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四大美女是怎麼死的
西施據說是被沉到湖裡溺死的,也有說是和范大夫隱居了,楊玉環是在馬嵬坡被縊死的,至於貂蟬本就是傳說中的人物,有說是被關公月下所斬,王昭君應該是正常離世的吧!
㈡ 丁美兮哪一集被殺
丁美兮第29集被殺,但沒死。
相關劇情:李唐根據丁美兮提供的線索,很快找到了那棟比較隱蔽的別墅,幸好丁美兮也比較聰明,事先將鑰匙扣丟在門口,讓他一眼就能做出判斷。等到丁美兮醒來時,發現梁數自己全身五花大綁,而林處長穿著屠夫的衣服,神情行為極其詭異變態。
丁美兮嚇得膽戰心驚,眼看著林處長已准備好分屍的工具,正當她要被對方用塑料膜捂死之時,門鈴突然響起。林處長只好先停了下來,打開門見來人竟是物業,這才稍稍放鬆了警覺。
丁美兮最後的結局:
李唐被捕,丁美兮自首,兩個人主動認罪,將自己掌握的所有間諜問題悉數交代,積極配合抓捕其他間諜,用實際表現抵消罪過。
李唐交代了他來大陸的作案過程和情況,並由丁美兮交出了他所記錄歷年來的詳細任務,在那些記載著無奈和傷感的詩句中,隱藏著與林彧及本案有關的所有證據。這是李唐留給丁美兮的最後一份禮物,一份希望能讓她坦白交代,戴罪立功的禮物。
李小滿去橡蔽首探望丁美兮,母女倆將要分別的那一刻,丁美兮喊出李唐不是李小滿的親生父親,可惜李小滿並未聽清。由於事先探視了母親,所以李小滿已沒有時並沖間再去探望父親,回去的路上,她播放李唐曾經給自己的語音,哭得淚流滿面。
㈢ 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指的是誰
西施,王昭君,貂禪,楊玉環
西施是我國古時候一位絕代佳人,她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西施原名施夷光,是戰國時代越國薴羅山施姓樵夫的女兒,因家住西村,所以叫西施。她長得紅顏花貌,芙蓉之姿。她是施姓樵夫在河邊拾的孤女,沒有兄弟姐妹
當時,吳王夫差為報殺父之仇,領兵打進了越國。越軍被打敗,越王勾踐作了戰俘,越國大夫范蠡作為人質跟隨越王夫婦到吳國做奴隸。三年以後,吳王夫差放回了勾踐夫婦和范蠡,勾踐回國以後,卧薪嘗膽,准備十年生聚,力圖報仇雪恥。他採用范蠡所獻美人計,把西施獻給吳王夫差。西施憑她傾國傾城之貌和高超的琴棋歌舞,致使吳王日日深宮醉不醒,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在她的內應下,勾踐終於滅吳復國。
對西施的結局,歷來也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西施後來被投水殺身,這種說法最早見於記載的是《墨子·親士》篇,其中說:「西施之沈,其美也。」(「沉」,古作「沈」)這句話的意思說西施是被沉於水中的,她的死是因為她的美麗。《修文御覽》轉引東漢趙曄所撰《吳越春秋》有關西施的記載說:「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這里的「浮」字也是「沉」的意思。「鴟夷」,就是皮袋。這句話的意思是,吳國滅亡後,越王把西施裝在皮袋裡沉到江里去了。
另一種說法是,西施跟隨范蠡歸隱於五湖。《越絕書》有這樣的記載:「吳之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唐代詩人杜牧在所作《杜娘詩》中有句雲:「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這里的「鴟夷」不作皮袋解釋,而指的是范蠡。《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說范蠡亡吳後,「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因為有范蠡泛於江湖的傳說,或許是後人不忍這位絕代佳人遭到如此可悲的結局,就流傳出西施和范蠡皆隱五湖的美滿姻緣的故事,以寄託對他們的同情。
上海前幾年出版的《辭海》(修訂本)也這樣說:「西施一作西子,春秋末年越國薴蘿人,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夫差最寵愛的妃子。傳說吳亡後,與范蠡偕入五湖」。並沒有提到她被沉於水的傳說,大概也是願意西施有一個完美的歸宿吧。
王昭君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於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單於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奭(音shi)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於。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ang),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於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貂禪,原姓李,名未必,字如此,河南尹李膺之子。
膺,漢末名士,經史博通,為士人之望。世人以得李膺之接見為「登龍門」。時孔融尚幼,然才思卓絕,年方十歲造訪李膺,而留「世交」之巧辯,「了了」之佳話。膺奇其才,引為忘年交。
當其時,宦官權重,朝政日敗。
膺常擊案長嘆:「國家將亡,妖孽必興。」
孔融聞之對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己。」
膺知其亦有雄心,乃有鋤奸之志。恰值小兒誕生,遂以未必為名,暗含深意。
未必生時,其母嘗夜夢鳳凰入腹,未解其意,乃請鄉人管輅卜測。輅卜之,只於紙上寫「撲朔迷離」四字,母復請其意,亦無言。
未必少有勇力,且得一丐傳授絕技,善「響聾」掌。掌法到處,振聾發聵。未至弱冠之年,其家方圓百里之內已無耳聰之人。
一日,於野外練掌;適一雞過,為掌力震斃。
不意,此雞為刺史董卓所愛,號為「天雞」。卓聞之大怒,引兵至,屠膺滿門。
此事震動朝野,士人皆有怨言,謂卓「以一雞而屠龍」。
禍至之日,未必以勇力逃脫,漂泊江湖。
時恰值黃巾之亂。
所謂黃巾者,乃當時俱露郡有姐妹三人:一名張姣,一名張寶,一名張靚。三女容顏姣好,獨恨胸部太平,為男子所棄。遂生立「女兒之國度、反男人之霸權」之心。恰有囡花老仙授以《太平要術》,能書符念咒,遂號「太平道人」。
三女聚眾女起事,成數十萬娘子軍,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漢運將終」。蓋蒼為乾色,黃為坤色,即言滅「漢」之社會,立女子之政權也。
當其時,國中女子皆奉三張之旗,以黃帕纏頭,號「黃巾」之軍,奮而起義。(自是,女兒當權,男子多遭屠戮。以至其後百年間,盡為女子馳騁疆場,大展拳腳,反少見男子蹤影,盡源於此。此是後話,暫且不表。)
未必逃禍於江湖,適逢遍地「黃巾」,男子出行,多有不便;遂男扮女裝,於江湖行走。未必本不善喬裝,多有破綻,仗勇力方得免禍。幸後遇江東橋玄。橋玄有二子,一名大橋,一名小橋,素喜作女裝之扮。二橋乃留未必在左右,每常指點改裝之術。未必長居橋府,遂得技藝嫻熟。只是那二橋好楚腰之舞,素尚節食,每餐食不過盞。未必食量寬大,耐不得飢,便常偷入廚庖,叼食而去。久之,人盡呼其為「叼饞」。
後司徒王允造橋府,見「叼饞」色藝雙絕,愛不釋手,乃收為義女,更名為「貂蟬」。貂禪進王府後,每見王允愁眉不展,試探之下,允乃盡吐其憂。
原來,其時董卓借征討「黃巾」之機,獨霸兵權,排除異己,權傾朝野。王允恨之久矣。耐何卓有三寶:奇獸「赤兔」,二目赤紅,雙耳奇長,奔跑之疾,天下無雙;寶刀「七星」,削銅剁鐵,切金斷玉,鋒芒之利,當世無匹;義子呂布,斬將奪旗,探囊取物,武藝之精,震古爍今。兼之卓亦悍勇無儔(當時武林有「一丁二郭三諸葛,四周五荀六董卓」之說),又帶甲百萬,實難圖之。
貂禪與那董卓有殺父滅門之仇,如何能忘?今見此良機,自負勇力,遂與王允定下刺卓之計。
王允乃進貂蟬為呂布之妻,伺機圖之。
呂布,字奉先,勇冠天下,面貌清秀,身配香囊而生溫香,時人號為「溫侯」。貂禪入呂門後,與布雖漸知心,然布旬月不與之同房,疑之。
一日,布之香囊偶落於地,不自知,出入如常而身之溫香不散,貂禪大疑,以言探之,布乃傾淚告以實情。
蓋,呂布乃並州呂氏之女,面貌清秀,身有溫香,家中皆喚為「香香公主」。後家道中落,遂入京為妓。布有勇力,常於庭前舞三丈長布,舞姿俊美,如鳳舞九天,京城登徒子皆呼為「小鳳仙」。值武林第一高手、荊州刺史丁原入京,聞其名收為義女,改「鳳仙」為「奉先」。又指「布」為名,授以絕世武功。
董卓屠戮李膺滿門後,丁原欲上諫責卓,董卓遂毒殺丁原。布為避辱,乃女扮男裝,並佩香囊以飾體香。卓見其武勇,納為義子。布時刻思為丁原報仇,奈卓勢大,且武藝高強,不得其便,終日飲恨泣淚。
貂禪聞其言,亦以前情相告,遂商定刺卓之計。呂布回思二人之際遇,不覺笑曰:「此真可謂難辨撲朔迷離也。」貂禪怪而問之。蓋北地方言,雄兔爬搔曰撲朔,雌兔覷窺曰迷離。未必此時方悟:昔日管公之卜乃暗指貂禪與呂布各易其性;不覺慨嘆世事之奇。是夜,二人始有洞房春暖。
翌日,恰值董府後園有亭建成,卓與布共觀,貂禪隨行。卓見其色,甚羨。貂禪亦有意挑之。其亭未名,董卓問於貂禪。貂禪目視呂布,笑曰:「有風來儀。」實乃笑布之原名「鳳仙」。布大尷尬。卓不知其意,乃題名「鳳儀亭」。自此,董卓每每思想貂禪之美色。
月余,司徒王允兵己齊備,暗報與呂布,三人籌定。
貂禪便使人約卓至草原私會。
董卓大喜,獨騎轡兔而行。
至其地,卻見呂布獨立於前。董卓大驚,連聲詫問。布不言,徐自懷中取青草二束喂赤兔。四下吶喊,伏兵齊出。卓急催兔走。不意兔性喜草,兼此草有布之溫香,賴食不走。
卓無奈,拔七星刀迎敵,縱橫沖突,人莫能近。正欲走時,貂禪忽躍至兔前。董卓微怔之間,貂禪雙手發「響聾掌」。董卓震耳欲聾,頭暈目眩,急欲走時,布早祭起三丈長布,將卓縛於兔下。
董卓急呼:「二子何故害我?」貂禪與呂布,同聲大呼:「今日為父報仇!」雙劍合璧,斬卓首級!
楊 玉 環
(719--756),號太真,薄州永樂(今芮城)人,唐玄宗貴妃,世稱楊貴妃。
父玄琰早喪,養於叔父玄圭家,楊玉環長得豐滿艷麗,性格機敏,擅長歌舞,通曉音律。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五年),冊立為玄宗第十八子壽王李瑁的妃子。唐玄宗因其愛妃去世,鬱郁寡歡。高力士遂到宮外物色,他見到了「資色冠代」的楊玉環,便向玄宗奏報。玄宗召見楊玉環後,頗為中意。公元745年(天寶元年),玄宗先為壽王李瑁娶韋昭訓的女兒為妃,接著正式將太真冊為僅次於皇後的貴妃,堂兄楊國忠升任宰相。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安祿山以「清君側」誅楊國忠為名,發動叛亂,攻陷潼關,玄宗西逃四川,至馬嵬驛,禁軍停止前進,要求殺楊貴妃,玄宗無奈,命高力士把貴妃帶到佛堂前面的梨樹下縊死。
㈣ 甘肅美人殺人案:以色誘殺5名男性,唯有一人因不貪色而倖存,後來怎樣
正所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她憑借火辣的身材,白皙的皮膚,姣好的面容,優雅的談吐,嫵媚的眼神,以及超人的親和力與典雅高貴的獨特氣質……奪魄勾魂,勾走了無數多情漢子的心。
正義的審判!案情基本理清後,張人猛犯罪團伙被檢方以故意殺人罪、搶劫罪等多項罪名向蘭州中院提起公訴。
2008年11月18日,蘭州中院作出一審判決,6名被告人均被判處死刑。
被告人劉冬英服從判決,願意認罪並同意執行死刑。而其餘5名被告人均不服判決,先後向省高院提起上訴。
2009年6月26日,省高院二審開庭審理時,5名上訴人「爭功諉過」,競相為己脫罪以求輕判,早已忘卻昔日的歃血為盟結義之情。
由於控辯過於激烈,此次庭審持續了5個小時,法庭宣布擇期宣判。
7月23日,經該庭慎重研究,對5名被告人的上訴理由予以駁回,維持一審裁定。
目前,6名罪犯已經先後被執行死刑!
結語: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6名罪犯作案9起,殺害7人,重傷1人,影響惡劣,人人喊誅。判處其死刑乃是眾望所歸。然而,罪犯今已伏誅,生者亦當警惕,借著這起案例,希望人們對「色」字能有更新的認識,千萬不要被色慾沖昏了頭腦,杜絕網路、徵婚等「溫柔陷阱」!
㈤ 中國四大美人是怎麼死的
一、 西施 先說第一美女西施,關於西施的下落和結局,後世有各種各樣的傳說。 而在《史記》這部具有權威性的史書里,盡管有范蠡的詳盡記載,卻找不到有關西施的只言片語,難解的謎團讓人倍感缺憾。就連東漢人所寫的《越絕書》也只是略有所述:「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吳越春秋》更是一筆帶過:「吳王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 西施絕色於世,范蠡更不是平凡之輩,後因「齊人聞其賢,以為相。」他卻再不願涉足政壇和宦海,於是「盡散其財」,又攜西施去了陶(今山東定陶),並再次改名換姓為陶朱公。范蠡在定陶再次創下蓋世的家業,《史記集解》說他當時擁有家產萬萬:「居無何,則致貲累巨萬。」 以上所說,一些古詩詞也曾道及,如蘇東坡的「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 可是,關於西施的下落,也不乏另外的說法,像《墨子. 親士篇》中就有這樣的論述:「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無疑是說這些人都是「死其所長」,因各自的所長招致相同的禍害。西施就是因其美貌而被沉入江底遇害的。而當時的背景是:本來並不強盛、連年戰敗的越國,終於靠美人計等謀措挫敗消滅了原本強大的吳國,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認為吳國的滅亡源於吳王夫差沉湎於西施的美色,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他便翻臉無情、恩將仇報,賜西施沉江而死。這種說法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持這種觀點的還有唐代詩人皮日休,他在詩中描寫道:「不知水葬沉何處,溪月彎彎欲笑顰。」亦推測西施是沉江而死的。 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一些話本和戲劇中所演繹的情節:西施雖助越國滅掉了吳國,可她內疚於對不起吳王夫差,在一種異常矛盾的心理中自縊於人去樓空的蕭蕭吳宮...... 二、王昭君 王昭君離開漢宮一年之後,為呼韓邪生下一個兒子。可是,風燭殘年的呼韓邪在她嫁到匈奴的第三個年頭(也就是公元前31年)磕然去逝,剛過上兩年錦衣玉食、天倫之樂安逸生活的王昭君,在二十四歲時就成了寡婦。而更難讓王昭君接受的是,按照當時的胡俗,她應再轉嫁給呼韓邪前妻的兒子--已繼承王位的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無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王昭君,只好屈尊胡俗,並為原是子輩現為夫君的復株累單於生下兩個女兒。十一年以後的漢成帝鴻嘉元年,雕陶莫皋也英年早逝,命運多舛的王昭君時年三十五歲,正值豐滿成熟的盛年。王莽篡奪西漢的政權後,匈奴單於硬是不承認他這個非劉氏後裔的帝王。匈漢關系一度緊張、惡化,甚至烽煙漫卷、戰事迭起。回天無力的王昭君,目睹自己「捐軀報主」、傾盡心血才換來的和平安定遭到破壞,心靈受到沉重的打擊。便在喚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的失意絕望中暴疾而終...... 有關王昭君的結局,有各種各樣的說法。 馬致遠的《漢宮秋》演繹王昭君念念不忘漢元帝,不甘嫁給呼韓邪,出雁門關就投江自盡了。其實,這是劇作家特立獨斷的筆觸,隱含著馬致遠對那個時代、對元蒙羌胡的藐視、嫌惡和偏見。 《樂府詩集》引《漢書.匈奴傳》中的記載, 則把昭君的死歸咎於復株累單於的逼婚,說昭君對不分輩分、有亂倫之虞的「胡俗」深惡痛絕,為了保持一個漢家女人的清白而飲鴆自殺。其實,這也是宋人特別看重名節、因循恪守貞操觀念的真實寫照。 歷代著述多把昭君出塞和親之事看作悲劇。早在晉代,就有人持這種觀點,像石崇的《王明君辭》: 我本漢家子,將適單於庭。辭決未及終,前驅已抗旌。 仆御涕流離,轅馬為悲鳴。哀郁傷五內,泣淚沾朱纓。 行行日已遠,遂造匈奴城。延我於穹廬,加我閼氏名。 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父子見凌辱,對之慚且驚。 殺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 願假飛鴻翼,棄之以遐征。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 昔為匣中玉,今為糞土英。朝華不足歡,甘與秋草並。 傳語後世人,遠嫁難為情。 還有李白的:「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杜甫的:「畫圖省織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另有:「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燕支常寒雪作花,娥眉憔悴沒胡沙。生泛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這些詩句各自洋溢著深切透懷的悲劇色彩,無不對昭君出塞寄於無限的悲憐、同情和哀嘆。似乎王昭君的出塞完全出於無奈和被動,是男權政治的犧牲品、是男系社會對女性人格的肆意踐踏和殘害。不過,要真是這樣,不憨不傻的王昭君又何必主動的「請掖庭令求行」呢? 三、貂嬋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嬋,正史上卻沒有任何記載,她只是頻頻粉墨登場於文學名著和民間傳說中。《三國演義》就對她進行了生動細致、曲折離奇的描寫和刻畫,成為該名著的一枝奇花、一大亮點,再加上戲曲故事、民間傳說的進一步渲染,美女貂嬋終成為婦孺皆知、家喻戶曉的傳奇式人物。據有關歷史學家考證,她本名任紅昌,出生在並州郡(現忻州)的木耳村,十五歲時被選入宮,成為一個干雜活的宮女,專司看管貂嬋冠(漢代侍從們的帽飾),不知她名字的官員們就借稱她為「貂嬋」,後人就沿襲了下來。 漢朝末期,宮廷大亂,流浪出宮的貂嬋被王允(東漢太原祁縣人,原為郡吏,靈帝時任豫州刺史,獻帝即位後任司徒)收為義女。有一次,貂嬋在王府的後花園里祈星拜月時,正好有一片流雲遮住了月亮,看上去就像是月亮躲進了雲層。這巧合的一幕正好讓王允看到了,他就打趣道:「嬋兒的容顏足可閉月也!」這就是「閉月」之說的由來。 董卓(東漢隴西臨洮人,本為涼州豪強,靈帝時任並州牧)專權後,王允為了鏟除董卓,便說服貂嬋用美人計挑起呂布(東漢末期五原九原--今內蒙包頭人,原為並州刺史丁原的門客,後投奔董卓)與董卓的矛盾,借呂布之手殺了董卓。據《後漢書.呂布傳》記述:「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常小失意,卓拔戟擲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傅婢情通,益不自安......」這段記載,其實就是戲曲傳說中的鳳儀亭擲戟的由頭。從這里也可看出,貂嬋是先成為董卓的婢女,然後又與呂布「私通」,從而挑起他們之間的矛盾的。 再後來,順水推舟,貂嬋便成了呂布的愛妾,直到呂布被曹操所殺。據《三國志.呂布傳》(引注《英雄記》)記述:「布見備甚敬之,請備於帳中坐婦床上,令婦向拜,酌酒飲食。」另載:「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布不知反將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還有:「布欲令陳宮、高順守城,自將騎斷太祖糧道,布妻謂曰:『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同心共守城也,如有蹉跌,將軍當於何自立乎?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賴得龐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須顧妾也。』布得妻言,愁悶不能自決。」據說文中多處提到的那位「科頭,袒衣」的呂布之妻,就是貂嬋。 曹操在白門樓殺害呂布時,留下了貂嬋的活口,先是安撫下屬,把貂嬋作為禮物許給了愛將秦宜祿,後又惜於貂嬋的美貌愛不釋手,從而引起一系列矛盾。據《三國志.關雲長傳》(引《蜀記》)載:「曹公與劉備圍布與下邳,雲長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雲長心不自安......」結果,為了消除隱患,性情耿直而剛烈的關雲長,竟然把貂嬋給殺了。元人雜劇《關公月下斬貂嬋》就是以此演繹而成的。 至於貂嬋的最後結局,史學界和民間都是眾說紛紜、不一而足的,有的說呂布被殺後,貂嬋為了不禍及桃園三兄弟,「引頸祈斬」、撲劍自刎了;有的說她做了尼姑,孑身以終...... 四、楊貴妃 安史之亂,六月十四日中午,唐玄宗一行逃至馬嵬坡後,積怨頗深、一時暴怒的士兵們就射殺了曾不可一世的楊國忠,並支解了他的屍首。接著又誅殺了楊國忠的兒子。一片混亂中,楊貴妃的兩個姐姐秦國夫人、韓國夫人也被亂軍所殺。驚慌失措、萬般無奈的唐玄宗親自走出驛館,出面調停、安撫軍士們,仍不管用,群情激憤的將士們呼聲震天、圍而不去。對於這一事件,《資治通鑒》(卷二一八)是這樣描述的:「軍士圍驛,上聞喧嘩......使高力士問之,玄禮對曰:『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上曰:『朕當自處之。』入門,倚杖頓首而立。久之,京兆司錄韋諤前言曰:『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反謀?』高力士曰:『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願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輿屍置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就這樣,一代絕色美女終被對自己曾經信誓旦旦的君王所負,斷然賜死,成為政治旋渦的填堵物、犧牲品。真是危難之際見郎心,自古紅顏多薄命啊! 楊玉環接到賜死旨意時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可是,此時此刻,誰也救不了她了。真難想像,她是如何無語凝咽、悲憤交加的隨高力士(一說是被高力士牽著)來到一座破舊的佛堂,而絞縊身亡的。又由於唐玄宗一行急著出逃,就把楊貴妃的屍體草草的埋葬在馬嵬坡的荒草叢中。持這種看法的,有《舊唐書. 楊貴妃傳》、《資治通鑒.唐紀》等。而有些書籍描繪的就更細致, 《唐國史補》里記述高力士把楊貴妃縊死於佛堂的梨樹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也說,唐玄宗與楊貴妃訣別時,貴妃「乞容禮佛」,高力士就把貴妃縊死於佛堂前的梨樹之下雲雲。關於這一點,近代學者陳寅恪曾在他的《元白詩箋證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樂史謂妃縊死於梨樹之下,恐是受香山『梨花一枝春帶雨』句之影響。
㈥ 古代的四大美女是誰
沉魚:西施
落雁:王昭君
閉月:貂禪
羞花:楊玉環
沉魚:西施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施夷光世居諸暨薴蘿山(亦名羅山)下薴蘿村(今諸暨市城南浣紗村)。薴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於溪,故又稱浣紗女。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淅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與范蠡設計策,「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准備送於吳王,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於是,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和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一舉指,一投足,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回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吳亡後,相傳西施隨范蠡駕扁舟,泛五湖,不知所終。
在西施由越入吳的路線上,南自諸暨,北迄蘇州,所在均有西施遺跡。諸暨薴蘿山麓、浣紗江畔尚存浣紗石、浣紗亭、西施灘、西施坊,西施殿等古跡。
西施有「沉魚」之貌,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吸引,看得發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所以後世用「沉魚」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沉魚為先。國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紗之業,故世稱「浣紗女」。
後人為紀念這位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絕代佳人,就在薴蘿山下修建了西施殿。唐開成年間(公元836-840 年)著名詩人李商隱寫下「西子尋遺殿,昭君覓故村」的詩句;稍後,女詩人魚玄機又有《西施廟》詩。這些是目前能見到的關於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當規模。此後屢興屢廢。現在的西施殿位於浙江諸暨,1990年落成,景區佔地5000平方米,由門樓、西施殿、古越台、鄭旦亭、碑廊、紅粉池、沉魚池、先賢閣等景點構成。西施殿景區在重修過程中還從民間徵集了12000餘件從老式民居上拆下來的古建築構件, 其中包括梁、柱、門、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這些木、石構件雕刻精美,工藝水平高超,大大增強了西施殿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使它更具有了濃厚的地方特色。
西施故里的另外一種說法:
說到西施故里,一般人都會說是諸暨,但事實上,真正的西施故里是在蕭山臨浦鎮。古代,沿浦陽江有「上諸暨」和「下諸暨」之分,西施出生在下諸暨,下諸暨即浦陽江下游之地。秦時置諸暨縣包括這兩部分,西漢時把下諸暨單獨置縣,稱「余暨」,三國吳時改稱「永興」,唐天寶元年正式改名為「蕭山」,一直沿用至今。西施的故里雖在今蕭山縣境內,但它屬諸暨縣故地,所以人們習慣上稱西施為諸暨人。歷史上臨浦行政區劃確實多變,自古以來,臨浦鎮歸蕭山和諸暨兩地共同管轄。尤其是鎮上山陰街,自古就有「山陰不收,會稽不管」之說。再如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當時籍貫越州(紹興)永興人,永興即蕭山。蕭山解放以前一直隸屬於紹興,後改屬杭州。現就有許多書籍說賀知章是杭州人了。從事實上講賀知章是蕭山人,當然也是杭州人。但從文化這個角度上講說他是紹興人更加合適。因此關於西施故里的考辨也就可以解釋。西施是諸暨人,也是臨浦人,只是當時的臨浦屬諸暨管轄。
關於浣紗溪:
相傳當年西施入吳時,由范蠡陪同,舟從越國會稽出發,順西小江而行,過薴蘿山來到這里。此時已近黃昏,西施望著夕陽西下的家鄉,想著自己背井離鄉,前往吳國,將委身於吳王,便淚流不止。范蠡深知西施的心情,於是決定在此停泊一宿。當時正值夏末秋初,江南天氣依然炎熱,俗稱「秋老虎」。西施為了潔身自爽,欲留清白於此,便在兩水交匯的潭中沐浴。從此,這里的潭、橋、路都貫上了「浴美施」三個字。浣紗溪東的薴蘿山,主峰海拔127米,系會稽山余脈,乃越地之正宗。蒼翠挺拔,別具風姿。山上有紅粉石,據說手在石上一抹,會抹下些許紅粉來。在薴蘿山下,浣紗溪西岸,有西施廟,此廟原先是西施宅,南宋才改為西子祠。鄉人祀西施為四十八村之土穀神,一直俗呼「(先施)娘娘廟」。廟坐西朝東,面對薴蘿山,建築規模現仍清晰可辨,有殿五楹,余屋三楹,演台一座。廟前有薴蘿亭,臨溪。亭前有小橋,具江南水鄉的建築風格。浣紗溪畔還有范蠡庵、起埠廟。范蠡庵鄉人稱日思庵,以范蠡在此訪得西施,有功於越,鄉人思之,故名。起埠廟又稱後江廟,相傳越滅吳後,西施與范蠡歸越隱居,在此棄舟上岸,故稱起埠廟。薴蘿村附近還有施家渡,相傳是當年西施回越都的下船處。現有施姓在此聚族而居,殆為西施所居村的施姓後裔。這不僅僅是傳說,蕭山臨浦的西施古跡,至今猶存。據明·嘉靖《蕭山縣志》(寧波天一閣藏本)載,北宋太平興國三年,蕭山就有薴蘿鄉西施里的建制。該志所附的《縣境之圖》,明白地標繪了薴蘿山在蕭山臨浦施家渡。
臨浦是杭州「一主兩副六組團」之臨浦組團中心區域,是浙江省中心鎮,全國小城鎮改革試點城鎮,蕭山南部經濟、商貿中心,第二大中心鎮。早在宋代就形成集市,曾是「浙江六大米市」之一,自古商貿發達,物資繁盛。臨浦人傑地靈,現代歷史演義家蔡東藩在這里教書育人,著書立說;還有追隨孫中山的湯壽潛及老一輩革命家俞秀松等都留下了歷史的足跡。這里還有峙山、茅潭江等秀山勝水,構成了臨浦典型的「魚米之鄉」。如果西施故里的名稱能還臨浦,對提升臨浦的城市品牌以及知名度有著非常大的意義,對杭州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一次鞏固與升華。投資1000萬的西施文化公園已在2004年底建成使用,內有西施系列浮雕,西施薴蘿村、日思庵等建築,佔地共75畝。臨浦在積極努力保護與發掘西施文化遺產。
落雁:王昭君
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她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於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據統計,古往今來,反映王昭君的詩歌有700餘首,與之有關的小說、民間故事有近40種,寫過昭君事跡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現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漢、翦伯贊、費孝通、老舍等。
一千九百多年來,生長在巴山楚水地區的一個山中女子——王昭君,竟引起歷代文人的心靈共鳴,把中國文壇攪得風雷激盪。這正是因為南方巴楚文化與北方華夏文化交匯的光環,投射在昭君這個創作本體上,反映出了奪目光彩。
新中國創建者之一的董必武,為王昭君題寫了一首七絕,此詩對歷史的昭君作了總結性的評價,也對昭君的思想、見識、行動作了贊頌。詩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從此,王昭君一抹滿臉的淚水和愁雲,以一個愉悅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的願望。
附(資料由無常冥使供):昭君《怨詞》
《怨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芭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轉嫁繼子,服毒而死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於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於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五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系,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後,這位太皇太後就是漢元帝的皇後,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可惜匈奴單於認為「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內蒙古包頭西南五十里的黃河岸邊,據說入秋以後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家」。
關於「青家」也另有解釋:《筠廓偶筆》:「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青色,故雲青家。」《塞北紀游》上也說:「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十里外,故曰青家。」
歷來提到「青家」的詩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見青家上,行人為澆酒。」杜牧的「青家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雲秋。」
王昭君在歷史上又被稱為「明妃」,系西晉時,為避司馬昭的諱,改稱「昭君」為「明君」,後漸漸有「明妃」一說。
對昭君出塞歷來評價頗多,評價各異,如: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家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李白: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兩人都對昭君出塞寄予無限的憐惜與感嘆。另外還有: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家使人嗟。
王安石也有吟詠王昭君的詩,他另創新意,不落俗套,認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如: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植拔春風手,彈著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家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此外歐陽修的「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也與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後輝映,以理度情,從人性角度著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後的悲苦之餘,也未嘗沒有另一種迷離心情,也未嘗不是人生價值的另一種實現。「青家」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
這首詩,包括「和親果使邊烽消,鹿閣何人許共論。」總算對王昭君出塞和親,有了公允的論斷。
王昭君的兒子右逐日王一系後來日益強盛,與東漢交惡,被竇憲追擊,一路西竄,越過蔥嶺進入歐洲,佔領哥特人的地盤引起羅馬帝國的崩潰,在歐洲大陸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也就是後來的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等國。
昭君出塞的故事迄今流傳了兩千年了。戲本《漢宮秋》里,昭君似乎脫離深宮苦海,以公主的名義遠嫁嵇候珊後得到了幸福,但事實是在她第二個丈夫雕陶死後,她請求歸漢未被允許,並被命嫁給前夫的兒子,多年的積怨太深,無法排遣,她服毒而死。昭君也有詩作傳世:
「……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長。
烏呼哀哉。憂心惻傷。」
閉月:貂禪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但也有說法:貂蟬貌丑,而且極為膽小,據說只有膽似針鼻兒般大小,為了行美人計,王允請來華佗為貂蟬換上了西施的頭,荊坷的膽,但我覺得這只是一個傳說並不可信)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貂蟬以侍婢出現,以死者家屬退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只敘列呂布白門樓殞命,便以一句「妻女運回許都」作結,自此,貂蟬生死成了千古之謎,還有在1971年時還有人看見了貂蟬墓但也有說是她女兒的墓可見三國演義上的說法也不足取信。
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古籍上雖沒有記載,但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其他方面的記載,貂蟬姓杜,原為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他們還有一個兒子名叫秦朗字元明,三國演義上有出現過,三國志上也有記錄為漢末三國魏國重要人物之一,因為呂布行為不正,愛搶別人的妻子,貂蟬被迫嫁予呂布,其子秦朗也跟隨呂布,呂布覆滅後,秦朗追隨曹操,後深受曹操喜愛,被曹操認干兒子。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貂蟬作了進一步的描寫和刻劃,影響頗大,民間傳說尤為動人,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中傑」、「女中英」。小說人物據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入宮中,執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漢末宮廷風雲驟起,貂蟬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為義女。不久董卓專權。王允利用董、呂好色,遂使貂蟬施「連環計」,終於促使呂布殺了董卓,立下功勛。之後,貂蟬為呂布之妾。白門樓呂布殞命,曹操重演「連環計」於桃園兄弟,遂賜與關羽。貂蟬為不禍及桃園兄弟,「引頸祈斬,」被關羽保護逃出,當了尼姑。曹操得知後抓捕貂蟬,貂蟬毅然撲劍身亡。 貂蟬故里在忻州市東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於從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產木耳,故名木耳村,後因村中槐樹下發現一株千年靈芝,遂改名叫木芝材。村中傳聞,早在貂蟬出生前三年村裡的桃杏就不開花了,至今桃杏樹依然難以成活,是說貂蟬有羞花之貌的緣故。村中原有過街牌樓、前殿、後殿、王允街、貂蟬戲台和貂蟬墓。時過境遷,這些建築都成了廢墟,墓冢在浩劫中又夷為平地。遺址中常有古代磚、石構件、銅幣、陶瓷殘件出土,據說都與貂蟬有關。 現在旅遊景點叫貂蟬陵園,是近年鄉民在墓地原址上復原築砌的。陵園位於村之西南,佔地面積4000餘平方米,四周圍以紅底黃瓦波浪式龍形圍牆,在麥海茫茫中,光艷奪目。門檐上懸「貂蟬陵園」橫匾,兩側有「閉月羞花堪為中國驕傲;忍辱步險實令須眉仰止」金文機聯。陵區北院內建拜月亭和鳳儀亭,後部建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蟬像碑,在飄帶動態下,貂蟬步履閑雅,婀娜多姿,猶有「閉月羞花」之貌。南院建仿古建築20間,辟為「貂蟬彩塑館」,反映貂蟬「不惜萬金軀,何懼險象生」驚天動地的一生。 鄉民傳說,桃園三兄弟得勢後,便把貂蟬送回故里,老死後就埋在這里。又說貂蟬撲劍自戕,關羽得知後將遺體護送回故鄉安葬。所以後殿有關羽像,殿前有表示貂蟬演戲的戲台,都是報答關羽拒殺和護送之恩。另在定襄縣東南的中霍村是呂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馬」、「歪脖子樹」等民間傳說,都與呂布有關。所以民諺有「忻州沒好女,定襄沒好男」,是說因為有貂蟬和呂布之故,從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也生不出帥氣的男人了。
貂蟬生於何方?一說臨洮,一說米脂,一說忻州。
臨洮之說源於《三國志平話》,貂蟬向王允自我介紹:賤妾本姓任,家長是呂布,自臨洮關相失……;米脂故里說則因陝北諺謠曰: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貂蟬是忻州木芝村人顯然更有說服力,在元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中,貂蟬對王允說「您孩兒又是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紅昌,因漢靈帝刷選宮女,將您孩兒取入宮中,掌貂蟬冠來,因此喚做貂蟬。」忻州民間有雲:忻州無好女,定襄無好男,意即自忻州出了貂蟬,定襄出了呂布後,當地風水都被占盡了。除了這些,至今木芝村的老者說,該村外曾立過「貂蟬故里」的石碑,村中還有墓與廟,還有一條以王允命名的街道等。
白門樓事發後,貂蟬會是怎樣的命運呢?有這樣幾種傳說。一說是曹操得知關羽把貂蟬藏在靜慈庵,就暗中派人緝拿,貂蟬為絕曹的野心,遂撲劍自殺;一說貂蟬出家為尼,其間寫了佚名的《錦雲堂暗定連環計》,壽終庵中;一說曹操採納荀攸之計,為離間桃園三兄弟,而把貂蟬明許關羽,暗應劉備,為絕曹念,關羽殺了貂蟬;還有一說是,關羽把貂蟬送回了木耳村(今木芝村),貂蟬一直未嫁,所以村中便有了貂蟬墓及紀念殿堂,還在後殿供奉了關公。前些時候又添新聞,成都北郊一位曾姓老人曾撿得一塊碑,碑文曰:貂蟬,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為國捐軀……隨炎帝入蜀,葬於華陽縣外北上澗橫村黃土坡……按此說,貂蟬極有可能流落於蜀中而了結殘生。
由陳凱歌執導的40集電視連續劇《呂布與貂蟬》曾經熱播,令人遺憾的是,劇中的貂蟬成了張角轉世,巧言辯善武功,活脫脫成了一個世間高人。而其與呂布的愛情長跑也免不了紅顏禍水的感覺,實在有損貂蟬在人們心中的美好形象,戲說過頭往往會扭曲了一個事實。好在該劇之後又被勒令修改,但願再播之日能給人們留下好的印象。
以寫了500餘萬言《中國歷代演義》而著稱於世的蔡東藩先生不僅肯定了貂蟬的存在,而且予以極高的評價:「司徒王允累謀無成,乃遣一無拳無勇之貂蟬,以聲色為戈矛,反能致元兇之死命,粉紅英雄真可畏哉。」並說:「庸詎知為一身計,則道在守貞,為一國計,則道在通變,普天下之忠臣義士,猛將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蟬獨能除之,此豈尚得以迂拘之見,蔑視彼姝乎,貂蟬,貂蟬,吾愛之重之!」
細揣摩又生一憾,貂蟬,元好問、公孫杵臼……忻州人文景觀多矣,何以落得紅牆圈寂寞,不見遊人來的地步呢?
千百年倏忽,逝者如斯夫,一身嬌艷的貂蟬留下了一生的謎團,寫就了一段歷史,也帶給後世一個美好的形象,果遇有心人,關於貂蟬的種種遺憾終將不再有。
貂蟬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閉月」就是講她。中外古今,大凡與絕色的美
貌佳人攪和在一起的人,往往弄得身敗名裂,但盡管如此,男人仍對美人趨之若騖,就
如飲鴆止渴—般,貂蟬的一切就是最好的說明。
說來,貂蟬也是可憐,她也只不過是連環計中的工具。
自黃巾農民起義後,東漢政權名存實亡,各地軍閥割據混戰,朝中董卓殺死皇帝,
另立陳留王,隻手遮天。東漢大臣王允於是以貂蟬為工具使用連環計對付董卓,使本已
混亂不堪的政治局面更加混亂不堪。_
貂蟬出生在東漢末年江陵的一個沒落家庭。兵荒馬亂的社會使她的父兄不知去向,
也把她母女兩人推到了洛陽,被王允收容。不久她母親又因病去世,這時貂蟬還是個娃
娃,王允的夫人既憐她孤苦伶仃,又愛其穎慧雅潔,命她作了貼身侍婢。
到十二歲的時候,貂蟬已長得亭亭玉立,由於長期寄人籬下,養成了一套善於察顏
觀色的本領。再加上生性聰慧,更具有一種善解人意,嘴甜心細的特質。不但頗得王夫
人的歡心,就連王允本人也對她另眼相看,於是使她的身份介乎小姐與侍婢和歌妓之間,
像是三春的花朵一般盛開在王允府邸的雨露之中。戰亂並沒有使貂蟬受到損傷。
自火燒洛陽,遷都長安後,把持朝政的董卓仗著有勇冠三軍的呂布做義子更加為非
作歹。他在長安郊外建郿塢,安置家屬,自己也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設帳幔於路,
回郿塢與公卿聚飲。一天,北地招安降士數百人到來,董卓出橫門,百官相送。董卓乘
機留百官宴飲,卻將降士數百人,在座前或斷其手足,或鑿去眼睛,或割掉舌頭,或將
他們放在大鍋中熬煮。百官戰栗失箸,董卓飲食談笑自若。並說道:「我殺歹心的人,
有什麼可怕的?」在坐的王允膽顫心驚,嚇得話也不敢說。
一天,百官在朝堂議事,突然呂布來到董卓身邊,耳語數句。董卓點了點頭,呂布
來到司空張溫身邊,一聲令下,將張溫揪下朝堂,不久,侍從將一紅盤托張溫頭入獻。
董卓命呂布勸酒,把人頭在各人面前—一呈過,然後說道:「汝等人對我孝順,我不害
你們,我是受天保佑的人,害我的人一定會失敗。」一個大臣就這樣無緣無故地被殺了。
王允驚懼的同時,免不了免死狐悲。
很晚了,王允站在茶蘼架旁想著白天的事情,暗暗落淚。他知道要除董卓,就必須
先離間他和呂布的關系。忽然他聽到在花園的另一一端也有人在暗暗地嘆息,他悄悄走
過去,發現是貂蟬,他柔聲問貂蟬:「你有什麼傷心事,何竟於深夜在此長嘆,能不能
告訴我。」貂蟬先是講了王允如何收養了她,如何讓她過上幸福的生活,自己如何希望
能夠感恩圖報。然後話鋒一轉,講到她最近總見到王
㈦ 《隱秘的角落》林處長為什麼殺丁美兮
事實上,其實不是林處長要殺丁老師,而是林坦指彧要殺丁老師,即林彧指使林處長殺的,也就是借刀殺人。
在勸酒事件發生後,林處長很硬氣地表示不要以為你的幾個錢能堵上我的嘴,卻在照片面前秒慫,最終也答應幫林彧做事換回照片。此時此刻,兩人已經徹底撕破臉,在情報方面無法再進展下去,他們的最後一筆交易就是用丁美兮換照片,照片對於林處長尺歷的意義就是全身而退。丁美兮攜女出逃被林彧追回時,林彧已經動了殺心,所以讓林處長殺丁美兮是林彧的本意。
在吹口琴時,林彧認為此時此刻丁美兮已經不在人世了,所以流下了感傷的眼淚。殺丁美兮是林彧的要求,但是虐殺(分屍、毀屍)則是林處長的自由發揮,看著一應俱全的工具讓困配和林處長熟練的操作,這顯然是林處長的個人偏好。
㈧ 四大美女誰最漂亮
我認為是西施,用於讓吳王夫差墮落,不理一國政事,沉迷美色的工具,當然要很美,況且這是越國舉國之力找的美女,咱現在常說班花、系花、校花,西施無疑是國花,而且最後被越國最有才華的范蠡帶走,不計較她已非完璧之身,所以,我認為,還是西施最美。
而昭君,我認為這只是元帝當看見有一個相對有姿色的原本是自己的女人送人時,大嘆可惜時自私心理作祟,嘆其美有很大成分是可惜,不然若真是傾國傾城,哪個男人不反悔,就說這已經是朕的女人了,給朕拉回去。大漢皇帝都像他們祖宗,無恥加三級,不無恥,能和親嗎?
至於貂蟬,歷史上是否有其人還在其次,關鍵是呂布那廝看中的,估計膀大腰圓吧...開玩笑的,能引起董呂二人爭執,巧使離間計的女人,一定是一個聰明的女人,還要有點姿色,只是,與西施相比,還是差了點吧
楊玉環?唐人不是以胖為美嗎?嘿嘿,開玩笑,開玩笑,人家是體態豐腴,大唐第一美女,不然李隆基為什麼搶自己兒子的老婆,我不喜歡豐腴的,相信大家喜歡膀大腰圓的也不多,女人還是痩些的好,楊玉環的美,估計是李隆基的吧。
最美西施
㈨ 四大美女中誰的結局最好
說到四大美人想必大家都知道是誰,真要說到她們之中哪一個下場最好,很多人都會覺得是楊貴妃,可是歷史上的楊貴妃最後被唐玄宗賜死,這一點已經證實了。西施和貂蟬的結局有些相似,並沒有確切的記載,要麼消失,要麼早就已經死了。很多人都覺得王昭君是其中名聲最好,最幸福的一個,確切來說比起其她三個她真的非常幸福。
再說到她和親,這件事並不是她能做主的,而是漢元帝和大臣們的決定。最後選擇了王昭君遠嫁匈奴之地,之後她在大漠上生活了40年,雖然匈奴是蠻荒之地,但她的身份放在那裡,沒有人敢對她不敬,再加上她長相貌美深受寵愛,在大單於死後又嫁給了他兒子,最後安享晚年,可以說她這一生沒受過什麼苦。
㈩ 10 大美女間諜
一、為了隱蔽自己身分殺死丈夫 獻身自己的身體報效祖國
公元19世紀,一名荷蘭籍女子叫瑪葛莉莎·奇亞屈葉德·茱拉,1873年出生在荷蘭弗立斯蘭州。她曾是當地夜總會的一位艷名四噪的紅舞女,風靡歐洲。後來,命運之神令她成為一名雙重間諜,一戰時期被她勾引的德法軍隊中的高級軍官不在少數。她將情報交替互換送給對方,使雙方造成慘重的損失。1917年她的行動終被法國情報部門察覺,並在倫敦把她逮捕,押返法國後不久在巴黎郊區的溫森尼村將之處決。瑪葛莉莎曾與丈夫居住在荷蘭屬地東印度群島。丈夫是位軍官。然而為了隱蔽自己身分,其導演了一次神秘的車禍,將自己的愛人殺死。因為兩日之後她即匆匆趕赴歐洲,從事新職———不足為外人所知道的諜報工作。1996年荷蘭政府突然宣布了一項新的措施,在瑪葛莉莎家鄉為她籌建一個紀念堂,徹底恢復了她的名譽。紀念堂的負責人解釋說:瑪葛莉莎利用她的雙重身份周旋於德法兩國,暗地裡為荷蘭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她為了使自己對國家有所建樹,不惜忍辱負重,獻出了個人的一切。
二、蛤蟆吃上天鵝肉 誘出外交部里的女間諜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59年冬天的一個星期六的傍晚,聯邦德國的首都波恩從事外交秘書工作—利奧諾爾·海因小姐在其寓所里收拾好她獨自食用過的晚餐桌後,就到電視機前來消磨時間。突然,她的門鈴響了。打開門後,她看到一個手拿一大把玫瑰的身材男子站在她面前。那個男子很有禮貌地說:「對不起,打擾您了,我是來找紐曼小姐的。」海因小姐回答說,「你找錯了,這里沒有什麼紐曼小姐。」這個男子說:「對不起!」,隨後,他把紅玫瑰伸向海因小姐,「由於我打擾了您,您該接受這些花才是。如果讓它們枯死,那就太可惜了。」面對這種慷慨大方的表示,孤獨的海因小姐將那個男子請進她的寓所,並把花泡到水裡。接著這個男子開始自我介紹,說他是個攝影師,愛好廣泛。這個男子叫謝特林,幾天後又請海因小姐吃晚餐,以至後來採取送鮮花、買戲票、聽音樂、旅遊等方式,向海因小姐表達他的愛。1960年12月,海因小姐在這名男子的甜言密語的誘惑下,使他們倆很快結成了夫妻。一天,謝特林讓自己的妻子從外交部帶一些文件回家。開始,海因小姐感到震驚。最後,在其丈夫的反復督促下,海因小姐暗中將外部交文件偷偷地帶回家。謝特林利用有利時機,偷偷地把文件拍攝下來,而後把文件放回原處。原來,謝特林是被克格勃收買的間諜,按照莫斯科的指示,導演了這一場愛情悲懼。在這五年中,他們夫妻兩人向蘇聯人提供了將近三千份外交部文件。當他們被捕後,這位曾經沉醉於愛情美夢的年輕女子,在牢房裡用自己的睡衣上吊自殺了。
三、窈窕女郎以打情罵俏、挑逗調笑手段,從危險中逃出情網
伊麗莎白·奎恩是1988年參加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當時她25歲。伊麗莎白擅長五國語言,在當時美國諜報部門顯然是頗有才華的人物,備受美國中央情報局青睞。1992年她被派往巴黎潛伏下來。伊麗莎白是個褐發褐眼、體態勻稱、別有風韻的窈窕女郎,而且以擅長打情罵俏、挑逗調笑聞名。為了適應巴黎的任務,伊麗莎白將頭發染成迷人的金黃色,這樣更利於吸引獵物———一位不便公開姓名的法國高級商務官員。伊麗莎白隨身帶著全套偽造證件,利用各種機會,施展魅力與之接近,終於在1994年與他建立親密的私誼,使之身陷情網不能自拔。不久伊麗莎白搞到不少特別豐富、具有參考價值的情報。不過此時的伊麗莎白卻也假戲真做,犯了中央情報局的天條———真的愛上獵物。本來總部下達了立即終止伊麗莎白任務的指令,但分部頭頭狄克·荷姆認為伊麗莎白提供的情報對政府制訂外貿對策,作用不可小視,應該讓她繼續工作下去。孰料老謀深算的狄克陰溝翻船,作出了錯誤的決斷。1995年,伊麗莎白與獵物兼心上人在一個明媚春光里駕車郊遊,伊麗莎白大膽地向心上人吐露真情,現出廬山真面目,企圖用愛的魅力來打動心上人共同為美國政府效力。這位法國官員大吃一驚,表面上應承,找個借口抽身離去,趕忙向上級機關徹底交代。這邊久等不見情人,伊麗莎白頓悟情況有變,在法國政府發出通緝之前,中央情報局已暗中護送她偷渡出境。
四、美女以「雲雨之術」,用肉體換取高科技資料情報
33歲的瑪莉伊姆·拉希達是馬爾地夫的間諜,曾以從印度竊取火箭技術的絕密設計圖紙受到褒獎。馬爾地夫是印度洋上100個小島組成的小國。據外界猜測,本來馬爾地夫的軍事力量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瑪莉伊姆竊取高科技情報資料只不過是受雇於巴基斯坦。因為印度近年來已掌握不少世界最先進的宇航技術,發展了一系列火箭系統的軍事工業,發射過好幾顆通訊衛星,這使得處於鄰邦的巴基斯坦坐立不安,擔心印度火箭技術有朝一日會被用作軍事攻擊手段,因為其火箭射程可達 2414公里,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正好在這射程之內。而一旦事成後,巴基斯坦應允將協助馬爾地夫加強防禦設備和建立火箭製造工業。印度媒體曾做過報道:她勾引了印度航天署年已55歲的副署長戴富·薩錫可馬林和其同僚印度高級火箭燃料工程師奈姆比·那雷耶倫,他們提供情報,她提供「服務」,這宗色情交易居然進行得異常順當,兩人先後數次與瑪莉伊姆發生關系,瑪莉伊姆總共獲得5000餘份絕密圖紙和資料以及為數可觀的電腦軟盤。而且當地新聞界還認為:以印度的審美標准評價瑪莉伊姆還算不上是美人。推斷她能取得如此輝煌「業績」,估計是「雲雨之術」上很有一手。
五、老牛吃嫩草 科學家屢中美人計
在美國,一些著名的科學家,特別是核子原料科學家們,只要他們到任何地方,都有娼妓主動前來搭訕誘惑。如果他們赴國外出差時,曾經多次碰到當地來自一個敏感國家的女性的性誘惑,並跟她們發生性關系,當中包括妓女、女侍以及在參觀設施工作的女職員。有的科學家雖然年過半百,但是色心不死,喜歡招花逗草,時常被一些有姿色的美女間諜誘惑上床,成為美女間諜的俘虜,無意中把核機密透露給女間諜。
六、克格勃風流女郎 使美國要員神魂顛倒
有一位任何人都會一看見傾心的南非姑娘詹尼弗在古巴旅行時,由於一次在古巴紀念革命勝利9周年的集會上聽古巴總統—卡斯特羅講演而對其一見傾心,因此她開始崇拜他,決心不惜為國家效力。克格勃發現她具有非凡的從事特工活動的能力,而且她迷人的身材是一個極大優勢,因此授予古巴情報總局,對她進行培訓。最後,她被派到美國,主要任務是接觸華盛頓的決策人物。但是,她很快就被聯邦調查局特工盯上了,事情完全出於偶然。一天,她發出第二封密報,按照要求把信放在紐約一所公寓牆下面的牆縫里,但是一個公寓里的花匠在給牆上花草修枝時,剪刀失手掉在地上。當他彎腰去檢剪刀時,卻意外發現了牆縫里的那個黑色布包。由於好奇,他打開了布包一看,信里的一些外交官員的名字,使他決定將布包交給聯邦調查局。聯邦調查局根據信的內容和署名,很快懷疑上了詹尼弗。通過監視,聯邦調查局發現她跟許多政府官員交往甚密,其中幾個人已成為她的情人。然而,她巧妙的行動使聯邦調查局特工不能找出破綻,只好警告各國政府官員要小心。 1969年,聯邦調查局同南非情報部門取得聯系,南非情報人員對她開始調查,結束了她的間諜生涯。
七、英雄睡美人 美女間諜巧取絕密圖
1917年月10月15日,在法國巴黎效外的一片小樹林中,一排槍聲過後,「女間諜」瑪·哈麗倒在血泊之中。事情原因要從1915年3月說起。那年,隱藏在聯軍上層的德國間諜得知,有一份英國19型坦克設計圖藏在法軍統帥部高級機要官莫爾根將軍家的絕密金庫中。德軍為了搞到這份圖,派出了長期混跡於巴黎的上流社交圈瑪塔·哈麗。她當時是紅得發紫的脫衣舞女,其嬌美的容貌和亭亭玉立的身材震動了法國各界。因此,德國情報人員找到她,採取金錢收買的手段,最終迫使她受領任務。瑪麗著眼莫爾根夫人去世,一直孤身的特點,決定舉辦一次家庭舞會,其名義是為了老情人法軍海軍部長慶賀生日。由海軍部長邀請莫爾根參加。這天晚上,瑪塔·哈麗打扮得花枝招展,顯出端莊高貴純潔。舞會開始後,她與幾位以前相識的將軍要員跳過幾回合之後,說出與初次見面的莫爾根跳上一曲。莫爾根摟著這位風靡巴黎的美女,真是有點神魂顛倒的樣子。這次舞會結束後,莫爾根魂不守舍,日夜思念,整天地惦念著瑪麗,希望能與她重溫舊夢。有一天晚上,他們終於見面,在聽完幾曲音樂後,瑪麗覺得天氣很熱,就脫掉了外套。莫爾根凝視著眼前的用輕沙裹著的胴體,禁不住心亂神迷,沖動地把她摟在自己的懷里狂熱地親吻之後,把她帶回自己的卧室。一夜銷魂之後,他們倆同居了。瑪麗每天利用收拾完後房間的機會尋找存放金庫的位置,但卻一無所獲。有一天,她在轉椅上坐著,無意當中觸碰了眼前的油畫,使她驚訝的是油畫後面的牆是金庫,庫門上有一個號碼撥盤,是一個密碼鎖。她開了幾下打不開,怎麼辦,她向四周望去,發現有一個掛鍾顯示9時35分15秒,但此時卻是黎明時分,她靈機一動這不是密碼嗎,93515,然而還是打不開,後來她請示上級得知是6 位數,她又想起9點不就是21點嗎,密碼就213515,終天打開,拿走絕密圖。
八、軍情六處(M16)的「美女」間諜 才色傑出
軍情六處(即英國秘密情報局,代號為M16)自從柏林牆倒塌以來,重新強調招募間諜的重要性,認為女性更適合這項職業。在軍情六處的1900名工作人員中,婦女已佔了大多數。她們來自各行各業,有市場營銷人員、教師、資金籌措者、海外援助工作者、學者和記者。一大批活力四射的女性情報人員,已經在英、美、俄等國的諜報機構里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由於婦女的心理素質比男性強,而且處事比男性更謹慎,因此在某些需要從不合作的人口中獲取情報的情況下,她們能言善辯的本領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如:吉莉恩在軍情六處設在漢普郡的訓練基地接受培訓,其中包括使用輕型武器及各種從事間諜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吉莉恩最初被安排在軍情六處總部工作,但很快就被派往海外。最近,由於吉莉恩在被派駐的兩個國家的工作成績出色,她得到了上司的褒獎並被派往阿富汗接受更為艱巨的任務。
九、 貌若天仙的女學生 用美色誘殺自己的校長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國民黨中央軍委少將參議員丁默村從昆明逃往上海日本佔領區,組建了汪偽政權的特務機構,自任76號特工總部主任,與國民黨的軍統對抗。因為丁默村是國民黨特務出身,對中統與軍統的內部機構及活動規律一清二楚,因此在特工戰中,中統與軍統常常遭到致命的打擊。重慶的國民黨當局命令其特務機關抓緊時間,不惜一切代價幹掉丁默村。中統上海潛伏組織負責人是陳果夫的侄子陳寶驊,他決定抓住丁默村的致命弱點,選派一個年輕漂亮善交際的女特務去施展美人計,誘殺丁默村。入選美女是中統上海區的情報員、中日混血兒鄭蘋如。鄭蘋如在上海讀中學時,丁默村曾任過她的校長。抓住這一便利條件,中統派出鄭蘋如去實施美人計。丁默村對自己的學生、貌若天仙的鄭蘋如十分信任。這個老色鬼以為鄭蘋如是貪圖他現在的權勢,愈發得意,在她身上花錢如流水,事事依從,形影難分。他哪裡知道這個貌似涉世不深、貪圖金錢的妙齡少女正把自己引向中統特務的槍口。
十、好色之徒被拉下水 成為吃里趴外的間諜
1984年,奧爾德里奇·埃姆斯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具體負責策反蘇聯、東歐國家官員重任的反間諜主任,主要是與蘇聯駐美使館打交道。當時,蘇聯人早已知道他的身份,並掌握了他的詳細個人檔案。特別是知道他在1981年到墨西哥城招募間諜時,因為貪色,把一名美女凱瑟絲發展為一名中央情報局特工。1982 年,埃姆斯因公來到蘇聯駐美使館,蘇聯駐美使館人員召來美艷誘人的正在赴美演出的舞蹈演員柳嘉姑娘作陪喝酒。醉醺醺的埃姆斯喝醉之後一覺醒來,方才知道夢里不知身是客,發現自己一絲不掛與柳嘉睡在一張床上。從此,他與蘇聯人交上了朋友,提供給蘇聯克格勃的第一份最有價值的情報,就是關於蘇聯間諜尤爾琴科判逃美國的詳情及對蘇聯間諜網破壞的程度估計。1994年4月28日,美國聯邦法院以間諜罪判處埃姆斯終身監禁。
反例:一見鍾情 墮入情網的女間諜
1969年,蘇聯紅軍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從而破壞了美國在該國的間諜網。當時,從事美國間諜的是捷克斯洛伐克保安部門的首腦之一,化名為吉里娜和維拉的美國間諜。為了徹底粉碎捷克人反抗的夢想,蘇聯人在各級行政機構進行了大規模清洗。吉里娜和維拉都面臨著被免職甚至投入監獄的命運。維拉被蘇聯人傳去談話了,與其談話的是一位神色嚴峻的上校。由於維拉曾被美國情報部門派到莫斯科的馬克思恩格斯學院進修兩年之後,又在蘇聯工作了三年。這樣一來,她與上校有許多共同語言,可以說是無話不說,最後上校當天晚上請維拉去布拉格最豪華的飯店。吃完飯後,上校驅車去了維拉的住宅。當時,維拉認為上校想與她上床,她迫於壓力也不好拒絕。然而上校卻沒有這樣做,反而臨走時送給她一個禮物—讓她擔任她原來上司的職務。在這事件之後,讓人奇怪的是維拉不但對上校產生了好感,而且還產生了愛意,剛好上校還沒有結婚。自此之後,維拉天天想上校,甚至在夢里也會夢想他。後來,維拉終於向上校表達了愛,得到了上校同意,最終發展到床上。愛情的火焰一經點燃,就越燒越旺,維拉與上校如膠似漆,一天也不能分離。上校臨走時,把住址和通訊地址都留給她。納拉向美國情報機構匯報了她與上校的一段情緣,最後美情報機構決定發展上校為美國間諜。上校走後兩個月,維拉到了莫斯科,回到上校身邊。隨著愛情的發展,維拉向上校表達了自己內心世界,說出了自己是美國間諜,上校也沒有指責她。後來,他們為了過上平安的愛情生活,先後到了美國某一個小鎮,隱姓埋名,結束了間諜生涯,過著平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