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何古代的美人都喜歡拿一把團扇
我們在看宮廷劇中經常會看到很多,美人手中都會拿著一把扇子。微微搖動扇子,盡顯女性的柔美之風。東方女子大多含蓄矜持,而且古代很多場合要求女子不能公開露面,這時候女子就會拿著一把團扇遮面,這樣不但達成了要求還顯得好看又優雅。
並不只是圓形的扇子才可以被稱為團扇,團扇的種類豐富多彩,有簡單的方形圓形到各種各樣的花型都可以被稱為團扇,而且團扇的造型也越來越精美。雖然隨著時間的發展,現在的我們出行在外已經很少用扇子了,但各種造型精美的古風團扇還是很受女性的喜愛。
B. 一個女人手上拿把扇子,上面有個吳是什麼成語
吳帶當風
C. 有沒有一張手持扇子的美女的成語
你的意思是,你要找一個成語來形容【一個美女手持一把扇子】
解答:可以用【舞裙歌扇】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美女手持一把扇子】
【成語】: 舞裙歌扇
【拼音】: wǔ qún gē shàn
【解釋】: 歌舞的裝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美人。同「舞衫歌扇」。
【舉例造句】:她可真是一個舞裙歌扇的美人!
【拼音代碼】: wqgs
【近義詞】: 舞衫歌扇
D. 描寫女子持扇的唐詩
怨歌行(團扇) 【漢】班婕妤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白羽扇【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圓因裁製功.颯如鬆起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引秋生手裡,藏月入懷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稱相對,清瘦白須翁.
扇【唐】李嶠
翟羽舊傳名,蒲葵價不輕.花芳不滿面,羅薄詎障聲.
御熱含風細,臨秋帶月明.同心如可贈,持表合歡情.
扇【唐】陸暢
寶扇持來入禁宮,本教花下動香風.
姮娥須逐彩雲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畫牡丹【唐】羅隱
為愛紅芳滿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
葉隨彩筆參差長,花逐輕風次第開.
閑掛幾曾停蛺蝶,頻搖不怕落莓苔.
根生無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詠破扇【唐】唐怡
輪如明月盡,羅似薄雲穿.
無由重掩笑,分在秋風前.
悲紈扇【唐】韋應物
非關秋節至,詎是恩情改.
掩顰人已無,委篋涼空在.
何言永不發,暗使銷光彩.
古扇【唐】項斯
昨日裁成奪夏威,忽逢秋節便相違.
寒塵妒盡秦王女,涼殿恩隨漢主妃.
似月舊臨紅粉面,有風休動麝香衣.
千年蕭瑟關人事,莫語當時掩淚歸.
詠扇【唐】徐夤
為發涼飆滿玉堂,每親襟袖便難忘.
霜濃雪暗知何在,道契時來忽自揚.
曾伴一樽臨小檻,幾遮殘日過迴廊.
漢宮如有秋風起,誰信班姬淚數行.
代秋扇詞【唐】鄭谷
露入庭蕪恨已深,熱時天下是知音.
汗流浹背曾施力,氣爽中宵便負心.
一片山溪從蠹損,數行文字任塵侵.
綠槐陰合清和後,不會何顏又見尋.
E. 為何美人都要拿一把團扇,是裝飾還是另有原因
個人認為美人都要拿一把團扇,即是裝飾又是有實用功能。一方面,一般團扇上都畫有別致美麗的圖案,或者綉花,即代表美女的才藝或品味,又襯托女子的氣質。另一方面,在暑熱的夏天,即可用來遮陽,擋臉,也可用來納涼之效。
在古代女子成親時有「掩扇」和「卻扇「的習俗,所以團扇又有相當於現在的紅蓋頭的功能,其意義一是「遮羞」,二是「避邪」。在團扇的遮擋下,女子一步步走向夫家,走向未曾蒙面的愛情和一生未知的命運。
在古代沒有現代降溫的設備,女子出門,扇子又有納涼,遮陽之用。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和分析,希望能讓大家對美人手中團扇的作者有所了解。
F. 描寫古代女子拿團扇的句子,團扇要重點描寫!
一群大家閨秀在院子裡面嬉戲,有的摘花戴在頭上,有的在亭子里彈琴,有的拿著團扇在賦詞,每把團扇上面的圖案都不一樣,有的上面是牡丹,有的上面是鴛鴦,有的上面是詩詞,各種各樣,煞是好看!
G. 形容「美女搖扇的美姿」的古詩有哪些
悲紈扇
【唐】韋應物
非關秋節至,詎是恩情改。
掩顰人已無,委篋涼空在。
何言永不發,暗使銷光彩。
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綉(一作著綺)羅襦,雙雙金鷓鴣。
菩薩蠻
鳳凰相對盤金縷,牡丹一夜經微雨。明鏡照新妝,鬢輕雙臉長。
畫樓相望久,欄外垂絲柳。音信不歸來,社前雙燕回。
H. 古代女子用的扇子怎麼稱呼
您說的是團扇,也稱「圓扇」、「宮扇」和「紈扇」,在宋代以前男女都使用這種團扇。宋代出現了摺扇,但未得到普及,到明代男性改用摺扇,相應的明代以後團扇就演變成為女性專用扇子。
I. 幫幫忙 描寫古代女子使用扇子比武的句子
長恨歌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芙蓉如面柳如眉
詩經。衛風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洛神賦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lù)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y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象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máo),右蔭桂旗。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tuān)瀨之玄芝。
J. 描寫團扇的詩句
圓扇,也叫「宮扇」、「紈扇」。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宋以前稱扇子,都指團扇而言。王昌齡《長信愁》詩:「奉帚平明秋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杖扇新錄》載:近世通用素絹,兩面綳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圓、腰圓、六角諸式,皆倩名人書畫,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類。名為「團扇」。
團扇出現在西漢時期,又稱絹宮扇、合歡扇,是當時妃嬪仕女的飾品。然而在歷代,團扇已幾乎成為紅顏薄命、佳人失勢的象徵,如唐代王建的詞:「團扇,團扇,美人並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至於團扇怎麼與凄楚悲涼的人生境況有了關聯,這一切還須從漢代的班婕妤說起。
婕妤並非班氏的名字,而是漢代後宮嬪妃的稱號。因班曾入宮被封婕妤,後人一直沿用這個稱謂,以致其真實名字無從可考。漢制,「婕妤」原來僅次於皇後,後從成帝始置昭儀,婕妤位在昭儀之下,爵同上卿,在後妃中地位較高。相傳班婕妤是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也就是《漢書》的撰寫者班固和出使西域的名將班超的姑母。《漢書·外戚傳》說她少有才學,工於詩賦,漢成帝時被選入宮,初為少使,不久定為婕妤。
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後妃,在趙飛燕入宮前,漢成帝對她最為寵幸。班婕妤在後宮中的賢德是有口皆碑的,不與皇帝同車出遊,王太後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後宮更加突出。班婕妤當時加強在婦德、婦容、婦才、婦工等各方面的修養,希望對漢成帝產生更大的影響,使他成為一個有道的明君。可惜漢成帝不是楚莊王,自趙飛燕姐妹入宮後,聲色犬馬,班婕妤受到冷落。
從此深宮寂寂,歲月悠悠。班婕妤憫繁華之不滋,藉秋扇以自傷,作《團扇詩》,又稱《怨歌行》: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
棄捐莢笏中,恩情中道絕。
她在詩中自比秋扇,感嘆道:「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用潔白的細絹剪裁的團扇,天熱時與主人形影相隨。涼秋時節,則被棄置箱中。後世便以「秋涼團扇」作為女子失寵的典故,又稱「班女扇」。班婕妤如此殘度晚年,漢成帝死後,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終其生。伴著冢形碑影,又孤獨地生活了五年,便離開了人世,時年約四十餘歲,後葬於延陵。
唐李益《宮怨》詩:「露濕晴花宮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陽。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
王昌齡《長信秋詞》雲:「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皆描繪了班婕妤當時的苦悶心境。
劉禹錫《團扇歌》:「團扇復團扇,奉君清暑殿。秋風入庭樹,從此不相見。上有乘鸞女,蒼蒼蟲網遍。明年入懷袖,別是機中練。」
劉方平《班婕妤》:「夕殿別君王,宮深月似霜。人幽在長信,螢出向昭陽。露□紅蘭濕,秋凋碧樹傷。惟當合歡扇,從上篋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