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食人花照片資料
食人花直徑可達1.5米,花瓣厚約1.4厘米。一朵花有5個花瓣,葉片有三四十厘米長。
食人花並不食人,其實為大王花。食人花生長在美洲亞馬孫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澤地帶。形態十分嬌艷,花形似日輪。食人花是一種神秘的植物,有著動物般的某些習性。至少要吞食十條鮮活的生命才能開出一朵花,十而有一,也就是十朵花里經過不斷的生物鮮活生命的供養才能接出一個綠色的小小果實。
每年的5-10月,是它最主要的生長季。當它剛冒出地面時,大約只有乒乓球那麼大,經過幾個月的緩慢生長,花蕾由乒乓球般的體積,變成了甘藍菜般的大小,接著5片肉質的花瓣緩緩張開,等花兒完全綻放已經過了兩天兩夜了。
(1)最可愛的食人花圖片擴展閱讀:
第一個發現食人花標本的植物學家,是法國探險家路易·奧古斯特·德尚(Auguste Deschamps)(1765年至1842年)。他是一支法國科學考察團的成員。在亞太地區遠征時,他在爪哇花了三年時間考察。在1797,他收集了現在被稱為霍氏食人花(Rafflesia horsfieldii)的一個標本。
在1798年的返航途中,他的船被送往由英國,此時正值英法戰爭時期,他的所有論文和筆記被沒收。有生之年這位考察團員沒有看到該物種被植物界確認的曙光,直到1954年這些資料才在英國自然史博物館被重新發現。
1818年,英國植物學家約瑟夫·阿諾德(Joseph Arnold)(1782年至1818年)和政治家萊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1781年至1826年,現代新加坡的創始人)收集到另一物種的標本——生長在蘇門答臘的阿諾德食人花(Rafflesiaarnoldii)。
在由馬來亞僕人帶回不久後,約瑟夫·阿諾德就去世了。萊佛士女士一直收藏這一標本,為完成阿諾德的遺願,她將已經繪製成的植物的形態和顏色的繪圖,送到約瑟夫班克斯,進行材料保存。後由銀行家羅伯特·布朗(1773年至1858年)轉至大英博物館,由常住此地的植物藝術家弗朗茨·鮑爾(1758年至1840年)研究所有材料。
❷ 大王花的習性、特點等資料
大王花是大花草科大王花屬植物,別名為大花草、食人花,一般生長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蘇門答臘等熱帶雨林中。大王花是一種肉質寄生草本植物,寄生於植物的根、莖或枝條上,無葉綠素;主軸極短,沒有葉片和地下莖,吸取營養的器官退化成菌絲體狀。
大王花的葉子退化成鱗片或著有的沒有葉子。花通常單生,輻射對稱,單性,雌雄異株,花被合生。雄蕊多數至5枚,無花絲;雌蕊由數枚合生心皮所組成。果實為漿果,種子小,種皮堅硬,有內胚乳。
大王花的生長地由於沒有四季之分,在一年中任何時候它都會冒芽,每年的5-10月是它最主要的生長季。從種子萌發到長出芽苞,這個過程往往是極其漫長的,至少需要4年時間,而且芽苞並非能立刻開花,還要經過幾個月時間,慢慢長大撐破木質表皮,發育成為小花苞。
(2)最可愛的食人花圖片擴展閱讀
大王花的發現和名稱由來:
大王花的正式中文名叫大花草,英文名叫「Rafflesia」,所以又能翻譯成「萊佛士花」,名字是為了紀念萊佛士爵士(Thomas Stamford Raffles)。萊佛士爵士是政治家,也是倫敦動物園的創始人,還是新加坡的第一任總督。
第一個發現大王花的人是法國探險家路易·奧古斯特·德尚(Louis Auguste Deschamps),他在印尼的爪哇島發現了大王花。由於如同一張血盆巨口,加上散發出令人作嘔的腐屍味道,以至於早期還被訛傳成「食人花」。
❸ 什麼是食人花它是什麼形狀有什麼特點
食人花是大王花。
食人花生長在美洲亞馬孫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澤地帶。形態十分嬌艷,花形似日輪。食人花它靠蒼蠅來傳花粉,吸取別的植物的營養來生活,所以它沒有葉子,也沒有莖.它根本沒有四季之分,所以不一定會在什麼時候冒出來。
直徑可達1.5米,花瓣厚約1.4厘米。一朵花有5個花瓣,葉片有三四十厘米長。食人花是一種神秘的植物,有著動物般的某些習性。至少要吞食十條鮮活的生命才能開出一朵花,十而有一,也就是十朵花里經過不斷的生物鮮活生命的供養才能接出一個綠色的小小果實。
(3)最可愛的食人花圖片擴展閱讀:
已知食肉植物約有400種。這類植物多為綠色植物;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個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氮的化合物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
食肉植物多數能進行光合作用,又能消化動物蛋白質,能適應極端的環境。其誘捕工具多為葉的變態。半數以上的食肉植物,其特點是花兩側對稱。有些食肉植物幾乎遍及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