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的滿門抄斬是什麼意思
滿門抄斬,是封建社會的一種野蠻律令。指的是一人犯罪,全家牽連,財產沒收,老幼殺絕,包括家裡的傭人等。這與「誅九族」有區別,誅,株連九族,連座制,連帶九族以內的親戚問罪。這兩種說法往往容易混淆。其中的「滅九族」是封建社會表示親屬系。「九族」之說最早見於《書·堯典》,「以親九族。」九族所指,歷來說法不一。「三族」所指,也有不同的說法,「三族」指父、子、孫或父族、母族、妻族或指父母、兄弟、夫妻。
出處:魯迅《吶喊·阿Q正傳》「看你抓進縣里去殺頭,——滿門抄斬,——嚓!嚓!」
釋義:封建社會的一種野蠻律令。一人犯罪,全家牽連,財產沒收,老幼殺絕。 魯迅 《吶喊·葯》:「 夏三爺 真是乖角兒,要是他不告官,連他滿門抄斬。」吳組緗《山洪》十八:「還說要出連環保呢,出了毛病的話,就滿門抄斬。」《人民文學》1981年第4期:「不知怎的,如姬忽然又想到,也許是因為 尤永 大膽替樊於期說話,勸嬴政改變將 樊 家滿門抄斬的決定,才觸怒了他。。」
B. 古代的滿門抄斬指的是什麼
在我們看一些古代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個詞那就是滿門抄斬,當一個人犯的錯誤特別重大的話,或者是惹皇帝非常生氣了就可能會落得這樣的下場。但是你知道滿門指的是什麼嗎,就是自己的全家都要被斬首示眾嗎,其實並不是這個意思,滿門只是一個廣義而已,也是為了起到震懾作用。
在滿門抄斬中,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被砍頭的都是一些男子,卻很少有女子。其實這種刑法最主要的就是針對成年男子,畢竟女性是構不成什麼威脅的,所以大部分情況下不會殺女子,但是她們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都會被貶為官奴,繼續伺候大戶人家,以後的一生想必也就這樣度過了。
古代的法律制度還是比較的嚴苛的,一旦犯罪的話不僅僅會給自己惹禍上身,還可能會殃及到自己整個族人。除了滿門抄斬之外,還可能會被誅滅九族,這應該就是最嚴重的罪了,連帶自己的九代都會受到懲罰。
C. 滿門親是啥意思
也許是全家都很親密親切的意思,家人和睦
D. 用一句話解釋「桃李滿門」的意思是什麼
孔子的學生很多。
1.出處:《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指狄仁傑)門矣。」
2.解釋:桃李,指學生。桃李滿門比喻學生很多。出處:(春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3.典故:
唐高宗時,有位清廉的官名叫狄仁傑,他曾在一年之內,裁決了一萬七千多人的罪名;在江南當巡撫使時,他率先追查各地來歷不明的宗教所建立的廟宇,以破除人們的迷信;在擔任預州刺史時,他更全力救助那些含冤受罪的人,有二千多人得以洗刷罪名,重新獲得清白。他的政績深得老百姓的好評,是一名剛正清廉的好官。武則天在位的時候,狄仁傑雖然受到奸臣的陷害,被降級為於江村小官,但是因為他一向深得百姓的擁戴,其它官員也都支持他,所以不久又重回朝廷當宰相。有一次,武則天請他推薦一個尚書郎,他毫不避嫌的推舉自己的兒子擔任這個職位。當時,有人聽到狄仁傑舉薦自己的親人,就嘲諷他:天下桃李賢才,似乎都出你的門下。但事後證明,他並不是基於個人情感推薦,而是他的兒子真的有才能。
造句:
1、桃李滿門六旬退休女舞蹈導師,昨晨到綜合大樓「客串」授舞後,離開時在門外慘被一輛垃圾車撞倒輾斃。
2、這是我們德才兼備的語文老師,平時默默無聞,但我們都知道他桃李滿門,對學生是循循善誘,工作上更是孜孜不倦。
3、名校百年慶,正桂子芳香,鴻鵠展翅,適逢示範高中傳捷報;XX一中好,看桃李滿門,英才輩出,又見科林藝苑展新篇。
4、您的博學多才讓我們傾仰,您的嚴於律己讓我們敬仰,您的孜孜不倦讓我們贊仰,恩師,在教師節來臨之際,祝您身體健康,桃李滿門!
5.田老師執教40年,桃李滿門,弟子不下三千。
E. 《桃李滿門》這個成語中的「滿」是什麼意思
滿意為全部充實,沒有餘地;十分,全。
一、釋義
1、全部充實;達到容量的極點:會場里人都~了。裝得太~了。
2、使滿:~上這一杯吧!
3、達到一定期限:假期已~。不~一年。
4.全;整個:~身油泥。~屋子的煙。
5、完全:~不在乎。~有資格。
6、滿足:~意。心~意足。
7、驕傲:自~。~招損,謙受益。
8、姓。
9、滿族:~人。
二、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滿,盈溢也。從水
白話版《說文解字》:滿,液體達到器皿容量而外溢。字形採用「水」作邊旁。
三、造字本義
動詞,容器內液體飽和。
(5)滿門美女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字形演變(如圖)
組詞:滿分、滿懷、滿足、滿意、滿座、充滿、豐滿、飽滿、爆滿、滿月、彌滿、圓滿、自滿、滿堂
一、爆滿[bào mǎn]
形容戲院、影院、競賽場所等人多到沒有空位的程度:劇場里觀眾~,盛況空前。
二、滿意[mǎn yì]
滿足自己的願望;符合自己的心意:他非常~這個工作。顧客對他的熱誠服務感到很~。
三、滿座[mǎn zuò]
(劇場等公共場所)座位坐滿或按座位出售的票賣完:這部影片很受歡迎,場場~。
四、自滿[zì mǎn]
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成績:驕傲~。~情緒。他虛心好學,從不~。
五、期滿[qī mǎn]
達到了規定的期限:任職~。服刑~。
F. 滿門喜慶什麼意思
形容特別高興喜悅的一種氛圍。
G. 桃李滿門是什麼意思
桃李滿門:比喻學生很多的意思。
成語典故:
唐高宗時,有位清廉的官名叫狄仁傑,他曾在一年之內,裁決了一萬七千多人的罪名;在江南當巡撫使時,他率先追查各地來歷不明的宗教所建立的廟宇,以破除人們的迷信。
在擔任預州刺史時,他更全力救助那些含冤受罪的人,有二千多人得以洗刷罪名,重新獲得清白。他的政績深得老百姓的好評,是一名剛正清廉的好官。
有一次,武則天請他推薦一個尚書郎,他毫不避嫌的推舉自己的兒子擔任這個職位。當時,有人聽到狄仁傑舉薦自己的親人。
就嘲諷他:天下桃李賢才,似乎都出你的門下。但事後證明,他並不是基於個人情感推薦,而是他的兒子真的有才能。
(7)滿門美女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桃李滿門出自:《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指狄仁傑)門矣。」意思是說:「天下人才,都出在你的門下。」
《資治通鑒》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編年體通史,由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等歷時19年編輯而成,成書後即被宋神宗奉為「第一必讀治國教材」,隨後成為歷代人臣競相抄錄以經世致用的權威讀本。
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學術思想和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編者運用敏銳深刻的觀察力和匠心獨具的藝術手法,不僅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畫面,還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
H. 滿門忠烈柳傳志什麼梗
滿門忠烈柳傳志是這句話很具有很明顯的反諷意味的,滿門忠烈柳傳志即賣國。滿門是指柳家的三代人,其中包括柳傳志及其父柳谷書,其女柳青。柳氏家族掌握著那麼好的商業資源和法律技能,更多的是追逐商業利益的最大化,卻忘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立之於中科院,回報給中國。
滿門忠烈的含義
滿門忠烈是用於形容為國家、為百姓奮斗一生,敢於犧牲全族的忠烈之士。楊家將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悍勇無畏,謀略過人,誓死報國。楊家將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頌揚楊家將的戲曲也是經久不衰,楊家將是老百姓心中一座不朽的豐碑。
I. 滿門男女喜相逢 朝夕辛勤不費功 鱗甲羽毛皆長旺 佇望家道日興隆。什麼意思
該簽為上上簽。是說家門興旺,事事易求,不須勞碌過一生,兒孫滿堂,晚年中年一般同。但其中有一點,不要做勞而無功的事情,不然,到的那是在夢中。所以對婚姻你就要看最後一點了
J. 桃李滿門的意思現代漢語詞典中的意思
「桃李滿門」意思是比喻一位長者或老師所培養的眾多的精英後輩和學生,遍布天下各地。
桃李,指桃樹和李樹,用以比喻所栽培的學生或所舉薦提拔的人才;滿門,極言施惠之廣被,俗言到處都有。
桃和李在古代都視為美好的東西,常作為互相饋贈的禮物。早在《詩經‧大雅‧抑》就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詩句。(意思是人家送我一籃桃,我把李子來相報)。
「桃李滿門」出自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這兩句的意思是:「天下人才,都出在你的門下。」
唐朝宰相狄仁傑為國家推薦了許多人才,有人對他贊嘆:「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狄仁傑回答:「薦賢為國,非為私人也。」意思是(我)是為國家推薦人才,不是為個人啊。
(10)滿門美女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典故
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舊相識家裡躲避。這位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藉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
這個學館里有一棵桃樹,一棵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
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後來,這些學生先後成才,成了國家的棟梁。他們為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子樹。
子質到各國游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一個個都很有作為!」從此,當先生(老師)的就以「桃李」代稱學生,並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了。
有關的詩詞
《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唐代白居易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譯文:綠野堂建成之後占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指著宅子說這是裴令公的家啊。裴令公的桃李學生遍布天下,哪裡用得著再在門前屋後種花呢?
賞析:此詩運用借代的修辭,以桃李代學生,綠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這首詩通過寫裴度房子不用種花就占盡了萬物的精華(房子顯眼氣派)。表現了對一個老師桃李滿天下芳名遠播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