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搜索 > 江南美女使用的是什麼扇子

江南美女使用的是什麼扇子

發布時間:2022-08-10 14:53:09

❶ 為何古代的美人都喜歡拿一把團扇

我們在看宮廷劇中經常會看到很多,美人手中都會拿著一把扇子。微微搖動扇子,盡顯女性的柔美之風。東方女子大多含蓄矜持,而且古代很多場合要求女子不能公開露面,這時候女子就會拿著一把團扇遮面,這樣不但達成了要求還顯得好看又優雅。

並不只是圓形的扇子才可以被稱為團扇,團扇的種類豐富多彩,有簡單的方形圓形到各種各樣的花型都可以被稱為團扇,而且團扇的造型也越來越精美。雖然隨著時間的發展,現在的我們出行在外已經很少用扇子了,但各種造型精美的古風團扇還是很受女性的喜愛。

❷ 七秀的扇子都有什麼顏色而且,扇子、傘和腰鼓有什麼作用

你好!
七秀武器是雙兵,使用技能的時候會顯示扇子的形狀,是粉色的
另外有一把大扇子,外形是傘和扇子,也是武器的一種。
腰鼓是掛件,裝飾用的
劍三還有很多傘和扇子,都是裝飾用的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❸ 歷史中的江南四大才子中誰拿扇子

都拿扇子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美稱,蘇州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繪畫與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齊名,史稱「明四家」。詩詞曲賦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書法家,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號枝指生。江蘇長洲(蘇州)人,出生於七代為官的魁儒家庭。與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後更字征仲,號停雲,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明代 「四大才子」或 「江南四大才子」——一說是祝枝山、文徵明、唐伯虎、周文賓。另一說唐伯虎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他們才思敏捷,才華橫溢,詩詞曲賦,樣樣精通。

❹ 古代貴族女子為什麼不拿摺扇拿團扇

也不是不拿摺扇,只是到明清時期才正式區分出女子多用已經女性化的團扇,而文人墨客更鍾愛摺扇,在此之前男女都是用團扇的,因為團扇出現得比較早。

扇,古稱箑(sha )。《說文》:「 箑 ,扇也。」古代也有扇 並稱的,揚雄《方言》曾說:「自關而東謂之 ,自關而西謂之扇。」這里所說的扇 並非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拿在手中的扇子,而是懸掛在室中,用繩子牽盪搖動取風的工具。直至今天,我們尚能在蘇、贛、皖的一些古代民居中看到這種拉動扇取風的遺跡。
自商周以來,扇還有兩種功用,一是裝置在貴族出行乘坐的車上,形如傘蓋,藉助車輛前行,氣流沖動而產生風,既可遮陽避雨,又能生風散熱。二是作為天子貴胄出行的儀仗。晉代崔豹《古今注·輿服》中曾記載舜時做「五明扇」,以示廣開視聽,徵求賢才,秦漢時公卿大夫皆可用,到了魏晉時代則只有皇帝專用。這種「五明扇」實際上也是一種傘蓋,與我們今天意義的扇已相去甚遠了。
至於拿在手中而又可攜、可搖的扇子,或雲始自於夏,到了周武王時期,就與我們今天看到的扇子差不多了。從字形看來,「 」從竹,而「扇」從羽,最原始的扇子當以竹編羽輯為之。從漢魏以來的辭賦中,我們都能看到多處提及扇,曹植有《扇賦序》,道及曹操得到皇帝賞賜的上方竹扇。晉代陸機有《羽扇賦》,專門頌詠羽扇。可見在漢魏時期,竹扇和羽扇已經十分流行。
竹扇的編織方法有很多種,或削竹如縷,編織而成;或劈竹為片,展平以成,經過多種手法編織,再配以各種裝置,遂成竹扇。竹扇的主要原料是竹,此外類似竹扇而使用原料不同的,尚有棕扇、葵扇、蒲扇、蕉扇、麥扇、檳榔扇等等,都是以不同材質製成的拂暑工具,雖用途一致,但其工藝之繁簡、品質之優劣卻大有高下之別。

羽扇大多以禽羽製成,種類繁多,如雉尾、鳳羽、鵲翅、鶴翎、鵝毛、鵰翎、孔雀尾、鷹羽等等,一般多用鵝毛、鵰翎為主要原料。扇柄可用竹、木甚至象牙製作。羽扇的歷史也很悠久,傳說三國時諸葛亮和晉代的顧榮都是執羽扇指揮千軍萬馬征戰廝殺的,所以「羽扇綸巾」歷來為人稱道。江南水網稠密,飼養禽類環境優越,故而盛產羽扇。另一方面,羽扇來風輕柔和緩,自身體輕而便攜,更有種仙風道骨的意味。
如果說竹扇和羽扇本身是一種美的藝術品,那麼團扇和摺扇則更是藝術的載體了。
團扇的出現大約早於摺扇一千餘年。《班婕妤歌》雲:「新制齊紈扇,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圓似明月。」王昌齡《長信愁》詩有:「奉帚平明秋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都是對團扇的吟詠。換言之,宋代以前的扇子,大都是指團扇而言。團扇的材質大多以羅、紗、綾、絹為之,很少有紙做的團扇,但近代日本、韓國的團扇卻有很多是紙扇。前幾年我在威海的市場中就曾買到過韓國紙制的團扇,兩面作畫,也很別致。羅、紗、綾、絹等絲織品編製成的團扇總稱之為紈扇,因此江淹有「紈扇入團月,出自機中素」。
團扇的形狀不一定都如圓月,也有腰圓、橢圓、六角形等,一般也統稱為團扇。說到團扇,許多人會認為是古代婦女的專用品,實際上在摺扇出現以前,男人也是使用團扇的。唐代以前團扇的實物已經很難見到,我們在一些繪畫和墓室壁畫中僅能看到團扇的大體形式。新疆吐魯番曾出土過唐代絹扇,其扇柄很長,由此可以推斷這種長柄團扇有可能是侍者執來替主人扌扇拂的,因此團扇也稱為宮扇。這種長柄宮扇在唐代周日方的《簪花仕女圖》中表現得最為清晰,扇面還繪有牡丹花。宋代的團扇實物今天尚能見到,尤其是宋代的繪畫作品,保存至今有相當一部分是畫在團扇上的,且不乏出自名家之手。由於年代久遠,這種團扇畫多為絹本扇頁的形式出現。直至明代以後,男人所用的扇子漸漸地被摺扇取代,而團扇才在更大程度上為女性專用,裝飾也就更為繁復,如用綵帶沿邊,飾以扇墜,紈素的扇面上不僅可以繪畫,還能刺綉、緙絲、抽紗,而扇柄的材質除了竹、木之外,還有牙角之類,從整體來看,明代以後的團扇更趨向女性化了。

關於摺扇何時在中國出現,歷來存在著很大的分歧,一般認為是起源於宋代,或說是日本傳入,或說是高麗傳入。摺扇在宋代已經出現,基本上是沒有疑義的,最具代表性的材料當屬宋人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對摺扇做過較為詳盡的描述:「以鴉青紙為之,上畫本國素青,雜以婦人鞍馬,或臨水為金砂灘暨蓮荷、花木、水禽之類,點綴精巧。又以銀泥為雲氣、月色之狀,極可愛,謂之倭扇,本出於倭國也。」從這段文字來看,扇上繪畫的風格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唐五代之際的青綠金碧山水和人物也大抵如此,所不同的只是作畫於摺扇之上。至於從高麗傳入說,多因記載高麗使臣進貢摺扇的材料而推斷。這種由使臣進貢摺扇的儀節,從宋代至明代皆有之,元代時有使者持聚頭扇,還為當世譏笑,這也說明在宋元時期摺扇並沒有被普遍使用和仿製。直到明代永樂中,「朝鮮進折疊扇,上喜其舒捲之便,命工如式為之,亦謂之撒扇。」因此可以說摺扇的普及當在明代初年才開始。而明以前的文獻中所提到的扇,基本上說的都是竹扇、蕉扇、羽扇和團扇之屬。
以團扇為載體的繪畫法書,自明代中葉開始轉向摺扇,尤其是蘇扇工藝形成規模之後,吳門畫派、畫中九友直至四王吳惲等一系列畫家無不將摺扇作為創作的園地。除了職業畫家之外,文人士大夫也將題寫、書畫扇面作為一種以文會友、交際應酬的風尚,甚至廣及僧道閨閣、商賈市井。縱觀明清繪畫史,扇面的比重不可忽視,雖然其創作空間受到一定的局限,但凡工筆寫意,皴擦點染無不展現其間,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無不傳神其上,由此成為中國畫的一種特殊形式。

❺ 古代女子用的扇子叫什麼名字啊

古代女子常用的扇叫團扇。或羅扇、紈扇、合歡扇。

扇子,最早稱為「霎」,與羽毛有關。但那時的扇子並不是用來拂涼驅暑的,而是用來遮陽擋風的,插在車上也是一種儀仗。

考古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扇子是戰國的。湖北江陵馬山磚廠楚墓出土過一把竹編的扇子,扇柄在扇子的一側,就像一扇單扇門。單扇門在古代稱作「戶」,扇子當儀仗使用時左右開合也像門戶,「扇」字之所以從羽從戶,由此可以得到明證。

至少在漢代就出現了團扇,因為是用絹製成的,故又稱為羅扇、紈扇,團扇形如圓月,暗合中國人團圓如月、合歡吉祥之意,故又稱為合歡扇。扇子也有並面、便面、障面等雅稱。

團扇多為「圓如滿月」的樣式,但也包括了各種「方不應矩,圓不中規」的方圓形、腰圓形、梅花形、葵花形等多種樣式。團扇的出現打破了羽扇的單調格局,使扇形更加豐富了。

扇面的面積雖然有限,但也給書畫家們開辟了一塊題詩作畫的小天地。文人在扇面上題詩作畫,這就大大提高了扇子的文化品位。最遲到唐代,繪畫作書的團扇已經相當流行,新疆阿斯塔那的一座唐墓出土了一把木柄絹質團扇,扇面上就繪有花鳥。

唐代畫家周昉的名畫《簪花仕女圖》中也畫有一位手執繪有牡丹花的團扇。在團扇上繪畫作書到宋代達到頂峰,至今仍有不少宋代的絹本團扇扇面被保存下來。

古代男女都用團扇,在唐代永泰公主墓和李鳳墓的壁畫上就都繪有用團扇的男人,但是等到摺扇傳入並流行以後,男人在正式場合都使用摺扇,團扇就變成女性的專用物了。

(5)江南美女使用的是什麼扇子擴展閱讀:

團扇詩中,最經典的要數唐代王建的《宮中調笑·團扇》。美人用來遮面的團扇,確實有濃郁的女性氣質。

《宮中調笑·團扇》唐代:王建

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

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

釋義:

團扇,團扇,宮中的美人病後用它來遮面。抱病三年,容顏憔悴,再沒有誰同她商量管弦!管弦,管弦,無情的春草把通往昭陽殿的道路阻斷。

它的造型優美。秉承「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為造型設計哲學的老祖宗們,積極觀察周邊事物,不斷抽象出大自然的美好之物,將它們融入到團扇里。從簡單的方、圓造型,到六角、葵花、芭蕉、海棠、梅花,越來越多優美的樣式開始出現在團扇上。

團扇小巧。有圖可證,拿大扇子的一般是侍女,而唐朝的貴人仕女們拿的扇子,大多小巧別致。唐代的扇子用「輕羅」,很薄的絲織品,小扇拿在手中輕巧異常。宋朝的扇面直徑在23~25厘米之間,扇子長度在35~40厘米之間。宋畫里那些女子所拿的扇子,那就更是小巧可愛了。

❻ 江南Style MV 開頭那個那種扇子的美女叫什麼啊,是韓國哪個明星

4Minute的金泫雅

❼ 美人持扇半遮面,為何團扇能深受古代妙齡女子的垂愛

古人的團扇做工精巧,不僅可以成為女子的裝飾物,還可以增加女子特有的風韻之美,所以團扇一直深受古代妙齡女子喜愛。

在古時候,結婚有“掩扇”、“卻扇”的習俗,從魏晉開始流行,後來到了唐朝時期,婚娶時的卻扇之風非常盛行,在當時,團扇的作用,就相當於現在的紅蓋頭。

唐朝時期,在新娘出嫁之日,必須用團扇遮面,一是表示“遮羞”,二是表示“避邪”,整個出嫁過程,女子都要在團扇的遮擋之下。

溫庭綺曾在《江南曲》里這樣寫道“扇薄露紅鉛。”意思也就是薄薄的羅扇雖然遮掩了女子的面目,但時隱約間卻露出了臉上的紅妝,輕易地便引起人對團扇後面女子容貌的無限遐想。

❽ 中國古代男人和女人的扇子有什麼區別

中國古代男人和女人的扇子有什麼區別?區別就是一般的女人的扇子多數都是圓形的,而男人的扇子多數都是扇形的,而女人的扇子多數會提一些,花草男人的扇子都是會提一些字和畫一些老虎的,嗯,像,而且他們在運用的香香味和染料上也不一樣。

❾ 明朝女子用什麼扇子

摺扇是舶來品,大約在11世紀到12世紀期間,從日本或高麗傳入中國。

明朝時期摺扇的發展狀況是什麼樣的,明朝洪武、永樂年間開始,從宮廷中流傳出來的摺扇步入民間,被文人士大夫們「改造」成為一件懷袖雅玩。

文震亨在他的《長物志》中記載道:「折迭扇古稱聚頭扇,乃日本所進。彼中今尚有絕佳者。

展之盈尺,合之僅兩指許。」可展可折的優勢讓摺扇迅速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尤其是在書畫重鎮蘇州,在摺扇兩面寫字、作畫,在兩個大的邊骨上刻竹,不同質地的扇墜還可供藝人們施技,盛放摺扇的扇袋也非一般的織綉品,一把小小的摺扇竟能容納多種藝術實踐,的確是一個流動的小型藝術館,十分有趣。

一直到明萬曆末年,扇子略微「長大」了一些,小股增至17根。所以,唐伯虎使用的摺扇大部分應是14根小股。至於扇子的面積,就要從其高度與長度的關系來比較了,由於明朝竹製成扇的存世量少於明朝扇面的存世量,故研究者採信的「扇之高度」與「扇之長度」,似乎應視為僅僅是扇面的高度與長度之比,而非成扇的高度與長度之比。台灣學者庄申據此得出的結論為,從15世紀中期到16世紀中期的100年間,目前所見以明四家為代表的扇畫中,有97.5%的高與長比例為1:2.6或1:3。



1955年,甘肅省考古工作者發掘了安葬於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的彭澤夫婦墓,發現彭澤妻子的木棺中有8把摺扇,「每四把成一束,外部似原有一盛囊,扇質已朽,不能分開,扇長33厘米,柄端圓形。」可見33厘米高的摺扇可以視作那時的流行款式。

二、扇面

文震亨在《長物志》的「紙」條目下,評價宮中所用的好紙標准為「堅厚如板面,砑光如白玉」,他又說道「近吳中灑金紙松江潭紙俱不耐久」。

雖然民間用紙肯定不能與宮廷所用相比,不過文震亨也指出,蘇州人愛用素白和金面兩種紙張製作的扇面購求名家書寫、繪畫,「佳者價絕高。」所謂素白者,一般即指安徽宣城所產的白色宣紙,作為明清兩代摺扇的常用紙,又可細分為素麵紙、鏡面箋等。金面紙則以泥金箋、灑金紙為主。

❿ 常見的扇子種類有哪些

自古以來,扇子的品種很多,有羽毛扇、宮扇、竹扇、麥稈扇、葦扇、藤扇、檀香扇、絹扇、團扇、紙扇、摺扇、芭蕉扇(蒲扇)等多種。

1、宣扇

「宣扇」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產地命名的一種摺扇,產於安徽省宣城地區。宣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說。

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為中國文房四寶之鄉、中國竹之鄉,宣城地處江南,楚頭吳尾,江南通都大邑,江南魚米之鄉。

宣城文化底蘊深厚,自西漢時起就一直是江東大郡,晉永嘉年間,首開文化昌盛之風,歷經六朝,隋、唐、宋、元、明、清諸朝文化發展,其文脈源遠流長,宣扇因此孕育而生。

2、舞蹈扇

浙江是舞蹈扇的最大產業基地,雖然扇子作為舞蹈道具就歷史不是很長,之前一直是北方壟斷舞蹈扇的生產基地,但限制於,北方竹子產量,做工不精細,產品創新力不強。

加之,網路的發展,限制浙江製作的『舞蹈扇』獲得全國一致肯定,夕陽下也許你還能看到一群大媽,飛舞著舞蹈扇子,飄逸的舞姿讓人忘返。

浙江舞蹈扇,以『女雅工藝』製作的扇子尤為具有性價比,也是戲劇 舞台廣場舞的標配,市場份額是最大的一家,女雅工藝,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扇子B2B平台,深的經銷商喜愛,也是浙江乃至全國扇子企業轉型互聯網最早的一家工廠。

3、檀香扇

檀香扇是蘇州的一大特產,用檀香木製成,其木質堅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為勝。有天然香味,輕輕搖,馨香四溢。此扇有「扇存香存」的特點,保存十年八載後,扇起來依然幽香陣陣,沁人心脾。夏令既去,藏入衣箱,還有防蟲、防蛀的妙用。

花式品種有拉花、燙花、雕花、繪畫、印花、鑲嵌和接骨等。經鋸片、組裝、鎪拉、裱畫、繪畫和上流蘇等十多道工序組成。檀香扇以其獨特技藝,獨具風格,富有工藝性,而至今深受人們的喜愛。

(10)江南美女使用的是什麼扇子擴展閱讀:

扇子始於殷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晉代的《古今注》中已有記載。扇,又名箑,《最早的扇子,多為羽毛所制。「扇」字戶字下面就是羽字,古代扇子亦稱「羽扇」。

扇子因南北地區不同,權貴富人、書香門第、平民百姓男女的身份各異,使用的扇子也不相同。從最初的羽毛扇,到宮廷內的裝飾,從周昭王聚丹鵲毛羽為扇以示尊貴,到諸葛亮被人視為智慧象徵的羽毛扇以及大家閨秀使用的團扇、絹扇,再到現代人常用的文雅摺扇、大眾的蒲扇,均受到人們格外的青睞。

老北京的扇骨以竹為主,也有獸骨或檀香木等做的。講究的扇骨由名家進行鏤刻,在扇骨上多刻有山水、花卉和人物。扇面多用精緻的桑皮紙、高麗紙等製作,扇面除印有山水、花卉、戲曲人物、臉譜以及詩文外,也有凈面的,以供名家題字題詩和作畫。

老北京時的名畫家齊白石、張大千等書畫名家和戲曲界的名人,常在扇面上作畫題詩,有些扇子現在已成為珍貴文物被收藏,偶爾出現在書畫拍賣會上,價格也頗高。

扇子,已經不僅是納涼的工具,製作精美加上名人題詩作畫,成了藝術價值極高的工藝品,供國人賞玩珍藏。

閱讀全文

與江南美女使用的是什麼扇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428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221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1894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999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755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740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724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025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468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678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1994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560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504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034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180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137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826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1891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030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