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直很好奇古代妹子畫唇妝,拿出一片紅色的東西然後抿一抿唇就好了 那個東西是什麼阿
口紅 古代稱口紅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塗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鮮艷,給人健康、年輕、充滿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來就受到女性的喜愛。這種喜愛的程度可以從《唐書·百官志》中看到,書中記:「臘日獻口脂、面脂、頭膏及衣香囊,賜北門學士,口脂盛以碧縷牙筒。」這里寫到用雕花象牙筒來盛口脂,可見口脂在諸多...化妝品中有著多麼珍貴的地位! 口脂化妝的方式很多,中國習慣以嘴小為美,即「櫻桃小口一點點」,如唐朝詩人岑參在《醉戲竇美人詩》中所說:「朱唇一點桃花殷。」 唐朝元和年以後,由於受吐蕃服飾、化妝的影響,出現了「啼妝」、「淚妝」,顧名思義,就是把妝化得像哭泣一樣,當時號稱「時世妝」。詩人白居易曾在《時世妝》一詩中詳細形容道:「 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態,妝成近似含悲啼。」這種妝不僅無甚美感,而且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唐宋時還流行用檀色點唇,檀色就是淺絳色。北宋詞人秦觀在《南歌子》中歌道:「揉蘭衫子杏黃裙,獨倚玉欄,無語點檀唇。」這種口脂的顏色直到現代還在流行著。當然,無論是朱赤色還是檀色,都應根據個人的不同特點,不同條件來適當加以選擇使用,千萬不能以奇異怪狀的時髦為美。
『貳』 中國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妝
從古至今女性都有一顆愛美之心,現代人們的化妝品五花八門,款式、型號之多,數不勝數。在古代沒有這么高的科技,他們都用胭脂、螺子黛、鉛粉、畫面靨等化妝技術來裝扮自己,這些我們聽都沒有聽過,但是當時古人的化妝技巧一點都不失我們現在的水準。
六、第六步點朱唇古代的女性將口紅稱之為唇脂,人們將唇脂塗在嘴唇上。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塗法,唐宋時期流行點絳唇,就是將唇脂只塗在兩片唇的中間,以顯示櫻桃小口之美。直到後來漸漸的演變成塗滿整個唇部。
古代女子代妝步驟之多,一點都不輸我們現在,愛美之心人皆有知,無論是哪個朝代的女子都有一顆愛美,熱愛生活的心。而不同的化妝方法也體現了不同朝代的各式各樣的審美觀念。
『叄』 古代女子唇妝用什麼畫的 胭脂就是口紅
「胭脂」很多人都知道是什麼,那麼你知道「唇脂」嗎?漢代《釋名·釋首飾》一書中就提到唇脂:「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這里的丹是指一種紅色的礦物質顏料,也叫硃砂。
這是古代最開始的一種口紅,是使用硃砂製成的粉末,裝在小盒或者小罐中,可以隨身攜帶,大都是鮮艷的朱赤色,但因為硃砂附著力太差,所以唇脂很快就被淘汰了。
『肆』 古代女子是用什麼化妝的
古代女子都是用胭脂水粉化妝的,用黛筆畫眉,用珍珠粉、鉛粉敷面,用口脂來塗嘴唇,用胭脂來當腮紅,和現代人差不多。
『伍』 古代女子出嫁化妝抹口紅的那張紙叫什麼,那時抹口紅叫什麼啊
抿口紅的紙是為了塗抹方便,調好塗於紙的兩面的胭脂。
口紅是所有唇部彩妝的總稱。口紅包括唇膏、唇棒、唇彩、唇釉等,能讓唇部紅潤有光澤,達到滋潤、保護嘴唇,增加面部美感及修正嘴唇輪廓有襯托作用的一種產品,是女性必備的美容化妝品之一,可顯出女性之性感、嫵媚。
考古學家發現,世界上的第一支口紅在蘇美人的城市烏爾被發現。五千年前,古埃及人會使用黑色、橘色、紫紅色的口紅。
古羅馬時代,一種名為Fucus的口紅是以紫紅色含水銀的植物染液和紅酒沉澱物所製成。
中國唐朝,貴族婦女和教坊歌妓喜歡以檀色注唇,後世沿用。
維多利亞女王時期,口紅被視為是妓女的用品,使用口紅是一種禁忌。
大約在1660-1789年,歐洲的法國和英國男士間流行塗口紅。十八世紀美國、清教徒移民並不流行塗口紅,愛美的女人會趁人不注意時以絲帶摩擦嘴唇,以增加紅潤,這樣的情形直到十九世紀,十九世紀流行蒼白,口紅和化妝品被視為禁忌,而轉為以葯品型式販售。
法國時期,嬌蘭將管狀口紅引進美國,販售對象主要為少數貴族,第一支金屬管口紅是由美國康乃狄克州華特貝里的毛里斯李維和史柯維爾製造公司。
1915年代,製造屬於大眾化產品。1912年代,紐約市婦女參政權論者的示威活動中,著名的女性主義者都抹上口紅,把口紅示為婦女解放的象徵。
1920年代,美國由於電影的流行,也帶動了口紅的流行,其後各類口紅顏色的流行都會受到影視明星的影響,而帶動風潮。
1940年代,美國女性受到戰爭的影響,會以化妝來保持好臉色,當時最大的口紅廠商之一Tangee,曾推出一個名為「戰爭」、女人和口紅」的廣告。
1950年,戰爭結束,女星們帶動將唇形顯得飽滿、魅惑的流行。1960年代,由於流行白色與銀色等淺色的口紅妝,魚鱗被用來製造出閃動的效果。
1970年,迪斯可流行時,紫色是一種流行的口紅顏色,而龐克族喜愛的口紅顏色為黑色。
1980年代,的喬治男孩樂團。1990年代的口紅開始出現咖啡色的口紅,在某些搖滾樂團中也出現了使用黑、藍色的唇色。
1990年代末期,維他命、葯草、香料等材料被大量添加於口紅之中。
參考鏈接:
口脂-網路
口紅 (美容修飾類化妝品)-網路
『陸』 古代女子是怎麼化妝的都用些什麼
第一步:敷鉛粉
鉛粉是重金屬,雖然塗在臉上會增白,但長期使用會讓皮膚發青、發黃,妙齡少女最後變成黃臉婆。古人化妝的第一個步驟是敷鉛粉,作用與現在打粉底類似,都是為了凸顯自己膚白貌美,畢竟「一白遮百丑」。
不過這也嚇不跑愛美的女性,她們在鉛粉中添加輔料調和使用:唐人喜歡在粉中摻入西域香料,稱迎蝶粉;宋人將益母草、蚌粉等調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則以玉簪花為主料,制玉簪粉。
第二步:抹胭脂
胭脂,又名焉支,是外來語。因為胭脂原本出自西域的焉支山下,由一種名為「紅藍」的花朵中提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將胭脂帶回中原,女子敷粉後用以之飾面。張騫帶回胭脂之後,中原女子稍作改良,加入了牛骨髓製作成粘稠的紅色脂膏,裝於金玉陶瓷等材料的器皿中。
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胭脂的製作工藝更趨成熟,既有攜帶型紙片狀的「金花胭脂」,即將胭脂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還有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而成的「棉胭脂」,類似現在的腮紅液,工藝已非常現代。
第三步:畫黛眉
沒有特定畫眉毛的材料,女子們就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也有一種是用青色的柳枝點著稀釋後的顏料畫眉。
第四步:點額黃
這是用絲綢、彩紙、金箔、雲母片等材料剪成的裝飾物粘貼在眉心或前額。形狀有圓形、菱形、月形、桃形以及花、鳥、魚、蝴蝶、鴛鴦等,顏色主要是紅、綠、黃三色。
第五步:畫面靨
面靨妝始於宮廷,起初並不是為了裝飾,而是一種特殊的標記。當某個後妃來例假時,不能被帝王臨幸,又羞於啟齒,就在臉上點上兩個小紅點,女史見了不會列名安排侍寢。後來,面靨逐漸成為一種裝飾,流傳到了民間。
第六步:描斜紅
斜紅始於南北朝,是在眼角兩旁用胭脂各畫一條紅色的月牙形,塗抹的深淺、粗細各有不同,在唐代的宮廷中頗受女性歡迎。
第七步:點口脂
唐人以蜂蠟代替前人的動物脂膏,又摻以硃砂、紫草,終於調試出紅色、粉紅、紅褐色等不同色號的口脂。古人崇尚「櫻桃小口一點點」,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女孩子們先用白色打底以覆蓋唇色,然後用口脂在嘴唇正中畫出唇形。
『柒』 古代女子染紅唇用的那張紅紙是什麼叫什麼
古代女子染紅唇用的那張紅紙是胭脂紙。
胭脂紙上面粘滿 紅色胭脂粉,原材料里有玫瑰花、荷花等,相當於現在的口紅或唇膏。
胭脂紙用於改善面部膚色的粉,先簡單的說說製造流程:把上好的當年新米,泡在水裡,過個十天左右,等酸味彌漫時,撈將出來,用磨子推成極細的粉末漿。然後澄在一旁。等到清水跟粉漿分開時,將清水潷出倒掉。當剩下的水分蒸發殆盡後。用竹片颳去表面的一層比較粗糙的粉末,底下的就是細膩的成品了。
做這個最難的就是我找不到磨子,琢磨了很久,只有用我們這里的擂缽來代替,這是一種可以將調料如胡椒、辣椒等舂成細末狀的工具。至於新米我是專程去買的。買了半斤,記得當時還猶豫了很久是不是買泰國大米會更好些。後來想到要忠實於原著才悻悻作罷。
那會兒是夏天,所以新米們才過了五天就全部發酸了,老媽罵罵咧咧的威脅我再不行動的話,她就要進行毀滅性的工作了。所以我不得不放棄了午睡的時間,蹲在烈日下的院子裡面朝黃土背朝天。過程還算順利,就是到最後的時候我找不到竹片,想想也無大礙,所以後來用的是瓷勺。
粉是做好了,聞起來並沒有很強烈的酸味,淡淡的,甚至有點象女人的體香。
把成品放在蔭涼處,下一個准備做胭脂。
胭脂有很多種做法,有用胭脂花(東北也叫地蓮花)做的,有用玫瑰做的。我比較了一下程序,決定用玫瑰為原料,因為要簡單些。 還是先看過程,先找顏色純正的玫瑰花瓣,要盡量使用色澤統一的。將花瓣用干凈的器皿擠壓出汁,然後放入當年(注意:又是當年)的新蠶絲,在此之前,先將蠶絲撕成小片,使之不粘連。當玫瑰花汁充分浸入蠶絲中時,撈出晾上。徹底晾乾後收入密封的陶罐。用的時候取出一兩片,放於手心,滴一兩滴水,用手推勻後拍於雙頰。使之「嫣紅顏色好」。這里說一下,這個做法是在清代。
古代可沒有眼影什麼的,剩下的就是口紅和眉筆了。口紅要用花瓣來淘膏子,做法語焉不詳。我只得放棄,還好胭脂也是可以用來擦嘴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