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朝姜白石《詠元宵》每一句詩的表達的意思!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你說的是這些詩嗎?
說真的,姜夔的詩果然遠遠不如他的詞啊。
第一首詩,其實很多詩都是這樣的手法,先寫景,然後抒情,抒情的最高境界,無外乎是,通篇詩詞,無一字表露感情,但讀者閱之,必能感其情感——有人或許會說這不是婉轉嗎?好聽點叫婉轉,難聽點就是故意繞圈子,實際上,中國傳統向來如此——舉一個例子,中國繪畫是什麼?寫意!西方繪畫是什麼?寫實!
前兩句「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中規中矩罷了,後兩句就是抒情的了,風雨夜深人散盡,什麼意思呢?就是他白石道人自命清高,老子就是這樣!你們他媽都滾吧!我一個人清凈——嘴巴硬?沒用!世人都一樣,表面上比頭牛還倔強,內心誰人不希望快樂團圓使自己理想實現呢?
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宋朝那群詞人,得意的少失意的多,得意的我想晏殊算一個,所以他的詞雖有悲,卻更有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以婉約為主、以豪放為輔,普通人只能看到其中的悲,西風凋碧樹,你說可憐不可憐?獨上高樓,這個獨字又能顯現,然而筆鋒一轉,望盡天涯路!老子雖悲、可更壯闊!簡稱「悲壯」!
姜夔自然不是晏殊,他是一個失意人,失意人很多,蘇大鬍子、辛小屁孩都是失意人,東坡嘛,喜歡講人生,稼軒嘛,喜歡「壯悲」,意思是,老子和你晏殊不同,晏殊是婉約派的,以婉約為主,老子是豪放派的,雖然也有婉約之意,但還是豪放為主,所以叫「壯悲」而不是「悲壯」
姜夔,是詞中狷者,蘇軾稼軒則是詞中狂者,狂狷二者,是對立的,但也是等同的,意思是,你別以為你狂我狷就比我高人一等!
風雨夜深人盡散,有不甘的味道,誰人懂我的這種意思,好聽點就抒發,難聽點就叫裝!不過想想,古代這群人裝的是少數,不像現代人,古代人有時候連 飯都吃不飽,抒情不應該?現代人能吃飽飯沒有戰爭,還不知道滿足,只知道裝 筆 無病呻吟,可笑可笑!
孤燈猶喚賣湯元——如果是裝的人寫的,也是一種極高明的裝,孤燈猶喚賣湯元,意思是,老子肚子餓了,但老子是誰?豈能單純的肚子餓?這孤燈是誰?孤燈當然不是人,只是一盞燈,他本來沒有感情的,但姜夔硬要賦予他感情(註:中國詩詞當中,很容易給各種物件、不管是生物還是非生物,是皇帝他娘偷情的對象還是綠帽子的千年王八萬年龜,一件死物都能抒發情感,這在詩經中叫 興),孤燈啊孤燈,看你也是個處男燈那麼可憐,和老子一樣可憐,但老子好歹破處了,你小子跟我同病相憐,那把這個賣湯圓的叫來,我請你吃湯圓我們兩個人就搞基吧!
看看,其中的凄涼不言而知。
這賣湯圓的,為了賺錢養家也不容易,大半夜還擺攤,唯有孤燈相伴,孤燈說:我是老闆的,你他媽滾!然後姜夔更加孤獨。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第一首嘛,是第一人稱,雖然不怎麼看見,但都賦予著詩人的情感,第二首嘛,上帝視角,坐看人間風雲變態。
一般來說,按《人間詞話》的說法,一個是有我之境,一個是無我之境,不要以為無我勝有我,兩個都是一樣的。
也可以說,一個是造境,一個是寫境。
舉一個例子,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果斷造
寫嘛,就是遵守客觀的
明天再說,老子困了!
2. 描寫女子美麗笑容的詩句
這一句的解釋是:手指纖纖如嫩荑,皮膚白皙如凝脂,美麗脖頸像蝤蠐,牙如瓠籽白又齊,額頭方正眉彎 細。微微一笑酒窩妙,美目顧盼眼波俏。
3. 請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出自何處作者及詩的意思。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原文: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譯文:
薄霧彌漫,雲層濃密,日子過得郁悶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卧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此時此地怎麼能不令人傷感呢?風乍起,卷簾而入,簾內的人兒因過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黃花還要瘦弱。
(3)掀起簾子看到美女的笑容是什麼詩擴展閱讀:
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把酒賞菊的情景,烘託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
「薄霧濃雲愁永晝」,這一天從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滿著「薄霧濃雲」,這種陰沉沉的天氣最使人感到愁悶難捱。外面天氣不佳,只好待在屋裡。永晝,一般用來形容夏天的白晝,這首詞寫的是重陽,即農歷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時令,白晝越來越短。
還說「永晝」,這只是詞人的一種心理感覺。時間對於歡樂與愁苦的心境分別具有相對的意義,在歡樂中時間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則感到時間的步履是那樣緩慢。一個人若對「薄霧濃雲」特別敏感,擔心白天總也過不完,那麼,她的心境定然不舒暢。
李清照結婚不久,就與相愛至深的丈夫趙明誠分離兩地,這時她正獨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長難捱了。這里雖然沒有直抒離愁,但仍可透過這層灰濛蒙的「薄霧濃雲」,窺見女詞人的內心苦悶。「瑞腦消金獸」一句,便是轉寫室內情景:
她獨自個兒看著香爐里瑞腦香的裊裊青煙出神,真是百無聊賴。又是重陽佳節了,天氣驟涼,睡到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對比夫婦團聚時閨房的溫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上片寥寥數句,把一個閨中少婦心事重重的愁態描摹出來。
她走出室外,天氣不好;待在室內又悶得慌;白天不好過,黑夜更難挨;坐不住,睡不寧,真是難以將息。「佳節又重陽」一個「又」字,是有很濃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達了她的傷感情緒。緊接著兩句:「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紗帳內獨寢,難免有孤寂之感。「半夜涼初透」,不只是時令轉涼,而是別有一番凄涼滋味。下片寫重陽節這天黃昏賞菊東籬、借酒澆愁的情景。把酒賞菊本是重陽佳節的一個主要節目,大概為了應景,李清照在屋裡悶坐了一天。
直到傍晚,才強打精神「東籬把酒」來了。可是,這並未能寬解一下愁懷,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瀾。重陽是菊花節,菊花開得極盛極美,她一邊飲酒,一邊賞菊,染得滿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在異地的親人。
「有暗香盈袖」暗示詞人高潔的胸襟和脫俗的情趣。同時也流露出「馨香滿懷袖,路遠莫致之」的深深遺憾。這是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的思念。她實在情不自禁,再無飲酒賞菊的意緒,於是匆匆回到閨房。
「莫道不消魂」句寫的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斗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作結,取譬多端,含蘊豐富。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成為全篇最精彩之筆。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
「莫道不消魂」,直承「東籬把酒」以「人擬黃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合。「簾卷西風」一句,更直接為「人比黃花瘦」句作環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像出一幅畫面:
重陽佳節佳人獨對西風中的瘦菊。有了時令與環境氣氛的烘托,「人比黃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託,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4. 解釋:唐詩《陌上贈美人》 請教高人
詩的表面意思其實是很簡單的,但裡面卻包含著很深層的意思.既然你不求深的只求淺的,我就當翻譯古文幫你翻譯下:
我騎著俊馬神氣的踏著落下來的花瓣前行,
我手上垂下來的馬鞭簡直可以拂到"五雲車"(傳說神仙駕駛的車輛).
美女見到我的時候掀起用珠子的門簾笑起來.
她們指著紅樓告訴我,那就是她們的家.
第一句,把自己比喻成俊馬,把美人比喻成落花,為下面的人物出場做准備.作者有點輕佻的意思,把自己比喻成俊馬,也可以理解為英雄之類的,把美人比喻成落花,任人採摘.
也有可能作者是純粹的為了營造一種和諧的浪漫氣氛.
第二句就開始寫自己是如何的瀟灑具有英雄氣概.可跟神仙比.也是李白慣用的浪漫手法.
第三句,開始寫美人,在路上遇到美人,美人沖自己的一笑.互生情誼.
為最後的一句作鋪墊,以免讓人覺得突兀.
第四句,轉換角度,用第三人稱的手法告訴看官們!美人邀請他去她家...
因為這句話,如果用作者的第一人稱寫出來可能人們就會覺得是作者在想入非非,用第三人稱讓人感覺,哇,他真幸福.增加了事情的可信度,這是一妙處.
其實這首詩在李白的詩裡面算不上什麼佳作,只能算是小詩,簡單的敘事.只是情節簡單但生動.這就是這首詩最值錢的一處.
個人鑒賞心得.
5. 晚逐香車入鳳城,東風斜揭綉簾輕,漫回嬌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計是,便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
黃昏時分,春遊抵暮而歸之人絡繹不絕,香車輾轉,輕雷滾動,馬蹄輕快,銅鈴聲聲。入京的官道上,一匹白馬追隨一輛香車,由遠而近賓士而來。
「晚逐香車入鳳城」,鳳城這時是指都城。一個騎馬游春的少年郎在黃昏時分的回城途中,看到一個美麗女子坐在一輛香車上。於是他就追著這輛載著美人的香車進了城。
「東風斜揭綉簾輕」,東風是指春天的風,女子坐著的香車有簾子。多情的東風溫柔地吹來,輕輕斜斜地掀起了那張紫色綉簾,少年騎馬一直在旁邊追著香車,所以女孩子「慢回嬌眼笑盈盈」,帶著笑意看這個遊冶少年。這笑是覺得有趣好玩,還是鼓勵和愛慕?總之令騎馬少年怦然心動。他盯著車中少女的如花嬌顏,如同被攝去了魂魄的木偶,竟是痴痴忘情,不知身何所之。饒是如此,他卻不敢跟女孩子打招呼,由於古代法度森嚴,「男女授受不親」,所以男孩子就有了「消息未通何計是」的嘆息。他沒有好辦法,又不忍離去,「便須佯醉且隨行」就只能裝著喝醉了,厚著臉皮一直追,「依稀聞道太狂生」,隱約聽到女孩子在車里罵了一句「他簡直是發瘋了。」
唐朝街頭那一刻萍水相逢的追逐,在韻腳鏗鏘的美麗詞句中瞬間凝固下來,令唐朝的風情永不落幕。
詞中的「鳳城」指京城,帝王所居之城。杜甫《夜》詩:「步蟾倚杖看牛斗,銀漢遙應接鳳城。」仇兆鱉注引趙次公曰:「秦穆公女吹簫,鳳降其城,因號丹鳳城。其後言京城曰鳳城。」
「依稀聞道太狂生」,好像聽到車中女子責怪說:「簡直太瘋狂了!」太狂生:大狂妄了。生,語尾助詞,詩詞中常用,乃唐宋口語。李白《戲杜甫》詩:「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這首詞寫一少年騎馬追隨一輛女子乘坐的香車,一直回到都城的顛狂舉動。李冰若在《栩庄漫記》評道:「子澄筆下無難達之情,無不盡之境,信手描寫,情狀如生,所謂冰雪聰明者也。如此詞活畫出一個狂少年舉動來。」其實,此詞妙處在於生動地寫出了晚唐時代城市青年談戀愛的一種奇特方式,使人對古代社會生活細節有了某種近乎直接的觀察。
在張泌這首詞里,那年暮春,東風揭開了女子香車的綉簾,嬌眼中對那騎馬少年郎滿是盈盈笑意。膽大的少年郎假裝喝醉了酒,隨車追逐,爭取答訕,以通「消息」;而車上姑娘對此種近乎狂誕的追求卻欲拒還迎,心情復雜,忽而是「慢回嬌眼」,忽而低聲嬌嗔。這樣有聲有色有趣的唐代民情風俗畫並不多見。這種春日裡的風花雪月,這唐朝女子對於少年郎笑罵嬌俏,也說明唐朝民間風氣和女子觀念還是比較開放的。
唐宋多有游春踏青的盛會,從元宵夜到寒食、清明,中間至少還有二月二日挑菜節,和三月三日的上巳等。年輕男子錦衣輕裘,白馬雕鞍,揚鞭出行,賞花踏青。久未出閨閣的女子便乘坐香車出行。她們雖坐車內,偶爾也會拉開帷幕欣賞美景,露出紅顏香腮,妙目流盼。古時青年男女並沒有社交自由,少年們看到自己中意的人,就只能騎著馬追隨,這就是「隨車」或「逐車」。逐車、隨車過程中,雙方眉來眼去,情生意動。如李白:「白馬驕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雲車。美人一笑搴珠箔,搖指紅樓是妾家。」白馬少年氣宇不凡,以鞭拂車,頗為大膽。韓愈也有詩雲:「直把春償酒,都將命乞花。只知閑信馬,不覺誤隨車。」騎馬閑行,終至隨車,一見鍾情。
這位少年色膽不小,對姑娘尾追不舍,魯迅稱其舉動為「唐朝的釘梢」:「『釘』者,堅附而不可拔也,『梢』者,末也,後也。」(《二心集·唐朝的釘梢》)
6. 河圖的傾盡天下,有什麼背景故事么
歷史上沒有這個人物。河圖《傾盡天下》的背景故事:
周帝白炎死在稱帝十載後的一個雪夜。這個草莽出身的皇帝不喜奢華,逼宮奪位後便廢棄了前朝敬帝所建的華美宮室,而每夜宿在帝宮內的九龍塔,死時亦盤膝在塔頂石室幾案前的蒲團上,正對著壁上一幅畫像。倘有歷過前朝的宮女在,定會認出,那畫上顏色無雙的女子,正是前朝敬帝所封的最後一位貴妃。
原來在傾國的十年之後,白炎終究追隨那人而去。他身後並未留下只言片語。於是所有關於周朝開國皇帝的謎團,都與那懸於九重寶塔之上、隱在七重紗幕背後的畫像,一並被掩埋進厚重的史書里。
(6)掀起簾子看到美女的笑容是什麼詩擴展閱讀:
《傾盡天下》是由finale作詞,河圖作曲、編曲並演唱,收錄在專輯《小樓古風精選》當中。主要講述了周朝開國皇帝白炎、前朝敬帝與前朝最後一位貴妃硃砂的故事。衍生了多個版本的MV,但只有河圖、七雪、紫堂宿三人所COS的MV獲得官方授權。
7. 描寫女子「美麗笑容」的詩句有哪些
1、《浣溪沙·香靨凝羞一笑開》宋代:秦觀
香靨凝羞一笑開,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長春困下樓台。
翻譯:香臉含羞因莞爾一笑羞容隨著消失,腰肢如柳條般擺動著相偎相挨地走著,春天白日太長倦意濃厚而走下樓台。
2、《長恨歌》唐代:白居易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翻譯:她回眸一笑時,千姿百態、嬌媚橫生;六宮妃嬪,一個個都黯然失色。
3、《十五夜觀燈》唐代:盧照鄰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翻譯:還有美麗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4、《浣溪沙·閨情》宋代:李清照
綉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翻譯:一個面容姣好的少女,她的笑容像荷花盛開,斜墜的雲鬢,雙手襯著雪白的香腮。她的眼波靈活可動就像能說話一樣。
5、《碩人》先秦:佚名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翻譯:額角豐滿眉細長,嫣然一笑動人心,秋波一轉攝人魂。
8. 形容美女笑容詩句
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
傾國傾城
國色天香
亭亭玉立
雍容華貴
儀態大方
面若桃花
呵氣如蘭
一笑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