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華胥的人物影響
華胥生下伏羲和女媧,開辟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開卷有載,正是由於華胥生養了伏羲、女媧,再由伏羲女媧結合成婚,才繁衍出了中華民族。有關華胥和伏羲女媧的傳說很多,最著名的有:女媧補天、女媧造人、伏羲畫卦、伏羲女媧兄妹結婚延續人類和黃帝夢游華胥國等,所以華胥是中華始祖,華夏之根,民族之母。殷函、尹紅卿編譯的《史記·五帝本紀》說:「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華胥開始,她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生太昊,太昊生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生少典,少典生炎帝、黃帝。因黃帝以前文字記載不詳,司馬遷著《史記》時,對歷史考證非常嚴謹,所以,從黃帝開篇。」可見,從華胥到炎帝、黃帝,是中國從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的演變過渡時期,前後是一脈相承的。
有關華胥傳說流傳至今在漢族民間廣泛傳播,而少見於古籍記載的是伏羲女媧兄妹結婚這個傳說:華胥氏族在一次洪荒大水中,遭受了滅頂之災,只有伏羲女媧兩兄妹,因為坐在葫蘆里,被漂到了藍田與臨潼交接的驪山上,才倖免遇難。當他們看到這個世界就剩下他們兩個人,為了人類延續,結為夫妻。在結婚前,他們對天發誓說:若蒼天允許我們兄妹結為夫妻,繁衍人類,四山之煙聚而滾磨合。發完誓,他們兩個人把磨石推下溝去。這時只見四山之煙果然聚合,再看磨扇也緊緊的合在一起,於是兩人結為夫妻。後人為了紀念伏羲、女媧結合,繁衍人類的功勞,就把他們所在的山叫磨合山,滾磨盤的溝叫磨盤溝,並在磨合山上修建了人種廟,後來因人種廟名字不雅,改稱仁宗廟。 國學家顧實先生在《華夏考源》中說:胥、雅、夏等古字相通,華胥就是華夏,華胥文化和我們幾千年的華夏文明關系極其密切。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代《尚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中原的華夏族還是邊遠的少數民族,沒有不順從(周武王)的。而周武王統治的周王朝定都之地在豐鎬二京,即今日之西安,華胥氏族的活動范圍內。
顧實在《華夏考源》一文中,認為「胥、疋、雅、夏古字相通,華夏即華胥也。……華胥特為華夏,遂為吾種族之名」。章太炎在《中華民國解》中說:「大略說中國古代以『夏』為族名,以『華』為國名。又說『夏』從夏水(即漢水)得名,『華』從華山得名。」徐旭生在《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認為,中國古代部族的分野,大致可分為華夏、東夷、苗蠻三大集團。華夏集團地處古代中國的西北,主要由炎帝和黃帝所代表的部落組成。他在該書中還論證了秦嶺在古代通稱華山而漢水古名曾稱夏水。
「古史辨」派認為,「華」與「夏」古字相同,「華」即是「夏」,「夏」即是「華」。故華夏之「夏」,一為中國人說,夏字象舞蹈者;二為大禹治水說,夏字象農夫治畦;三為圖騰族徽說,夏字象蟬或爬蟲;四為夏水說,族名取自水名,而夏水位於雍梁之際,古夏水自然發源於秦嶺腹地;五為夏國說,先有夏國,後有夏族、夏人之稱。這些認識都已接近「華夏」所指的本原。
無論是徐旭生的《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還是顧頡剛的「古史辨」派,他們都把「華夏」或「華夏族」的起源指向了西北,指向陝西,指向關中。 華胥與中華民族的圖騰「龍」存在著一定的推理關系。
古籍文獻多講「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伏羲」,雷澤中的大人是雷神,雷神就是龍神,雷之聲就是龍的發音,和雷相伴的閃電就是龍的形狀。因此,伏羲便是龍神的兒子,女媧便是龍神的女兒,龍的兒女自然要生得「龍身而人面」,就像漢代畫像石畫得那樣。這也是「龍的傳人」一說最早的源頭。伏羲和女媧是有「龍祖」之稱的,那麼,龍祖的媽媽華胥自然就是「龍祖之祖」了。
Ⅱ 洪荒時期的七位神女分別是誰除了女媧你還知道幾個
01.王母娘娘
洪荒時期的女神大家最熟悉的非王母娘娘莫屬。王母娘娘不是神話劇中講的那樣是玉皇大帝的妻子,事實上他倆沒什麼關系,王母娘娘又稱為西王母,因為居住在昆侖山上,按照地理位置劃分被大家稱為西王母。我了解到的神話劇中對西王母定位比較准確的就是《精衛填海》裡面的西王母了,西王母是一位掌管著不死葯的女神,是女仙之首,是一位保護婦女、主宰陰氣、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還是生育萬物的創世女神。
洪荒時期的七位女神除了以上的三位,還有大家熟知的華胥娘娘、後土娘娘、日神和月神。
Ⅲ 上古洪荒時期出現了七位神女,美麗無比而又聰慧,她們分別是誰
上古洪荒時期的七位美麗而又聰慧的神女分別是:華胥娘娘、女媧娘娘、後土娘娘、王母娘娘、玄女娘娘、日神娘娘、月神娘娘,她們真是上古洪荒時期真正意義上的女神。
這七位上古洪荒時期的神女真的是非常偉大,不僅美麗聰慧,還各有各的本領,真的是大家心目中的女神。
Ⅳ 上古洪荒時期有七個神女,為什麼華胥娘娘能排在首位
因為,華胥是伏羲和女媧的母親,所以她才是第一位神女。大家都聽過女媧造人的故事。所以都自然而然地認為,女媧應該是首位神女。在中國神話故事裡面,女媧只能排到第二位,神女華胥才是首位神女。
女媧還被稱為是禮儀之神。因為她創造了人類,並且對人類的生活有很濃厚的興趣。在原始社會的時候,大家都是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這樣的生活非常的單調和乏味,所以女媧就有了惻隱之心,把甘露化成美酒,給百姓飲用。百姓為了感激女媧的恩賜,就舉行了一些對女媧的感恩儀式。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會認為女媧是禮儀之神。這個是代表了百姓對她的尊敬和感激。
從這一些神話故事裡面可以看出來,女媧在民間的地位非常高。所以,雖然她沒有真的排在首位神女的地位,但是她在大家的心裡,已經成為了首位的神女。在民間群眾的眼裡,女媧的神位不是首位,而勝似首位。
綜合上面所說,我覺得女媧之所以在神女的地位裡面不是首位,是因為她並不是第一位神女。而首位神女華胥,是女媧的母親。所以,不管是從輩分還是資歷上面,女媧都不能排成第一位的神女。而女媧雖然沒有成為第一位神女,但是她在民間的地位很高。反而,首位神女華胥,她在民間的地位和知名度還不如女媧。所以,這個排名其實只是作為一個參考而已。
Ⅳ 中國神話傳說中中華第一聖女是誰
中國神話傳說中中華第一聖女是華胥。
在洪荒遠古時代,華胥一族居住在昆侖東南,在中國西北幾萬里的地方,有一個極樂的國土,叫做「華胥氏之國」。
在那個國度里生活,令人心曠神怡、無憂無慮,沒有如狼似虎和爾虞我詐的惡人,也沒有殘暴的統治者。人們和睦共處,自由地相親相愛,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舉國黎民百姓,個個純朴善良,人人光明磊落。他們沒有珍惜生的快樂,也不知道懼怕死的恐怖;他們對與自己有關的事物,不知道親近和愛護,對自己無關的事物,也不知道疏遠和背離;他們不知道背叛忤逆,也不知道偏向順從。他們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
然而,就在這些神秘的人群當中,有一個長得眉清目秀、美艷動人的叫做「華胥氏」的姑娘,她非常貪玩,常常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遊玩。再說華胥一族,雖歷經了千代萬代,幾十萬年過去了,一切都在變化,可惟有族中聖女華胥,卻依然如花信年華少女一樣,仍是那麼年輕、聰明、秀美。
這天,華胥聖女興高采烈地來到一個樹林蔭翳、風景秀麗的湖畔。她在沙灘山路旁採花遊玩,忽然發現前面不遠處的路上競有一個方園闊達幾十丈的大腳跡,。她心中不由一動,加上姑娘特有的好奇心,遍身不由己地跑上去看那腳印。這個腳印,大得出奇,姑娘從來沒有見過。她左瞧右看,終於忍不住,覺得十分好奇地踏了進去。想把自己的腳按在巨人的腳印比試大小,誰知她剛踩下去,突然,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奇跡就這樣發生了——在雷澤神巨大的腳跡中,華胥女看到了她心中思盼已久的白馬王子——雷澤神高大威武,雙目如電,卻又溫文有禮,華胥女一眼便愛上了雷澤神,與他一見鍾情——二人經過一番傾談,都覺得相見恨晚,只一個多時辰,兩人便愛得如醉如痴了,他們手攜著手,走進了一個華美的聖殿,熱烈的擁抱著,激動的親吻著……華胥聖女終於接受了英武青年的求愛,對雷澤神獻上了自己寶貴的貞操……
當華胥聖女從雷澤神的巨大腳跡中走出來後,一切如幻似夢,瞬間已逝,可她心中那種奇異的感覺卻再也揮之不去了。從此,她便有了身孕。
華胥聖女回到族群之後,總覺得懶懶的不想做任何事,可那英俊威武的雷澤神從此夜夜入夢與之歡聚。即使在日間,她胸中也總環繞著那種幸福的感覺。
華胥聖女她就在這種既幸福又有些倦怠的感覺中渡過了十二年。
待得她一朝分娩時,華胥聖女生下了一對雙胞胎——首先生出來的是個男孩兒,象極了雷澤神,人首龍身,英武而又威猛。後生出來的是個女孩兒,象極了人類的母親女媧大神。華胥高興極了,分別給兒子和女兒起了兩個響亮的名字——在男孩出世時,烏雲滾滾,雷霆雨暴,卻被強勁的大風掃盡了滿天的陰霾,故取姓風,這男孩長相奇特;人的頭,蛇的身子,渾身蛇鱗重疊,閃閃發光。
不過,在遠古時代,這樣的長相是令人羨慕的,因此,母親自豪地為他取名「伏羲」,世人又敬稱之為太皓。而女孩出生時,則是彩雲滿天,鸞鳳和鳴,故取姓雲,名字因紀念人祖大神,故也命名為女媧,世人敬稱之為媧皇。他們後來都成了中國神話傳說中人類的始祖。他們的母親華胥聖女,也就成了中華第一聖女——華胥!
華胥,也稱華胥氏,風姓,故里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 。華胥是中國上古時期華胥國的女首領,她是伏羲和女媧的母親,炎帝和黃帝的直系遠祖,譽稱為「人祖」,是中華文明的本源和母體 ,被中華民族尊奉為「始祖母」 。伏羲、炎帝、黃帝功勛卓著,在華夏文明史中位列「三皇五帝」,中華民族由此興盛 。關於華胥的記載最早見於《列子·黃帝》,其後上百種典籍均有記載。
華胥是中國上古時期母系氏族社會傑出的部落女首領,相傳她踩雷神腳印,感應受孕,生伏羲和女媧 ,傳嗣炎帝黃帝,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母。在八千多年前,華胥為了部族生存,帶領遠古先民們不斷游徒,足跡遍布黃河流域,創造了中國的漁獵、農耕文化,開創了中華文明史。「華夏」和「中華」中的「華」字皆源於華胥(一說是源於華山,也位於陝西)。學界普遍認為,處於黃河流域上中游的華山方圓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而華山的得名,除了其山形像「花」(古代「花」與「華」同)之外,還因為華胥氏族就生息、繁衍在華山之陽。因此,中華民族之「華」源於華胥之「華」。
華胥逝世後,卜葬故里孟岩,即今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孟岩村 。歷代文獻典籍的記述表明,華胥是華夏之根、民族之母。從華胥到華夏,從華夏到中華,形成了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文化,她彰顯出了中華民族的同根、同源和血脈親情。因此,華胥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
Ⅵ 在上古洪荒時期,有七位傳奇的仙女,第一位是誰
排在第一位的是華胥娘娘,因為華胥娘娘是女媧的母親,所以女媧沒有排在第一位。接下來就詳細的給大家講一講,上古洪荒時期7位女神是怎樣排位的。
以上就是上古洪荒時期的7位女神排位,所有大家也應該清楚了為什麼女媧造人卻不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為女媧的出現也是有人生育出來的,而這個人就是華胥娘娘,所以作為女媧的母親自然是要排在第一位的。有了華胥娘娘才會有女媧,然後才會有著天地萬物。
Ⅶ 來歷神秘,做了天帝的是誰呢
大神伏羲雖然在三皇中的地位穩定。但在古典中出現卻很晚。最早出現在“好古幻想家”莊子的著作中(《莊子》)。伏羲(戲)在《莊子》里更像是道家的形化之象。亦真亦幻。排名在堯、禹之後。《莊子》是伏羲神的誕生之處。
到了《周易*系辭》里,伏羲才開始正式走入神壇,也是記載伏羲功德最大的著作。但是仍未形成系統的典型人物。在這一點上,伏羲確實比女媧和其他三皇五帝晚了很久的。所以若是較起真來,伏羲和女媧成為配偶,還真是高攀並借光了。
伏羲的貢獻:
伏羲之所以能夠穩坐“三皇”之位,這是與他諸多的發明和貢獻分不開。伏羲首先發明的就是“結繩記事”。也就是說,用把發生的事,以繩子打結的方式記錄下來。能系出多種花樣,從而代表不同的意思。在沒有文字的時代,這個可比石刻方便多了。代表的意義也較全面和真切。
伏羲的第二個發明就是八卦,這個就深奧了。裡麵包含著陰陽變化,用簡單的八個符號組合就能推演出天地之間萬般規律。對後世的啟迪和影響非常的大。很多的(龍紀)神話故事就是由伏羲八卦演變而來的。這個偉大的發明,伏羲是怎麼創造的呢?
Ⅷ 上古洪荒時期有七位神女,她們分別是誰
天神華胥出生於華胥國,一日她去雷澤遊玩,不小心踩到一個巨大的腳印,竟受感召而有孕,於是生男子為伏羲,女子為女媧。《軒轅本紀》雲:「黃帝游華胥國,此國神也。」註:「伏羲生於此國,伏羲母此國人。
第二位、女媧娘娘我們最熟悉不過了。創造了我們。為了我們犧牲自己煉石補天。她一日可變化好幾次身軀和面目。這種變化為了國家和人民,為了她子女的福祉。
「習和他,主管太陽,對面是王書。月亮女神, 也是月神娘娘。《淮南子》有記載:「月御曰望舒,亦曰纖阿。」當然,神話傳說,各式不一。據說,盤古誕生後,身體陷入了一切,右眼變成了一天,左眼變成了月亮。雖然這與「山海經」不同,但他們都表達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月神的重要性。因此,月亮女神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Ⅸ 上古洪荒時期的七位神女,分別都是誰
上古時期傳說有七位神女,分別如下。
第一位,華胥娘娘。天神華胥娘娘生於華胥國,一天她去雷澤遊玩,不小心踩到一個大腳印,竟然突然懷孕,最終生下了伏羲與女媧。在《軒轅本紀》與《山海經》中都有關於華胥娘娘的描寫。
第六位,玄女娘娘。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九天玄女」或者「元女」,實際上她們都指玄女娘娘。傳說玄女娘娘人首鳥形,擅長兵法,精通法術,是正義之神。黃帝與蚩尤在中原難分難解時,正是靠著玄女娘娘的靈寶五符五勝之文才最終得以戰神蚩尤。但玄女娘娘在民間傳說中地位並不高。
第七位,月神娘娘。月神娘娘名為常曦,是帝俊的妻子,傳說她為帝俊一下生了十二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