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搜索 > 夏商周各因哪個美女失敗的

夏商周各因哪個美女失敗的

發布時間:2022-10-28 09:45:24

Ⅰ 中國古代夏商周的歷史 不要跟我說因為三個女人毀滅的 什麼喜,妲己,褒姒

殷的始祖契,母親叫簡狄,是有娀氏的女兒,也就是帝嚳的嬪妃。簡狄和三個人一起去洗澡,看到一個大鳥下了個蛋,簡狄把它吃了下去,因此而懷了孕,生子契。

契長大後輔佐大禹一起治水,建立了很大的功勞。帝舜於是下令對契說:「百姓之間不親睦,品德還沒訓服,你做司徒這個官來實施五種教習,五種教禮會使美德更加寬大。」封他到商地,賜給他姓子氏。契被推薦,提拔在唐堯、虞舜、大禹那個時候,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老百姓,百姓都安定太平。

契去逝後,兒子昭明繼位。昭明去逝後,兒子相土繼位。相土去逝後,兒子昌若繼位。昌若去逝後,兒子曹圉繼位。曹圉去逝後,兒子冥繼位。冥去逝後,兒子振繼位。振去逝後,兒子微繼位。微去逝後,兒子報丁繼位。報丁去逝後,兒子報乙繼位。報乙去世,兒子報丙繼位,報丙去逝後,兒子主壬繼位,主壬去逝後,兒子主癸繼位。主癸去逝後,兒子天乙繼位,這就是成湯。

成湯,自從契到湯經過八次遷移。湯開始居住在毫,遷移到先王的居所,作了《帝誥》。

湯率兵征伐諸侯。葛伯不來祭祀,湯去討伐他。湯說:「你曾經說過,人在水池邊可以照見自己的樣子,對待人民的態度可以街道你是否明白治理天下的道理。」伊尹說:「聖明呀!講話能聽從,道義才能傳達。我國的人民各做善事都是由於大王了解人民的疾苦而旅行仁義的政策。值得勉勵,值得勉勵!」湯說:「他(葛伯)不聽從我的命令,我想懲罰殺了他,應該是沒有什麼過錯的。」作了首《湯征》。

伊尹名叫阿衡。起初阿衡想出來輔佐湯,但是沒有什麼正當理由,於是就讓有莘氏的崇臣背上個燒湯的大鼎,讓湯來品償食物的美味,並為他講說治國的道理。有有人就說:「伊尹是個有本事的人,湯派人去請伊尹,經過五次邀請,最後伊尹才答應去見湯,並為湯講說聖明君主和三皇五帝的聖明事情。湯推薦他來治理國家。伊尹去見湯正好是夏天。既丑和有夏都來亳歸降,然後又回到毫城。進入北門,遇到女鳩、女房,於是寫下《女鳩》、《女房》作為記事用。

湯出去巡遊,看到野外四面都張貼著榜,上而祝福的話說到:「現在天下四方都歸順我湯了。」湯說:「好,做的好!」又去其他三個門巡查,祝福說:「到達左邊,左邊歸順,到達右邊,右邊歸順。不用發布任何命令,天下都歸我統治了。」諸侯聽到後,都說:「湯的仁慈品德達到了極點,甚至可以用來對待禽獸了。」

正當這時,夏桀做國君,殘暴荒淫,恰巧有個諸侯,昆吾氏興兵作亂。湯於是起兵,率領諸侯、伊尹和湯一起,湯從鉞開始討伐昆吾。然後討伐桀。湯說:「平民百姓,都來,你們都來聽我說。盜匪和小人誰敢作亂,有夏氏曾犯下了大錯,我聽眾人都說有夏氏的罪狀。你們是畏懼上天,不敢來說正道。今天夏桀罪惡滔天,上天讓我來討伐他。今還有許多群眾都說:「我們的君主不撫恤我們,不顧我們的死活而亂朝政。你們都說:「他有罪,應該怎麼對待他呢?起初夏朝開國君主率天下百姓統一了夏國。許多老百姓之間不和睦,很擔心,現在我發誓:「不論天時、地利、什麼時候戰斗結束,我都願和你們共生死同命運!」夏朝的品德達到如此地步,我和你們一起前往討伐。如果老天要征伐降罪,就由我一個人來承擔,你們都是明白道理的百姓。你們不要不相信,我決不會失言的。你們不聽我發的誓言,你們盡可以離開,我不會怪罪你們的。「用這種方式來統領軍隊,作了《湯誓》。於是湯說:「我武力非凡,號叫武王。」

桀由於有娀的虛空而戰敗,桀逃到鳴條,夏朝的軍隊戰敗。湯於是再討伐桀逃到的城市,俘虜寶玉、義伯和仲伯,寫了《典寶》。湯已經戰勝了夏,想改變他的宗禮,沒有實現,寫了《夏社》。伊尹得到報答和酬謝,於是天下諸侯都歸順湯,湯於是登上天子的寶座,安定天下四海。

湯回來到達泰卷陶,在中壘寫了誥示。已經奪得夏朝的天下,回到毫都,寫了《湯誥》。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湯親自到效外,對諸侯群後說:「你們如果不勤勉做事,對百姓做貢獻。我就會懲罰你們,兒子也會抱怨你們。都說:「古代的聖賢都是很賢明的,禹、皋陶長期在外面勞作,對百姓有功勞,人民才會安樂。東邊到長江,北邊到濟水,西邊到黃河,南邊到淮河,四方已經治理,天下百姓有了居住的地方。後稷教人種糧食,農牧民種稻穀。三位先對的品德就是對人民辦事,對人民做出了貢獻,所以人民才會敬仰他們。最初蚩尤和他的部眾一起叛亂,危害老百姓的安寧,黃帝於是去征討他,是有理由的。先王說不可不從中吸取教訓,來勉勵我們。再說:「不實行仁政,危害了國家,老百姓會怨恨我們。」用這種命令來對待諸侯。伊尹寫了首《咸有一德》,咎單寫了《明居》。

湯於是改變風俗,變更老百姓的服裝為紫色,上面是白色的,在白天舉行朝會。

湯去逝後,太子太丁先於湯去逝,於是立太丁的弟弟外丙繼位,這就是帝外丙。帝外丙繼位三年去逝,立外丙的弟弟中壬,這就是帝中壬。帝中壬繼位四年後,去逝,伊尹於是立太丁的兒子太甲。

太甲,是成湯的適長孫,這就是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寫了《伊訓》,寫《肆命》,寫《徂後》。

帝太甲繼位三年,不賢明,殘暴,不遵湯的法令,擾亂品德,於是伊尹將他流放到桐宮。三年後,伊尹攝政行使權力,來接見諸侯。

帝太甲在桐宮住了三年,深刻地反思自己的過錯,性格變得善良,於是伊尹重新迎接太甲,將權力交給他。帝太甲實行仁政,修養品德,諸侯都來歸附殷,天下百姓安寧。伊尹稱贊他,於是寫了《太甲訓》三篇,褒獎太甲,稱他為太宗。

太宗去逝後,兒子沃丁繼位。帝沃丁當朝的時候,伊尹去逝,已經把伊尹安葬在毫城,咎單於是仿效伊尹的做法,寫了《沃丁》。

沃丁去逝後,弟弟太庚繼位,這就是帝太庚。帝太庚去逝後,兒子帝小甲繼位。帝小甲去逝後,弟弟雍乙繼位,這就是帝雍乙。殷朝的國勢開始衰落,諸侯都不來朝拜。

帝雍乙去逝後,弟弟太戍繼位,這就是帝太戍。

帝太戍繼位,伊陟做輔佐的宰相。宣城有桑樹和谷一起生長在朝野,夜裡一起長出來。帝太戍很害怕,詢問伊涉。伊陟說:「我聽說妖不能戰勝高尚的品德,帝主你的行政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帝主應該修身養性,發揚高尚的品德。」太戍聽從他的話,於是桑樹枯萎凋謝。伊陟稱頌太戍的話講給巫咸聽,巫咸覺得太戍治理王朝有功,於是寫了《咸艾》,作《太戍》贊。帝太戍在朝堂上稱贊伊陟,對眾臣宣講,伊涉謙讓,寫了《家命》。殷朝重新得到中興,諸侯都來朝拜,於是稱太戍為中宗。

中宗去逝後,兒子帝仲丁繼位。帝中丁遷都到河南敖倉。河亶甲做宰相。祖乙再遷都到邢城。帝仲丁去逝,帝外壬繼位,這就是帝外壬。《仲丁》這本書殘缺不齊。帝外壬去逝,弟弟河亶甲繼位。這就是帝河亶甲。河亶甲在位的時候,殷朝再次陷入衰敗。

河亶甲去逝後,兒子帝祖乙繼位。帝祖乙繼位,殷朝重新復興,巫師和賢臣得到任用。

祖乙去逝後,兒子帝祖辛繼位。帝祖辛去逝後,弟弟沃甲的兒子南庚繼位,這說是帝南庚。帝南庚去逝後,立帝祖丁的兒子陽甲,這說是帝陽甲。帝陽甲在位的時候,殷朝衰敗。

自從仲丁開始,廢長子不繼位,而傳其他弟弟或兒子,弟弟和兒子互相繼位達到九代,等到第九世,朝綱亂紀。於是諸侯都不來朝拜。

帝陽甲去逝,弟弟盤庚繼位,這就是帝盤庚。帝盤庚在位的時候,殷朝已經在河北建立都城,盤庚渡過黃河到達南邊,重新居住在成湯先前的故居,經過五次遷移,沒有固定的住所。殷朝的百姓怨聲載道,不願意遷移了。盤庚於是對諸侯大臣們說:「先前高後成湯和你們的祖先一起平定天下,法度才能重新修訂。如果你們不一起多加勉勵,還有什麼品德可言!」於是渡過黃河,在毫城治理天下,實行成湯的政策。然後百姓安定,殷朝才能得以復興,諸侯都來朝拜。主要是盤庚遵循了成湯的法令和品德。

帝盤庚去逝後,弟弟小辛繼位,殷朝重新衰敗。百姓思念盤庚的品德,於是寫了《盤庚》三篇。

帝小辛去逝後,弟弟小乙繼位,這說是帝小乙。帝小乙去逝後,兒子帝武丁繼位。

帝武丁繼位後,思考如何復興殷朝,而沒有得到輔佐的大臣。三年都不發表言詞,所有的大事都交給冢宰決定,用這種方法來觀察國家的民風。武丁夜裡做夢遇到了聖人,名字叫說。將夢中的所見所聞告訴群臣,群臣都城說不可相信。於是武丁就讓百官到野外去尋找,在傅險這個地方找到了說。當是說是個刑犯,正在傅險這個地方受刑築堤。說去參見武丁,武丁說就是他。見到他並且同他談話,確定說是聖人,就讓他輔佐自己做宰相,殷朝得到了治理。所以就用傅險做為說的姓氏,號叫傅說。

帝武丁祭祀成湯。第二日,有個大鳥飛到祭祀的鼎上吼叫,武丁很害怕。祖乙說:「大王不必擔憂,先治理好國家的政事。」祖乙於是教導王說:「上天對人民都是平等的,每年都有吉祥的事和不吉祥的事情發生,並不是上天來懲罰人民,斷絕人民的性命。要是不施行正道和仁政,人民就不聽從大王的命令,不受法治的統治,上天就會以各種方式來警告你,這有什麼可以驚嘆的,唉!大王應該聽從人民的心聲,不要畏懼上天,對人民施行仁政,好好治理國家才是正道。」武丁於是就實行仁政來治理國家,天下人民齊聲歡呼,殷朝才得以復興。

帝武丁去逝後,兒子帝祖庚繼位。祖乙嘉賞武丁做出的功德,稱贊他死去的宗廟叫做高宗,於是寫了《高宗彤日》和《訓》來歌頌。

帝祖庚去逝後,弟弟祖甲繼位。這說是帝祖甲。帝祖甲品德好淫亂,不理朝政,殷朝再次衰敗。

帝祖甲去逝後,兒子帝廩辛繼位。帝廩辛去逝後,弟弟庚丁繼位,這說是帝庚丁。帝庚丁去逝後,兒子帝武乙繼位。殷朝離開毫都,遷陟到河北。

帝武乙不施行德政,將土、木稱為偶人,號作天神。並同他們搏鬥。天神失敗,於是盡情侮辱他。將皮革做為皮帶,用他來將鮮血,仰天射箭,名叫「射天」。 武乙在黃河和渭河打獵,天上打了個雷電,武乙被雷劈死。兒子太丁繼位。帝太丁去逝,兒子帝乙繼位。帝武乙繼位後,殷朝更加衰敗。

帝乙的長子叫微子啟,啟的母親出身卑微,沒有得到繼承帝位的資格。小兒子叫辛,辛的母親是正室王後,於是辛被確定為繼承人。帝乙去逝後,兒子辛繼位,這就是帝辛,天下人都稱他為紂。

帝紂天資聰明,思維清晰,聽覺靈敏,力氣特別大,手像猛獸一般。驕傲自滿不聽勸告,言談只說自己對,而說別人錯。凡是大臣所知道的事情,天下百姓的呼聲,都認為是自己了解的,明白的。喜好飲酒,淫樂,寵幸美人。喜歡妲己,妲己說什麼都言聽計從。於是讓國師做淫樂的舞曲,在朝廷跳舞,過奢靡的生活。通過徵收巨額賦稅來修建糧倉,將粟米裝潢巨橋。喜好收集各種鳥獸,將這些東西放在宮中。傲慢地對待鬼神。最大樂趣是在沙丘用酒裝滿水池,懸掛各種肉做為林子,讓男女赤裸地在裡面追逐,長夜歡歌。百姓怨聲載道,諸侯也多有怨言,於是紂王就用重刑懲罰他們,有個刑法叫炮恪。

讓西伯昌、九候、鄂候做為三公。九候有個好女兒,獻給紂王。九候的女兒很討厭紂王的淫樂,紂王很憤怒,殺了她。同時懲罰九候,用最嚴厲的刑罰。鄂候為九候求情。言詞很憤怒,紂將鄂候一起處罰。西伯昌聽到這件事後,心裡暗暗嘆息。崇候知道了以後,將昌的做法告訴紂王,紂王於是將西伯囚禁在羑里。西昌的大臣閎夭等,尋求美女和珍寶駿馬獻給紂王,紂王才赦免了西伯的罪。西伯回去後將洛西這塊地方獻給紂王,以謝紂王沒有用炮恪這種刑法懲罰自己紂王答應了,賞賜給他弓矢斧鉞,讓他用於征討,稱為西伯。於是任用費中輔佐朝政。費中喜好進讒言,愛錢,殷朝的人民都不親近他。紂又提拔惡來做官。惡來也喜歡進讒言,諸侯因此更加疏遠紂。

西伯回去以後,修品德,做善事,諸侯都背叛紂王而去投奔西伯。西伯日益強大,紂的權勢慢慢削減。王叔比干進諫,紂不聽。商容是個賢士,百姓很愛戴,紂王廢棄不用他。等到西伯討伐飢國,最後消滅了他,紂王的大臣祖伊聽說後很擔心,害怕,急切地對紂王說:「上天既然授命天下給殷朝,用大龜來占卜,還不知道吉凶,並不是祖先不庇護我們,而是大王你喜歡淫樂,自絕其路啊,所以上天拋棄了我們,哪裡還有安居的地方,大王不知天的本性,亂了陰陽。現在我國的人民都奔走相告:」天將在將罪了,我們的命不會長久了。」大王覺得應該如何對待?」紂王說:「我的命運掌握在我自己手裡,不在上天!」祖伊於是謀反,說:「紂王不可以進諫了。」西伯去逝後,周武王率兵向東討伐,在盟津這個地方大會諸侯,諸侯背叛殷朝而來投奔周的有八百多個。諸侯都說:「紂王真是應該討伐。」武王說:「你們還不了解上天的意思。」於是返回來。

紂王更加淫亂不停息。微子啟多次進言都不聽,於是同太師、少師一起謀劃離開。比干說:「做為臣子的,不能不以死來進諫。」於是強力向紂王進諫。紂王很憤怒說:「我聽說聖人心都是七竅的。」將比干剖心來驗證。箕子很害怕,於是裝瘋賣傻。紂王將他囚禁。殷朝的太師、少師帶著祭祀的樂器投奔周朝。周武王於是帶領諸侯討伐紂王。紂王也發兵到牧野。在甲子日,紂王的兵大敗。紂王逃走,登上鹿台,穿上寶玉的衣服,投火自盡。周武王於是砍下他的頭,掛在白旗桿上。殺掉妲己,釋放箕子,重新修葺封賞比乾的墳墓,歌頌商容的才能。封紂王的兒子武庚繼承父親的奉祿。來延續宗祠,讓他發揚盤庚的品德和行政。殷朝的人民十分高興。於是周武王稱天子。他覺得後世的功德達不到用帝號來稱呼,都稱王。並且封殷的後代做永諸侯,歸周朝。

周武王去逝後,武庚和管叔、蔡叔叛亂,周成王命令周公去討伐他們,重新封微子啟到宋國延續殷的後代。

太史公司馬遷說:「我讀《頌》才知道契的事跡,從成湯開始,多數資料都取材於《書》、《詩》。契做為子姓,其後代都有分封,用封國做為姓,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目夷氏。孔子說:「秉承殷朝的傳統,以喜歡白色為尊貴。

明月天山照說:「商朝從祖先契開始,經歷了湯開創基業,後經過太甲中興,盤庚遷都湯的故居重新復興,武丁再次復興殷朝,直到紂王,愛美人,用暴政,終於導致商最後的滅亡。周文王和周武王開創了一個全新時代:周朝。

Ⅱ 《星漢燦爛》:為什麼說葛氏這種女人娶了毀三代

《星漢燦爛》講述程家女名少商,因戰亂自幼被父母留在祖母身邊成為「留守兒童」,嬸娘狼心縱容,意圖將其養成廢人的故事。

3、葛氏不配做一個母親。

葛氏作為一個母親,重男輕女,把剛出生的女兒程秧丟在了娘家,十幾年不管不顧。沒有盡到做母親的職責,反而一直謾罵她的丈夫窩囊廢,這已經嚴重侮辱了丈夫的人格和尊嚴,打擊了丈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這樣的老婆在身邊,程承根本無法過得快樂,根本無法做一番事業。在我看來,葛氏作為子女沒有盡孝道,作為妻子,沒有守婦道,作為母親,沒有做好榜樣,所以葛氏是一個禍害。

Ⅲ 春秋四大美女

西施,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息夫人,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為陳國君主陳庄公之女,生於陳國宛丘,因嫁給息國國君,故亦稱息媯。夫人容顏絕代,目如秋水,臉似桃花又稱為「桃花夫人」,死後葬於桃花夫人廟,又稱桃花廟。如今河南信陽息縣依然有桃花廟。

文姜,姜姓,齊僖公之女,齊襄公異母妹,魯桓公的夫人。文姜與她的姐姐齊宣姜,都是當時聞名的絕色美人。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她的風流韻事,轟動了天下各國,人們一面諷刺她的盪婦淫亂行徑,一面又歌頌她的絕世艷麗,《詩經》上就留下許多有關文姜的篇章,有毀有譽。

夏姬,春秋時期鄭國公主。春秋時代公認的四大美女之一,妖淫成性,與多位諸侯、大夫通姦,引出一連串的歷史事件。史載她三次成為王後、先後七次嫁給別人為夫人,共有九個男人因為她而死,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

(3)夏商周各因哪個美女失敗的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四大美人不僅在我國婦孺皆知,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譽。「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僅僅這八個字,卻包含著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四個小故事,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四大美人有著傾國傾城之貌,在歷史的大事件中她們曲折動人、救國救民的傳奇故事,被古代民間廣為傳頌。

Ⅳ 中國古代夏商周的歷史 不要跟我說因為三個女人毀滅的 什麼喜,妲己,褒姒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親叫鯀,鯀的父親叫顓頊,顓頊的父親是昌意,昌意的父親是黃帝。禹就是黃帝的玄孫,帝顓頊的孫子。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親鯀都沒有得到帝位,都做了別人的臣子。
最初帝堯在位的時候,洪水滔天,浩浩盪盪的大水淹沒了懷山和襄陵,天下人民深受痛苦。堯就尋求能治理洪水的人,群臣和四岳都說鯀可以治水。堯說:「鯀,背信棄義使種族毀滅,不能任用。」四岳說:「就目前看來沒有誰能比鯀賢能的,請帝堯試一試吧。」於是堯就聽了四岳的話,讓鯀去治水,經過九年,而洪水不能治理,鯀沒有什麼功勞,於是帝堯重新尋找賢能的人,便得到了舜。舜登基被任用,履行天子的命令,到四處巡狩。巡查鯀治水的情況,發現沒有功勞,於是在羽山誅殺鯀。天下人都認為舜殺鯀是對的。於是舜推薦鯀的兒子禹,讓他繼續完成父親鯀治水的使命。
堯帝去世,帝舜對四岳說:「有能宣揚堯功德的讓他做官?」都說:「伯禹可以當司空,宣揚堯的功德。」舜說:「哦,好!」命令禹說:「你去治理洪水,只要盡力就行。」禹叩拜稽首,讓位於契、後稷、皋陶。舜說:「你可前往並同他們一起做事。」

禹為人處世恪盡職守,勤勉;品德端正,仁義而有誠信,說話有信用;以聲為音律,以身作則,都從自身做起,浩浩盪盪,做為綱紀。

禹於是便和益、後稷奉了帝舜的命令;命令諸侯百姓平民堆土,在山上做表記來歌功頌德,確定高山大川。禹感傷自己的父親鯀治水沒能成功,而被誅殺,於是便盡力治水茶飯不思,在外十三年,三次經過家門而不進入。穿一般的衣服,虔誠的禮拜鬼神。鑿井使水在地下流動。在陸地上行走乘車,在水上行走乘船,在泥里行走乘橇,在山上行走乘橋。身邊左邊使用的人都可以做為人民的准繩,身邊右邊使用的人都可以立為規矩,行動符合四時節氣,來開辟九州,疏通九道,蓄水九澤,度量九山。命令益給予人民庶稻,讓他們耕種在濕地。命令後稷給予難以得到糧食的人民庶谷。糧食缺少的地方,調給豐收富足地方的進行調配,以使各諸侯均等。禹於是根據土地的適宜情況決定朝貢的標准,以及山川的便利。
禹的行政從冀州開始。
冀州:堯帝首都也就是載和壺口這個地方,治理梁山和岐山,已經治理了太原,至達到岳陽;在覃懷宣揚功德,遍及衡水和障河;土地是富饒的田壤,上交第一的賦稅,種中等的田地,常山衛水都順從歸附,大陸也有所作為,鳥夷這些地方都臣服,凡用武的地方,取河邊的石頭投入大海。到達濟河和青州;九河都已疏通,雷夏已成河澤,雍水、沮山連在一起,採桑養蠶,於是人民便能住在丘山。土地是黑色並且很肥沃,草木豐茂;田地第五等,賦稅正直,旅行政策十三年;拿漆絲做貢獻,奉送織巾做為貢品;浮舟在濟水,漯河,連通濟河。從海岱到青州;堣夷已經收回,淮水淄水已疏通通路;那裡的土壤,高高的隆起,海濱廣闊,東西田地肥沃,這里的田地是第三等的,上交的賦稅是第四;木樁細葛和海里的各類魚及海中的物品,做貢品,岱山的絲、枲、鉛、松、怪石都用作貢品,在萊夷這個地方放牧,用篚絲養蠶,飄浮在汶水連通濟水。

從海岱到淮水徐州;淮水、沂水得到治理,蒙山、羽山可以耕種;大野成了水停留的地方,東原的水已平息;那裡的土聚集了起來,草木漸漸長的茂盛起來,那裡的田地第二等好,上交第五的賦稅;用五方的土地來貢奉,羽山中的雉也就是夏狄,嶧陽山中的生桐,泗水的磬,淮夷中的蟲和魚,用素服麻衣。乘船飄浮在淮水泗河;連通河道水。
從淮海到揚州;彭蠡成了水停留的地方,鴻雁停留在這里,三江(松江、錢唐江、浦陽江)已匯入大海,雷澤已平定。竹箭生長出來了麻草,草木發芽,樹木茂盛,這里的土地豐饒,田地是第九等的,上交的賦稅是第七等的,雜物上交第六等,以金銀銅作貢禮,還有瑤、琨竹箭和錦絲織成的布匹,用橘子和柚子朝貢;沿著江河、直達淮水和泗水。
從荊州到衡陽;江水、漢水從這里流過進入大海。九江按地勢遍布,沱江、涔水得到引導,雲夢的土地和夢本的土壤得到治理;這里的土地濕潤肥沃,田地是第八等的,上交的賦稅是第三等的,進貢羽、旄、齒、革,金、銀、銅,杶、干、栝、柏,將礪、砥、砮、丹作為朝貢的東西,用茅做衣服,布匹,用玄色進行紡織染色,將大龜賞賜給九江,乘船在江、沱、涔水、漢水,經過洛水到達南河。
荊河以及豫州;伊水、洛水、瀍、澗水都匯入江河,滎澤已成了水匯聚的地方,疏通荷澤遍及明都(澤水名);這里的土壤;土地疏鬆;田地第四,交賦稅第二,交雜稅第一,朝貢漆、絲、絺、紵,用纖絲制衣,用玉石朝貢;乘船在洛水到達江河。
從華陽黑水以及梁州;汶水、嶓冢山的水已疏通,沱江、涔水已疏通,蔡山和蒙山已得到平息,和夷的水已消退;這里的土地青黑色;田是第七等的,交賦稅第八,雜稅生產上交是第七,朝貢璆、鐵、銀、鏤、砮、磬這些東西,治理西傾山和因桓的水,乘船在潛水,通於沔水,進入渭水,最終流入江河。也一樣得到治理;荊州、岐山得到治理,終南山、敦物山以及鳥鼠山;在厚隰建立都城;三蒼山得到安定,三甾的族人恢復秩序;這里是黃色的土壤,田地是第一等的,交賦稅第六,貢奉、琳、琅玕,乘船遍及積石山,達到龍門西河邊,交會於渭水,在昆侖山、析支山,渠搜山織布紡皮,西邊實現安定的局面。
開辟九座大山;從汧水開始到荊山,穿過黃河;從壺口山、雷首山到達太岳山;從砥柱山、析城山到達王屋山,太行山,常山以及東海邊的碣石;西傾山、朱圉、鳥鼠山到達太華山;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遍及負尾山;疏通道嶓山,達到荊山,內方山到達大別山,汶山的南邊以及衡山,渡過九江,最後到達傅陽山。
疏通九條大川:弱水疏導到合黎,徐波流進流沙河,疏導黑水,到達三危山,流入南海,開道河積山,使水到達龍門,南邊到華陰縣,東邊到砥柱山,再向東到達縣,再經過浠洛汭,到達大邳山,北邊到降水經過大陸,向北匯聚成九條河,最後歸為一起,共同流入大海。嶓冢山和漢道的水都向東匯聚流入漢水,包括東邊蒼浪的洪水,經過三澨,進入大別山,向南匯入黃河,向東匯入彭蠡大澤,東邊是北江,再向東進入醴水,經過九江,到達東陵這個地方,再向東分流相匯,東邊也匯在一起,流入大海。取道沇水,向東流入濟水,進入黃河,激盪的水流進滎澤,向東流經陶丘北邊,再向東到達荷澤,再向東北流入汶水,繼續向東北流最後進入大海。疏通淮河水在桐柏山,向東匯入泗水、沂水,再向東流入大海。疏通渭水在鳥鼠山,向東引導進入津水,再向東北匯入涇水,繼續向東流入漆水、沮水,匯入黃河。疏通洛水在熊耳山,向北引導匯入澗水、洛水,再向東交匯於洛陽南邊,向東北流入黃河。
於是九州的居所得到安定,四方各處都可居住,九州名山都可以用來雕刻和祭祀,九州的山川都得到疏通,九州的水澤都已平靜,四方之海都匯聚在一起。六府(金、木、水、火、土、谷)得到修養,土地得以顯現可以耕種,都按時交賦稅,不同土質的田壤都能交賦稅。將九州賞賜給他們做姓氏,「以敬重天子的品德品行,不違背天子的政令。」
命令天子所在地以外五百里屬於天子的田地,叫做甸服,靠近百里以內的田地交稅金,靠近三百里之內的田地交稅秸服(收割的去掉禾穗的莊稼),靠近四百里之內的地方交稅粟,五百里的交稅米。距離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稱為侯服;百里以內的聽我做事,二百朝左的任國事(替王做事),三百里的為王者斥侯。侯服在向外五百里的地方稱為綏服;三百里的按照王的文教行事,二百里的叫奮武衛。綏服在向外五百里的地方稱為要服;三百里遵守平常的教導,二百里遵守王的刑法。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稱為荒服;三百里的居民禮儀自由,二百里的流行居住在城郭的地方。

東邊到達大海,西邊到達流沙,遍及北方、南方,品德教化遍布四海之內。於是帝堯賞賜給禹水色的美玉,將禹的功勞公告天下。天下於是得到太平和治理。

皋陶做為士官來治理人民。帝舜掌朝廷,禹、伯夷、皋陶在舜帝面前相談。皋陶講述他的謀略說:「誠信是根本的道德標准,謀略做為輔佐附和。」禹說:「這樣,怎麼做才是正確的?」皋陶說:「對!謹慎修養自身,認真思考,尊重九族宗親,以眾人的賢明做為輔佐,由此政見可以遍及遠處和近處。」禹拜首稱贊說真是良言,說:「對,好。」皋陶說:「對,關鍵在於關注人民的疾苦,在於安撫百姓。」禹說:「是,應該是這樣的,唯獨做帝位的人難以做到呀。知人善任則智慧,能以官職授給人;能夠安撫人民,使人民得到恩惠,怎麼會在憂慮呢,怎麼會在遷罪苗裔呢,怎麼會怕巧言令色的奸佞小人呢?」皋陶說:「對,是!本應該顯示品行,發揚九種品德,舉止談吐顯出高尚的品德。」在進言說:「說到為人做事,一定要性格寬宏而嚴肅,和柔而能任事,宏厚而恭敬,治理而能尊敬,柔順而剛毅,正直而溫和,儉簡而廉明,剛烈而充實,強捍而有義氣,彰顯平常的事,大吉大利。每日宣揚三次品德,早晚都顯得有品味。白天宣揚六德以治理政事,在國內誠信做事。普施善行,具備九德的人都能任事,讓具有德道和賢能的人才都當官,百官恭敬謹慎。不要教導人做邪淫的事。不是品行好的人不能讓他做官,要不然天下就大亂了。上天討伐有罪的人,可以使用五刑。我說的這些都可以實行。」皋陶說:「我還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怎敢得到稱贊。」

帝舜對禹說:「你也可以暢所欲言。」禹叩拜說:「是,我要說!我曾經每日孜孜不倦勤勉努力。」皋陶問難禹說:「怎麼樣的勤勉努力呢?」禹說:「洪水滔滔,浩浩盪盪淹沒了襄山,天下百姓都畏懼大水。我在陸地上行走乘車,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中行走乘橇,在山路上行走乘木橋。和益教百姓種植稻穀。疏導九川進入大海,疏通山溝中的水匯聚到大川。和稷教百姓均分得到的糧食。糧食少的,調配富足地方的補給不足之處,遷居。天下百姓才安定,全國才得到治理。」皋陶說:「哦,這才是最高的美德呀!」

禹說:「是,帝主!在位時應該處處謹慎,安定的局面才能實現。賢明的品德,天下人都敬重聽從號召。以清平正直的態度來對待上天的安排。上天也就會更加眷戀照顧君主。」舜帝說:「是,對,所言極是!大臣可以做我左右的股肱和耳目。我想使人民在我左右支持我,你來輔佐我。我想效仿古人觀天象,觀日月星辰之象,製作各種文書,服裝等,你使我顯得更加賢能和開明。我想聽六律,五聲和八音,從忽音開始,宣揚教導仁、義、禮、智、信五德,你讓我來聽。我想讓位,你卻阻攔不同意。你並不是表面阿諛奉承,而背後講人壞話。而是尊敬輔佐四位大臣。許多大臣喜歡進讒言誣陷忠臣,你用品德使這些事情得到澄清分明。」禹說:「不敢,帝主如果不賢明,那麼所用的人也必定是賢愚並在,優劣共流了。」舜帝說:「不要像丹朱那樣傲慢,只是秉承放盪的嗜好。和賓朋在家裡過淫奢的生活。採用這種絕世未有的作為。你不能像他那樣。」禹說:「我娶塗山氏的女兒。癸甲年,生兒子啟,我不把他帶在身邊,我不照顧他關懷他,我所以能取得治水的成功。用五服之地做為輔佐,達到五千里的地方,有十二個州縣,外邊延伸到四海之地,最後確立五個諸侯首領,都取得了很大的功勞。三苗這樣的元兇,不讓他做官,帝主你以為怎麼樣。」舜帝說:「宣揚我的品德號召,這些都是你的功勞。」
皋陶於是很敬重禹的功德,讓天下萬民都來敬仰禹的功德。不聽從的人,用刑罰來懲伐他們。舜帝的品德得以在天下宣揚。

於是夔開始歡慶,祖父輩都過來,王後都謙讓對待,百鳥群獸姍姍起舞,演奏《蕭韶》九遍,鳳凰來朝拜,百獸跟著起舞,百官十分和諧。舜帝用這種景象做了首歌唱到:「奉上天的命令,符合天時地利。」於是歌頌到:「股肱大臣多麼歡喜呀,首領們開始起舞,百官多麼歡喜!」皋陶拜手稽首說到:「歌頌使群臣感覺到帝要戒除的事情,這是高官顯爵多麼值得高興的事,小心謹慎恭敬地做官!」於是進一步上言說:「當君主的開明,股肱之臣盡心竭力,任何事情都能做的很好!」舜又歌唱:「君主和大臣之間不拘小節,股肱大臣就會變得懶惰,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禹帝拜首說:「是的,真是可以好好稱頌的事。」於是天下都敬重禹並且傳唱他創作的歌樂,認為他是山川的君主。帝舜推薦禹作天子,做為繼承人。十七年後帝舜去世。三年服喪完畢後,禹在陽城將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天下的諸侯都離開商均而去朝拜禹。禹於是才繼承天子的位,面南擁有天下。國號叫夏後,姓姒氏。

帝禹得到擁戴,最重要的是皋陶推薦他,禹想將天下授給皋陶,然而不久皋陶就去世了。於是封皋陶的後人到英地以及六國之縣。有的封在許國。此後推薦益,擔任皋陶的職位。

十年後,帝禹向東邊巡狩,到會稽後去世。將天下傳給益。三年服喪結束後,益將帝位讓給禹的兒子啟,而自己卻隱居到箕山的陽城。禹的兒子啟很賢明,天下的人都歸屬他。等到禹帝去世,雖然將帝位傳給益,但是益輔佐禹的兒子時間很短,天下的人還沒能完全了解他的功德,所以諸侯都離開益而去朝拜啟,說:「我們的君主就是帝禹的兒子。」於是啟就繼承天子的位置,這就是夏後帝啟。夏後帝啟是禹的兒子,他的母親是塗山氏的女兒。

有扈氏不服啟的統治,啟就討伐他。在甘地決戰。將要作戰,寫下《甘誓》,於是召集六軍的統領將戰事說清楚。啟說:「唉!六位統軍的將領,我警告你們!有扈氏用威言侮辱天子的行政,踐踏天、地、人三道,上天讓我來剿滅他,今天我和你們一起實行上天的討伐。左車攻擊左邊,右車攻擊右邊,我和你們有共同的命運。如果不實行仁義的政策,我和你們將受到同樣的遭遇。有功的,賞賜神廟之前;不用功的,將在宗祠前受到懲罰,不僅是懲罰自身還會牽連到兒孫。」於是剿滅了有扈氏。天下都來朝拜。

夏後帝啟去世後,兒子帝太康繼位。帝太康不理朝政被後羿放逐,他的五個弟弟,居住在洛水,作了《五子之歌》。

太康去世後,弟弟中康繼位,這就是帝中康。帝中康在位的時候羲氏、和氏沉湎於酒色,廢天時亂甲乙。胤前去討伐他們,作了《胤征》。

中康去世後,兒了帝相繼位。帝相去世後,兒子少康繼位。帝少康去世後,兒子帝予繼位。帝予去世後,兒子帝槐繼位。帝槐去世後,兒子帝芒繼位。帝芒去世後,兒子帝泄繼位。帝泄去世後,兒子帝不降繼位。帝不降去世後,弟弟帝扃繼位。帝扃去世後,兒子帝廑繼位。帝廑去世後,帝商不降的兒子孔甲做君主,這就是帝孔甲。

帝孔甲繼位,喜好鬼神之道,做出淫亂的事情。夏後氏的品德衰敗,諸侯被叛他。天上降下兩條龍,一雌一雄,孔甲不能食龍,沒有得到養龍的高手。先前陶唐氏已經衰落,其後代中有劉累,曾經在豢龍氏那裡學過豢養龍的本領,以後服侍孔甲。孔甲賜給他姓叫御龍氏,代替豕韋的封地。一條雌龍死了,夏後食了他。夏後已經食過龍了,還想再找另一條,劉累害怕不能實現,就遷家到魯縣。孔甲去世後,兒子帝皋繼位。帝皋去世後,兒子帝發繼位。帝發去世後,兒子帝履癸繼位。這就是桀。帝桀在位的時候,自從孔甲以後各個諸侯大多都背叛了夏朝,桀不修品德而用武力傷害百姓,百姓不能忍受。曾經召湯並囚禁在夏台,後來釋放了。湯發揚高尚的品德,諸侯都去朝拜湯,湯於是率兵討伐夏桀。桀逃到鳴條這個地方,後被流放而死去。桀對身邊的人說:「我真後悔當初沒有在夏台殺了湯,才落到今天這種地步。」湯於是繼任天子的位置,取代夏朝而擁有天下。湯封夏的後代。到周朝的時候被封到杞城。

Ⅳ 夏商周這三個朝代,是因為什麼原因敗亡的

土崩瓦解,於今人來說已是耳熟能詳的詞語,土崩,和瓦解也是無甚區別。但是對於徐樂的來說,這卻是兩個差異巨大的詞彙。

徐樂這個人,在史書上並無太多記載,甚至生卒年月都是不詳,只知道好像是燕地無終人,約莫漢景帝初年和漢武帝後元末年間在世。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因為一篇奏疏而名留青史,這篇奏疏實在寫的太好太好了,因此經由史家之手,得以流傳至今。

何謂土崩?

徐樂在奏疏中舉了秦末的例子。他認為當時百姓流離失所、困苦不堪,對統治者怨聲載道而上層統治階級卻不知;地方上,也是行政混亂,道德淪喪。正是因此種種,才會有陳勝的揭竿而起,然後遍地星火燎原。

''秦之末世是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亂而政不修,此三者陳涉之所以為資也。此之謂土崩。''

何謂瓦解?

徐樂舉了之前不久發生的七國之亂的例子。七國雖然兵多將廣,糧草精足,但是,他們上得不到其他諸侯的支持,下沒有普通百姓的響應。面對朝廷的大軍,自然容易敗亡。

''七國謀為大逆,號皆稱萬乘之君,帶甲數十萬,威足以嚴其境內,財足以勸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為禽於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權輕於匹夫而兵弱於陳涉也。當是之時,先帝之德未衰,而安土樂俗之民眾,故諸侯無竟外之助。此之謂瓦解。''

故而,土崩就是中央朝廷對地方基層組織能力的喪失。瓦解則是中央朝廷對中層控制能力的喪失。

依照各個朝代組織結構的設置上來套用徐樂的理論也是一種獨到的看法。歷朝歷代根據自上而下的官僚體制設置就好比一個企業,歷朝歷代的更迭也是各式各樣企業的發展史。而把統治者當作企業的管理者來看,也有意思的多,那麼企業的組織機構必然由企業的基因決定,企業的發展和消亡也可從組織機構上略見一斑。

夏朝:史書里中國第一個世襲制王朝

夏朝一般認為是中國傳統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中原部族世襲制朝代,其主要是多個部落聯盟或復雜酋邦形式國家,其主體部族乃是夏人,統治者自然也是夏王。

在中央層面,夏朝作為第一個由原始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朝代,最高統治者夏王以降分設各個領域文官,初步嘗試了在管理層面的探索。《禮記·祭義》言,''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夏後氏貴爵而尚齒'',反映夏人對官位的重視,也從側面說明夏代的職官已有明顯的高低等級區別。

夏王之下最重要的管理便是''三正'',和''六事''。

車正掌管車服,庖正掌管膳食,牧正掌管畜牧,都是直接為王室服務的官吏。三正不同於這些正,指高層次官長,主管政事,通常有二三人。六事之人經常在王左右,地位也很高,有戎事的時候,可以代王統率軍隊。

此外,比較重要的官還有遒人、嗇夫、大理、太史、羲和、瞽、官師等。

遒人是王的近臣,主要負責下達王命,宣布政令。同時兼有徵求意見、下情上達之責。

嗇夫是執行國家經濟權力的官員。負責徵收農業剩餘生產物。

大理是具有司法職能的官員。掌管刑獄,調解訴訟。

太史是史官。掌管記事和冊籍。

羲和是掌管歷法的官員。

瞽即樂師。掌管祭祀和王娛樂時候的音樂。

官師是''校''(即學校)的教官,對王也有規諫之責。

在地方上,分封制和宗法制並存。周天子以嫡長子繼承,天子的子弟就被封為諸侯;諸侯以嫡長子繼位,諸侯的子弟就被封為大夫;大夫以嫡長子繼位,其他子弟就獲得士的身份。周朝統治序列為周天子—卿士—諸侯—卿大夫—士—國人,卿士輔佐周天子執政,諸侯世守其國,卿大夫輔佐諸侯治理國家。

在夏商的基礎上有了新的嘗試,組織設置相對更加完善,且嘗試通過道義和法律來控制諸侯國但是宗法制的存在直接導致諸侯國越來越多,同時意味著周王朝的管理成本越來越大,西周中後期周王朝對於諸侯國已經難以實現有效的管控,周王朝存在的形式大於意義,更多的是諸侯國之間的相互博弈與爭斗。到後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加速了西周的滅亡;而東周自建立之日起,便已經是各大諸侯國自己玩兒的局面了。

Ⅵ 夏 商 周 漢 唐的所有美女名單。緊急啊~快一點啊~

夏 妹喜
商 蘇妲己
周 鄭娌 西施 褒姒 庄姜 宣姜 文姜 夏姬 孟贏 驪姬
漢 辛追 趙飛燕 王昭君 甄姬 秦羅敷 平陽公主 卓文君 衛子夫
唐 楊玉環 虢國夫人 韓國夫人 秦國夫人 魚玄機 薛濤 上官婉兒 公孫大娘 太平公主 高陽公主 安樂公主 文成公主

Ⅶ 夏商周三朝為什麼相繼滅亡呢 是因為女子嗎

非也,正所謂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女子也只能算得上是因素之一。
其實最重要的是不斷發展的生產力與統治階級所代表的生產力的矛盾。夏商之間剛好是青銅技術得到新發展的時段,而商周則恰好是各種現代基本生活技術大發展的時段,至於周末,恰恰是進入鐵器時代,生產力得到迅速發展。

Ⅷ 夏商周三朝為何而亡

夏商因桀,紂暴政失道而亡,周因王室衰落為秦國所滅

Ⅸ 夏商周三朝為何都將亡國原因歸結於女子

為了減輕夏桀、商紂、周幽王的罪責,歷史把妹喜、妲己、褒姒推上了前台,讓三名弱女子也一起分擔了這千古的罵名。

都說自古紅顏禍水,一代王朝的落幕,竟都是因為女人,實在是令人唏噓。在那段歷史時期,亡國的結論總是驚人的相似,都是因為女人而亡國。

(有些歷史的真實性有待考證)相比較來說,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據說就是為博得褒姒一笑;周幽王因為褒姒而亡國卻是真實的。周幽王為了寵愛褒姒,就連王後的位置都讓她來做,還讓她的兒子做了太子。只是後來被申候聯合諸國把周幽王和太子都殺了,褒姒也被人擄走,就這樣西周滅亡。

閱讀全文

與夏商周各因哪個美女失敗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424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216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1885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995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744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728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721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017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465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672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1990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554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501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031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174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129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822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1883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020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