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叫美女
何為美女?美女者,古語有雲:北方有佳人,一笑傾城,再笑傾國!美女者,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美女者,怒發沖冠為紅顏!美女者,翩若驚鴻,淡掃娥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何為美女?現代人對美女的要求越來越高,有人工美,有自然美,有上流美,而每個人對美女的觀點也不同,有些人要求內在,有些人要求外在,有些人則要兩全
其美。美,在不同的眼中、心裡,定義、概念是不同的,有的重形體相貌,有的重肌膚語調,有的重品德氣質,美女千嬌百媚,美女姿態各異。在一定程度上,美女
的定義是模糊的,美女的概念是泛濫的。
男生說,所謂美女,就是笑好看哭好看生起氣來也好看;所謂美女,就是穿路邊攤上的衣服也像商場櫥窗里的模特;所謂美女,就是走在街上會讓男人撞電線桿;所謂美女,就是你以為她是綉花枕頭,結果她說出來的話讓你大跌眼鏡。
女生說,世界上原本沒有美女,美女是男人的一廂情願。在這個典型的男權社會里,美女的標准無非是男人的人雲亦雲。美女就是男人的張狂,男人的奮斗欲。審
美疲勞是一種自然的回歸,已經回歸到了動物本能的思考。現代人的美學價值已經從桌面上的那種所謂的美轉移到了真正的人性的本質上去了,欣賞一個女性,是當
代人的第一美學價值。而這個女性如何被欣賞,則完全不是古典的器官上的黃金分割美女了。
調侃者說,美女就是計程車司機手中起步就常暈頭轉向的
方向盤;美女就是總讓小夥子經常站不穩時常發生傾斜的公交車;美女就是走在大街上被人擰歪了但卻不知道疼是什麼的耳朵;美女就是手中只剩下小竹棍了卻不知
道是什麼時候流了的雪糕;美女就是辦公桌上開局之前發誓一定要贏但屢戰屢陪人民幣的撲克;美女就是電視上那時常撓首弄姿勢、擠眉弄眼的廣告;美女就是所有
吧里必備客人總不忘記點的天下第一好菜;美女就是那T台上身著艷裝走來走去只為一擰一扭屁股的模特;美女就是時下那交通最擁堵經常發燒且行情爆漲的因特
爾。美女就是娶回家了才知道什麼叫擔驚受怕,什麼叫活受罪了。
在我理解,真正的美女應該是風韻一目瞭然,氣質高貴如蘭,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寬容、善良、智慧、獨立、典雅,看則賞心悅目,處則如品佳茗,感覺清清爽爽,毫不拖泥帶水。那種美除了天生麗質,更是修養的歷練,是知識的積累,是真善美
的自然流露,其豐富的內涵隨著時光的流逝經久不衰,而不是稍縱即逝。就像黛安娜王妃,高貴典雅,時尚雍容,其包容性具有一種坦盪氣度;就像關之琳,自由舒
展的無限激情讓我們感受到躁動、朝氣的青春;就像張曼玉,都市、獨立、動感、前衛、浪漫,這些時尚元素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就像林青霞,已走過五十歲
的生日,皺紋明明白白地爬上了她的眼瞼和額頭,她老了,但她仍然是那個年齡最美的女人,沒有什麼可以遮掩她的魅力她的美,連歲月的風霜也不能……
畢竟,黛安娜、關之琳、張曼玉、林青霞不是人人能做得了的。她們的美麗讓人望塵莫及,她們的氣質如蘭草芳菲,非吾等凡女子所能及。
盡管一本雜志沒有精美的封面不會有人輕易閱讀,一個女人不漂亮不會有太多的人在乎她的思想,但感知能力將我們不只局限於外在美,內在美不能帶來視覺上的
刺激,卻像小溪流般雋永,意味深長,觸動內心深處,產生陣陣回響。風情萬種,千嬌百媚,美貌固然重要,但欠缺底蘊,經不起時間的磨礪,如直觀的印象,如通
俗的文字,缺乏令人推敲和品位的神韻,不是我們所追求和贊賞的。漂亮屬於年齡,品位卻屬於生命。華麗的外衣需要豐富的內涵作為原動力,一個美女必定是有著
內外兼修的魅力,她的學識、她的優雅、她的見解、她的活力必然都與她的外表一樣處處散發迷人的光輝。內外兼修才能散發出誘人而持久的張力和誘惑。這不僅僅
是漂亮就可以做到的。
現代女性崇尚智慧!美女,是智慧的化身,她留給你無盡地回味……
所以,你不必才華橫溢,必須知書達理;不必
有標準的五官,必須有獨特的氣質。當你擁有健康紅潤的面頰,當你永遠表現得神采奕奕精力充沛,當你燦爛的笑容像冬天的暖陽,當你不經意地關心四周的人和
事,當你始終如一地保持豁達的風度,誰能說你不更具時代女性的魅力?美麗的外表終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失,而智慧則是時間老人奪不去的。所以無論你長相如
何,都應該不斷地充實自己,增加自己的內涵。這樣的美才是持久的。
❷ 帝王的女兒叫格格,親王女兒也叫格格,清朝格格到底指什麼身份的女子
格格是清朝貴族稱謂,滿語,意為小姐。是滿族和清朝對女性的一種稱謂,為清皇族女兒的統一稱呼。作為正式稱號使用時,在後金時期,國君和貝勒的女兒稱為格格。
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漢人習慣,重新規定了封號。作為非正式稱號時,被用於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
無正式封號的貴族之女可稱格格。(《清稗類鈔》稱:「親王之女稱郡主,郡王及貝子、貝勒、輔國公之女稱縣主。然除公主外,雖有郡主、縣主資格,如未奉有正式封號者,皆統稱格格。大抵稱格格者,以次女以下之處子為多。若其長女,未得正式之封號者亦罕。」)
(2)宗清美女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在後金時期,國君(即「大汗」)和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稱為「格格」,無定製。(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後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後的養女,稱「和碩公主」。「格格」遂專指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稱。
順治十七年(1660年)始把「格格」分為五等,即:
①親王之女:封為「和碩格格」,嫡福晉所生女為郡主,側室所生女為郡君;
②世子及郡王之女:封為「多羅格格」,嫡福晉所生女為縣主,側福晉所生女為縣君;
③多羅貝勒之女:亦為「多羅格格」,嫡福晉所生女為郡君,側福晉所生女為鄉君;
④固山貝子之女:嫡福晉所生女封「固山格格」為縣君,側福晉所生女不受封,稱宗女。
⑤鎮國公、輔國公之女:嫡福晉所生女稱「格格」為鄉君,側福晉所生女不受封,稱宗女。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稱宗女。
「格格」之稱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際,才漸漸終止。
❸ 一個女人理智>感性代表什麼是怎樣的性格
一個理智感性的女人:感性人:指人情感豐富,多愁善感,能對別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感受力很強,能體會到任何事物情感的變化。感性的人,在待人處事過程中,更遵從自己的意識,也就是習慣於從心所想出發,不會更多的考慮客觀條件,若是以主觀看法為主導即會變成唯心主義和宗教。感性人的優點:感情豐富、有人情味、心軟善良、情感細膩、感受力強、藝術天賦高、浪漫、具有感染力。感性的人缺點:多愁善感、感情用事、主觀、情緒化;
2、理性人:冷靜的態度,對於緊急的事或物能夠不緊張且熟練的操作和處理不慌張,就是常說的『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中的『色』即是焦急的心不能表露在臉面,俗話就是遇事不慌;全面的認識,對於人、事或物能夠從多個方面去了解再總結。詳細的分析,在分析人與事或物時:當事態緊急時則一般從主觀上去分析而避免事態擴大,但少作客觀分析是防止和避免重復類似的事件。
❹ 卿是什麼意思男人女人
卿」讀qīng 。
1.
古代高級官名:三公九卿。卿相。
2.
古代對人敬稱,如稱荀子為「荀卿」。
3.
自中國唐代開始,君主稱臣民。
4.
古代上級稱下級、長輩稱晚輩。
5.
古代夫妻互稱: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間非常親昵)。
6.
姓。
卿的解釋為:
1.
古時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漢以前有六卿,漢設九卿,北魏在正卿下還有少卿。以後歷代相沿,清末始廢 。卿,六卿。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也。《說文》諸侯之上大夫卿。《禮記·王制》。注:「上大夫曰卿。」卿大夫豹飾。《管子·揆度》
大國三卿,皆命於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於天子,一卿命於其君;小國二卿,皆命於其君。--《禮記·王制》。有卿之名。--《國語·晉語》五大夫三卿。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史記》薦笏言於卿士。--唐·柳宗元《柳河東集》。王公卿相。--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2.
又如:卿相(指中央行政機構的長官);卿貳(侍郎的別稱;次於九卿的少卿。清代一般為三品到五品的虛銜)。
3.
古代用為第二人稱,表尊敬或愛意 。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資治通鑒》。卿今當塗。《資治通鑒·漢紀 》。豈欲卿治經。卿言多務。卿今者不略。
4.
古代君對臣的稱謂。如:愛卿。
5.
古代朋友、夫婦間的愛稱。卿子冠軍。《漢書·高帝紀》。集注:「卿子,時人相褒尊之辭。」
衛人謂之慶卿。《史記·刺客傳》。索隱:「時人尊重之號。」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
將領。秦以前天子、諸侯之將帥皆以卿為之。
❺ 「宗室女」是什麼意思
「和親」成為兩國間王室通婚的專有名詞,其實是從唐代開始的。有唐一代,共派出十九位公主和准公主嫁到異國當王妃。不過,這裡面只有三位是貨真價實的公主。其餘的,都是親王或王族的女孩兒,稱為「宗室女」,公主的女兒稱為「宗室出女」,臨到異邦要來討人了,才手忙腳亂地把這些郡主、縣主封為公主,讓她們體體面面地出嫁,為國獻身。 嫁出去的文成公主究竟是誰的女兒?文獻只記載是「唐宗室女」,估計她爹的身份也與皇帝關系較遠。
❻ 最難消受美人恩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美人本身就令人消魂,在加上她對你好,怎能不對她動心呢?然後會慢慢愛上她。可她呢?不一定愛你,身邊又有那麼多追求者。那你不是愛得她很苦嗎,自己很累嗎?
出處:《紅棉嘆》(牟伯融)
拼音:zuì nán xiāo shòu měi rén ēn
造句:
1、最難消受美人恩!凌風心中的那道脆弱的防線終於崩潰了,他輕輕地點了點頭,就讓一切順其自然吧。
2、 世人都說最難消受美人恩!
3、最難消受美人恩,他為此付出了生命。
4、落魄不羈倔少年,傲骨錚錚結仙緣!情難消受美人恩,仗劍江湖為紅顏!
5、最難消受美人恩,有些事情在做之前要掂量一下。
❼ 什麼叫宗室女
皇族的女兒稱為宗室女。如皇帝的堂妹,祖妹。堂侄女等,封號有郡主,縣主等。
宗室
同一祖宗的貴族。即國君或皇帝的宗族。中國又稱皇族、帝宗、天潢。清代宗室是指開國皇帝努爾哈赤之父顯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孫,因腰系金黃色帶,俗稱黃帶子。中國古代也稱大宗的廟為宗室。
宗室,歷代皇族稱宗室,通常以與皇帝的父系血緣親疏關系來確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歷代就此規定不一。歷代均專設官衙來主管宗室事務,如「宗正」、「宗正寺」、「宗人府」等。
清朝宗室女分為五等,分別是
http://..com/question/11591532.html?si=2
一、親王之女,稱為"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
三、多羅貝勒之女,亦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
四、貝子之女,稱為"固山格格",漢名"縣君";
五、鎮國公、輔國公之女,稱"格格",漢名"鄉君";
❽ 「宗室女」是什麼意思
了祖宗的江山社稷。黃帝當然希望自己的接班人非常的優秀,如果就生一個兩個孩子那選擇范圍太小了,而且也不能保證每胎都是男孩啊,所以多娶老婆多生點男孩以後也好有的選啊。要是娶少了,再生少了,導致斷了香火那在中國古代可是大罪過啊。
3.古代的醫療方面相對現在差。那時候女人生個孩子很可能導致大出血就死了,電視里不總演么,某某黃帝的愛妃把孩子生下來了人就死了,或是一屍兩命。所以說多娶幾個可以保證較高的出生率和成活率。
4.從皇後的角度分析。那時候如果皇後不讓黃帝有其他妃子會被別人罵的,尤其是一些大臣,他們會上奏說娶少了影響江山社稷之類的,那皇後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這樣的罵名誰能背的動。不過歷史上也有特例,好像是明朝的哪個黃帝來著,他就一個老婆。
5.從政治角度分析。有一些妃子什麼的其實皇上並不想娶她們,之所以娶也是為了國家而娶。比方說某某小國要來套關系,然後非要把他們國的公主什麼的嫁給皇上,那皇上當然不能不給面子,何況娶個媳婦也不吃啥虧還能有其他好處何樂而不為呢,不娶吧,弄不好還得開戰。這娶妻和政治掛鉤的歷史上比比皆是。
6.從國內角度分析。那時候誰不想讓自己成為皇親國戚啊,所以很多人拼了命的把自己家的女兒嫁到皇宮中給皇帝做老婆,哪怕皇帝不用,光放那擺著也成啊。所以說皇帝自己不想要太多老婆,那其他人還不願意呢。
7.從男女感情角度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吧,A店炸醬面很好吃大家都願買,某天A店的炸醬面漲了10元錢,大家都覺的貴就不去了轉而去了隔壁的B店,B店賣的是涼拌面,這涼拌面就是炸醬面的替代品,當炸醬面超出了人們的接受程度當然就會被差不多的涼拌面代替了。這就和皇宮中差不多,A妃子太三八讓皇上非常鬧心,皇上自然而然就不來你這了,因為有的是妃子趴著門等著皇上去寵信呢。所以說老婆娶多了就增加可選擇項。
❾ 竹喧歸浣女什麼意思
「竹喧歸浣女」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意思是竹林中的少女喧笑著洗衣歸來。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詩文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盪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❿ 清朝選秀女是怎麼回事是所有滿人家的女兒都要去參加嗎
凡八旗官員家中年滿14歲至16歲的女子,
都必須參加三年一次的秀女挑選。
清朝的後宮,上至皇後,下到宮女,
都是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出來的。
從順治到光緒九朝,選秀女總共80多次。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選一次。挑選秀女的目的,除了充實皇帝的後宮,就是為皇室子孫拴婚,或為親王、郡王和他們的兒子指婚,重要性自不待言。秀女們要走進紫禁城高高的宮牆,必須經過一道道的考察。
首先要嚴格審查旗屬與年齡,不在旗的想參加選秀,勢比登天;在旗的想逃避選秀,也是自討苦吃。順治朝規定:凡八旗官員家中年滿14歲至16歲的女子,都必須參加三年一度的秀女挑選,17歲以上的女子不再參加。乾隆五年(1740)進一步規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規定的年限之內因種種原因沒有參加閱選,下屆仍要參加閱選。沒有經過閱選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20歲也不準私自聘嫁。乾隆皇帝命令「戶部通行傳諭八旗,所有未經選看之秀女,斷不可私先結親。」根據清宮檔案,到清末光緒年間,參選秀女的年齡,最小的是11歲,大的可達20歲。
每到要挑選秀女的時候,先由戶部奏報皇帝,奉旨允准後,立即行文八旗都統衙門,由八旗的各級基層長官逐層將適齡女子花名冊呈報上來,到八旗都統衙門匯總,最後由戶部上報皇帝,皇帝決定選閱日期。
各旗選送的秀女,要用騾車提前送到京城。秀女們抵達京城後,在入宮應選的前一天,坐在騾車上,由本旗的參領、領催等安排次序,稱為「排車」,根據滿、蒙、漢排列先後次序。最前面是宮中後妃的親戚,其次是以前被選中留了牌子、這次復選的女子,最後是本次新選送的秀女,分別依年齡大小排列,魚貫銜尾而行。日落時分發車,入夜時進入地安門,到神武門外等待宮門開啟後下車,在宮中太監的引導下,按順序進入順貞門。
宮中的御花園、體元殿、靜怡軒等處,都曾是閱選秀女的場所。一般每天只閱看兩個旗,根據各旗參選秀女人數的多少進行搭配。通常是五六人一排,供皇帝或太後選閱,但有時也有三四人一排,甚至一人一排的。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這叫做留牌子;沒有選中的,就撂牌子。然後,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復選,復選而未留者,也稱為撂牌子。經復選再度被選中的秀女,還有兩種命運:一是賜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一是留於皇宮之中,隨侍皇帝左右,成為後妃的候選人。如果成為後妃的候選人,手續會更為復雜,初次「引閱」之後,屢屢「復看」,有「記名」的,這是被選中留牌子的;有「上記名」的,這是皇帝親自選中留牌子的。最後,還要經過「留宮住宿」進行考察,在留宮住宿的秀女中選定數人,其餘的都撂牌子。
皇帝一死,風華正茂的後妃們就要搬出原來居住的東西十二宮,住進專為皇帝遺孀安排的「寡婦院」。
當「秀女」二字映入人們的眼簾時,人們的直覺是秀女應有沉魚落雁之貌,然而,秀女中有靚麗容貌的實在不多。從一張張清末應選秀女的照片上,似乎很難將這些面孔與任何一個表述美貌的詞彙聯系起來。清皇室公開的兩條選秀的標准,一是品行,二是門第。清代冊封皇後、妃、嬪的冊文中,常常見到的是「寬仁」、「孝慈」、「溫恭」、「淑慎」,以及「誕育名門」、「祥鍾華閥」等等字眼。其中,門第又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光緒皇帝的皇後隆裕,相貌奇醜,但她是慈禧皇太後的侄女,因此,她最終也當上了皇後。
在清代,皇帝一死,還是風華正茂的後妃們就要搬出原來居住的東西十二宮,住進專為皇帝遺孀安排的院落——慈寧宮、壽康宮和壽安宮,就是人們常說的紫禁城裡的寡婦院。從此,這里的座座佛堂和裊裊輕煙,就是她們未來日子的主要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