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西河池在哪裡
河池市地處廣西西北邊陲、雲貴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東連柳州,南界南寧,西接百色市,北鄰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介於東經106°34'~109°09'、北緯23°41'~25°37'之間。東西長228公里,南北寬260公里,全市土地面積3.35萬平方公里。
Ⅱ 廣西河池屬於哪個市
河池市地級市,由柳州市管理。
河池市,又名金城江,地處廣西西北邊陲、雲貴高原南麓,距離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314公里,國家「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西南出海大通道穿境而過,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咽喉要塞,境內資源豐富,物華天寶,是「南貴昆經濟區」、「泛珠三角經濟圈」、和「東盟自由貿易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聚集交匯的樞紐。
河池是廣西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區域。河池是一座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全市少數民族人口321萬人,占總人口的83.67%,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區之一。
河池山川秀美、物產豐富,素有「四區五鄉」之美稱。「四區」即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地區、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五鄉」即中國有色金屬之鄉、中國水電之鄉、世界銅鼓之鄉,世界長壽之鄉,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
Ⅲ 河池市是哪個省
河池,簡稱「河」,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地處廣西西北邊陲、雲貴高原南麓,距離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314千米,境內地形多樣,結構復雜,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處低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轄2區9縣,總面積3.35萬平方千米。2017年戶籍人口429.87萬人。[1][2][3]
河池境內國家「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西南出海大通道穿境而過,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咽喉要塞,是「南貴昆經濟區」、「泛珠三角經濟圈」、和「東盟自由貿易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聚集交匯的樞紐。河池是廣西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區域。河池是一座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區之一。[4][5]
河池「四區」即革命老區[6]、少數民族地區、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地區[7]、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5];「五鄉」即中國有色金屬之鄉[8]、中國水電之鄉[5]、世界銅鼓之鄉[9],世界長壽之鄉[10],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5]。
2017年,河池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4.60億元。[11]2018年12月13日,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12]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13]
中文名稱
河池
外文名稱
Hechi、Hozciz(壯)
別名
宜山、金城江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數說河池
| 合作夥伴:中國社會科學院、 國家統計局、 艾漫數據、 網路地圖、 網路知識圖譜、 貝殼、 攜程
查看全部
歷史沿革
秦至清代
河池市地域,為先秦時屬百越之地。
共4張
河池市夜景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軍攻取嶺南地區,設置桂林、南海、象3郡。
漢高祖三年(前204年),南海尉趙佗擊並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國,自立為南越王,定都番禺,控制了整個嶺南地區。今河池市地域大部分屬南越國。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派兵平定南越國後,在嶺南設置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朱崖、儋耳9郡;在西南設置牂牁郡。
三國時期,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區、宜州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東蘭縣、巴馬瑤族自治縣、鳳山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等屬吳國鬱林郡地;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屬吳國桂林郡潭中縣地;南丹縣、天峨縣屬蜀國益州牂牁郡毋斂縣地。
兩晉,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區、宜州市、東蘭縣、鳳山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等屬桂林郡龍剛縣(治所在今宜州市)地;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屬桂林郡潭中縣地;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晉屬桂林郡龍剛縣地,東晉屬桂林郡潭中縣地;巴馬瑤族自治縣屬晉興郡增翊縣地(一說屬廣郁縣地);南丹縣、天峨縣屬牂牁郡。
南北朝,宋、齊時期,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區、宜州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東蘭縣、巴馬瑤族自治縣、鳳山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等屬桂林郡龍定縣(治所在今宜州市)地;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屬桂林郡潭中縣地;南丹縣、天峨縣屬南牂牁郡。
隋朝,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區的部分、宜州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南丹縣、鳳山縣的部分屬始安郡地;金城江區的部分、東蘭縣的部分、巴馬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等屬鬱林郡地;天峨縣的部分、東蘭縣的部分、鳳山縣的部分屬南寧州地;天峨縣的部分屬牂牁郡地。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分屬黃水、臨牂兩縣地,初隸東寧州,後改屬融州;大業二年(606年)黃水、臨牂兩縣廢,並入義熙縣,屬始安郡。
唐朝,今河池市地域,分別隸屬於嶺南道邕州都督府、桂州都督府,江南道黔州都督府和黔中道。
五代十國,今河池市地域,大部分屬宜州地,部分(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屬融州,部分(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屬環州。均先屬楚,後屬南漢。
宋朝,北宋(960年—1125年)至南宋理宗(趙昀)景定五年(1264年),仍置宜州,州治宜山縣,宜州因曾為度宗皇帝的潛邸升為慶遠府,府治宜山縣。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慶遠安撫司,司治宜山縣。至元十四年(1277年),南丹州改稱南丹安撫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慶遠安撫司為慶遠路總管府,府治宜山縣。大德元年(1297年)九月,取消慶遠路和南丹安撫司,置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司治宜山縣。初隸湖廣行中書省。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為慶遠府,府治宜山縣;洪武二年正月,改慶遠府為慶遠南丹軍民安撫司,司治宜山縣;洪武三年三月,復改慶遠南丹軍民安撫司為慶遠府,府治宜山縣。隸廣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因襲明朝,置慶遠府,府治宜山縣。屬右江道,隸廣西承宣布政使司。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區、宜州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部分、東蘭縣、巴馬瑤族自治縣的部分、鳳山縣的部分、都安瑤族自治縣的部分、南丹縣、天峨縣的部分均屬慶遠府轄地;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部分屬柳州府羅城縣地,天峨縣的部分屬泗城府凌雲縣地,巴馬瑤族自治縣的部分屬思恩府和百色直隸廳轄地,鳳山縣的部分屬泗城府和百色直隸廳轄地,都安瑤族自治縣的部分和大化瑤族自治縣屬思恩府安定土巡檢司和都陽土巡檢司轄地。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置慶遠府。民國二年,廢府設道,道領縣,慶遠府被取消,原所轄縣劃歸柳江道(治所在馬平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11月廢道,原道屬各縣直隸廣西省。民國十九年(1930年)4月,全省設12個民團區 ,置宜山民團區,區治宜山縣,轄8個縣。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月,廣西省政府決定將12個行政督察區合並為7個區,其中:原第四(柳州)行政督察區、第七(慶遠)行政督察區合並為第二區,區治柳江,轄19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根據內政部頒布的調整行政督察區原則,廣西省政府決定將第二區的部分縣撥出,另成立第十行政督察區,區治宜山縣,轄8個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廣西省政府決定將第五(百色)行政督察區的東蘭縣、萬岡縣、鳳山縣、樂業縣及原第十行政督察區的天峨縣分出,另成立第十二行政督察區,區治鳳山。
共和國時期
1950年1月1日,成立慶遠專區,治宜山縣慶遠鎮,轄9個縣。2月改稱宜山專區,轄9個縣。
1952年8月,柳州專區撤消,所轄各縣,除鹿寨縣劃歸桂林專區外,其餘7縣並入宜山專區,宜山專區轄縣增至15個。
1952年12月,桂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宜山專區隸屬之。1956年3月,桂西壯族自治區改稱桂西壯族自治州,宜山專區改稱宜山地區,隸屬自治州。
1957年12月,桂西壯族自治州撤銷,宜山地區復稱宜山專區,直隸廣西省。
1958年7月,宜山專區改稱柳州專區,機關駐地從宜山縣慶遠鎮遷至柳州市。
1965年5月18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河池專區,治所在河池縣金城江鎮(今金城江區金城江鎮),轄10個縣。 1971年9月,河池專區改稱河池地區,轄縣不變。
2002年6月1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池地區,設立地級河池市,於同年11月1日正式掛牌成立,轄11個縣(市、區)。
2016年12月1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宜州市,設立河池市宜州區;同意河池市政府駐地遷至宜州區。[2] [1]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6月,河池市轄2區9縣。市政府駐地宜州區中山大道6號
Ⅳ 河池在哪裡
河池所屬的省:廣西。
河池,簡稱「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地處廣西西北邊陲、雲貴高原南麓,距離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314千米,境內地形多樣,結構復雜,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地處低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轄2區9縣,總面積3.35萬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河池市常住人口為3417945人。
城市建設
2018年底全市行政土地總面積3347.62千公頃。全年全市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845.97公頃,比上年減少573.52公頃。
全年全市總用水量14.45億立方米,減少0.12億立方米,其中,農田灌溉用水10.16億立方米,減少0.26億立方米;工業用水0.64億立方米,減少0.02億立方米;
生活用水1.99億立方米,增加0.01億立方米。全市人均綜合用水量407立方米,減少8立方米。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182立方米,減少39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55立方米,減少6立方米。
Ⅳ 河池市屬於哪個省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南麓,主要為喀斯特山區,北有九萬大山、鳳凰山,南有都陽山、青龍山等山脈。
河池市下轄2個市轄區、4個縣、5個自治縣。
市轄區:宜州區、金城江區
縣:南丹縣、天峨縣、鳳山縣、東蘭縣
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巴馬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
(5)美女廣西河池哪裡的擴展閱讀:
河池屬副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冬溫和而短,夏悶熱並長。冬春濕潤,陽光低;夏秋相當晴朗。降雨集中在5月-8月。1月平均氣溫10.9℃,7月平均氣溫28.1℃,年平均氣溫20.5℃。
2002年6月,撤銷河池地區,設立地級河池市,原縣級河池市改為金城江區。2012年初,龍江河池至柳州河段發生嚴重的鎘污染事件。2016年1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宜州市,設立河池市宜州區;河池市人民政府駐地將由金城江區遷往宜州區。
Ⅵ 廣西河池市哪個縣的美女最多
實話講我覺得河池市的美女都比較少,一定要講的話,估計就是金城江了,經濟比較發達,美女自然就多啦,在縣裡面,長得漂亮的哪個不跑去大地方?
Ⅶ 廣西河池市是在廣西的那個位置呀
河池市在廣西西北邊陲。
河池,簡稱「河」,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地處廣西西北邊陲、雲貴高原南麓,距離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314千米,境內地形多樣,結構復雜,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處低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轄2區9縣,總面積3.35萬平方千米。2017年戶籍人口429.87萬人。
河池境內國家「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西南出海大通道穿境而過,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咽喉要塞,是「南貴昆經濟區」、「泛珠三角經濟圈」、和「東盟自由貿易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聚集交匯的樞紐。
(7)美女廣西河池哪裡的擴展閱讀
河池市旅遊景點介紹:
1,紅水河百里畫廊
紅水河百里畫廊是大化電站至江南鄉的紅水河段,長50千米,方園200多平方千米。大化水電站閘壩後,紅水河河道形成了寬300—500米,深30—50米的峽谷水庫。
2,水晶宮
水晶宮位於巴馬縣城西北的那社鄉大洛村牛洞屯,距縣城約44千米,交通便利。 水晶宮發育在峰叢窪地谷地岩溶地貌區,地形起伏較大,洞口位於岩溶峰簇的山坡上,高出現代侵蝕面約150m。
Ⅷ 廣西河池市哪個縣的美女最多
實話講我覺得河池市的美女都比較少,一定要講的話,估計就是金城江了,經濟比較發達,美女自然就多啦,在縣裡面,長得漂亮的哪個不跑去大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