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關於雁門關的詩句
1、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山敬。黃雲蔽千里,遊子何時還。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願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菟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古離別》南北朝:江淹
2、高關閑獨望,望久轉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盡春。 河遙分斷野,樹亂起飛塵。時見東來騎,心知近別秦。——《雁門關野望》唐代:伏唯岩許棠
3、代馬不思越。越禽不戀燕。情性有所習。土風固其然。昔別雁門關。今戍龍庭前。驚沙亂海日。飛雪迷胡天。蟣虱生虎蟣。心魂逐旌旃。苦戰功不賞。忠誠難可宣。誰憐李飛將。白首沒三邊。——《古風五十九首》唐代:李白
4、羊馬群中覓人道,雁門關外絕人家。 昔時聞有雲中郡,今日無雲空見沙。——《雲中道上作》唐代:施肩吾
5、匹馬向何處,北游殊未還。寒雲帶飛雪,日暮雁門關。 一路傍汾水,數州看晉山。知君喜初服,只愛此身閑。——《送薛承矩秩滿北游》唐代:劉長卿
1,《長亭怨·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清代 屈大均記燒燭、雁門高處。
積雪封城,凍雲迷路。添盡香煤,紫貂相擁夜深語。
譯文:還記得,當初你我於冬日在雁門關中夜宿。那時候,大雪飛舞,厚厚的積雪將全城都給封住,天上是厚厚的陰雲,讓人辨不清方面,使人迷路。
在火爐中添上滿滿的煤炭,你我穿著貂皮大衣圍著火爐在深夜裡談話。2,《古離別》南北朝 江淹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
黃雲蔽千里,遊子何時還。譯文:心愛的人要到雁門關外很遠的地方去了,我們只有無奈地道別。
天上的黃雲遮蔽了千里,地上的塵埃與黃雲相接,天空也暗了下來,到遠方去的遊子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啊。3,《從軍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雁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譯文: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
邊塞古城,雁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缺御,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4,《涼州詞二首》唐代 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5,《雁門太守行》 唐代 李賀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譯文: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沉。
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1、《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原文: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譯文: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秋色里,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沉。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2、《涼州詞》 唐-王之渙
原文: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被風捲起的黃沙,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楊柳》呢?玉門關一帶根本沒有楊柳可折啊!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3、《古別離》 唐-韋庄
原文:
晴煙漠漠柳毿毿,不那離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雲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
譯文:晴空雲淡柳色青如煙,別情難遣散飲酒豐酣。手拿著玉鞭指向雲外,使人斷腸是明媚江南。
4、《雁門胡人歌》 唐-崔顥
原文:
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
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
山頭野火寒多燒,雨里孤峰濕作煙。
聞道遼西無斗戰,時時醉向酒家眠。
譯文:代郡的東面和古燕地相毗連,雁門胡人的家靠近邊疆塞關。他們會放獵鷹追逐塞上鳥兒,在秋日裡騎著獵馬馳騁荒原。寒天里多在山頭燃燒起野火,山火被雨水熄滅蒸騰起濃煙。聽說遼西近來沒有發生戰事,閑來無事常到酒家酣飲醉眠。
5、《涼州詞》 宋-陸游
原文:
壚頭酒熟葡萄香,馬足春深苜蓿長。
醉聽古來橫吹曲,雄心一片在西涼。
譯文:晴空雲淡壚頭的酒有葡萄的香,馬兒駐足春天到了苜蓿都長高了。醉了就聽一聽自古的曲子,在雁門關這有我有一片雄心。
1,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
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雕弓夜宛轉,鐵騎曉參驔。
應須駐白日,為待戰方酣。——出自唐代:盧照鄰《戰城南》白話文釋義:將軍騎馬出了紫塞長城,去與駐扎在烏貪的冒頓作戰。
兩軍在雁門關的北面發起了戰爭,我軍與敵軍在城南布下了陣勢。戰爭一夜未停,戰士們的雕弓發出的鳴聲抑揚動聽,鐵騎的奔跑聲到次日天亮還未斷絕。
戰士們晚上浴血奮戰,白天本應駐地休息,但他們並未停下來,只等作戰勝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覺。2,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出自唐代:李賀《雁門太守行》白話文釋義: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秋色里,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沉。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3,苦竹嶺頭秋月輝,苦竹南枝鷓鴣飛。嫁得燕山胡雁婿,欲銜我向雁門歸。
——出自唐代:李白《山鷓鴣詞》白話文釋義:苦竹嶺頭秋月皎潔,滿地青輝,苦竹朝南枝頭搖曳,鷓鴣飛翔。一隻小鷓鴣嫁給了北京的大雁,那大雁正准備銜著鷓鴣飛向雁門關的老家。
4,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
——出自唐代:崔顥《雁門胡人歌》白話文釋義:雁門郡東接古代燕國,郡內高山峻嶺遍布,有些胡人的家就住在邊境附近。你看,一個胡人解開獵鷹腳上的繩索,讓它飛出去追捕鳥雀,自己則騎著當地產的駿馬馳騁在遼闊的秋原上,四處游獵。
5,秋風夜渡河,吹卻雁門桑。遙見胡地獵,鞴馬宿嚴霜。
——出自唐代:王昌齡《塞下曲·秋風夜渡河》白話文釋義:秋風在夜晚暗暗吹過邊塞的河流,吹過雁門的桑田,邊地一片蕭瑟。遠遠地能夠看見胡地有人在打獵,雖說還不是秋天,邊塞卻已經十分寒冷,戰士們只能在嚴霜中風餐露宿。
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送薛承矩秩滿北游(劉長卿)
匹馬向何處,北游殊未還。寒雲帶飛雪,日暮雁門關。
一路傍汾水,數州看晉山。知君喜初服,只愛此身閑。
古風其六(李白)
代馬不思越。
越禽不戀燕。
情性有所習。
土風固其然。
昔別雁門關。
今戍龍庭前。
驚沙亂海日。
飛雪迷胡天。
蟣虱生虎鶡。
心魂逐旌旃。
苦戰功不賞。
忠誠難可宣。
誰憐李飛將。
白首沒三邊。
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仆離(李白)
春華滄江月,秋色碧海雲。離居盈寒暑,對此長思君。
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夢魂雖飛來,會面不可得。
疇昔在嵩陽,同衾卧羲皇。綠蘿笑簪紱,丹壑賤岩廊。
晚途各分析,乘興任所適。仆在雁門關,君為峨眉客。
心懸萬里外,影滯兩鄉隔。長劍復歸來,相逢洛陽陌。
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煩。迷津覺路失,托勢隨風翻。
以茲謝朝列,長嘯歸故園。故園恣閑逸,求古散縹帙。
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畢。人生信多故,世事豈惟一。
念此憂如焚,悵然若有失。聞君卧石門,宿昔契彌敦。
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高風起遐曠,幽人跡復存。
松風清瑤瑟,溪月湛芳樽。安居偶佳賞,丹心期此論。
長亭怨 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屈大均)
記燒燭、雁門高處。積雪封城,凍雲迷路。添盡香煤,紫貂相擁、夜深語。苦寒如許,難和爾、凄涼句。一片望鄉愁,飲不醉,壚頭駝乳。 無處,問長城舊主,但見武靈遺墓。沙飛似箭,亂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關南、更重作,並州門戶。且莫吊沙場,收拾秦弓歸去。
雲中道上作(施肩吾)
羊馬群中覓人道,雁門關外絕人家。
昔時聞有雲中郡,今日無雲空見沙。
雁門關野望(許棠)
高關閑獨望,望久轉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盡春。
河遙分斷野,樹亂起飛塵。時見東來騎,心知近別秦。
阮郎歸 獨木橋體(元好問)
別郎容易見郎難。千山復萬山。楊花簾幕晚風間。愁眉澹澹山。光祿塞,雁門關。望夫元有山。當時只合鎖雕鞍。山頭不放山。
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送薛承矩秩滿北游(劉長卿)匹馬向何處,北游殊未還。
寒雲帶飛雪,日暮雁門關。一路傍汾水,數州看晉山。
知君喜初服,只愛此身閑。古風其六(李白)代馬不思越。
越禽不戀燕。情性有所習。
土風固其然。 昔別雁門關。
今戍龍庭前。驚沙亂海日。
飛雪迷胡天。蟣虱生虎鶡。
心魂逐旌旃。苦戰功不賞。
忠誠難可宣。誰憐李飛將。
白首沒三邊。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仆離(李白)春華滄江月,秋色碧海雲。
離居盈寒暑,對此長思君。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
夢魂雖飛來,會面不可得。疇昔在嵩陽,同衾卧羲皇。
綠蘿笑簪紱,丹壑賤岩廊。晚途各分析,乘興任所適。
仆在雁門關,君為峨眉客。心懸萬里外,影滯兩鄉隔。
長劍復歸來,相逢洛陽陌。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煩。
迷津覺路失,托勢隨風翻。以茲謝朝列,長嘯歸故園。
故園恣閑逸,求古散縹帙。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畢。
人生信多故,世事豈惟一。念此憂如焚,悵然若有失。
聞君卧石門,宿昔契彌敦。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
高風起遐曠,幽人跡復存。松風清瑤瑟,溪月湛芳樽。
安居偶佳賞,丹心期此論。長亭怨 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屈大均)記燒燭、雁門高處。
積雪封城,凍雲迷路。添盡香煤,紫貂相擁、夜深語。
苦寒如許,難和爾、凄涼句。一片望鄉愁,飲不醉,壚頭駝乳。
無處,問長城舊主,但見武靈遺墓。沙飛似箭,亂穿向,草中狐兔。
那能使、口北關南、更重作,並州門戶。且莫吊沙場,收拾秦弓歸去。
雲中道上作(施肩吾)羊馬群中覓人道,雁門關外絕人家。昔時聞有雲中郡,今日無雲空見沙。
雁門關野望(許棠)高關閑獨望,望久轉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盡春。
河遙分斷野,樹亂起飛塵。時見東來騎,心知近別秦。
阮郎歸 獨木橋體(元好問)別郎容易見郎難。千山復萬山。
楊花簾幕晚風間。愁眉澹澹山。
光祿塞,雁門關。望夫元有山。
當時只合鎖雕鞍。山頭不放山。
謁楊無敵祠
[宋]蘇轍
行祠寂寞寄關門,野草猶知避血痕。
一敗可憐非戰罪,大剛嗟獨畏人言。
馳驅本為中原用,常享能令異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
[注釋]蘇轍(1039-1112)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歷官秘書省校書郎、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後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永州、岳州、許州。自號潁濱遺老。文學上很有成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為文以策論見長。工詩,亦能詞,著有《欒城集》等百卷。死後謚文定。
李牧祠
[宋]司馬光
椎牛晌壯士,拔距養奇才。
敵帳方驚避,秦金已暗來。
旌旗移幕府,荊剌蔓叢台。
部曲依稀在,猶能話郭開。
[注釋] 司馬光(1019-1086),字公實,號迂叟。原籍山西夏縣。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溫國公,謚文正。他主持編纂了《資治通鑒》。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讓、剛正不阿。從小有「司馬光砸缸救人」的美傳,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
雁門道中書所見
元好問
金城留旬浹,兀兀醉歌舞。出門覽民風,慘慘愁肺腑。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一昔營幕來,天明但平土。調度急星火,逋負迫捶楚。網羅方高懸,樂國果何所?食禾有百螣,擇肉非一虎。呼天天不聞,感諷復何補!單衣者誰子?販糴就南府。傾身營一飽,豈樂遠服賈?盤盤雁門道,雪澗深以阻。半嶺逢驅車,人牛一何苦!
滿江紅·雁門關 z
樓斷蒼雲,似故帥、叱威點閱。
分明見、秋高斂籟,峰群肅列。
箍地龍蜒猶揣火,鎖關虎隘能堅鐵?
只回雁、嘆堞草搖風,聲聲咽。
煙灰散,憑熱血;螢光熠,傷明月。
縱潘楊不語,世人還說。
可恨忠奸多惹瀣,直疑清濁都含譎。
抬望眼、問大好河山,真無轍?
陸游《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牎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雁門關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種麻。百里並非梨棗樹,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過山頭雪,狂風遍地起黃沙。說與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襖午穿紗。」
雁門關懷古 劉凱
橫空出世雁門山,巍峨萬仞上雲端。
翠微漫漫接星辰,曲徑幽幽通霄漢。
一樓高聳連西東,雙峰屹立界北南。
絕壁小溪松濤喧,危崖大壑車軸斷。
車碾車轍兩輪顫,雁出雁門三旋盤。
關城龍盤扼北漠,勾注虎距庇上館。
晉地咽喉鎖中原,陘嶺長城聯屏藩。①
「三關沖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
狼煙入雲關草殷,昭君出塞鴻雁伴。②
漢武唐宗臨紫塞,宋皇清帝登雄巒。
雁門歷經千餘戰,將士戍邊萬古傳。
李牧掃胡雷霆疾,楊家鎮關敵膽寒。
赤心報效赤縣天,白骨堆成白雪天。
商賈雲集通衢路,騷人勝覽林泉畔。
昔日雁門遭風沙,今朝綠帳蔭山川。
唐 許棠
雁門關野望
高關閑獨望,望久轉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盡春。
河遙分斷野,樹亂起飛塵。時見東來騎,心知近別秦。
張衡
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紛紛,側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贈我錦綉段,何以報之青玉案。路遠莫致倚增嘆,何為懷憂心煩惋。
若是雁門寒月夜,
此時應卷盡驚沙。
——唐·郎士元
黃雲雁門郡,日暮風沙里。
千騎黑貂裘,皆稱羽林子。
——唐·李頎
寒雲帶飛雪,日暮雁門關。
一路傍汾水,數州看晉山。
——唐·劉長卿
Ⅱ 七律·雁門關懷想
七律·雁門關懷想
@鐵山青士(笑獨行)[詩]
橫障雲中是雁鄉,三關九塞憶蒼涼。
蒙恬善戰王嬙別,李牧多謀楊業殤。
桿石靖邊凝劍魄,城磚勾注護龍梁。
盤山路險憑高處,風送熬魚代輪睜郡香。
注釋:
1.雲中,指大同。
2.雁鄉,古以雁門山為雁之所出,又以雁門山為鳥不能越惟雁可度之地;《山海經·海內西經》雲:「雁門山,雁出其門。」《永樂大典》引《太原府志·兵防》釋「雁門」稱:「代山(指雁門山)高峻,鳥飛不越,中有一缺,其形如門,鴻雁往來……因以名焉。」
3.三關九塞,三關指內長城之外三關,即昌孫偏頭關(偏關)、寧武關、雁門關(內三關為倒馬關、紫荊關、居庸關);九塞,泛指古中原各大要塞,戰國時多為長城關塞。《呂氏春秋·有始覽》雲:「何謂九塞?大汾、冥阸、荊阮、方城、餚、井陘、令疵、句注、居庸。」《淮南子·地形訓》所記九塞略同,惟大汾作太汾、冥阸作澠阨、餚作餚阪。其中句注(勾注)即雁門。
4.王嬙,即王昭君,雁門關傳為昭君出塞地(昭君在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有「落雁」美譽亦與雁門山鳥不能越惟雁可度之說相合)。
5.楊業殤,楊業即「楊耐桐鏈家將」故事中之金刀令公楊繼業;殤,取亡義;史載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乘遼國新君初立之機兵分三路第二次北伐,先勝後敗。同年,楊業作為副帥隨主帥潘美在雁門關抵禦遼軍,因遭監軍王侁逼迫而率兵西出西陘關(雁門關別名)迎敵,又因王侁負約擅撤接應之兵(潘美不能制)而於陳家谷口狼牙村(或謂在今寧武北,或謂在今朔州西南,無定論)兵敗被俘,絕食三日而亡。
6.桿石靖邊,靖邊指靖邊祠(亦稱李牧祠、鎮邊祠),祀主為戰神李牧;桿石指粗細有如旗桿、下粗上細頂尖的神桿石,靖邊祠前立有一對石神桿。
7.勾注,指勾注山,即雁門山。
8.盤山路險憑高處,盤山路指雁門險道(路)十八彎,其中第七彎在山頂,可俯瞰遠眺。
9.熬魚代郡香,即代縣熬魚香;代縣古為代郡郡治所在。
(庚子年六月成詠於湖城,用平水韻,同年八月二十三將注釋中的「旗桿石」訂正為「神桿石」)
Ⅲ 雁門關詩句李白
1. 李白關於雁門關的詩句
李白關於雁門關的詩句 1.關於雁門關的詩句
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送薛承矩秩滿北游(劉長卿)
匹馬向何處,北游殊未還。寒雲帶飛雪,日暮雁門關。
一路傍汾水,數州看晉山。知君喜初服,只愛此身閑。手孫
古風其六(李白)
代馬不思越。
越禽不戀燕。
情性有所習。
土風固其然。
昔別雁門關。
今戍龍庭前。
驚沙亂海日。
飛雪迷胡天。
蟣虱生虎鶡。
心魂逐旌旃。
苦戰功不賞。
忠誠難可宣。
誰憐李飛將。
白首沒三邊。
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仆離(李白)
春華滄江月,秋色碧海雲。離居盈寒暑,對此長思君。
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夢魂雖飛來,會面不可得。
疇昔在嵩陽,同衾卧羲皇。綠蘿笑簪紱,丹壑賤岩廊。
晚途各分析,乘興任所適。仆在雁門關,君為峨眉客。
心懸萬里外,影滯兩鄉隔。長劍復歸來,相逢洛陽陌。
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煩。迷津覺路失,托勢隨風翻。
以茲謝朝列,長嘯歸故園。故園恣閑逸,求古散縹帙。
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畢。人生信多故,世事豈判唯惟一。
念此憂如焚,悵然若有失。聞君卧石門,宿昔契彌敦。
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高風起遐曠,幽人跡復存。
松風清瑤瑟,溪月湛芳樽。安居偶佳賞,丹心期此論。
長亭怨 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屈大均)
記燒燭、雁門高處。積雪封城,凍雲迷路。添盡香煤,紫貂相擁、夜深語。苦寒如許,難和爾、凄涼句。一片望鄉愁,飲不醉,壚頭駝乳。 無處,問長城舊主,但見武靈遺墓。沙飛似箭,亂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關南、更重作,並州門戶。且莫吊沙場,收拾秦弓歸去。
雲中道上作(施肩吾)
羊馬群中覓人道,雁門關外絕人家。
昔時聞有雲中郡,今日無雲空見沙。
雁門關野望(許棠)
高關閑獨望,望久轉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盡春。
河遙分斷野,樹亂起飛塵。時見東來騎,心知近別秦。
阮郎歸 獨木橋體(元好問)
別郎容易見郎難。千山復萬山。楊花簾幕晚風間。愁眉澹澹山。光祿塞,雁門關。望夫元有山。當時只合鎖雕鞍。山頭不放山。
2.描寫雁門關的詩句有哪些
1、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黃雲蔽千里,遊子何時還。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願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菟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古離別》南北朝:江淹
2、高關閑獨望,望久轉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盡春。 河遙分斷野,樹亂起飛塵。時見東來騎,心知近別秦。——《雁門關野望》唐代:許棠
3、代馬不思越。越禽不戀燕。情性有所習。土風固其然。昔別雁門關。今戍龍庭前。驚沙亂海日。飛雪迷胡天。蟣虱生虎蟣。心魂逐旌旃。苦戰功不賞。忠誠難可宣。誰憐李飛將。白首沒三邊。——《古風五十九首》唐代:李白
4、羊馬群中覓人道,雁門關外絕人家。 昔時聞有雲中郡,今日無雲空見沙。——《雲中道上作》唐代:施肩吾
5、匹馬向何處,北游殊未還。寒雲帶飛雪,日暮雁門關。 一路傍汾水,數州看晉山。知君喜初服,只愛此身閑。——《送薛承矩秩滿北游》唐代:劉長卿
3.描寫雁門關的詩句
謁楊無敵祠
[宋]蘇轍
行祠寂寞寄關門,野草猶知避血痕。
一敗可憐非戰罪,大剛嗟獨畏人言。
馳驅本為中原用,常享能令異域尊。
我欲比君畢沖鏈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
[注釋]蘇轍(1039-1112)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歷官秘書省校書郎、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後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永州、岳州、許州。自號潁濱遺老。文學上很有成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為文以策論見長。工詩,亦能詞,著有《欒城集》等百卷。死後謚文定。
李牧祠
[宋]司馬光
椎牛晌壯士,拔距養奇才。
敵帳方驚避,秦金已暗來。
旌旗移幕府,荊剌蔓叢台。
部曲依稀在,猶能話郭開。
[注釋] 司馬光(1019-1086),字公實,號迂叟。原籍山西夏縣。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溫國公,謚文正。他主持編纂了《資治通鑒》。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讓、剛正不阿。從小有「司馬光砸缸救人」的美傳,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
4.關於雁門關的詩句
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送薛承矩秩滿北游(劉長卿)匹馬向何處,北游殊未還。
寒雲帶飛雪,日暮雁門關。一路傍汾水,數州看晉山。
知君喜初服,只愛此身閑。古風其六(李白)代馬不思越。
越禽不戀燕。情性有所習。
土風固其然。 昔別雁門關。
今戍龍庭前。驚沙亂海日。
飛雪迷胡天。蟣虱生虎鶡。
心魂逐旌旃。苦戰功不賞。
忠誠難可宣。誰憐李飛將。
白首沒三邊。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仆離(李白)春華滄江月,秋色碧海雲。
離居盈寒暑,對此長思君。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
夢魂雖飛來,會面不可得。疇昔在嵩陽,同衾卧羲皇。
綠蘿笑簪紱,丹壑賤岩廊。晚途各分析,乘興任所適。
仆在雁門關,君為峨眉客。心懸萬里外,影滯兩鄉隔。
長劍復歸來,相逢洛陽陌。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煩。
迷津覺路失,托勢隨風翻。以茲謝朝列,長嘯歸故園。
故園恣閑逸,求古散縹帙。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畢。
人生信多故,世事豈惟一。念此憂如焚,悵然若有失。
聞君卧石門,宿昔契彌敦。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
高風起遐曠,幽人跡復存。松風清瑤瑟,溪月湛芳樽。
安居偶佳賞,丹心期此論。長亭怨 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屈大均)記燒燭、雁門高處。
積雪封城,凍雲迷路。添盡香煤,紫貂相擁、夜深語。
苦寒如許,難和爾、凄涼句。一片望鄉愁,飲不醉,壚頭駝乳。
無處,問長城舊主,但見武靈遺墓。沙飛似箭,亂穿向,草中狐兔。
那能使、口北關南、更重作,並州門戶。且莫吊沙場,收拾秦弓歸去。
雲中道上作(施肩吾)羊馬群中覓人道,雁門關外絕人家。昔時聞有雲中郡,今日無雲空見沙。
雁門關野望(許棠)高關閑獨望,望久轉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盡春。
河遙分斷野,樹亂起飛塵。時見東來騎,心知近別秦。
阮郎歸 獨木橋體(元好問)別郎容易見郎難。千山復萬山。
楊花簾幕晚風間。愁眉澹澹山。
光祿塞,雁門關。望夫元有山。
當時只合鎖雕鞍。山頭不放山。
5.描寫雁門關的古詩句
雁門太守行
作者:李賀 朝代:唐 體裁:樂府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雁門胡人歌
作者:崔顥 朝代:唐 體裁:樂府
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 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
山頭野火寒多燒,雨里孤峰濕作煙。 聞道遼西無斗戰,時時醉向酒家眠。
相和歌辭·雁門太守行
作者:張祜 朝代:唐 體裁:樂府
城頭月沒霜如水,趚趚蹋沙人似鬼。燈前拭淚試香裘, 長引一聲殘漏子。
駝囊瀉酒酒一杯,前頭啑血心不回。 寄語年少妻莫哀,魚金虎竹天上來,雁門山邊骨成灰。
阮郎歸 獨木橋體
作者:元好問 朝代:金 體裁:詞
別郎容易見郎難。千山復萬山。楊花簾幕晚風間。愁眉澹澹山。
光祿塞,雁門關。望夫元有山。當時只合鎖雕鞍。山頭不放山。
雲中道上作
作者:施肩吾 朝代:唐 體裁:七絕
羊馬群中覓人道,雁門關外絕人家。 昔時聞有雲中郡,今日無雲空見沙。
送薛承矩秩滿北游
作者:劉長卿 朝代:唐 體裁:五律
匹馬向何處,北游殊未還。寒雲帶飛雪,日暮雁門關。 一路傍汾水,數州看晉山。
知君喜初服,只愛此身閑。
古風其六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體裁:五古
代馬不思越。 越禽不戀燕。 情性有所習。 土風固其然。 昔別雁門關。 今戍龍庭前。 驚沙亂海日。 飛雪迷胡天。 蟣虱生虎鶡。 心魂逐旌旃。 苦戰功不賞。 忠誠難可宣。 誰憐李飛將。 白首沒三邊。
雁門關外
作者:元好問 朝代:金
四海於今正一家,生民何處不桑麻。 重關獨居千尋嶺,深夏猶飛六齣花。 雲暗白楊連馬邑,天圍青冢渺龍沙。 憑高弔古情無盡,空對西風數去鴉。
長亭怨 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
作者:屈大均 朝代:清 體裁:詞
記燒燭、雁門高處。積雪封城,凍雲迷路。添盡香煤,紫貂相擁、夜深語。苦寒如許,難和爾、凄涼句。一片望鄉愁,飲不醉,壚頭駝乳。 無處,問長城舊主,但見武靈遺墓。沙飛似箭,亂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關南、更重作,並州門戶。且莫吊沙場,收拾秦弓歸去。
6.與「雁門關」有關的詩詞有哪些
1、《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原文: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譯文: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秋色里,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沉。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2、《涼州詞》 唐-王之渙
原文: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被風捲起的黃沙,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楊柳》呢?玉門關一帶根本沒有楊柳可折啊!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3、《古別離》 唐-韋庄
原文:
晴煙漠漠柳毿毿,不那離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雲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
譯文:晴空雲淡柳色青如煙,別情難遣散飲酒豐酣。手拿著玉鞭指向雲外,使人斷腸是明媚江南。
4、《雁門胡人歌》 唐-崔顥
原文:
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
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
山頭野火寒多燒,雨里孤峰濕作煙。
聞道遼西無斗戰,時時醉向酒家眠。
譯文:代郡的東面和古燕地相毗連,雁門胡人的家靠近邊疆塞關。他們會放獵鷹追逐塞上鳥兒,在秋日裡騎著獵馬馳騁荒原。寒天里多在山頭燃燒起野火,山火被雨水熄滅蒸騰起濃煙。聽說遼西近來沒有發生戰事,閑來無事常到酒家酣飲醉眠。
5、《涼州詞》 宋-陸游
原文:
壚頭酒熟葡萄香,馬足春深苜蓿長。
醉聽古來橫吹曲,雄心一片在西涼。
譯文:晴空雲淡壚頭的酒有葡萄的香,馬兒駐足春天到了苜蓿都長高了。醉了就聽一聽自古的曲子,在雁門關這有我有一片雄心。
7.描寫雁門關的詩句有哪些
1、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
黃雲蔽千里,遊子何時還。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
願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菟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
——《古離別》南北朝:江淹 2、高關閑獨望,望久轉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盡春。
河遙分斷野,樹亂起飛塵。時見東來騎,心知近別秦。
——《雁門關野望》唐代:許棠 3、代馬不思越。越禽不戀燕。
情性有所習。土風固其然。
昔別雁門關。今戍龍庭前。
驚沙亂海日。飛雪迷胡天。
蟣虱生虎蟣。心魂逐旌旃。
苦戰功不賞。忠誠難可宣。
誰憐李飛將。白首沒三邊。
——《古風五十九首》唐代:李白 4、羊馬群中覓人道,雁門關外絕人家。 昔時聞有雲中郡,今日無雲空見沙。
——《雲中道上作》唐代:施肩吾 5、匹馬向何處,北游殊未還。寒雲帶飛雪,日暮雁門關。
一路傍汾水,數州看晉山。知君喜初服,只愛此身閑。
——《送薛承矩秩滿北游》唐代:劉長卿。
Ⅳ 古代彈琵琶的女子叫什麼
古代彈琵琶以女性居多,統稱為搊彈家。唐代以後彈琵琶作歌侑酒的女子叫歌女,也被叫做商女,所以有句古詩叫做:商女不知亡國恨。
Ⅳ 王昭君其人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
中文名: 王嬙
出生地: 南郡秭歸
職業: 宮女,閼氏
主要成就: 維護漢匈關系長期穩定
代表作品: 《怨詞》
配偶: 呼韓邪單於,復株累若鞮單於
兒子: 右日逐王,須卜居次,當於居次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選掖庭的。當時,呼韓邪來朝,漢元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 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約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宜昌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擅彈琵琶,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塵滲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清滾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此事無正史可考,但極有可能是杜撰。有詩雲「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
王昭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 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王昭君去世後,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 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答兄余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昭君入宮
中國畫《王昭君》(王叔暉繪制)
王昭君出生於長江三峽中,一個叫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的地方普通的民家。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徵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被選入宮。當時的皇帝漢元帝已經40多歲了,由於縱欲身體衰弱不堪。王昭君雖然是錦衣玉食,住的是緒窗朱戶,但不過是籠中之鳥,池中之魚而已。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按理要輪到王昭君不知什麼時候,而且即使輪到了又能怎樣?王昭君可能也就這樣湮沒於後宮之中。但是一件外交上的事情改變了王昭君的一生。這事要先從漢朝時最大的敵人——匈奴說起。 漢宣帝時,匈奴發生內亂,五個單於分立,相互攻打不休。其中有一個呼韓邪單於,被別的單於打敗,逃到漢朝來,親自朝見漢宣帝。呼韓邪單於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一住就是一個多月。等到他回去的時候,漢宣帝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人護送他到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糧食,漢宣帝送去了三萬四千斛糧食。呼韓邪單於非常感激。西域各國看見漢朝對呼韓邪單於這么好,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
昭君出塞
李玉剛「鏡花水月」王昭君扮相
漢宣帝駕崩後,他的兒子劉奭即位,也就是召王昭君入宮的漢元帝。此時呼韓邪單於跟漢朝的關系已經很好 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這次他提出了和親的要求。「和親」的建議原本是漢高祖時婁敬德提出的,當時的形勢是匈奴強漢弱,呂後只有一女,不忍心將她遠嫁番邦,因此和親一直都是挑一個宗室的女兒假做公主嫁出去的。不過這回,漢元帝決定挑一個宮女給他。原因可能是漢元帝時已經漢強匈奴弱,沒必要一定挑皇親國戚的女兒,皇親國戚的女兒們畢竟不多,宮女則多的是;再者,呼韓邪單於此時就在長安,讓宗親的女兒冒充公主,這么的大事情怎麼可能瞞的過他。 話說,漢元帝派人到後宮傳話,宮女們在皇宮猶如鳥兒在樊籠,都爭著想出去,但一聽是去荒漠遙遠的匈奴,一個個起勁的勁頭頓時就沒了,不甘心做白頭宮女的王昭君毅然請命,自願去匈奴。傳說中這里還發生了許多故事,比如畫師毛延壽的事情等,但大多數都是後人加上去的,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這件和親事件的重要性。 「昭君出塞」是漢匈交往上的大事,《漢書.匈奴傳》和《後漢書.南匈奴傳》都記載了這件事,尤以《後漢書》中的記載繪聲繪色:「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以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斐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然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復為後單於閼氏焉。」文中昭君自動求行和元帝為昭君的美麗所動「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節非常傳神,昭君之美躍然紙上。
塞外生活
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與呼韓邪單於非常恩愛,被封為「寧胡閼氏」,並為呼韓邪單於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師(也寫作伊屠牙斯),封為右日逐王。婚後三年,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逝世,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於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於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二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系,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後,這位太皇太後就是漢元帝的皇後,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可惜匈奴單於認為「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南9公里處的大黑河畔,據說入秋以後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冢」。 關於「青冢」也另有解釋:《筠廓偶筆》:「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青色,故雲青冢。」《塞北紀游》上也說:「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十里外,故曰青冢。」 歷來提到「青冢」的詩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見青冢上,行人為澆酒。」杜牧的「青冢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雲秋。」「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歷史傳說
昭君出塞
王昭君出生在著名的長江三峽中,一個叫秭歸的地方,這里江水湍急,日夜咆哮,兩岸懸崖峭壁,怪石嶙峋,戰國時這里曾出過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 王昭君出生時正值漢朝的輝煌盛世,百姓豐衣足食,但秭歸這里比較荒僻,王昭君的父親,帶著兩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種小得可憐的幾塊山坡地,種些雜糧維持生計,仍然過著勉強溫飽的艱苦生活。有時還要替溯江而上的船隻拉纖貼補家用。 生活雖然清苦,但全家和樂,與世無爭,更重要的是能夠始終保持先人的傳統,沒有忘記她們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詩禮門第。王昭君有一個哥哥叫王新,有一個弟弟叫王颯,出力的活兒輪不到她,她除了跟著母親嫻習女紅之外,更在父親的督促下讀書習字,雖然生長在窮鄉僻壤,卻饒有大家閨秀的風范。 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徵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年當二八,仿如空谷幽蘭,自然被選入宮。 從全國各地挑選人宮的美女數以千計,皇帝無法—一見面,首先由畫工毛延壽各畫肖像一幅呈奉御覽。出身富貴人家,或京城有親友支援的,莫不運用各種管道賄賂畫工,惟獨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無力賄賂,也不屑於欺瞞天子,使毛延壽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畫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頰上點了一顆碩大的黑痣,等到漢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畫像時,嫌惡之餘,更以為她是個不實在的女人,因此,五年過去了,她仍是個待詔的宮女身份。 五年的時間不算短,與現在讀一個大學本科的時間還要長一點。王昭君除了擔負一些宮中的輕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餘暇來讀書寫字,唱歌跳舞,研習音律與繪畫,不斷充實自己,磨練自己。然而午夜夢回,不免倍感凄清與孤寂,花樣的年華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時才有出頭之日,又如何上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呢? 又是落葉迷徑,秋蟲哀鳴的深秋季節,冷雨敲窗,孤燈寒衾最易惹人遐思。想起西陵峽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日歡樂團聚的時光,愁思如麻。信手拿過琵琶,邊彈邊哼,唱不盡的是鄉愁: 一更天,最心傷,爹娘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 二更里,細思量,忍拋親思三千里,爹娘年邁靠何人?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進京見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相思情無已,薄命斷姻緣,春夏秋冬人虛度,痴心一片亦堪憐。 四更里,苦難當,凄凄慘慘淚汪汪,妾身命苦人斷腸;可恨毛延壽,畫筆欺君王,未蒙召幸作鳳凰,冷落宮中受凄涼。 五更里,夢難成,深宮內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虛拋擲,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親,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嘆人生皆有定。 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滿腔幽怨,無限感傷,混合著濃重的鄉愁與一絲絲的憧憬。 王昭君無聲無息地打發著漫漫的長夜和日復一日的白晝,意志消沉,「自嘆人生皆有定。」然而,事實上命運總是在「有定」中包含著「無定」,漢元帝竟寧元年,南匈奴單於呼韓邪前來朝覲,王昭君的命運無意間起了突破性的變化。 中原正是春暖花開的三月,塞外猶是寒風凜冽的季節,真個是「馬後桃花馬前雪,教人如何不回頭。」王昭君終於在漫漫長路中病倒了,只得暫時停止前進,養病期間,她想起了父母兄弟,也想到了曾和她纏綿三天三夜的大漢皇帝,於是挑燈披衣,濡淚和墨,向漢元帝寫信:臣妾有幸得備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餘芳,而失意丹青,遠適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惟惜國家黜陟,移於賤工,南望漢闕,徒增愴絕耳。有父母有兄弟,惟陛下少憐之! 出了雁門關,匈奴大隊騎士、氈車、胡姬前來迎迓,抵達王庭之日,但見平沙雁落,黃塵滾滾,牛羊遍地,無邊青草。一座座帳篷中,張燈結綵,歡騰達旦,呼韓邪單於封她為寧胡閼氏(亦即安寧胡地的皇後),百般遷就,以博取她的歡心。然而胡笳悲鳴,駿馬賓士,飲腥食膻,異邦風月,使王昭君總是對故國充滿思念之情。所謂:漢使回朝頻寄語,黃金何日贖娥眉?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 王昭君出塞以後,漢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她的父母兄弟一齊接到長安,賜宅賜田,妥善安置。而呼韓邪自得漢廷絕色美人之後,心中大為高興,整天置酒作樂,並遣使致送大批玉器,珠寶及駿馬,以報答漢天子的特別恩遇,甚至上書願保境安民,請罷邊卒,以休天子之民。漢宣帝在看了郎中侯應上奏的「十不可」之後,謝絕了他的這一好意。 就在王昭君抵達匈奴王庭三個月後,漢元帝在思念與懊惱的前提下,懨懨病榻,拖到初夏時節,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 第二年,即漢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為呼韓邪單於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師,封為右日逐王,又過了一年,老邁的呼韓邪去世,這年王昭君二十四歲。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於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於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五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系,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後,這位太皇太後就是漢元帝的皇後,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可惜匈奴單於認為「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 據傳,由於匈奴風俗,王昭君曾在其夫死後,嫁給了兒子!
和番為國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維持了六十多年的和平。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於去世後,她又「從胡俗」(收繼婚制),再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國古典文獻中,最早提到昭君墓的是唐代杜佑所著《通典》。
編輯本段人物評價
昭君卒於何年,不 青冢
得而知了。昭君死後,葬於青冢,而專家考證說,這只是她的衣冠冢,王昭君到底埋葬在什麼地方,只能是一個永遠的迷了。現代史學界對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的歷史功過意見分化嚴重,贊之毀之皆有。 而騷人墨客幾乎一口咬定王昭君在塞外受苦受難,所以跟著也傷心同情。學者柏楊先生認為,中國固然繁華,但與王昭君何干?她只能困在宮廷的小小天地。而宮廷的小小天地,在匈奴汗國也是一樣,擁有頂尖的享受。並且,就在王昭君辭行後當年,公元前33年漢元帝劉?#93;就死了。如果把她留下,最好的結局不過一個被漢元帝偶爾玩過的普通小宮女而已。她將守著靈樞,老死墳園。事實上,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於,她的幸福才真正開始,她成為匈奴汗國單於最寵愛的妃妾,因她的花容美貌和她的來自中國的強大背景,在匈奴汗國宮廷中有極為尊貴的地位。相形之下,她留在長安,只能囚在墳園。塞外卻有廣闊的蒼穹,使她擁有豐富的愛情和人生溫暖。
四大美人之由來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由來 與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閉月」: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羞花」:楊玉環被選進宮時,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情景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宮女們也議論紛紛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明皇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 「沉魚」: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 「落雁」: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漢元帝挑選了王昭君作為和親對象。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後來,「落雁」也就成了王昭君的雅稱了。
四大美人趣說
西施是大腳,發明了遮腳裙。 貂蟬是一眼大一眼小,應該是比較明顯,雖然每個人都有大小眼,但如果不明顯也看不出來,但貂蟬的估計是挺明顯的。 王昭君是溜肩,故發明了墊肩。 楊貴妃倒還好,表面上都挺正常,很符合唐朝審美觀,那就是胖,身高只有1米64,楊貴妃有狐臭,所以她特別的喜歡沐浴。 美女也有缺陷,再加上古人的審美觀和現代人的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好好的去學習歷史,了解歷史。不應該去批判任何一位古代四大美女,因為各有各的優缺點。
Ⅵ 王昭君出塞後做了什麼起到了哪些作用
昭君出塞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選掖庭的。當時,呼韓邪來朝,漢元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 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約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宜昌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擅彈琵琶,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此事無正史可考,但極有可能是杜撰。有詩雲「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 王昭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 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王昭君去世後,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李玉剛「鏡花水月」王昭君扮相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拆迅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 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王嬙》(《西京雜記》) (漢)元帝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其形,案圖召幸。諸宮人皆賂畫旅團此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於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後宮第一,善應對,舉止閑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案其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巨萬。 注釋:1)「元帝」,劉奭,公元前48—前35年在位,西漢十一個皇帝中的第八個皇帝。 2)「案」,同「按」,查。「幸」,寵愛。 3)「閼氏(yan煙支)」,匈奴君長的嫡妻。 4)「上」,皇上,即元帝。 5)「閑雅」,文靜優雅。「閑」通「嫻」,文雅。 6)「名籍」,名冊。 7)「重信」,重視信用。 8)「棄市」,在市中斬首。 9)「籍其家」,「籍」,查抄財產,予以沒收。據記載,同時被斬首、查抄的畫師有毛延壽、龔寬、陽望、樊育。「巨萬」,萬萬,數目極大的意思。 10)「或脊葛洪(公元283—公元363)」,晉代有名的醫學家、文學家。他寫的《西京雜記》,託名漢劉歆(xin新)作,記西漢遺聞佚事。西京,今之西安。 譯文:漢元帝後宮妃嬪很多,皇帝不能每個都看,就讓畫匠把她們的相貌畫下來,按照畫上的美醜召來寵幸她們。宮女們都賄賂畫匠,多的給十萬錢,少的也不下五萬錢。只有王嬙(昭君)不肯賄賂畫匠,所以得不到皇帝的召見。匈奴來朝拜漢元帝,請求賞賜一個美人作為他們的閼氏(相當於皇後)。於是皇帝按照畫像讓王昭君出嫁。等到出發的時候,召見了昭君,原來昭君的容貌在後宮沒有能比得,善於應對問話,舉止優雅大方。元帝後悔了但是名字已經定了下來。元帝注重對外國講誠信,所以沒有換人。於是追究這件事,畫匠們都被處死,抄沒他們的家產都有許多。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昭君入宮
中國畫《王昭君》(王叔暉繪制)
王昭君出生於長江三峽中,一個叫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的地方普通的民家。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徵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被選入宮。當時的皇帝漢元帝已經40多歲了,由於縱欲身體衰弱不堪。王昭君雖然是錦衣玉食,住的是緒窗朱戶,但不過是籠中之鳥,池中之魚而已。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按理要輪到王昭君不知什麼時候,而且即使輪到了又能怎樣?王昭君可能也就這樣湮沒於後宮之中。但是一件外交上的事情改變了王昭君的一生。這事要先從漢朝時最大的敵人——匈奴說起。 漢宣帝時,匈奴發生內亂,五個單於分立,相互攻打不休。其中有一個呼韓邪單於,被別的單於打敗,逃到漢朝來,親自朝見漢宣帝。呼韓邪單於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一住就是一個多月。等到他回去的時候,漢宣帝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人護送他到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糧食,漢宣帝送去了三萬四千斛糧食。呼韓邪單於非常感激。西域各國看見漢朝對呼韓邪單於這么好,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
昭君出塞
李玉剛「鏡花水月」王昭君扮相
漢宣帝駕崩後,他的兒子劉奭即位,也就是召王昭君入宮的漢元帝。此時呼韓邪單於跟漢朝的關系已經很好 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這次他提出了和親的要求。「和親」的建議原本是漢高祖時婁敬德提出的,當時的形勢是匈奴強漢弱,呂後只有一女,不忍心將她遠嫁番邦,因此和親一直都是挑一個宗室的女兒假做公主嫁出去的。不過這回,漢元帝決定挑一個宮女給他。原因可能是漢元帝時已經漢強匈奴弱,沒必要一定挑皇親國戚的女兒,皇親國戚的女兒們畢竟不多,宮女則多的是;再者,呼韓邪單於此時就在長安,讓宗親的女兒冒充公主,這么的大事情怎麼可能瞞的過他。 話說,漢元帝派人到後宮傳話,宮女們在皇宮猶如鳥兒在樊籠,都爭著想出去,但一聽是去荒漠遙遠的匈奴,一個個起勁的勁頭頓時就沒了,不甘心做白頭宮女的王昭君毅然請命,自願去匈奴。傳說中這里還發生了許多故事,比如畫師毛延壽的事情等,但大多數都是後人加上去的,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這件和親事件的重要性。 「昭君出塞」是漢匈交往上的大事,《漢書.匈奴傳》和《後漢書.南匈奴傳》都記載了這件事,尤以《後漢書》中的記載繪聲繪色:「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以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斐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然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復為後單於閼氏焉。」文中昭君自動求行和元帝為昭君的美麗所動「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節非常傳神,昭君之美躍然紙上。
塞外生活
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與呼韓邪單於非常恩愛,被封為「寧胡閼氏」,並為呼韓邪單於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師(也寫作伊屠牙斯),封為右日逐王。婚後三年,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逝世,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於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於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二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系,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後,這位太皇太後就是漢元帝的皇後,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可惜匈奴單於認為「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南9公里處的大黑河畔,據說入秋以後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冢」。 關於「青冢」也另有解釋:《筠廓偶筆》:「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青色,故雲青冢。」《塞北紀游》上也說:「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十里外,故曰青冢。」 歷來提到「青冢」的詩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見青冢上,行人為澆酒。」杜牧的「青冢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雲秋。」杜甫的「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附錄:《王嬙報漢元帝書》 臣妾幸得備身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餘芳。而失意丹青,遠竄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獨惜國家黜涉,移於賤工,南望漢關徒增愴結而。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憐之。 譯文:臣妾有幸被選為陛下專用的後宮佳麗,原以為可把自己的身體進獻給陛下,死後也會留下我的芳名。卻不料遭到畫師毛延壽的報復,只好遠嫁到異國絕域的匈奴,真心實意地以身相報陛下的恩澤,哪裡還敢憐惜自己?如今只惋惜匈奴國內的人事變化難以預料,單於去世,我只能移情於卑賤的女工手藝消磨時光,天天向南遙望漢朝的邊關,也只是白白地加重悲傷郁結罷了。臣妾家鄉還有我的父親和弟弟,只能盼望陛下稍施慈悲憐憫,讓我返回漢朝吧! 附錄:《怨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苞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附註: 苞桑:叢生的桑樹。形容;形體和容貌。曲房;皇宮內室。 頡頏:音協杭。鳥兒上飛為頡,下飛為頏。指鳥兒上下翻飛。 委:堆。 來往:此處指皇內夜夜將佳麗送去給帝王寵幸。 西羌:居住在西部的羌族。 泱泱:水深廣貌。禁臠:指帝王專享的豬頭肉,比喻他人 不得染指的獨占物。黜涉; 指官吏的進退升降。 日月:比喻國君。竄:隱匿。 譯文:秋天裡的樹林鬱郁蒼蒼,滿山的樹葉一片金黃。 棲居在山裡的鳥兒,歡聚在桑林中放聲歌唱。 故鄉山水養育了豐滿的羽毛,使它的形體和容貌格外鮮亮。 天邊飄來的五彩雲霞,把她帶進天下最好的深宮閨房。 可嘆那離宮幽室實在空曠寂寞,金絲鳥般的嬌軀總也見不到陽光。 夢想和思念沉重地壓在心頭,籠中的鳥兒卻不能自由的翱翔。 雖說是美味佳餚堆放在面前,心兒徘徊茶不思來飯不香。 為什麼唯獨我這么苦命,來來去去的好事總也輪不上。 翩翩起舞的紫燕,飛向那遙遠的西羌。 巍巍聳立的高山橫在眼前,滔滔流淌的大河流向遠方。 叫一聲家鄉的爹和娘啊,女兒出嫁的道路又遠又長。 唉!你們可憐的女兒呀,憂愁的心兒滿懷悲痛和哀傷。
編輯本段歷史傳說
昭君出塞
王昭君出生在著名的長江三峽中,一個叫秭歸的地方,這里江水湍急,日夜咆哮,兩岸懸崖峭壁,怪石嶙峋,戰國時這里曾出過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 王昭君出生時正值漢朝的輝煌盛世,百姓豐衣足食,但秭歸這里比較荒僻,王昭君的父親,帶著兩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種小得可憐的幾塊山坡地,種些雜糧維持生計,仍然過著勉強溫飽的艱苦生活。有時還要替溯江而上的船隻拉纖貼補家用。 生活雖然清苦,但全家和樂,與世無爭,更重要的是能夠始終保持先人的傳統,沒有忘記她們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詩禮門第。王昭君有一個哥哥叫王新,有一個弟弟叫王颯,出力的活兒輪不到她,她除了跟著母親嫻習女紅之外,更在父親的督促下讀書習字,雖然生長在窮鄉僻壤,卻饒有大家閨秀的風范。 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徵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年當二八,仿如空谷幽蘭,自然被選入宮。 從全國各地挑選人宮的美女數以千計,皇帝無法—一見面,首先由畫工毛延壽各畫肖像一幅呈奉御覽。出身富貴人家,或京城有親友支援的,莫不運用各種管道賄賂畫工,惟獨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無力賄賂,也不屑於欺瞞天子,使毛延壽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畫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頰上點了一顆碩大的黑痣,等到漢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畫像時,嫌惡之餘,更以為她是個不實在的女人,因此,五年過去了,她仍是個待詔的宮女身份。 五年的時間不算短,與現在讀一個大學本科的時間還要長一點。王昭君除了擔負一些宮中的輕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餘暇來讀書寫字,唱歌跳舞,研習音律與繪畫,不斷充實自己,磨練自己。然而午夜夢回,不免倍感凄清與孤寂,花樣的年華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時才有出頭之日,又如何上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呢? 又是落葉迷徑,秋蟲哀鳴的深秋季節,冷雨敲窗,孤燈寒衾最易惹人遐思。想起西陵峽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日歡樂團聚的時光,愁思如麻。信手拿過琵琶,邊彈邊哼,唱不盡的是鄉愁: 一更天,最心傷,爹娘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 二更里,細思量,忍拋親思三千里,爹娘年邁靠何人?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進京見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相思情無已,薄命斷姻緣,春夏秋冬人虛度,痴心一片亦堪憐。 四更里,苦難當,凄凄慘慘淚汪汪,妾身命苦人斷腸;可恨毛延壽,畫筆欺君王,未蒙召幸作鳳凰,冷落宮中受凄涼。 五更里,夢難成,深宮內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虛拋擲,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親,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嘆人生皆有定。 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滿腔幽怨,無限感傷,混合著濃重的鄉愁與一絲絲的憧憬。 王昭君無聲無息地打發著漫漫的長夜和日復一日的白晝,意志消沉,「自嘆人生皆有定。」然而,事實上命運總是在「有定」中包含著「無定」,漢元帝竟寧元年,南匈奴單於呼韓邪前來朝覲,王昭君的命運無意間起了突破性的變化。 中原正是春暖花開的三月,塞外猶是寒風凜冽的季節,真個是「馬後桃花馬前雪,教人如何不回頭。」王昭君終於在漫漫長路中病倒了,只得暫時停止前進,養病期間,她想起了父母兄弟,於是挑燈披衣,濡淚和墨。出了雁門關,匈奴大隊騎士、氈車、胡姬前來迎迓,抵達王庭之日,但見平沙雁落,黃塵滾滾,牛羊遍地,無邊青草。一座座帳篷中,張燈結綵,歡騰達旦,呼韓邪單於封她為寧胡閼氏(亦即安寧胡地的皇後),百般遷就,以博取她的歡心。然而胡笳悲鳴,駿馬賓士,飲腥食膻,異邦風月,使王昭君總是對故國充滿思念之情。所謂:漢使回朝頻寄語,黃金何日贖娥眉?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 王昭君出塞以後,漢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她的父母兄弟一齊接到長安,賜宅賜田,妥善安置。而呼韓邪自得漢廷絕色美人之後,心中大為高興,整天置酒作樂,並遣使致送大批玉器,珠寶及駿馬,以報答漢天子的特別恩遇,甚至上書願保境安民,請罷邊卒,以休天子之民。漢元帝在看了郎中侯應上奏的「十不可」之後,謝絕了他的這一好意。 就在王昭君抵達匈奴王庭三個月後,漢元帝在思念與懊惱的前提下,懨懨病榻,拖到初夏時節,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 第二年,即漢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為呼韓邪單於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師,封為右日逐王,又過了一年,老邁的呼韓邪去世,這年王昭君二十四歲。 向漢元帝寫信:臣妾有幸得備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餘芳,而失意丹青,遠適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惟惜國家黜陟,移於賤工,南望漢闕,徒增愴絕耳。有父母有兄弟,惟陛下少憐之! 希望可以回到中原。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於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於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五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系,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後,這位太皇太後就是漢元帝的皇後,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可惜匈奴單於認為「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
和番為國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維持了六十多年的和平。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於去世後,她又「從胡俗」(收繼婚制),再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國古典文獻中,最早提到昭君墓的是唐代杜佑所著《通典》。
編輯本段人物評價
昭君卒於何年,不 青冢
得而知了。昭君死後,葬於青冢,而專家考證說,這只是她的衣冠冢,王昭君到底埋葬在什麼地方,只能是一個永遠的迷了。現代史學界對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的歷史功過意見分化嚴重,贊之毀之皆有。 而騷人墨客幾乎一口咬定王昭君在塞外受苦受難,所以跟著也傷心同情。學者柏楊先生認為,中國固然繁華,但與王昭君何干?她只能困在宮廷的小小天地。而宮廷的小小天地,在匈奴汗國也是一樣,擁有頂尖的享受。並且,就在王昭君辭行後當年,公元前33年漢元帝劉?#93;就死了。如果把她留下,最好的結局不過一個被漢元帝偶爾玩過的普通小宮女而已。她將守著靈樞,老死墳園。事實上,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於,她的幸福才真正開始,她成為匈奴汗國單於最寵愛的妃妾,因她的花容美貌和她的來自中國的強大背景,在匈奴汗國宮廷中有極為尊貴的地位。相形之下,她留在長安,只能囚在墳園。塞外卻有廣闊的蒼穹,使她擁有豐富的愛情和人生溫暖。
編輯本段昭君後人
伊屠智牙師,右日逐王(後來爵位升為右谷蠡王)。匈奴的單於是可以傳弟的。呼韓邪一生共娶三女,
生七子,除王昭君所生的幼子伊屠智牙師以外,其他6人居然都當過單於。 復株累若鞮單於,名雕陶莫皋,公元前31—前20年在位,呼韓邪之子。復娶王昭君,生二女。 搜諧若鞮單於,名且糜胥,公元前20—前12年在位,復株累若鞮之弟。 車牙若鞮單於,名且莫車,公元前12—前8年在位,搜諧若鞮之弟。 烏珠留若鞮單於,名囊知牙斯,公元前8—13年在位,車牙若鞮之弟。 烏累若鞮單於,名咸,13—18年在位,烏珠留若鞮之弟。 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於,名輿,18—46年在位,烏累若鞮之弟。 《後漢書》說呼都而屍單於想要把單於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於是殺害了伊屠智牙師。
編輯本段相關文學
王昭君手繪圖(12張)據統計,古往今來,反映王昭君的詩歌有700餘首,與之有關的小說、民間故事有近40種,寫過昭君事跡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張仲素、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現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漢、翦伯贊、費孝通、老舍、陳志歲等。 王昭君故事有清章回小說《又鳳奇緣》;元雜劇《漢宮秋》、明傳奇《和戎記》、雜劇《昭君出塞》均演此故事, 1900多年來,生長在巴山楚水地區的一個山中女子——王昭君,竟引起歷代文人的心靈共鳴,把中國文壇攪得風雷激盪。這正是因為南方巴楚文化與北方華夏文化交匯的光環,投射在昭君這個創作本體上,反映出了奪目光彩。
李白《王昭君》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駱賓王《王昭君》
斂容辭豹尾,緘恨度龍鱗。金鈿明漢月,玉箸染胡塵。 古鏡菱花暗,愁眉柳葉顰。唯有清笳曲,時聞芳樹春。
王安石《明妃曲》
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億.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二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植拔春風手,彈著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董必武《謁昭君暮》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 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老街味道《王昭君》
大漠狼煙長,胡兒弓馬強。衛霍生其時,萬騎卷平崗。 干戈化玉帛,天賜玉嬌娘。世人嘆青冢,一女定邊疆。
翦伯贊
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 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
陳志歲《昭君出塞》(三首)
其一 消息深宮獨晚聞,挺身而出見超群。 臨行回首望天闕,似有衷言說與君。 其二 駿馬嘶鳴催淚人,琵琶戎服向胡塵。 漢皇恨殺毛延壽,詎省根由在自身。 其三 邊事年年風雨中,今朝身現得寧戎。 塞南枉有兵千萬,未抵琵琶一曲工。
張仲素《王昭君》
仙娥今下嫁,驕子自同和。 劍戟歸田盡,牛羊繞塞多。
李白《王昭君》另一
昭君拂玉鞍,上馬蹄紅顏。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編輯本段相關影視
流行歌曲《美女遠嫁·昭君》 流行歌手晏菲
演唱者:晏菲 瑟瑟西風卷黃沙 茫茫到天涯 今日惜別故鄉路 何時回我家 你看你看那西天的晚霞 它訴說著女兒的牽掛 你看你看那陽關路漫漫 隔不斷女兒的淚飄飄灑 朝聽雁鳴暮彈琵琶 身在漠北心在華夏 春夏秋冬冰封了美麗年華 望斷了秋水催長了白發 昭君出塞美女遠嫁 為的是國泰民安永開萬年花 昭君出塞美女遠嫁 縱然一生孤寂紅顏老也瀟灑 你看你看那陽關路漫漫 隔不斷女兒的淚飄飄灑 朝聽雁鳴暮彈琵琶 身在漠北心在華夏 春夏秋冬冰封了美麗年華 望斷了秋水催長了白發王昭君影視造型(20張) 昭君出塞美女遠嫁 為的是國泰民安永開萬年花 昭君出塞美女遠嫁 縱然一生孤寂紅顏老 昭君出塞美女遠嫁 為的是國泰民安永開萬年花 昭君出塞美女遠嫁 縱然一生孤寂紅顏老也瀟灑 瑟瑟西風卷黃沙 茫茫到天涯 今日惜別故鄉路
Ⅶ 中國的「天下第一關」雁門關在哪一座城市
在它的舊城關附近,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景區,就是明代時期建造的百草口長城,這段長城也是中國目前保存的最完好的長城段之一。而在這段長城之上,其實也發生了很多的歷史重要事件,其中一個就是王昭君出塞了,王昭君是我國的四大美女之一,在她的一生當中最為重要的時期,也就是昭君出塞時期,她曾經就在雁門關上彈琵琶,也正是這一段琵琶的彈奏,才使得王昭君有了落雁的傳說。怎麼樣?各位小夥伴們想不想來雁門關一睹芳容呢?
Ⅷ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代表古代的哪四大美女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貴妃。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
「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
「羞花」,談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
「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時的故事。
「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西施(沉魚):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西施,今浙江紹興諸暨人,姓施名夷光別名西子,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容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七夕節前浙江紹興地區的婦女有用荊樹葉浸水洗頭發的習俗,傳說可以使頭發滑潤烏黑。相傳春秋時期,吳國打敗越國,越王勾踐被俘作了人質,得赦回國後,選范蠡為相,卧薪嘗膽,圖謀報仇,復興大業,范蠡深思熟慮之後,准備選取一才色兼備的女子送給吳王,使其溺情於聲色,不理朝政,以便越國報滅國之恨。一天,范蠡遇見了西施。西施自幼聰慧,天姿國色,平常喜歡用荊葉浸水梳洗。越滅亡以後,她常在浣沙溪邊自吟:「春色年年有,年年不見春,浣沙水清清,難洗亡國恨。
」范蠡見西施不但貌美,而且為亡國而哀痛,是個難得的好女子。在稟告越王勾踐之後,范蠡帶了印符護送西施到了吳國。西施委曲求全入吳,吳國滅亡後,范蠡便帶了西施於七月七日隱姓埋名,泛舟於五湖之間,老百姓為了表示對西施的敬愛,於七月七日用荊樹葉浸水洗發,以示紀念。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王昭君(落雁):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選掖庭的。當時,呼韓邪來朝,漢元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約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宜昌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擅彈琵琶,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此事無正史可考,但極有可能是杜撰。有詩雲「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貂蟬(閉月):
貂蟬,是我國民間傳說中人物,為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家的義女,為拯救漢朝,由王允授意施行連環計,使董卓、呂布兩人反目成仇,最終借呂布之手除掉了惡賊董卓。之後貂蟬成為呂布的妾,董卓部將李傕擊敗呂布後,她隨呂布來到徐州。下邳一役後,呂布被曹操所殺,貂蟬跟隨呂布家眷前往許昌,從此不知所蹤。
有人說貂蟬是歷史上最早的間諜。其一:貂蟬只是小說家可能為了增添色彩而加進去的,正史並無記載(對當時局勢影響這么大人物,如果真有其人,歷史會不記載嗎?);其二:小說人物貂蟬從事的活動並不具有「國家性質」,而「間諜」是「國家性質」極強的職業。是幫敵軍(或敵國)搜集國家情報的特務人員(新華字典89年版「間諜」的定義)。貂蟬只能說是個「卧底」,而並非「間諜」。據此,認為貂蟬是「間諜」的說法非常錯誤。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義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貂蟬以侍婢出現,以死者家屬退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只敘列呂布白門樓殞命,便以一句「妻女運回許都」作結,自此,貂蟬生死成了千古之謎。
貂蟬是這部以男性為人物主體的《三國演義》之中,出場的少數幾位女子中最為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可以這樣說,正是由於貂蟬的出現,才有了司徒王允巧施連環計的佳話,才有了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才有了凶橫無忌權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才有了兒女情長武功蓋世呂布的白門樓上的殞命。貂蟬形象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在這個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裡,成功地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正是這種非凡膽量的展示與高度智慧的運用,加速了漢末軍閥戰亂時代的結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崛起,從而使已經風雨飄搖的漢室江山得以繼續延續。
楊玉環(羞花):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羞花」這件事傳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當即選楊玉環來見駕,楊玉環濃裝艷抹,梳洗打扮後進見,明皇一見,果然美貌無比,便將楊玉環留在身旁侍候。由於楊善於獻媚取寵,深得明皇歡心,不久就升為貴妃。楊貴妃得勢後,其兄楊國忠仗勢欺人,玩弄權術,陷害忠良。安史之亂發生以後,明皇攜著貴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祿山率兵追趕,不僅要唐朝的江山。還要美女楊貴妃。途經馬嵬坡,右龍武軍將軍陳玄禮等六軍將士認為楊家禍國殃民,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唐玄宗為了穩定軍心,乃殺楊國忠。左右羽林軍和左右龍武軍又不肯前行,說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被迫將玉環賜死,死時38歲。雖說紅顏禍水,但一個女人的命運怎能決定一個國家的衰敗。無論是自盡還是被迫,都只是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唐玄宗看上楊玉環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時宮廷「胡風」盛行,老子搶兒子的媳婦,好像也不算稀罕事,「愛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沒有衛道士哭鬧著向皇上諫勸什麼「人倫之理」。但這畢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唐玄宗還是做了一些檯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聽從妹妹玉真公主的建議,打著孝順的旗號,下詔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後薦福,並賜道號「太真」,讓楊玉環搬出壽王府,住太真宮。這樣做也是為避人耳目,方便他們偷情。好不容易熬過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經地盡了一把「父親之責」,為壽王李瑁娶韋昭訓的女兒為妃,緊接著就迫不及待地將楊氏迎回宮里,並正式冊封為貴妃。楊玉環不僅長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聰明,善解人意,簡直就是皇上的貼心「小棉襖」,玄宗自然極為喜歡。不久,楊玉環便專寵後宮,使得「六宮粉黛無顏色」,當時宮中稱她為娘子,一切待遇(儀體規制)也都是皇後級別。 對此,唐人李商隱有話要說。他在《驪山有感·詠楊妃》里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看來壽王真是郁悶至極、尷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顧人倫,依然要奪子所愛,那就只能感嘆楊玉環的美色太有誘惑力了。不過,根據常理推斷,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可能不僅是貪圖美色和床笫之歡,更是將她當作生活體貼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猶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