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哪個少數民族的女性脖子上套鐵環,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據說是為了防止野獸咬脖子,是哪個民族
不是我們中國的少數民族。你說的這個應該是長頸族。
長頸族是由泰國北部與緬甸邊界的一個少數民族喀倫族(Karen)的一支巴東(Padaung)族所組成的,只能在湄宏順鎮看的到。長頸族人以脖子長為美。孩子從5-6歲起,就在脖子上套銅圈,一年一個銅圈,使脖子拉長。最長頸者脖子達70厘米。
據傳說,以前居民惹怒了神靈,就派了老虎來吃女人。因此他們決定所有女孩都戴銅頸環以自衛。不過,也有傳說,這些喀倫人原住在緬甸東部,以務農為生,與世無爭。但外人對該區的天然資源有意並吞而引發戰爭。男人出去打戰,女人就把貴重金屬品鑄成金、銀或銅環,戴在頸上或腳上,這風俗就流傳下來。
B. 苗族女人的頭上都會戴一種銀飾,這種銀飾叫做什麼
苗族銀頭飾包括:銀角、銀扇、銀帽、銀圍帕、銀飄頭排、銀發簪、銀插針、銀頂花、銀網鏈、銀花梳、銀耳環、銀護頭花、銀頂花、銀瓢頭排等。
一、銀童帽飾屬於頭飾,通常釘在童帽上。
二、貴州苗族銀角,以地域分為三種類型:西江型、施洞型、排調型。
1、西江型銀角兩角分叉,主紋通常為二龍戲珠形象,龍身、珠體均為凸花,高出底面約一厘米。
2、施洞型銀角又稱銀扇,因其在分叉的兩角間均勻分布四根銀片,頗似扇骨而得名。
3、排調型銀角,銀角似角似羽。兩角一分為二,遠觀似角,近觀如羽。正中開出一支,頂端則明顯為變形銀羽。突出三艾皆插白雞羽。
三、銀帽分為三種類型:重安江型、雷山型、革東型。
四、銀圍帕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將散件銀飾固定在頭帕上;另一種則整體為銀制,內襯布墊或直接固定在頭上。
五、苗族銀發簪式樣極多,雖然同樣是花,但單瓣、復瓣,或束或簇,繁簡密疏,造型大不相同。
六、插針的類型:有葉形銀插針、挖耳銀插針、方柱形銀插針、錢紋鑲珠銀插針、幾何紋銀插針、「壽」字銀插針、六方珠丁銀插針等等。
七、銀耳環:分懸吊型、環狀型、鉤狀型、圓輪型四種。
(2)美女脖子套圈叫什麼擴展閱讀:
苗族銀飾特徵:
1、以大為美,苗族大銀角幾乎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堆大為山,呈現出巍峨之美;水大為海,呈現出浩渺之美。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獨特見識,用美學的觀點來看是很有道理的。同時也體現了你的家庭富裕程度是不錯的,並顯示著苗家姑娘的大氣。
2、以重為美,貴州施洞苗族婦女自幼穿耳後,即用漸次加粗的圓棍擴大穿孔,以確保能戴上當地流行的圓輪形耳環,利用耳環的重量拉長耳垂。有些婦女因耳環過重,耳垂被拉豁。當地耳環單只最重達200克。黎平苗族婦女的簍花銀排圈講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3、以多為美,苗族銀飾上呈現出的"多"的藝術特徵。很多苗族地區佩戴銀飾講究以多為美。耳環掛三四隻,疊至垂肩;項圈戴三四件,沒頸掩額;腑飾、腰飾傾其所有,悉數佩戴。特別是清水江流域的銀衣,組合部件即有數百之多,重疊繁復,呈現出一種繁縛之美。
C. 莫西族女孩到十歲就要進行割唇置盤,世界上還有哪些奇特民族
莫西族是非洲一個極為原始的部落族群,莫西女人在十歲就要舉行及其殘忍的割唇置盤儀式,用刀將下唇和牙齦切開使兩者分離,然後用一個盤子將裂口撐起,並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更換更大的盤子。這種痛苦的狀態將伴隨莫西女人一生,非常的驚悚和殘忍。
如果我們翻閱古代奇書《山海經》,可以從書中了解到更多古人記載的奇特民族,奇特民族的形成往往和地理環境、經濟文化有關,經濟落後地區的怪異習俗比比皆是,或許《山海經》中記述的並不只是傳說。
D. 為什麼非洲一些地區的婦女要在頸上套環以拉長頸的長度
不是非洲是泰國的.
長頸族,是由泰國北部與緬甸邊界的一個少數民族喀倫族(Karen)的一支巴東(Padaung)族所組成的,只能在湄宏順鎮看的到。實際上,「長頸女」的頸部長度和普通人並沒有什麼兩樣,而是她們的鎖骨和肩骨因銅圈的壓迫而下陷。
風俗
按照他們的風俗女孩在5歲的時候就要在頸及四肢套上銅圈帶上1公斤的銅環,十歲開始便每年在頸上多加一個,一直至到二十五歲為止。長頸族覺得女子頸越長便越美,所以她們由五歲開始,這些環只能往上添,不能往下拿,終生都要佩戴。晚上睡覺的時候只取下後面的豎環,而其它環也不取下來,幾天洗一次澡,幾個人互相幫助,用布在環和脖子間搓洗。
很多書上寫因為這些環的支撐慢慢的把脖子拉長其實是不對的,事實上脖子的長度並沒有太多變化,這些環的作用是靠重力把肩膀壓低,顯得脖子長。所以當她們需要看醫生等不得不臨時摘下的時候她們的脖子也會縮回小小,而不像有些書上說的會死掉。
一旦戴上銅圈,這些女性就等於一輩子上了枷鎖,因為她們的頸部肌肉會變得十分脆弱,離開銅圈頸部就有斷裂的危險。他們相信人類的祖先,男人是龍,女人是鳳,龍和鳳是最尊貴和至高無上的,說什麼生在世上的人都要追求做龍做鳳。
長頸族在以前多數是因為迷信和風俗而去弄長頸。而現在除了風俗以外,多是因為生計——為了吸引遊客前來。長頸族在Mae Hong Son這個地方有3個村,最大的一個有兩百多人。他們的文化完全是一樣的,所以只看一個即可。
從清邁前往Mae Hong Son坐車要100多B,7-9個小時。坐飛機800多B,半個小時。去Mae Hong Son一天往返絕對可以了,坐車至少要3天的時間。坐飛機就相當於花錢買時間,對於出國旅行的人來講還是劃算的。 千百年來,家中有女兒的,要在她5歲開始骨骼發育時,在她們的頸上套上銅環,開始時是三個五個,然後每過一個時期就增加,一直到十幾二十個銅環,將頸項脊椎骨拉得畸形變長為止。
自10餘年前因戰亂逃離故鄉後,數百名巴東部落成員一直在泰國北部和緬甸交界的難民營里生活。他們雖然是非法移民,卻因為有獨具魅力的旅遊價值,而得以在泰國立足,日子比其他部族難民好過得多。長頸女郎經營各種紀念品,她們完全靠旅遊業生存的。
歷史
克揚族人在緬甸東部生活了幾個世紀。1948年他們遭到若開族人的侵略和壓迫,不得不逃往異鄉。目前他們雖然住在泰國北部的難民營里,但仍在努力保持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讓女人在脖子上戴上銅項圈就是克揚族的典型習俗。
有些人說克揚族女人這樣打扮是為了使自己看起來像長頸龍,這種龍被克揚族人視為天地萬物之父。另一些人則說這種怪異的裝扮是為了嚇跑在森林裡轉來轉去的飢餓的老虎。還有人說克揚族男人是故意把他們妻子的脖子弄長的,為的是不讓她們被敵對部族擄走。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種裝束是男權主義思想遺留下來的,因為男人只消取下一隻銅圈,就可以立刻輕而易舉地殺死他的妻子。不過多數人都認為這種說法不對。如今克揚族人生活在母系社會中,沒有人再去探究這種習俗的由來,因為人們已主要把這看成是美麗與財富的象徵。也正是為了這個原因,克揚族人繼續在小女孩年滿5歲時開始為她們戴上銅項圈。
還有另外的說法,據傳說,以前居民惹怒了神靈,就派了老虎來吃女人。因此他們決定所有女孩都戴銅頸環以自衛。每個長頸族女人都懂得用草葯來清洗頸項,她們一生中只有幾次把頸上的銅環取下來,那就是結婚、生子以及去世。通常她們不輕易讓外人看到取下銅環的樣子,即使親如丈夫也不例外。
這個過程並不復雜。女孩接受了幾個小時的推拿按摩之後,就有精通此道的人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厘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此後的幾個月里,女孩要一直戴著那些銅圈,靜待脖子發生變化。
等脖子適應了這些銅圈後,就要把它們換成更緊的銅項圈,而且要多加上幾只。克揚族女人最多可以戴25隻銅項圈,重量在5公斤到10公斤之間。這些銅項圈可以藉助鎖骨的支撐來拉長脖子,直到女孩長到青春期、身體完全定型為止。
克揚族女人認為這種習俗完全可以接受。「一開始是又疼又重,不過最後總能適應。」克揚族人莫波說,「最苦的是在天熱的時候,銅圈熱得燙人。」這種時候我們只有到河水裡泡一泡,才能給銅圈降降溫。假如不這樣做,即使天氣涼快下來,被陽光烤熱的銅圈仍會把一陣陣熱浪傳到全身。
旅遊參觀
克揚族女人這種奇特的裝飾物吸引了好奇的歐洲遊客。每年從11月到第二年的2月,天天都有大約200名遊客來到泰國當局為克揚族人設立的難民營參觀。在距泰緬邊界只有幾公里的夜豐頌省,遊客要進入難民營每人需繳35法郎。
從遊客那裡收取參觀費是目前這些克揚族人唯一的經濟來源,但他們只能拿到總錢數的一半,其餘的都落入了泰國人的腰包。這對泰方來說是一筆大有油水可撈的生意,1997年他們甚至強行把一些克揚族婦女帶到泰國北部的帕堯難民營去展覽。
E. 套圈是中國古代娛樂項目嗎
是的。 套圈,民間民俗游戲的一種。手持特定的圓圈型東西,站在指定的位置,扔出去,套中特定的物品即可免費獲得。
套圈是我國民眾喜愛的傳統游戲,起初的套圈只是一種自娛自樂的游戲,現在多被小販們用於商業活動。
F. 長頸族為什麼總是在脖子上面套那麼多的銅圈
長頸族在脖子上面套那麼多的銅圈是因為當地的習俗和當地的審美導致的。但是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地的旅遊經濟套圈的。
四、人口稀少
由於套銅圈的緣故,長頸族正在人數遞減,根據調查目前僅剩下三萬的人口。可以說是“瀕臨滅絕”的情況。
筆者認為,還是得為了生存著想盡量少套一點銅圈,不然過重的銅圈會極速吸食人的壽命的。而且現代科技如此發達,銅圈並非第一選擇的。可以使用一些比較輕便的材質。雖然我很不理解這種審美,但是還是秉持著尊重的原則。
G. 世界上都有哪些比較獨特的民族習俗
隨著近些年旅遊行業的不斷發展,現在大家是越來越喜歡出去旅遊了,不僅是在國內旅遊,甚至還喜歡出國旅遊,比如日本,韓國,泰國,緬甸都是我國人民最喜歡去的國家。在這些國家中,緬甸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的選擇,充滿了異域風情,而且這里佛塔是非常多的。說到這里,大家應該都有聽說過緬甸有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長頸族吧。
很多人好奇,那麼這些人在洗澡的時候是怎麼洗脖子的,銅圈也不能摘下來,其實大家真的想多了,這里的人會將稻草塞進銅圈內拉鋸般擦洗,或者是互相幫忙洗一下,雖然聽上去是那麼的不可思議,是那麼的難受,但他們好像並不覺得奇怪,不知道對於這樣的民俗習慣,你怎麼看呢?
H. 騾子馬脖子上戴的圈是什麼
套包
tào bāo
套在牲口脖子上,防止套繩下滑的的皮革製成的包。
I. 套圈游戲還可以叫啥名
套圈游戲還可以叫丟圈圈。
套圈游戲的玩法:
套圈場地擺上成盒的香煙、泥娃娃、玻璃茶杯、小鏡子、小玩具、糖果等小物品,在距這些物品的數米之外拉一條繩子。
參加者多數為兒童,先交錢買圈,拿到圈後,站在繩外,瞄準自己想要的東西,將圈擲去,如果套中物品,物品歸擲者所有。
(9)美女脖子套圈叫什麼擴展閱讀
其他傳統游戲:
一、踢毽子
鍵子用雞毛作上部,小圓鐵板或銅錢作「底墊」,以布相包紮而成。耍時,由一名或數名兒童,以腳尖、腳後跟相踢,數多不失誤者為優勝。
二、跳坊(房)
在地上劃若干線條,分成片塊,兩行,每行四至六塊,兩孩童以單腿跳,或腳夾瓦片跳,跳時數數字,不掉瓦片,以多為勝。
三、抓子
以石子、瓦蛋、泥蛋等為子,一手抓完,摔至空中,約近尺高,然後用手全接,或翻手以手背相接,以不掉為勝,抓子時可留子,在扔空時,迅速抓住遺子並接住空中甩上的子,以不掉為勝。
J. 套圈是什麼意恩
簡單的說就是算計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