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指的是哪幾位大美女
中國古代歷史上,戰國時期的西施、西漢時期的王昭君、三國時期的貂蟬以及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也充分說明了她們有著如此驚人的美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的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能被歷史記載的美人,除了美貌之外,還與當時的政治有關。
唐朝開元年間,唐明皇驕奢淫逸,四處搜尋美人。楊玉環被選進宮了,進宮後,十分思念家鄉。有一天楊玉環在花園賞花,她對盛開的花感慨道,:「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的她摸了一下面前的花,淚水滴落在花瓣上,沒想到花瓣就立即收縮起來。這時候剛好有個丫環看到,然而到處說楊玉環跟花比時,比不過楊玉環的美麗,花都害羞低下了頭,從此楊玉環得了「羞花」的代稱。
B. 歷史上四大美女中有落雁之稱的是誰
古代四大美女之中有「落雁」之稱的人是王昭君。有關於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她們四人各有相對應的歷史典故,這些歷史典故合起來便就是「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其中與「閉月」這一故事相對應的主人公是貂蟬,「羞花」的主人公為楊貴妃,「沉魚」與「落雁」這兩個典故則分別對應西施與王昭君。
就在王昭君出塞前往南匈奴途中她因離開故土而彈奏起離別之曲,結果這琴聲引來了大雁。而這聞聲而來的大雁在看到王昭君之後為她美貌所迷,還因此忘記了扇動翅膀,所以很快便從空中跌落至地上。自此之後,王昭君便有了「落雁」之美稱。
C.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哪四大美女
閉月是指貂蟬、羞花是指楊貴妃、沉魚是指西施、落雁是指王昭君。
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的標准在於她們的政治意義,而不在於她們的美貌,貂蟬更是一個虛構出來的人物。史書只是記載王允用美貌歌妓離間董卓和呂布。西施迷惑夫差,吳最終為越所滅。王昭君遠嫁塞外,使邊境獲得了暫時的和平。楊玉環更是使「六宮粉黛無顏色,三千寵愛於一身」,迷的李隆基神魂顛倒,使唐朝由盛而衰。
D. 落雁指的是誰 落雁的典故
1、落雁指的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
2、王昭君,傳說昭君出塞的時候,天上的大雁看到她的美貌都忘了扇翅膀,所以就掉落下來了,而沉魚是指浙江諸暨的西施,西施在河邊浣紗的時候水裡的魚兒看見她忘記了換氣就沉下去啦,這些故事之所以特指這些美女跟她們自身的傳說和自然條件都有關系,大雁是北方特有的,昭君也是到北方和親,所以昭君的傳說中出現了大雁,而西施生長在水鄉吳地,所以傳說也和魚有關,至於閉月羞花,閉月是指貂蟬拜月,羞花就是指楊妃和牡丹的故事。「落雁」,是昭君出塞那段故事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
E. 沉魚落雁中的落雁指的哪位美女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求採納
F. 沉魚落雁中「落雁」指的是古代哪一位美女
王昭君。
她有「落雁」之姿,傳說昭君出塞時為抒解思鄉之情,在馬背上彈起琵琶。曲哀人艷,連南飛的大雁都為之傾倒,落在她的周圍。
G. 沉魚落雁中的落雁指的哪位美女
「落雁」,指的就是王昭君。
落雁名稱的來歷: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送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
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王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公元前52年王昭君出生於南郡秭歸縣(今湖北興山縣)的一戶平民之家。建昭元年(前38年),以民間女子的身份被選入掖庭,成為了一名宮女。
根據民間傳說和記載,王昭君入宮以後,由於不肯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毛延壽將王昭君畫的並不是十分美麗,因此沒有被選入漢元帝的後宮之中。
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南匈奴呼韓邪單於來長安朝覲漢天子,自請為婿。元帝遂將昭君賜給了呼韓邪單於,並改元為竟寧。單於非常高興,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
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閼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韓邪單於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韓邪單於去世, 王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敕令「從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繼婚制,復嫁呼韓邪單於長子復株累單於,兩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
鴻嘉元年(前20年),復株累單於去世,且糜胥繼任為搜諧若鞮單於。兩年不到,王昭君病逝。
H. 古代四大美女中沉魚落雁是指誰
西施,落雁指的是王昭君。沉魚典故:
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
落雁典故:
昭君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人們多用沉魚落雁來作為美女的代稱。其中的落雁一詞即指的是王昭君。漢元帝在位期間,呼韓邪單於入朝自請為婿。昭君主動請行與單於結成姻緣。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坐在馬車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了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8)落雁是指古代的哪個美女擴展閱讀:
民間傳說,王昭君之母,四十不孕,一日進廟求神,夜裡,夢見一輪明月投入懷中,不久生下王昭君。因此,王昭君有皓月之稱,集山水陰柔和天地溫和之氣,與山間溪流,空壑皓月同色。
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徵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年當二八,彷彿幽蘭獨立,納選入宮。那時,二八年華,心中自然有許多勾劃,但是,後宮與朔漠只是人生的機緣而已。「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入宮對於一個微薄的女子而言,在喜悅之後,有著一懷迷茫。
曹雪芹於賈探春遠嫁寫道:「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這不知是否能用在王昭君身上,但是,《分骨肉》之痛人人有之。
王昭君帶著一種復雜的心情,在官吏的催促下,啟程離鄉了。民間傳說,王昭君離鄉時,悲傷的情緒感染了桃花,桃花為之流淚,桃花和著淚水,融入香溪,化作片片的桃花魚。大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意味。
I. 四大美女中,沉魚指誰落雁指誰閉月指誰羞花指誰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一般指西施、王昭君、貂蟬、楊太真(楊玉環,又稱楊貴妃),分別對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典故。
沉魚
傳說春秋時代的西施在越國浦陽江邊浣紗,水中的魚兒看到她的容顏,都驚艷得沉入江底。
落雁
傳說西漢昭君出塞時,王昭君行於大漠途中,悲懷於自身命運和遠離家鄉,因而在馬上百無聊賴,彈《出塞曲》。而天邊飛過的大雁聽到曲調的幽怨和感傷,肝腸寸斷,紛紛掉落在地。「沉魚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閉月
傳說東漢末年,貂蟬在花園中拜月時,有雲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後王允就對人說貂蟬比月亮還漂亮,稱為「閉月」。
羞花
傳說唐代楊貴妃在花園中賞花時悲嘆自己的命運,用手撫花,也許是含羞草,也許是別的原因,花瓣收縮,花葉垂下。被宮女看見,就說楊貴妃與花兒比美,花兒自知不如,都羞得低下了頭。
中國的四大美女在古代的排法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不過這只是古代的排法。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不僅在我國婦孺皆知,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譽。千百年來,人們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蟬與楊貴妃四位女子的絕代芳姿,這種形容既生動又含蓄,給人們留有充分想像的餘地。
僅僅這八個字,卻包含著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四個小故事,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四大美人有著傾國傾城之貌,在歷史的大事件中她們曲折動人、救國救民的傳奇故事,被古代民間廣為傳頌。
(9)落雁是指古代的哪個美女擴展閱讀:
一、簡介
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來自四位美女的典故。花,自古都是古代人們心中美麗的代名詞,比花美,比月美,可見其美貌非凡;魚游水中,雁翔天上,為美人所打動,可見其美貌過人。古人本來用這四個修辭來形容四大美女,後來更廣泛的用於形容人的美貌。
二、其他說法與爭議
因為貂蟬是虛構人物,許多說法中,貂蟬都被取代。
有一種說法將她換成趙飛燕,稱四大美女為:西施、王昭君、趙飛燕、楊太真(楊貴妃)。
四大美女還有一種「笑褒姒、病西施、狠妲己,醉楊妃」的說法,即:褒姒、西施、妲己、楊貴妃;四妃都曾使帝王失國。另一說法則是「楊貴妃、鄭貴妃、董鄂妃,陳圓圓」,這四位美女都曾經紊亂國家大政。
1909年在甘肅發現的南宋平陽木刻年畫《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也稱為《四美圖》,該圖從右往左依次繪有綠珠、王昭君、趙飛燕、班婕妤四位古代美人。
明代詩人張元凱《伐檀齋集》中有《四美人詠》組詩,分別詠「明妃」(王昭君)、「飛燕」、「文君」、「綠珠」等「四美人」。
《紅樓夢》第六十四回,林黛玉曾為西施、虞姬、明妃(王昭君)、綠珠、紅拂五位古代美女各寫下一首絕句,賈寶玉命名為《五美吟》。其中西施、王昭君兩人為通行版「四大美女」中的人物,通行版「四大美女」的說法在曹雪芹生活的時代似乎還並未固定並佔主導地位。
J. 「落雁」形容的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當中的哪個美女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歷史典故
西漢到了漢宣帝當皇帝的時候,國力強盛。那時北方的匈奴經過漢武和昭宣時代的輪番打擊內部開始分裂相互爭斗,結果越來越衰落,最終匈奴分裂成為了南北二部。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韓邪單於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單於打敗,於是向漢朝稱臣歸附,成為了漢朝的屬國並來到長安朝覲漢宣帝。漢宣帝死後,元帝即位,呼韓邪於公元前33年再次入京朝貢,並請求為婿 。元帝同意了,遂將宮女王昭君賜予呼韓邪 。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後為避司馬昭之諱,昭君改稱王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