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麻辣女郎蒙麗伊是騰訊汽車寶貝2011年歷模特,她有著與眾不同的氣質,有誰知道她是哪個民族的
蒙麗伊,一個很特別又很有氣質的名字。她是騰訊汽車寶貝之一,被稱為「麻辣車模」。擁有傲人的上圍,修長的美腿,她是少數民族瑤族美女蒙麗伊。
B. 來自德國的混血兒Chloe,為何說她有著「超越人類」的顏值
Chloe的顏值是很高的,無論是把五官分開來看,還是整體感覺,Chloe的顏值都是很耐看的,就像是一個精靈一樣。而且她是一位很有名的模特。
另外看Chloe的IG,不難發現她私下其實很喜歡穿一些休閑感的單品,透過帽子、發帶等創造屬於自己的街頭風格!從在CHUU品牌照中曝光後,Chloe馬上在韓網各大論壇討論度破表,精靈般的長相簡直是超越凡人!
不過說到CHUU的模特兒,其實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初代短發女神姜泰莉(音譯:강태리),大約3-4年前爆紅到現在,標志的短發+小臉,有多少女孩都拿著她的發型去剪短,不只是韓妞的短發範本,她在台灣、日本人氣也是超高!
C. 蒙娜麗莎是男是女
蒙娜麗莎是女的,但如果把這幅畫順時針旋轉90度,看起來像男的,但在這幅畫中,一般表示她是女的!這一奇景只是達·芬奇的高超畫技!
有一個埃及傳說中的神叫做阿蒙<Amon>,他是代表男性生殖的神...
埃及傳說中還有一個代表女性生殖的神,叫伊希斯<Isis>
古代文字曾將其讀做L'ISA(麗莎)...
阿蒙<Amon>和伊希斯<Isis>是對應的神...
再看看蒙娜麗莎<Mona Lisa>...
蒙娜麗莎<Mona Lisa>= AMON L'ISA(阿蒙.麗莎)...
所以...蒙娜麗莎代表了男女和諧...
其實...列昂納多.達.芬奇是郇山隱修會的成員...
艾撒克.牛頓爵士...波提切利...維克多.雨果等都是...
郇山隱修會的成員負責守護聖杯的秘密...
有關基督教...(偶是基督教教徒...)
達芬奇把<蒙娜麗莎>的左邊鄉村景色的地平線畫得低一些,這樣就使得蒙娜麗莎的左側看上去比右側大一些.這是達芬奇開的一個小玩笑.歷史上,人們曾給男女指定了方位--左邊代表女性,右邊代表男性.因為達芬奇是女性主義的信仰者,所以他讓蒙娜麗莎從左邊看上去更莊重美麗...
實際上,達芬奇也贊同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和諧.他相信,只有男性元素和女性元素共存,人的心靈才能被照亮...
不僅蒙娜利莎的臉看上去是雙性的,就連她的名字也是由男性元素和女性元素結合而成的.這就是達芬奇的小秘密,也是蒙娜利莎為何總在會意地微笑的原因...
D. Robin Thicke的blurred lines裡面出演的三位女模特分別是最少也要告訴我那個紅頭發白人女模特是誰
模特的飾演者有艾米麗·拉塔科夫斯基、艾爾·伊娃斯和傑西·蒙本格。
1、艾米麗·拉塔科夫斯基
1991年6月7日出生在英國倫敦,英國女演員、模特,艾米麗·拉塔科夫斯基在14歲時被模特公司簽下,放棄了學業而投入到模特事業中去。2014年,艾米麗·拉塔科夫斯基參演了懸疑電影《消失的愛人》。全球男人最嚮往的女神排行榜TOP10排名第三。
2、艾爾·伊娃斯(無資料)
3、傑西·蒙本格(無資料)
(4)蒙什麼莎美女模特照片是誰擴展閱讀
Robin Thicke《Blurred Lines》歌曲MV,由戴安·馬岱爾執導,於2013年3月20日發布。視頻中,羅賓·西克、法瑞爾·威廉姆斯和T.I.在淡粉色的背景前與幾位美女模特玩耍。他們擺pose、跳舞、走秀等等。
歌曲還推出了跟《吉米雞毛秀》主持人吉米·坎摩爾合作的喜劇版音樂錄影帶,在該版本中,吉米·坎摩爾老是搶羅賓的鏡頭。
E. 蒙拉里莎到底是誰
這位有著神秘微笑的女子閨名麗莎·蓋拉爾迪尼,是義大利佛羅倫薩布商弗朗切斯科·德焦孔多的妻子。 蒙娜麗莎據考是那波里芙,生於1479年,她的父親本是一個有錢的貴族,但在1495年法國人入侵時破產了。達芬奇給她畫像時,她已是佛羅倫薩銀行家和皮商人佛朗切斯柯載爾佐貢多的第三個妻子。1481年佐貢多先生娶過馬里奧托魯色萊伊的女兒嘉美拉為妻,但結婚兩年之後嘉美拉就死了。以後他又娶了托馬莎維蘭妮,不久又斷弦了。第三次才娶了蒙娜麗莎小姐。達芬奇為蒙娜麗莎畫肖像時,藝術家已過了50歲,麗莎夫人的丈夫才45歲。佐貢多是一個謹慎和干練,不很壞,也不很好的人,致力於他的職務和田產,不久就做了首長。他把他年輕的美妻視為他家屋裡的一件最適宜的裝飾品,對蒙娜麗莎當然恩寵異常。但他懂得蒙娜麗莎夫人的美麗還不如他懂得西西利新種牛的優點或粗羊皮關稅稅率那般清楚哩。人家說,她並非為了愛嫁給他的,而是屈從父命;她的第一個追求者,自願地在戰場上戰死了。 她是恬靜的,謙遜的,虔誠的,嚴謹遵守教會一切規則,施恩於窮人,會持家,忠實於她的丈夫,慈愛於她的丈夫的前妻留下的一個12歲女兒狄安諾拉。達芬奇對蒙娜麗莎夫人的肖像傾注了他最大的才能和熱情。他在他的畫室的院子中間設置了噴泉。泉水落在半球形的玻璃上,發出輕微的音樂。噴泉周圍他栽上了麗莎夫人喜愛的花。他還請來宮廷樂師、歌唱家、說書者、詩人和滑稽演員為蒙娜麗莎表演。一方面是供她消遣,免得畫像時她感到單調、無聊,另一方面他是趁機觀察,音樂、故事和滑稽話在她心裡引起的情感和思想活動,是怎樣表現在她臉上,以便於他能夠從容地捕捉表現在蒙娜麗莎臉上的內在情感。 達芬奇在他的《畫論》中寫道:「要畫肖像。你必須有個特別設備的畫室:一個長方形的院子,10米寬,20米長,牆壁刷成黑色,突出的屋檐蓋住一部分,還有一個遮陽布篷可以隨需要而舒捲的。黃昏時候,或浮雲多霧的天氣底下,才捲起布篷畫畫。此時的光是最美滿的。」達芬奇在佛羅倫薩的寓所就有這樣一個畫肖像用的院子。他的房東是佛羅倫薩高貴的公民,彼羅狄布拉楚馬特里先生——在政府執務,愛算學,聰明,且很敬重達芬奇。這寓所在馬特里街上。 歷經四個春秋,肖像畫《蒙娜麗莎》完成了。
F. 這個身材超級棒的美女照片是誰,這張照片能不能找到
韓國S級身材模特芮呈和
按我給你的上面的名字網路多的去了照片
G. 達芬奇的名畫蒙拉麗莎是以誰做模特畫的
關於《蒙娜·麗莎》 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是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著名的藝術大師。他一生留下了不少諸如《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聖安娜》、《安加利之戰》等著名繪畫,為世界藝術寶庫增添了藝術珍品。不過,人們每當提到他的繪畫時,很自然地就會想到他那幅凝聚著4年之心血繪制的傑作《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名貴的繪畫,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一幅畫可和它相媲美。大多數美術理論家認為,達·芬奇畫了一幅有生命的年輕婦女的優美形象,抒發了人文主義者對現實之美的酷愛,歌頌了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他選擇了一位精神上得到解放,驅散了昔日的呆板而發自內心的微笑的少婦。不錯,畫家確實卓越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的喜悅。但這是怎樣的一種內心喜悅呢?是因為精神上得到解放而表現的喜悅還是別有原因? 一般來說,肖像畫都是嚴肅的,被畫者是一本正經的。微笑的肖像畫,在達·芬奇以前似乎無例可尋,在他以後也是屈指可數的。同時,肖像畫又是受人委託才繪制的,繪成之後理所當然地交給委託人。然而,這幅《蒙娜·麗莎》卻由作者本人一直保存著,直到達·芬奇死後,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花了1.2萬里弗從達·芬奇弟子處買到手,為了保護此畫而塗上了過量的清漆。拿破崙時期,此畫曾掛在皇妃約賽弗奴的卧室里。這時為了把《蒙娜·麗莎》放入鏡框而剪掉了左右兩側各3~4厘米,外觀上有了相當的變化。就是說,現在盧佛爾博物館收藏的這幅畫是達·芬奇死後經弗朗西斯一世之手而成為法國皇家藏品流傳至今日的。後來,這幅畫曾一度被人盜竊,經26個月才回到博物館,況且目前世界上竟有61幅《蒙娜·麗莎》的仿製品,所以對盧佛爾博物館收藏的這幅畫的真實性持懷疑態度的也不乏其人。許多畫家、哲學家、詩人和醫學家對《蒙娜·麗莎》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他們用科學的方法對畫中少婦的生理現象作了具體的分析,由於畫中少婦的「病症」,進而又牽涉到這幅名畫的模特兒是誰的問題了。 她正在懷孕 不要說在「文藝復興」時代,就是在任何時候,選擇一個婦女正在懷孕的時節給她繪制肖像畫是不可想像的。正如一個婦女不可能讓畫家描繪正在懷孕的本人形象那樣,畫家在要求形神兼備的肖像畫里,也是不大會願意描繪一個懷孕的體態的。 為什麼要說這樣一段話呢?這是因為上述世界名畫《蒙娜·麗莎》的模特兒正在懷孕的緣故。這不是什麼信口雌黃,事實上已經有不少醫生都指出過這個問題。甚至連著名的美術評論家凱涅斯·克拉克以及許多美術家也都贊同這種看法。確實,只要仔細琢磨這幅畫,即使是凡眼也能覺察得到她正在懷孕。你看她那鵝蛋形的臉龐,胖乎乎的但卻顯得有點虛腫;從內心發出的微笑縱然體現了她對懷孕的滿足感,但卻掩飾不住蒼白而憔翠的面容;肥胖而略微腫脹的兩只手交叉在隆起的腹部上;粗大的腰圍隱約可見;右眼窩和鼻樑之時還可看到一個小肉瘤,這分明是脂肪過剩的徵象,再看那一雙沒有瞳子的眼睛,全無光彩,眼神上蒙著一層悵惘而又倦怠的神色。 很多人早就對《蒙娜·麗莎》的「病症」進行了研究,而且還發表了不少論文和著作。但是,看來《蒙娜·麗莎》並沒有患什麼疾病,畫面上所表現的「症狀」,恰恰是一個孕婦正常的生理現象。 事情是這樣的明顯,那末,這位請達·芬奇作肖像畫的少婦是誰,也就是說《蒙娜·麗莎》這幅名畫的模特兒是誰呢?她在當時是否正在懷孕? 畫中少婦是誰 《蒙娜·麗莎》是一位名叫蒙娜·麗莎的年輕婦女的肖像畫,這似乎已經有了定論。那麼,蒙娜·麗莎是怎樣一個人呢? 蒙娜·麗莎是瑪頓娜·埃麗薩貝特的簡稱,她的全稱是埃麗薩貝特·迪·安東·瑪利亞·迪·諾爾德·傑拉爾迪妮,公元1479年出生於佛羅倫薩的名門家庭,1495年嫁給同城名門出身的弗朗契斯科·迪·巴爾特米奧·迪·扎保尼·戴勒·佐貢多,成為他的第三個妻子。所以,這幅畫也叫《拉·佐貢多》。 關於這幅畫就是這位婦女的肖像畫的最早記載,見於瓦薩利的《美術家列傳》。可是,當達·芬奇於1519年死於法國時,瓦薩利還是個6歲的小孩了,因此,他的一些記載是否確實可靠? 雖則如此,一般都認為達·芬奇於1503年返回佛羅倫薩時開始繪制,前後花了4年工夫,但仍未最後完成。如果是1503年以後的話,蒙娜·麗莎該有24或25歲了。據瓦薩利的記載,在繪制過程中,達·芬奇為了提高她的情緒,甚至還僱傭了一些演奏員和歌手哩。 可是,從達·芬奇的經歷和作品亦可知道,除了他年輕時期以外,向他訂畫的人們都是屬於米蘭宮廷、法王以及佛羅倫薩市政府等當時的統治階層和達官貴族。能讓如此著名的畫家畫一幅肖像畫,只限於可能付出高昂代價的人。蒙娜·麗莎有此可能嗎? 如前所述,有不少論文和著述都在分析《蒙娜·麗莎》的「病症」,我們不妨再來看看蒙娜·麗莎本人的情況。蒙娜·麗莎生有一女,但於1499年夭折,各種記載和跡象都不能說明她這時正在懷孕。看來,名畫《蒙娜·麗莎》的模特兒並不是蒙娜·麗莎,那麼,這幅畫的模特兒是誰呢?是曼都亞侯妃伊薩貝拉·德斯娣。 我們不妨拿盧佛爾博物館收藏的《伊薩貝拉·德斯娣》和《蒙娜·麗莎》加以比較。雖然一幅是側臉,一幅是大體是正臉,但卻極為相似,不僅相似,連大小也一樣。兩者的頭部相同,都是21厘米,如果同英國牛津美術館收藏的《伊薩貝拉·德斯娣》(盧佛爾本的摹本)比較,則連手部的位置都一樣。 如果說《蒙娜·麗莎》就是伊薩貝拉·德斯娣的畫像,那又怎樣解釋前述的懷孕現象呢? 說來也巧,事實與分析完全吻合。就是說,1500年前後,達·芬奇訪問伊薩貝拉·德斯娣的家鄉曼都亞的時候,伊薩貝拉正好在懷孕。1500年5月17日,她生下了盼望已久的長子費德里柯,曼都亞侯弗朗西斯·貢扎戈有了繼承人。 伊薩貝拉很早就想找一位名畫家為自己作一肖像畫,1498年4月26日,他在給米蘭公爵羅得維珂的愛妾切齊利亞·戈爾列科妮的信中,提出要達·芬奇為她繪制肖像畫的要求,戈爾列科妮欣然同意了曼都亞侯妃的要求。 伊薩貝拉一直在等待達·芬奇為自己繪制肖像畫的機會。這個機會來得意外地早。 公元1499年,達·芬奇路過曼都亞返回佛羅倫薩,伊薩貝拉沒有放過這個好機會。但這時伊薩貝拉卻恰好懷孕了,她對自己正好懷孕而感到不快,但覺得畫的是肖像畫,這位著名畫家的技巧是足可以遮掩過去的。 達·芬奇給伊薩貝拉·德斯娣畫了二幅肖像素描,一幅是現藏盧佛爾博物館的《伊薩貝拉·德斯娣》,另一幅則是《蒙娜·麗莎》的底稿,並且答應最後畫成油畫,可是,伊薩貝拉不但沒看到這幅油畫,而且始終也沒有拿到這幅畫。公元1501年至1506年,她通過在佛羅倫薩的代理人,最後還通過達·芬奇的叔父一再提出索畫的要求。盡管達·芬奇每次都作了肯定的答復,卻一拖再拖,直至去世始終沒有交出這幅畫。 根據上述分析,從瓦薩利以來一直以《蒙娜·麗莎》命名的這幅著名肖像畫的模特兒是侯妃伊薩貝拉·德斯娣的可能性的成分越來越多了。如果確實畫的是伊薩貝拉的話,這幅畫的內容和意義就不同了。一向被稱為代表「文藝復興」的肖像畫卻畫了一位高貴的婦人,而作為「市民主義」興起象徵的《蒙娜·麗莎》的意義就有所降低了。
採納哦
H. 有一說法 說盧浮宮有三件鎮宮之寶 維納斯 蒙拿吏莎 還有一個 叫勝利女神 求詳
據說是公元前190年左右的作品,大約是羅得斯島的軍隊戰勝敘利亞的安提歐克斯三世,為了謝神,在薩摩色雷斯島的卡比利神殿樹立了這尊雕像。雕像高275厘米,1863年發現於薩摩色雷斯島。也許雕像過於龐大,博物館里似乎找不到她合適的安身之處,於是人們把她安放在一條宏偉寬敞的階梯的高處,讓她在那裡迎接來自四方的藝術愛好者。
雕像的頭部和手臂殘缺,我們已看不到她的容貌,這是一個大遺憾。但也正是如此,人們才可以毫無禁忌地想像她是花容月貌抑或是威武豪邁。女神全身充滿了生命力和雄壯的感覺。包裹身體的薄衣被大海的飛沫打濕,隨風飄揚,緊貼在女神豐滿胴體上,細密而又富於變化的衣褶勾勒出女神優美的曲線,給人以華麗優雅的美感,被人稱為是「崇高樣式」的理想化人體。這座雕像完美而健全地體現了女性肉體所包含的蓬勃的生命力,並賦予其高貴優雅雄壯的美。這是古希臘時期的典型作品,在動態和靜態的平衡上發展到了頂峰。
勝利女神像, 勝利女神又稱《薩莫德拉克的勝利女神》。這座高3。28米的雕像創作於公元前3世紀,是古希臘的著名雕刻。勝利女神像為公元前306年統治著小亞細亞的德米特里烏斯,在一次海戰中打敗統治著埃及的托勒密而建。1863年從薩姆特拉斯島的神廟廢墟中發掘出來。被後人發現前,這尊雕像一直聳立在薩莫德拉克勒邊的懸崖上。
我們現在看到的勝利女神像雖然已經頭手殘缺,但從保存完好的軀干中,仍能感悟到女神英勇、飄逸的氣勢。兩支張開的翅膀和輕盈飛揚的衣裙,讓人感到女神在空中騰飛,有著一種強烈的運動感。豐滿軀體在薄衫下透露出力量和健康,表現了勝利和與之而來的喜悅。真不愧是已知雕像中表現熱情奔放與動態的最完美的作品。
雕像的頭部與手臂在歷史歲月中遺失了,但飄逸的裙裾、展翅欲飛的形態仍然動感十足,栩栩如生。這是盧浮宮最著名最珍貴的兩座古代雕塑之一,另一座就是眾所周知的「米羅的維納斯」。所以,還不知道的這座勝利女神的人可要趕快掃盲哦。
第三件就是著名的 蒙娜麗莎 是文藝復興時代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的一幅油畫。這幅畫顯示了一位表情內向的、微帶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有時被描寫為「神秘的笑容」。蒙娜麗莎被許多人認為是藝術史中最著名的一幅畫,在歷史上很少有其它被如此浪漫化、受贊揚和被復制的藝術作品了。
達·芬奇從1503年開始畫蒙娜麗莎,。其間,達.芬奇為了讓模特兒保持微笑,請馬戲團小丑來表演,說笑話,請樂隊演奏。三、四年後才完工。這幅畫曾兩度被盜,現在它在法國巴黎盧浮宮展出 。
蒙娜麗莎畫上呈現的笑容雖然是微弱的但可以從她的眉宇間看出內心的愉悅,一 絲微笑似乎剛從她的臉上掠過,稍翹的嘴角,舒展的笑肌,可以讓人微微感到這位夫人在被畫時的心情。但她那安詳的 儀態,表明她的微笑還是平靜的是一 種古代婦女 矜持 的美的表現. 這是勝利女神尼凱的立像,她站在船頭,展開華美的翅膀,威風凜凜地宣告勝利的到來。據說是公元前190年左右的作品,大約是羅得斯島的軍隊戰勝敘利亞的安提歐克斯三世,為了謝神,在薩摩色雷斯島的卡比利神殿樹立了這尊雕像。雕像高275厘米,1863年發現於薩摩色雷斯島。也許雕像過於龐大,博物館里似乎找不到她合適的安身之處,於是人們把她安放在一條宏偉寬敞的階梯的高處,讓她在那裡迎接來自四方的藝術愛好者。
雕像的頭部和手臂殘缺,我們已看不到她的容貌,這是一個大遺憾。但也正是如此,人們才可以毫無禁忌地想像她是花容月貌抑或是威武豪邁。女神全身充滿了生命力和雄壯的感覺。包裹身體的薄衣被大海的飛沫打濕,隨風飄揚,緊貼在女神豐滿胴體上,細密而又富於變化的衣褶勾勒出女神優美的曲線,給人以華麗優雅的美感,被人稱為是「崇高樣式」的理想化人體。這座雕像完美而健全地體現了女性肉體所包含的蓬勃的生命力,並賦予其高貴優雅雄壯的美。這是古希臘時期的典型作品,在動態和靜態的平衡上發展到了頂峰。
勝利女神像, 勝利女神又稱《薩莫德拉克的勝利女神》。這座高3。28米的雕像創作於公元前3世紀,是古希臘的著名雕刻。勝利女神像為公元前306年統治著小亞細亞的德米特里烏斯,在一次海戰中打敗統治著埃及的托勒密而建。1863年從薩姆特拉斯島的神廟廢墟中發掘出來。被後人發現前,這尊雕像一直聳立在薩莫德拉克勒邊的懸崖上。
我們現在看到的勝利女神像雖然已經頭手殘缺,但從保存完好的軀干中,仍能感悟到女神英勇、飄逸的氣勢。兩支張開的翅膀和輕盈飛揚的衣裙,讓人感到女神在空中騰飛,有著一種強烈的運動感。豐滿軀體在薄衫下透露出力量和健康,表現了勝利和與之而來的喜悅。真不愧是已知雕像中表現熱情奔放與動態的最完美的作品。
雕像的頭部與手臂在歷史歲月中遺失了,但飄逸的裙裾、展翅欲飛的形態仍然動感十足,栩栩如生。這是盧浮宮最著名最珍貴的兩座古代雕塑之一.
I. 蒙娜麗莎是女還是男
達·芬奇自畫像說
貝爾實驗室的莉蓮·施瓦茨有一天忽發奇想,在電腦上將《蒙娜麗莎》與達·芬奇的自畫像相重疊,發現二者的眼睛、發際線與鼻子等輪廓竟然能夠完全重合。施瓦茨最終得出結論,《蒙娜麗莎》就是達·芬奇的自畫像。至於達·芬奇為什麼要把自己畫進一個永恆的女性形象,一種解釋是因為他要用這種方式隱晦地挑戰以基督教為代表的西方男性霸權話語。蒙娜麗莎是一個雌雄合體,這是達·芬奇心目中人性最理想的結合方式,男人和女人平等地融合在一起。從字源上來看,古埃及的生殖男神叫Amon,生殖女神叫Lisa,稍微玩一點變體的游戲,合在一起的話,就變成了 Mona Lisa。
佐貢多夫人說
在關於蒙娜麗莎原型的討論中,擁躉最多的一種說法認為其原型是佛羅倫薩富商佐貢多的妻子。
按照這種說法,達·芬奇應弗朗西斯科·德·佐貢多的請求,用4年的時間為這位名叫麗莎·迪·格拉爾弟尼的貴婦繪制了這幅畫像。格拉爾弟尼生於1479年,在達·芬奇繪制這幅畫時,她剛剛24歲,傳言中她還是一位名叫莫迪西的紳士的情婦。
斯福爾扎說
據《泰晤士報》報道,德國藝術史學家澤斯特在研究多年之後宣稱,《蒙娜麗莎》的原型其實就是義大利的傳奇女子斯福爾扎。
斯福爾扎在成為克雷迪的模特時剛剛25歲,她是米蘭公爵的私生女,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極富傳奇色彩,有「悍婦」之稱。1462年,15歲的她嫁給了教皇西克思圖斯四世的侄兒,聘禮是弗利和伊莫拉兩座城市。她的第一任丈夫、情人與第二任丈夫先後被殺。1500年,斯福爾扎的家族在與博爾吉亞家族的爭斗中失敗,在城破後被囚禁一年。被釋放8年後,斯福爾扎去世,享年46歲。
妓女說
那不勒斯的卡羅·維斯教授認為,畫中的蒙娜麗莎不是良家女子,而是那不勒斯的一名高級妓女,達·芬奇捕捉到了一名職業誘惑者的微笑。或許這種說法有其可信之處,因為達·芬奇在佛羅倫薩期間的確是各種風月場合的常客。
《蒙娜麗莎》微笑之謎
500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時覺得她笑得舒暢溫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有時甚至顯出譏嘲和揶揄。在一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能像在雕塑中產生那樣大的差別。但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隱時現,為她的雙眼與唇部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因此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哈佛大學神經科專家利文斯通博士說,蒙娜麗莎的微笑時隱時現,是與人體視覺系統有關,而不是因為畫中人表情神秘莫測。利文斯通博士是視覺神經活動方面的權威,主要研究眼睛與大腦對不同對比和光暗的反應。利文斯通說:「笑容忽隱忽現,是由於觀看者改變了眼睛位置。」她表示,人類的眼睛內有兩個不同部分接收影像。中央部分(即視網膜上的淺窩)負責分辨顏色、細致印記。環繞淺窩的外圍部分則留意黑白、動作和陰影。據利文斯通說,當人們看著一張臉時,眼睛多數集中注視對方的雙眼。假如人們的中央視覺放在蒙娜麗莎的雙眼,較不準確的外圍視覺便會落在她的嘴巴上。由於外圍視覺並不注重細微之處,無形中突出了顴骨部位的陰影。如此一來,笑容的弧度便顯得更加大了。不過,當眼睛直視蒙娜麗莎的嘴巴,中央視覺便不會看到陰影。利文斯通說:「如果看著她的嘴巴,便永遠無法捕捉她的笑容。」蒙娜麗莎的笑容若隱若現,源於人們的目光不斷轉移。利文斯通指出,若要臨摹《蒙娜麗莎》,描繪口部時便要望著別處。
1993年,加拿大美術史家蘇珊·吉魯公布了一項令人震驚的研究成果。她說蒙娜麗莎那傾倒無數觀賞者的口唇,是一個男子裸露的脊背。這一論斷既新鮮又荒誕,然而論證是有力的。集畫家、雕刻家、建築師、工程師及科學家等多種才藝於一身的達·芬奇,可謂是個「怪傑」。他喜歡穿粉紅色外套,在胡須上毫無顧忌地塗上五顏六色,還常稱自己解剖過不下30具死屍。他還是個左撇子,習慣從右到左倒著書寫,別人要藉助鏡子才能讀出他寫的東西。因此藉助鏡子亦不失為欣賞者讀畫的一種方法。旋轉90度後從鏡中看蒙娜麗莎抿著的笑唇,恰好是一個背部線條分明的結實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的一角;再說,表現人體美和呼喚人性的覺醒,既是大師的人生哲學,又是他的藝術觀。
確實,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線下欣賞這幅畫,人們都會得到不同的感受。那微笑時而溫文爾雅,時而安詳嚴肅,時而略帶哀傷,時而又有幾分諷嘲與揶揄,神秘莫測的微笑顯露出人物神秘莫測的心靈活動。
幾百年來,「微笑」的新解層出不窮。諸如微笑不露皓齒是因原型雖典雅美麗卻口齒不齊;原型因愛女夭折,憂郁寡歡,難掩凄楚之態;更有甚者,把蒙娜麗莎從貴婦寶座上推落下來,把原型貶為妓女,故而微笑中帶著譏嘲和揶揄。
美國馬里蘭州的約瑟夫·鮑考夫斯基博士認為:「蒙娜麗莎壓根就沒笑。她的面部表情很典型地說明她想掩飾自己沒長門牙。」
法國里昂的腦外科專家讓·雅克·孔代特博士認為蒙娜麗莎剛得過一場中風,請看,她半個臉的肌肉是鬆弛的,臉歪著所以才顯得微笑。
英國醫生肯尼思·基友博士相信蒙娜麗莎懷孕了。他的根據是:她的臉上流露出滿意的表情,皮膚鮮嫩,雙手交叉著放在腹部。性學專家推測:蒙娜麗莎剛剛經歷了性高潮,所以才表現出令世人傾倒的微笑。
還有一種近乎無稽之談的說法:她的表情就像吃了苯氨基亞胺似的,顯得很陶醉,這是吃完巧克力後人體內產生的一種歡愉激素。這種說法很少有人相信,因為當時還沒有巧克力呢。
《蒙娜麗莎》真偽之謎
按照以往的說法,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收藏於巴黎的盧浮宮。但在收藏界卻有一種說法稱,掛在盧浮宮的不是《蒙娜麗莎》,真正的《蒙娜麗莎》是在倫敦一所公寓的牆上。
這間寓所和這幅作品的保管者普利策博士說,《蒙娜麗莎》完成後,作品就留在了麗莎·德·佐貢多家。後來,又有一個貴族請達·芬奇為他的情婦畫一幅肖像,這個被稱為「拉喬康達」(意為「微笑的人兒」)的女子,和蒙娜麗莎長得很像。於是,一時懶惰的達·芬奇把《蒙娜麗莎》的臉部換成拉喬康達。畫作完成後,那個貴族拋棄了拉喬康達,因而沒有買下這幅畫。後來達·芬奇應弗朗西斯一世的邀請去法國,帶去了這幅畫。普利策說,使盧浮宮增添光輝的是拉喬康達的肖像畫。《蒙娜麗莎》後來流落到英格蘭,本世紀初被一家博物館館長、藝術鑒賞家威廉·布萊克買下,後來又為瑞士一財團收購,普利策便是其中的成員。
本世紀初,曾經有許多人大規模地復制、偽造藝術名作,有理由懷疑倫敦的那幅是贗品。但是,普利策博士對他的這幅畫的真實性深信不疑。他用顯微攝影技術證實,倫敦這幅畫上的指紋同達·芬奇其他作品上的指紋相同;根據記載,蒙娜麗莎比拉喬康多年輕19歲,被畫時披著一條表示悼念的面紗,在兩幅畫中,只有倫敦那幅顯示一個更顯年輕的女人披著漂亮的面紗;另一個證據是,拉斐爾當年在達·芬奇作這幅畫時曾經作過速寫,速寫中的蒙娜麗莎背後有兩根圓柱,這兩根圓柱出現在倫敦的肖像畫里,而盧浮宮那幅的背景是山崖、小徑、石橋、樹叢與潺潺的流水。
幾百年以來,不少收藏家各自聲稱他們藏有真正的《蒙娜麗莎》,數量竟達60幅之多。更有趣的是,美國緬因州伯特蘭美術館在1984年收到一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經測定,此畫確實是當年達·芬奇的手筆,畫中的人物除了不微笑以外,其餘都酷似蒙娜麗莎本人。專家由此推測,這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可能是作者同時畫的一幅底稿。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目前盧浮宮內收藏的《蒙娜麗莎》是一幅贗品,其依據在於1911年發生的那起盜竊案。在那起盜竊案中,《蒙娜麗莎》失竊。兩年後,它出現在義大利,但是畫面上蒙娜麗莎身後兩旁的廊柱已經被切掉了。幾年後,《蒙娜麗莎》被歸還盧浮宮。但許多專家都認為,這次失而復得只是一場煙幕,真正的《蒙娜麗莎》已經被一位富有的收藏家重金收購,掛在盧浮宮內的只是一件贗品而已。
《蒙娜麗莎》背景之謎
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卡羅·佩德雷蒂認為,蒙娜麗莎身後的背景是義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諾橋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證據是,達·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約 100公里的芬奇鎮,並曾經在阿雷佐生活過,這一地區的原始景觀與《蒙娜麗莎》的背景幾乎完全一樣,因此,達·芬奇很有可能採用這一地區的田園景色作為《蒙娜麗莎》的背景。當佩德雷蒂的這一觀點在達·芬奇繪畫國際研討會上宣布後,許多美術史專家都對他的研究結果表示肯定。
回答者:黎永樂 - 江湖新秀 四級 8-31 09:30
-偶遇畫中原型蒙娜麗莎應該是富商之妻
對於《蒙娜麗莎》畫中的原型,幾百年來人們的猜測從未間斷過。有人說畫中人曾是當年佛羅倫薩城中的一個名妓,也有人說那是達·芬奇本人的自畫像。根據多位歷史學家的研究發現,比較權威的說法是吸引著全世界的「微笑」來源於一名佛城貴婦。
這位名叫麗莎·格拉迪尼的女子乃是當時佛城富極一時的絲綢商佛朗西斯科·喬康達的妻子。富商在當地擁有許多塊地,位於佛羅倫薩中央的阿努佳塔修道院中甚至也有他的禮拜堂。麗莎經常會去這家修道院中做禮拜。日前驚現人前的蒙娜麗莎的畫室正好在這家修道院的隱蔽處。對麗莎本人做過大量研究的吉塞普·帕拉尼認為,達·芬奇很可能是在阿努佳塔修道院遇見麗莎的。
-一生輾轉多地難忘佛城修道院
達·芬奇出生於義大利的托斯卡納區,早年便在佛羅倫薩度過。而立之年前赴米蘭,投靠米蘭公爵斯福爾扎,並替他工作了17年。隨著公爵的沒落,達·芬奇又回到了佛羅倫薩。隨後他在阿努佳塔修道院中潛心畫畫,《聖母與聖子》、《天使報喜》等傳世名畫都創作於此。
兩年後,達·芬奇離開修道院,為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之子切撒爾·博爾吉亞擔任建築師與工程師。但因此人恃強凌弱,聲名一片狼藉,只10個月,達·芬奇便借故離開重新返回阿努佳塔修道院。不久以後,便巧遇麗莎並創作出萬世留芳的佳作。
-畫室隱身百年在修道院重現
過去的100年間,阿努佳塔修道院一直被用作軍事地理研究院。而深藏於此的達·芬奇畫室是在其修繕過程得以被發現的。佛羅倫薩文物保護者克里斯蒂娜·阿西迪尼稱,該畫室的發現是「令人激動的時刻」。達·芬奇的傳記作者吉奧爾吉奧·瓦薩里曾經寫道:達·芬奇的修道士生涯使得他結識了許多主顧以及他們的家人。但達·芬奇的畫室從前從未被發現。
該畫室一幅壁畫上有一個長著翅膀的天使,學者們認為與義大利烏菲至茲美術館中存放的達·芬奇的《天使報喜》相似。此外,發現工作室的學者們還找到了從修道院到畫室的樓梯與通道。在修道院被改建前,這個通道一直是隱藏的。
達·芬奇的研究專家阿列桑德羅·維佐西說:「這個畫室的發現的確非常鼓舞人心。這將會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達·芬奇繪畫的背景。」尤其對於已沉睡千年的「蒙娜麗莎」之謎,將會一一被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回答者:大海甘寧 - 秀才 二級 8-31 09:32
這個有很多種說法 有的說是 達芬奇 為某個貴婦人畫的
也有說是達芬奇的情人 還有說 畫的是一個貴婦人融入了他喜歡的人
還有說就是他自己本人
太多種說法了 現在收藏於巴黎的盧浮宮但,在收藏界卻有一種說法稱,掛在盧浮宮的不是《蒙娜麗莎》,真正的《蒙娜麗莎》是在倫敦一所公寓的牆上
最為著名的就是她的微笑
J. 什麼是蒙臉莎
蒙臉沙是一種淺褐色小斑點,針尖至米粒大小,常出現於前額、鼻樑和臉頰等處,偶爾也會出現於頸部、肩部、手背等處。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尤以夏季重,病變的發展與日曬有關。多在3~5歲左右出現皮損,女性較多。其數目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好發於面部,特別是鼻部和兩頰,可累及頸、肩、手背等暴露部位,非暴露部位無皮疹。損害為淺褐或暗褐色針頭大小到綠豆大斑疹,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散在或群集分布,孤立不融合。無自覺症狀。夏季經日曬後皮疹顏色加深、數目增多,冬季則減輕或消失。常有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