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代中國五大美女翻譯都有誰
1.裕德齡
慈禧太後翻譯。裕德齡,滿族,1886年出生於武昌,後在荊州、沙市度過了童年及青少年時代。上世紀初,精通八國外語、漂亮、聰慧的德齡公主,走進了神秘、詭異又異常險惡的皇宮,作為御前女官為慈禧太後做翻譯工作。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一位以慈禧太後「御前女官」的身份活躍於上海社交界的中年女子,受到了當時傳媒的密切關注。
她在人們的簇擁下,身穿宮廷旗袍,腳蹬花盆底兒鞋,攜李時敏、伍愛蓮等聯袂到蘭心大戲院,用英語演出了一場場清宮戲。而她用英文寫作的《清宮二年記》、《清末政局回憶錄》等作品,在西方火了一把之後,又被顧秋心翻譯成中文,在國內發行。
這位首次用英文寫作的華人女作家,就是一向視湖北為第二故鄉的正白旗人德齡,當時大家都稱她為「德齡公主」。
德齡公主圖冊《清宮二年記》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詳述了1903年至1904年清廷宮禁內苑的生活實情,其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寫了當時中國的最高女統治者慈禧太後的飲食起居、服飾裝扮、言行舉止和習性品格。
書中的許多章節,足以和曾經發生過的重大事件相互印證,因而以其無以辯駁的充分可信性,顯示出了其應有的歷史價值。
2.宋美齡
宋美齡。1927年12月與蔣介石結婚後,任蔣介石秘書及英文翻譯,活躍於外交場合。她向蔣介石多方面介紹西方文化和政治,推動蔣親美。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全國婦女指導委員會指導長,並主持全國戰時孤兒收容會。1943年陪同蔣介石出席開羅會議。
在蔣介石同美、英等國增加各方面合作的外交活動中,她不僅是蔣的翻譯和助手,還是一位有重大影響的顧問。
3.吳莉莉
吳莉莉1911年生於河南,比賀子珍小2歲,原名吳宣晨,也叫吳光偉,吳莉莉是她的藝名。她是北京師范大學外語系的學生,曾經留學美國,其父是清末和民初的鹽務官員,家境優良,她的前夫是北大一位很有些名氣的青年教授。
大學畢業後,吳莉莉去美國留學,認識了海倫、斯諾和史沫特萊等人。「七七事變」後,她回國參加抗日,就和史沫特萊一起去了延安。剛離婚的吳莉莉,來到革命聖地延安,作為史沫特萊的翻譯。
由於工作原因,毛澤東經常來到史沫特萊住的窯洞,在這里,史沫特萊對他進行了長時間的采訪。吳莉莉是須臾不可或缺的翻譯。他們三個一談就是幾個小時或一整天,毛澤東有時吃飯也在這里。
他們海闊天空,無所不談……毛澤東是個詩人、文學家、革命的浪漫主義者,而吳莉莉作為一個外國文學愛好者,更能理解毛澤東的詩人和革命情懷。
在延安,吳莉莉也表現出了她的另一面—話劇天分,她在「魯藝」自編。1937年吳莉莉與毛澤東、李德、朱德交談、自導、自排、自演了高爾基的名著《母親》,引起了轟動,更受到了毛澤東的關注。
延安的業餘生活單調,史沫特萊就建議毛澤東在延安推廣一種西方娛樂——交際舞。徵得毛同意後,於是,在延安城郊一所廢棄的基督教堂里辦起了交際舞訓練班。老師就是史沫特萊和她的翻譯吳莉莉。吳莉莉很快成了交際舞明星。
那一段時期,作為翻譯和舞伴,吳莉莉和毛澤東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年輕貌美的吳莉莉與毛澤東的交往,引起了賀子珍的誤會,彼此之間發生了一些不愉快。
也在延安的幹部群眾中引發了一些議論。吳莉莉無法再在延安待下去,被送往西安,結束了她在延安短暫的革命生活。
4.章含之
章含之:毛澤東建國後的翻譯。章含之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釗的養女,曾擔任毛澤東的英文教師,中國著名外交家。
史家胡同51號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釗先生的故居。1960年,章士釗先生搬到史家胡同51號,從此便開始了祖孫三代與這座房子的故事。
而其中,章士釗的女兒章含之女士在此生活的時間最長,通過《跨過厚厚的大紅門》一書可以看出她對這棟房子的深厚情感。章含之1935年生於上海,是章士釗的養女,1949年才來到北京定居,1960年隨家人從東四八條搬進史家胡同51號院。
2008年1月26日上午8時20分在北京朝陽醫院病逝,終年73歲,她的女兒洪晃陪伴她走過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5.唐聞生
唐聞生:毛澤東的翻譯。尼克松訪華期間,江青用「樣板戲」招待客人,唐聞生為他們擔任翻譯。現50歲以上的人,大概都忘不了唐聞生。
她因一口純正的英語,萬里挑一給毛主席當英語翻譯,常年伴隨毛主席左右,上視率、出鏡率幾乎同毛主席相差無幾……
江青陪同美國總統尼克松觀看「革命樣板戲」時。端莊恬靜的唐聞生做翻譯。
2. 吳莉莉的人物生平
吳莉莉1911年生於河南,比賀子珍小2歲,原名吳宣晨,也叫吳光偉,吳莉莉是她的藝名。她是北京師范大學外語系的學生,曾經留學美國,其父是清末和民初的鹽務官員,家境優良,她的前夫是北大一位很有些名氣的青年教授。
大學畢業後,吳莉莉去美國留學,認識了海倫、斯諾和史沫特萊等人。「七七事變」後,她回國參加抗日,就和史沫特萊一起去了延安。剛離婚的吳莉莉,來到革命聖地延安,作為史沫特萊的翻譯。由於工作原因,毛澤東經常來到史沫特萊住的窯洞,在這里,史沫特萊對他進行了長時間的采訪。吳莉莉是須臾不可或缺的翻譯。他們三個一談就是幾個小時或一整天,毛澤東有時吃飯也在這里。他們海闊天空,無所不談……毛澤東是個詩人、文學家、革命的浪漫主義者,而吳莉莉作為一個外國文學愛好者,更能理解毛澤東的詩人和革命情懷。
在延安,吳莉莉也表現出了她的另一面—話劇天分,她在「魯藝」自編、自導、自排、自演了高爾基的名著《母親》,引起了轟動,更受到了毛澤東的關注。延安的業餘生活單調,史沫特萊就建議毛澤東在延安推廣一種西方娛樂——交際舞。徵得毛同意後,於是,在延安城郊一所廢棄的基督教堂里辦起了交際舞訓練班。老師就是史沫特萊和她的翻譯吳莉莉。吳莉莉很快成了交際舞明星。
那一段時期,作為翻譯和舞伴,吳莉莉和毛澤東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年輕貌美的吳莉莉與毛澤東的交往,引起了賀子珍的誤會,彼此之間發生了一些不愉快。也在延安的幹部群眾中引發了一些議論。吳莉莉無法再在延安待下去,被送往西安,結束了她在延安短暫的革命生活。
3. 賀之珍為什麼離開毛澤東
貌似是「賀子珍」
毛澤東和賀子珍是怎樣分手的?請看他們女兒李敏的新作——《我的父親毛澤東》
我的爸爸(毛澤東)和媽媽(賀子珍)的後半生是在極度的孤獨中度過的,他們從未停止對對方的思念,這種思念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得強烈起來。
在爸爸、媽媽和江青的關繫上,社會上一直傳說很多,說法也很多,有些說法從延安時期開始一直持續了那麼多年。
我理解爸爸,也理解媽媽。他們之間的情感上的悲劇其實只是因為性格,尤其是媽媽的性格所致。她失去爸爸就是從她出走延安開始的,隨後,她為此付出了一生。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中國的政治形勢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媽媽和爸爸結婚多年,她一直擔任爸爸的生活秘書和機要秘書,她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了爸爸的工作和生活上。這時,她不願意再當家屬,也不滿足於在爸爸身邊做點秘書工作。
媽媽迫切需要獨立工作。
延安隨著形勢的發展,需要幹部,媽媽這時強烈地感覺到她需要工作,獨立的工作。
媽媽生下我以後,雖然高興,但也有自己的憂傷。因為對她而言工作比享受做母親的快樂更重要。她覺得我生得不是時候,於是她把我送到了老鄉家,去抗大學習去了。
抗大的學習生活十分緊張,要學馬列、政治、軍事,每天早晨還要出操。媽媽同大家一樣,參加了全部的學習活動和晚上的政治活動。抗大的學員是集體食宿。那時爸爸已經搬到鳳凰山下一個老鄉家的窯洞里,離抗大隻有一兩里路。可是除星期六外,她很少回家。
需要指出的是,這時爸爸媽媽間出現了一些裂痕,但是這不是因為江青。
紅軍長徵到達陝北以後,延安成了中國革命的聖地和中心。它像一顆閃閃發亮的紅星,吸引著大批愛國的知識分子、青年男女。他們沖破重重封鎖,奔赴延安,給延安帶來了生機。爸爸博學多才,對許多問題都感興趣,他很喜歡同這些知識分子交往,並從中了解情況,獲得知識、信息。這樣自然與媽媽的交流就少了。媽媽這時感到了孤獨。本來她的文化程度就不如爸爸,思想交流就很困難,而現在這種交流就更少了。
本來他們間的一些誤會,只要冷靜下來,都可以解釋清楚。但是媽媽太倔強了,她不表露這些,但心裡卻起了狂波巨浪。
媽媽決定離開延安,爸爸極力挽留。
那時,她想了很多,她想到了自己的身體,身上的彈片太多了,使她常常處於極度的痛苦之中,她想到了動手術,把彈片取出,這樣早日恢復健康,才能多做些工作。
然而,這個手術在延安做不了,條件太差了。她決定到西安然後轉赴上海,在那兒取出彈片。就在這時,她發現自己又懷孕了,此時她要走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爸爸看到媽媽要走,就極力地挽留她。爸爸自己心裡十分清楚,這時媽媽要走,肯定與自己有關。
他對媽媽真誠地說:「我這個人平時不愛落淚,只在三種情況下流過眼淚:一是我聽不得窮苦老百姓的哭聲,看到他們受苦,我忍不住掉淚;二是跟過我的通信員,我捨不得他們離開,有的通信員犧牲了,我難過得掉淚;三是我在貴州,聽說你負了傷,要不行了,我掉了淚。」
爸爸的這番話,充滿了情感。接著,他又說:「我現在情況不同了,有發言權了。以後不會再讓你像過去那樣,跟著我受那麼多苦了。」
這些都是肺腑之言。
然而,這並沒有打消媽媽要走的念頭。媽媽就是這樣一個人,她外表溫柔卻極富個性。長期的戰爭生涯,也磨煉了她堅強的性格。那年在中央蘇區爸爸和媽媽大吵一架,事後爸爸詼諧地說:「我們兩個人一個是鐵,一個是鋼,誰都不讓誰,鋼鐵相撞響個叮當。」媽媽又拿出了當年不顧一切的勁頭,堅持要走。她把我託付給人,收拾起簡單的行李,終於一個人走了。
她走的時候,江青剛到延安兩個月,正等待分配工作呢。
媽媽到了西安後,抗戰形勢已發生了變化,上海淪陷了,媽媽便住在了西安。
爸爸很著急,他託人捎口信,請媽媽回到延安去。他還給媽媽捎來一個裝滿日用品的小木箱,也捎來了和解的願望。但是媽媽只是用自己的津貼,給爸爸買了一床新被,可她仍留在西安。
媽媽決定在蘇聯學習兩年。
她在西安一住就是幾個月。當時共產國際代表從蘇聯經新疆、西安去延安。媽媽從中受到啟發:上海不能去了,我可以去蘇聯,到那裡,不但可以取出彈片,養好身體,還有學習的機會。她從西安乘汽車到了蘭州,又到了新疆,住在中共駐新疆辦事處。
正在她等待飛機去蘇聯時,爸爸又捎來口信,請她不要去蘇聯,一定要回到延安來。
但是,媽媽仍然沒理會這個召喚。不久,駐新疆辦事處收到中央一個電報,要求所有在新疆候機去蘇聯的同志,全部返回延安。這又是讓她回延安的好機會,可是媽媽還是沒有回去,不久,她終於搭上了去蘇聯的飛機,走了。
到達莫斯科以後,已經是1938年10月了,媽媽懷著樂觀而熱烈的情緒,給爸爸寫了信,不久,爸爸發來了一封電報,內容仍然是讓她回延安去。
從國內陸續到蘇聯的同志,也多次給媽媽捎來口信,讓她回延安。
這時的媽媽和爸爸慪氣的情緒都沒有了,她想,自己既然來了,學習也開始了,怎能半途而廢呢?說什麼也要把這學期的課程全學完了才能回去。
媽媽提筆給爸爸寫了一封信,在信上她重訴了這些想法。她在信中說:她要等兩年後再回來,那時學業已成。
信的基調是和解的,心平氣和的。
然而不久,爸爸和江青結婚的消息就傳到了蘇聯,媽媽極度震驚。
她反復想了這件事的前前後後。她萬分痛心。自己這么草率的行為,造成了這么大的後果。
她永遠失去了爸爸。
從此,她開始了自己特殊的生活。
從蘇聯到哈爾濱到沈陽到上海,媽媽永遠地與爸爸隔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只有思念可以穿過時空。
這是一段不可修復的歷史,悲劇不僅在於兩位老人一生的痛苦,還在於江青不僅一直迫害著媽媽,還並未給爸爸以幸福,更重要的是江青的野心,她的凶惡為國家帶來了那麼久的災難。
摘自2003年12月23日廣州日報
[《我的父親毛澤東》李敏著/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
4. 吳莉莉是不是美女
美女不一定,但很可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