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祝橋泥城航頭以後哪個會發展比較好
2000年3月,上海祝橋空港工業區經原南匯縣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6年8月,經國家發改委批准,上海祝橋空港工業區與周邊三個產業區合並為上海浦東空港工業園區,成為上海市級工業區。2007年7月,原南匯區委批准設立臨空經濟功能區管理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臨空地區的開發建設工作。目前,祝橋全鎮產業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分為祝橋空港工業區、國家級空港綜合保稅區、祝橋空港倉儲物流園區等三個板塊,其中祝橋空港工業區規劃面積為5.1平方公里,空港綜合保稅區為0.54平方公里,祝橋空港倉儲物流園區為4.31平方公里。目前,鎮內共有內外資企業1950餘家。其中,DHL、UPS、飛利浦、漢高、日本森松、日本歐利生、新加坡赫比、重礦連鑄、市一電機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著名企業,相繼在祝橋投資落戶。我在空港保稅區報關大樓里工作。也在保稅區里工作的有木有呀。。
㈡ 樓蘭是怎麼消失的揭秘出土的樓蘭美女
樓蘭古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神秘的國度,說它神秘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樓蘭國的消失是很神秘的,沒有人知道這個國家為何會消失,彷彿一夜之間原本還熱熱鬧鬧的一個國家,就這樣消失的無影無蹤,沒有人知道究竟去了哪裡。而當「樓蘭美女」出土之後,卻又逐漸為世人揭示了這個國家消失的原因,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願為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的詩中,樓蘭象徵著遙遠的敵國。唐王朝疆域遼闊,而樓蘭遺址就在西域都護府轄區之內,李白的詩句反映了一個問題——盛唐之時,樓蘭古國早已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而且當時的人們對於樓蘭缺乏客觀的認識。如夢似幻的樓蘭公主是否存在,樓蘭古國又是如何消亡的問題,困擾著歷代的史學家。可上世紀出土的「樓蘭美女」,卻漸漸揭開了樓蘭古國和樓蘭公主的神秘面紗,使這一問題有了研究的現實基礎。
上世紀出土的樓蘭古屍中,有兩具具有代表意義,一具被稱為「樓蘭美女」,另一具被稱為「樓蘭公主」。「樓蘭公主」出土更早,在三十年代由外國人組成的探險隊發現,因此保存程度和史學價值都要差上許多。
隨著棺木的打開,陽光普照下,一段塵封的往事浮出了水面。棺木內的女屍保存完好,但赤身裸體,只是由一張巨大的麻製品簡單包裹著。古屍的面貌特徵如下:高鼻樑、大眼睛、顴骨很高,而且有著較為豐盛的毛發,發質呈現金黃色,可以說和白種人的體型特徵很相似。
但令人疑惑的是女屍的體型和白種人,有根本性區別。不同於人高馬大的歐洲人種,女屍身材嬌小,且五官較為精緻,身高尚且不足一米六。墓穴中的雕刻品畫工精美,富有西域風情,對於只有12萬平方公里,人口兩萬上下的樓蘭,有如此陪葬品的女子,身份註定不凡,因此她也被稱為「樓蘭公主」。
但極具價值的「樓蘭公主」,由於是探險隊在三十年代野蠻發掘的,所以保存不當,研究價值大打折扣。而上世紀八十年代出土的「樓蘭美女」,更具研究價值。「樓蘭美女」的外貌特徵和「樓蘭公主」極其相似,都是不足一米六的身高,高鼻樑、大眼睛,但「樓蘭美女」的頭發呈現棕色,而不是金色。
綜合起來,我們不難發現,位於西域要道的樓蘭古國,國民呈現印歐人種特性。有金發、棕發、高鼻樑的歐洲人特性,也有身材嬌小、面容較為精緻的亞洲人種特性。其中,最大的區別在於發色的不同,印歐人種發色有金黃、棕色的區別。這和西域溝通東亞、中亞、甚至東歐,有密切關系,那個年代商旅往來,費時頗多,而人口本就兩三萬人的樓蘭。因不同地區往來客商血脈交融,產生一定的體貌差異,就再正常不過了。
而且「樓蘭美女」也是由麻質布料,簡單包裹,可以推斷麻織品和樓蘭人生活息息相關。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麻織品有什麼特點?其一,簡單易得,對紡織工藝要求不高,這從側面反映出了樓蘭人工藝水平出於半原始階段。其二,麻織品有眾多的小孔,利於通風,不至於讓樓蘭人汗流浹背。而且麻織品空縫細微,可以有效防止西域地區盛行的風沙。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由樓蘭人的生活習慣,可以推斷早在數千年前,樓蘭地區就已經屬於沙漠氣候了。「樓蘭美女」遺體內的細小沙粒,也側面佐證了:數千年前,樓蘭古國已經面臨著沙漠化的自然威脅。這個兩萬人上下的國度,在與殘酷的大自然法則爭斗,他們是遼闊的沙漠中那零星的生機。
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一萬四千一百。
《漢書.西域傳》對樓蘭古國,有粗略的記載,這個國度處於「絲綢之路」的要道。漢和匈奴多年爭端中,樓蘭為代表的西域諸國飽受壓迫,類似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不論怎麼做,總會有一個得罪不起的主。漢宣帝年間,徹底擊敗匈奴後,西域諸國的境遇才有了改善。
隋朝期間,樓蘭地區由突厥實際掌控,中原王朝缺乏史料記載。而唐王朝重新收復西域之時,樓蘭已經消失在了西域,樓蘭古國如何消失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歷代富有求知慾的人們。首先「樓蘭公主」和「樓蘭美女」,存在歲月要遠於樓蘭消失,但我們可以根據她們反映的樓蘭風土人情,進行相對客觀的推測。
其一,樓蘭毀於風沙與自然災害。女屍體內的細沙和通用的麻織品,證明了樓蘭所處區域屬於沙漠化邊緣,亦或處於半沙漠化地區。可匈奴自漢宣帝年間西遷,漢王朝一度達到鼎盛,「絲綢之路」興盛於兩漢、魏晉年間。樓蘭脆弱的生態環境,容納不足兩萬國民已經很勉強了,客商、駐軍的大量湧入,遠遠超出了樓蘭環境承載力。嚴重的沙漠化,迫使樓蘭人放棄故國,遠走他鄉。
其二,突厥人的崛起,切斷了「絲綢之路」,樓蘭融入突厥。而原本生產力就很落後的樓蘭,於東漢、魏晉年間,早就依靠服務過往商旅,獲得生活、生產資料。「絲綢之路」受戰亂影響,長期阻絕,一萬多人的樓蘭人沒有了生計來源。加上歷年環境惡化,沙漠擴張,僅有的綠洲無法維持樓蘭日常開銷。樓蘭人選擇歸附突厥,選擇了臣服,失去獨立的權利。
其三,樓蘭毀於戰亂,這種說法可信度極高,但證據也嚴重不足,是最矛盾的推理。「國恆以弱滅,獨漢因強亡」,雖然是句戲言,但漢王朝屬於中原政權對外影響力最強的王朝之一,是沒有太多爭議的。東漢時期,對西域都護府統轄力極強,漢宣帝年間在樓蘭還有駐軍。此時期的樓蘭,史料較為豐富。
但魏晉年間,對於西域實際掌控力就不敢恭維了,「絲綢之路」基本和官方沒有太大關系了。屬於各國商人逐利的自發行動,因此,樓蘭的史料在這一時期,基本是查無可查的。之後突厥崛起,實行的更是游牧民族的原始統治。一萬多人的樓蘭更不會受人關注,因此樓蘭滅亡之謎成為了永遠的謎題。
今天的我們,只能盡量還原這個美好的傳說,樓蘭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不幸的是作為一個國度,何時滅亡、因何滅亡都沒有定論。幸運的是,西域一萬多人的小國不在少數,像樓蘭一樣令人魂牽夢繞的再無第二。
㈢ 我想在南匯臨港地區(靠近書院,泥城等地都可以)找分工作,有誰可以幫幫忙,幫忙牽牽路子
就慢慢找吧,你家有關系就能找到,沒關系就找不到,還是去別的地方看吧。還有就是要看你找的是什麼樣子的工作,像工廠的是能進去的,人家外地民工都能進,像是進好一點的單位就是要關系,即使去政府辦的勞務所也要關系,總之一句話找工作在那裡的話就是要關系,南匯就開發那麼一點點地方,南匯人想銷尖了腦袋往裡面磚,建議你還是別的地方找找,我在那個地方找了一年了也沒有找到,有關系的不是找工作,而是工作在等他
㈣ 上海市浦東新區泥城鎮池月路:郵政編碼號
郵編 行政區域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杭園村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美蘆苑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中泐村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永盛村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橫港村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工業路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宏海路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銀河路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彭平路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藝華路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公平村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新泐村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馬廠村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龍港村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彭廟村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人民村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工藝路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海關村
201306 上海市 浦東新區 泥城鎮文化新村
㈤ 泥城老街在哪裡
泥城老街在上海南匯東南沿海的一個小鎮上。
泥城鎮隸屬浦東新區,地處北緯30°53′~30°50′、東經121°48′50″~121°50′20″之間。位於南匯區惠南鎮東南約20公里,東鄰蘆潮港鎮和東海農場,南靠杭州灣和蘆潮港農場,西連彭鎮鎮,北接書院鎮和萬祥鎮,總面積61.5平方公里。
截至2021年10月,泥城鎮轄有1個鎮管社區、11個村、13個居委。常住人口10.5萬人,其中,戶籍人數5.8萬人。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泥城鎮為國家衛生鄉鎮。
建制沿革
泥城鎮是由長江和錢塘江水夾帶的泥沙長期沖積而成,開墾時間距今約170年,開墾時為防海潮侵襲,築有四方如城的泥圩,故名「泥城」。
泥城(Nicheng)在原縣境東南部,團蘆港、黃沙港交會處。泥城鎮人民政府駐地。清道光、咸豐年間,今江蘇省啟東、海門一帶的貧民相繼來此築土堤進行圍墾,堤狀如城,形成村落後,因名泥城。聚落呈矩形。面積約40公頃。
人口1500餘。有縣、鎮、村辦工廠近20家,商店20多家。民國19年(1930年)在此爆發農民起義,史稱「泥城暴動」,現建有革命烈士紀念館。大泥公路穿鎮過。
㈥ 上海什麼地方汽車修理廠多
上海八景汽車服務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區萬祥鎮振興路20號359室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046501) ;南匯府航汽車修理廠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滬南公路9826號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015999) ;上海南匯星興汽車修理廠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惠南鎮車站南路3號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012786) ;南匯縣彭鎮樂惠汽車修理廠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彭鎮鎮東港綜合經濟園區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248080) ;上海益華汽車修理廠汽配商店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新場鎮奉新路385號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171790) ;上海醫衛汽車修理廠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惠南鎮城北路63號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020303) ;上海周運汽車修理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周浦鎮康沈路2325號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111352) ;上海炎章汽車修配有限公司翁春蓄電池經營部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惠南鎮英雄村一組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003590) ;康橋車麗坊汽車清潔服務社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康橋鎮秀沿路1163號113室 郵編:644300 電話:021-64806674) ;上海達實汽車修理廠興隆酒家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泥城鎮興隆村8組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071449) ;南匯縣周西車輛修理廠汽配經營部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周浦鎮新馬路184號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121429) ;上海周浦陸仁汽車修配廠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周浦鎮橫橋4組 郵編:644300 電話:021-91070033) ;上海浦誠汽車修理廠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周浦鎮橫橋村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113784) ;老港金祥非機動車修理服務社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濱海通源東路10號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058050) ;南匯保益汽車修理廠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惠南鎮城南路2號 郵編:644300 電話:021-8024249) ;上海東曉汽車修理廠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惠南鎮城南車站南首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002275) ;上海南匯匯保汽車修配廠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區惠南鎮人民西路36號 郵編:644300 電話:021-68017806) ;上海安眾汽車服務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區康橋鎮康士路17號67室 郵編:644300 電話:021-52510580) ;上海集成汽車修理廠汽配經營部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祝橋鎮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108853) ;上海茂新汽車修理廠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周浦鎮新馬路38號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113887) ;上海怡通滬東汽車服務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區大團鎮永春東路10號201室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084470) ;上海市南匯縣周浦鎮進根汽車修理部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周浦鎮牛橋村6組 郵編:644300 電話:021-68119567) ;上海南匯八達汽車修理廠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周西鄉梓潼村六組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114711) ;上海南匯新衛汽車修理廠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新場鄉農機站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175802) ;上海南匯八達汽車修理廠經營部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康橋鎮梓潼村7組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114711) ;上海岳磊汽車修理廠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區新場鎮新橋村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176842) ;南匯金匯汽車修理廠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惠南鎮東門車站路2號 郵編:644300 電話:021-8020860) ;上海歐捷汽車服務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區周浦鎮姚橋村1組(133號) 郵編:644300 電話:021-68118943) ;上海匯之星汽車維修服務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區六灶鎮家化路2號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162292) ;上海俠聲汽車修理廠 (地址:上海市南匯區上海市南匯縣惠南鎮氣象路 郵編:644300 電話:021-58023541) 。自己打電話聯系!
㈦ 南匯老港,祝橋,泥城,吳迅哪個好
泥城還可以吧,硬體和軟體並不是在高中學,自學一樣能學好,關鍵這些東西是個人愛好的,我是想你還是選一個好的學校把書念好吧,這些只是業余愛好學習,我的電腦知識都是自學來的,
㈧ 關於樓蘭美女的詩句
《哭吧!樓蘭!》
文/潮
風匍匐在城中,
星星只為他滴血,
粒粒塵土融成顆顆石頭。
我倒向大地,
雪白的豹子撲來,
染紅了晴空,
大地只養我這一個,
執著死亡的兒子。
今夜,
星城由我執掌,
天的盡頭, 毀滅
今夜,
世界主要哭泣,
我的眼前,蒼茫
我不怕夜的暗涌,
怎麼怕天堂荒涼?
該哭的要哭,
要死的且死。
生既無味,死又誰妨?
《我所著急的姑娘》 文/潮 到樓蘭來, 到樓蘭去。 寂寞的給世界追求, 我只有一頭太陽, 照耀血肉模糊的姑娘。 血是比長江更長的河流, 岸是比隱約更遠的遠方。 比我更著急的群星呀! 你的腳印是雛菊, 染上雲朵的清晨, 充斥著花的芬芳。 姑娘啊! 你在哪方? 今夜, 秋蟲在我的沃土裡 孤獨地生長, 該怎麼請求晨陽? 好怕, 好怕陽光溫暖了大地, 你露濕地蓓蕾過早盛放。 《我在樓蘭遇見你》 文/潮 在撒哈拉, 我不認識每一個草崗, 我還是想在樓蘭遇到你。
樓蘭,西域古國名。
樓蘭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於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沖。
國人屬印歐人種。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
樓蘭屢次替匈奴當耳目,並攻劫西漢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漢派兵討樓蘭,俘獲其王。
樓蘭既降漢,又遭匈奴的攻擊,於是分遣侍子,向兩面稱臣。後匈奴侍子安歸立為樓蘭王,遂親匈奴。
王弟尉屠耆降漢,將情況報告漢朝。昭帝元鳳四年(前77),漢遣傅介子到樓蘭,刺殺安歸,立尉屠耆為王,改國名為鄯善,遷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其後漢政府常遣吏卒在樓蘭城故地屯田,自玉門關至樓蘭,沿途設置烽燧亭障。魏晉及前涼時期,樓蘭城成為西域長史治所。
距今約1600年前樓蘭國消失,只留下處古城遺跡。樓蘭古城位於東徑89°22′22〃,北緯40°29′55〃,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處。
樓蘭國的遠古歷史至今尚不清楚。樓蘭名稱最早見於《史記》。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時,樓蘭人建立了國家,當時樓蘭受月氏統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敗了月氏,樓蘭又為匈奴所轄。
樓蘭古城位於今天中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北境,西南距若羌縣城220公里,東距羅布泊西岸28公里。這座古城坐落在東經89o55དྷ",北緯40o29ཱི"處。
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原是絲綢路上的重鎮。
據考古學家證實:塔里木盆地人類活動已有一萬年以上的歷史。盡管有眾多學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樓蘭古城的興衰與消失,至今還是個謎團,樓蘭遺址也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
樓蘭原是一個隨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通過發現的樓蘭古墓及羅布泊地區發現的大量細石器表明樓蘭人本為游牧人,絲綢之路開通後,東西方的商業往來與日俱增,給樓蘭經濟帶來空前的繁榮,域外文明尤其是漢文明傳入樓蘭才加速了樓蘭人發展城市文明。
樓蘭國始建於公元前176年,消亡於公元630年,共有800多年歷史。范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到哈密。
樓蘭城是樓蘭國前期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在絲綢古道上盛極一時。這里地勢平坦,水豐草茂,盛產魚蝦蒲葦野麻,有玉石、驢馬、馬鹿、駱駝等物產,物產富饒,人口興旺。
居民以漁獵畜牧為生。在古絲路上,樓蘭道是主要的通道,它從敦煌的玉門關、陽關,翻過三隴沙、阿齊克谷地和白龍堆,經土垠抵樓蘭古城,再沿孔雀河岸到西域腹地。
樓蘭是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十字路口,往西、往東、往南、往北可通向西域全境,形成交通網路,樓蘭是古西域交通樞紐。 歷史上,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系密切。
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
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
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
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樓蘭城是樓蘭王國前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樓蘭城依山傍水,作為亞州腹部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過重要作用。
早在公元前77年,樓蘭地區已是西域農業發達的綠洲,到了唐代,「樓蘭」卻幾乎成了邊遠的代名詞,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願將腰下劍,直為暫樓蘭」的詩句。曾盛極一時的西域重要城鎮,為什麼在公元3世紀後迅速地退出歷史舞台,這是一個至今還沒有真正解開的謎。
從樓蘭遺址發掘出的文物震驚了世界,其中有珍貴的晉代手抄《戰國策》,考古工作者還在樓蘭墓葬群中發掘出了一具女性木乃伊,經測定距今已有3000年,干屍衣飾完整,面目清秀,定名為「樓蘭美女」,其他文物有做工精細的漢錦,還有漢五銖錢、貴霜王國錢幣、唐代錢幣、漢文和會盧文殘簡等。 樓蘭古城曾是何等的繁榮昌盛,城牆的殘跡竟達八米之厚,但而今又如何?可樓蘭城究竟為何突然廢棄?除了缺水斷糧外,史家尚有兩種猜測,一是瘟疫,因發現了些屍體,但若是,為何屍體又缺手殘腿,死狀慘烈,若說是戰爭,則屍體太少。
百年來,樓蘭古城之謎無人能解。 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羅布泊探險途中,意外地發現了這座古城。
近一個世紀里,人們不畏險途,一次又一次地帶著仰慕和憧憬的心情,走進這座古城。從羅布泊北岸到樓蘭古城距離30公里,其間有近10公里的雅丹台地只能徒步行走。
倘若天氣晴朗,站在5公里外,就能看到樓蘭古城中屹立的烽燧,但5公里的路程需要走3個小時。 現存昔日樓蘭國遺址中最大的一座古城呈不規則正方形,面積約在108000平方米以上。
古城的城垣早已為風蝕水泐而坍塌,從現存的斷垣依稀可辨當初的規模,而斷垣之。
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經此地,他在《佛國記》中說,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樓蘭--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在輝煌了近500年後,逐漸沒有了人煙,在歷史舞台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紀之後,樓蘭國突然消聲匿跡。
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後,盡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
有說樓蘭的死亡,是由於人類違背自然規律導致的,樓蘭人盲目濫砍亂伐致使水土流失,風沙侵襲,河流改道,氣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減少,鹽鹼日積,最後造成成王國的必然消亡。
無論怎麼說,有一點是肯定的,給樓蘭人最後一擊的,是瘟疫。這是一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傳說中的說法叫「熱窩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樓蘭人選擇了逃亡——就跟先前的遷涉一樣,都是被迫的。樓蘭國瓦解了,人們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裡有樹有水,就往那裡去,那裡能活命,就往那裡去,能活幾個就是幾個。樓蘭人慾哭無淚。他們上路的時間,正趕上前所未有的大風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陣勢,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聲如厲鬼,一座城池在混濁模糊中轟然而散……
至此,輝煌的樓蘭古城也就永遠地從歷史上無聲地消逝了。雖然逃亡的樓蘭人一代接一代地做著復活樓蘭的夢,但是,夢只能是夢。而且,夢到最後,連做夢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樓蘭,依然是風沙的領地,死亡的王國。
樓蘭古城地處塔里木盆地東緣的羅布泊凹地中,四周被沙漠、雅丹劣地和堅硬的鹽殼所包圍,人跡罕至,環境異常的荒涼、凶險。然而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2世紀樓蘭就是西域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古樓蘭國有人口14000餘,士兵近3000,真可謂是一泱泱大國。古樓蘭地處絲綢之路要沖,扼東西交通的門戶,是漢王朝進入西域的橋頭堡。當年在這條交通線上是「使者相望於道」,交通繁忙,城市經濟繁榮,樓蘭古城有著極盛一時的歷史和燦爛的綠洲文化。奇怪的是,聲名顯赫的樓蘭王國在繁榮興旺了五六百年以後,卻史不記載,傳不列名,突然銷聲匿跡了。7世紀時,唐玄戕取經歸來,看到樓蘭國「城廊巋然,人煙斷絕」,其蕭條之景,使人頓生滄海桑田之感慨!1900年3月斯文。赫定率隊考察羅布泊,差些全軍覆沒,因而宣稱這里是可怕的「死亡之海」!1980年5月我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蒙難失蹤,更給這座古城蒙上一層神秘可怖的面紗。近年上海的「獨行俠」余純順歷時8年在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後,倒斃羅布泊荒漠,又給蔞蘭古城平添了幾分凄涼和悲壯。樓蘭古城究竟是怎樣消失的?樓蘭遺址究竟在哪裡?樓蘭的自然環境究竟有多惡劣?樓蘭有些什麼文化遺存?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外考古學家和科學家關注的問題。樓蘭也是中外探險愛好者憧憬嚮往的神秘之地。
樓蘭古城是由於自然和人為多方面的復雜原因,導致河流改道,風沙侵襲,被掩埋於大漠中的。本世紀初,因為斯文。赫定的維吾爾族向導艾爾得克為找回丟失的鋤頭,於無意中讓斯文。赫定發現了樓蘭古城,從而引起世人極大的關注,世界各國的考古家、探險者蜂湧而至,他們在樓蘭古城地區發掘的文物其價值之大震驚世界,其數量之豐難以數計。除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玉斧、石刀、石箭簇外,還有漢簡、漢文書、絲織品、木器、陶器、銅器、玻璃製品、古錢幣等等。其中以晉代手抄《戰國策》和漢錦最為珍貴。還發現了著名的「李柏文書」,並據該文書又發現了附近的「海頭」故城,並發表了一些專著。1927年中國考古學家黃文弼也到樓蘭發掘考察,出土了大量文物,發表了專著《羅布淖爾考古記》。中外學者盛贊樓蘭是一個埋藏在「沙漠中的寶地」,是歷史遺落下來的「博物館」、「東方的龐貝城」,解放後,我國組建過多批現代化的考察隊伍真誠樓蘭考察,現清楚查明,樓蘭古位於東經80度55分12秒,北續40度30分57秒與附近城鎮的直線距離為西北距庫爾勒市344千米,西南距若羌縣城330千米,古城佔地12萬平方米,略成正方形,邊長約330米,用泥土、蘆葦、樹枝相間修築的城牆仍依稀可辨。一條大致西北——東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貫城中,將古城分成東北、西南兩區。東北區僅存佛塔及其附近建築,佛塔殘高10。4米,系用土坯、糯米漿、柳條砌築,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築物。西南區有當時的官署——三間房遺址與一些小院落。古城內,蓋房用的胡楊木樑、檁、椽等木構件,比比皆是,其中不少還鑿了眼,刻上了花紋,顯示了相當的工藝水平。古城及其周圍還有古烽燧、糧倉、古墓等遺址。在樓蘭古墓溝還出土了3800年前的干屍——「樓蘭美女」。樓蘭古城內目前尚遺存陶片、氈片、古銅錢、古兵器、絲綢碎片等眾多文物,只需你在地表稍事尋找和挖掘,你就可能成為一名「考古發現者」。
神秘的樓蘭強烈刺激著國內外遊人的探險慾望,近年來國內外掀起了一股樓蘭探險熱潮,各國探險隊紛至沓來,其中尢婁日本朋友熱度最高。1998年春節數十名上海探險者踏著上海獨行俠余純順的足跡來到樓蘭,在東方「龐貝城」渡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新年,個個激動無比。
樓蘭探險異常艱險,地表崛起的鹽殼和錯綜復雜的風蝕「雅丹」地貌,極其艱隊難行,越野車每小時平均只有前進二三千米,平均每兩分鍾汽車就得轉三個急彎。羅布泊地區的地貌廣達3500平方千米,是古城的一大天然屏障。這里天氣冷熱變化急劇,夏季午後氣溫上升至攝氏三四十度,燠熱難耐,而凌晨氣溫又可下降到0度以下,奇寒無比。羅布泊地區年降水量僅10毫米左右,而蒸發量可達3000多毫米,蒸發遠超過降水二三百倍,奇旱無比。這里風沙肆虐,沙暴滾滾,堪稱禁區。然而有險才有奇,神奇的羅布泊、險峻的雅丹龍城地貌以及各種沙漠奇景為樓蘭探險倍增了許多新奇刺激,足令探險者終身難忘。
呵呵在孔雀河下游的鐵板河三角洲,曾發現了一片墓地,墓中出土有一具中年女性干屍,體膚指甲保存完好。
她有一張瘦削的臉龐,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頭發披肩。她身上裹一塊羊皮,毛織的毯子,胸前毯邊用削尖的樹枝別住,下身裹一塊羊皮,腳上穿一雙翻皮毛制的鞋子,頭上戴氈帽,帽上還插了兩枝雁翎,被世人稱為「樓蘭美女」。
經用她身上的羊皮殘皮做碳14鑒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屍。她是誰?為什麼會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就成為考古界的謎。
「樓蘭美女」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年代最早的一具,距今約有4000年歷史。眼大窩深、鼻樑高窄、下巴尖翹的「樓蘭美女」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
然而,關於此屍所代表的人群具體屬於何種種族類型以及他們生前是當地土著還是從他處遷徙而來等問題至今在考古界仍眾說紛紜。 清秀的娥眉,深邃凹陷的雙眼,薄唇輕抿,俊美而憂郁。
樓蘭古國 當斯文赫定宣布自己找到了傳說中的樓蘭的時候,我們可以想見整個世界驚訝的表情。
也許以前羅布泊是個水源充足的肥美之地,但現在它只剩下灼熱的風沙和鬼裂的土地。不過就在這里,樓蘭——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輝煌了近500年。
樓蘭王國是羅布泊附近一個半耕半牧的弱小國家。絲綢之路開通後,它開始繁榮起來,成為中西交通的樞紐。
各種文化在這里不斷碰撞交匯,在東西方激起一道道漣漪。從古城遺址包括10.8萬平方米的城區面積和東郊墓地、周圍寺院民居遺址、樓蘭貴族墓地等可以看出它曾經的繁盛。
但公元3世紀後,曾盛極一時的西域重鎮在迅速而悄然地退出歷史舞台,直到一千七百年後的今天,還保持著她「謝幕」時的姿態,令人恍忽覺得歷史就發生在昨天。 推薦理由: 羅布泊本身就是一個探險的好去處,嚴酷的環境對幾乎所有探險愛好者來說都是一個莫大的挑戰。
再加上莫測的樓蘭遺址、樓蘭美女等,地理的變遷和歷史的滄桑必定會使人獲得升華。對於親歷者來說,這絕不僅僅是一段普通的旅程。
樓蘭是早已沉落在沙漠深處的廢墟。荒煙白草,不見人類生活的氣息。
只是最近20年來,它又成了頻繁見之於報紙、雜志的亮點和人們尋求、嚮往的所在。不僅中國人希望能有機會進入樓蘭,一睹其廬山真面目;更有許多外國友人不怕關山萬里,飛越重洋,克服各種難以言說的困難來到新疆,穿沙漠,踩戈壁,想方設計進入樓蘭,以此作為人生的最大滿足。
有專家們指出,孔雀河與車爾臣河匯入塔里木河,經庫魯克河流入羅布泊。羅布泊是古樓蘭的生命之源,羅布泊的遷移,使樓蘭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導致了氣候惡劣,樓蘭人繼續留在這里只可能坐以待斃,於是他們只好棄城別走,樓蘭古城也就在歷史上消失。
許多學者也認為,古樓蘭的衰亡是與社會人文因素緊密相連的,我國古書記載樓蘭古國的最後存在時間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這正是我國歷史上政局最為混亂的時期,北方許多民族自立為藩,相互戰爭。而樓蘭正是軍事要沖、兵家必爭之地。
頻繁的戰爭、掠奪性的洗劫使樓蘭的植被和交通商貿地位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而沙漠邊緣的古國,喪失了這兩個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
於是,它就變成了今天滿目黃沙、一片蒼茫的景象。 但樓蘭被遺棄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專家學者們還在探索…… 樓蘭古國消失之迷 樓蘭古城遺址是全國重點丈物保護單位,位於東徑89°55′22〃,北緯40°29′55〃〃,若羌縣境內羅布泊以西,北距孔雀河故道南岸16公里,東距羅布泊北岸28公里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樓蘭佛塔和「三間房」成為樓蘭遺址的標志,古城遺址包括城區面積10.8萬平方米和東郊墓地MA、HB、周圍寺院民居遺址及樓蘭貴族墓。1901年3月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維吾爾向導奧爾得克的幫助下發現了樓蘭古城,從挖掘出上的佉盧文簡牘「kroraina」一詞推定古城原名樓蘭。
歷史上,樓蘭是西漢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張騫通西域後,樓蘭成為東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
魏晉之時,西域長史駐樓蘭城,使之成為西域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古絲綢之路南、北兩道早些時候就從樓蘭分道。
樓蘭城作為亞洲腹部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漢朝、匈奴和周圍一些游牧民族國家經常為爭奪樓蘭進行大規模戰爭。
樓蘭被人們稱為「一塊緊張的世界史的紀念碑」。曾盛極一時的西域重鎮在公元3世紀後迅速地悄然退出歷史舞台,直到一千七百年後的今天,還保持著她「謝幕」時的姿態,令人恍忽覺得歷史就發生在昨天,這一切至今還是個沒有真正揭開的謎底。
到了唐代,「樓蘭」就幾乎成了邊遠的代名詞。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的詩句。 樓蘭王國的歷史還遠不是一個樓蘭古城所能揭開的。
根據孔雀河故道下游太陽墓地和小河 5號墓地出土的干屍,考古專家向人們揭示了樓蘭的歷史:上溯4000年左右的一段時期,樓蘭地區生活著一支以游牧為生的金發碧眼的原始歐洲人種,他們留下幾具干屍,就神秘地走了。 其後的2000多年,樓蘭找不到一絲痕跡,史書中也沒有半點墨跡。
漢一晉時期,樓蘭地區出現了蒙古人。這時的樓蘭演繹出農業文明,並以其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傳遞著東西方文明。
而在晉代之後的1500年,樓蘭再次消失得無影無蹤,直到100年前,人們才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東緣,偶然看見了樓蘭殘破的城牆和佛塔。 有的學者認為:斯文·赫定發現的這個樓蘭古城既不是早期樓蘭王國的都城,更不是樓蘭改國名為鄯善後的國都(扌於)泥城,因為樓蘭古城碳 14測定的年代不早於東漢。
斯坦因在黃文弼發現的土垠遺址西南不遠處發現了一座漢代古城(編號LE城),新疆考古研究所稱其「方城」,位於羅布泊北岸之西,鐵板河末流的河網地帶,「方城」距離樓蘭古城24公里,北京大學林梅村教授認為這是早期的樓蘭都城。 當時的樓蘭王國還是羅布泊附近一個半耕半牧的弱小國家,絲綢之路開通後,樓蘭成為中西交通的樞紐。
由於樓蘭王安歸與匈奴勾結,不斷地在絲綢之路上劫殺漢使,漢朝大將軍霍光便派傅介子前往西域刺。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見諸文字的古樓蘭王國,在絲綢之路上作為中國、波斯、印度、敘利亞和羅馬帝國之間的中轉貿易站,當時曾是世界上最開放、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
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卻一夜之間在中國史冊上神秘消失了,眾多遺民也同時「失蹤」。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多年來這一直是個難解之謎。
樓蘭是中國西域古絲綢之路上一個強悍的小國。早在許多年前就存在,一度十分繁榮。
可是在公元3世紀後,樓蘭國卻神秘地消失了,樓蘭王國的興亡和它邊上的羅布泊一起,成了一個巨大的謎。 1988年10月2日,中國和日本組織了一支聯合探險隊,到達沙漠之中的樓蘭遺址,目的是解開這個在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消失了的神秘古國之謎。
探險隊從敦煌啟程,進入沙漠,在沙漠中發現了佛塔和房舍的殘跡。遭受風沙侵蝕的佛塔、房舍、牆壁和日常用具等,在星空中展現了往昔的容貌。
在此,探險隊對樓蘭消失之謎獲得了一些初步的線索。 樓蘭總共有12個村,幾萬人左右,在部落首領領導下,平安快樂地生活著。
可是就在1000多年前發生了一次瘟疫,許多樓蘭人在病魔中失去了生命,一部分倖免於難的人就向南面的夏康利遷移到米蘭。從此以後樓蘭國便消失了。
這僅是實際的考察,真正的樓蘭消失之因,仍是一個謎。 古國樓蘭 樓蘭古城殘跡 樓蘭王國位於今天中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樓蘭古城現所在的位置即東經89°55′22〃,北緯40°29′55〃處。古城佔地十一萬平方米(內城),樓蘭塔高十點四二米,塔基南北長近二十米,東西寬十八點六米。
樓蘭塔現存殘高度可分九層建築,一至三層為夯土築,第三層中有碎夾沙陶片,第四層夯土中夾有土坯塊,土塊長五十八厘米,寬三十五厘米,厚十厘米,上五層全部用土塊壘砌。 在每層土坯塊壘砌之間,夾有十至十五厘米的細紅柳枝。
自第五層有長約一米的木方暴露塔外。木方上鑿有眼孔,是用來連接其他塔內木方,目的是加固塔的高度與堅固的強度而用。
緊靠塔身東側有土塊壘砌的土台,土台與塔身之間有坡道可以上下走動。土台中間橫壓直徑三十厘米的木頭和一些長方木。
佛塔南面的平台地上有許多散亂建築倒塌的大木框架,木頭有卯榫,上壓有紅柳枝夾蘆葦編制的敷草泥頂皮與牆壁。 樓蘭王國最早的發現者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
1900年3月初,赫定探險隊沿著乾枯的孔雀河左河床來到羅布荒原,在穿越一處沙漠時才發現他們的鐵鏟不慎遺失在昨晚的宿營地中。 赫定只得讓他的助手回去尋找。
助手很快找回鐵鏟甚至還揀回幾件木雕殘片。赫定見到殘片異常激動,決定發掘這廢墟。
1901年3月,斯文·赫定開始進行挖掘,發現了一座佛塔和三個殿堂以及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錢、一封盧文書信等大批文物。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台一起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這就是令世人震驚的樓蘭古城。
樓蘭原是一個隨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通過發現的樓蘭古墓及羅布泊地區發現的大量細石器表明樓蘭人本為游牧人,絲綢之路開通後,東西方的商業往來與日俱增,給樓蘭經濟帶來空前的繁榮,域外文明尤其是漢文明傳入樓蘭才加速了樓蘭人發展城市文明。
歷史上,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系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
《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
」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
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
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樓蘭城是樓蘭王國前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樓蘭城依山傍水,作為亞州腹部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早在公元前77年,樓蘭地區已是西域農業發達的綠洲,到了唐代,「樓蘭」卻幾乎成了邊遠的代名詞,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願將腰下劍,直為暫樓蘭」的詩句。
從樓蘭遺址發掘出的文物震驚了世界,其中有珍貴的晉代手抄《戰國策》,考古工作者還在樓蘭墓葬群中發掘出了一具女性木乃伊,經測定距今已有3000年,干屍衣飾完整,面目清秀,定名為「樓蘭美女」,其他文物有做工精細的漢錦,還有漢五銖錢、貴霜王國錢幣、唐代錢幣、漢文和會盧文殘簡等。 樓蘭古城四周的牆垣,多處已經坍塌,只剩下斷斷續續牆垣孤伶伶地站立著。
城區呈正方形,面積約十萬的平方米。樓蘭全景曠古凝重,城內破敗的建築遺址了無生機,顯得格外蒼涼、悲壯。
俯瞰樓蘭古城,城中東北角有一座烽燧,雖然經過歷代不同時期的補修,但依然從它身上可以看出是最早漢代建築的風格 三間房」遺址 烽燧的西南是「三間房」遺址。 這座100的平方米的房屋,建築在一塊高台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