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比西施更貌美的毛嬙 為什麼不在中國四大美女的榜單上
提起「美女」,我們可能想到的是中國四大美女——貂蟬、西施、王昭君、楊貴妃。其實,這四個人為什麼會榜上有名,主要是她們在政治上都干有一些不同的事情,影響比較大,所以才會比較出名。其實,真就論「美女」來說,在春秋時期,還有一個能夠與西施齊名的,同樣也被稱為「美的化身」的還有一個——毛嬙。那麼,毛嬙究竟是誰呢?
有歷史資料《管子》記載,毛嬙是和西施齊名的天下美人。很多人說毛嬙的美貌比西施更勝一籌,其實這不是毫無根據的,很多史書有提到關於毛嬙的記載,但是不多。可是少之又少的記載中記載的全是稱贊她的美貌。有傳言稱「毛嬙其實是『沉魚』的最初形象」。從很多參考文獻中就可以了解到,一般都是毛嬙的名字在西施的前面。
《莊子齊物論》中有說過:「毛?浴⒗黽В?酥??酪病!?/p>
《神女賦》中有提到:「「毛?咱雕牽?蛔慍淌?西施掩面,比之無色。」可以說,毛嬙就是「美的化身」。
《管子》中的有提到:「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韓非子顯學》中也有記載:「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
史書記載毛嬙是春秋時期的越國的美女,是越王勾踐的寵妃,何所謂「寵妃」,便是與「江山同等重要的美人」。也許這便是為什麼毛嬙比西施美麗,但是最後卻是派遣西施前往吳國迷惑吳王。正因為毛嬙很漂亮,很得越王勾踐的喜歡,越王勾踐也不捨得毛嬙為了政治而犧牲,於是,關於毛嬙的記載,便只是「越王勾踐的寵妃」。
如果說,西施是能夠以「女色禍國」的,擁有英雄愛國主義的巾幗英雄,最後,紅顏薄命,無奈與范蠡做悲喜婚姻,那麼,毛嬙的命運相比較來說還是不錯的,雖然史書資料並沒有相關介紹,但是,就我們掌握的資料來看,毛嬙在成為越王勾踐的愛妃明姬之後,便很少有記載。關於之前的記載,大多都是在說毛嬙的美貌,可見毛嬙當時還是很漂亮,並且,毛嬙的漂亮也很有感染力。可謂是:「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② 四大美女身高是多少cm
古代四大美女身高分別為西施六尺七寸(古制)、王昭君六尺二寸、貂蟬五尺一寸、楊玉環六尺五寸。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四大美女排法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
沉魚的傳說
「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糜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西施有「沉魚」之貌,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
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覺得西施太美麗了,都自行慚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來。
玉環羞花的傳說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
宮女們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
③ 求關於古代越國美女毛嬙的所有資料。寫小說用,拜託。
古代第一美女—— 毛嬙 毛嬙春秋時期越國絕色美女,相傳為越王勾踐的愛姬,古代第一美女。毛嬙是「沉魚」的原始形象,美的化身:毛嬙與西施時代相當,最初人們對她的稱道遠遠超過西施。 毛嬙:春秋時期越國絕色美女,相傳為越王勾踐的愛姬,古代第一美女。 毛嬙是「沉魚」的原始形象,美的化身。 毛嬙與西施時代相當,最初人們對她的稱道遠遠超過西施。《莊子·齊物論》中記載:「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淆亂,吾惡能知其辯!」 沉魚落雁這個成語最早源自於此,原始的「沉魚」和「落雁」應該是指「毛嬙」和「麗姬」,而並不是「西施」和「王昭君」。所以說毛嬙應該是中國古代的第一美女,她的美遠遠超過西施,只是因為西施助越滅吳的緣故,使她的知名度在歷史上遠遠高於毛嬙,再加之後來西漢王昭君偏名亦為嬙。不知是史者附麗,還是真有其事,總之,落雁之名因之屬昭君,沉魚屬西施(傳說西施浣紗典故),而春秋時代的絕代美女毛嬙更是不為人知了! 毛嬙逐漸不為人知,西施位列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後世以「沉魚落雁」形容女子貌美。 再看後人對美女的贊頌中,凡同時出現毛嬙、西施的,大都是毛嬙居前、西施斷後。 《韓非子·顯學》有雲:「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 《管子·小稱》中有曰:「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氣於面,不能以為可好。」 《淮南子》則說:「今夫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但《淮南子》中也有把西施放前面的,說「西施毛嬙,狀貌不可同,世稱其好美均也。」 可見毛嬙一直居西施之前。後來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西施助越滅吳),毛嬙逐漸不為人知,西施則在世人的一片惋惜與同情聲中成為美的象徵,並位列古典「四大美女」之首。 附錄「沉魚落雁」的原型:毛嬙、麗姬 「沉魚落雁」形容女子貌美,其出處《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 由此而至,原始的「沉魚」和「落雁」應該是指「毛嬙」和「麗姬」,而並不是「西施」和「王昭君」。 其實最早贊美毛嬙、麗姬之美的是管子,《管子》書:「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只是因為西施的「美人計」助越滅吳而歷史留名,一時間後人對西施的印象遠遠高於毛嬙,再加之後來西漢王昭君偏名亦為嬙,不知是史者附麗,還是真有其事,總之「落雁」之名因之屬昭君矣。而春秋之美女毛嬙,更不為人知了! 追問: 這個隨便都能查到。我要的是更深入的毛嬙。
④ 麗姬是誰 毛嬙是誰
毛嬙是古代美女,好象和西施時代相當,為越王姬。最初對她的稱道超過西施。
麗姬已失考,但「沉魚落雁」最早說的就是她倆。
⑤ 求古代美女毛嬙的詳細資料;
毛嬙是春秋時期越國絕色美女,與西施時代相當,相傳為越王勾踐的愛姬。最初人們對她的稱道遠遠超過西施。她應該是「沉魚」的原始形象,美的化身。
後來唐朝詩人宋之問有詩雲:「鳥驚人松蘿,魚畏沉荷花。」此後世人便以「沉魚落雁」形容女子之貌美。「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也成為古典小說中形容女子美貌的套語。故原始的「沉魚」和「落雁」應該是指「毛嬙」和「麗姬」,而並不是「西施」和「 王昭君」。當然,《莊子·齊物論》中也提到了西施,說「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大意是醜陋的女人與美貌的西施,還有其他稀奇古怪的事物,從道的角度看是不分彼此的。還在《莊子·天運》中講了「東施效顰」的故事。 再看後人對美女的贊頌中,凡同時出現毛嬙、西施的,大都是毛嬙居前、西施斷後。
《韓非子·顯學》說:「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
最後想多說一句的是,春秋末「一代霸主」勾踐也應該是「英雄愛美人」,若西施比毛嬙更美麗可人,勾踐有可能用毛嬙換西施去吳國做「高級間諜」了。當然,這只是本人的一種想當然,不足為憑
⑥ 越王勾踐寵姬毛嬙 ,沉魚之姿故事的真正女主人是誰
在古代的時候,大家形容一個女子長得非常好看的時候,就會說這個女子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兩個成語同時也是代表著古代的四大美女,例如落雁指的就是王昭君。很多人都以為沉魚的主人公是西施,但是與西施同一時期的還有一位美女叫做毛嬙,是越王勾踐的寵姬,沉魚之姿故事的真正女主人其實是毛嬙。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關於毛嬙的記載和文獻,其實都是在西漢之前的,而因為毛嬙在歷史上並沒有什麼非常偉大的功績,所以逐漸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逐漸沒人知道了,毛嬙和西施一樣,只不過是時代的犧牲品罷了。不過毛嬙的美貌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比西施還要美一些,所以沉魚之姿真正的女主人非常有可能是毛嬙。
⑦ 毛嬙是中國古代最美的女子
毛嬙是春秋時期越國絕色美女,與西施時代相當,相傳為越王愛姬。最初人們對她的稱道遠遠超過西施。她應該是「沉魚」的原始形象,美的化身。《韓非子》有雲:「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管子·小稱》中有曰「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可見毛嬙一直居西施之前。後毛嬙逐漸不為人知,西施則成為美的象徵。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後世以「沉魚落雁」形容女子貌美。
後來西漢王昭君偏名亦為嬙。不知是史者附麗,還是真有其事,總之「落雁」之名因之屬昭君矣。而春秋之
毛嬙,更不為人知了!
⑧ 古代第一美女
古代第一美女:毛嬙
《「四大美女」是性賄賂的產物》一文中說到,中國古典「四大美女」原本各有瑕疵:西施大腳,昭君斜肩,貂嬋小耳,玉環狐臭。她們之所以在民間人氣最旺,榮登「四大美女」寶座,有其特殊的政治背景:西施捨身助越亡吳,昭君忍辱大義和親,貂嬋以色離間董呂,玉環釀成「安史之亂」。
究竟誰是中國古代「第一美女」?
春秋末期的毛嬙應該是中國古代、至少是色冠先秦時期的「第一美女」。
毛嬙其人,史書上並無專門記載,只知她是春秋時在「糞怒」中站起的一代霸主越王勾踐的愛姬,大致與西施、鄭旦年齡相當。但我們仍可以從後人對她的稱道贊美中知曉,她才是最初人們心目中美的化身與象徵。
毛嬙應該是「沉魚」的原始形象。「沉魚落雁」這個成語,源出自《莊子·齊物論》中的「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莊周的本意是指無論像毛嬙、麗姬那樣人們公認的絕色美女,魚與鳥是不懂得去欣賞的,面對美妹,它們照樣或沉入水底自游,或高高地飛翔著。莊周以此說明天地萬物齊一。
後來唐朝詩人宋之問有詩雲:「鳥驚人松蘿,魚畏沉荷花。」此後世人便以「沉魚落雁」形容女子之貌美。「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也成為古典小說中形容女子美貌的套語。故原始的「沉魚」和「落雁」應該是指「毛嬙」和「麗姬」,而並不是「西施」和「 王昭君」。當然,《莊子·齊物論》中也提到了西施,說「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大意是醜陋的女人與美貌的西施,還有其他稀奇古怪的事物,從道的角度看是不分彼此的。還在《莊子·天運》中講了「東施效顰」的故事。
⑨ 越國的第一美女毛嬙在史記中有相關記載嗎
毛嬙是春秋時期的越國的美女。之後成為越王勾踐的寵妾,有歷史資料《管子》記載,毛嬙是和西施齊名的天下美人。《韓非子》也曾說過:「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可見,毛嬙還是很漂亮的。並且,也有人說,「沉魚」的原始形象,本身是毛嬙的,毛嬙的美貌也一直是高於西施的,但是之後對毛嬙的介紹並沒有太多,所以有著「美之化身」稱號的毛嬙便逐漸的被後世之人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