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嘎達梅林是哪個民族的敘事歌曲
蒙古族
Ⅱ 嘎達梅林是哪個民族的歌曲
蒙古族。
《嘎達梅林》是蒙古族長篇敘事民歌。資料唱的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左右,在蒙古東部哲里木盟一位蒙古英雄嘎達梅林,率領人民起來反抗封建王爺和反動軍閥的斗爭故事。
介紹
著名的《嘎達梅林》最初是以長篇敘事詩和民歌的形式在草原上傳唱的,取材於蒙古族英雄嘎達梅林領導的人民起義——向封建王爺和軍閥作斗爭的歷史故事。
之後,音樂家在此基礎上創作了交響詩和大提琴協奏曲等多種演奏方式(還有一部同名電影)。我所介紹的是自己很喜歡的馬頭琴演奏。開始的《嘎達梅林》是以一陣急促沙啞的馬頭琴開場的,音樂營造的落日余暉中,馬頭琴如泣如訴的泛音更像是天空的嗚咽,大地的長鳴。
Ⅲ 《嘎達梅林》是哪個民族的敘事歌曲
蒙古族民歌《嘎達梅林》是一首流傳很廣的著名歌曲,其節奏舒展從容、穩健有力,旋律寬廣豪邁、庄嚴肅穆。
嘎達梅林(1892年—1931年4月5日),姓莫勒特圖,本名那達木德,又名業喜,漢名孟青山,蒙古族,內蒙古哲里木盟(今通遼市)達爾罕旗(今科爾沁左翼中旗)塔木扎蘭屯人。「嘎達」(同東北話「老嘎達」)蒙古語中意為家中最小的兄弟,「梅林」是其官職,即札薩克達爾罕親王那木濟勒色楞的總兵。1929年11月13日,嘎達梅林起義
Ⅳ 《嘎達梅林》是哪個民族的敘事歌曲
一、蒙古族。產生流傳於內蒙古哲里木盟一帶。依據嘎達梅林起義的歷史事件創作而成。嘎達梅林,蒙古名為那達木德,漢名孟青山,乳名「嘎達」。成年之後,在達爾罕旗王府任梅林職,掌管軍事。所以人們又稱他為嘎達梅林。
二、他領導的這次起義爆發於1929年哲里木盟達爾罕旗(今科左中旗),這是一次反對軍閥張作霖和蒙古王公屯墾開荒、掠奪人民的起義斗爭。前後歷時數年,是蒙古族現代史上著名的人民起義,影響很大。嘎達梅林的民歌開始以抒情短歌流傳,以後逐漸形成為一首概括嘎達梅林起義全過程的敘事長詩。
三、長詩成功地塑造了嘎達梅林這一英雄形象,刻畫了他的叛逆性格。他開始勸說王爺停止出賣土地,遭到革職處分,最後向張作霖為民請命,又被投入監獄,判處死刑。殘酷的斗爭現實使他幻想破滅,被救出後毅然舉行了起義。轉戰數年,最後在強大敵人的聯合進攻下,西拉木倫河一戰,部眾全部戰死。
(4)啊大美女是哪個民族的敘事歌曲擴展閱讀
嘎達梅林的抗墾斗爭是內蒙古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響的壯舉,表達了草原人民反壓迫、圖生存的堅強意志。起義雖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失敗了,但草原人民把他奉為保護草原的英雄。《嘎達梅林》的歌曲就創作出來並且傳唱至今:「南方飛來的小鴻雁呀,不落潢河不起飛。要說起義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Ⅳ 嘎達梅林是哪個民族的歌曲
嘎達梅林是蒙古族歌曲。
在廣袤的內蒙古大草原,流傳著一首長達五、六十段的敘事民歌《嘎達梅林》。「嘎達」是一個英雄的名字,「梅林」是他的官名,《嘎達梅林》吟唱的就是這位英雄率領人民武裝起義的故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1929年,故事並不久遠,但它的影響卻非常深遠。在一唱三嘆的吟詠中,「嘎達梅林」成為了蒙古人民的精神英雄。
簡介
自從作曲家孟波將長歌整理成四段歌詞後,全中國都知道了這位起義英雄「嘎達梅林」。辛滬光、王強、馬友道等作曲家還運用這一主題創作出了交響詩、大提琴協奏曲、長號協奏曲等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嘎達梅林》不僅故事感人,旋律也非常動人,這是它以音樂的形式流傳下來的重要原因。
蒙古族民歌大致可分為「長調」和「短調」兩大類。長調民歌主要在放牧時演唱;短調民歌往往帶有舞蹈性。《嘎達梅林》是一首短調民歌。
Ⅵ 《嘎達梅林》是哪個民族的敘事歌曲 ( ) A 藏族 B 滿族 C 蒙古族 D 回族
C
Ⅶ 嘎達梅林》是哪個民族的敘事歌曲
《嘎達梅林》是蒙古族的敘事歌曲。
《嘎達梅林》內容唱的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左右,在蒙古東部哲里木盟一位蒙古英雄嘎達梅林,率領人民起來反抗封建王爺和反動軍閥的斗爭故事。表達的嘎達梅林不畏強權、嚮往自由的勇敢。
(7)啊大美女是哪個民族的敘事歌曲擴展閱讀:
1、《嘎達梅林》全歌曲歌詞:
南方飛來的小鴻雁呀,不落長江不呀不起飛。
要說起義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北方飛來的小鴻雁呀,不落長江不呀不起飛。
要說起義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天上的鴻雁從南往北飛,是為了追求太陽的溫暖呦。
反抗王爺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天上的鴻雁從北往南飛,是為了躲避北海的寒冷呦。
造反起義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2、歌曲賞析:
這四段詞用了段落重疊的手法,集中抒發了對英雄的懷念與崇敬。這是一首建立在蒙古族常用的五聲羽調式基礎上,由上、下兩個樂句構成的短調民歌。音調寬廣豪邁、莊重肅穆,既表現了人民群眾真摯深厚的感情,又突出了英雄的高大形象。
3、歌曲影響:
《嘎達梅林》是蒙古族人民集體創作而成的,又經過無數優秀民間藝人的整理和加工,使情節更加豐富,語言更加精彩生動,已成為中國民間文學寶庫中的經典之作。
Ⅷ 《阿詩瑪》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歌
撒尼族
撒尼族民間敘事長詩。1953年5月,雲南省人民文工團深入到撒尼族人聚集的路南縣圭山區進行發掘工作,歷時三個月,搜集到《阿詩瑪》的異文傳說二十種。後由公劉、黃鐵、劉知勇、劉綺等對異文進行了整理、潤色,於1954年發表。1959年,李廣田在這個基礎上作了加工,並寫序文,於1960年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長詩《阿詩瑪》塑造了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阿詩瑪和聰明、勇敢的阿黑這兩個撒尼族青年的典型形象,富於浪漫主義色彩。
《阿詩瑪》使用口傳詩體語言,講述或演唱阿詩瑪的故事。阿詩瑪不屈不撓地同強權勢力作斗爭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終將代替黑暗、善美終將代替丑惡、自由終將代替壓迫與禁錮的人類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斷得彎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阿詩瑪》被撒尼人稱為"我們民族的歌",阿詩瑪的傳說已經成為撒尼人日常生活、婚喪禮節以及其它風俗習慣的一部分,在人民中間廣為傳唱。其藝術魅力隨時間的沖刷而彌久愈新,不減光芒,成為我國百民族文學百花園中一塊璀璨的瑰寶,蜚聲世界文壇。
Ⅸ 阿哥阿妹是哪個民族的歌曲
苗族。阿哥阿妹是山歌中的詞語,大多數民族的山歌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只有在苗族山歌中才有阿哥阿妹的詞語出現,所以是苗族的歌曲。
Ⅹ 《嘎達梅林》是哪個民族的敘事歌曲
嘎達梅林(1892年-1931年4月5日),蒙古族, 姓莫勒特圖(漢譯姓孟),名那達木德,漢名孟青山,又名業喜,蒙古族傳奇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