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龍岩龍崆洞介紹
首先,糾正一下名稱,龍崆洞的真名為"龍硿洞".
龍硿洞,地處武夷山脈南段,位於新羅區雁石鎮龍康村,距市區四十八公里,有「福建最好的旅遊公路」直抵。屬喀斯特地貌,歷史悠久。據考證,此洞形成於三億年前的古生代,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經三次地殼運動和間歇演變而成,為我國現已探明的特大溶洞之一和福建省重點風景名勝區。
此洞早在唐朝時就已被發現,歷代時有遊人到此探奇訪勝。至今為止,龍硿洞已探明面積達五萬四千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層,有兩條畫廊、八個大廳、十六個支洞、六十四處景觀、三千餘米遊程,空間宏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時隱時現;洞連著洞,洞套著洞,層層疊疊,曲徑通幽;大小石鍾乳千姿百態,亦幻亦真,真可謂七情六慾皆備,瓜果稻菽飄香。
仙氣氤氳 洞口地處山坳,四周山石嶙峋,林木茂密。洞口上方,原國家旅遊局局長劉毅先生題寫的 「龍硿洞」三個飄逸遒勁的大字,赫然入目。入洞口處,為一個大小可容納數十人的「三仙洞 」,舉首仰望頂壁上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字跡,據說是抗戰時期部分台灣抗日愛國民眾在此活動的遺跡,為這個天然溶洞增加了一絲歷史的份量。「三仙洞」前面,是「三仙門」,三門並列,左為幸福門,中為平安門,右為發財門。俗話說,平安是福,迫不及待穿過平安門,抬頭見右邊石壁上一平坦開闊處如一張大床,「床」 上有石狀若睡枕,人稱「仙人床」,傳說上「床」躺一躺可保一生平安長壽。
沿著鵝卵石鋪砌的小徑往前走,便是很多風景區都有的「一線天」。 不過,這「一線天 」有點神奇,仰頭不見天,亦不見一縷陽光,只見一齒狀豁口罩一團迷濛的折射光,全洞採光通風皆憑此豁口,增添了洞里的神秘氣氛。再往前走,一幅「旭日東升圖」展現眼前,氣勢宏大,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嘖嘖稱奇中轉入第一個洞中大洞「觀音洞」,腳下是一塊開闊、層迭的「仙人梯田」,田中水波瀲灧,永不幹涸;田埂蜿蜒,梯次清晰,映著紅日白雲,讓人神思遄飛。田端隆起一卧石,狀若一大一小兩只耕牛正卧於一汪清水中互舐休憩。一尊鍾乳觀音,白衣素裹,婷婷玉立。
入「三仙門」,過「仙人床」,走出「仙人田」、「三仙論道」、「八仙過海」又迎面而來,以仙名景,伴以迷人的神話傳說,使得神秘的龍石空洞更加仙氣氤氳,不愧為仙宮洞府。
「龍傘」奇景 出第二個洞中洞,前往第三個洞中洞,途中見一蘑菇狀石傘,張錦成蓋,傘面鍾乳密布。這便是人人皆知的「龍傘」,人言鑽在「傘」下繞一圈或撫摸它,就可保平安如意,故又稱「 護身龍傘」。「龍傘」已成為龍硿洞的一大奇觀及其標志性景物。至於其成因,至今仍是一個謎,引來了不少地質專家來此考察。
在龍硿洞中,以龍蛇狀名的石景頗多,如一條「白龍」,由石灰岩凝結於洞中石壁頂部,龍身碩長,時隱時現,張牙舞爪,凌空飛舞,十分逼真。
龍康村中龍硿洞,龍硿洞中「龍」「蛇」漫舞、「龍傘」護身,龍硿洞外又有龍井、龍蛋石、龍須瀑、龍潭湖等交相呼應,龍文化內涵豐富。由此頓悟,之所以稱為龍硿洞,蓋源於此。
游於洞中,如入龍宮,所見所聞皆與「龍」有關。
游於洞中,又恰如穿行畫中,奇異絢麗的石筍、石柱、石花、石幔、石盆,發育完整,比比皆是,鬼斧神工,儀態萬千。游於洞中,可見水柱高處噴涌,又可觀水滴點點下落;可靜聽水聲,又可下潭嬉戲。貫穿洞中的地下暗河,水源難覓,時而聞其聲不見其蹤,時而見其蹤不聞其聲;時聚時散,終年不見天日,卻不定期潮漲潮落,變化無常。有了水,寂寥古洞多了幾份生機和情趣。這也是天下溶洞不可多得的一大奇景,正所謂「山得水而活,洞因水而奇」。
原野風光 樂顛顛地來到出洞口,這是一個暗河出口。棄岸登舟,意猶未盡地盪起雙槳,搖船出洞,亦為龍硿洞陸進水出之游洞特色。出得洞口,豁然開朗,一片湖光山色撲入眼際,方才醒悟傳說中「天上一日,人間千年」那種時空跨越感的浪漫神奇。
龍潭湖水,洞中流出,特別冰涼清澈;湖中群魚游弋,賞著倒映水中的山景,怡然自得。四周群山環抱,蒼松挺拔,修竹茂密,雲海飄渺;百年古樹數不勝數,蔚為壯觀。 萬竹園、古樹林、潺潺山澗、紅瓦白牆的亭台水榭點綴山間,美景動人。
時至秋日,百年古桂繁花盛開,香飄幽谷;楓林盡染,色可紅天,間以翠綠修竹,紅綠交加,煞是壯觀。龍硿紅葉,美景難尋;原野風光,美麗動人。
山水風光、人文勝景遍布的福建,有著眾多大大小小的「洞」,而龍岩龍硿洞當屬「洞」中出類拔萃者,「神仙洞府,天然迷宮」、「華東第一洞」、「洞中桂林」等諸多美譽加於一身就是說明。
為了便於進一步了解此洞,附一篇導游詞給你:
龍硿洞風景區導游詞(有刪節)
龍硿洞是福建省省級風景名勝區,也是龍岩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景區之一。景區面積10平方公里,是一個原野型溶洞山林風景區。目前全世界約開放了1000個風景旅遊洞穴,我國已開放了278個,據國家溶洞專家考證,龍硿洞是我國特大溶洞之一,也是我國植被保護得最好的一個溶洞。洞內已探明的有8個大廳,16個支洞,最為神奇的是,洞內有一把龍傘,為國內僅有,全世界也只有兩把。
請大家抬頭看,洞口處石壁上留有一行紅色的毛筆字,上面寫著:「中央直屬三民主義青年團,1944年12月」, 根據台灣籍著名學者、原福建省副省長汪毅夫等專家考證,此字跡與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閩西的台灣義勇隊有關。台灣義勇隊是抗日戰爭時期由在大陸生活的台胞組成的、有正規軍編制的抗日武裝隊伍。1939年1月成立,隊員包括從閩、浙、皖等省召集而來的台胞,總人數為381人。台灣義勇隊主要開展了宣傳鼓動、對敵開展政治工作,即用日語、閩南語向日軍及日軍台籍士兵喊話、收集敵偽情報、參與審訊俘虜以及開辟戰地醫療,襲擊敵軍等等。台灣義勇隊轉戰浙、閩各地,1942年10月移駐龍岩。這些字跡是當時陳唯奮區隊長率領7名隊員游覽龍硿洞後留下的歷史印記。其中有一位名叫張士德的,1945年8月當日本宣布戰爭投降時,在台灣升起了台灣光復後的第一面國民黨黨旗。
這里還有一塊殘存的碑刻,明代崇禎17年即1644年的遊人的題刻。
首先映入眼簾的景觀是「三仙門」,相傳很久以前福星、壽星、財神三位神仙乘坐三頭白象結伴雲游此地,他們憑借神力打開了三個洞門,分別命名為「幸福門、平安門、招財門」。朋友們,你願意走哪一道門呢?有一位作家說,這可是一個歲月之門,進了這個門,就進入了時光隧道,進入3億年前的時空當中。
請看右邊是張 「龍床」,上面左懸右掛的石幔如同蚊帳,中間突起的是枕頭。回過頭看,這是一朵海石花,它是由於岩壁裂縫滲透出的碳酸鈣水蒸發結晶後的石灰華物堆積而形成的。因樣子象花朵,所以在地質學上稱之為石花。旁邊還有一頭牛,這是牛鼻子、牛角、牛眼睛。
好請大家往前走,請看對面,是「高峽飛瀑」,可見一股水流從洞頂直瀉而下,看,這里還有一對仙人在翩翩起舞,男的胸膛寬闊,腳步矯健,女的頭接洞頂,身穿裙子,有人說他們正伴著高山流水聲的優美旋律跳起了《華爾茲》。從地質學講,這兩個景觀都是洞壁的石灰石滲透出的碳酸鈣水沉積所形成的。請抬頭看,洞頂有兩只天狗,傳說是仙女的寵物,它們也似乎在翩翩起舞。龍硿洞共有三頭象,是福、祿、壽三仙的坐騎,請看,這是頭小白象,它正豎耳搖足,好象在對我們點頭致意,那麼另兩只象在哪裡呢?
這就是另外兩頭象了,請來賓們判斷一下它們的主人是誰。這頭頷首垂鼻而又身軀龐大的應該是財神的座騎,這頭張開眼睛的應該是壽星的座騎,剛說的小白象就是福星的座騎。
請抬頭看,山崖上有隻雄鷹展翅欲飛,由此可見一道外界自然光從洞頂折射進來,形成了「一線天」奇觀,這是洞內唯一的一道自然光線。
這是一條貫穿全洞的地下暗河,它若隱若現時聚時散,龍硿洞分上、中、下三層,層層疊疊,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暗河,貫穿全洞,時隱時現。
據龍岩縣志記載,龍硿洞早在唐代就已被人們發現。現遺留下來有文字記載的是明代及清代的碑刻。以前,人們是打著火把進來的,這里原來是一個小洞,人們鑽進去才能到達下個景區。有二位廈門知青曾好奇地由此進入,不料卻迷了路,過了六天,他們才被當地農民發現,救了出來。
現在到了龍宮。它是龍硿洞最大的大廳,可容納幾千人,分為前後廳。這里是它的前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從洞頂直瀉而下的水柱,此水柱不論外界的旱澇,水量長年不變,稱為「孽龍吐水」,俗話說,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傳說東海龍王之子小黑龍常年在外胡作非為,被龍王爺捉拿歸府,適逢龍岩大旱,懲罰到這,將功贖罪,常年吐水,以灌溉這片梯田,這些梯田被後人稱作是「仙人田」。這兩個景觀因為很形象,許多遊客還以為是人工所為,其實「仙人田」在地質學上稱為雲盆。水柱是由於石鍾乳與洞頂交匯處水量較大,造成鍾乳被沖破而形成的。透過水柱可見一條狗俯卧在岩石上,頭和尾巴清晰可辯,旁邊還有拖著尾巴的貓正對著它嬉戲玩耍,活象一幅「靈貓戲犬「圖。請朝右看,整個洞壁宛如一幅繪畫大師筆下的浮雕壁畫,畫中有高山流水,有樹木叢林。瞧,高山上還有一位美女正在享受森林浴。據說能在畫中找到美女的遊客,一定會擁有如意的情侶。所以,這幅畫又稱「姻緣圖」。
回頭看,層巒疊嶂的山峰中一輪紅日正冉冉升起,稱為「旭日東升」,真有江總書記「日破雲濤萬里紅」的詩意。請看這水中倒影,山巒如夢,碧水含情,人稱龍硿洞是洞中桂林,就是指這洞里美不勝收的湖光山色。俗話說,移步換景,請大家變換不同的角度,欣賞龍宮美景。
請看,這是「神牛戲水」。大牛露出它大大的背脊,小牛俯卧田間,分明是勞累了的耕牛正在休息。 請大家往對面看,這象什麼?這是一朵倒吊的玉蘭花,其實這是根石鍾乳,地質學上像這種懸掛在洞頂由上而下生長的稱為石鍾乳,共有水柱狀、鍾乳狀、掛燈狀三種形態。相對地,這種由地面往上長的稱為「石筍」、形態有柱狀、塔狀、筍狀、蓮藕狀,我們剛參觀的大牛就是蓮藕狀的石筍。看,這玉蘭花在往下長,石筍在往上長,每一萬年長二十厘米,他們最終將連接在一起。當石鍾乳與石筍連接在一起時,地質學上又稱為石柱。
溶洞內由石鍾乳、石筍、石柱構成千姿態百態的奇觀,成因奇特的還成為地質之謎。由瓜果園旁的一個小洞爬進去,裡面有許多斜長的石筍,它的成因極其奇特,洞內還有一石鍾,是由於石灰華物堆積所形成,敲擊時發出空洞聲。這兩景觀雖還沒開發但卻是龍硿洞的二件寶物。
大家請看,這象什麼?它是只迎賓雄獅,好象在說歡迎各位的到來。
請看對面的三根石筍,猶如福、祿、壽三位神仙正在談論仙道,稱為「三仙論道」,此外,上面還隱約可見一幅「八仙過海」圖。這里是水晶塘,塘頂彷彿有許多蝦兵蝦將行走其間。那裡有隻倒掛的神龜,好象在對著水面照鏡子,又好象在窺視太上老君煉丹爐上的仙丹。請看對面,那烈火熊熊的就是太上老君的煉丹爐,旁邊白色燈光打照的就是太上老君。水晶塘下有條地下暗河,與我們前面看到的暗河是同一條的,這暗河終年不見天日,但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河水會不定期漲潮,據說能見到漲潮的人可交上好運。是什麼原因造成漲潮的呢?據地質學者推斷,可能是水晶塘上層一些原來互不相通的含水溶洞壁之間因受溶蝕而逐漸向水晶塘或平湖洞靠攏,當隔離層太薄時,水的壓力將沖破岩洞壁,與之相通的上層溶洞水泄至平湖洞引起漲潮。目前,地質學者正再進一步研究,以破解漲潮之謎。這個迷,也是世界洞穴研究的一個難題,使龍硿洞在世界洞穴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沿地下暗河逆流而上,就是新發現的平湖洞,裡面共有石燕洞、水晶宮、仙人採石場三個大廳。以後,我們將在此蓄水,讓遊人劃船進去參觀平湖洞。
這里是龍宮的後廳,請看這些石柱、石筍構成的景觀,這頭接洞頂,身披黃袍的不用說就是龍王了。傳說很多年以前,這一帶鬧起了旱災,百姓來到龍硿洞祈雨,心誠則靈,百姓的一片誠心感動了龍王與觀音,他們同時顯靈,龍王召來小黑龍常年播雲降雨,送子觀世音也大發慈悲,賜福百姓。
這是一株千年古榕,它飽經風霜,枝繁葉茂,古色古香。來賓朋友們請注意欣賞這水中倒影,尋找你心中的詩情畫意。如果你細看,湖中的水會越看越深。龍硿洞的地下水資源非常豐富,不僅有利於石鍾乳發育,也有利於開發許多新的游覽項目。從榕樹下走過時,請朋友們注意安全。
眼前這根石柱子叫「擎天柱」, 柱底這座山叫「不周山」。相傳共工與顓須,為爭奪天下,共工發怒撞倒不周山,折斷天柱,還把天撞了個大洞,後來女媧選了天下最美麗的365塊彩石,把天補好。瞧,這上面還有女媧當年補天留下的痕跡。這是「寶塔朝霞」,遠遠看去,上面的石筍象是一座矗立於高山之巔的寶塔,那紅色的燈光便是朝霞。
據科學考證,三億年前,這一帶是汪洋大海,古老的溶洞因海水常年沖刷,又經三次地殼運動,才形成今天這樣的奇觀。抬頭瞧,這些五顏六色有規則的線條,就是當年海水沖刷所留下的痕跡。由於這些痕跡很象布匹織錦,從地質學上講,這些石塊稱布帆石,所以人們又稱這里為布帆洞。龍硿洞的布帆石顯得特別的寬大與平坦、線條整齊優美,這在溶洞中是很少見的。
請大家看,這像什麼?這是只瘌蛤蟆。俗話說瘌蛤蟆想吃天鵝肉,天鵝吃不到,瘌蛤蟆一氣之下就把洞內的蚊子都吃光了,所以洞內一年四季都沒有蚊子。
好,請大家隨我來,那尖嘴黑眼的是美猴王,正對著岩壁沖撞,稱為「猴王撞壁」。傳說美猴王三次打死變成凡人的白骨精,唐僧念起緊箍咒,猴王頭痛難忍便直往壁上撞,把海里的金魚也嚇得沖出海面,瞧,那邊就是金魚,那是鰭,那是尾巴。
回頭看,這是石船運煤,那周圍的白色岩石就是船,上面黑黑的便是煤炭。龍岩是福建的產煤大市,其儲量在全省排第二。這石船正在運煤炭呢。據地質考證,「石船」為洞底溶蝕殘留的石灰岩造型,而「煤」則是地下河沉積的碎屑堆積物。
眼前這座山叫狐狸山,瞧,這是狐狸的頭,那是它尖尖的嘴巴和豎起的耳朵,旁邊還跟著一群小狐狸。常言道:再狡猾的狐狸也藏不住它的尾巴,大家不妨找一找,它的尾巴在哪裡?
這里是石蛙,它蹲在巨石上開唇鼓舌。
請往這邊看,這多象一幅天氣預報圖,中間突起的便是雷雨區。
龍岩人稱此洞為龍硿洞就是根據這條巨龍而命名的,請抬頭看,這條巨龍的龍頭清晰可辨,龍身延伸在整個洞頂,那麼龍尾在哪裡呢?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這個洞因為有這個龍頭,當地人稱之為騰龍洞,七十年代,龍硿洞外的一個村叫龍康村的村民便在這里放映過一場電影《江湖赤衛隊》,音響效果達到了絕妙之境。
洞頂崩塌物的堆積也是景觀的主要成因之一。請看,這是只「和平鴿」,那是它的頭,這是翅膀。據專家分析,「和平鴿」與美猴王、瘌蛤蟆都是洞頂塌落的石灰岩塊休。
「農業學大寨」。這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洞外的村民進洞挑磷肥、開會、看電影等活動後留下的,龍硿洞在唐朝時已被人們發現,同時發現的還有城郊的龍岩洞,新羅在唐朝時叫苦草鎮,隸屬漳州府,唐天寶年間,當地文人發現了龍岩洞和龍硿洞,因兩洞內有神奇的龍的造型,使得從東漢兩晉年間從中原地帶遷移到龍岩的人們欣喜不已,在漢人來這一帶開基之前,這里居住的是百越族人,他們是以蛇為圖騰崇拜,中原漢人是以龍為圖騰崇拜的,自從發現了龍岩洞和龍硿洞後,當地官員上書唐明皇,要求把當時的新羅縣更名為龍岩縣,唐明皇一紙詔書,改新羅縣為龍岩縣,據說當時還是由大學士李白起草的呢,這便是龍岩地名的由來之說。來這里開基立業的漢人,他們是從中原黃河的支流洛水一帶遷移來的,學術界稱之為河洛人,他們把龍文化演繹到百越族,龍文化又沿著九龍江,沿河流下,傳播到閩南、東南亞各國,所以,據有關學者推測,這里,正是南中國龍文化的發祥地。
這是一隻石雁,它與雁石鎮河中央那隻大雁本是一對鴛鴦雁,相傳很久以前,離洞口20公里的九龍江邊有個渡口村,那裡蝗蟲成災,這對鴛鴦雁幫助百姓撲滅了蝗蟲,滅完渡口村的蝗蟲後,一隻雄雁應邀來到龍硿洞幫助龍宮里的海龍王滅蝗蟲,為了徹底幫助海龍王消滅蝗蟲,這只雄雁便一直守候在龍硿洞,天長地久,這只雄雁便成了化石,而雌雁只能佇立在河中央苦盼親人早日回歸。人們為了紀念這兩只大雁,就把渡口村改為雁石鎮。
請回頭看,這燈火瀾珊處被人們譽為「山城夜色」。眼前那東倒西歪的岩石就是喝醉酒的八仙,傳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驚動了龍王,龍王特意在此設宴款待他們,八仙一時高興喝得爛醉如泥,只有鐵拐李稍微清醒一些,我手電筒打照的就是鐵拐李,他彷彿在沉思。
請往這邊看,這是一頭兇猛的鱷魚,它正在保護此幅天然的壁畫。大家想像畫中所要表達的意思,還有人說是一幅李白醉酒圖。苦草鎮更名為龍岩的詔書據說是李白起草的,後來,李白得罪了楊玉環,李白被逐出長安城後,常醉酒當歌,龍硿洞龍王感其為龍岩改名起詔有功,特把李白醉酒圖銘刻於此,以示紀念。其實,這里要向朋友們解釋的是,在地質學上說,這些都是按摩石景,是溶洞中最有科學價值的岩石景觀,它是硅質結核與灰岩一起被地下河磨蝕光平後,由於硅質結核的顏色比灰岩黑,它們的色差使得不同的岩石在弱光照下,現出出美麗的天然岩畫,形成了按摩石景。
請抬頭看,這是二郎神,有道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孫悟空憑借七十二變大鬧天宮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為防萬一,王母娘娘請來七十三變的二郎神,變作一隻小狗,把守此要道,看護蟠桃園。
這是個馬頭,來賓們,不妨用手摸摸它,相信它能保佑你馬到成功。
我們現在到了蛇洞,對面就是王母娘娘的蟠桃園,蟠桃園外那綠色燈光打照的就是青蛇。那麼,白蛇到哪裡去了呢?哦,白蛇被壓在雷鋒塔下。往右看,那綠色光打照的就是雷鋒塔,旁邊是法海和尚和他的金缽。
這巧妙的蛇洞可謂龍硿洞一絕,青蛇、雷鋒塔、金缽、法海都是石筍,它們在一起使人們自然地想到民間流傳的《白蛇傳》,岩石造景性之強,堪稱龍硿洞又一大特色。
抬頭看,這里有隻孔雀,這是它的尾巴和脖子,那頭伸向洞頂飲水的神態,被稱為「孔雀飲水」。
請再往下看,便是「雪山飛流」,它是石灰石華物沿著洞壁的沉積,閃閃發光,在燈光的打照下,顯得形態逼真。
在這里,我要給朋友們介紹一下,我們的祖先過去是居住在洞穴里的,那麼,龍硿洞是一個天然的神仙洞府,過去有沒有居住呢?其實,福建省考古隊在1988年來龍硿洞採集到2000至3000年前,也就是在商周至秦漢時期,這里已有人居住了,住的是什麼人呢,是本地的百越族人。隨後,因龍硿洞地處偏僻,洞內又神秘莫測,隨著當地百越族人自生自滅或另遷他方外,間或有少數村民(從中原遷移而來的河洛人)入洞內採集石珠,碾成粉末來製造火葯,或者收集獸糞當作肥料外,幾乎與世隔絕。唐代時,人們便發現了神奇的龍硿洞,360多年前的明代崇禎年間有人來此游覽,清代有太平軍在此活動,上世紀四十年代時,有台灣義勇軍隊員前來游覽過。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雷鋒塔後有一小洞,鑽進洞葡匐前進約30米就是新發現的「三潭洞」,此洞內石筍挺立,石鍾乳密布,洞高約50多米,滿壁的石鍾乳潔白如玉,似噴涌的玉泉飛瀉而下直達洞底。三潭洞是已發現石鍾乳保存最好的景區,一旦開發出來,其前景可觀。
不用說,這就是石鍾了, 它高3米,寬1.5米,常言道「木魚撞鍾」。傳說這木魚及白金鍾,是龍宮里龍王祈雨時用過,當時,龍王與百姓一起焚香祈求上蒼降雨,其誠心招來觀世音大使顯靈,一時,鼓樂齊鳴,龍王大發神力,石塊做的木魚也把石鍾給敲響了。
這里是「無底洞」,它呈螺旋式下伸,手電筒光照不到底,深不可測,洞底估計是龍硿洞的第三世界。龍硿洞在形成過程中經歷了三次較大的地殼間歇性上升運動,相應發育了上、中、下三層溶洞。洞與洞之間靠豎井及斜洞相通構成盤旋曲折的立體網路。
現在我們要到前面去尋找龍尾。在龍硿洞5.4萬平方米的總面積中,寬敞處可容千軍萬馬,狹窄處只能一人穿過,是一個迷宮型洞穴。
不知大家餓了沒有,這里有根玉米棒,非常的形象。
這就是我們尋找的龍尾巴。由此可見這條龍的身長足以貫穿全洞。開發以前,遊客是打著火把進來參觀的,出洞時常會敲下石鍾乳、石筍回家做假山、盆景,留給後來者這片傷痕累累的石鍾乳,不知這些人再來參觀時有何感想。該如何保護資源呢?這實在是每一個人所應關心的問題。
前面是石鍾乳構成的龍門。我們由龍門進去可到玉石洞參觀。
由這里探頭進去,可見裡面大洞套小洞,支洞無數,猶如一座地下迷宮,稱為迷魂陣。又因它形象地展示了龍硿洞洞套洞、洞疊洞的特點。所以又稱為「龍硿洞縮影」。
仰頭看,這是「綿羊走壁「,一頭綿羊正爬行於洞頂。
綿羊身子下面石鍾乳與石筍交錯形成「龍鳳閣」,這龍鳳閣有一個很怪的別名叫「誰敢不低頭」,不過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誰不敬畏得五體投地呢?請大家過閣時要特別小心。
這根斜靠著的石筍就是鐵拐李的拐杖,當年鐵拐李到龍硿洞參觀,一時高興把拐杖落在這里。其實,這是根罕見的斜長的石筍,它是由於洞頂長年的遷移性滴水而形成的,抬頭看,這豎洞裡面還有鐵拐李的道袍。
從這條路進去便是田螺姑娘的住處。這是一個探險之地,必須爬上兩個陡坡才能見到田螺姑娘和她的戀人冬瓜。
相傳有位田螺姑娘長得楚楚動人,追求者絡繹不絕,可她卻偏偏只鍾情一個叫冬瓜的小夥子,還經常變成田螺姑娘偷偷到冬瓜家為他洗衣做飯。海龍王被他們純真的愛情所感動,特意把這支洞恩賜給他們居住,兩口子恩恩愛愛地在此過著神仙般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的靈魂修煉成仙,軀體留在這里變成了化石。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冬瓜和田螺。再往外還有田螺姑娘的「生命之門」。
請看,這里是五指山,山下壓著的便是美猴王,他正看著這只和平鴿,好象在訴說自己渴望和平,早日脫離囚禁生活的心願,右邊還有隻神鵰,粗壯無比,它是如來佛派來看守美猴王的。
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龍硿洞的一大奇觀——龍傘。 此傘張錦成蓋,傘面鍾乳密布,龍傘的成因至今還是一個地質之謎。近年許多專家來此考察卻沒有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這把龍傘是國內惟一的一把,國外在法國有一把,但不如這把圓,直徑也比這把小,地質專家測定,龍傘兩之間的半徑之差不超過2厘米。所以,這把龍傘是龍硿洞的鎮洞之寶。據說:「用手摸摸龍傘,就能一生走運」。
朋友們,龍硿洞因龍傘和拐杖的成因及地下暗河不定期漲潮的奧妙使得它在地質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瞧,這里有隻送客龜,千佛送客它正睜大眼睛看著我們,好象在說:再會,歡迎你們下次再來「。
來賓朋友們,龍硿洞神遊就要結束了,穿過眼前這道布滿鍾乳的門洞,我們將沿地下暗河出洞。參觀完這座巧似迷宮的人間仙境後,不知你們的評價如何?原福建省副省長張家坤稱其為「華東第一洞」。一九九一年評選省級風景區時三十幾位專家一致認為龍硿洞是全國特大溶洞之一。
⑵ 羅龍鎮女人劇情簡介
羅龍鎮女性的劇情介紹 :羅龍鎮的楊惠蘭、楊夏荷姐妹無意間中被捲入當地名門望族文家和劫匪虎幫的大戰中,並因充分發揮優異被文太公看好,變為文式大家族的媳婦候選人。
羅龍鎮的楊惠蘭、楊夏荷姊妹不經意中被卷進本地大戶人家文家和匪徒虎幫的大戰中,並因發揮出色被文太公看中,變成文式家族的媳婦兒侯選人。那時候,田田早就與兩小無猜的冉天安心意同樣。
那時候,惠蘭早已與青梅竹馬的冉天安心意一樣,二人歷盡艱辛後終究會白頭偕老終身,未料跋山涉水非法入境時遭匪,冉天放為護惠蘭中槍摔下懸崖峭壁。夏荷苦不堪言,所幸文家公子文孝禮用情深將她從痛苦中拉回。
婚後,惠蘭忠實敬業將文家整頓得井然有序,卻不清楚夏荷仍為冉天放的死責怪於她,姐妹二人隔閡日深。歲月時局動盪,惠蘭不得已成為「女首匪」,領著一群受壓迫的人民群眾奮發向上抵禦,而夏荷卻變為駐派剿匪的國民政府士兵,與姐姐多次生死對峙。
⑶ 大家都知道四川美女多,那四川哪裡的美女最多呢
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一下大家都知道四川美女多,那四川哪裡的美女最多呢?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大家都知道四川美女多,那四川哪裡的美女最多呢?
01
四川最出名有三樣:美景、美人、美食。要問中國哪裡盛產最多的美女,最火辣最水嫩的妹子?毫無疑問,四川吊打其它任何地方。但你又是否知道四川哪裡產出最多的美女呢?當然每個地方都有美有平凡,只是相對來說,這些地方的產出美女是大概率事件而已。
1. 成都
毫無疑問是成都,必須是成都,任何美女排行榜都離不開成都。成都妹子皮膚細膩而白凈,走在街上的美女很少濃妝艷抹,無論是白領麗人,還是學生妹子,都是輕描淡寫。但天生麗質難自棄,也一樣讓人驚艷。成都妹子和這座城市一樣,透露出一種慵懶。
2. 南充
別不服氣,省內除了成都是美女集中地之外,第二個就是南充了。四川美女多,南充是個窩,可想而知南充的美女是何其多。
南充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陽光溫熱水土豐潤時刻都在滋潤著這里的美女。南充的妹子身材高挑,皮膚白皙,性格爽直,一口軟綿綿的川話,聽得醉。
02
一是四川是盆地,盆底美女多。四川四面環山,成都平原造就天府之國,但成都平原並不是四川的盆底,四川的盆底在德陽(古蜀國三星堆),德陽的盆底在中江,中江的盆底在中江縣南的興隆埸(最低海拔284米),這里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溝壑縱橫。尤以四橫三縱組成地貌特徵:"四川"映入眼簾,真是鬼斧神工之妙。再看"中江"地名,來頭更大了,中心的江,中國的江都在這里雲集,凱江、玉江,嘉陵江、沱江、直到長江,這里都是發源和涇流地。
二是女人是什麼?女人是水做的,美女更是源泉水做的。四川美女多,中江美女更多:在凱江鎮,這是中江縣城所在地,凱江繞城,美女如雲,典型代表"觀世英"蓮花寶座普度眾生;中國芍葯谷(芍葯就是國花牡丹)在中江境內紮根,這里是國花的盆底;興隆(龍)中國龍從這里起步,龍台(鎮)坐正,永安(鎮)中華,繼光(鎮,英雄黃繼光)華夏,廣福(鎮,太陽山原始森林松樹嶺)賜富,萬福(鎮)天下,蒼山鎮南,美女精華。現在有名的:謝娜!
三是美女有美食。空心的中江掛面是一絕,實際上是標準的人工手工拉麵,巳經是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了。還有紅寶寶(紅薯),花花生(花生),中江柚,桃花谷美不勝收。
03
成都土著美女並不算多的,美女多的地方有2個特點,一定要有水,美女和水是伴生關系,第二,窮的地方往往產美女,這是我幾十年研究的成果。
四川美女比率排名,自貢,宜賓,南充,雅安,廣元,成都
04
赤峰美女多呀!親自來到赤峰你就會看到。一個地方出不出美女,和這個地方的水土有很大關系。赤峰自古以來就盛產美女。
⑷ 電視連續劇土龍鎮女人
羅龍鎮女人吧,苗圃主演的,下載個優酷客戶端就可以觀看
⑸ 羅龍鎮的女人的羅龍鎮在什麼地方
羅龍鎮的女人中的羅龍鎮是在福寶古鎮拍攝,而現實的羅龍鎮是四川省宜賓市南溪縣的一個小鎮,2013年12月30日,宜賓市南溪區羅龍鎮建製取消,設立南溪區羅龍街道,正式成立街道辦事處。
⑹ 《羅龍鎮女人》冉天放扮演者是誰
郝子銘飾演冉天放,冉天放,楊家花燈班的大徒弟,與楊春蘭青梅竹馬,為救春蘭,摔下斷崖。恰巧有一隻紅軍偽裝的商隊經過將其所救,加入紅軍,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後回羅龍鎮,帶領游擊隊與鬼子展開了周旋。
赫子銘,曾用名赫蘭鵬,國籍中國,民族漢,星座獅子座,身高182cm,體重73公斤,出生地黑龍江省鶴崗市綏濱縣,出生日期1982年8月4日,職業演員,畢業院校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經紀公司北京金聚金合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主要代表作品:《火藍刀鋒》、《愛情睡醒了》、《宮鎖珠簾》
主要成就:27屆 中國電視劇金鷹獎(提名)夢想中國全國男40強全國明日之星大賽獲優秀獎 7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
1982年出生於黑龍江省鶴崗市綏濱縣,畢業於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內地男演員。2004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2006年正式踏入影視圈,鐵路文工團話劇團演員。2010年,接拍首部作品《南北大狀》。2012年,因在以講述海軍陸戰隊故事為主線的青春勵志劇《火藍刀鋒》中飾演「野人」張沖這個個性鮮明的角色而頗具好感度 。2013年9月12日,赫子銘與歌手何潔在北京完婚。2014年7月5日上午何潔產下一子,重六斤三兩,母子平安。2013年3月,參與黃建勛執導的近代抗日劇《羅龍鎮的女人》,飾演冉天放。2015年加盟綜藝節目《一路上有你》並獻唱主題曲。
⑺ 誰認識這個女人 中陽
袁玉珠袁董嘛
找他有什麼事
袁玉珠,男, 年10月出生,漢族,大專學歷,經濟師。現任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中陽縣名譽主席,山西省工商聯合會副會長,中鋼董事長·總經理。被授予「全國優秀中國特色事業建設者」和「中國十大改革傑出人物」。
.9——.9任中陽縣柳溝農場技術員
.9 ——.9任城關農機站技術員
——任中陽縣聯營鐵廠廠長
——任中陽縣鋼源鐵廠廠長
——至今任山西中鋼集團董事長、總經理
社會職務
中陽縣政協名譽主席
中陽縣工商聯名譽主席
山西省工商聯合會副會長
山西省第八屆代表
山西省第九屆代表(主席團成員)
山西省鄉鎮企業家協會副會長(—)
十屆全國代表(.1.18)
榮譽稱
.4被評為山西省優秀企業家
.3被評為山西小企業功勛
.5被評為山西省特級勞模
.5被評為全國鄉鎮企業家
.10被評為全球一百佳晉商
.11被呂梁地區光彩事業推動委員會授予「光彩事業楷模」
----------------------------著名派人士ncewolf提供以下內容-----------------------
袁玉珠,男,55歲,漢族,中陽縣人,大專,經濟師,無黨派人士,現任中鋼董事長兼總經理;中陽縣政協名譽主席;中陽縣工商聯名譽主席;山西省工商聯合會副會長;山西省第八屆代表;山西省第九屆代表(主席團成員);山西省鄉鎮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十屆全國代表。
袁玉珠同志自96年中鋼開產以來,帶領全廠職工把年產10萬的一個小鋼廠發展成為一個年產萬鋼,全省冶金行業排行第三位的大型企業。中鋼的崛起,帶動了本縣 、本區及本省煉鐵、焦化、採掘、運輸業的跨越式發展,真正發揮了龍頭企業的作用,為此呂梁行署在中鋼多次召開了「全區產業結構調整現場會」。中鋼的發展引起了、省、地、縣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政策研究辦公室專門派經濟專家來廠調研民營企業的發展狀況;黨和國家有關領導及現任省委書記、等多次視察企業,接見玉珠同志,對袁玉珠同志所做出的成就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⑻ 廣州鎮龍在哪裡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鎮龍鎮位於珠江三角洲的北部;東距增城市中心28公里,西距廣州市中心31公里,南距深圳市148公里,新塘海關30公里,北距從化市20公里。鎮龍交通四通八大,屬鎮內在建的地鐵站已有7個之多(21號線和14號線延長線-知識城線),同時陸續已有高鐵(穗莞深城際二期)、高速等在建。鎮龍是廣州市重點規劃地區,分別有全新的自然生態生活圈、文化圈和商業圈等,非常適宜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