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施長什麼樣子
多數人認為西施是浙江諸暨人。因此她很有可能具有諸暨人的某些特點。比如,個子不高,長臉或方臉,嘴唇較厚,顴骨較高。女人的容貌只是一方面,其實儀態也很最重要,江南女子低眉柔聲,再加上嬌小玲瓏的身材,能迷倒吳王那是可以理解的
2. 古代西施到底長什麼樣
西施,春秋末期農歷六月廿四日(陽歷7月19日)出生於越國諸暨薴蘿村,薴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施姓後裔生活在浣紗溪畔。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於溪,故又稱浣紗溪。
在當年西施浣紗之處諸暨,系一大方石,古樸蒼褐,上鐫「浣紗」二字。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手筆。南北朝劉宋孔靈符《會稽記》雲:諸暨薴蘿山,有西浣紗石。
《輿地誌》、《十道志》、《嘉泰會稽志》亦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薴蘿山賣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紗石」。
歷代文人學士喜作歌驪之行,唐代詩人李白《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雲:「西施越溪女,明艷光雲海……未入吳王宮殿時,浣紗古石今猶在。」
3. 西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性格是怎樣的
是一個忍辱復診的人,性格溫婉。西施,姓施,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薴蘿山村。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
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3)中國古代的美女西施長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西施世居越國薴蘿。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薴羅山下臨浣紗溪,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 。
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大夫文種獻滅吳七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計。
與范蠡設計:「得諸暨薴蘿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准備送於吳王。大夫范蠡奉命巡行全國勘察美女。他來到薴蘿村,遇到了鄭旦和西施一對姊妹花。他愛鄭旦,更愛西施,一次假面舞會的誤會中,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愛上了這位范郎。
然而文種的到來結束了這段芬芳纏綿的愛情,他將鄭旦和西施帶回會稽,教習歌舞,准備獻給吳王夫差。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
於是,越王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由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舉手投足間,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
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
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回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西施天生麗質,婀娜迷人,浣紗時魚見其美而忘記了游水,漸沉於水底,故譽其有「沉魚」之美。
事實上,「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
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
據說,當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後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
告示貼出,四下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3天下來,范相國所得金錢無數。進京後,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
范蠡的舉措,不折不扣地為後代的「美女經濟」開了先河。
西施大腳。素有「沉魚」之譽的西施雖然美麗,但因為是勞動人民出生,所以腳比一般人的要大,於是她想方設法地掩蓋這個缺點,因為她喜歡跳舞,所以她經常穿長裙,又為自己特製了一雙木屐,腰間系一串鈴鐺,結果因為鞋子高了一塊,不但看不出來腳大,還因為走路時左右搖擺,加之長裙飄飄,反而格外地突出了娉婷身材,翩翩風姿。
4. 歷史上的西施長什麼樣子
歷史上的西施:西施的美貌不是一般的,她的美帶著仙氣。舉手投足間讓人感覺如仙女下凡,她就算是心口疼,捂住心口,皺起眉頭的樣子都是那麼迷人。可以說是引的一旁的路人停留觀看,如痴如醉。
西施天生麗質,擁有「沉魚落雁」一般的美貌,相傳西施又一次去小溪邊浣紗,小溪中游過的魚兒突然見到西施的面容,被她的容顏所深深地吸引,魚兒當時一下子停住了游水,一直看得西施還發呆,忘記了隨水而游,一直到最後魚兒停留太久竟然沉入了水底。
西施的美麗大家有目共睹,很多人千里迢迢,只為看西施一眼。西施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的首位,由此可見,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她的分量之重。
後世紀念
諸暨薴蘿山下西施殿
後人為紀念這位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絕代佳人,就在諸暨薴蘿山下修建了西施殿。稍後,女詩人魚玄機又有《西施廟》詩。這些是目前能見到的關於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當規模。此後屢興屢廢。
西施殿於1986年奠基,1990年10月7日落成,景區佔地5000平方米,由門樓、西施殿、古越台、鄭旦亭、碑廊、紅粉池、沉魚池、先賢閣等景點構成。
西施殿景區在重修過程還從民間徵集了12000餘件從老式民居上拆下來的古建築構件,其中包括梁、柱、門、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這些木、石構件雕刻精美,工藝水平高超。經過設計者的精心搭配,合理利用,無疑大大增強了西施殿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使它更具有了濃厚的地方特色。
5. 歷史上西施長什麼樣子
歷史上西施的樣貌已無法考證。
西施,施姓,名夷光,春秋末期越國人,天生麗質,貌美如仙,是歷史上有名的四大美女之首。西施出生在浙江諸暨的薴蘿村,因這個村子有東西兩個,西施住在西村,所以人們都稱她西施,後來西施一詞成為了美女的代名詞。
相傳有一天,西施在河邊浣紗,在水面上映出了自己倒影,結果水下的魚兒看到了西施的美貌竟然忘記游動,沉了下去,於是有了「沉魚」這個傳說。
西施的結局
西施本是一名浣紗女,後越國的君主勾踐敗在吳王夫差手下,勾踐想要復國,於是挑選美女送給夫差,挑的正是西施,西施忍辱負重,終使吳王夫差亡國喪命,而西施最終的結局也無人知曉。
關於西施最後的結局大致有三種說法,第一,吳國亡後,西施與越國的大夫范蠡一起駕著扁舟消失在太湖之上;第二,吳國滅亡後被沉入江中,但這一說法並沒有史書明確記載過;第三,有人認為西施愛上了夫差,所以吳王夫差死後她也隨他而去了。
6. 誰知道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的相貌是怎麼樣的
哈哈哈,西施的古代美人之首隻是按朝代排出來的,都是後人美化的。她算什麼絕世美女,小家子氣而已。
真正的古代第一美人是夏姬。還有蘇妲己,蕭美娘,張麗華。
夏姬:頌曰:夏姬好美,滅國破陳,走二大夫,殺子之身,殆誤楚庄,敗亂巫臣,子反悔懼,申公族分。滅了兩個國家,迷倒天下男人。最後還有一個完美的愛情。夏姬生得蛾眉鳳眼,杏眼桃腮,狐色狐媚,雲鬟霧鬢、剪水秋眸、肌膚勝雪。而且有著不老傳說。(自己網路科普,絕對讓女子也神魂顛倒,絕對的美冠千古) 蘇妲己:這個不必在介紹了吧,妲己的美貌可是勝似天仙落凡,紅顏禍水什麼只是男人無能的笑話和借口。史書上說她:「烏雲疊鬢,杏臉桃腮,嬌柔柳腰,眉如春山淺黛,眼若秋波宛轉,臉似海棠醉日、梨花帶雨。」而且關於她的心狠手辣,是被後人加大黑化的。 蕭美娘:這個不是隋唐演義里的妖後蕭美娘,她是歷史上性婉順,好學能文的隋煬帝的皇後。此女天生麗質,嬌媚迷人。是後梁孝明帝蕭巋的女兒,至於說她美到什麼程度,那絕不是用語言可以描述的,從她的人生經歷中,大致可以領略出她傾國傾城的風韻來。她做了六代王妃,可以說是命帶桃花,魅力無限。 張麗華:張麗華也確是藝貌雙佳,她發長七尺,黑亮如漆,光可鑒人。並且臉若朝霞,膚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遠山,顧盼之間光彩奪目,照映左右。更難得的是,張麗華還很聰明,能言善辯,鑒貌辨色,記憶特別好。而且她還有人間嫦娥的美譽。令後人遐想無限。 好了~就給你科普這么多吧~以後有關於古代美女的問題可以問我呦~我對古代美女可是了解的也不少~嘿嘿~
7. 歷史上的西施是怎樣的一個人啊
西施與范蠡傳說是一對戀人,但為了越國的生死存亡,西施毅然犧牲自己,隻身赴吳侍奉吳王夫差。
在吳越爭奪的過程中,西施的作用很大。西施勾踐實施亡吳九術中的一件重要工具,沒有她越王未必能成霸主。當時,吳國闔閭剛剛稱霸國力雄厚,越國勾踐與吳國交戰很偶然的情況下越國竟然打敗了吳國,吳王闔閭死於這場戰爭。
而闔閭的兒子夫差接過了他父親手裡的江山,准備向越國復仇,最後的強盛的吳國打敗了越國。於是,吳國要讓勾踐在吳國做奴隸,受盡屈辱。勾踐忍辱負重,一面裝作溫順聽話的樣子,一面暗地發展越國的經濟,經過政治的越國強盛起來,卻不足與打敗吳國。
勾踐為了一舉殲滅吳國,知道夫差好色,越王勾踐便採納了大臣的建議用「美人計」,勾踐委派范蠡去民間搜集美女,范蠡在民間四處尋訪,民女西施和鄭旦便被選中送到吳國。夫差見到這兩個絕色女子,非常高興地說:「越國貢獻這兩個女子是勾踐忠誠於吳國的證明」,西施是由范蠡一手挑選出來並親自訓練而送進皇宮里去的。
吳國夫差本來就是好色之人,看見西施人長得不僅漂亮還能歌善舞,就像是得到了一個寶貝,對西施憐惜得不得了,還專門為西施修建了各種宮殿,整日和西施尋歡作樂,絲毫未察覺到亡國的危險訊息,最後越國成功上位,打敗了吳國成為春秋時期新一任霸主。
傳說:
西施雖然貌美如花,但是在當時也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美女,除了有顏值擔當外,還需要一些技藝加身。為了取悅吳王夫差,范蠡特意教授西施音律、舞蹈。
訓練西施成為一個大家閨秀,經過一年的形體和聲樂訓練以後,西施越發靈動,她的舞姿搖曳,她的琴藝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找個好的時機,范蠡將西施打扮得嬌艷欲滴把他送進了吳國的後宮。
8. 西施是長什麼樣子的
西施是在古代有一些對她的畫像,但並沒有被大家廣泛認可的一幅畫,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說明古代有這個人。金庸說她長的像夏夢,每個人心中應該都有一個自己的西施。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西施給後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容顏。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吸引,看得發呆,都忘 了游泳,「撲騰」一聲沉入了水底。
於是乎,後世用「沉魚」來形容女子的美貌,西施也因此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 美女,成為美的化身和代名詞,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
西施的故事由來已久,歷來在民間流傳廣泛。西施原名夷光,是戰 國時代越國薴羅山施姓樵夫的女兒,因家住西村,所以叫西施。
2000多年前的西施長什麼樣?金庸說過一段著名的話:「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
西施的故事並不真實,可能說的不是同一個人
西施作為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活躍在文學領域里,在評書、文學作品、民間傳說及戲劇中都有很多關於西施的故事。西施早已是美麗、勤 勞、愛國的代名詞,但近來又有學者指出,歷史上並無西施此人,因為在先秦諸子著作中就已屢見「西施」一詞。
《管子·小稱》篇中就載 有「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這本書的作者管仲比美人計里的西施、勾踐早出生200多年,管仲如何能預言200年後的事情,又《莊子 ·齊物論》雲:「故為為是舉莛與楹,歷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這里莊子提到的西施也比勾踐的時代早了100多年。
因此,推斷「西施」一詞是古代對美女的稱呼,而並非專指一人,如果真是這樣,就難怪史書里並沒有關於浣溪女西施的有關記載。不管西 施的真實身份是什麼,也不管她是否真實存在,她早已經成為了中國人心中那個亘古不變的美麗傳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西施
9. 誰知道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的相貌是怎麼樣的
西施有「沉魚」之貌,西施是個浣紗的
女子
,
五官端正
,
粉面桃花
,
相貌
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
身影
,使她顯得更加美麗。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
水中的魚兒
覺得西施太美麗了,都自行慚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來。
延伸:西施本名施夷光,
越國
美女
,一般稱
其為
西施。
春秋
末期出生於
浙江
諸暨
薴蘿村
[1]
。天生麗質,是
美的
化身
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
西施浣紗
的
經典
傳說
,與越國另一美女鄭旦合稱「浣紗雙姝」。西施與
王昭君
、
貂蟬
、楊玉環並稱為中國
古代四大美女
,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
10.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真實的容貌是怎樣的
說明古代中國,四大美女中,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都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之美,西施被認為是四大美女之首。
他知道勾踐是一個只能同甘共苦的人,所以他離開了皇宮。人們對西施的結局感到好奇。根據傳說,西施在完成任務後和范蠡一起隱居到山裡。至於西施的樣子,知道它很美,但是人們想看她有多美。隨著科學技術的恢復,專家們通過書中對西施的描述恢復了西施的外貌,但結果令我們失望。修復後的西施並不美麗。也許古人和我們現在的美學真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