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萬花叢中迷人眼,來形容看到美女後,被晃眼的感覺是否合適
如果是形容看到一個美女的話,好像略有不妥,如果是形容看見一群美女的話,似乎還可以。不過描寫人容易被人認為比較花心,萬花叢中穿梭,還看花了眼,最少不是褒義吧。建議古詩中的一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比較貼切,一可以類比,二來強調亂花,有抬高自己的意思。
㈡ 求古詩《玉樹後庭花》的譯文與注釋。
《玉樹後庭花》陳叔寶 翻譯及注釋
翻譯
樓殿高閣前有芳林花草競相爭春,妃子們本就貌美如花,再加上盛裝打扮,更加顯出傾城之貌。
妃子起初掩映著窗子,外面春光的嬌美之景無法進入她們的芳閣。但妃子一出閨閣,萬般春日麗景都失去了顏色。妃子笑容可掬,盈盈走出門戶。
她們的臉就像帶著晶瑩雨露的鮮花,她們的美態就如玉樹那樣秀麗,流光溢彩,清雅別致。
花兒從開放時的爭奇斗艷到枯萎的凋零是很短暫的時光,到花瓣都落光的時候一切又都歸於了平凡。
注釋
①對:相對,對面。這里指高閣前有芳林花草。
②傾城:使城池傾倒,形容女子貌美。
③乍:開始,起初。
④帷:帷帳,帷幄。
⑤玉樹:玉樹的樹冠挺拔秀麗,莖葉碧綠,頂生白色花朵,十分清雅別致。
⑥流光:玲瓏剔透,流光溢彩。
《玉樹後庭花》陳叔寶 賞析
陳後主所作的《《玉樹後庭花》陳叔寶 》歌,寫的是嬪妃們嬌嬈媚麗,堪與鮮花比美競妍,其詞哀怨靡麗而悲涼,後來成為亡國之音的代稱。「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艷質本傾城。」詩的開頭概括了宮中環境,並化用漢朝李延年的「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詩句,來映襯美人的美麗。
華麗的殿宇,花木繁盛的花園,沒人居住的高閣就在這殿宇的對面,在花叢的環繞之中。美人生來就美麗,再經刻意妝點,姿色更加艷麗無比。
㈢ 百花叢中過 片葉不沾身 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
原意是說一個人從萬花叢中經過,連片花的葉子都沒有礙妨,更不要說沾花惹草了。比喻一個人,具有高尚的情操修養,還比喻一個人做事專心認真,不受外界所誘惑,所打擾,雷打不動,坐懷不亂。
其次,它還代表一種修養高的人一種出世入世思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同流而不合污,雖在紅塵塵不沾身,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等的人生態度。如陶公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見其達到了何等的一種思想境界。在利慾熏心的現實社會,能達到這種境界的能不是世外高人嗎!
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這句話如果明朗起來,很容易讓人想到男女層面,與這句話意思相反的是英雄難過美人關。想多少英雄好漢闖過多少刀槍劍戟,唯獨控制不住美女的誘惑結果功虧一簣。人在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他們信奉另類的人生哲學,又怎麼能做到,坐懷不亂,獨善其身,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呢。
還可以說,這句話是一個人能力的表現。如某種技藝嫻熟到了一定程度,能夠做到收放自如,不會有半點瑕疵。再比如一個人做事乾脆利落,不給人留下把柄,不讓人看出破綻等等。
㈣ "萬花叢中一點紅"怎麼理解
萬花叢中一點紅.來自萬綠叢中一點紅.
從原本的前後對比效果變成現在的前後同色調掩埋效果.
其實意思可以自己理解.
有一種理解法是:對世界而言(或者對某個人),我只是萬千玫瑰中的一朵,默默開放,在眾多差不多的花朵中,我並不十分特別或者出色.
有人寫過一首詩,可以解釋.
萬花叢中一點紅——受朋友之託賦詩一首寄七夕
一直認為我是你的唯一
可是,你那篇文章撕碎了
我多夢的心
多麼感人的情詩
讓人臉紅心跳的語句
霎那間 都變成了利箭
刺得我的心好痛.....
哥哥,
你是一隻蜜蜂嗎
總在在花叢之中
悠閑地飛來飛去
也許那不是你的錯
全因那花太美太美
點點殷紅,片片含香
朵朵綻開,枝枝嫵媚
溫柔可愛,千嬌百態
等你去點綴那無夢的寂寞
我什麼也不想說,
哥哥,
我只想做那萬千玫瑰中的一朵
靜靜地為你開放
哪怕你粗心地不看一眼
我花瓣上的那淚珠
也將晶瑩地為你閃爍
(引自夢中呢喃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4b909772010007290)
"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思與之相反,形容很出眾很顯眼,同樣的還有"萬花叢中一點綠""萬紅叢中一點綠"
萬綠叢中一點紅 原句為:
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趙佶
相傳有一故事,宋王朝舉辦繪畫高等考試,集天下畫家於一堂,皇帝老爺趙佶先生出題曰:「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結果某人大筆一揮,位列第一,他畫的是:叢林中有一小樓,樓上有一憑窗美女,唇上有一點口紅。
㈤ 為什麼叫玉樹臨風,梨花帶雨
"玉樹臨風" 形容人風度瀟灑,秀美多姿。亦作「臨風玉樹」。 出自杜甫《飲中八仙歌》: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
"梨花帶雨"
釋義:象沾著雨點的梨花一樣。原形容楊貴妃哭泣時的姿態。後用以形容女子的嬌美。
來源:唐·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示例:紂王定睛觀看,見妲己烏雲疊鬢,杏臉桃腮,淺淡春山,嬌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帶雨。
㈥ 玉樹臨風形容什麼人
玉樹臨風形容瀟灑、帥氣、氣質出眾的男人。
玉樹臨風,漢語成語,拼音是yù shù lín fēng,意思是形容人像玉樹一樣十分瀟灑,秀美多姿(多指男子)。出自杜甫《飲中八仙歌》。
相關造句
玉樹臨風賓欲散,黃昏約馬嘶庭。(宋·謝逸《臨江仙》詞)
說話的是一位相貌頗為俊美出塵的男子,其身上的氣質如龍駒鳳雛,玉樹臨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玉樹臨風 (詞語)
㈦ 萬綠叢中一點紅 動人春色不須多什麼意思
第一:「叢林」,「小樓」,「美女」有意境
第二:美女的嘴,在聖崽的眼睛中,是動人的,而且充滿了春色;
第三:古時候認為最美的口是櫻桃小口。符合「一點紅」這個說法。
㈧ 萬綠叢中一點紅是什麼意思
解釋:大片綠葉叢中有一朵紅花非常醒目。比喻在眾多事物中突出最精彩的一點,足以引起人們的注意。
成語舉例:中國民諺中說「萬綠叢中一點紅」,由於紅在「一點」上,對比「萬綠」,更顯得突出、可愛,並因為「一點」而使整個萬綠有了靈魂,猶如一支樂曲的「導音」。
成語故事:相傳有一故事,宋王朝舉辦繪畫高等考試,集天下畫家於一堂,皇帝老爺趙佶先生出題曰:「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結果某人大筆一揮,位列第一,他畫的是:叢林中有一小樓,樓上有一憑窗美女,唇上有一點口紅。
(8)玉樹叢中一美女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出自宋·王安石《詠石榴花》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撫州臨川人。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中進士後,曾任過地方官。神宗時為宰相,創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對。
後辭官退居南京。他是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文學成就頗高,影響甚巨。其詩長於說理,精於修辭,內容亦能反映社會現實。詞雖不多,卻風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別具一格。有《臨川集》。
王安石自幼聰穎,酷愛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稍長,跟隨父親宦遊各地,接觸現實,體驗民間疾苦。文章立論高深奇麗,旁徵博引,始有移風易俗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