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東周列國故事中喜歡美女細腰的是誰
楚靈王
楚王好細腰,出自《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jī)年,朝有黧黑(黧:lí)之色。
「楚王好細腰」的陳述明顯地濃縮自《威王》篇或《兼愛》篇。如《韓非子》二柄篇的 「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晏子春秋》外篇(上)的 「越王好勇,其民輕死。楚靈王好細腰,其朝多餓死人」,《尹文子》大道篇(上)的 「昔齊桓好衣紫,闔境不鬻異采。楚庄愛細腰,一國皆有飢色」,和《管子》七臣七主篇的 「夫楚王好細腰,而美人省食。吳王好劍,而國士輕死」,都類同於《兼愛》篇。已經不再敘述 「楚王好細腰」故事的細節,而是一句話輕輕帶過,不愁讀者不能理解。可見在寫作這些章節時,這個故事已經家喻戶曉,無須多費筆墨,也就是說,這個故事已經成為人人皆知的典故。
細腰既寫出了楚靈王的不良嗜好,也映照出了滿朝臣子的諂媚之態。
㈡ 春秋時期迷倒三個國君的大美女是哪位
春秋時迷倒三個國君的大美女是息媯,他是陳國國君的女兒,先後嫁給了息國國君、蔡國國君蔡哀侯和楚文王,她與楚文王所生的兒子就是回來的楚成王。
㈢ 楚王好細腰,宮女多餓死。指的是什麼歷史典故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535年,楚靈王游獵於周老嘴以北的隆興垸中,看見了一處風景秀麗的地方,這里山體秀雅,林豐茂盛,水清澄碧,魚翔淺底;楚靈王以為是上天特別賜予他的一塊寶地,便在此大興土木,建了一座金碧輝煌的離宮;又在宮殿中央築起一個高十丈、基廣十五丈的高台——這就是著名的章華台。靈王喜好細腰的女子,就在楚國各地挑選數千名細腰女子送到章華台,供靈王享樂,因此章華台又名細腰宮。時間稍久,那些女子害怕自己的腰變粗,失寵於靈王,有的乾脆勒緊褲帶不吃不喝,竟然餓死。「楚王好細腰,宮女多餓死。」的詩句就是出自這里。靈王自築章華台後,每日聲色犬馬,因此朝綱失修。5年後,山河破碎,靈王弔死在山村野人之家。而今踏訪這里,只剩土堆一冢,讓人不禁生出許多感慨。
㈣ 問題:戰國時哪個諸侯王最喜歡細腰
楚王好細腰
典故源流
典故總是起源於一個原始故事。當原始故事眾所周知以後,一個簡單的短語即能引起人們對整個故事的回憶。這個短語用於寫作或對話,就是典故。「楚王好細腰」一事記載在眾多古籍中。其中,《戰國策》和《墨子》的描述得比較詳細,比較象一個原始的故事。《戰國策》楚一《威王問於莫敖子華》篇記錄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華的一段對話。威王聽了莫敖子華對過去五位楚國名臣光輝事跡的介紹,羨慕不已,慨嘆道,「當今人材斷層,那裡能找得到這樣的傑出人物呢」。於是莫敖子華講了如下的故事:
「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然而不避」。
翻釋成白話,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前楚靈王喜歡腰身纖細的人,楚國的士大夫們為了細腰,大家都節食減肥,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來,非要扶著牆壁不可,坐在馬車上的人要站起來,一定要借力於車軾。誰都想吃美好的食物,但人們都忍住了不吃,為了腰身纖細,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願。莫敖子華接著發揮道,臣子們總是希望得到君王的青睞的,如果大王真心誠意喜歡賢人,引導大家都爭當賢人,楚國不難再岀現像五位前賢一樣的能臣。
《墨子》兼愛(中)篇講了相同的故事,但另有 「晉文公好惡衣」和 「越王好勇士」兩個故事,強調說明同樣的道理:
「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韋以帶劍,練帛之冠,入以見於君,出以踐於朝。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為之也。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踐好士之勇,教訓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餘。越王擊金而退之」。
在其他古籍中,「楚王好細腰」的陳述明顯地濃縮自《威王》篇或《兼愛》篇。如《韓非子》二柄篇的 「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晏子春秋》外篇(上)的 「越王好勇,其民輕死。楚靈王好細腰,其朝多餓死人」,《尹文子》大道篇(上)的 「昔齊桓好衣紫,闔境不鬻異采。楚庄愛細腰,一國皆有飢色」,和《管子》七臣七主篇的 「夫楚王好細腰,而美人省食。吳王好劍,而國士輕死」,都類同於《兼愛》篇。這些古藉已經不再敘述 「楚王好細腰」故事的細節,而是一句話輕輕帶過,不愁讀者不能理解。可見在寫作這些章節時,這個故事已經家喻戶曉,無須多費筆墨,就是說,這個故事已經成為人人皆知的典故。
在《威王》篇,我們見到 「楚士約食」,而在《兼愛》篇里,則是 「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都明白點出一個 「士」字。今天 「士」字男女通用,既可以說「男士」,也可以說「女士」。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士是介於卿大夫和庶民之間的一個男性群體的專用稱呼,女人沒有資格稱士。閻步克先生考據了 「士」字的字形、詞義源流,指出:「士-男人之大號」也。顧頡剛先生則更加詳細地說明了士的定義,「吾國古代之士,皆武士也。士為低級之貴族,居於國中(即都城中),有統馭平民之權利,亦有執干戈以衛社稷之義務」。因此,楚王所好的肯定是弟弟的細腰無疑。這里要指出的是,在《荀子》和《尹文子》中,把好細腰的楚王寫成為楚莊王。遍查古籍,沒有庄王有此嗜好的其它依據。下面本文要引經據典,說明楚靈王有同性戀傾向,起碼是個雙性戀者,喜愛男士的細腰是由他的性取向所決定的。此 「庄」字應為 「靈」字之誤。
和其他沒有性內涵的典故不同,「楚王好細腰」的典故在其演變定型過程中,出現了獨特的性取向異化現象。在《晏子春秋》、《韓非子》、《尹文子》和《荀子》的短語中,「士」這個專指男性的關鍵字消失了,即細腰的主體中性化了。往後的演變是進一步女性化。這是在異性戀占絕對優勢的社會環境中一個很有趣的文化現象。在《管子》七臣七主篇中,出現過 「虺�鹺孟稈���廊聳∈場鋇畝逃錚��揮形�崛斯惴航郵堋=裉煺飧齙涔實謀曜妓搗ㄊ?「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最早出自東漢初期名將馬援的長子馬廖。公元77年,即典故的主角楚靈王死後第六百零六年,馬廖在《上長樂宮以勸成德政疏》里,比喻當權者的愛好引導時尚潮流時,使用了 「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的句子。他的《疏》被收入東漢范曄編撰的《後漢書》和北宋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鑒》中。這兩本著作是古代士子必讀之書,其影響力可想而知。馬廖在《疏》里選用 「宮中」這個詞彙或許有不得已的苦衷。他的《疏》是寫給親妹妹馬太後看的。當時的皇帝漢章帝由馬太後從小養育長大,但不是馬太後的親生骨肉。也許是考慮到這種微妙的親疏關系,馬太後一生行事惶誠惶恐,非常小心。她對三位國舅的要求也特別嚴格,生怕他們逾越禮儀制度,招致不測之禍。如果馬廖在《疏》中使用 「朝中」或 「國中」等詞彙, 就會使人聯想到漢哀帝斷袖的故事。根據非禮勿言的儒家禮儀,這是對太後的大不敬,也有影射先帝的嫌疑。用 「宮中」一詞則政治正確,因為在漢宮中,除了皇帝和太監外,沒有其他男人,其餘的都是女人。馬廖的微言大義,使得 「楚王好細腰」的性取向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彎,也投合社會上大多數人們對這個典故的理解。由於細腰的主體異化成女性,從 「楚王好細腰」的典故又衍生出一個子典故:楚腰。漢以後的詩詞使用 「楚腰」這個子典故時,不再含有 「當權者的愛好引導時尚潮流」的比喻意義,而僅用來形容女性細小的腰身。
㈤ 春秋時哪個皇帝喜歡細腰美女 並為他專門建了一座細腰宮
楚王好細腰《墨子》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注釋:好—喜歡。 故—所以。 脅息—屏住呼吸。 朝—朝廷。 黎黑—黑黃。
「楚王好細腰」一事記載在眾多古籍中。其中《戰國策》和《墨子》的描述得比較詳細,比較象一個原始的故事。《戰國策》楚一《威王問於莫敖子華》篇記錄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華的一段對話。威王聽了莫敖子華對過去五位楚國名臣光輝事跡的介紹,羨慕不已,慨嘆道,「當今人材斷層,那裡能找得到這樣的傑出人物呢」。於是莫敖子華講了如下的故事:
「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然而不避」。
意思是:從前楚靈王喜歡腰身纖細的人,楚國的士大夫們為了細腰,大家都節食減肥,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來,非要扶著牆壁不可,坐在馬車上的人要站起來,一定要借力於車軾。誰都想吃美好的食物,但人們都忍住了不吃,為了腰身纖細,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願。
㈥ 春秋四大美女,西施居然是墊底,第一的美貌有多漂亮,讓三個國君瘋狂
第一美貌是陳國君王的女兒,被稱為桃花夫人的息媯。她一生讓三個國君瘋狂,分別是息哀候、蔡候和楚文王。息夫人是陳國國王的女兒,因出生時院子里桃花盛開並且她的額頭有桃花印記而得名桃花夫人,後來嫁給息哀候又稱為息夫人,後路過蔡國因為長相貌美被蔡國君王調戲,回到息國之後息夫人對自己的丈夫吐槽蔡國君王的種種行為,結果息國和楚國聯合把蔡國給俘虜了,但是蔡國君主又在楚國國王面前說息夫人的美貌,最後楚國把息候也給俘虜了,然後搶走了息夫人,可見息夫人的美貌多漂亮。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我們在選擇另一半的時候要多方面綜合考慮。
㈦ 楚王好細腰,虞姬是細腰美女嗎
首先糾正一點,此楚王非彼楚王,不是同一個人,楚王好細腰的楚王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楚靈王,而跟虞姬相關的楚王則是西楚霸王項羽,關於項羽虞姬的影視作品還是挺多的,一部經典電影《霸王別姬》讓哥哥張國榮成就了經典。下面就分別談談兩位楚王的典故。
史記僅記載"有美人名虞“
對於史書記載虞姬的資料比較少,司馬遷在介紹虞姬的時候也是簡單一語帶過,人美不美,腰細不細,只能推測,不過能被英雄項羽如此寵愛,相信她的相貌身材不會很差,畢竟有句古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㈧ 春秋戰國時期的幾大美女,你最喜歡哪一個
1、驪姬是春秋時期驪戎的一位公主,生的嫵媚多情、明艷動人,驪戎戰敗於晉國,將公主驪姬雙手奉上,由此晉國就出現了「驪姬傾晉」的局面。而驪姬卻陰險狡詐,離間晉獻公與其他兒子的感情,使得自己的兒子奚齊成為太子,卻不想在動亂中被殺。
4、褒姒是西周末代國王周幽王姬宮湦的第二任王後,當年周幽王將褒姒奉為至寶,為了她甚至將王後申後和太子姬宜臼廢黜,轉而立褒姒之子姬伯服為太子,為了博取美人一笑更是做出了烽火戲諸侯的荒唐之舉,西周王祚也由此戛然而止。
㈨ 戰國時哪個諸侯王最喜歡細腰
楚靈王
楚王好細腰典故源流
典故總是起源於一個原始故事。當原始故事眾所周知以後,一個簡單的短語即能引起人們對整個故事的回憶。這個短語用於寫作或對話,就是典故。「楚王好細腰」一事記載在眾多古籍中。其中,《戰國策》和《墨子》的描述得比較詳細,比較象一個原始的故事。《戰國策》楚一《威王問於莫敖子華》篇記錄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華的一段對話。威王聽了莫敖子華對過去五位楚國名臣光輝事跡的介紹,羨慕不已,慨嘆道,「當今人材斷層,那裡能找得到這樣的傑出人物呢」。於是莫敖子華講了如下的故事:
「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然而不避」。
翻釋成白話,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前楚靈王喜歡腰身纖細的人,楚國的士大夫們為了細腰,大家都節食減肥,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來,非要扶著牆壁不可,坐在馬車上的人要站起來,一定要借力於車軾。誰都想吃美好的食物,但人們都忍住了不吃,為了腰身纖細,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願。莫敖子華接著發揮道,臣子們總是希望得到君王的青睞的,如果大王真心誠意喜歡賢人,引導大家都爭當賢人,楚國不難再岀現像五位前賢一樣的能臣。
《墨子》兼愛(中)篇講了相同的故事,但另有 「晉文公好惡衣」和 「越王好勇士」兩個故事,強調說明同樣的道理:
「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韋以帶劍,練帛之冠,入以見於君,出以踐於朝。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為之也。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踐好士之勇,教訓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餘。越王擊金而退之」。
在其他古籍中,「楚王好細腰」的陳述明顯地濃縮自《威王》篇或《兼愛》篇。如《韓非子》二柄篇的 「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晏子春秋》外篇(上)的 「越王好勇,其民輕死。楚靈王好細腰,其朝多餓死人」,《尹文子》大道篇(上)的 「昔齊桓好衣紫,闔境不鬻異采。楚庄愛細腰,一國皆有飢色」,和《管子》七臣七主篇的 「夫楚王好細腰,而美人省食。吳王好劍,而國士輕死」,都類同於《兼愛》篇。這些古藉已經不再敘述 「楚王好細腰」故事的細節,而是一句話輕輕帶過,不愁讀者不能理解。可見在寫作這些章節時,這個故事已經家喻戶曉,無須多費筆墨,就是說,這個故事已經成為人人皆知的典故。
在《威王》篇,我們見到 「楚士約食」,而在《兼愛》篇里,則是 「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都明白點出一個 「士」字。今天 「士」字男女通用,既可以說「男士」,也可以說「女士」。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士是介於卿大夫和庶民之間的一個男性群體的專用稱呼,女人沒有資格稱士。閻步克先生考據了 「士」字的字形、詞義源流,指出:「士-男人之大號」也。顧頡剛先生則更加詳細地說明了士的定義,「吾國古代之士,皆武士也。士為低級之貴族,居於國中(即都城中),有統馭平民之權利,亦有執干戈以衛社稷之義務」。因此,楚王所好的肯定是弟弟的細腰無疑。這里要指出的是,在《荀子》和《尹文子》中,把好細腰的楚王寫成為楚莊王。遍查古籍,沒有庄王有此嗜好的其它依據。下面本文要引經據典,說明楚靈王有同性戀傾向,起碼是個雙性戀者,喜愛男士的細腰是由他的性取向所決定的。此 「庄」字應為 「靈」字之誤。
和其他沒有性內涵的典故不同,「楚王好細腰」的典故在其演變定型過程中,出現了獨特的性取向異化現象。在《晏子春秋》、《韓非子》、《尹文子》和《荀子》的短語中,「士」這個專指男性的關鍵字消失了,即細腰的主體中性化了。往後的演變是進一步女性化。這是在異性戀占絕對優勢的社會環境中一個很有趣的文化現象。在《管子》七臣七主篇中,出現過 「虺�鹺孟稈���廊聳∈場鋇畝逃錚��揮形�崛斯惴航郵堋=裉煺飧齙涔實謀曜妓搗ㄊ?「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最早出自東漢初期名將馬援的長子馬廖。公元77年,即典故的主角楚靈王死後第六百零六年,馬廖在《上長樂宮以勸成德政疏》里,比喻當權者的愛好引導時尚潮流時,使用了 「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的句子。他的《疏》被收入東漢范曄編撰的《後漢書》和北宋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鑒》中。這兩本著作是古代士子必讀之書,其影響力可想而知。馬廖在《疏》里選用 「宮中」這個詞彙或許有不得已的苦衷。他的《疏》是寫給親妹妹馬太後看的。當時的皇帝漢章帝由馬太後從小養育長大,但不是馬太後的親生骨肉。也許是考慮到這種微妙的親疏關系,馬太後一生行事惶誠惶恐,非常小心。她對三位國舅的要求也特別嚴格,生怕他們逾越禮儀制度,招致不測之禍。如果馬廖在《疏》中使用 「朝中」或 「國中」等詞彙, 就會使人聯想到漢哀帝斷袖的故事。根據非禮勿言的儒家禮儀,這是對太後的大不敬,也有影射先帝的嫌疑。用 「宮中」一詞則政治正確,因為在漢宮中,除了皇帝和太監外,沒有其他男人,其餘的都是女人。馬廖的微言大義,使得 「楚王好細腰」的性取向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彎,也投合社會上大多數人們對這個典故的理解。由於細腰的主體異化成女性,從 「楚王好細腰」的典故又衍生出一個子典故:楚腰。漢以後的詩詞使用 「楚腰」這個子典故時,不再含有 「當權者的愛好引導時尚潮流」的比喻意義,而僅用來形容女性細小的腰身。
下面是《資治通鑒》卷四六《漢紀三十八》中的原文:
馬廖慮美業難終,上疏勸成德政曰:「昔元帝罷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樂府,然而侈費不息,至於衰亂者,百姓從行不從言也。夫改政移風,必有其本。《傳》曰: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長安語曰:『城中好高結,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戲,有切事實。前下制度未幾,後稍不行,雖或吏不奉法,良由慢起京師。今陛下素簡所安,發自聖性,誠令斯事一竟,則四海誦德,聲薰天地,神明可通,況於行令乎!」太後深納之。
下面是《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第十四》中涉及的原文
廖字敬平,少以父任為郎。明德皇後既立,拜廖為羽林左監、虎賁中郎將。
顯宗崩,受遺詔典掌門禁,遂代趙熹為衛尉,肅宗甚尊重之。
時,皇太後躬履節儉,事從簡約,廖慮美業難終,上疏長樂宮以勸成德政,
曰:
臣案前世詔令,以百姓不足,起於世尚奢靡,故元帝罷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樂府。然而侈費不息,至於衰亂者,百姓從行不從言也。夫改政移風,必有其本。傳曰:「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長安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戲,有切事實。前下制度未幾,後稍不行。雖或吏不奉法,
良由慢起京師。今陛下躬服厚繒,斥去華飾,素簡所安,發自聖性。此誠上合天心,下順民望,浩大之福,莫尚於此。陛下既已得之自然,猶宜加以勉勖,法太宗之隆德,戒成、哀之不終。《易》曰:「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誠令斯事一竟,則四海誦德,聲董天地,神明可通,金石可勒,而況於行仁心乎,況於行令乎!願置章坐側,以當瞽人夜誦之音。
太後深納之。朝廷大議。輒以詢訪。
㈩ 哪個朝代的那個君王喜歡瘦的美女,尤其是腰細的美女呢
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是戰國時期的楚王,有詩為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由此可見。
在一個就是漢成帝,他的皇後趙飛燕就是因身材極其苗條,善舞,能夠掌上舞,極受他寵愛。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