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也是被世人所銘記的。

2. 古代怎麼選妃的選妃的女子叫什麼

就聽說過漢朝的良家子和明清的秀女吧,以前的不了解,貌似以前的妃嬪大多是大臣和貴族選送的,基本都是臣子家的女兒或者是家世清白的良家美女、自家豢養的歌姬之類的,基本沒有選秀的說法,商量好了就一乘小轎送進宮,或者宣旨冊封入宮。明朝選秀很嚴格,聽說先是皇帝圈一個地方,讓這個地方停止婚嫁,由官員挑選適齡的女子出來待選,然後要經過十幾道閱選手續,從長相到家世,從品性到婦功,然後選出幾十到幾百人不等,其餘人發還回家。最後留下的這些人裡面還要角逐出皇後和妃子,然後是宗室的妻妾,最後剩下的一部分有出眾之處根據需要一部分入尚宮局各司任女官、女史,最末等的就是普通的宮女。清朝就更加嚴格了,把秀女和宮女分開閱選,選秀女稱為大選,三年一次,參選女子需要在旗。選宮女一年一次,選的是包衣出身的少女。兩者統稱選秀。選秀年齡大約在十三至十六,偶爾也可以提前或延遲一點,但未參加過閱選者不得出嫁,說白了就是「皇帝看不上的,才能輪得到別人。」大選出來的就是填充後宮或者皇子府邸,後宮設一皇後、一皇貴妃(一般是沒有皇後才冊封,位同副後,掌管宮務,但也有例外,如清順治、清乾隆)、二貴妃、四妃(也有例外,比如清朝康熙時期)、六嬪(可居一宮主位,自稱「本宮」)、貴人、常在、答應。後三者無定數,一般大選女子入宮從答應起封,家世好可一舉封為貴人,但少見更高。宮女也有等級,各宮大宮女、嬤嬤最高,其次梳頭宮女、小宮女、灑掃宮女等,辛者庫宮女最為卑賤,宮女承恩一般為官女子。
lz如果想寫穿越,建議寫魏晉或者唐朝,那時候女子地位高一些,嬪御制度也好聽,而且後宮女官職權很高。或者明朝也行,明朝抑制外戚權利,皇後多為平民女子,宮斗的餘地更大。
希望lz採納

關於公主,也可稱呼x皇女,帝姬是周朝和宋朝的稱呼。好像漢朝公主也有被稱呼「任」的,還有王姬。
我覺得稱呼女公子、女君、小君都蠻好的

3. 古代皇上選妃子是怎麼樣選的

先秦帝王:恩威並施搶嬪妃 嬪妃的來源,有的是諸侯或是大臣的女兒,由她們的父親獻給帝王;有的是帝王們直接搶劫而來,還有的則是恩威並施,在以禮相求的同時加以武力威脅奪取的。 商紂王時,西伯昌、九侯、鄂侯是紂任用輔助天子掌握軍政大權的三公。九侯將自己美麗的女兒送給了紂。九侯的女兒不喜淫亂,結果被紂殺掉。紂還將九侯剁成肉醬以示懲罰。 也有的嬪妃是帝王以雙重手段才獲得的。比如,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妹喜,她以歌舞聞名於天下,夏桀想要得到她,一方面派說客前往提親,一方面又討伐有施部落求妹喜。最後,有施部落沒辦法,只好送妹喜艷妝出城。妹喜嫁給桀之後,縱情聲色,恣意享受,酒池肉林,裸身嬉戲,桀還製造了一個「傾台」,供他們倆玩樂。據說,妹喜愛聽「裂帛」之聲,桀馬上命令各地每天進貢絲綢一百匹,讓人輪流撕開來給她聽。 另外,在國家之間兵戎相見時,失敗一國的公主及一般少女很容易被對方虜獲,被對方收藏宮中,有的得到帝王寵幸,便晉封為嬪妃,而大多數則淪為宮婢。 漢代:像征賦稅一樣征民女 從民間「良家女」中挑選嬪妃,是漢代建立的法律制度。 每年八月初,朝廷向天下徵收捐稅、租賦。而向民間徵收美女,也屬於徵收賦稅之列。因此,每年八月,朝廷都要派中大夫、掖庭丞、相工三種官員,去洛陽周圍的鄉間「閱視」年齡在13歲至20歲之間的「姿色端麗」「合法相」的女子,載回後宮。 在派下去徵收「良家女」的官員中,「相工」一職十分重要。「相工」顧名思義,是看相貌的人。關於相貌,其中有一套專門的學問,這套理論稱為「法相」。凡是被看中的民女,就用車運至後宮,後宮再做進一步篩選。 自漢武帝劉徹、漢元帝劉奭起,漢後宮的嬪妃數目成倍地增長,遠遠超過三千。如此龐大的後宮妻妾群,自然需要相應的管理,於是,嚴密而分明的等級制度應運而生。 晉武帝:「博選」後宮佳麗 晉武帝司馬炎在建立西晉政權、登上帝王寶座後,即開始著手「博選」後宮佳麗。 公元273年,為了切實做到「博選」,司馬炎先下了一道命令:挑選卿以下文武官員的女兒到後宮,若有把女子藏起來的,就處以「目無君主」的罪名,直至死罪。 在挑選完宮女之前,司馬炎還禁止老百姓結婚嫁娶,以便把所有適齡女人留著供其先行選擇。第二年,他又下令良家女和下級軍官及小官吏的女兒五千多人,進宮供他挑選,朝野為之憤懣,幾乎導致人們揭竿而起。 為了「博選」嬪妃,司馬炎還派宦官駕車,帶著隨從馳經各個州郡,物色美女。這樣一來,司馬炎的後宮頓時爆滿,數目幾達萬人…… 由於嬪妃眾多,司馬炎每天不知擇誰侍寢才好,於是,便以羊拉車,羊車在哪個妃子的門前停下,他就和哪個妃子飲酒作樂。嬪妃們為求寵幸,有的取竹葉擦地,有的用鹽汁灑地,以使羊車停下。 唐代:宮女最多時有四萬餘人 唐玄宗開元年間,天下太平,財豐糧富,達到了唐朝鼎盛時期。為此,唐玄宗也開始腐化墮落起來。為了充實後宮,唐玄宗秘密下令:挑選天下好看的女子納入後宮,並給她們取名為「花鳥使」。由於每年都要從民間采選民女入宮,開元、天寶年間宮女人數急劇增加。 長安大內、大明、興慶三宮,皇子十宅院,皇孫百孫院,東都洛陽大內、上陽兩宮,累計大約有四萬名宮女。由於當時經濟發達、思想活躍,後宮制度不是十分嚴謹,有的宮女甚至出身青樓。 由於後宮嬪妃眾多,寶歷年間,唐敬宗李湛還特製了一種紙箭,箭頭裡面裹著麝香或龍涎香之類的香粉末。李湛在宮中玩樂時,就把嬪妃們叫來,讓她們站在一定的距離之外,他則用這種紙箭射她們,被射中的宮女或嬪妃,身上就會有香粉末沾上,因而渾身散發出濃烈的香味。當時,這種紙箭被宮人們稱為「風流箭」,宮嬪們只有被射中了,才能得到皇帝的寵幸,才會有出頭之日。因而,她們當中流傳有這樣的順口溜:「風流箭,中的人人願。」 元代:皇帝同時可有幾個皇後 元代最高統治者為蒙古族,所以依蒙古民族的特殊性把皇後稱為「可敦」,並保留了「斡耳朵」宮帳制。 「斡耳朵」意為宮殿營帳,每個「斡耳朵」設有皇後一人,下有若干嬪妃。所以,皇帝同時可以有一個、兩個甚至多個皇後。 元世祖忽必烈在大都城內修築宮闕時,就設立了四個「斡耳朵」,同時擁有四個皇後。各「斡耳朵」都有自己的封邑,元朝每年還以「歲賜」的名義,給各「斡耳朵」的繼承者以大批財富。 成吉思汗之子術赤的兒子拔都,是當時蒙古除皇帝外最有權勢的人。他有26個妻子,每個妻子擁有一座巨大的帳幕,並配置有其他的小帳幕,放在大帳幕的後面,供奴僕居住。每一個大帳幕還配備有足足200輛駱駝拉的車子,用來裝貴重物品和寢具。所以,這個富有蒙古貴族的妻妾帳幕群,看起來就像一座龐大的市鎮。 明代:選妃程序復雜 明代挑選宮女皆奉欽命而行。 據史載,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熹宗將舉行大婚,先期從全國挑選13至16歲淑女5000人。隨後,皇帝分遣內監挑選美女,每百人以齒序立,內監巡視,說:某稍長,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瘠,皆扶出,遣回1000人。次日,諸女又分立如前,內監諦視耳、目、口、鼻、發、膚、領、肩、背,有一不合法者去之,遣回1000人。隨後,又聽其聲,令稍雄、稍窳、稍濁、稍吃者去之,遣回1000人。第三日,內監各執量器,量女子手足,令諸女周行數十步,目的在於觀其豐度,去其腕稍短、趾稍巨者,舉止稍輕躁者,又遣回1000人。 最後剩下的1000人,皆召入宮。然後,分遣年長的宮娥將其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入選者僅300人。在宮一月,熟察其性情言論,剛柔愚智賢否,入選者僅50人得封嬪妃,其餘皆淪為宮婢或僕役。 清代:滿蒙女 不參加選秀不準出嫁 清朝統治者比較了歷史上後宮制度的優劣,依照滿族習俗,制定了清代後宮制度。 清代宮闈之中沒有位號,僅是循用俗稱「福晉」(元代「可敦」的轉音)。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後宮方立位號。據《清史稿·後妃傳》載:「康熙以後,典制大備。皇後居中宮,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 清入關後,時興選秀女,其制很嚴,做後妃的要求更高。秀女一般從滿蒙八旗中遴選,少數從漢族中挑選。滿蒙人年齡在13~16歲、身體健康的旗籍女子,均須參加閱選。女13歲曰「及歲」,超過16歲曰「逾歲」,逾歲者一般不參選。 戶部掌管閱選大權,由其通告各旗具備清冊,准備入選。閱選地點一般在紫禁城御花園舉行。其方式與明代天啟年選美大同小異。 入選秀女除了備選補充皇妃外,還要賜給一些旁近宗室。凡獲得皇帝賜予封號的人,至死不得出宮另嫁。選為皇後者,則應通過大婚禮,由大清門、午門入宮,至坤寧宮完婚。 滿意請採納

4. 漢代選秀女是怎麼選的,流程,他們是報名參加還是怎麼的

凡滿族八旗人家年滿十三歲至十六歲的女子,必須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選秀女,選中者,留在宮里隨侍皇帝成為妃嬪,或被賜給皇室子孫做福晉未經參加選秀女者,不得嫁人。閱選時,按八旗的順序,一般七八個人站成一排,由皇帝、皇太後們挑選。被挑選女子的名字,每排寫一張單子,留宮中存檔,這種名單,在檔案中稱為「秀女排單」。 清代的後宮,上至皇後,下到宮女,都是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出來的。旗人,是清朝獨有的。因此,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後宮粉黛的制度,也是清代獨有的。 清太祖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的過程中,創立了八旗制度,這套制度是在女真人原來的狩獵組織的基礎上建立的,是軍政合一的制度,兼有行政、軍事、生產等多方面職能。以黃、白、紅、藍四色旗幟為標志,組成鑲黃、鑲白、鑲紅、鑲藍、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八 旗。清入主中原後,旗人又有八旗和內務府包衣三旗的區別。八旗包括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共二十四旗,這是清政權賴以統治的主要支柱;內務府包衣三旗則是清皇室的奴隸,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所以,盡管清初將八旗和包衣三旗的女子都稱為秀女,但挑選的方法和她們在宮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選一次,由戶部主持,可備皇後妃嬪之選,或者賜婚近支(即三代以內、血緣關系比較密切的)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選一次,由內務府主持,其中雖然也有一些人最終被逐漸升為妃嬪,但承擔後宮雜役的,都是內務府包衣之女。到了清代後期,包衣三旗的應選女子就不再稱為秀女,而在挑選宮女時,就明確地說「引見包衣三旗使女」了。所以說,能夠成為清廷後妃的,主要是八旗秀女。 挑選秀女的目的,除了充實皇帝的後宮,就是為皇室子孫拴婚,或為親王、郡王和他們的兒子指婚,重要性自不待言。秀女們要走進紫禁城高高的宮牆,也就不那麼簡單了,必須經過一道道的考察。 首先,要嚴格審查旗屬與年齡,不在旗的想參加選秀,勢比登天;在旗的想逃避選秀,也是自討苦吃。順治朝規定:凡滿、蒙、漢軍八旗官員、另戶軍士、閑散壯丁家中年滿十四歲至十六歲的女子,都必須參加三年一度的備選秀女,十七歲以上的女子不再參加。乾隆五年(1740)進一步規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規定的年限之內因種種原因沒有參加閱選,下屆仍要參加閱選。沒有經過閱選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二十多歲也不準私自聘嫁,如有違例,她所在旗的最高行政長官——該旗都統要進行查參,予以懲治。然而,就在這一規定發布的第二年,閩浙總督德沛上了一道奏摺,請求乾隆皇帝允許他年過十七歲的兒子恆志與兩廣總督馬爾泰的女兒完婚,但是,馬爾泰的這位千金還沒有參加過選秀女。此事令乾隆皇帝大為惱火,命令德沛立即趕赴京師,當面訓飭,同時強調:「我朝定例,八旗秀女,必俟選看後方准聘嫁。凡在旗人,理宜敬謹遵行。近見尚有未經選看之秀女聘定許字者,大臣等有奏事之責者,雖系蒙朕恩俞允,究與體制未協。選看八旗秀女,原為王、阿哥等擇取福晉;若在未經挑選之前即行結親許字,非為廢弛舊制,並恐無奏事責任之人,或不敢陳奏之人,伊等已行許字之女,朕因不知,另指他人,亦大有關系;且八旗秀女,於十三四歲即行選看,並無耽擱之虞。」這里,乾隆皇帝振振有詞地說了三條理由:第一,每三年一次的選秀女是為諸王和眾皇子挑選妻室,並非是為了給自己充實後宮;第二,一旦因選秀拆散了他人的姻緣,也是因為沒有遵守「我朝定製」,違法在先,並非皇家的責任;第三,即使為了選秀等上三年兩載,應選秀女也不過十六七歲,不會耽誤她的終身。最後,乾隆皇帝命令「戶部通行傳諭八旗,所有未經選看之秀女,斷不可私先結親,務須遵例於選看後再行結親聘嫁。」乾隆二十年(1755),再次補充規定:應閱視的秀女,在未受閱選之前私自與宗室王公結親者,其母家照隱瞞秀女例議處。至於參選秀女的年齡,根據清宮檔案,到清末光緒年間,最小的是十一歲,大的可達二十歲。 每到准備挑選秀女的時候,先由戶部奏報皇帝,奉旨允准後,立即行文八旗都統衙門,由八旗的各級基層長官逐層將適齡女子花名冊呈報上來,到八旗都統衙門匯總,最後由戶部上報皇帝,皇帝決定選閱日期。因為有病、殘疾、相貌醜陋而確實不能入選者,也必須經過逐層具保,申明理由,由都統咨行戶部,戶部奏明皇帝,獲得允准後才能免去應選的義務,聽其自行婚嫁。 各旗選送的秀女,要用騾車提前送到京城。由於眾多秀女的家庭背景不一,官宦人家尚有車輛,而兵丁之家只能雇車乘坐。因此,乾隆時規定:「引看女子,無論大小官員、兵丁女子,每人賞銀一兩,以為雇車之需。……此項銀兩,……著動用戶部庫銀。」秀女們抵達京城後,在入宮應選的前一天,坐在騾車上,由本旗的參領、領催等安排次序,稱為「排車」,根據滿、蒙、漢排列先後的次序。最前面是宮中後妃的親戚,其次是以前被選中留了牌子、這次復選的女子,最後是本次新選送的秀女,分別依年齡為序排列,魚貫銜尾而行,車樹雙燈,上有「某旗某佐領某某人之女」的標識。日落時分發車,入夜時進入地安門,到神武門外等待宮門開啟後下車,在宮中太監的引導下,按順序進入順貞門。秀女們乘坐的騾車則從神武門夾道東行而南,出東華門,由崇文門大街北行,經北街市,然後再經地安門來到神武門外,這時,已是第二天中午了。初選完畢的秀女們在神武門外依次登上她們來時所乘坐的騾車,各歸其家。這種井然有序的排車法,是嘉慶年間的一位名叫丹巴多爾濟的額駙發明的。 當應選的秀女們在神武門外走下騾車後,先由戶部司官維持秩序,再由太監引入宮中。御花園、體元殿、靜怡軒等處,都曾是閱選秀女的場所。一般每天只閱看兩個旗,根據各旗參選秀女人數的多少進行搭配。通常是五六人一排,供皇帝或太後選閱,但有時也有三四人一排,甚至一人一排的。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這叫做留牌子;沒有選中的,就撂牌子。然後,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復選,復選而未留者,也稱為撂牌子。經復選再度被選中的秀女,還有兩種命運:一是賜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一是留於皇宮之中,隨侍皇帝左右,成為後妃的候選人。如果成為後妃的候選人,手續會更為復雜,初次「引閱」之後,屢屢「復看」,有「記名」的,這是被選中留牌子的;有「上記名」的,這是皇帝親自選中留牌子的。最後,還要經過「留宮住宿」進行考察,在留宮住宿的秀女中選定數人,其餘的都撂牌子。 當「秀女」二字映入人們眼簾時,人們的直覺是秀女應有沉魚落雁之貌,然而,靚麗的容貌是否是當選秀女的主要標准呢?這里有一張清末應選秀女的照片,似乎很難將這些面孔與任何一個表述美貌的詞彙聯系起來,非但如此,少女們愛美的天性也成了非分之想。清朝明確規定,八旗秀女閱看時,必須著旗裝,嚴禁時裝。而且,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好色」也是極不名譽的,「美女禍國」從來都是帝王和他們的大臣們翻雲覆雨的護身符,因而這一標准總在若即若離、諱莫如深的撲朔迷離中。乾隆四十三年(1778),一位縣學生員攔下御駕,懇請乾隆皇帝就削減皇後烏拉那拉氏喪儀之事下罪己詔,致使龍顏大怒,但仍未忘記陳述那拉氏冊後「並非以色選愛升」,後來失寵,亦是「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愛弛」,總之絕不肯承認自己好色。清統治者公開的兩條標准,一是品德,一是門第。清代冊封皇後、妃、嬪的冊文中常常見到的是寬仁、孝慈、溫恭、淑慎,「誕育名門」、「祥鍾華閥」等等。其中,門第又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光緒皇帝的皇後隆裕的相貌奇醜,但她是慈禧皇太後的侄女,因此,她成了皇後。被光緒皇帝視為紅顏知己的珍妃入選時,她的父親是侍郎長敘,祖父是曾任總督的裕泰,伯父是廣州將軍長善,長善又是大學士桂良的女婿,是恭親王奕欣的連襟,因此他他拉姐妹雙雙入選為珍、瑾二嬪。 清代從順治到光緒九朝,選秀女八十多次,按後來入葬陵寢的後妃統計,共二百一十四人,她們的命運是各不相同的。

5. 每個朝代皇帝選的女人叫什麼,就比如清朝的叫秀女,明朝的叫淑女。其他朝的呢。謝謝~~~

秦漢以來,統一的大帝國,實行郡縣制,王與諸侯聯婚,或者諸侯之間的聯婚已不可能,媵婚、掠奪、獻納也不可能,於是,自漢代開始逐步形成從民間遴選後·妃,東漢以後,遴選後·妃形成制度。每年秋季八月開始從民間遴選良家女·子。——當時叫「良家子」或「家人子」
宋代沒有大規模的從民間挑選宮·女、後·妃的舉措。宋代皇帝的後·妃幾乎都是娶自將、相、節使等高官顯貴之家。
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伊始,即規定:「凡天子親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隆慶三年(1569),穆宗下詔:「選民間淑女十一歲至十六歲三百人。」
清朝的後·宮,上至皇·後,下到宮·女,都是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出來的,而秀女也是清代以後的說法,之前都稱為采選

閱讀全文

與漢朝怎麼給天子選美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340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167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1799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943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632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671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672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1930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422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618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1903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479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437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987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121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2822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766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1777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965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