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搜索 > 張國榮哪個年代的美女

張國榮哪個年代的美女

發布時間:2022-09-07 12:04:05

A. 80年代的香港女明星都有誰

九十年代時,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開始進入發力階段,祖國大地一切都是蓬勃,一切都是火熱的,一切都是向前的。

而珠江岸邊的香港,這群港片女神,有的是含苞待放,有的已是風華絕代。

他們群芳斗艷,星光璀璨。

而80年代,香港的演藝圈正處於最為輝煌的年代。

雖然歲月流逝,佳人易老。



但是那個年代的確是讓人無法忘懷的青春時代。

現在讓樂楓帶大家再次回味那些風華絕代,美有不同的香港美女們吧。



最東方的美人 關之琳
被公認的香港第一美女關之琳,也是最美的「十三姨」。



她的代表作品可不能不是很多。

但是她的美被認為是最完美的,不多不少,渾然天成。



她迷人的眼神就像柔軟的電波一樣,看一眼就讓剛硬漢子立馬變得百轉柔腸。

1991年的關之琳已經29歲了,但是在張學友的演唱會上,她的出場還是那麼的艷麗出彩。





超級「花瓶」李嘉欣
據說她很不上相,但任何人看到她真人都會被窒息。



她就是李嘉欣,

中葡混血的李嘉欣有著中國和葡萄牙兩種血液,這兩種血液交織描繪出了她這不可描述的美感。



她總有點高貴的傲氣,也有一種空空無物的冷艷。



獨特而不羈 張曼玉
要論大家閨秀,張曼玉算不上。

要論清純可人。



張曼玉也不算不上,要論曠世神顏,那她也不是。

她從不是誰,她是張曼玉。

一個在任何女星面前氣質一點不輸的女人。



他的氣質有點浪漫,也有點不羈,還有點憂郁。

獨特的氣質,百變的風情。



英氣與嫵媚並存 林青霞
她在台灣時是瓊瑤的御用女主角,那時候的她看起來溫柔委婉,十分可人。



到了香港後,她的角色變的中性了不少但卻有另一種美。

東方不敗的英氣颯爽,肆意情仇,還有種王者的霸道。

B. 張國榮的詳細資料

中文名:張國榮
英文名:Leslie
花名:十仔
生肖:猴
出生地:香港
籍貫:廣東
生日:1956.9.12
身高:5尺8寸
體重:138磅
排行:十位兄姐、老么
嗜好:聽音樂、看書、揚帆出海
最喜歡的食物:海鮮
最喜歡的飲品:芒果
最喜歡的甜食:布甸
最喜歡的顏色:白、黑、蘭
最喜歡的服裝:便裝(CASUAL)
最喜歡的飾物:手錶
最喜歡的動物:狗
最怕的動物:蟑螂
最喜歡的歌曲:不羈的風
最喜歡的樂隊:Pet Shop Boys
最喜歡的電影:英雄本色
最喜愛的節日:聖誕節
喜歡的運動:跑步、游泳、壁球
最想去的地方:希臘
中文全名 : : 張國榮
英文全名 : : Leslie Cheung
出生日期 : : 9月12日
出生地 : : 香港
血型 : : O型
別名 : : 哥哥 (兄長的意思)
別名的由來: : 合演 《CHINESE GHOST STORY》的 JOY WONG 如此稱呼他,自始四周的人也改稱他這個名字
喜愛的花朵: : 蘭花 (因為此花壽命較長)
喜愛的食物: : 海鮮,特別喜愛龍蝦
討厭的食物: : 墨西哥菜 (可怕,同時皺起眉頭)
喜愛的顏色: : 白、黑、灰
喜愛的汽車: : 保時捷
駕駛特徵: : 安全駕駛 (自己雖是這樣說,實際卻經常高度駕駛)
嗜好 : : 繪畫、看電影,也很喜愛古董害怕的事情: 坐飛機 (特別是遇到氣流的時候),有少少畏高症,接著是密室恐懼症
討厭的事情: : 謠言 (發出謠言的人,包括喜歡講謠言的人)
喜愛的書本: : 紅樓夢及有關室內設計的書本
喜愛的作家: : 巴金
喜愛的電影: : 《GONE WITH THE WIND》
喜愛的男明星: : Daniel De Louis、積尼高遜、羅拔迪尼路
喜愛的女明星: : 柯德莉夏萍、Vivian Li (慧雲李) {邊說邊笑 (脫節啦!)}
喜愛的導演: : 黑澤明、 李翰祥 (50-70年代的活躍香港導演)
喜愛的歌手: : 芭芭拉史翠珊、史頓庄、Boyz II Men
購買衣服時: : 自己買,內衣則多數用郵購
喜愛的動物: : 狗
寵物 : : 德國牧羊狗,名叫"邊個″,邊個已是他飼養的第三隻狗,是在加拿大居住時開始飼養的 生活信條 :
睡覺時的姿勢: : 多數是側睡
入睡時: : 能即時入睡,即使有心事也能即時入睡
起床時: : 也能即時起床,屬早睡早起型
有迷信的事情嗎: : 少少,例如入屋叫人,入廟拜神諸類啦!

2003年的4月1日.死因眾說紛紜,多數認為哥哥為情自殺。

C. 張國榮一生的六個女人都有誰

張國榮的一生一共有六個女人,這六個女人分別是:梅艷芳、毛舜筠、倪詩蓓、陳淑芬、李麗珍和鍾楚紅。

梅艷芳

梅艷芳和張國榮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約定,那就是:四十歲我未嫁,他未娶,我們就在一起。然而這一天終究是沒有到來。張國榮因為抑鬱症於2003年跳樓自殺,梅艷芳也在張國榮去世的八個月後離世。

D. 香港張國榮那個年代出名的女明星有誰

張曼玉。。梅艷芳。劉嘉玲。王祖賢。林青霞。。。
那些經典的港片女星 大部分都是那個時代的吧。
那真是一個港片無比輝煌的時代。
梅艷芳和哥哥的感情特別特別好。
哥哥葬禮上梅姑哭到虛脫了。
讓我們永遠記得哥哥。

E. 劉德華的理想妻子,張國榮的性感女神是誰

鍾楚紅,紅姑。其實何止是劉德華心目中的理想妻子呢,應該是那個年代很多人的理想妻子和性感女神吧,哥哥張國榮一生合作過的美女無數,林青霞、王祖賢、張曼玉、梅艷芳,一次在采訪中有人問到,合作過女演員誰最好看,哥哥說了上面的這幾位,還有鍾楚紅,提到鍾楚紅的時候好像還有點不好意思,畢竟是那個年代的大眾女神啊。

說起鍾楚紅大家可能沒什麼印象,但是《縱橫四海》應該沒人沒看過吧,是我小時候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偷畫的過程真的看了很多遍,鍾楚紅就在裡面飾演女主角,也正是因為這部作品,才真正讓她成為人人皆知的優秀的香港女演員。

F. 張國榮的詳細個人資料!

張國榮(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生於香港,中國香港男歌手、演員、音樂人;影視歌多棲發展的代表之一。

1977年正式出道。

1983年以《風繼續吹》成名。

1984年演唱的《Monica》是香港歌壇第一支同獲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的舞曲。

1986年、1987年獲勁歌金曲金獎;之後憑借專輯《愛慕》、《TheGreatestHitsofLeslieCheung》成為首位打入韓國音樂市場的粵語歌手,並打破華語唱片在韓國的銷量紀錄。

1988年、1989年獲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獎。

1999年獲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

2000年獲CCTV-MTV音樂盛典亞洲最傑出藝人獎。

2010年入選美國CNN評出的「過去50年裡全球最知名的20位歌手/樂團」。

他擅長詞曲創作,擔任過MV導演、唱片監制、演唱會藝術總監等。

1978年開始參演電視劇。

80年代中期將事業重心移至影壇,成功塑造了寧采臣、旭仔、程蝶衣、歐陽鋒、何寶榮等角色。

1991年憑借《阿飛正傳》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1993年主演的《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史上首部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電影,並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他憑此片受到國際影壇的關注,獲得日本影評人大獎最佳男主角、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特別貢獻獎;同年擔任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

1998年成為首位擔任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的亞洲男演員。

2000年入選《日本電影旬報》20世紀百大外國男演員。

2005年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2010年入選美國CNN「史上最偉大的25位亞洲演員」。

(6)張國榮哪個年代的美女擴展閱讀

1989年,張國榮發行了致敬大碟《Salute》,他將唱片所得收益全數捐出,用於資助演藝界後輩。

1991年參加華東賑災卡拉OK籌款活動。

1991年,張國榮專程從溫哥華回到香港,參加為華東賑災拍攝的電影《豪門夜宴》的義演。

1993年1月,出席《花田喜事》慈善首映。

1996年5月2日,出席電影《風月》的「亞視仁濟慈善首映夜」,為香港仁濟醫院籌款。

1996年7月10日,出席電影《新上海灘》在香港銅鑼灣皇室戲院舉行慈善首映。

1997年演唱會期間,張國榮捐款100萬港幣給癌症基金。

其後在紅館門外設置募捐攤位號召歌迷捐款,一共募捐到80餘萬善款,張國榮與朋友再添上10餘萬,又湊足了100萬捐予癌症基金,成為第一位在個人演唱會上進行慈善募捐籌款的藝人。

1998年5月,張國榮捐出10萬給兒童癌病基金;1998年9月12日生日時,張國榮將收到的一張15萬支票轉贈給兒童癌病基金。

1999年,張國榮到新加坡為當地老人院籌款,現場演唱了三首電影主題曲以及插曲,籌得善款共計60萬坡幣。

1999年無線為台灣地震而舉行《送暖到台灣》籌款晚會,張國榮即席捐出25萬港幣給台灣災民,再加上歌迷捐款,籌得善款共計50萬港元。

1999年3月28日,張國榮在香港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筵開25席,與280位日本自費前來觀看電影《星月童話》放映會的Fans聚會;活動中張國榮捐出三套歌衫拍賣,所得費用全部捐給癌症病患者。

1999年12月11日,參加《歡樂滿東華'99》慈善籌款晚會,他捐出油畫進行慈善拍賣。

G. 張國榮口中的「第一美女」,為何婚後隱退,有多少人還記得紅姑

在當下娛樂圈,有誰既演得了靚仔,又扮得了美女?有誰既有出塵不染的純潔,又有風情萬種的嫵媚?恐怕你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藝人來。但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港島娛樂圈裡,卻有一個女藝人可以將以上種種拿捏的恰到好處。她就是張國榮口中的第一美女―鍾楚紅。

港島娛樂圈的“天之嬌女”

鍾楚紅在港島有個“紅姑”的外號,在那個年代的女明星里,鍾楚紅是個耀眼的存在。蔡健雅有一首《紅色高跟鞋》里有這樣的一句歌詞“該怎麼去形容你最貼切,拿什麼做比較才算特別”,這句話彷彿是為鍾楚紅量身打造的一般,確實,沒有一個字能將鍾楚紅形容地恰到好處,她既慵懶又迸發;既熱烈又聖潔;既充滿野性又天真質朴,她大概是集世間所有女性的優點於一身吧。

一個女人,一生有一個深愛自己的丈夫,有一些高品味的生活方式,就算沒有愛情結晶,也不會那麼遺憾了吧。

H. 張國榮是什麼年代的歌手

當然比劉德華早了,《阿飛正傳》看過嗎,張國榮是NO.1,而劉德華當時在裡面呢?給你個比較全面的吧,有好多前輩歌星在裡面。

香港歌壇世紀回顧
第一部分:世紀階段回顧——從無到有的流行音樂(1)

一切事物的形成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於香港的流行音樂也不例外。上個世紀的最初十年,香港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島,到處是海浪與礁石,幾個被遠放到遠東的不得志的英國官員和一些冒險家們住在僅有的幾棟別墅裡面,少得可憐的平地上住著一些漂洋過海謀生的平民。在這個階段,上流社會的人聽的是英國本土紳士階層喜歡的古典音樂;而普通的民眾則為了生存本身而掙扎,根本沒有什麼流行音樂可言。
30年代開始,因為時局的變化,有不少知識分子陸續來到了香港,同時,也開始有一些人因為香港的異域風情、英語教育、政治格局簡單等等原因從內地經濟繁華的地區來到香港定居,他們不僅僅帶來了寶貴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促進了香港的發展,更帶來了內地的流行文化。比如說,這個時候的香港流行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上海的影響,賣座的是周旋、胡蝶的電影,最流行的歌曲是《夜來香》、《玫瑰、玫瑰我愛你》。
五、六十年代,香港經濟、政治上越來越與國際接軌,開始漸漸具有本地的特色。但是,因為人員的流動和推行英語教育,文化上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個時候香港的流行文化幾乎被歐美的強勢流行文化所左右。
有民族良知的知識分子只好把眼光放在了文化的本土上面。電台裡面播放的歌曲幾乎是搖滾樂的天下棗因為那個時代也正是搖滾樂生機勃勃崛起、發展的時期,整整一代香港青年都是聽著鮑勃-迪倫、貓王和大衛-鮑維長大的。他們覺得適合他們聽的只有那些熱情洋溢的英文歌曲,而本地的音樂只有一些老掉牙的粵劇,用怪異、老土而拖沓的腔調,唱著陳舊的故事,那是屬於過去的。
進入60年代末期,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生在香港的第一代本土的年輕人長大了。他們也開始尋找著屬於自己的聲音。於是,許多樂隊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象蓮花、玉石、溫拿等等等等。他們唱的其實大多也是歐美最流行的英文歌曲,並沒有太多的本土性、原創性可言,但是人們用極大的熱情歡迎這些樂隊,因為,這是香港自己的聲音。
然而好景不長,這些樂隊沒有過多久就解散了一大半,因為畢竟沒有自己的歌曲支持。不過,樂隊潮流對香港樂壇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除了對建立本土文化的信心之外,最大的貢獻他們為香港歌壇留下了象林子祥、許冠傑這樣一批在下層社會經歷過很多磨練、又真正懂音樂的歌手。
而他們當中最有影響力的當然還是溫拿樂隊,五個長發青年組成的青春組合紅極一時,除了出唱片還拍電視專題片、電影,真的是老少皆知。讓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譚詠麟、鍾鎮濤、彭建新等5人組成的「溫拿」樂隊。而當他們解散之後,譚詠麟、鍾鎮濤、彭建新後來的個人成就也都相當不錯。
60年代末70年代初,台灣的流行音樂大舉湧入香港,前有姚蘇蓉、青山、尤雅、鮑立、劉家昌,後有劉文正等等。當時的香港,國語歌曲有著很大的市場,比如說鄧麗君在香港就擁有大批的崇拜者。
70年代初的香港樂壇,以台灣的國語流行歌曲以及歐美流行音樂最為風光,尤其是來自於台灣的國語流行歌曲。就連後來粵語流行歌曲的開門祖師顧嘉輝、黃沾也都是從創作國語歌曲開始他們的音樂生涯的。在台灣國語歌曲以及迪斯科舞曲開始風行的雙重打擊下,香港本地樂隊潮很快的低落。
對於70年代來說,香港的電視連續劇也正好趕上了一個好時期,70年代的香港產業規模正在逐漸走上正軌,而香港娛樂業的風光時期和香港經濟的起飛也正是同步的。那時候,一大批武俠題材的電視連續劇在香港、東南亞、新加坡等華人粵語地區取得了空前的熱烈反響,無數刀光劍影的電視連續劇主題歌也成為當時最熱門的流行歌曲。而我們最為熟悉的莫過於《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歌——《鐵血丹心》了。
作為影響國人最深遠的武俠題材歌曲之一,《鐵血丹心》的悲壯、俠烈之氣已經深深地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之中棗對於每一個看過《射鵰英雄傳》的人來說,10多年後的今天,靖哥哥在那一輪血紅落日中彎弓射鵰的身影依然英姿勃發。

對於歌曲來說,也充分地利用了男女聲對唱的優勢,把「逐草四方,沙漠蒼茫,哪怕雪爽撲面「的豪邁俠義和」應知愛意似水流,斬不斷理還亂「的兒女柔情結合得相當完美。也許,每一個男人都追求這樣的生命:豪情萬丈地行走天涯,身邊有伶俐嬌俏的如花美眷相伴。也許,每一個女子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情緣:拋開世事斷仇怨,相伴到天邊。
在電視劇全盛時期,最當紅的歌手就數羅文,因為他唱紅了包括《小李飛刀》、《射鵰英雄傳》在內的無數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用柔軟、略帶一點點戲曲唱腔的聲音演繹那些或是蒼涼、或是悲哀的英雄俠義故事,別有風味。
而甄妮的《春雨彎刀》、汪明荃的《萬水千山總是情》和《京華春夢》、關正傑的《大地恩情》、葉麗儀的《上海灘》等等,也正是這個時代不應該被忘記的名字與旋律。
電視劇的盛行使一大批有才華的人出名,其中我們最應該記住的,當然是盧國沾、顧嘉輝、黎小田這些名字棗他們寫的《霍元甲》、《陳真》、《再向虎山行》曾經是沖擊我們心靈的浪潮,使一代人知道了,世界上還有這樣的歌聲,這樣的情懷。
和電視劇一樣紅火的、但是影響比它們還要深遠的是光頭麥嘉、冷麵笑匠許冠文的喜劇電影,借著這種風潮,演唱粵語歌的歌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其實在在當時唱粵語歌而出名的卻不是香港本土人,而是來自東南亞地區的鄭錦昌和麗莎。他們的聽眾對象是一些二三十歲的打工仔和工廠女工。而當時的青少年根本是對粵語流行曲採取鄙視態度,直到他們眼前出現一個神話般的人物——許冠傑。
其實,嚴格意義上粵語流行歌曲的興起,是以1974年的電視劇主題歌《啼笑因緣》和電影《鬼馬雙星》為標志的。這兩首歌曲奠定了粵語歌的地位,並使粵語歌曲處於與國語、英文歌曲三足鼎立的狀態。而許冠傑就是當時演唱粵語歌曲的代表人物。他的粵語歌和白雪仙的粵劇、羅文的電視劇主題歌完全不一樣,不再唱古典、優雅的文言詞彙,而是把普通老百姓的口語寫進歌詞。

群星爭輝的時代

從1974年到1984年,這是香港現代粵語流行音樂發展歷史上第1個10年。在這10年裡,粵語流行曲經歷了從初創到蓬勃發展這樣一個重要過程。在這10年的香港歌壇,擁有許冠傑、羅文、溫拿、關正傑、林子祥、鄭少秋、汪明荃、徐小鳳、甄妮、葉麗儀、張德蘭、區瑞強、葉振棠、奚秀蘭、陳百強、鍾鎮濤、譚詠麟等許多著名的歌手與組合,整個歌壇呈現出生機勃勃、群星爭輝的繁榮景象。
如果說在上一部分,我們為大家講述的香港歌壇的一些事情可以用「從無到有的流行音樂」來概括的話,那麼我們所要講述的就是群星爭輝的時代。
1974年到1984年是香港粵語流行音樂發展的最初10年,在這個時期的香港歌壇上,許冠傑可謂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作為香港樂壇的元老,我們熟悉許冠傑可能就是從這一首《沉默是金》開始的,而且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因為有了張國榮的加盟。
事實上,許冠傑在香港歌壇上成名要比張國榮早10多年,對香港歌壇的影響與貢獻也不可同日而語。許冠傑開辟了粵語歌曲的新天地,讓流行歌曲可以表達小市民的心聲,可以唱日常生活的細微感受。「沉默是金」其實就體現了這種風格——用平實的語言,說出很多人的心聲。
對於許冠傑來說,早年受「THE BEATLES」感召玩音樂唱英文歌曲。1974年粵語片回潮時,他與哥哥許冠文投拍了粵語片《鬼馬雙星》,他創作並演唱的影片主題歌「鬼馬雙星」以及插曲「雙星情歌」不僅開創了粵語流行音樂的新紀元,也完成了他個人音樂作品從西化的搖滾風格到民族化大眾音樂路線的轉變。此後,他的歌曲可以說是民族小調色彩濃厚,旋律創作上也會經常的採用民歌的五聲音階,但在節奏上他會適當地融入一些輕快的舞曲節拍,象「紙船」、「梨渦淺笑」以及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夜半輕私語」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歌曲的內容上,許冠傑的作品善於刻劃市民的心態;可以說是市井色彩濃郁,而歌詞淺白生動,這些歌曲也成為香港粵語流行歌曲中最富有生活氣息的組成部分。

作者: jess7ca 2006-7-10 09:04 回復此發言

--------------------------------------------------------------------------------

3 香港歌壇世紀回顧
在香港流行樂壇早年的人物當中,有一位和許冠傑並稱為「歌壇雙傑」,他就是關正傑。從1979年香港第2屆十大中文金曲獎到1984年的第7屆十大中文金曲獎,關正傑每年都有歌曲入選,由此我們可以感覺到當年他在香港歌壇上的地位以及受歡迎程度。關正傑人稱「正氣傑」,這是他從形象到演唱風格給人的印象棗這就是穩健、大氣、正義凜然。他演唱的很多狹義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的插曲以及主題歌,更使他的「正義傑」形象深入人心。
許冠傑之後,香港粵語歌壇上最當紅的歌手就數羅文了,因為他同關正傑一樣,唱紅了無數的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並且形成了略帶一點點戲曲腔的獨特個人風格。用柔軟、略帶一點點戲曲唱腔的聲音演繹那些或是蒼涼、或是悲哀的英雄俠義故事,別有風味。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射鵰英雄傳》就是他和甄妮的佳作。
許冠傑讓人們知道了歌手的個人魅力,而羅文讓大眾開始為一個人和他的歌曲而關注。與關正傑與許冠傑較為定型的歌路不同,羅文無論是在台風還是歌路上都以「多變」著稱,或雄壯激昂,或古靈精怪,但是無論是國語歌曲還是粵語歌曲,他都能博得一片喝彩。從「小李飛刀」、「家變」、「好歌獻給你」、「親情」、「紅棉」到「」幾許風雨「,多變的羅文擁有不變的激情。1982年和1984年,羅文還大膽的創演了粵語歌劇《白蛇傳》和《柳毅傳書》,一時堪稱壯舉。
在香港粵語流行歌曲發展的最初10年,女歌手方面也是巨星輩出。比如人稱「小鳳姐「的徐小鳳。徐小鳳1966年步如歌壇,在70年代中期開始走紅。對於徐小鳳來說,她的歌路端莊大方、雅俗共賞,她的嗓音婉轉有致,極其富有磁性。再加上她很善於處理人際關系和與世無爭的低調姿態,使得她成為名重一方的歌壇大姐。從「神風」、「風雨同路」「黃沙萬里」、「人似浪花」到「情比雨絲」、「順流逆流」、「一臉紅霞」、「流下眼淚前」,可以說徐小鳳的魅力言無盡,意無窮。
除了徐小鳳之外,葉麗儀也是一位值得我們關注的人物。1947年10月22日出生在香港的葉麗儀,學習過粵劇、芭蕾,後來改行唱歌。1969年在香港無線電視台「聲寶」之夜歌唱比賽中獲得冠軍。1974年與丈夫移居英國倫敦,也曾經在當地作過職業歌手。後來回到香港與百代唱片公司簽約,灌錄唱片。葉麗儀以圓潤開闊的嗓音唱出韻味濃郁的歌,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恐怕就是她在1980年主唱的並且被評為第3屆十大中文金曲之一的《上海灘》——又是一首經典之作。
來自於葉麗儀的《上海灘》。也是多年前的一部同名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龍蛇混雜的上海灘,正義與邪惡並存,明爭暗鬥之中,是英雄就總會出頭。對於《上海灘》來說,在當年可謂是風靡一時,在前2年上海電視台重播的時候,也取得了很高的收視率。不過記不記得它的劇情已經不太重要了,它最大的價值是捧紅了3位巨星——周潤發、趙雅芝以及呂良偉,其中尤其是以小馬哥周潤發最為出眾。其次就是它奉獻出這首好聽的歌曲,令人至今傳唱。黃沾與顧嘉輝一出手就是大手筆,這一首當然也不例外。而葉麗儀顯然也正精於此道,因此一開口也是氣度不凡。其實數遍香港女歌手,唱得這么氣勢磅礴的還真的沒有幾個。坦率地講,其實葉麗儀的音色也並不理想,但是正是這種略顯粗糙氣質的女聲最適合演唱這首歌曲。不信,你聽:「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盡了世事間,混做滔滔一片潮流!……轉千彎,轉千灘,亦未平復此中爭斗!「可惜,這樣雄赳赳氣昂昂、吞山河唱家國的女歌手現在在香港已經不時興了。
還是回到我們的回顧上來。在香港粵語流行歌曲最初發展的10年裡,女歌手中除了葉麗儀、徐小鳳之外,甄妮、汪明荃、葉麗儀、張德蘭都是名振一時的大明星。在後邊,我們也都要一一地介紹。下面的時間我們要把目光投向創作人。
在奠定香港粵語流行樂壇的過程中,創作人的作用我們不能忽視。正是有了顧嘉輝、黃沾、黎小田、盧國沾這樣一些前輩創作人的默默耕耘,才有了香港粵語流行音樂群星爭輝的大好局面。黎小田在1980年、顧嘉輝在1981年分別開了各自的作品演唱會,一時之間傳為佳話。1981年,香港作曲及作詞家協會成立;從1982年開始,10大中文金曲獎增設了最佳中文歌曲以及歌詞獎,創作人的功績也開始受到重視。

在香港粵語流行音樂的最初10年裡,還有這樣一些大事值得我們關註:1979年祖國內地的改革開放為香港流行音樂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而又巨大的市場;1981年,香港的城市民謠運動給過於商業化的香港流行音樂助入一股清新的空氣;1983年,歌手們紛紛跳槽引發了香港歌壇的一連串地震。徐小鳳率先從CBS跳槽到新成立的「康藝成音」;許冠傑、關正傑先後離開「寶麗金」加盟「康藝成音」;林子祥從「百代」跳槽到「華納唱片」;羅文則由「百代」轉到「華星」旗下,汪明荃也從「娛樂」過檔到「華星」。前輩巨星們紛紛改換門庭給後輩新人們提供了良好的出頭機會,如果寶麗金的兩大台柱許冠傑以及關正傑不是在1983年雙雙出走的話,那麼譚詠麟在1984年就未必能夠迅速走紅。
許冠傑獨特的這種用方言演唱流行歌曲的潮流使人們發現,原來粵語並不是只能用來唱那種老故事和老戲曲,還能唱出世界流行的感覺,唱出小市民的心聲。同時,許冠傑小市民歌曲開辟了流行音樂的一個新題材:下里巴人的生活也是可以進入音樂世界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許冠傑應該是上世紀最有價值的香港歌手。

天皇巨星時代

從1974年到1984年,這是香港現代粵語流行音樂發展歷史上第1個10年。在80年代中期的香港歌壇上,雖然大家仍然熱衷於翻唱和改編,但整個工業的運轉機制已經確立,經濟的繁榮帶動了娛樂業的發展,在歌壇,則是包裝時代的開始。直接的反映就是巨星雲集,偶像帶領新的潮流。屬於電視劇時代的關正傑、葉麗儀、林珊珊、汪明荃等歌手還擁有影響力,出名較早的羅文、甄妮、許冠傑、徐小鳳的地位已經穩固,新浮出頭的譚詠麟、梅艷芳、林子祥、鍾鎮濤、張國榮正在開創一片更加燦爛的局面。從此,香港流行音樂進入到了一個如火如荼的發展時期。
因為唱片事業的繁榮,有實力的新人一樣出頭:林憶蓮的好感覺、陳慧嫻的清新純真、杜德偉的黑人味道、黃凱芹的低調沉穩都有各自的市場。而陳百強、劉美君、王靖雯、梁漢文、鄺美雲、李克勤、呂方等等名字在歌壇上各領風騷。相比較於「前輩」偶像許冠傑、羅文、徐小鳳、甄妮他們,這個時期的明星們影響了一代香港青少年的聽覺,可以說,整個80年代的香港流行音樂的華彩樂章也正是由他們演繹出來的。來自於《香港歌壇世紀回顧》第一部分《香港歌壇世紀階段回顧》的第三樂章《天皇巨星時代》。
許冠傑讓人們知道了歌手的個人魅力,羅文讓大眾開始為一個人和他的歌曲而關注,他們是最初意義上的大明星,但是譚詠麟的成功才是香港流行神話的真正開始:所有的人為一個歌手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喝彩,關心他的女朋友、他的生日、他的血型、體重,在他的演唱會上獻花,大聲尖叫等等等等。
如果說許冠傑開創了香港流行音樂的新潮流,那麼譚詠麟就是一個集大成的繼承和發展者,從溫拿樂隊裡面不是特別首重視的成員開始,譚詠麟終於奮斗到了「王中王」的位置上,成為香港一個沒有人可以超越的歌壇神話人物。
從70年代的長發叛逆青年,到80年代的主流溫柔好男人,和現在歷盡滄桑的穩重前輩,可以說譚詠麟從來都是笑傲群雄,光芒四射。
年少的時候,就喜歡譚詠麟的浪漫。他說他的愛在深秋,他說所有的少女們可能喜歡聽的話,他唱所有少男們可能經歷的有關於感情方面的事。當《幻影》、《情似無情》、《水中花》這樣一些傷感的旋律再一次響起的時候,有一代人的眼前會浮現出自己的青春,裡面有著和譚詠麟相關的記憶。
長大了以後,知道了真實的世界永遠沒有歌中的好:不會有徹底的完美,連《水中花》那種凄涼的美麗其實也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還是喜歡譚詠麟,還有他的歌曲,因為那個時候的他也開始表達了成熟的姿態,偶爾唱一下自己老了的青春夢。有時候不禁也想,譚詠麟既沒有與眾不同的個性、沒有驚人的高低音域,但是為什麼還是有人會喜歡他。直到再一次的聽到他的歌曲,聽到歌中他那略顯暗啞的溫柔,才明白棗原來他的歌中記載了一個夢,一個有關於你、或者是我、抑或是他的關於「青春」的夢。
好象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擁有一個時代:他能滿足絕大多數人的夢。當然也會有人不喜歡,但肯定說不出討厭的理由——不喜歡這么完美的對象,豈不是自己不對?所以,譚詠麟做了10年的歌王,擁有一個無比輝煌的時代。盡管有張國榮、陳百強等人分享市場,但他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屬於譚詠麟的時代是積極向上、溫情脈脈而又充滿離愁別緒的。
對於譚詠麟時代以後的歲月,有了鬧鬧嚷嚷的天王們,有了越來越多的獎項和越來越少的權威,有了另類的頹廢的怪異的偶像。其實看看都市的歌舞場面,偶爾懷念一下屬於譚詠麟的歲月,那個乾乾凈凈的、風花雪月的年代,感覺真的是非常的好。盡管說,和譚詠麟一起走過的那一些日子永遠不會再重返,但是有誰能夠阻擋我們的回憶呢?
如果說在80年代早期的香港歌壇是「歌壇雙傑」(關正傑、許冠傑)叱詫風雲的話,那個時代香港歌壇就是譚詠麟與張國榮「絕代雙嬌」的天下。當譚詠麟熱潮形成的同時,在1984年的香港歌壇上又出現了張國榮亦歌亦舞的動感形象,他的一首《MONICA》迄今都是勁歌的樣板。
與譚詠麟平民情歌路線相比較,張國榮的定位應該是「雅皮士」。這位家境優越、受過英國高等教育的男子走上歌壇純屬偶然,他是因為參加歌唱比賽而走進娛樂圈的,那一年是1977年。
盡管1977年張國榮就走進了娛樂圈,但是最初的演藝事業一直處於一個低迷的狀態,直到80年代。可以說,張國榮後來的成功,是商業化手段的必然結果。從他本身的條件來看,他那張粉雕玉琢的孩子臉是博得追星族熱情的原因。他的「雅皮士」的風尚也適合80年代中後期世界流行文化和社會消費的品位。
張國榮可以說是娛樂圈裡的一個神話——開始他是漂亮的歌星,瘋狂少女的夢中情人。後來,他是香港最敢放肆忠於自己生活方式的演員,人們嘴裡「不老的哥哥」。其實,回首張國榮,張國榮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對於哥哥張國榮來說,一生是斷裂的2部分:一半是搖盪在寂寞的奮斗和名聲的苦澀中,無辜卻一再受到傷害;一半是看透了世事無常的自己的需要,不在乎一切外來的評判。
而如今的哥哥已經看慣了人間的起起落落、看透了人間的真真假假,活得冷漠而又灑脫演能演的戲,唱愛唱的歌,做想做的人。
最燦爛時也是最寂寞,最繁華時也是最悲涼。事業如日中天後的他並不快樂。但,他已經懂得:演戲就如同做人,是自己就好。所以他成為了巨星。
在香港娛樂圈,從地位和影響力上的排位一貫是「男尊女卑」。但是梅艷芳的光彩奪目則是一個例外。以「壞女孩」、「妖女」和中性形象出現的百變女皇梅艷芳一貫霸氣十足,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大家風范。作為香港歌壇第一個「大姐大」,梅艷芳的風華、氣質、歌聲以及成就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這個從小就開始趕場子賣藝的歌手懂得怎樣把歌唱得好聽,懂得怎樣把自己的形象打扮的光彩奪目,也懂得女人的煩惱。梅艷芳不是甘心平庸而按部就班地發展的天生藝人,她的出現,改變了香港樂壇以前只有男性風光的格局。所以,她的最大意義就是在於打破了演藝圈一貫的女性形象。雖然林憶蓮的聲音比她精彩、格調比她高雅,但梅艷芳是獨一無二的。
可以說,梅艷芳的全盛期也是香港消費潮流的高峰時期,文化的商品化包裝正投合了喜新厭舊的大眾心態。而也正是有了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三位香港樂壇巨星的出現,把香港樂壇的繁榮推向了一個高潮。同時,他們也完成了香港樂壇青黃不接的過程。和他們同時代的也有一大批傑出的歌手,像前衛、西化的林子祥,雍容華貴的徐小鳳,憂郁感傷的陳百強,還有象黃凱芹、張學友、鄺美雲、李克勤、呂方等等等等,他們的魅力交相輝映,一同拖起了香港流行音樂的最有市場、也是最熱鬧的天皇巨星時代。
在整個80年代,一些光芒四射的巨星支撐著香港整個流行世界的天空,雖然大家仍然熱衷於翻唱和改變,但整個工業的運轉機制已經確立,香港流行音樂進入到了一個如火如荼的發展時期。
因為唱片事業的繁榮,有實力的新人一樣出頭:林憶蓮的好感覺、陳慧嫻的清新純真、杜德偉的黑人味道、黃凱芹的低調沉穩都有各自的市場。而陳百強、劉美君、王靖雯、梁漢文、鄺美雲、李克勤、呂方等等名字在歌壇上各領風騷。那段時間,最有前途的是張學友,他在1985年以大熱門新人的姿態走上歌壇,1986年已經擁有了《遙遠的她》、《月半彎》、《情已逝》等一流作品。
從1986年初開始,香港樂壇開始了另外一種熱鬧:早已經成名的譚詠麟和氣勢越來越盛的張國榮在各種場合勢成水火。兩派歌迷勢不兩立,不是吵就是鬧,互相辱罵,高舉著自己偶像的大幅彩照,撕碎對方偶像的照片,甚至動手打成一片。更嚴重的是,張國榮生日那一天,公司里貼出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張國榮死於愛滋病。」這樣的沖突一直延續到1988年,10大中文流行金曲的頒獎典禮上,譚詠麟突然宣布從此告別領獎台。當場就有歌迷跳起來大罵:「都怪該死的張國榮!」在這場歌迷對壘的大戰中,Leslie始終處於劣勢,深受傷害。——做一個無名小卒是苦,成名之後更苦。這是一個怪圈。
譚詠麟剛剛離去的88、89年,香港歌壇實際上成了張國榮與梅艷芳攜手縱橫的天下,而張國榮也終於迎來了自己演唱生涯中最燦爛的時光:歌曲一再獲獎,專輯一張賣得比一張好。
事業有成,名利雙收,享盡風光。但是張國榮並不快樂。試想:一直在追逐的路上,就在快要與人並肩的時候,突然聽到一句「不玩了」,晾他一個人在快到峰頂的山路上,是什麼滋味?盡管也是「一覽眾山小」,但想到這個「凌絕頂」的位置是別人棄之敝履的,對於任何人而言,感覺總不會太好。
而且,那時的張國榮還身不由己。新藝寶唱片公司在同香港無線電視台談判的時候,將張國榮的唱片合約當成討價還價的籌碼。他覺得,自己像一個東西,而不是一個活人。
就這樣,到了又一年的生日晚會上,張國榮突然走到一塊牌匾前揭開帷幕,上面寫著7個大字「張國榮退出歌壇」。人們震驚、詫異、惋惜、理解……百感交集——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要執意離去,多少分析多少內幕都代替一個答案。也許,這將是永遠的秘密。
張國榮告別歌壇,而且比譚詠麟還徹底——他說從此連歌都不唱了。(盡管5年之後,他又重返歌壇)但是在當時確實也引起很大的震動。事後很多人都在探討:為什麼歌迷會如此的沖動?其實答案很簡單——歌迷把自己對人生的追求映射在自己的偶像身上,他們在鬧事的時候,為的不僅僅是偶像的聲譽,更是自己的光榮與夢想。 對這樣的局勢,身在其中的歌手也是有苦難言。
因為同一輩的歌手紛紛告別歌壇或者退出領獎台,「大姐大」梅艷芳也宣布離開領獎台。
和男歌手位置空缺的情況不同,當時有3位女歌手都站在天後的替補席上:漂亮的葉倩文、有內涵的林憶蓮和清純的陳慧嫻。但是林憶蓮的風格太前衛,無法佔據當時的主流市場,而陳慧嫻又到英國讀書去了,於是葉倩文憑借著一首好聽的《祝福》,占據了第一女歌手的位置。
在譚詠麟、張國榮先後告別歌壇之後,香港男歌手陣容雖然還有林子祥、陳百強、鍾鎮濤撐著門面,但是他們卻占據不了市場的主流,而新一代的男歌手又不能真正支持場面,於是,大批有創作能力的台灣歌手開始在香港擁有了一席之地。像童安格、庾澄慶、齊秦等等都是在那個時期進入香港主流市場,而且大受歡迎。
1988年,羅大佑從美國搬到了香港,網羅了像填詞高手林夕這樣一批有才華、有想法的人,開辦了一個「音樂工廠」。羅大佑的理想是要身臨其境地體會中國人世界格局的變化,用音樂來見證大時代的變遷。
在整個80年代,一些光芒四射的巨星支撐著整個香港流行世界的天空,除了我們以往介紹的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葉倩文等等之外,還有這樣一些人的歌聲值得我們記住。他們是憂郁傷感的陳百強、前衛西化的林子祥、清新純真的陳慧嫻等等。
作為偶像天皇巨星的代表,陳百強一向給人以憂郁、優雅的感覺,他唯美的歌聲也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
對於陳百強來說,他是很情緒化的人,有著強烈的自戀傾向,也是一個唯美主義者。他酷愛紫色、喜歡秋天,清高、憂郁、認真,一生追求浪漫的情調,並且很容易感傷。正因為這種天性,不管唱哪一種歌曲,陳百強的歌聲總是包含著感情,像透明的紫水晶,散發著迷人的光輝,把無數人帶進略微凄涼的美麗境界,哀怨和凄美都來的自然。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因為酒後吃了太多的安眠葯,成為一個植物人躺進了醫院?

I. 張國榮屬於哪個年代的

56年生 70年代末出道 80年代大火 尤其是音樂 90年代初專注電影 達到巔峰 95年 音樂復出 同年專輯銷量冠軍 可以說哥哥是永恆的

J. 張國榮的背景是什麼

張國榮在香港出生,原名張發宗,祖籍廣東梅縣,家中十個孩子中最小,故有「十仔」之乳名。張國榮的父親是香港洋服店的裁縫兼老闆張活海,馬龍·白蘭度、希區柯克、加里·格蘭特等好萊塢明星都是這家裁縫店的顧客。

1969年,張國榮獨自赴英國留學;中學畢業後,愛好時裝設計的他考入利茲大學就讀紡織專業。

(10)張國榮哪個年代的美女擴展閱讀

1977年正式出道。1983年以《風繼續吹》成名。1984年演唱的《Monica》是香港歌壇第一支同獲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的舞曲。 1986年、1987年獲勁歌金曲金獎;之後憑借專輯《愛慕》、《The Greatest Hits of Leslie Cheung》成為首位打入韓國音樂市場的粵語歌手,並打破華語唱片在韓國的銷量紀錄。

1988年、1989年獲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獎。1999年獲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2000年獲CCTV-MTV音樂盛典亞洲最傑出藝人獎。2010年入選美國CNN評出的「過去50年裡全球最知名的20位歌手/樂團」。他擅長詞曲創作,擔任過MV導演、唱片監制、演唱會藝術總監等。

閱讀全文

與張國榮哪個年代的美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424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217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1889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995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749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734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721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017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465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674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1990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555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501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031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175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130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822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1887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023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