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基諾族喜歡吃什麼
基諾族食用大米很講究,要吃好米,新米,陳倉米多用來喂養家畜或做烤酒。玉米則側重於吃青。早餐通常把糯米飯用手捏成團吃,午餐多把米飯用芭蕉葉包好帶到地里隨時加鹽和辣椒食用。晚餐除主食米飯外,還備有一些菜餚,家庭飼養的畜禽只在婚喪禮祭時才能宰殺。基諾人做飯就餐均在竹樓二層的火塘周圍進行,有一定的禮節和講究。基諾族吃飯時首先要在火塘東側獻一點飯菜祭祀祖先和灶神,吃飯時全家人按順序在火塘旁圍蔑桌而坐,家長正對火塘,客人靠火塘而坐。給客人盛飯要少盛勤添。一般不興給客人夾菜,因為他們認為若給客人夾菜,就好像意味著吃完夾的這些菜就不要再吃了,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他們認為人有人魂,鬼有鬼魂,穀子也有谷魂,所以吃飯時甑子里的飯不能盛盡,哪怕肚子沒有吃飽也要留一些,否則,甑子空著,谷魂飛走了就不再回來,人也就沒飯吃了。
② 基諾族都有哪些美食最好有圖片
☆ 1 ☆ 《為您服務》:美食走四方——雲南基諾族的美食 地址: http://vsearch.cctv.com/plgs_play-CCTV2prog_20071024_1912812.html ☆ 2 ☆基諾族的飲食地址: http://minzu.folkw.com/Content.Asp?Id=467 ☆ 3 ☆基諾族的概況(這個網站很好,56個民族的介紹都有)地址: http://minzu.folkw.com/MinZu.Asp?Name=JiNuoZu ☆ 4 ☆雲南基諾族美食---基諾族的五大特色菜地址: http://www.tsyunnan.com/minzu/698.html
③ 基諾族的飲食特點
基諾族習慣於日食三餐,以大米為日常主食,雜以玉米、瓜豆等。基諾族食用大米很講究,要吃好米,新米,陳倉米多用來喂養家畜或做烤酒。玉米則側重於吃青。早餐通常把糯米飯用手捏成團吃,午餐多把米飯用芭蕉葉包好帶到地里隨時加鹽和辣椒食用。晚餐除主食米飯外,還備有一些菜餚,家庭飼養的畜禽只在婚喪禮祭時才能宰殺。
平時肉類來源多依靠狩獵。每年5――9月是基諾山的雨季,此間的菜蔬幾乎全靠上山採集,經常食用的有山葯、水芹菜、竹筍、魚腥草及各種菌類。其中以竹筍最為常見。豐富的野味和山菜加上本地特有的野花椒、麻根、香茅草、酸木粉,使基諾族能在不同的季節里烹制出許多具有熱帶山野風味的民族菜餚。
基諾族普遍喜好飲酒,民間有不可一日無酒的說法。所飲用的酒大都是自家用大米或玉米釀制,在釀制過程中,通常要加一些鎖梅葉等植物,酒呈淺綠色,並帶有一種植物的自然香味,據說有健脾強身的功效。
基諾山是一個著名的產茶區,馳名中外的普餌茶是當地的特產,民間多喜喝老葉茶,喝茶時一般都將老葉揉炒後放入茶罐加水煮至湯濃方飲。
在毛俄、茄瑪等寨的部分基諾族婦女中,有食一種當地特有的膠泥的習慣,有的老年婦女已食土成癖,一日不食就有不適,研究表明:這種膠泥中含有少量人體必需的銅、鐵、鈣、鋅等元素。
典型食品主要有:芭蕉肉、全肉條等。還有竹筒燒麂排,油煎掃把蟲。
基諾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原始宗教,但對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傳統節日以過年為重,具體時間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農歷臘月間進行。過年或祭祀時,家家都要宰殺畜禽置酒備肉,以傳統的剽牛活動最為隆重。屆時由幾個小夥子持刀先砍牛腳,而後割下牛臀部一塊肉祭祀,餘下的牛肉大家分食,與此同時還要用牛瘦肉、皮、血、苦膽、蒜、辣子、酸筍、檳榔、綠葉、酒做一種名為「克勒剎」的冷盤,與3隻鳥和飛鼠乾巴等組成禮物,送給臨近村寨的寨王家,並順頌贊美之詞。剽牛後各家的家長都要到長老(家族長)家祭祖過年,長老要設宴款待,按規定入席。
祭祀活動還有燒地祭、嘗新節和吃谷魂,每次祭祀一般都要殺豬、宰狗。狩獵祭要按獵獲物的大小、兇猛程度分為三個等級,祭祀的規模也根據等級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所有獵物必須在祭祀後才能使用。
基諾族的五大特色菜
基諾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古木參天的熱帶原始森林裡 ,主食大米、玉米。副食除了家裡種養的蔬菜、家禽外 ,廣闊的森林還為他們提供了獲取山珍野味的良好條件 。婦女勞動之餘都兼及採集,可食之野菜野果達四五十 種。
基諾族民間有句俗話,叫做「漢炒、傣蘸、基諾舂 」,意思就是說漢族的菜喜歡炒著吃,傣族的菜喜歡蘸著調料吃,而基諾族的菜則以臼舂涼拌為主。常用的佐料有辣子、香茅草、荊芥、姜葉、野八角、大薄荷等。
獨特的原料和烹飪方法,形成了許多鮮為人知、甚至令人難以置信的怪誕的菜譜,如「剁生」、「蝌蚪拌臭萊 」、「香蕉葉蒸螃蟹」、「松鼠肉乾湯」、「酸燴螞蟻蛋」等。
「剁生」,是將鮮肉剁成碎末,拌上鹽、辣子、姜 末、薄荷、韭菜等佐料,用手反復攪拌、捏勻,直至肉 呈白色便可食用。
「蝌蚪拌臭菜」是將幼小的蝌蚪撈起 ,洗干凈,用開水燙一下,拌上調料後食用。其味聞起 來臭似北京的臭豆腐,吃起來卻細嫩軟滑、清涼爽口, 餘味無窮。
「松鼠肉乾湯」,基諾人習慣於將獵獲的松鼠肉掛在竹樓里火 塘邊上,用煙火熏烤成肉乾,使之常年不壞,食用時切 片烹湯,其味鮮而不膩。
「酸燴螞蟻蛋」,基諾族地區多螞蟻,但這里的 螞蟻與眾不同。它們不是生活在地下,而是棲息在樹上 。蟻蛋也非常大,如同綠豆粒般。螞蟻產蛋後,即將蛋 裝進一個懸掛在樹上的口袋似的囊包里,這種囊包很大 ,有的竟達5 公斤。每年農歷三、四、五月間,是螞蟻 產蛋的季節。每到這個時候,基諾人便要外出尋找這種 囊包。找到後,用刀砍開,將一粒粒潔白如玉、晶瑩透 亮的蟻蛋取出,用帶有酸味的佐料調拌即可食用。不僅 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且將其放人口中用牙一咬,還 會發出「啪啪」的聲音,別有一番情趣。
基諾人做飯就餐均在竹樓二層的火塘周圍進行,有 一定的禮節和講究。吃飯時全家人按順序在火塘旁圍篾 桌而坐,家長正對火塘,客人靠火塘而坐。給客人盛飯 要少盛勤添。一般不興給客人夾菜,因為他們認為若給 客人夾菜,就好象意味著吃完夾的這些菜就不要再吃了 ,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由於信仰萬物有靈,他們認為 人有人魂,鬼有鬼魂,穀子也有谷魂,所以吃飯時甑子里的飯不能盛盡,哪怕肚子沒有吃飽也要留一些,否則 ,甑子空著,谷魂飛走了就不再回來,人也就沒飯吃了 。
④ 基諾族的女人叫什麼
基諾族 男人叫「繞烤」 女人叫「咪烤」。
⑤ 基諾族的習俗是什麼
1、服飾:
基諾男子通常上穿無領無扣對襟黑白花格麻、布褂,上衣背面正中縫上一塊方形紅布,上綉一朵美麗的太陽花(一說是孔明的八卦圖案),下身著白色或藍色寬大長褲或短褲,扎寬布腰帶。女子上身穿無領鑲綉對襟雜色小褂,下系鑲紅邊黑色前開合短裙,現在也有改穿長裙的。
2、飲食:
基諾族習慣於日食三餐,以大米為日常主食,雜以玉米、瓜豆等。基諾族食用大米很講究,要吃好米、新米,陳倉米多用來喂養家畜或做烤酒。喜吃青玉米。
3、建築:
基諾村寨喜建於平緩向陽的小山坡上。房屋是用竹木和茅草修建的「干欄式」竹樓,貌似孔明帽,相傳建房式樣是孔明教的。竹樓由木架支撐,用粗木做梁、柱,連榫為架,不用金屬連接。樓板和四壁用竹片排列鋪成,將茅草編成草排覆蓋在樓頂上。
4、成人禮:
成人禮是基諾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每個男青年十五六歲,女青年十三四歲後要行「成年禮」,經過一個復雜而嚴肅的儀式後才能換上成人的衣服,背上筒帕,並參加「饒考」(男的)、「米考」(女的)組織,從此才具有村社正式成員的資格。
5、喪葬:
基諾族人去世後,挖獨木為棺,土葬於公共墓地,不留墳冢。死者生前喜愛的生產、生活用品,作為殉葬品,富者還埋入一銅鍋銀子。
墓表搭蓋小草房,內置竹桌,家屬一日三次供飯,連續進行1至3年,有的還守墓數月,以示對死者的緬懷,死者的靈魂最終歸至祖先英靈所在的聖地—「司傑卓米」。
6、婚姻:
基諾族的婚姻是有對偶婚色彩和群婚殘余的一夫一妻制。一般婚姻在本村寨不同的氏族內進行。隨著社會的發展,從20世紀初開始,婚姻關系也隨著村社地緣關系的確立和擴大,開始向氏族外村寨的非氏族內婚過渡。
⑥ 中國第一個變性美女是誰了
1.張克莎——中國第一位變性美女
2.金星——中國最著名的變性美女
3.陳莉莉——中國第一位參加「環球小姐」大賽的變性美女
4.咪娜穆吒——中國第一位參加「民族之花」選拔的基諾族變性美女
5.劉炫怡——中國廣西第一位變性美女
6.黃寧倩——中國第一位網路徵婚的變性美女
⑦ 如何體現基諾菜
基諾族習慣於日食三餐,以大米為日常主食,雜以玉米、瓜豆等。基諾族食用大米很講究,要吃好米,新米,陳倉米多用來喂養家畜或做烤酒。玉米則側重於吃青。早餐通常把糯米飯用手捏成團吃,午餐多把米飯用芭蕉葉包好帶到地里隨時加鹽和辣椒食用。晚餐除主食米飯外,還備有一些菜餚,家庭飼養的畜禽只在婚喪禮祭時才能宰殺。
平時肉類來源多依靠狩獵。每年5——9月是基諾山的雨季,此間的菜蔬幾乎全靠上山採集,經常食用的有山葯、水芹菜、竹筍、魚腥草及各種菌類。其中以竹筍最為常見。豐富的野味和山菜加上本地特有的野花椒、麻根、香茅草、酸木粉,使基諾族能在不同的季節里烹制出許多具有熱帶山野風味的民族菜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