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樓蘭女是什麼意思
2011年7月13日,一名網友乘坐北京地鐵13號線,發現了一個包裹嚴實的樓蘭女。漂亮、高貴以及富有神秘感,看樣子不像是內地女孩。途中有位大爺議論說是古代樓蘭的裝束。這位女子在炎炎夏日包裹嚴實,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最重要的是,她的裝束與之前1980年穆舜英發掘出一具女性干屍極為相似,史稱「樓蘭美女」。 卷壓在尖頂氈帽內,帽插數支翎,膚色紅褐色富有彈性,眼大窩深,鼻樑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 原的「古代樓蘭女子」甚為相似。
㈡ 什麼是樓蘭美女,為什麼叫樓蘭美女
在孔雀河下游的鐵板河三角洲,曾發現了一片墓地,墓中出土有一具中年女性干屍,體膚指甲保存完好。她有一張瘦削的臉龐,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頭發披肩。她身上裹一塊羊皮,毛織的毯子,胸前毯邊用削尖的樹枝別住,下身裹一塊羊皮,腳上穿一雙翻皮毛制的鞋子,頭上戴氈帽,帽上還插了兩枝雁翎,被世人稱為「樓蘭美女」。經用她身上的羊皮殘皮做碳14鑒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屍。她是誰?為什麼會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就成為考古界的謎。
「樓蘭美女」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年代最早的一具,距今約有4000年歷史。眼大窩深、鼻樑高窄、下巴尖翹的「樓蘭美女」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然而,關於此屍所代表的人群具體屬於何種種族類型以及他們生前是當地土著還是從他處遷徙而來等問題至今在考古界仍眾說紛紜。
清秀的娥眉,深邃凹陷的雙眼,薄唇輕抿,俊美而憂郁。
4月10日,又一幅樓蘭美女的形象,在素有「古人復原大師」之稱的趙成文教授筆下,穿越遠古的隧道展現在人們面前。
北京邂逅「樓蘭美女」
2005年4月4日,趙成文教授赴北京辦案,在北京從《樓蘭千年的傳奇和千年的謎》一書作者之一梁越手中,得到有關樓蘭美女的圖片資料。該資料上的「樓蘭美女」是舉世聞名的鐵板河女屍木乃伊,人稱「樓蘭美女」。
曾在2004年4月復原了一個「樓蘭美少女」的趙教授,在拿到圖片時非常激動,返回沈陽後,他立即帶領助手投入研究。
「樓蘭美女」俊美憂郁
據趙教授介紹,他首先將樓蘭美女的顱骨X光片掃描進電腦,然後根據繪畫中的「三庭五眼」理論,用4橫5縱的9條直線確定五官位置和大小。
之後,參考出土時為樓蘭美女屍體拍攝的照片,以及相關資料,將相關信息輸入趙成文教授自己研製的「警星cck-3型人像模擬組合系統」內,再按照人體解剖學和人類學原理,從這個系統的部件庫中尋找與樓蘭美女顱骨相匹配的五官部件。然後再運用美術、醫學等知識進行製作。
此次還原中,趙教授非常注重形象寫性:年齡35歲左右,是一個成熟的女人,眼睛深凹且有神,大眼睛,高鼻樑,鼻尖而翹,薄薄的紅唇,下頦較尖,顴骨略高。並把氈帽改成白色羊絨帽,帽上插有3根雁翎,頭發棕紅色,並增加了長度,身著粗線混紡上衣,側身姿勢,略左側,與右側頭發呼應。
這是中國刑警學院首席教授趙成文教授還原的第15具古人形象。 構圖形成後大家發現,這是一個十分俊美,卻帶有著濃重憂郁氣質的中年美女。
據了解,趙成文教授下一步准備再次赴新疆考察,將藉助一名守疆有功將軍的木乃伊來復制其形象。
之後他將已復原過的古人相關信息整理出版一本古屍復原的專著。
樓蘭(Kroraina),少女般的名字。
說到樓蘭就不得不說羅布泊。從考古推測的時斷時續的歷史再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探險事故,羅布泊—樓蘭一線留下了太多的故事。這是個神秘與恐怖的地帶。
1980年穆舜英發掘出一具女性干屍,始稱「樓蘭美女」。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最早的一具,距今約有三千八百年的歷史。科學測定該女子死時為四十五歲左右,生前身高1.57米,現重10.1千克,血型為O型,出土時她仰卧在一座典型風蝕沙質土台中,墓穴頂部覆蓋樹枝、蘆葦、側置羊角、草簍等。古屍身著粗質毛織物和羊皮,足蹬粗線縫制的毛皮靴。發長一尺有餘,呈黃棕色,卷壓在尖頂氈帽內,帽插數支翎,膚色紅褐色富有彈性,眼大窩深,鼻樑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
清秀的娥眉,深邃凹陷的雙眼,薄唇輕抿,俊美而憂郁。這是中國刑警學院首席教授趙成文教授還原的樓蘭美女。
樓蘭女屍雖然只有3800年屍齡,但是是在自然狀態下的保存,而且保存十分完好,也是足以創造世界記錄的。在出土的女屍身上,我們發現了干癟的臭蟲,在她那修長的金發內還找到了死去的虱子。虱子、臭蟲是"趨溫性"寄生昆蟲,居然未因人體死亡冷卻而離去,抑或它們對美麗的樓蘭姑娘也有一番深深的戀情?
㈢ 有關學者對樓蘭美女有什麼說法
曾經顯赫一時的樓蘭美女與其樓蘭古國一起消失在大漠黃沙中,關於樓蘭古國消失之謎一直是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據有關學者考證,共有以下說法導致了樓蘭古國和樓蘭美女的消失:一是樓蘭消失於戰爭;二是衰敗於乾旱、缺水,生態惡化;三是與羅布泊的南北游移有關;四是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辟有關;五是被瘟疫疾病毀滅;六是被生物入侵打敗。當時,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螻蛄昆蟲,在樓蘭沒有天敵,生活在土中,能以樓蘭地區的白膏泥土為生,成群結隊地進入居民屋中,人們無法消滅它們,只得棄城而去。
㈣ 美麗的樓蘭女有什麼傳說
相傳,樓蘭女在絲綢之路上久負盛名,以致西域王公貴族紛紛娶樓蘭女為妻。
公元326年,割據敦煌的大軍閥張駿趁天下大亂,派將軍楊宣攻打鄯善。鄯善王元孟被逼無奈,不得不獻出樓蘭美女,這才平息了戰爭。這位金發碧眼的樓蘭姑娘深得張駿的歡欣,不僅給她「美人」封號,還特地為她營造了一座名叫「賓遐觀」的宮殿(見《晉書·張駿傳》)。
而敦煌漢長城出土漢簡中,也提到「東葉捷翕侯、故焉耆侯虜址妻即鄯善女」。焉耆侯就是焉耆王,王莽纂位時,西域諸王都被降為侯。故知此簡寫於西漢末年。
㈤ 關於樓蘭公主
3800年,想想這是一個什麼概念,這是一個多大的時間跨度?在中原的3800年,還是夏朝的統治時期。文中的<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樓蘭姑娘就生活在那個時代,不管當時是一個怎樣的生存條件樓蘭姑娘的美,跨越時空還是留給了生活在3800年後的我們,那沒有去過古墓溝的人,要找到它絕非易事。這里實際上是一片正在發育中的雅丹地貌,類似的溝壑一條又一條,似連又若離,我們也是幾經周折,才在這片溝群中找到古墓溝。古墓溝距孔雀河不過數里之遙,墓地選擇在台地上,也有防洪之虞,看來當時人們就很看風水"。初見墓地,就給人震撼之感。偌大的墓地上,彷彿落下了無數光芒四射的"太陽",每一個"太陽",就是一個墓。此情此景,使我不禁浮想聯翩:當年後羿射日,射下的9個太陽,是否就落在了這里?每個墓地,都有一個"核",這個"核"是由緊密的一圈圈胡楊木樁構成的。我數了一數,每個墓地的胡楊木圈都是7層,"7"的數字,一定在當時有什麼含意,也許與佛塔多為7層寓意是一樣的吧?墓地之外圍,又有一批鱗次櫛比、埋葬甚淺的小墓,正是這些小墓地,給我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 第一具女干屍出現在我們面前時,大家都趕忙上前照像,留下永遠的紀念。我卻在一旁沉入了思考。 我曾見過斯文·赫定當年給樓蘭女屍拍下的照片,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想不到我也會親眼目睹樓蘭女屍的真實形象,給我的感覺更是十分強烈。樓蘭姑娘的確十分美。她們臉龐不大,下頦尖圓,雙眼大大,似乎還能令我們感覺到那雙明亮眼睛中透出的清澈喜人的目光。長長的眼睫毛,歷歷可數。高高的鼻樑有力地增強了整個臉龐的造型美。濃密的黃褐色自然捲曲的長發,很有風致地散披肩後,頭頂則卷壓在尖尖的氈帽中。黑褐色的氈帽緣邊飾有耀眼的紅色絨線,色彩協調、美觀,帽頂左右還綴有幾支彩色斑斕的翎羽。頸部,圍有一條絨絨的皮裘,既保暖,又漂亮。赤裸的身軀緊裹在一件毛線毯中。出露的雙腳穿著一雙幾經補破綴新的短腰皮靴。整體形象是一個迷人的標致女孩。 據後來新疆文物考古所所長王炳華研究員告訴我,他們曾以古墓溝墓地出土的木材、毛布、羊皮等為材料,先後請國內多家權威研究機構總共做了10組碳14測定,除兩組差別較大外,其餘都在3800年上下。基本上可以認為古墓溝墓的入葬年代在距今3800年左右。關於那兩組差別較大的測定,還曾經有過一段故事。那一年,新疆考古所將樓蘭女屍送往上海展覽,急不可待的新聞記者捷足先登趕到機場迎接,考古所負責護送的同志不小心說出了誤測的女屍年齡,第二天的上海《解放日報》搶先發表了樓蘭女屍有6000年屍齡的報道。6000年的屍齡,遠超過了埃及法老5000年木乃伊的記錄,引起了世界的轟動。好在後來大量的檢測結果出來,才彌補糾正了這一錯誤。 樓蘭女屍雖然只有3800年屍齡,但是是在自然狀態下的保存,而且保存十分完好,也是足以創造世界記錄的。在出土的女屍身上,我們發現了干癟的臭蟲,在她那修長的金發內還找到了死去的虱子。虱子、臭蟲是"趨溫性"寄生昆蟲,居然未因人體死亡冷卻而離去,抑或它們對美麗的樓蘭姑娘也有一番深深的戀情?這也許是值得昆蟲學家進一步研究的新課題。美麗的樓蘭姑娘生活其實是十分困苦的,從勉強裹體的織造十分粗陋的毛皮,腳上穿的千縫百補的皮鞋可以看出,當時的物質是很不豐富的。從已發掘出的干屍或人骨標本看,當時人們死亡時年齡都很低,艱難的生活環境,使她們過早耗盡了精力,走向了生命的終點樓蘭姑娘來自何方?在見到古墓溝的女屍後,從她們高隆的鼻樑、黃褐的卷發、尖頂的氈帽,我猛覺得,她們與今日的塔吉克族十分相似。考古學家們告訴我,我這種感覺是正確的,她們與塔吉克民族確有某種親緣關系。 在古羅布人的墓葬中,在包裹屍體的毛毯上,凡相當頸下的部位,都置放有一個小囊,囊內收藏有一些細碎的胡麻細枝。這種葬俗,據瑞典學者貝格曼研究,與印度跋希人相似。跋希人在宗教祭禮中用一種植物來產生所謂"浩瑪"或"所瑪",以使靈魂能安然升天。古羅布人所用的胡麻碎枝,大約也是起這種功用的。跋希人是古伊蘭人的一支,而新疆的塔吉克人也是古伊蘭人的一支。這種習俗的一致,也可能是他們民族淵源的一種反映。當然,鄰近地區間因文化思想的交流而表現出在某些習俗上的一致,也是可能的。新疆考古學者也曾經對樓蘭城郊墓葬中發掘出土的6個顱骨進行過人種學測定,其中5個屬歐洲人種,1個屬蒙古人種。5個歐洲人種頭骨中4個形態比較一致,與地中海東支的印度--阿富汗類型接近,另 1個則介乎地中海和帕米爾--費爾干類型之間,但在許多特徵上仍可能是地中海人種的變異。屬蒙古人種的頭骨,略接近南西伯利亞類型。由此,也許可以推測,古羅布人的種族組成,以歐洲人種的地中海東支類型占相當優勢。這一特點,與帕米爾塞克類型居民相似,說明他們之間存在密切的種族系統學關系。而個別蒙古人頭骨的存在,又說明古羅布人的人類學成分不是單純的歐洲人種民族。羅布窪地,連同塔里木盆地,在地質時期都曾經是古地中海的組成部分,而在與地中海斷絕自然的聯系後,在歷史時期,在人類學上又表現了驚人的相似。這一事實說明,環境與社會,是具有繼承性的。
㈥ 樓蘭美女,實際上她只是一具3800年的干屍而已,為什麼被稱為「美女」
科學家經過復原後非常漂亮。聞名世界的樓蘭文化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它的出現不僅推動著中國歷史的發展,還給世界的發展帶來了神奇的一筆。早前的樓蘭古國是我國絲綢之路發展的重要之地。而後來樓蘭古國消失的原因更是成為人們不解的謎團。憑空消失的樓蘭古國,在1979年出土了一具完好的樓蘭女屍給樓蘭文化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更是引起了世界的轟動。
在一個船型木棺材中,有一位靜躺的女子,揭開覆蓋在面部的朽布,一個年輕貌美的姑娘,雙眼緊閉著,嘴角微微上翹。她的身體用嚴密的裹屍布纏繞著,一碰紗布就風化成粉末了。他們發現的這具保存完好的樓蘭女屍,傳說是樓蘭公主。她的發現是在小河附近,人們也把她稱之為小河公主。
㈦ 樓蘭姑娘是什麼意思i
《樓蘭姑娘》是一首俞靜演唱的以新疆古城樓蘭為背景的著名歌曲。歌曲是付林作曲,楊海潮、付林填詞,出品年代是1994年。
歌詞如下:
有一個蒙著花蓋的新娘 看不到她那純真的臉龐
踏著一串悠揚的歌聲 去往出嫁的路上
有一個蒙著花蓋的新娘 捧起黃沙半個太陽
留給我永不流逝的芳香 牽走我日夜的夢想
樓蘭姑娘你去何方 樓蘭姑娘你去何方
前面路太遠前面風太狂 不如停在我的帳房
樓蘭姑娘你去何方 樓蘭姑娘你去何方
前面路太遠前面風太狂 你是我的夢中新娘
樓蘭姑娘你去何方,樓蘭姑娘你去何方
(7)樓蘭美女有什麼寓意擴展閱讀:
1、1980年穆舜英發掘出一具女性干屍,始稱"樓蘭美女"。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最早的一具,距今約有三千八百年的歷史。發長一尺有餘,呈黃棕色,卷壓在尖頂氈帽內,帽插數支翎,膚色紅褐色富有彈性,眼大窩深,鼻樑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清秀的娥眉,深邃凹陷的雙眼,薄唇輕抿,俊美而憂郁。這是中國刑警學院首席教授趙成文教授還原的樓蘭美女。
2、《史記·大宛列傳》中記敘了張鴦到西域後的實地見聞與對樓蘭國的印象:"國最在東垂,近漢,當白龍堆,乏水草,常主發導,負水擔糧,迭迎漢使。"這個記載不僅為我們指明了絲綢之路當時是貫通歐亞大陸的唯一的陸上通道,曾紅火一時。
㈧ 樓蘭女是什麼人為什麼叫樓蘭女
「樓蘭美女」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年代最早的一具,距今約有4000年歷史。眼大窩深、鼻樑高窄、下巴尖翹的「樓蘭美女」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然而,關於此屍所代表的人群具體屬於何種種族類型以及他們生前是當地土著還是從他處遷徙而來等問題至今在考古界仍眾說紛紜。 清秀的娥眉,深邃凹陷的雙眼,薄唇輕抿,俊美而憂郁。1980年穆舜英發掘出一具女性干屍,史稱「樓蘭美女」。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最早 樓蘭美女
的一具,距今約有三千八百年的歷史。科學測定該女子死時為四十五歲左右,生前身高1.57米,現重10.1千克,血型為O型,出土時她仰卧在一座典型風蝕沙質土台中,墓穴頂部覆蓋樹枝、蘆葦、側置羊角、草簍等。古屍身著粗質毛織物和羊皮,足蹬粗線縫制的毛皮靴。發長一尺有餘,呈黃棕色,卷壓在尖頂氈帽內,帽插數支翎,膚色紅褐色富有彈性,眼大窩深,鼻樑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
樓蘭美女的傳說:相傳,樓蘭女在絲綢之路上久負盛名,以致西域王公貴族紛紛娶樓蘭女為妻。 公元326年,割據敦煌的大軍閥張駿趁天下大亂,派將軍楊宣攻打鄯善。鄯善王元孟被逼無奈,不得不獻出樓蘭美女,這才平息了戰爭。這位金發碧眼的樓蘭姑娘深得張駿的歡欣,不僅給她「美人」封號,還特地為她營造了一座名叫「賓遐觀」的宮殿(見(晉書·張駿傳)。 而敦煌漢長城出土漢簡中,也提到「東葉捷翕侯、故焉耆侯虜址妻即鄯善女」。焉耆侯就是焉耆王,王莽纂位時,西域諸王都被降為侯。故知此前寫於西漢末年。 30年代在洛陽邙山意外發現的一座僑居中原的西域人古墓。所出北魏正始二年(505)墓誌說,墓主人鄯月光是車嬸前部王車伯生太子之妻。都月光姓鄯氏,當為鄯善女。 斯坦因在新疆米蘭發現的公元3世紀佛教壁畫上,就見到了樓蘭美女的音容笑貌。 據壁畫題記,這幅壁畫是中亞大夏請來的希臘畫師所作,畫師名字叫「泰特斯」,和公元1世紀羅馬皇帝泰特斯·維斯佩希埃納斯同名。 畫這樣一幅畫,要支付3000般摩伽錢,可謂一畫干金。 斯坦因剛見到這些畫的時候,大為吃驚。他在考古報告中這樣寫道:在熱烈的興奮之下,我用光手把它們一個頭部一個頭部地仔細地清理干凈後,我自己即刻明白在昆侖山南北各處我所見到的任何古代繪畫藝術之中,以這些繪畫的構圖和色調最近於古典的作風。完全睜開的大眼靈活注視,小小微斂的唇都表情,把我的心情引回到埃及托勒密和羅馬時期木乃伊墓中所得畫版上繪的希臘少女以及青年美麗的頭部上去了。 樓蘭美女不僅讓凡夫俗於為之動心,而且令佛門高僧失魂落魄。 (魏書·祖渠傳)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公元420年前後,克什米爾高僧曇無讖來鄯善弘布佛法,受到美貌的鄯善公主曼頭陀林的誘惑。他竟然不顧佛門禁令和這位樓蘭公主發生私情。這件宮廷丑聞不幸敗露.曇無讖不得不倉皇逃往甘肅武威。 可見,樓蘭姑娘真有「沉魚落雁」之容, 「羞花閉月」之貌。
㈨ 樓蘭女是指什麼意思或指什麼人
沒有去過古墓溝的人,要找到它絕非易事。這里實際上是一片正
在發育中的雅丹地貌,類似的溝壑一條又一條,似連又若離,我們也
是幾經周折,才在這片溝群中找到古墓溝。
古墓溝距孔雀河不過數里之遙,墓地選擇在台地上,也有防洪之
虞,看來當時人們就很看重「風水」。
初見墓地,就給人震撼之感。偌大的墓地上,彷彿落下了無數光
芒四射的「太陽」,每一個「太陽」,就是一個墓。此情此景,使我
不禁浮想聯翩:當年後羿射日,射下的9個太陽,是否就落在了這里?
每個墓地,都有一個「核」,這個「核」是由緊密的一圈圈胡楊
木樁構成的。我數了一數,每個墓地的胡楊木圈都是7層,「7」的數
字,一定在當時有什麼含意,也許與佛塔多為7層寓意是一樣的吧?
墓地之外圍,又有一批鱗次櫛比、埋葬甚淺的小墓,正是這些小
墓地,給我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
震驚中外的樓蘭干屍,就出現在這些淺埋的小墓之中。
第一具女干屍出現在我們面前時,大家都趕忙上前照像,留下永
遠的紀念。我卻在一旁沉入了思考。
我曾見過斯文·赫定當年給樓蘭女屍拍下的照片,給我留下了十
分深刻的印象。想不到我也會親眼目睹樓蘭女屍的真實形象,給我的
感覺更是十分強烈。
古樓蘭姑娘的確十分美。她們臉龐不大,下頦尖圓,雙眼大大,
似乎還能令我們感覺到那雙明亮眼睛中透出的清澈喜人的目光。長長
的眼睫毛,歷歷可數。高高的鼻樑有力地增強了整個臉龐的造型美。
濃密的黃褐色自然捲曲的長發,很有風致地散披肩後,頭頂則卷壓在
尖尖的氈帽中。黑褐色的氈帽緣邊飾有耀眼的紅色絨線,色彩協調、
美觀,帽頂左右還綴有幾支彩色斑斕的翎羽。頸部,圍有一條絨絨的
皮裘,既保暖,又漂亮。赤裸的身軀緊裹在一件毛線毯中。出露的雙
腳穿著一雙幾經補破綴新的短腰皮靴。整體形象是一個迷人的標致女
孩。
據後來新疆文物考古所所長王炳華研究員告訴我,他們曾以古墓
溝墓地出土的木材、毛布、羊皮等為材料,先後請國內多家權威研究
機構總共做了10組碳14測定,除兩組差別較大外,其餘都在3800年上
下。基本上可以認為古墓溝墓的入葬年代在距今3800年左右。
關於那兩組差別較大的測定,還曾經有過一段故事。那一年,新
疆考古所將樓蘭女屍送往上海展覽,急不可待的新聞記者捷足先登趕
到機場迎接,考古所負責護送的同志不小心說出了誤測的女屍年齡,
第二天的上海《解放日報》搶先發表了樓蘭女屍有6000年屍齡的報道。
6000年的屍齡,遠超過了埃及法老5000年木乃伊的記錄,引起了世界
的轟動。好在後來大量的檢測結果出來,才彌補糾正了這一錯誤。
樓蘭女屍雖然只有3800年屍齡,但是是在自然狀態下的保存,而
且保存十分完好,也是足以創造世界記錄的。
在出土的女屍身上,我們發現了干癟的臭蟲,在她那修長的金發
內還找到了死去的虱子。虱子、臭蟲是「趨溫性」寄生昆蟲,居然未
因人體死亡冷卻而離去,抑或它們對美麗的樓蘭姑娘也有一番深深的
戀情?這也許是值得昆蟲學家進一步研究的新課題。
美麗的樓蘭姑娘生活其實是十分困苦的,從勉強裹體的織造十分
粗陋的毛皮,腳上穿的千縫百補的皮鞋可以看出,當時的物質是很不
豐富的。從已發掘出的干屍或人骨標本看,當時人們死亡時年齡都很
低,艱難的生活環境,使她們過早耗盡了精力,走向了生命的終點。
樓蘭姑娘來自何方?在見到古墓溝的女屍後,從她們高隆的鼻樑、
黃褐的卷發、尖頂的氈帽,我猛覺得,她們與今日的塔吉克族十分相
似。考古學家們告訴我,我這種感覺是正確的,她們與塔吉克民族確
有某種親緣關系。
在古羅布人的墓葬中,在包裹屍體的毛毯上,凡相當頸下的部位,
都置放有一個小囊,囊內收藏有一些細碎的胡麻細枝。這種葬俗,據
瑞典學者貝格曼研究,與印度跋希人相似。跋希人在宗教祭禮中用一
種植物來產生所謂「浩瑪」或「所瑪」,以使靈魂能安然升天。古羅
布人所用的胡麻碎枝,大約也是起這種功用的。跋希人是古伊蘭人的
一支,而新疆的塔吉克人也是古伊蘭人的一支。這種習俗的一致,也
可能是他們民族淵源的一種反映。當然,鄰近地區間因文化思想的交
流而表現出在某些習俗上的一致,也是可能的。
新疆考古學者也曾經對樓蘭城郊墓葬中發掘出土的6個顱骨進行過
人種學測定,其中5個屬歐洲人種,1個屬蒙古人種。5個歐洲人種頭骨
中4個形態比較一致,與地中海東支的印度——阿富汗類型接近,另
1個則介乎地中海和帕米爾——費爾干類型之間,但在許多特徵上仍可
能是地中海人種的變異。屬蒙古人種的頭骨,略接近南西伯利亞類型。
由此,也許可以推測,古羅布人的種族組成,以歐洲人種的地中海東
支類型占相當優勢。這一特點,與帕米爾塞克類型居民相似,說明他
們之間存在密切的種族系統學關系。而個別蒙古人頭骨的存在,又說
明古羅布人的人類學成分不是單純的歐洲人種民族。
羅布窪地,連同塔里木盆地,在地質時期都曾經是古地中海的組
成部分,而在與地中海斷絕自然的聯系後,在歷史時期,在人類學上
又表現了驚人的相似。這一事實說明,環境與社會,是具有繼承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