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搜索 > 哪個朝代的美女像清朝人

哪個朝代的美女像清朝人

發布時間:2022-08-15 06:25:55

⑴ 古代哪個朝代出名的美女最多、

唐朝。只有盛世太平,人們才有時間欣賞美女,所以這個時間是出名美女輩出的時代。

⑵ 我國各個朝代鑒別美女的標準是什麼樣的

漢朝:

一個漢人值得驕傲的朝代,那個時候比較是古老的社會,所以衣服上是沒有什麼花紋,也不可能有什麼掛墜,男女穿都都是麻布衣。女性找不到是多了一個發髻,所以這個時候主要是看臉。先是要白,一白可以遮百丑是那個時候就有的說法,所以先是要白,也有一些妝粉來抹一抹,基本美女搭配是皮膚白穿黑衣服,然後有骨乾的那種。

唐朝:

大家都知道唐朝以肥為美,但是卻有很大的誤區。首先,唐朝不是一直以肥為美,最開始還是瘦的女孩更受歡迎,後來才變的。另外,肥也不是那種渾身贅肉的肥、膀闊腰圓的肥,而是指豐滿,微胖,不骨感。那個時候女性也是非常開放,有身材不去勾引別人都是對不住自己,和現在西方的性感審美一樣。

宋朝:

宋朝是一個有錢的時代,每個女人都打扮成一個樣就沒意思了,就跟韓國整容一模一樣還會有美女嗎?宋朝比較推崇素顏,而對於五官或者身材的要求一般就是削肩、平胸(是平不是貧)、柳腰、纖足。需要說明的是,裹足就是從宋朝開始興起和流行的。

明朝:

明朝看美女看三個地方:是頭,腰,足。頭上要有一頭迷人的秀發、腰要纖細玲瓏,腳要小巧可愛。

清朝:

雖然也是異族,不過比起元人好多了,滿族也是和漢族融合,能夠時候的女人要高。矮的是臉宮女都當不了的,同樣也要去在意小腳,最大的還是發型,在清朝中期就開始有民間發廊了。

接下來講講服飾:

先秦時期,衣著以深衣為主直裾和曲裾不僅是男式服飾,也是女式服飾常見類型。襦裙之類也是有的

魏晉時期,衣著普遍較大而寬松

南北朝時期,以寬博為主,其特點為:對襟,束腰,衣袖寬大,並在袖口、衣襟、下擺綴有不同色的緣飾

唐朝時期,這是一個廣泛受外國影響的時期,同時也影響了其他不少國家

宋朝時期,貴族婦女開始實行纏足。

明朝時期,元朝留下的習俗被廢除,人們又恢復了原來的習慣。

清朝時期,滿族人試圖禁止纏足,但沒有成功。

⑶ 清朝 乾隆時期的美女都有哪些

賀雙卿(1715~1735年), 清代康熙、雍正或乾隆年間人,江蘇金壇薛埠丹陽里人氏,初名卿卿,一名庄青,字秋碧,為家中第二個女兒,故名雙卿。賀雙卿自幼天資聰穎,靈慧超人,七歲時就開始獨自一人跑到離家不遠的書館聽先生講課,十餘歲就做得一手精巧的女紅。長到二八歲時,容貌秀美絕倫,令人「驚為神女」。後人尊其為「清代第一女詞人」。
容妃(1734年09月15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維吾爾族人。傳說中的香妃原型。生於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大、小和卓發動叛亂,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伊帕爾汗的五叔額色尹、哥哥圖爾都配合清軍作戰,立了戰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叛之後,乾隆封額色尹為輔國公,封圖爾都為一等台吉(僅次於輔國公的爵號),圖爾都送妹妹伊帕爾罕氏入宮,以示聯婚友好。
孝賢純皇後(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2日),乾隆帝原配嫡後,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太保大學士公贈郡王傅恆姊。皇後姿容窈窕卻性格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御珠玉。乾隆對其「每加敬服,鍾愛異常」。乾隆十三年,隨帝東巡,崩於德州舟次,乾隆深為哀慟,作《述悲賦》悼之。皇後的去世對乾隆的情緒及個性造成相當大的影響,繼而引起朝廷內外一場不小的風波。

⑷ 古代後宮佳麗的位分。像清代:官女子,答應,常在。。各個朝代分別是什麼呢

大小排列皇後
皇貴妃
貴妃
正一品:德妃 淑妃 賢妃 惠妃
從一品:夫人
庶一品:妃
正二品:貴姬
從二品:昭儀 昭媛 昭容 昭華
庶二品:淑儀 淑媛 淑容 淑華
正三品:修儀 修媛 修容 修華
從三品:貴嬪
庶三品:婕妤
正四品:貴儀
從四品:順儀 順媛 順容 順華
庶四品:充儀 充媛 充容 充華
正五品:姬
從五品:榮華婉容
庶五品:婉儀 芳儀 芬儀 德儀 賢儀 微儀
正六品:嬪
從六品:良媛 良娣
庶六品:小媛、小緋
正七品:貴人
從七品:美人 才人 良人
庶七品:常在 答應
正八品:選侍
從八品:娘子 舞涓
庶八品:寶林 娛靈
正九品:芳婉 柔婉
從九品:順常 順成
庶九品:承徽 列榮
正十品:御女 采女
庶十品:充衣 承衣刀人 更衣
末: 官女子
編輯本段按朝代位分排列大小排列皇後皇貴妃貴妃 正一品:德妃 淑妃 賢妃 從一品:夫人 庶一品:妃 正二品:貴姬 從二品:昭儀 昭媛 昭容 昭華 庶二品:淑儀 淑媛 淑容 淑華 正三品:修儀 修媛 修容 修華 從三品:貴嬪 庶三品:婕妤 正四品:貴儀 從四品:順儀 順媛 順容 順華 庶四品:充儀 充媛 充容 充華 正五品:姬 從五品:容華婉容庶五品:婉儀 芳儀 芬儀 德儀 賢儀 微儀 正六品:嬪 從六品:良媛 良娣 庶六品:小媛、小緋 正七品:貴人 從七品:美人 才人 良人 庶七品:常在 答應 正八品:選侍 從八品:娘子 舞涓 庶八品:寶林 娛靈 正九品:芳婉 柔婉 從九品:順常 順成 庶九品:承徽 列榮 正十品:御女 采女 庶十品:充衣 承衣刀人 更衣 末: 官女子
編輯本段上古媵是作陪嫁的人的意思,可以是未出嫁的妹妹或侄女,或者是其他國家的人(天子或諸侯娶妻時才會有)。例如女英是舜的媵。
編輯本段商有時有並後(同時有兩個王後)的情況。
《周禮》記載:王的後妃「編制」為:一後(嫡妻)、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諸侯一娶九女,且不再娶,可見妾是八個;大夫是一妻二妾;士則是一妻一妾。而庶民,則只許有一妻與之匹配,故而庶民被稱為匹夫匹婦。但《周禮》很可能是戰國晚期儒家的空想作品。
另外一些儒家作品則稱天子「一娶十二女」,「古者天子娶後,三國來媵,皆有娣侄,凡十二女。」並稱諸侯「一娶九女」,也有稱天子「一娶九女」的。
編輯本段周周代天子開始立後,正嫡便叫王後。
《周禮》規定:天子立一後,三夫人(正一品),九嬪(正二品),二十七世婦(正三品至五品),八十一御妻(正六品至八品)。共121人。五者相參,以定尊卑。與外朝六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相對應。
六宮即前一宮,後五宮。後五宮指後一宮;三夫人一宮;九嬪一宮;二十七世婦一宮;八十一御妻一宮。
後正位宮闈,體同天王;夫人坐論婦禮;九嬪掌教四德;世婦主知喪祭賓客;女御序王燕寢。
編輯本段秦秦王贏政兼並六國,統一天下,自稱為皇帝,其正嫡便叫皇後。
超級:「皇後」。第一級:「夫人」。第二級:「美人」。第三級:「良人」。
第四級:「八子」。第五級:「七子」。第六級;「長使」。第七級:「少使」。
編輯本段漢漢帝國後妃制度繼承秦制,並明確規定皇帝的祖母稱太皇太後,母親稱皇太後,中國後妃制度的母後稱號就此確定,歷代相沿。 嬪御制度漢代時確立,漢代後宮制歷漢初四帝,以後漢武帝、漢元帝的訂立、增益。嬪御名號分為十四等:昭儀、婕妤、娥、容華、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長使、少使、五官、順常、無涓,無涓這一等還包括共和、娛靈、保材、良使、夜者。
公元前二世紀七十年代,西漢王朝第七任皇帝劉徹嬪御名號分為十等。超級:「皇後」,位比皇帝,爵比皇帝。
第一級:「婕妤」,位比宰相,爵比親王。
第二級:「妗娥」,位比上卿,爵比列侯。
第三級:「容華」,位比中二千石(副宰相),爵比關中侯。
第四級:「充衣」,位比真二千石(部長),爵比大上造(文官最高級,一品)。
第五級:「美人」,位比二千石(州長),爵比少上造(文官第二級,二品)。
第六級:「良人」,位比千石(州長級),爵比中更(文官第三級,三品)。
第七級:「八子」,位比干石(州長級),爵出左更(文官第四級,四品)。
第八級:「七子」,位比八百石(副州長),爵比右庶長(文官第五級,五品)。
第九級:「長使」,位比八百石(副州長級),爵比左庶長(文官第六級,六品)。
第十級:「少使」,位比六百石(縣長),爵比五大夫(文官第七級,七品)。
公元前五世紀五十年代,第十一任皇帝劉奭將妃嬪等級增至十五級,而在最末兩級之內,再分為若乾等:
超級:「皇後」,位比皇帝,爵比皇帝,
第一級:「昭儀」,位比宰相,爵比親王。(新設的最高位號頭銜,原「夫人」取消。)
第二級;「婕妤」,位比上卿,爵比列候。(原是第一級,在新編制中,降為第二級。)
第三級:「妗娥」,位比中二千石,爵比關內侯。(原是第二級,在新編制中,降為第三級。)
第四級:「容華」,位比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原是第三級,新編制中,降為第四級。)
第五級:「充農」,位比二千萬,爵比少上造。(原是第四級,在新編制中,降為第五級。)
第六級:「美人」,位比千石,勢比中更。(原是第五級,在新編制中,降為第六級。)
第七級:「良人」,位比千萬,爵出左更。(原是第六級,在新編制中,降為第七級。)
第八級:「八子」,位比八百石,爵比右庶長。(原是第七級,在新編制中,降為第八級。)
第九級:「七子」,位比八百石,爵比左庶長。(原是第八級,在新編制中,降為第九級。)
第十級:「長使」,位比六百石,爵比五大夫。(原是第九級,在新編制中降為第十級。)
第十一級:「少使」,位比四百石,爵比公乘。(原是第十級,在新編制中,降為第十一級。
「公乘」,文官制度最末一級。)
第十二級:「五官」,位比三百石。(十二級以下,已沒有爵位可比。)
第十三級;「順常」,位比二百石。
第十四級:級內分六等,「舞涓」、「共和」、「娛靈」、「保林」、「良娣」、「夜香」,位比百石。 第十五級:級內分兩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位比斗食。
東漢的後宮人數沒有什麼減少,但鑒於西漢外戚權重,改革後宮,嬪御名號只設四等。東漢光武帝並省前制,皇後之外,只立貴人、美人、彩女。後又加宮人、凡嬪妃四等(後宮只立皇後、貴人。貴人金印紫綬依舊,但奉祿不過是數十斛粟。又設美人、宮人、采女三等,但卻沒有爵秩,只是賞賜充給而已)。
編輯本段三國曹魏時出於文學的浪漫和對雅號的喜好,嬪妃分成12等:貴嬪、夫人、淑妃、淑媛、昭儀、昭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美人、良人。
魏太祖建國,皇後之下分後妃五等:夫人、昭儀、婕妤、容華、美人。 文帝增五等: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 明帝增淑妃、昭華、修儀三等,除順成。
太和時,明帝詔復夫人之制,位在淑妃之上,夫人以下爵凡12等。
貴嬪,夫人位次皇後,爵無所視;淑妃位同相國,爵比諸侯王;淑媛位同御史大夫,爵比縣令;昭儀比縣侯;昭華比鄉侯;修容比亭侯;修儀比關內侯;婕妤視中二千石;容華視真二千石;美人視比二千石;良人視千石。
編輯本段晉晉設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九嬪: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另有美人、才人、中才人。
編輯本段南北朝南朝宋在晉制上有增有刪,至宋明帝時規定:以貴嬪、貴妃、貴姬為三夫人;以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為九嬪;以婕妤、容華、充華、承微、列榮為五職;另設散役包括美人、才人、良人。南朝齊高帝建元元年,有司奏置貴嬪、夫人、貴人為三夫人;修華、修儀、修容、淑妃、淑媛、淑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美人、中才人、才人為散職。三年,太子宮置內職,良綈比開國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駙馬都尉。南朝梁、陳以貴妃、貴嬪、貴姬為三夫人;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為九嬪;婕妤、容華、充華、承微、列榮為五職;美人、才人、良人為三職。北朝北朝承魏晉制度,略有增損。「道武追尊祖妣,皆從帝謚為皇後。始立中宮。余皆或稱夫人,多少無限,然皆有品次。太武稍增左右昭儀及貴人、淑房等。後庭漸多矣。又魏故事,將立皇後,必令乎鑄金人,以成者為吉,又則不得古也。」 北魏孝文帝改定內宮:左右昭儀視大司馬,三夫人視三公,三嬪視三卿,六嬪視六卿,世婦視中大夫,御女視元士。後來又置女職,以典內事:內司視尚書令、仆;作司、太監、女侍中三宮視二品;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女書史、書女、小書女五宮視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視四品;表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視五品。
北周宣帝自稱為天元皇帝,皇太後便被尊為天元皇太後,又設正陽宮皇後、天皇太後、天皇後、天右皇後、天左皇後,後宮制度至此全亂了。二年二月,改制詔為天制,敕為天敕。頌令: 尊天元皇後為天無皇太後,天皇太後李氏為天元聖皇太後,天元皇後楊氏為天元大皇後,天皇後朱氏為天大皇後,天右皇後元氏為天右大皇後,天左皇後陳氏為天左大皇後,正陽宮皇後稱皇後。
編輯本段隋隋文帝楊堅得天下後,鑒於前朝的積弊,一一加以革新。後宮中也一改舊制,只設皇後正位宮闈。開皇二年,吩咐依照《周禮》著內官程式,省減後宮人數,規定嬪3人,掌教四德,視正三品;世婦9人,負責賓客祭祀,視正五品;女御38人,主管女工絲台,視正七品。
隋煬帝時,後妃、嬪沒有專職,「唯端容麗飾,陪從燕遊而已。」煬帝醉心此事,自製嘉名,以貴妃、淑妃、德妃為三夫人,品第一;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為九嬪,品第二;婕妤12人,品第三。美人、才人15人,品第四。為二十七世婦;寶林24人,品第五。御女24人,品第六。采女37人,品第七。為御妻。總計120人。另有承衣刀人等,「皆趨侍左右,並無員數,視六品以下。」 共分二十級:第一級貴妃,第二級淑妃,第三級德妃,位比親王。第四級順儀,第五級順容,第六級順華,第七級修儀,第八級修容,第九級修華,第十級充儀,第十一級充容,第十二級充華,位比宰相。第十三級婕妤,位比部長。第十四級美人,第十五級才人,位比省長。第十六級寶林,第十七級御女,位比廳長。第十八級采女,第十九級承衣,第二十級刀人,位比縣長。
編輯本段唐唐代皇後以下,設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二十七世婦:婕妤、美人、才人各9人;八十一御妻:寶林、御女、采女各27人。 唐開元時期,以皇後以下設四夫人不合舊制,「乃置惠、麗、華三妃,六儀,四美人,七才人,而尚宮、尚儀、尚服各二。」
初期:第一級惠妃,第二級淑妃,第三級德妃,第四級賢妃,位比親王。第五級昭儀,第六級昭容,第七級昭媛,第八級修儀,第九級修容,第十級修媛,第十一級充儀,第十二級充容,第十三級充媛,位比宰相。第十四級婕妤,位比部長。第十五級美人,位比省長。第十六級才人,位比廳長。第十七級寶林,位比郡長(太守、知府),第十九級采女,位比縣長。
編輯本段宋兩宋嬪御的名號沒有準則,比較紛紜雜亂。大致地說,初入宮時,女子的名號有:侍御、紅霞帔。再進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數和郡名上沒有一定。夫人以後,再進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後進為昭儀、昭容、修媛、修儀、修容、充媛、婉容、婉儀、順容、貴儀等。再進為妃一級:貴妃、賢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後宮的顯著特色是無定位,由初級開始,隨寵遇增長,不斷晉級。
編輯本段遼遼代皇後之下,有元妃、德妃、文妃、惠妃,各妃這間沒有什麼等級差別。元代除了皇後和各妃這兩個稱謂,後宮中再沒有別的名號。
編輯本段金金代明確規定,選後不取自庶族。
金創國之初,後宮嬪妃沒有名號。到金熙宗時,始有貴妃、賢妃、德妃之稱。海陵王執政時,後宮寢多,寵妃有十二位:元妃、姝妃、惠妃、貴妃、賢妃、宸妃、麗妃、淑妃、德妃、昭妃、溫妃、柔妃。金世宗天定年間,後宮簡少。金章宗明昌時期,後宮規制大備。
金代後宮仿照漢制立了一套嬪御制度,明文確定: 皇後下設貴妃、賢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漢三夫人; 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同漢九嬪; 婕妤9人,正三品;美人9人,正四品;才人9人,正五品;同漢二十七世婦; 寶林27人,正六品;御女27人,正七品;采女27人,正八品,同漢八十一御妻。 另有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都不得是後宮內官。
編輯本段元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元後宮除了正皇後以外,無所謂的第二皇後、第三皇後,只要皇上高興,設多少皇後都行。
編輯本段明明代的後宮宮女很多。宮女被皇帝御幸以後,便獲得妃的名號,進入了皇帝嬪妃的行列。但明代後宮除了皇後的稱謂,只有妃這一級,沒有嬪。妃有貴妃、淑妃、寧妃、賢妃、恭妃、宸妃、康妃、庄妃、裕妃,貴妃在妃這一級中地位最高。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來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數過多,於是改設為六局一司。六局為: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尚宮總管六局事務。一司為:宮正。掌管戒令責罰。品級皆為正六品。
宮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唐朝減少一百四十多人。
諸妃稱號為:賢、淑、庄、敬、惠、順、康、寧。也有貴妃,位在諸妃之上。
明英宗復辟,多虧皇太後孫氏在內出力,故其復位後為孫太後上徽號,稱聖烈慈壽皇太後。這就是後世動輒為母後上徽號的濫殤。
明朝中後期還出現了妃嬪中最高的等級——皇貴妃。
明憲宗寵妃萬貴妃死後被追謚為: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
皇貴妃這一稱號正式出現是在明神宗時期,神宗寵妃鄭貴妃生皇三子後晉升為皇貴妃。
編輯本段清簡介清朝在康熙以後,才典制大備,後宮號位定製嚴明。皇帝的正妻稱皇後,居中宮,主內治。以下為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分居東西十二官,協助皇後主內治。嬪以下還有貴人、常在、答應三級,均無定額,隨居東西各宮,勤修內職。不過,縱觀清朝歷史,除皇貴妃、貴妃之外,也還有其他妃號,如庄妃、瑾妃、珍妃等。制度規定盡管十分嚴格,但各皇帝妃嬪數目的多少出入較大。康熙、乾隆的妃嬪都大大超過規定,而同治、光緒等又遠沒有那麼多的妃嬪。清朝宮女人數比明朝減少,按定製在三百人以下,實際上也不止此數。
清代宮廷的後妃制度是在清入關以後坐鎮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玄燁確定的:
尊皇帝的祖母為太皇太後;母親為皇太後;太皇太後、皇太後住慈寧宮,太妃、太嬪隨住;
皇後坐鎮中宮,主持後宮事務;
皇後下設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分住東西六宮;
嬪以下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隨皇貴妃分住東西六宮。
清後宮制度規定,皇帝大婚之前,選八位比皇帝大的宮女,供皇帝進御,即獻身皇帝。八位宮女都有名分,授以宮中四個女官的職銜:司賬、司寢、司儀、司門。人數皇後 (正室) X 1 (可分宮女10人)
皇貴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宮女 8人)
貴妃 (二姨太) X 2 (可分宮女 8人)=16人
妃 (三姨太) X 4 (可分宮女 6人) =24人
嬪 (四姨太) X 6 (可分宮女 6人) =36人
貴人 (五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4人)
常在 (六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3人)
答應 (七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2人)
宮女 (丫環) X 應少過二千人附錄給皇上看上的宮女可以由答應、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選中就可做貴人或以上, 慈禧太後就是選秀女而被封為蘭貴人、懿嬪,生皇子後升為懿妃、懿貴妃,最後因兒子登基而成為太後。 居住方面,嬪以上分居東西十二宮,各有專房,貴人以下則住在一起。
黃帝立四妃;夏增三三,為九嬪;殷增三九,為二十七世婦;周增九九,為八十一御妻。魏明帝置淑妃,漢武帝置婕妤,漢元帝置昭儀,漢光武置貴人,晉武帝置才人。——明 張岱 夜航船

⑸ 盤點滿清時期的8大美女,慈禧太後排第五,婉容皇後排第三嗎

TOP、8 賀雙卿



以上便是滿清時期的八大美女,而似乎人口占絕大多數的漢人,卻只有一位入選,這似乎有點不太尋常;但東哥是滿清時期的第一美女應該是毫無懸念的,而之後的孝庄太後、慈禧太後,能做到如此地位,想來也是相貌非凡吧。

⑹ 古代歷史上美女最多的朝代是哪個朝代

漢代:
戚夫人(因美貌被呂雉砍掉手腳的那一位)
李夫人(傾國又傾城的那一位)
陳皇後(阿嬌,進屋藏嬌的由來)
衛子夫(衛青的姐姐,從女奴到皇後的女人,應該是很美的)
卓文君(司馬相如拐跑的女子,想必也是大美人)
趙飛燕(環肥燕瘦,相傳可以被鳳颳起來的女子)
趙合德(飛燕的妹妹,據傳比姐姐更美)
等等
夏:妹喜
商:妲己
周:褒姒
越:西施
秦:趙姬,又稱朱姬,嬴政的母親
楚:虞姬
漢:戚夫人:被呂雉砍去手腳的那一位
李夫人:傾國又傾城的那一位
衛子夫:由女奴到皇後的那一位
陳皇後,陳阿嬌:金烏藏嬌的由來
趙飛燕:環肥燕瘦的那一位
趙合德:趙飛燕的妹妹
班昭:班婕妤
卓文君:司馬相如的太太
王昭君
蔡文姬
三國:
貂禪
大喬
小喬
孫尚香:「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夫人」
甄氏:曹丕的老婆,曹植的「洛神」
隋:
宣華夫人
瓊花公主
蕭皇後
唐:
長孫皇後
高陽公主
武媚娘
太平公主
上官婉兒
梅妃:江采芹
楊玉環
沈珍珠
魚玄機
蘇小小
南唐:大、小周後
宋:
花蕊夫人
李師師
明:
秦淮八艷:陳圓圓、董小婉、柳如是、顧橫波、李香君等
清:香妃
麻煩採納,謝謝!

⑺ 明朝宮廷的女人是不是要比清朝宮廷的好看

明朝的要好看一些。漢族的婦女人數眾多,完全能選出很多漂亮的。清朝受到民族限制,所選女子以少數民族的為主,人數少,好看的相對就少多了。

⑻ 每個朝代皇帝選的女人叫什麼,就比如清朝的叫秀女,明朝的叫淑女。其他朝的呢。謝謝~~~

秦漢以來,統一的大帝國,實行郡縣制,王與諸侯聯婚,或者諸侯之間的聯婚已不可能,媵婚、掠奪、獻納也不可能,於是,自漢代開始逐步形成從民間遴選後·妃,東漢以後,遴選後·妃形成制度。每年秋季八月開始從民間遴選良家女·子。——當時叫「良家子」或「家人子」
宋代沒有大規模的從民間挑選宮·女、後·妃的舉措。宋代皇帝的後·妃幾乎都是娶自將、相、節使等高官顯貴之家。
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伊始,即規定:「凡天子親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隆慶三年(1569),穆宗下詔:「選民間淑女十一歲至十六歲三百人。」
清朝的後·宮,上至皇·後,下到宮·女,都是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出來的,而秀女也是清代以後的說法,之前都稱為采選

⑼ 清朝哪一位女子長得貌美如花,還被西方人譽為偉人

在好萊塢電影《加勒比海盜》眾海盜王聚會的場景中,有一位來自東方的老太太,正襟危坐,眉目間英氣十足,身份也讓人感到意外,是來自東方的海盜頭目,號稱“清氏”。興許你會認為,這都是順應電影需要而構造的人物,但我告訴你,並不是。

⑽ 中國歷史上那個朝代的人長的最(帥、漂亮)看了的清朝太汗了

朝代來講肯定是唐朝,就家族而言絕對是慕容家族,大燕皇帝是鮮卑血統,從皇帝慕容彥超到慕容沖,大燕國皇室慕容家一共就出了6位大帥哥,其中知名度最高的首推慕容沖,他是古今中國歷史上第一大美男。不知要比潘安之流要美到哪去了,敵人都捨不得碰他一絲頭發。生怕傷害他,敵人都如此喜歡慕容家,可見慕容家的男子是何等之美呀!!!

閱讀全文

與哪個朝代的美女像清朝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428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221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1894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999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755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740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724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025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468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677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1994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560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504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034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180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135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826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1891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027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