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搜索 > 大足哪裡有美女吹嗩吶

大足哪裡有美女吹嗩吶

發布時間:2022-07-11 13:31:07

⑴ 罵社火的活動

罵社火,第一天晚上,先組織好本村的罵社火隊,到對方村去罵社火,第二天下午,在本村巷道出社火。近年來,由於陽平鎮政府、靈寶市政府邀請,東西常的社火也赴陽平街、靈寶城去耍罵。 罵社火,內容豐富,項目很多。分為挑社火、罵社火、出牌子、拜請、制捏桿、其它共六個部分,現將服飾、道具、音樂、舞蹈等內容夾在其中,結合下文進行介紹。 「挑社火」和進行中的「罵社火」不一樣,通常有挑鬥、挑罵、挑釁等各種形式,達到耍對方耍社火的目的。從時間來說,正月初二開始,以東常村關帝廟的鍾聲為准。挑社火中一不罵老實疙瘩莊稼漢,二不罵異姓外來戶,三不罵出嫁的大閨女,專挑人物頭、村蓋子、人尖子罵。
從大小上看,東常村六個罵社火頭,約一千一百口人,西常村三個罵社火頭,約六百口人。從富裕程度上看,東常沒有西常富。西常村土地承包到戶,聯產聯心,不再搞那種「干不幹,八分半」了。當東常村群眾紛紛要求實行生產責任制時,張支書直搖頭,「硬要一窩蜂,不要滿天星」。也難怪他的腦筋老,其實他有他的苦衷。土改時張支書在分得的土地上,辛苦勞動致富,批他是「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坑頭」的「忘本」,低標准時,他把土地分到戶,度過了三年自然災害,又犯了「右傾錯誤」……從此認定:「隊不能分小,地不能分到戶」。兩年過去了,西常村慢慢富了,張支書的觀點也慢慢動搖了。
西常村富了,膽子就大了,村小人心齊。樊發財「文革」期間,是造反派頭頭,後又當了革委會副主任。再往後,雖然幹部不當了,但仍然是西常村的「社火頭」。那年正月初一過後,他集中了一部分群眾,拿著鞭子扛著耙,趕著一頭牛和一頭驢,敲鑼打鼓到東常村的廟前。此時,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他拉長聲音喊:「東常村十個隊,為耍社火開了會,有人往前拉,有人往後退,七嘴八舌不配對。張支書,實在笨,不敢定音開啥會?真真是個窩囊廢!」喊完後把牛和驢都套上,揚起鞭子,指桑罵槐地說,「你們大家看看!這牛拉驢不拉,能弄成個球。」
西常挑罵社火三回合後,東常准備回罵社火。東常的「社火頭」初十晚上到關帝廟敲古鍾,鍾聲一響,表明今年罵社火就算定局。 東西常罵社火,「罵」是一大特色,罵得「怪」遠近聞名。為了罵社火,兩村每次都成立「罵社火組」。組內有罵者,要求口齒清楚,聲音洪亮,罵的巧妙,令人贊嘆;有編者,要求編得押韻,罵著順口,編得快,寫得清。「罵」是一種藝術,東西常罵社火的藝術人才輩出不窮。東常老一輩罵社火的藝術人才有:屈治申(邦犬)、張成喜、張丙赦、張從、張夫子,後來出名的是:王天鎖、張宏斌;西常老一輩罵社火的藝術人才有:樊百成、樊現德、樊勤、樊文。後來出名的是:樊伴成、樊發財、樊可智、樊書生。解放前夕,樊現德與屈治申前往閿鄉縣城,痛罵王璉(縣長)、劉二旦(名德淵,勾結土匪,橫行城鄉)一通。罵後劉讓他的手下,掂著槍,到處尋找樊、屈二人。屈治申、樊勤、樊文,1947年閿鄉縣第一次解放時任村農會幹部,解放軍東進後,三人都被還鄉團殺害,1950年,三人被閿鄉縣政府追認為烈士。
有一年罵社火,東常村的屈某扮的是西常樊某他媽,王某要娶樊某他媽為婦。屈某事先偷藏在樊某家中扮樊母,當拜請隊一到,屈某破門而出,哭哭啼啼地說:「我娃還小,丟心不下,我不能改嫁」,說著就隨王某拂袖而去。此為挑罵樊某不孝之舉。樊某其父死得早,與母相依為命,東常王某把他「母親」娶走了,樊某感到極大羞辱,第二天晚上翻穿皮襖,回罵東常的王某的短處。文革時期,東常村民想耍罵社火,工作組老尚說社火是「四舊」而阻擋,結果社火出的太晚,西常樊伴成前來說罵:十一出了雞上架,十三出了快半夜(ya),十五齣了太陽落,看社火人沒背鍋,自立打了小治一棍子,誰叫你半夜出社火芯子。此後東常村找罵樊伴成賭博習性:伴成後場子叫不到,害怕狗旺再點炮,狗旺點炮不保險,害怕炮葯燒著臉,二次叫他他不來,躲到暗處在抹牌(賭博)。
罵社火,貫穿在整個表演過程中。兩村的罵者,分別夾雜在拜請隊伍內,到對方村念祭文、點主。西常給東常屈、張、王念祭文,祭的是狗、貓、豬;東常給西常樊、蘇、賈念祭文,祭的是鱉、蠍、蛇。那年,西常的旱船壞在半路,東常的罵者當晚就罵,「西常淹死3人」;東常罵社火隊內,糊有羝羊,西常接著糊一牧童,罵者道:「過了年打罷春,牧童放羊不小心,吃了西常的麥苗根,吃麥根還容可,不該踏毀你祖墳……」。這是罵社火的壓點。
罵社火隊,項目很多,除了三眼銃、橫額、罵者之外,還有羝羊、馱燈、竹馬、舞蹈組、歌詠組、旱船……。
羝羊,是東常村藝人張夫子製作的,長短、粗細、形狀如同活的大綿羊一樣。用竹片扎綁好,外糊白紙,紙上貼些小白毛,很象羊毛,內燃蠟燭(由於蠟燭易滅,後來換用干電池),頭是葫蘆瓢,用繩系之,用手一拉,二羊羝的咣光一聲,甚為有趣。
在驢鞍子兩側,用竹片、白紙糊綁兩個倒放的竹簍,內燃蠟燭,即為「馱燈」。數目不限,隨罵社火隊前行。
竹馬,亦是用白紙、竹片扎糊而成。其馬置於青年男女(裝束如騎士)屁股之下,似人騎在馬上,內燃蠟燭,小步跑行;另一丑角,手拿鞭子,吹著口哨,趕著竹馬。竹馬在鞭策下,變幻隊形,穿插跑舞。
舞蹈組,以往由善舞的青年男女組成,統一服飾,或舞「喜慶豐收」,或舞「盼望幸福」……;近年來,老齡人越來越多,加之,離退休幹部,他們亦組成一小組,夾在中間,跳健身舞。
兩村都有一些愛唱歌之人,各組成一組,唱著流行性歌曲,甚為瀟灑。
旱船,用竹片、什布扎綁而成一小舟,上飾假腿,另一人飾為船夫,雙手握槳。隨著船槳的動作,船婦飄行,頗象在江河中行舟,舞得有趣。
罵社火隊,到對方村,每次落場,鑼鼓一敲,罵者立即站在高凳上,皮襖一翻穿,表示是獸類,即可隨心所欲,無所顧忌耍罵對方。
罵的內容,由怪逐步趨向文明。有的抨擊社會黑暗面,有的罵「真人真事」,內容應有盡有。罵貪官,罵污吏,罵他做事不講理。罵鄉紳,罵狗腿,依仗權勢把人欺。罵那閨女不正經,年輕寡婦多淫穢。罵那兒子不孝順,罵那媳婦不賢慧。罵那懶漢不勞動,罵那小偷沒臉皮。罵那賭博不正干,地痞流氓壞東西。罵那婆娘多生育,豬娃跟了一大群。壞人壞事全罵遍,接著再罵社火隊。那年東常出社火後,西常進行挖苦,「錯,錯,錯錯錯!東常的社火錯處多:內容錯,化妝錯,古代人穿的礦工靴(高筒膠靴),秦瓊怎唱《長板坡》?關公的鬍子掛到後腦窩。這些錯,都不說,為啥社火出到太陽落?」
原來西常罵不過東常,後來,東常的村民不願讓自己的孩子去罵社火,覺得人家最後落底,非佔便宜不可,若一參加,西常就會揭老底,罵八輩。 耍罵社火期間,兩村都組織有「出牌子組」。先把本村的文人墨客集中起來,抄列「辭海」、「辭源」、「康熙字典」 上的詞條,然後創編、書寫。牌子要求用那個字開始,必須用那個字結尾,首尾貫通,曰:「一線穿」。書寫必須工筆正楷,不然就會給對方留下罵的把柄。「出牌子組」把牌子書寫後,送往各家,各家根據牌子的內容再去捏竿。要求內容與形式統一。往往會形成現代牌子配的古代戲。那年東常首牌是「一化天開」,尾牌是「以一貫之」。第二天,西常以「萬字開頭」,「以萬貫通」,首尾壓住了東常。中間有:萬斤糧戶、萬元富戶、萬只雞戶、萬紫千紅、萬眾一心、萬馬奔騰……。
出牌子,妙在配合默契,敗在風馬牛不相及。如出「一字頭」牌子,給白蛇面前掛上「一意孤行」,就錯怪了白蛇,如果換上「一生貞節」,那就恰如其分。東常南巷的軟梢竿,非常馳名。竿上的孩子,腳踩一根紅頭繩,很懸乎。其竿的牌子是「一線之路」,配合得天衣無縫。
在毛澤東時代,講究黨的一元化領導。那年東常以「黨」字開頭,首牌是「黨的領導」。西常人一看覺得此牌就通天了,不敢再壓點了,再壓就要犯政治性錯誤。當晚,西常的智囊人員討論了半夜無結果。後來,樊現德從「共運史」中找到了門路,第二天西常首牌出的是「工人運動」。東常人不服氣,說黨是工人運動的領導者,黨應該大於工人運動。此後西常村罵社火人受託至東常廟前去答辯:1871年3月18日,法國巴黎工人起義,28日成立了巴黎公社。在工人運動中,產生了黨的組織,所以工人運動「先」於黨的領導。1992年正月十七日,東西常社火都被邀請至靈寶城。雖然不在本村出竿,但都很注意牌子的壓點。西常村考慮,想讓觀眾知道他們是西常的社火,因此就以「西」字一線穿,首牌出的是:「西常社火」,尾牌是「西天取經」。而東常人想的多,想的大,考慮到國威、村威,因此以「東」字一線穿,首牌是「東方巨龍」,尾牌是「東風化雨」。東常人有氣魄,壓住了西常的點。一般東常村大,人才多,牌子往往比西常出的好。 拜請隊,即拜請觀眾看社火的隊伍。它包括:
1、探馬。選三匹最好的騾子(本村缺少可到他村選借),再選善於騎牲口的騎士,裝束講究,以傳「聖旨、書簽、令箭」為旨。自古以來,耍罵社火就有探馬踏死人不償命之說,所以探馬到來,人群驀地閃開。1992年,兩村在靈寶城耍社火,一聲馬叫,人群中迅速躲開了一條空道。
2、三眼銃:土炮的一種,長約30厘米,直徑約12厘米,有三個眼,用生鐵鑄成。若裝上火葯,用棍棒碓實,有炮眼與外相通,火一點,發出巨大的轟響。有驅魔、開路、維持秩序的作用。
3、開場鑼:兩位年紀較大的人,手提兩面大鑼,走幾步打一下,表示:「閑人閃開,我隊來啦!」。
4、橫額:一塊長條紅布,上寫:「XX村社火隊」,上端綁在兩根竹竿上,由兩人撐搭前進。
5、馱輜:第一頭驢鞍子上捆個醬菜蔞,簍上捆一槍或一炮,插一黃旗,上寫「令」字;第二頭驢馱一大刀;第三頭驢上馱一包炸葯。說明運輸武器、物資,有軍事行動。
6、標馱:由綢緞被面和剛結婚的新媳婦用品,捆綁在牲口鞍子兩側,上騎一個青年男女,頭戴眼鏡,服飾時髦。誇富的一種形式。
7、花鑼鼓:由小鑼鼓彩裝而成。花樓上部坐一胖娃娃,花樓四角突出,角端系一根鋼絲,外纏花綢緞布料,鋼絲尖端綁一綉球,抬走一步,鋼絲綉球閃一下。一般兩人抬打(前抬後打),勾鑼和拍鈹的6—8人。服飾時髦,鼓點單調,老是: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勾鑼和拍鈹的也和上述鼓點一樣,輪流打拍。
8、大鑼鼓:大鼓一架(中大型皆可),鑼3—6面,鈹3—4對,一般由8—10人組成。服飾不太講究,但須統一,倒包毛由都須倒包毛巾。原來打本地的埋人鼓,後來兩村總指揮都下禁令,說耍罵社火是喜慶,不準打埋人鼓。近些年來,都學打陽平川的大秧歌鼓。
9、秧歌組:一般由中小學生或青年婦女組成,人數可多可少。服飾新穎、統一。組員在大鼓鼓點的指揮下,行進間扭一般性秧歌。若至對方主要場地,組員表演復雜的節目:或按00形變隊跳扭,或按X形變隊跳扭,或突出好組員表演。既有秧歌的步伐,又有舞蹈的姿韻。
10、高蹺:有大(1.5米)、中(1米)、小(0.8米)三號。其製作:先把胳膊粗的木棍刨光,把上端40厘米劈扁,然後鑿安一橫撐,綁一長帶。踩高蹺時,人踏在橫撐上,用長帶纏綁牢實即可。其服飾,根據戲劇的角色不同而異。如果是八個人,准備踩演兩出戲,四個人一出,這四個人各按戲劇中的角色著裝臉譜。踩跳分為一般性和表演性兩種。一般性踩跳,只按鼓點踩跳前行即可,表演性踩跳,如同在演一出戲一樣,人物已經進入角色,按角色表演、踩跳、舞蹈。
11、樂隊:把本村能吹拉的人員組成一個小樂隊,人數不限,服裝也不要求統一。行進間,吹嗩吶、笙,拉胡琴,或定時唱蒲劇、眉戶、秦腔、洛陽曲子,吹現代歌曲,都充分體現著音樂藝術,真乃是:「嗩吶笙管吹破天,豫劇曲子唱紅地」。
12、後陲:由一主罵者,化裝成丑角,騎在牛背上,由「啕氣」(「櫃中緣」里的三花臉)牽拉。牛背上的丑角,時而表演雜技藝術,玩帽子、耍小棒、轉毛巾。同時備有染紅的蘿卜,見了對方村裡的婦女,投扔過去,嚇得那些婦女亂躲亂跑,以諷刺不正經的女人。
當天下午,當探馬到對方村跑兩次後,第三次帶上由以上組成部分組成的拜請隊,至對方村先予演一圈,意在通知對方村民:回去我們就要「出社火」。 即制桿與捏桿兩套程序。
制桿,就是讓鐵匠打制桿芯子。鐵匠根據藝人所繪的圖樣,或者根據藝人詳細釋說,把鐵燒紅、煅打而成。一個桿基本分三部分,(1)固定部分,即把桿固定在方桌、車廂內的部分,固定時可上螺絲,或用其它固定辦法;(2)外露部分,即露在外面,表現一種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象,如蛇,就得打的象蛇(出社火時再染上蛇的顏色);(3)捆綁部分,它貼近孩子腹部,須有孩子腳蹬或膝跪的地方,其高度必須過胸。如果打的太短,桿在半路會前傾後仰左斜右倒,甚至發生壞桿現象。
自從耍罵社火以來,東西常歷年都陸續添置桿芯子。有的丟失,有的被破壞,現各村僅存200座桿芯子。有的芯子已經過時了。以後再耍罵社火,根據時代的發展,必須添置新的桿芯子。
捏桿,就是裝扮桿,其程序分為塗譜、捆綁、穿衣三部分。
根據戲目、扮演的角色,按舞台上塗臉譜的要求塗譜,如扮演包拯,就塗大花臉臉譜,如扮演蒼娃,就塗丑角臉譜,如扮演趙連就塗徐生的臉譜,如扮演青蛇就塗小旦的臉譜……
捆綁桿,異常關鍵。孩子腳蹬、膝跪在芯子的某一處,從腳至胸都要捆綁好,松緊要適度。鬆了會出現前傾後仰左斜右倒現象,半路壞桿。緊了,孩子受不了,行至半路,會大哭大叫,要求松綁。
桿捆綁好後,藝人這里捏捏,那裡捏捏,檢查綁的松緊、勻稱,「捏桿」由此得名。桿捏的好壞,將充分體現藝要手藝的高低。若桿捏不好,衣服穿後定會出現很多不協調的地方。
穿衣,根據角色而定。原來,古代人穿著現代衣,或者穿衣不符合身份,會被罵者抓住把柄,後來,每座桿都非常小心,穿衣盡量符合角色要求。在封建社會里,婦女纏足,三寸金蓮,使得桿上的小女也穿著一雙小綉鞋。現在逐漸趨向大足大鞋。
以前西常有「穿心桿」而東常沒有,自從西常的女子嫁到東常,東常才知道穿心桿的製作竅道。因此,兩村不約而同地規定:「傳男不傳女」,捏桿時不準女子在跟前。
桿的種類繁多,式樣齊全,各有名桿。東常村寨子的「二人過梁秋」,南城子的「竹桿秋」,北城子的「船桿」,南巷的「軟梢桿」,都頗有名氣。西常村的「穿心桿」、「四人桿」、「四人過梁秋」,名聲斐然。一根木棍從孩子腹部穿過,前後兩人抬著前進。其實是一根鐵棍,中間是個大卡子,卡住孩子腰部,鐵棍一纏,衣服一穿,好象真的從孩子心部穿過。
當拜請隊趕赴對方村拜請時,本村捏桿就開始了。在一個空院子或空園子內,四周圍篷,不讓外人偷看。兩個或四人抬著,其他跟在一旁,准備更換。旁邊還有兩人,手持一長竹竿,上端安一半月形的扶手,有的直接撐住桿上孩子的腋部,以防萬一。上桿一般讓4—7歲的孩子上,太大了,抬著重也不好看,太小了,不懂事容易哭叫。從桿的數量上看,東常村大人多,數量占優勢,但西常也不甘心落後,一是以短小精悍來制勝,二是到外村借人抬桿。從前,桿都固定在方桌上,現有有不少桿固定在拖拉機的車廂內,這樣就大大減輕了人的負擔。 出社火的時間,一般在當天下午3-5時。太早了,准備不好,太晚了,社火耍不完。
白天的社火表演由拜請隊、出桿隊以及其他表演節目、後陲子等組成。
出社火的路線,東常從廟前開始,往西通過套巷至大場處,表演、炫耀一圍,再返回廟前;西常從供銷社門市部處開始,往北拐向北套巷,在西北空地表演、炫耀一圈,再返回去。
當拜請隊返回到捏桿場所附近時,捏桿處鞭炮齊鳴,驅逐魔怪以保吉祥。由總指揮站在路口處,有計劃地把捏好的桿夾在總隊中間,按指定路線進行。
東西常罵社火濃縮遠古文明精華,對研究華夏文明史起源和不同時期人文習俗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東西常罵社火對提高村民整體素質,村風文明,社會風氣好轉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隨著東西常罵社火知名度的不斷提高,東西常罵社火已經走出村子,被多處邀請到外地表演,平均每年產生經濟效益10萬元以上,拉動了農民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繁榮。
東西常耍罵社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耍罵社火這一民間綜合藝術將會注入新的活力,不斷創新、完善,定會綻放出更加燦爛奪目的花朵。

⑵ 嗩吶喪事出殯專用曲有哪些

嗩吶喪事出殯專用曲:

1、嗩吶獨奏《一江風》

2、嗩吶曲《黃河情》

3、嗩吶獨奏豫劇《秦雪梅弔孝》

4、嗩吶母親

5、嗩吶父親

6、哀樂

7、嗩吶悲調曲

8、嗩吶哭皇天

9、嗩吶悲曲

10、嗩吶獨奏朝陽溝

嗩吶使用環境:

在民間,嗩吶有著深厚的根基,一般百姓家舉辦婚喪壽慶、喬遷新居、過年過節時都要請幾個嗩吶手來慶賀熱鬧一番,發展到今天,送子參軍,開張剪綵也要請嗩吶樂隊,廣泛應用於民間的婚、喪、嫁、娶、禮、樂、典、祭及秧歌會等儀式伴奏。

⑶ 小時候看的一部外國電影裡面有個男的吹嗩吶就會變出來一個美女

我也想找到這部電影,小時候對這個情節印象特深!

閱讀全文

與大足哪裡有美女吹嗩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540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289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2059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1068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893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836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798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188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540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765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2115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702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610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098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246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660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898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2060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118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