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大美女的出生地 分別在現今的哪個省份
西施出生在現在的浙江省諸暨市,她住的地方叫暨薴蘿村
貂蟬生於何方?一說臨洮,一說米脂,一說忻州。
臨洮之說源於《三國志平話》,貂蟬向王允自我介紹:賤妾本姓任,家長是呂布,自臨洮關相失……;米脂故里說則因陝北諺謠曰: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
在元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中,貂蟬對王允說「您孩兒又是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紅昌,因漢靈帝刷選宮女,將您孩兒取入宮中,掌貂蟬冠來,因此喚做貂蟬。」忻州民間有雲:忻州無好女,定襄無好男,意即自忻州出了貂蟬,定襄出了呂布後,當地風水都被占盡了。除了這些,至今木芝村的老者說,該村外曾立過「貂蟬故里」的石碑,村中還有墓與廟,還有一條以王允命名的街道等。 白門樓事發後,貂蟬會是怎樣的命運呢?有這樣幾種傳說。一說是曹操得知關羽把貂蟬藏在靜慈庵,就暗中派人緝拿,貂蟬為絕曹的野心,遂撲劍自殺;一說貂蟬出家為尼,其間寫了佚名的《錦雲堂暗定連環計》,壽終庵中;一說曹操採納荀攸之計,為離間桃園三兄弟,而把貂蟬明許關羽,暗應劉備,為絕曹念,關羽殺了貂蟬;還有一說是,關羽把貂蟬送回了木耳村(今木芝村),貂蟬一直未嫁,所以村中便有了貂蟬墓及紀念殿堂,還在後殿供奉了關公。前些時候又添新聞,成都北郊一位曾姓老人曾撿得一塊碑,碑文曰:貂蟬,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為國捐軀……隨炎帝入蜀,葬於華陽縣外北上澗橫村黃土坡……按此說,貂蟬極有可能流落於蜀中而了結殘生。
有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指貂蟬:「姓任,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縣木耳村」——按「並州」乃為州名,並非郡名,但網路上可見數據皆作如此寫法,或許有源自同一來源而相互轉抄之可能;即使如此,這個說法仍大有問題。據孟先生聲稱,已發現了貂蟬的故里,乃在今「忻州市東南三公里的木芝村」;本文前面已經提過,「忻州」是隋、唐以後才有的地名,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山西二‧忻州》寫道:
春秋屬晉,戰國屬趙。秦為太原郡地,漢因之。後漢末為新興郡地,晉因之。北魏兼置肆州,永安中又改郡為永安郡。後周徙州於雁門郡。隋開皇初復改置新興郡,旋廢。十八年,置忻州,因忻口為名。大業三年州廢,屬樓煩郡,義寧初復置新興郡。唐武德初又改為忻州,天寶初曰新興郡。干元初復故。宋仍為忻州,金因之。元初改為為九原府,旋復故。明初仍曰忻州,以州治秀容縣省入。
元雜劇作家在並未細究忻州作為地理名詞在理史上的沿革過程的情形下,錯以為前朝宋時的忻州亦可推用在兩漢、三國,因而留下如此謬柄;按今日的忻州市,在東漢時屬並州太原郡陽曲縣轄下,到了漢獻帝建安二十年時,曹操另置新興郡,郡治所在為九原縣,即今之忻縣,根據清代學者吳增僅撰、楊守敬補正的《三國郡縣表附考證》記載:
新興郡,《魏武紀》:建安二十年省雲中、定襄、朔方、五原四郡,各置一縣領其民,立以為新興郡,《太原府志》:治九原。
九原,故屬五原。《元和志》:漢末徙置太原陽曲縣界,屬新興郡。
因此,就算貂蟬實有其人,起碼在她生前,向別人說起她的出生地時,也絕不會是:「並州九原縣木耳村人」。另察魏文帝黃初元年時,復置於建安十八年時省入冀州之並州,並以太原郡郡治晉陽為並州州治,而【中國地圖出版社】所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中的三國時代「冀州並州地圖」頁上,標示太原郡晉陽所在上方即有「並州」二粗體黑字,或許孟先生未及細辨,誤以為此「並州」即為郡名,從而有「並州郡九原縣」之說?
話說回來,當初雜劇《連環計》作者之所以要將貂蟬說成忻州人氏,主要是因呂布的籍貫在並州五原郡九原縣,而元代時的忻州,屬九原府,既然戲里貂蟬與呂布本為夫妻,兩人出自同一鄉里似乎便是順理成章之事;只是為了遷就呂布「五原九原」的出身,而把貂蟬設計成元人所理解中的「九原忻州」人,殊不知,這又是一個更大的錯誤!因為呂布生前時的「五原郡九原縣」,在今包頭市西方,建安二十年時,五原郡為曹操所省廢,九原縣治才向東南內遷,而成為新興郡的郡治,也就是今日的忻縣所在;至於說到包頭與忻州的距離,可是足足有兩百八十公里之遙,實在差得太遠了!
孟先生又說:「木芝村原盛產木耳,故名木耳村,後因村中槐樹下發現一株靈芝,遂改名叫木芝村。……村中原有過街牌樓、前殿、後殿、王允街、貂蟬戲台和貂蟬墓。」這樣就能夠證明貂蟬確實是史有其人、而且生於此木耳村嗎?當然不能!因為說「村中原有」某某建物,即表示現在沒有,那麼過去真的有過嗎?有何「實證」?即使真的有,難道沒有可能是因為劇曲這么演了、說法這么傳開了,村民便真以為貂蟬是自己同鄉,才起了這些建築名稱?難道今天在湖北當陽市東十五公里處有周倉墓,便可以證明周倉歷史實有其人嗎?難道今河南許昌市城西石樑河上建有灞陵橋,便可證明關羽挑袍和過五關斬六將是史上確有其事嗎?或者,可以因為今河南南陽市建有武侯祠以及諸多相關碑刻,便說當初諸葛亮的躬耕地就是在這嗎?誠如朱大渭先生在《六朝史論續編》書中(【學苑出版社】)〈商潮中的「名人效應」與歷史科學的真實性〉一文里所說的:「我國歷史上常有拉名人作本地人,或在本地活動以提高本地知名度的風氣」;從學術研究該有的嚴謹角度來看,倒果為因,其實並不能證明什麼。
王昭君(wáng zhāo jūn) ,姓王,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漢族, 王昭君約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
楊貴妃陝西華陰人,後隨家遷至蒲州永樂(今山西省永濟市韓陽鎮獨頭村)。
Ⅱ 四大美女之墓在哪裡
西施、貂蟬、王昭君和楊玉環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四大美人。她們有的為封建王朝做出了巨大貢獻,受世人崇拜,四時供奉不斷,有的身後下落不明,被史學家估測為虛擬人物,但隨著考古的發現,許多本相也本相大白,比如貂蟬墓就被發現,還出土一物,被一7旬老漢拾回家中,收藏了好幾年。
西施墓
西施和范蠡的愛情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史載兩人真心相愛,但范蠡為國家大計,忍痛將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勾踐滅吳後,范蠡帶著西施隱居於五湖四海,最終兩人合葬在一同。目前史料記載的兩人合葬之地共有兩處,一處在安徽省渦陽縣西陽鎮,據《安徽通志》記載:「越大夫范蠡墓在渦陽東南范蠡村,范蠡行商於齊魯之間,晚年隱居於此。另一處在在湖北華容,據地方誌說范蠡功成名就,遂榮歸故里,終老故國,後同西施合葬於此。但要論那個是真那個是假,其實翻開一看便知。
王昭君
昭君墓又稱「青冢」,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於公元前的西漢時期,墓體狀如覆斗,高達33米,底面積約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餘年,是我國最大的漢墓之一。除了青冢外,大青山南麓還有十幾個昭君墓。但不管那個是真正的昭君墓,王昭君在歷史上流下的勞績是不可磨滅的,她以一個軟弱女子崎嶇的終身安穩了漢朝邊遠地方60多年的平和,所以她是居功至偉的。
正如歷史學家翦伯贊說的:王昭君葬在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出現這么多昭君墓,說明晰內蒙古公民對王昭君的好感,他們都希望王昭君埋在自己的家園,在內蒙公民的心中,王昭君現已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標志,一個民族團結的標志,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
楊玉環
楊貴妃墓坐落咸陽市興平市馬嵬辦西500米處,距西安63公里。墓呈半球形,冢高3米,整座墓冢都用青磚包砌,墓後有一座高約6米的楊貴妃大理石塑像。歷代文人曾留下了大量的關於唐明皇的愛情故事,使楊貴妃墓聞名於世。
唐朝安史之亂後,唐玄宗西逃至馬嵬坡時,隨駕護衛全軍不發,請斬貴妃楊玉環。唐玄宗無奈,只好賜貴妃自縊,但有人說縊死的不是楊貴妃本人,其本人在樂工的維護下逃到了揚州,隨後東渡日本。也有說她在侍從的維護下,逃到了現在的貴州,但本相怎麼,恐怕只要楊貴妃自己知道了。
貂蟬墓
貂蟬這個出自三國演義的人物,在正史中無任何記載,有人估測這可能是羅貫中為情節需求虛擬的一個人物。民間傳說,呂布白門樓殞命之後,曹操得知劉關張把貂蟬藏在靜慈庵,就私自派人緝拿,劉關張三人一同把貂蟬送回了木耳村,貂蟬後來一向未嫁,老死村中。
1971年5月,成都鐵路局修一條鐵路支線時,曾挖出一個很大的墓穴,墓中挖出兩塊大碑,一塊隸書,一塊篆書。據68歲老人曾興發回想,兩塊石碑挖出來後,他將隸書的那塊推回了家,該碑高80厘米,厚6厘米,青灰色有50多公斤,幾年後又被人拿走了。坑內還挖出了一段小腿骨,一撮頭發,還有一塊長33厘米的銅片片。通過專家對碑銘的解讀,證實這個就是貂蟬墓,一起也證實了貂蟬確有其人,而不是隨便虛擬。
Ⅲ 四大美女的來歷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Ⅳ 大家好,我想問一下今天我遇見了一個茅台酒盒上面寫著四大美女什麼茅台酒 中間兩個字我給忘記了
曬曬茅台鎮出的四大美女禮品酒,這套酒設計還是很不錯的,首先是帶把手的提袋方便攜帶,拿出禮盒,禮盒上表明了產地香型度數,打開禮盒,內裝四個酒壺,為了方便飲用,配有4個瓷質的高腳小酒杯,四個酒壺和酒杯顏色各異,酒壺上匯有古代四大美女的圖片,分別是昭君出塞,西施挽紗,貴妃醉酒,貂蟬拜月,酒杯上是梅花,蘭花,菊花,翠竹,與美女堪稱是相映成輝。美女與酒的組合,養眼啊,拿到這款禮品酒的時候,就已經醉了,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哈哈。
Ⅳ 古代四大美女分別是干什麼的
網路里不是有嗎。。內容非常詳細。。仔細看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西施(沉魚)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西施,今浙江諸暨人,姓施名夷光
別名西子,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容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七夕節前浙江寧波紹興地區的婦女有用荊樹葉浸水洗頭發的習俗,傳說可以使頭發滑潤烏黑。相傳春秋時期,吳國大敗越國,越王勾踐被俘作了人質,得赦回國後,選范蠡為相,卧薪嘗膽,圖謀報仇,復興大業,范蠡深思熟慮之後,准備選取一才色兼備的女子送給吳王,使其溺情於聲色,不理朝政,以便越國報滅國之恨。一天,范蠡遇見了西施。西施自幼聰慧,天姿國色,平常喜歡用荊葉浸水梳洗。越滅亡以後,她常在浣沙溪邊自吟:「春色年年有,年年不見春,浣沙水清清,難洗亡國恨。
」范蠡見西施不但貌美,而且為亡國而哀痛,是個難得的好女子。在稟告越王勾踐之後,范蠡帶了印符護送西施到了吳國。西施委曲求全入吳,吳國滅亡後,范蠡便帶了西施於七月七日隱姓埋名,泛舟於五湖之間,老百姓為了表示對西施的敬愛,於七月七日用荊樹葉浸水洗發,以示紀念。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 「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沉魚」據說是西施在河邊,魚兒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後都忘記了游動,沉了下去。 其實西施的美貌我們誰也沒見過,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和楊貴妃,其實據考證,她們都有缺陷。 西施的缺陷就是腳比較大。西施是大腳,發明了遮腳裙。 貂蟬是一眼大一眼小,應該是比較明顯,雖然每個人都有大小眼,但如果不明顯也看不出來,但貂蟬的估計是挺明顯的。 王昭君是溜肩,故發明了墊肩。 楊貴妃倒還好,表面上都挺正常,很符合唐朝審美觀,那就是胖,身高只有1米5,但是我想大家都不知道的是,楊貴妃有狐臭,所以她特別的喜歡沐浴。
王昭君(落雁)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選掖庭的。當時,呼韓邪來朝,漢元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約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宜昌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擅彈琵琶,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此事無正史可考,但極有可能是杜撰。有詩雲「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貂蟬(閉月)
貂蟬,是我國民間傳說中人物,為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家的義女,為拯救漢朝,由王允授意施行連環計,使董卓、呂布兩人反目成仇,最終借呂布之手除掉了惡賊董卓。之後貂蟬成為呂布的妾,董卓部將李傕擊敗呂布後,她隨呂布來到徐州。下邳一役後,呂布被曹操所殺,貂蟬跟隨呂布家眷前往許昌,從此不知所蹤。 有人說貂蟬是歷史上最早的間諜。其一:貂蟬只是小說家可能為了增添色彩而加進去的,正史並無記載 (對當時局勢影響這么大的人物,如果真有其人,歷史會不記載嗎?);其二:小說人物貂蟬從事的活動並不具有「國家性質」,而「間諜」是「國家性質」極強的職業。是幫敵軍(或敵國)搜集國家情報的特務人員(新華字典89年版「間諜」的定義)。貂蟬只能說是個「卧底」,而並非「間諜」。據此,認為貂蟬是「間諜」的說法非常錯誤。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義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 貂蟬是這部以男性為人物主體的《三國演義》之中,出場的少數幾位女子中最為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可以這樣說,正是由於貂蟬的出現,才有了司徒王允巧施連環計的佳話,才有了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才有了凶橫無忌權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才有了兒女情長武功蓋世呂布的白門樓上的殞命。貂蟬形象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在這個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裡,成功地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正是這種非凡膽量的展示與高度智慧的運用,加速了漢末軍閥戰亂時代的結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崛起,從而使已經風雨飄搖的漢室江山得以繼續延續。
楊玉環(羞花)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 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羞花」這件事傳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當即選楊玉環來見駕,楊玉環濃裝艷抹,梳洗打扮後進見,明皇一見,果然美貌無比,便將楊玉環留在身旁侍候。由於楊善於獻媚取寵,深得明皇歡心,不久就升為貴妃。楊貴妃得勢後,其兄楊國忠仗勢欺人,玩弄權術,陷害忠良。安史之亂發生以後,明皇攜著貴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祿山率兵追趕,不僅要唐朝的江山。還要美女楊貴妃。途經馬嵬坡,右龍武軍將軍陳玄禮等六軍將士認為楊家禍國殃民,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唐玄宗為了穩定軍心,乃殺楊國忠。左右羽林軍和左右龍武軍又不肯前行,說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被迫將玉環賜死,死時38歲。雖說紅顏禍水,但一個女人的命運怎能決定一個國家的衰敗。無論是自盡還是被迫,都只是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唐玄宗看上楊玉環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時宮廷「胡風」盛行,老子搶兒子的媳婦,好像也不算稀罕事,「愛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沒有衛道士哭鬧著向皇上諫勸什麼「人倫之理」。但這畢竟 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唐玄宗還是做了一些檯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聽從妹妹玉真公主的建議,打著孝順的旗號,下詔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後薦福,並賜道號「太真」,讓楊玉環搬出壽王府,住太真宮。這樣做也是為避人耳目,方便他們偷情。好不容易熬過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經地盡了一把「父親之責」,為壽王李瑁娶韋昭訓的女兒為妃,緊接著就迫不及待地將楊氏迎回宮里,並正式冊封為貴妃。楊玉環不僅長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聰明,善解人意,簡直就是皇上的貼心「小棉襖」,玄宗自然極為喜歡。不久,楊玉環便專寵後宮,使得「六宮粉黛無顏色」,當時宮中稱她為娘子,一切待遇(儀體規制)也都是皇後級別。 對此,唐人李商隱有話要說。他在《驪山有感·詠楊妃》里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看來壽王真是郁悶至極、尷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顧人倫,依然要奪子所愛,那就只能感嘆楊玉環的美色太有誘惑力了。不過,根據常理推斷,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可能不僅是貪圖美色和床笫之歡,更是將她當作生活體貼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猶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侶。
四大美人結局的最終境遇
西施根據傳說在吳亡後和心愛的人范蠡秘密出走,游歷天下,共同度過餘生;還有一種說法是吳亡後被沉溺於江中,其實由於史書沒有明確記載,西施的歸宿也只好千古存疑了。但人們普遍流傳的版本更傾向於前者,那麼,西施無疑是四大美女中最幸福的一位。 范蠡與西施的愛情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盡人皆知。但在歷史文獻中卻找不到蹤跡。專記越史的《國語·越語》、《越絕書》、《史記·越世家》以及《吳越春秋》、《史記·貨殖列傳》均不見范蠡與西施的戀愛關系。從史實考察,范蠡故里在楚國三戶(河南南陽境內),西施家住越國諸暨薴羅村,年輕時范蠡與西施都沒離開過家鄉,不可能有見面的機會,更不能成為情侶。范蠡入越後,身居高官,也不可能去諸暨去見浣沙女西施。勾踐為了腐化吳王夫差獻美女西施、鄭旦於吳,此時范蠡有見到西施的機會,但范蠡也不會從中插上一腳,去和西施談戀愛。 關於是誰把西施獻給夫差的,史書記載不一。《越絕書》說是文種送去的,范蠡就成了局外人。《吳越春秋》說是范蠡送去的,在此國難當頭之際,范蠡只會敬佩西施為國獻身精神,哪裡還有心思去和西施談戀愛。但小說戲劇為什麼把范蠡與西施的關系,描繪的那樣情意綿綿,溫情脈脈,難舍難分,甚至還說范蠡離越後,攜帶西施遨遊四海。我認為這主要是文學家們對西施的同情,想給西施找一個理想的歸宿,而這個理想的歸宿,則非范蠡莫屬,但這只能是個美好的願望而已。據史書記載范蠡確實有一位夫人,生了三個男孩,但這位夫人絕不是西施,盡管我們在感情上希望她就是西施。基於同樣感情,我希望戲劇中范蠡與西施的情侶關系,永遠演下去,小說中的范蠡與西施的愛情,永遠傳下去。 臧勵龠樂的《中國人名大辭典》設有「西施」條目,說「越王勾踐敗於會稽,范蠡取西施獻於吳王夫差。吳亡,復歸范蠡,從游五湖,或雲吳亡,沉西施於江,以報鴟夷,未知孰是。」這是根據傳說而採取存疑態度。其實由於史書沒有明確記載,西施的歸宿也只好千古存疑了。 王昭君是離家最遠的、生活最平淡的,雖是遠嫁異國,又是政治婚姻,並且先後嫁給父子二人,但畢竟曾經得到過愛,同時也在當時得到當地部族的禮遇,就算客死異鄉,也不見得比呆在漢宮境遇差; 貂蟬是四大美人境遇最慘的,貂蟬從小孤苦,雖受王司徒的收留之恩,但畢竟王司徒還是有了利用之心,而貂蟬也只是出於報恩之心才做了一件當時今日均可稱道之事,可結局呢?董卓被殺以後,她後來也多半是形式所逼,跟了呂布,一個女孩在那個年代清白已失,政治價值也盪然無存,除了投靠呂布還能投靠誰?最後呂布戰敗,被曹操所殺,被殺理由牽強之極(紅顏禍水:太過美麗,不祥),其境遇和結局如此慘,實是四大美女中命運最為坎坷的一位…… 楊玉環是四大美人中最無辜也是最具爭議的,有兩種說法一是安史之亂為助唐玄宗順利逃走,犧牲自己,吞金而亡,二是安史之亂唐玄宗為了穩定軍心,被迫將其賜死,死時三十八歲。香消玉散。楊貴妃天生麗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堪稱大唐第一美女,此後千餘年無出其右者。雖說紅顏禍水,但一個女人怎能決定一個國家的衰敗。無論是自盡還是被迫,都只是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1909年在甘肅發現的南宋平陽木刻年畫《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也稱為《四美圖》,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Ⅵ 四大美女是哪幾位啊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成語「沉魚落雁[1],閉月羞花」分別來自四位美女的典故。花,自古都是古代人們心中美麗的代名詞,比花美,比月美,可見其美貌非凡;魚游水中,雁翔天上,為美人所打動,可見其美貌過人。古人本來用這四個修辭來形容四大美女,後來更廣泛的用於形容人的美貌。
沉魚:
傳說西施在古越國浦陽江邊浣紗,水中的魚兒看到她的容貌,都驚艷得沉入江底。
落雁
傳說「昭君出塞」時,王昭君行於大漠途中,悲懷於自身命運和遠離家鄉,因而在馬上百無聊賴,彈《出塞曲》。而天邊飛過的大雁,聽到曲調的幽怨和感傷,肝腸寸斷,紛紛的掉落在地。因而「沉魚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閉月
傳說貂蟬在花園中拜月時,有雲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後王允就對人說貂禪比月亮還漂亮,稱為「閉月」。
羞花
傳說楊貴妃在花園中賞花時悲嘆自己的命運,用手撫花,也許是含羞草,也許是別的原因,花瓣收縮,花葉垂下。被宮女看見,就說楊貴妃與花兒比美,花兒都羞得低下了頭。
希望您能滿意,對您能有所幫助。
Ⅶ 我想知道四大美女的由來~~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沉魚--西施,春秋時期越國轄內今浙江諸暨人,姓施名夷光 別名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有"沉魚"之貌,相傳西施在溪邊綄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所吸引,看得發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沉魚為先,國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
落雁--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今興山縣)寶坪村人西漢元帝時期人氏,從小長得艷若桃花,聰明伶俐。清代詩人贊她:「飄飄秀色奪仙春,只恐丹青畫不真」,「娥眉絕色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出神入化地活脫出昭君的美容與神采。 昭君有「落雁」之姿,傳說昭君出塞時滿腹愁懷,為抒解思鄉之情,便在馬背上彈起了琵琶。曲哀人艷,連南飛的大雁都為之傾倒,以至放棄飛行,落在昭君的周圍。「落雁」故此而來。
閉月--貂蟬,東漢獻帝時期人,原為司徒王充府中的舞女。 《三國演義》說她善歌舞,色伎俱佳。又形容她的容貌舞姿:「紅牙摧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貂蟬的美,素有「閉月」之稱,據說貂蟬拜月時,月亮也被她絕色的容顏所折服,躲到了雲彩的後面不敢與她爭輝。
羞花--楊玉環(公元719-756年):唐代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於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家。 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 楊玉環有「羞花」之貌,傳說玉環在御花園觀賞牡丹時,百花失色,羞愧不及玉環美貌,遂閉上花瓣。「羞花」一詞由此而來。
Ⅷ 貴州四大美女:顏值和嫵媚並重,才華和美貌齊飛,網友:想娶回家
她們是貴州四朵金花,原本一直默默無聞的她們,憑借短短數秒的作品,一夜火出圈,還順便帶火了這首歌。她們入木三分的表演和長滿雀斑的臉,在網友腦海里久久難以忘懷,做到了人歌合一的最高境界,引發聽眾深深的共鳴,有著平平無奇長相的她們靠著什麼爆火網路?「審丑「土味文化為何被網友爭相追逐?本期,瓜妹給大家聊一聊貴州四大網紅美女,賬號主人小敏敏吖是貴州四大美女之一西施。貴州四大網紅美女團隊里,還有著星光大道的年度季軍紅豆,還曾參演過《咱們村裡的人》等多部電視劇。小敏敏有三個爆款視頻,同樣的工地裝扮不同的風格,苦情的戲碼加上灰撲撲的臉,眼淚也是說掉就掉,貢獻的神級演技感染不少人, 搞笑 反轉也是讓人防不勝防,請問臉重要還是身材重要?
小敏敏一本正經地回答,無所謂啊,因為我都沒有,精闢總結讓網友樂彎了腰。雖說以 搞笑 的方式說了出來,但小敏敏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知,也能感受得到她們內心的心酸,畢竟誰不想自己是個漂亮姑娘。但瓜妹以為,在有趣的靈魂面前,好看的皮囊一文不值,就有網友在線評論,硬是把四大美女看順眼了「別哭了 嫁給我 反正我不想活了「。小敏敏曾經說過,努力的人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的人一定不會成功,生活應當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努力,所以努力的四朵金花就這么火了,原本還是默默無聞的他們,這幾天被全網網民刷屏,他們長滿雀斑略的臉帶幽怨的眼神,成功把這首歌唱火了。在大家腦海里重復迴旋,還越聽越上頭。本來還是一首凄苦的挽留情郎歌曲,可能換成長得好看的姑娘看,或許沒什麼看點。
但是貴州四大美女演繹出了另一番精彩,這首歌簡直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網友們也是紛紛調侃,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嗎?還有 搞笑 的網友評論「已經准備好了禮金准備娶四大美人「,當然全網也不止這四朵金花,同樣是四人組對口型唱歌的網紅,還有畢節姊妹和甘肅四大美女。有些浮誇 有些低俗,更有網友大開腦洞,想讓奇葩的雲南F4和貴州四大美女來個夢幻聯動,腦洞也不可謂不大,畢節姊妹模仿著貴州的大美女。不過模仿再像也沒有四大美女的靈魂,畢節姊妹幫剛入駐短視頻不久。想要在短視頻平台上分一杯羹,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而這些「低俗審丑「土味文化的爆火,也被老一輩人譽為垮掉的一代。
他們看起來丑不修邊幅,甚至故意扮丑來博取大眾眼球,一改網紅們千篇一律的模樣,就真的「低俗「無可救葯嗎?瓜妹以為,「審丑「土味文化的爆火,之所以成為當代網民的喜愛,大致出於網友們的獵奇心理,好奇心讓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的「小眾「文化,甚至同化並加入其中,但貴州四大美女成功,也是付出了持之以恆的堅持,而網友們在她們的視頻里滿足了獵奇心理,何樂而不為呢?你對土味「審丑「文化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