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樓蘭美女的詩句
《哭吧!樓蘭!》
文/潮
風匍匐在城中,
星星只為他滴血,
粒粒塵土融成顆顆石頭。
我倒向大地,
雪白的豹子撲來,
染紅了晴空,
大地只養我這一個,
執著死亡的兒子。
今夜,
星城由我執掌,
天的盡頭, 毀滅
今夜,
世界主要哭泣,
我的眼前,蒼茫
我不怕夜的暗涌,
怎麼怕天堂荒涼?
該哭的要哭,
要死的且死。
生既無味,死又誰妨?
《我所著急的姑娘》 文/潮 到樓蘭來, 到樓蘭去。 寂寞的給世界追求, 我只有一頭太陽, 照耀血肉模糊的姑娘。 血是比長江更長的河流, 岸是比隱約更遠的遠方。 比我更著急的群星呀! 你的腳印是雛菊, 染上雲朵的清晨, 充斥著花的芬芳。 姑娘啊! 你在哪方? 今夜, 秋蟲在我的沃土裡 孤獨地生長, 該怎麼請求晨陽? 好怕, 好怕陽光溫暖了大地, 你露濕地蓓蕾過早盛放。 《我在樓蘭遇見你》 文/潮 在撒哈拉, 我不認識每一個草崗, 我還是想在樓蘭遇到你。
樓蘭,西域古國名。
樓蘭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於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沖。
國人屬印歐人種。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
樓蘭屢次替匈奴當耳目,並攻劫西漢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漢派兵討樓蘭,俘獲其王。
樓蘭既降漢,又遭匈奴的攻擊,於是分遣侍子,向兩面稱臣。後匈奴侍子安歸立為樓蘭王,遂親匈奴。
王弟尉屠耆降漢,將情況報告漢朝。昭帝元鳳四年(前77),漢遣傅介子到樓蘭,刺殺安歸,立尉屠耆為王,改國名為鄯善,遷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其後漢政府常遣吏卒在樓蘭城故地屯田,自玉門關至樓蘭,沿途設置烽燧亭障。魏晉及前涼時期,樓蘭城成為西域長史治所。
距今約1600年前樓蘭國消失,只留下處古城遺跡。樓蘭古城位於東徑89°22′22〃,北緯40°29′55〃,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處。
樓蘭國的遠古歷史至今尚不清楚。樓蘭名稱最早見於《史記》。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時,樓蘭人建立了國家,當時樓蘭受月氏統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敗了月氏,樓蘭又為匈奴所轄。
樓蘭古城位於今天中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北境,西南距若羌縣城220公里,東距羅布泊西岸28公里。這座古城坐落在東經89o55དྷ",北緯40o29ཱི"處。
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原是絲綢路上的重鎮。
據考古學家證實:塔里木盆地人類活動已有一萬年以上的歷史。盡管有眾多學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樓蘭古城的興衰與消失,至今還是個謎團,樓蘭遺址也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
樓蘭原是一個隨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通過發現的樓蘭古墓及羅布泊地區發現的大量細石器表明樓蘭人本為游牧人,絲綢之路開通後,東西方的商業往來與日俱增,給樓蘭經濟帶來空前的繁榮,域外文明尤其是漢文明傳入樓蘭才加速了樓蘭人發展城市文明。
樓蘭國始建於公元前176年,消亡於公元630年,共有800多年歷史。范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到哈密。
樓蘭城是樓蘭國前期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在絲綢古道上盛極一時。這里地勢平坦,水豐草茂,盛產魚蝦蒲葦野麻,有玉石、驢馬、馬鹿、駱駝等物產,物產富饒,人口興旺。
居民以漁獵畜牧為生。在古絲路上,樓蘭道是主要的通道,它從敦煌的玉門關、陽關,翻過三隴沙、阿齊克谷地和白龍堆,經土垠抵樓蘭古城,再沿孔雀河岸到西域腹地。
樓蘭是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十字路口,往西、往東、往南、往北可通向西域全境,形成交通網路,樓蘭是古西域交通樞紐。 歷史上,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系密切。
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
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
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
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樓蘭城是樓蘭王國前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樓蘭城依山傍水,作為亞州腹部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過重要作用。
早在公元前77年,樓蘭地區已是西域農業發達的綠洲,到了唐代,「樓蘭」卻幾乎成了邊遠的代名詞,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願將腰下劍,直為暫樓蘭」的詩句。曾盛極一時的西域重要城鎮,為什麼在公元3世紀後迅速地退出歷史舞台,這是一個至今還沒有真正解開的謎。
從樓蘭遺址發掘出的文物震驚了世界,其中有珍貴的晉代手抄《戰國策》,考古工作者還在樓蘭墓葬群中發掘出了一具女性木乃伊,經測定距今已有3000年,干屍衣飾完整,面目清秀,定名為「樓蘭美女」,其他文物有做工精細的漢錦,還有漢五銖錢、貴霜王國錢幣、唐代錢幣、漢文和會盧文殘簡等。 樓蘭古城曾是何等的繁榮昌盛,城牆的殘跡竟達八米之厚,但而今又如何?可樓蘭城究竟為何突然廢棄?除了缺水斷糧外,史家尚有兩種猜測,一是瘟疫,因發現了些屍體,但若是,為何屍體又缺手殘腿,死狀慘烈,若說是戰爭,則屍體太少。
百年來,樓蘭古城之謎無人能解。 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羅布泊探險途中,意外地發現了這座古城。
近一個世紀里,人們不畏險途,一次又一次地帶著仰慕和憧憬的心情,走進這座古城。從羅布泊北岸到樓蘭古城距離30公里,其間有近10公里的雅丹台地只能徒步行走。
倘若天氣晴朗,站在5公里外,就能看到樓蘭古城中屹立的烽燧,但5公里的路程需要走3個小時。 現存昔日樓蘭國遺址中最大的一座古城呈不規則正方形,面積約在108000平方米以上。
古城的城垣早已為風蝕水泐而坍塌,從現存的斷垣依稀可辨當初的規模,而斷垣之。
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經此地,他在《佛國記》中說,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樓蘭--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在輝煌了近500年後,逐漸沒有了人煙,在歷史舞台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紀之後,樓蘭國突然消聲匿跡。
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後,盡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
有說樓蘭的死亡,是由於人類違背自然規律導致的,樓蘭人盲目濫砍亂伐致使水土流失,風沙侵襲,河流改道,氣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減少,鹽鹼日積,最後造成成王國的必然消亡。
無論怎麼說,有一點是肯定的,給樓蘭人最後一擊的,是瘟疫。這是一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傳說中的說法叫「熱窩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樓蘭人選擇了逃亡——就跟先前的遷涉一樣,都是被迫的。樓蘭國瓦解了,人們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裡有樹有水,就往那裡去,那裡能活命,就往那裡去,能活幾個就是幾個。樓蘭人慾哭無淚。他們上路的時間,正趕上前所未有的大風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陣勢,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聲如厲鬼,一座城池在混濁模糊中轟然而散……
至此,輝煌的樓蘭古城也就永遠地從歷史上無聲地消逝了。雖然逃亡的樓蘭人一代接一代地做著復活樓蘭的夢,但是,夢只能是夢。而且,夢到最後,連做夢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樓蘭,依然是風沙的領地,死亡的王國。
樓蘭古城地處塔里木盆地東緣的羅布泊凹地中,四周被沙漠、雅丹劣地和堅硬的鹽殼所包圍,人跡罕至,環境異常的荒涼、凶險。然而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2世紀樓蘭就是西域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古樓蘭國有人口14000餘,士兵近3000,真可謂是一泱泱大國。古樓蘭地處絲綢之路要沖,扼東西交通的門戶,是漢王朝進入西域的橋頭堡。當年在這條交通線上是「使者相望於道」,交通繁忙,城市經濟繁榮,樓蘭古城有著極盛一時的歷史和燦爛的綠洲文化。奇怪的是,聲名顯赫的樓蘭王國在繁榮興旺了五六百年以後,卻史不記載,傳不列名,突然銷聲匿跡了。7世紀時,唐玄戕取經歸來,看到樓蘭國「城廊巋然,人煙斷絕」,其蕭條之景,使人頓生滄海桑田之感慨!1900年3月斯文。赫定率隊考察羅布泊,差些全軍覆沒,因而宣稱這里是可怕的「死亡之海」!1980年5月我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蒙難失蹤,更給這座古城蒙上一層神秘可怖的面紗。近年上海的「獨行俠」余純順歷時8年在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後,倒斃羅布泊荒漠,又給蔞蘭古城平添了幾分凄涼和悲壯。樓蘭古城究竟是怎樣消失的?樓蘭遺址究竟在哪裡?樓蘭的自然環境究竟有多惡劣?樓蘭有些什麼文化遺存?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外考古學家和科學家關注的問題。樓蘭也是中外探險愛好者憧憬嚮往的神秘之地。
樓蘭古城是由於自然和人為多方面的復雜原因,導致河流改道,風沙侵襲,被掩埋於大漠中的。本世紀初,因為斯文。赫定的維吾爾族向導艾爾得克為找回丟失的鋤頭,於無意中讓斯文。赫定發現了樓蘭古城,從而引起世人極大的關注,世界各國的考古家、探險者蜂湧而至,他們在樓蘭古城地區發掘的文物其價值之大震驚世界,其數量之豐難以數計。除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玉斧、石刀、石箭簇外,還有漢簡、漢文書、絲織品、木器、陶器、銅器、玻璃製品、古錢幣等等。其中以晉代手抄《戰國策》和漢錦最為珍貴。還發現了著名的「李柏文書」,並據該文書又發現了附近的「海頭」故城,並發表了一些專著。1927年中國考古學家黃文弼也到樓蘭發掘考察,出土了大量文物,發表了專著《羅布淖爾考古記》。中外學者盛贊樓蘭是一個埋藏在「沙漠中的寶地」,是歷史遺落下來的「博物館」、「東方的龐貝城」,解放後,我國組建過多批現代化的考察隊伍真誠樓蘭考察,現清楚查明,樓蘭古位於東經80度55分12秒,北續40度30分57秒與附近城鎮的直線距離為西北距庫爾勒市344千米,西南距若羌縣城330千米,古城佔地12萬平方米,略成正方形,邊長約330米,用泥土、蘆葦、樹枝相間修築的城牆仍依稀可辨。一條大致西北——東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貫城中,將古城分成東北、西南兩區。東北區僅存佛塔及其附近建築,佛塔殘高10。4米,系用土坯、糯米漿、柳條砌築,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築物。西南區有當時的官署——三間房遺址與一些小院落。古城內,蓋房用的胡楊木樑、檁、椽等木構件,比比皆是,其中不少還鑿了眼,刻上了花紋,顯示了相當的工藝水平。古城及其周圍還有古烽燧、糧倉、古墓等遺址。在樓蘭古墓溝還出土了3800年前的干屍——「樓蘭美女」。樓蘭古城內目前尚遺存陶片、氈片、古銅錢、古兵器、絲綢碎片等眾多文物,只需你在地表稍事尋找和挖掘,你就可能成為一名「考古發現者」。
神秘的樓蘭強烈刺激著國內外遊人的探險慾望,近年來國內外掀起了一股樓蘭探險熱潮,各國探險隊紛至沓來,其中尢婁日本朋友熱度最高。1998年春節數十名上海探險者踏著上海獨行俠余純順的足跡來到樓蘭,在東方「龐貝城」渡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新年,個個激動無比。
樓蘭探險異常艱險,地表崛起的鹽殼和錯綜復雜的風蝕「雅丹」地貌,極其艱隊難行,越野車每小時平均只有前進二三千米,平均每兩分鍾汽車就得轉三個急彎。羅布泊地區的地貌廣達3500平方千米,是古城的一大天然屏障。這里天氣冷熱變化急劇,夏季午後氣溫上升至攝氏三四十度,燠熱難耐,而凌晨氣溫又可下降到0度以下,奇寒無比。羅布泊地區年降水量僅10毫米左右,而蒸發量可達3000多毫米,蒸發遠超過降水二三百倍,奇旱無比。這里風沙肆虐,沙暴滾滾,堪稱禁區。然而有險才有奇,神奇的羅布泊、險峻的雅丹龍城地貌以及各種沙漠奇景為樓蘭探險倍增了許多新奇刺激,足令探險者終身難忘。
呵呵在孔雀河下游的鐵板河三角洲,曾發現了一片墓地,墓中出土有一具中年女性干屍,體膚指甲保存完好。
她有一張瘦削的臉龐,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頭發披肩。她身上裹一塊羊皮,毛織的毯子,胸前毯邊用削尖的樹枝別住,下身裹一塊羊皮,腳上穿一雙翻皮毛制的鞋子,頭上戴氈帽,帽上還插了兩枝雁翎,被世人稱為「樓蘭美女」。
經用她身上的羊皮殘皮做碳14鑒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屍。她是誰?為什麼會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就成為考古界的謎。
「樓蘭美女」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年代最早的一具,距今約有4000年歷史。眼大窩深、鼻樑高窄、下巴尖翹的「樓蘭美女」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
然而,關於此屍所代表的人群具體屬於何種種族類型以及他們生前是當地土著還是從他處遷徙而來等問題至今在考古界仍眾說紛紜。 清秀的娥眉,深邃凹陷的雙眼,薄唇輕抿,俊美而憂郁。
樓蘭古國 當斯文赫定宣布自己找到了傳說中的樓蘭的時候,我們可以想見整個世界驚訝的表情。
也許以前羅布泊是個水源充足的肥美之地,但現在它只剩下灼熱的風沙和鬼裂的土地。不過就在這里,樓蘭——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輝煌了近500年。
樓蘭王國是羅布泊附近一個半耕半牧的弱小國家。絲綢之路開通後,它開始繁榮起來,成為中西交通的樞紐。
各種文化在這里不斷碰撞交匯,在東西方激起一道道漣漪。從古城遺址包括10.8萬平方米的城區面積和東郊墓地、周圍寺院民居遺址、樓蘭貴族墓地等可以看出它曾經的繁盛。
但公元3世紀後,曾盛極一時的西域重鎮在迅速而悄然地退出歷史舞台,直到一千七百年後的今天,還保持著她「謝幕」時的姿態,令人恍忽覺得歷史就發生在昨天。 推薦理由: 羅布泊本身就是一個探險的好去處,嚴酷的環境對幾乎所有探險愛好者來說都是一個莫大的挑戰。
再加上莫測的樓蘭遺址、樓蘭美女等,地理的變遷和歷史的滄桑必定會使人獲得升華。對於親歷者來說,這絕不僅僅是一段普通的旅程。
樓蘭是早已沉落在沙漠深處的廢墟。荒煙白草,不見人類生活的氣息。
只是最近20年來,它又成了頻繁見之於報紙、雜志的亮點和人們尋求、嚮往的所在。不僅中國人希望能有機會進入樓蘭,一睹其廬山真面目;更有許多外國友人不怕關山萬里,飛越重洋,克服各種難以言說的困難來到新疆,穿沙漠,踩戈壁,想方設計進入樓蘭,以此作為人生的最大滿足。
有專家們指出,孔雀河與車爾臣河匯入塔里木河,經庫魯克河流入羅布泊。羅布泊是古樓蘭的生命之源,羅布泊的遷移,使樓蘭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導致了氣候惡劣,樓蘭人繼續留在這里只可能坐以待斃,於是他們只好棄城別走,樓蘭古城也就在歷史上消失。
許多學者也認為,古樓蘭的衰亡是與社會人文因素緊密相連的,我國古書記載樓蘭古國的最後存在時間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這正是我國歷史上政局最為混亂的時期,北方許多民族自立為藩,相互戰爭。而樓蘭正是軍事要沖、兵家必爭之地。
頻繁的戰爭、掠奪性的洗劫使樓蘭的植被和交通商貿地位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而沙漠邊緣的古國,喪失了這兩個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
於是,它就變成了今天滿目黃沙、一片蒼茫的景象。 但樓蘭被遺棄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專家學者們還在探索…… 樓蘭古國消失之迷 樓蘭古城遺址是全國重點丈物保護單位,位於東徑89°55′22〃,北緯40°29′55〃〃,若羌縣境內羅布泊以西,北距孔雀河故道南岸16公里,東距羅布泊北岸28公里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樓蘭佛塔和「三間房」成為樓蘭遺址的標志,古城遺址包括城區面積10.8萬平方米和東郊墓地MA、HB、周圍寺院民居遺址及樓蘭貴族墓。1901年3月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維吾爾向導奧爾得克的幫助下發現了樓蘭古城,從挖掘出上的佉盧文簡牘「kroraina」一詞推定古城原名樓蘭。
歷史上,樓蘭是西漢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張騫通西域後,樓蘭成為東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
魏晉之時,西域長史駐樓蘭城,使之成為西域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古絲綢之路南、北兩道早些時候就從樓蘭分道。
樓蘭城作為亞洲腹部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漢朝、匈奴和周圍一些游牧民族國家經常為爭奪樓蘭進行大規模戰爭。
樓蘭被人們稱為「一塊緊張的世界史的紀念碑」。曾盛極一時的西域重鎮在公元3世紀後迅速地悄然退出歷史舞台,直到一千七百年後的今天,還保持著她「謝幕」時的姿態,令人恍忽覺得歷史就發生在昨天,這一切至今還是個沒有真正揭開的謎底。
到了唐代,「樓蘭」就幾乎成了邊遠的代名詞。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的詩句。 樓蘭王國的歷史還遠不是一個樓蘭古城所能揭開的。
根據孔雀河故道下游太陽墓地和小河 5號墓地出土的干屍,考古專家向人們揭示了樓蘭的歷史:上溯4000年左右的一段時期,樓蘭地區生活著一支以游牧為生的金發碧眼的原始歐洲人種,他們留下幾具干屍,就神秘地走了。 其後的2000多年,樓蘭找不到一絲痕跡,史書中也沒有半點墨跡。
漢一晉時期,樓蘭地區出現了蒙古人。這時的樓蘭演繹出農業文明,並以其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傳遞著東西方文明。
而在晉代之後的1500年,樓蘭再次消失得無影無蹤,直到100年前,人們才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東緣,偶然看見了樓蘭殘破的城牆和佛塔。 有的學者認為:斯文·赫定發現的這個樓蘭古城既不是早期樓蘭王國的都城,更不是樓蘭改國名為鄯善後的國都(扌於)泥城,因為樓蘭古城碳 14測定的年代不早於東漢。
斯坦因在黃文弼發現的土垠遺址西南不遠處發現了一座漢代古城(編號LE城),新疆考古研究所稱其「方城」,位於羅布泊北岸之西,鐵板河末流的河網地帶,「方城」距離樓蘭古城24公里,北京大學林梅村教授認為這是早期的樓蘭都城。 當時的樓蘭王國還是羅布泊附近一個半耕半牧的弱小國家,絲綢之路開通後,樓蘭成為中西交通的樞紐。
由於樓蘭王安歸與匈奴勾結,不斷地在絲綢之路上劫殺漢使,漢朝大將軍霍光便派傅介子前往西域刺。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見諸文字的古樓蘭王國,在絲綢之路上作為中國、波斯、印度、敘利亞和羅馬帝國之間的中轉貿易站,當時曾是世界上最開放、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
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卻一夜之間在中國史冊上神秘消失了,眾多遺民也同時「失蹤」。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多年來這一直是個難解之謎。
樓蘭是中國西域古絲綢之路上一個強悍的小國。早在許多年前就存在,一度十分繁榮。
可是在公元3世紀後,樓蘭國卻神秘地消失了,樓蘭王國的興亡和它邊上的羅布泊一起,成了一個巨大的謎。 1988年10月2日,中國和日本組織了一支聯合探險隊,到達沙漠之中的樓蘭遺址,目的是解開這個在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消失了的神秘古國之謎。
探險隊從敦煌啟程,進入沙漠,在沙漠中發現了佛塔和房舍的殘跡。遭受風沙侵蝕的佛塔、房舍、牆壁和日常用具等,在星空中展現了往昔的容貌。
在此,探險隊對樓蘭消失之謎獲得了一些初步的線索。 樓蘭總共有12個村,幾萬人左右,在部落首領領導下,平安快樂地生活著。
可是就在1000多年前發生了一次瘟疫,許多樓蘭人在病魔中失去了生命,一部分倖免於難的人就向南面的夏康利遷移到米蘭。從此以後樓蘭國便消失了。
這僅是實際的考察,真正的樓蘭消失之因,仍是一個謎。 古國樓蘭 樓蘭古城殘跡 樓蘭王國位於今天中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樓蘭古城現所在的位置即東經89°55′22〃,北緯40°29′55〃處。古城佔地十一萬平方米(內城),樓蘭塔高十點四二米,塔基南北長近二十米,東西寬十八點六米。
樓蘭塔現存殘高度可分九層建築,一至三層為夯土築,第三層中有碎夾沙陶片,第四層夯土中夾有土坯塊,土塊長五十八厘米,寬三十五厘米,厚十厘米,上五層全部用土塊壘砌。 在每層土坯塊壘砌之間,夾有十至十五厘米的細紅柳枝。
自第五層有長約一米的木方暴露塔外。木方上鑿有眼孔,是用來連接其他塔內木方,目的是加固塔的高度與堅固的強度而用。
緊靠塔身東側有土塊壘砌的土台,土台與塔身之間有坡道可以上下走動。土台中間橫壓直徑三十厘米的木頭和一些長方木。
佛塔南面的平台地上有許多散亂建築倒塌的大木框架,木頭有卯榫,上壓有紅柳枝夾蘆葦編制的敷草泥頂皮與牆壁。 樓蘭王國最早的發現者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
1900年3月初,赫定探險隊沿著乾枯的孔雀河左河床來到羅布荒原,在穿越一處沙漠時才發現他們的鐵鏟不慎遺失在昨晚的宿營地中。 赫定只得讓他的助手回去尋找。
助手很快找回鐵鏟甚至還揀回幾件木雕殘片。赫定見到殘片異常激動,決定發掘這廢墟。
1901年3月,斯文·赫定開始進行挖掘,發現了一座佛塔和三個殿堂以及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錢、一封盧文書信等大批文物。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台一起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這就是令世人震驚的樓蘭古城。
樓蘭原是一個隨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通過發現的樓蘭古墓及羅布泊地區發現的大量細石器表明樓蘭人本為游牧人,絲綢之路開通後,東西方的商業往來與日俱增,給樓蘭經濟帶來空前的繁榮,域外文明尤其是漢文明傳入樓蘭才加速了樓蘭人發展城市文明。
歷史上,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系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
《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
」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
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
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樓蘭城是樓蘭王國前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樓蘭城依山傍水,作為亞州腹部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早在公元前77年,樓蘭地區已是西域農業發達的綠洲,到了唐代,「樓蘭」卻幾乎成了邊遠的代名詞,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願將腰下劍,直為暫樓蘭」的詩句。
從樓蘭遺址發掘出的文物震驚了世界,其中有珍貴的晉代手抄《戰國策》,考古工作者還在樓蘭墓葬群中發掘出了一具女性木乃伊,經測定距今已有3000年,干屍衣飾完整,面目清秀,定名為「樓蘭美女」,其他文物有做工精細的漢錦,還有漢五銖錢、貴霜王國錢幣、唐代錢幣、漢文和會盧文殘簡等。 樓蘭古城四周的牆垣,多處已經坍塌,只剩下斷斷續續牆垣孤伶伶地站立著。
城區呈正方形,面積約十萬的平方米。樓蘭全景曠古凝重,城內破敗的建築遺址了無生機,顯得格外蒼涼、悲壯。
俯瞰樓蘭古城,城中東北角有一座烽燧,雖然經過歷代不同時期的補修,但依然從它身上可以看出是最早漢代建築的風格 三間房」遺址 烽燧的西南是「三間房」遺址。 這座100的平方米的房屋,建築在一塊高台上,內。
『貳』 女書的起源
關於女書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
「女書」文字記錄的是江永土話基礎上的婦女群體語,一般人認為它屬漢文異形字。但它是否屬「漢字文化圈」,則有分歧。有人以「女書」有近半數字元是從漢字蛻變而來為據,認定它是借源於方塊漢字的一種「變異」的系統再生文字。反對者則認為,筆畫及其組合結構的異同,是判定不同文字之間有無源流關系的直接依據。「女書」與漢字楷書相比,基本筆畫不同,筆畫結構和語言功能都迥異有別,而且「女書」中遺存的象形字、會意字均與甲骨系文字大相徑庭,因此「女書」文字的源頭絕非普通漢字。
「女書」究竟源於何時,何地,海內外眾多學者的探索勾起人們久遠的聯想。有人根據當地婦女賽祠的花山廟興起在清代中期,結合發現最早的「女書」實物,推測「女書」起源於明末清初。
有人以「女書」中存在與壯、瑤等民族織錦上的編織符號類同的字元為據,認為「女字的構成源於百越記事符號」。有人根據「女書」中大量與出土刻劃符號、彩陶圖案相類似的字元,認為其起源的時間、空間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形成於秦始皇統一中國文字之後。
有人依據「女書」文字與原始古夷文的基本筆劃,造字法類同,認為它是舜帝時代的官方文字。有人根據甲骨文和金文借字在「女書」字匯明顯存在的特徵。認為女書是一種與甲骨文有密切關系的商代古文字的變種。
也有人認為現代「女書」是古越文字的孑遺和演變。這種觀點認為:象形字、會意字是文字體系中最早產生的文化現象,是文字創造者所處生活環境和社會文化的直接反映。根據「女書」象形字、會意字構成中反映的文身習俗、「干欄」住宅建築特色、稻作文化及鳥圖騰文化現象。
此外,一些專家考察「女書」流行地區的地理,歷史,人口民族成份和民風民俗狀況,認為「女書」是受民族融和、移民文化影響的古老瑤族文字。瑤族曾有自己地語言,但是否曾有自己的文字,這正是學術界一直在探討的問題。關於女書的起源,學者眾說紛紜,民間傳說也不是一種,在江永流傳較為廣泛的有四種:
第一種
相傳女書是瑤姬借用天書改編過來的
瑤姬是誰?瑤姬是王母娘娘的幺女,名叫幺姬。後因下凡游覽人間,迷戀上江圩普美村的秀麗風光,便偷偷地住了下來。因王母娘娘的仙境叫瑤池,因此她告訴凡人:她的名字叫瑤姬。
瑤姬不僅花容月貌,而且聰明伶俐,深得王母寵愛。平時瑤姬的言行舉止,活潑任性。她要做的事,誰也不敢阻攔,就是王母也得讓她三分。一天清晨,宮女們都未曾起床,瑤姬卻早已梳洗完畢。掀開霞帳,推窗啟戶,只見人間一派明山凈水,鳥語花香,田園阡陌,泉美林秀,炊煙裊裊,人流熙熙攘攘,比起天宮要自由得多。瑤姬早想離開煩悶的天宮,尋一清靜處逍遙自在。如今下界的美景展眼前,撩得她心神激盪。她決計到那裡去探個新奇。於是瑤姬離開了天宮,足踏祥雲,飄飄然下到一個地方,原來是一個地廣人稀的都龐嶺腹地、風光迤麗的水鄉,這就是普美村。瑤姬與下界的人語言概不相通,可是凡人待客特別講究禮儀。尤其是姑娘們人人心靈手巧,個個聰明能幹。雖然語言不通,但都相處甚好。
人間的姑娘們擅長描花鄉朵,紡織花帶、花被。她們織綉的綉鞋花、衣邊花、頭巾簡直比天上的彩霞還要絢麗美妙。姑娘們穿上自己紡織的五綵衣裳,燦如明霞若天仙。瑤姬佩服得五體投地,於是拜她們為師。瑤姬覺得這里的姐妹什麼都好,就是沒有文化,不識字,言不達意,意不能書。瑤姬想幫助她們提高言情記事的能力,便回到了天廷,把一套復雜的天書搬了下來。姐妹們雖然想學,但一個個目不識丁。瑤姬又把這深奧的天書一一簡化,並與女紅刺綉結合起來,用當地的土語讀唱,使這些貌若天仙的姐妹們一個個能識善寫,作詩繪畫,讀唱自如。自此,這個改變了的天書在女人中間傳遞,男人不屑一顧,也不識用,因此就定名為「女書」。
第二種
傳說很久以前,上江圩一農婦生下一個女嬰,體重九斤,故取名為九斤姑娘。九斤姑娘自幼天資聰敏,紡紗績麻,織布綉花,無所不會,無所不精。她還異想天開地造出了寫土話的女字。所以義年華在回答來訪者時說:「只聽前人講古話,九斤姑娘最聰明,女書本是姑娘做,做起女書傳世間。」
第三種
傳說宋朝時荊田村出了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名叫胡玉秀(有的說叫胡秀英),後補選入宮為妃。進宮後不久,遭冷遇,苦悶異常。她想寫信回家傾吐苦情,又怕太監發現。於是心生一計,根據女紅編了一套文字,以歌詠體寫在手絹上捎歸,並囑咐親人:要斜著看,要用土話的音來讀。於是這種文字就在婦女中傳開了。
但根據地方誌上所說,胡玉秀並非入宮為妃,而地方誌中提到她的名字,是以她的弟弟的姐姐表述。胡玉秀的弟弟進朝為官,後返老歸隱,朝廷賜一房宅。有傳言說,是為其姐,由其地方誌可看,此說並沒有根據。
第四種
傳說是盤巧創造的。很久以前,桐口出了個心靈手巧的姑娘名叫盤巧,她三歲會唱歌,七歲會綉花。她唱的歌令人陶醉,綉的花能以假亂真。後來她被官府劫往道州。為了向家人報信,她煞費苦心,根據女紅圖案造出字來,寫了一封信讓一條愛犬帶歸。同村的女友費了很長時間才把信解讀出來,從此這種文字就代代相傳下來了。難怪義年華說:「男兒有志在千里,嬌娘豈可讓須眉?」
江永女書作品一般書寫在自製的手寫本、扇面、布帕上,其作用為自娛自樂、歌堂對歌、書信往來、宗教祭祀、結拜姊妹、訴寫苦情、記傳等。江永女書作為婦女的貼身、隱私物品往往是人死書焚或隨葬,所以至今無法找到流傳三代以上或更早的作品,因而女書究竟產生於何時,其真正的淵源何在,女書與甲骨文的關系,女書與瑤族的關系等等,眾說紛紜,沒有定論,成了不解之謎。
據有關考證,「女書」起源於史前陶文,發源地應在黃河流域中、上游地區,尤其陝西省的關中地區或商縣一帶可能性更大。「女書」可能是當年居住於陝西商縣一帶的蒼梧族南遷帶到湖南江永山區的古老文字。那麼,中國文字史至少應從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階段算起,距今約有六七千年歷史,比甲骨文還要早3000多年。可以這樣說,中國史前陶文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文字。陶文考古學的年代證明「女書」的起源年代,所以,也可以這樣說,「女書」也是世界上的古老文字,而且是活到今天的文字,這不能不說是文字史上的奇跡。盡管說法不一,但有一點是相同的:江永女書是女子創造的,反映了婦女們的心態。
還有的說法是,女書是漢字和瑤族文字的變形體。由於大部分女書都因書寫者死亡,被焚燒或陪葬,所以女書為及其稀有的文字。 女書的存在,主要是由於中國過去的舊思想使當地女性不可以讀書識字:即她們所謂的「男書」,所以當地的女性發明了女書,以作為姊妹妯娌之間交流的通訊方式。而一般男子亦會把女書當成是普通的花紋而不屑一顧。女書的存在已經超過數百年。
形式和內容
舊時當地不少才情女子採用這種男人不識的女書互通心跡,訴說衷腸,將其刺綉、刻劃、戳印、書寫於紙扇巾帕女紅。搜集到的近20萬字的「女書」作品,絕大部分為歌體,其載體分紙、書、扇、巾四大類。的形式包括女書書法、纂刻、激光微雕、石雕、木雕、竹雕、明信片、女巾、女扇、女書提包等。
女書作品絕大部分為歌體,其載體分紙、書、扇、巾四大類,無論哪種承載方式都十分講究形式美。如寫在紙張上的四角多配花紋,寫於紙扇上的多插繪花鳥圖案,而織綉在巾帕花帶和服飾上的,則是精美的女紅工藝品。雖然載體不同,但字體秀麗娟細,造型奇特,古意盎然,有點、豎、斜、弧四種筆畫,書寫呈長菱形。
其內容多是描寫當地婦女的生活,還用來通信、記事、結交姊妹、新娘回門賀三朝等,文體多為七字韻文。每逢節日,女人便聚在一起,吟誦女書作品。沒有規范的教材,沒有正規的教師和學校,全憑世代用手抄寫,民間又有將之殉葬的習俗。
女書作品主要內容是寫婚姻家庭、社會交往、幽怨私情、鄉里逸聞、歌謠謎語等。也有的編譯成漢字的唱本。女書記載的敘事作品就內容而言,並非女性所獨創,但通過口頭傳承進入女書後,便成了女性心靈世界的投影。作品完全用寫實手法自敘自嘆心比天高、命如紙薄,美好意願在黑暗中化作泡影的悲苦境遇,並請出民間傳說中的神靈幫助逢凶化吉。這些作品的女主人公不僅都是個性張揚的「女強人」,強烈要求和男性地位平等,而且她們極端厭棄鄙視男性所熱衷的功名富貴。 《女書傳奇》,歐陽紅艷編著,永州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董石桂主編,山東省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是《永州這本書》叢書之一。永州市文聯限量發售。內容如下:
一、「女書」之鄉
(一)江永縣及其「三千文化」
(二)「女書」的分布與發掘
二、「女書」探奇
(一)「女書」的產生及其本質特徵
(二)世界上獨特的女性文字
三、女書習俗
(一)做女紅
(二)坐歌堂
(三)結姊妹
四、「女書」藝術
(一)「女書」的文學特色
(二)「女書」的書法藝術
五、「女書」傳承
(一)「女書」的傳承方式
(二)「女書」傳人
六、「女書」保護
七、「女書」原作
《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書》,周冶陶、宮步坦編著,明華印書館2009年2月版,本書詳細記錄了女書1982年被發現的經過,女書中的情感、信仰與藝術,女書的傳承與保護,與女書有關的女性習俗等內容,並分篇介紹了著名的女書傳人、著名的女書研究專家和著名的女書書法家,還對湖北新發現的幾種未識別文字進行了介紹。
女書是一種由民間婦女創造的文字,未經規范。《女書通——女性文字工具書》2007年出版,以女書標准字作為規范方案。《女書通》具有女書譯漢字與漢字譯女書兩種字匯的功能:通過女書標准字音節索引可以查出:江永土話的每個音節、每個音調,有哪幾個對應的女書文字,它們中間哪一個是標准字,這個女書標准字的標准書寫方法是什麼;通過女書標准字筆劃索引,可以根據一個標准字查到它所能代表的多種漢字意義,也能夠查到它的多種同音字,還能夠查到它在其他7種女書字典或字匯中的寫法;通過漢字譯女書索引,可以查出與一個漢字相對應的女書標准字怎麼寫,怎麼發音,與這個漢字對應的女書標准字有哪些同音字。
《中國女書合集》趙麗明主編中華書局,所收資料占所能見到的女書原始資料的90%以上。另外一本女書專著《中國女書集成——一種奇特的女性文字資料總匯》十集不分卷 趙麗明主編、周碩沂譯注、陳其光譯注校訂。包括:賀三朝書八十二種、自傳訴苦歌三十六種、結交老同書二十二種、傳說敘事歌三十二種、祭祀歌七種、婚嫁歌五十六種、民歌八十七種、謎語四十七種、翻譯作品二十九種、書信三十種
彭澤潤著作《江永女書文字研究》,嶽麓書社2011年出版。內容簡介:作者長期關注民族地區的語言和文字,並且深入田野做了大量調查工作。這項研究成果針對湖南南部的江永、江華等瑤族聚居地區的女性專用文字,作者經過統計分析,認為這種文字屬於一種不成熟的音節文字,屬於表音文字。以往女書研究成果主要是從女性學和社會學研究,即使做文字研究也多是資料性的,研究者是語言學專業出身的少,因此這是關於女書文字理論研究最專業的成果。 1982年,由武漢大學宮哲兵教授在湖南省江永縣發現。宮哲兵隨即在1983年3期《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上發表了全世界第一篇介紹女書的學術論文《關於一種特殊文字的調查報告》,並在1983年第16屆國際漢藏語言學會議(美國)上發表了論文《湖南江永平地瑤文字辨析》,將女書介紹到國內外,1986年宮哲兵出版了全世界第一部女書研究著作《婦女文字與瑤族千家峒》。
1983年,江永發現「女書」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後,引起轟動。海內外專家學者紛紛深入江永考察、學習、發掘。21世紀初,永州積極實施搶救和保護女書文化工程,通過興建女書文化村,建立女書博物館,組織開發女書工藝品,發展女書文化產業,使女書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就在「女書」在最後只有少數老年婦女才能閱讀和書寫,從20世紀末開始,通過一批學者努力,這種罕見的女性字元才被世界所了解和認識,並引起了海內外的濃厚興趣和廣泛關注。作為一種獨特罕見的文化遺存,中國政府也開始重視保護女書。集研究基地與旅遊於一體的「中國女書」村已於2003年底落戶江永。
2001年5月18日在中南民族大學召開的中國女書文化搶救工程座談會暨全國女書學術研討會提出「中國女書文化搶救工程」。
2004年9月20日,陽煥宜——最後一位女書老人謝世 「女書」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化石」,對研究人類文字和文明的起源、女性文化和民族的起源以及文明的發展歷程等方面,在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語言學、文字學、民俗學、考古學等各個領域,都有重要價值。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坐歌堂、女紅、婚禮賀、三朝書等說明,女書具有習俗功能、禮儀功能。禮儀是社會價值觀的規范化、程式化、制度化。這種禮俗化的凝固,使女書文化由女性的需要成為全社區的必要。
農事歌、兒歌等說明,作為母親文化,女書具有教化功能、傳授功能。底層勞動人民的社會歷史知識、生產生活技能以及道德培養,只能通過長輩的口耳相傳、自己的體驗以及民間文藝的欣賞來獲取。女書作品內容的豐富,不僅使婦女的聰明才智得以升華、陶冶。同時,也傳承了知識、倫理。 高銀仙(已去世)
義年華(已去世)
陽煥宜(已去世)
何艷新
何靜華
胡美月
歐陽紅艷
蒲麗娟
林瑩 (目前何靜華、蒲麗娟、林瑩是三代女書自然傳人)
相關電影、歌曲
《雪花秘扇》根據華裔女作家鄺麗莎同名英文小說改編,講述發生在清末和當代兩段女人之間的凄美情感故事。現代戲里,尼娜和蘇菲是很要好的朋友,偶然的機會蘇菲從姑姑口中聽到了一個故事。在很久以前的湖南江永,女人必須纏足,生活與外界幾乎隔絕,但她們彼此間擁有獨特的溝通密碼:女書。有些少女結為「老同」,在扇子或巾帕上綉寫女書互通心跡,她們如同精神上的婚配,情誼可延續一生。在姑姑的組織下,蘇菲和尼娜結為了「老同」。時光回退到1800年的江永,百合與雪花年僅7歲便結為「老同」,在歷經飢荒與叛亂後,她們一同省思媒妁之言的婚姻,以及為人母的悲歡,在彼此身上找尋慰藉。然而一場誤解的產生,讓她們終生的友誼遭到崩解的威脅……
由上海電影集團和福克斯探照燈等聯合出品,傳媒大亨默多克之妻鄧文迪與米高梅主席之妻弗勞倫斯·斯洛恩監制,著名華裔導演王穎執導的影片《雪花秘扇》,已定於2011年暑期檔公映。此前影片一直處於保密狀態,只有外媒曝光過幾張現代戲部分李冰冰、全智賢的劇照。
「女書」作為「老同」交流的工具,只寫在摺扇及巾帕上,只在女性間流傳,不為男性所識。據了解,片中李冰冰、全智賢均有不少書寫女書的鏡頭,因女書字型奇特,實拍前兩人均做足功課,徹夜練字。李冰冰透露,她曾練了數個通宵,只為寫出一手秀麗娟細的女書,「平時我也愛練書法,但女書和漢字書法不一樣,它算是一種『化石』級的文字,看起來有點像甲骨文,光是熟記字形就得花去好多時間。我專門練了幾個通宵,手時刻要端著,每次練完手都會酸到發抖。」
高校女生設計「女書」旗袍獲國家專利
2012年11月15日,5名湖南女子學院的學生身著「女書」旗袍在校園里亮相。據這5套旗袍的設計者周京晶介紹,「女書」旗袍分為紅、黃、青、藍、紫五件不同顏色的,旗袍上有大小不一的「女書」,相互構成精美、秀麗的圖案。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批,5件女書旗袍分別獲得外觀設計專利證書。「女書」是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及其毗鄰的道縣、江華部分地區,歷史上出現過的一種只在婦女之間使用的神秘文字,當地稱之為「女字」。圖為五種不同顏色的「女書」旗袍齊亮相。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女書》由譚盾與費城交響樂團共同演繹完成,5月29日在深圳首演。
湘南古老文化的聲音詮釋
費城交響樂團5月29日首演深圳,恰逢雨後氣溫的報復性反彈,與聽眾的高漲情緒都熱一塊去了。深圳音樂廳外的那條馬路,因大批觀眾驅車前來而出現嚴重的擁堵。音樂廳地面、地下兩個停車場外加一個臨時停車場都已塞滿,很多人被迫繞行至對面的圖書館地下車庫慢慢排隊,造成至少上百人的遲到。他們中半數以上錯過了《女書》。
不管你願意不願意,喜歡不喜歡,《女書:女性神秘之歌》被列入了費交首次深圳音樂會的重中之重。這是最富創意的華裔作曲家譚盾的新作,他將湖南與廣西交界的江永山區一種古老而不可思議的女性文字,升華為一種文化現象,進而用史詩般的音樂語言,創作出一部完全由西洋樂器演奏的大型交響曲。而與之合作的全球首演者,竟是美國享有盛譽的費城交響樂團。
奏完中美兩國國歌後,年輕而充滿活力的音樂總監雅尼克·涅傑-瑟貢再次快步躍上指揮台。他左側的獨奏家位置,端坐著豎琴演奏家伊麗莎白·海儂。這位身著鮮紅抹胸長裙的金發碧眼高挑女郎,懷抱古色古香的琥珀色豎琴,彷彿一尊光彩照人的靈動雕像。接下來的音樂表明,無論是舞台視覺還是音樂構成,她和手中的豎琴,都是作曲家想要特別要強調的一個重要符號。
音樂開始。以小提琴高音區空靈的滑音為背景,豎琴叮咚作響,彷彿一個古老傳說由遠處慢慢飄來。音樂是先鋒的,現代的,旋律一下難以捉摸。但不久豎琴就靠向中國傳統,耳邊響起五聲音階和中國古韻,以及像古箏一樣的「掃弦」和撥奏。這聲音伴著老奶奶的歌聲,和著女人的哭泣,貫穿始終,有時優美動聽,有時只是一個聲音元素。我不由猜想,譚盾用這很少出現在前台的彈撥樂器領銜整部作品,是想用顆粒狀的不連貫音符,去描摹古老女書中的點點墨跡嗎?而被強化了的女性演奏家身份,是否也暗示女性文化的現代化傳承——女書畢竟是世界上唯一標有性別印記、由女性書寫和使用的文字。或許,她就是「女書」的象徵?
這部約50分鍾長度的交響曲,由13個標題樂章組成,樂章之間隱含戲劇性的邏輯聯系,並一如既往地藉助聲光電,構成一組三維空間,意圖通過多種感官刺激,激發和調動聽眾豐富的聯想。與譚盾以往作品最大的不同是,這部作品引入了鄉村原生態歌聲,與大型樂隊的現代曲風形成鮮明的對照和有趣的交融。也虧譚盾想得出,他用舞台上方的三塊小銀幕,播放鄉村老太和女人原唱音像,而讓指揮帶領樂隊去追隨、應和、互襯、交融。為此,指揮面前還特別擺放了兩只小音箱。湘南女性溝壑縱橫的面孔,淚流滿面的表情,淳樸自然的吟唱,蒼涼中浸著喜悅,嘈雜里透出孤獨,形成一種特別的文化感染力。譚盾一個多月前在微博中說,《女書》美國首演時引起轟動,此前還說費交一些樂手在排練時流下了眼淚。這我都相信。這樣一部絢麗作品,本身並存著新奇與感動。
13個樂章中,我個人更偏好《深巷》、《女兒河》、《培元橋》、《活在夢里》等樂章。在我看來,理由很多,如它們更具音樂性,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其和聲、配器及旋律的走向更令耳朵獲得愉悅,主要靠音樂本身具有的感染力打動人等。當然還有「女兒河」里的水。畫面上,那個女書村莊被水環繞,譚盾的獨門樂器「水」便再次發揮用場。兩位美國打擊樂手,全神貫注地遵循樂譜上的節奏,雙手在水盆里整齊劃一地撩動、拍打、滴漏,潺潺水聲與音樂聲,融為一體。
譚盾是聰明且有戰略眼光的。兩年前他決定推動女書「申遺」,構思完成了這部作品,隨後獲得美國費城交響樂團、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和日本NHK交響樂團的委約,又去一些國際藝術節展示,用音樂這最無國界的通用語言,一步步將女書文化推向世界。
下半場是樂迷們殷切期待的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這是最能體現「費城之聲」的費交經典。如果說,在《女書》中,指揮雅尼克還有一點拘謹(在相當多的篇幅里,他只能被動地跟著銀幕走),「柴六」則令他瞬間進入了揮灑自如的自由王國。這位精明壯實、活力四射的小個子,以強大的控制力和煽動力,將老柴音樂的張力揮發到極致,特別是第三樂章。第一樂章的獨奏黑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音色的微妙變化與氣息的精確控制,賦予這木管樂器一種撼人心魄的力量。
也許期望值過高了點,我對樂隊細膩層次的把握略覺不足,尤其是第二樂章那段著名的大提琴齊奏,我腦子里總不由自主地閃現小澤征爾指揮柏林愛樂的片段。兩相比較,我更喜歡小澤的版本。盡管如此,這個「柴六」還是讓深圳聽眾過了一把頂級樂團的經典之癮。中場休息時,有幾位文化界朋友議論說,費交首次來深,應多演這類經典,這才是人們對它最大的期待。相信這樣的想法頗具代表性。
加演曲目還是老柴作品,選了歌劇《尤金·奧涅金》中的《波羅乃茲舞曲》。這是音樂會最常聽到的保留曲目之一,其輕快優美與《悲愴》形成強烈反差,為當晚這場音樂盛宴劃上圓滿的句號。◎ 辜曉進
『叄』 求小說,主角是醫學院的年輕教授,剛開始沒有學生選他做導師,好像是有個女學生和一個新生選了他,謝謝
都市神醫 作者: 天測 簡介: 人道物、物道天,天道人心方可堅,滅門之仇,身在懸崖峭壁邊的林立無能為力之際,雷聲大作,隨著一道紫雷穿越到未來,且看古代神醫如何在現代西醫發達,中醫衰落之際玩轉全世界,美女,香車,豪宅,信手拈來……
『肆』 書荒了,有喜歡看小說的道友嗎求推薦幾本來看看(都市不要,玄幻、修仙、都可以,主角收女不墨跡)謝謝
玄幻:遮天、武動乾坤、聖墟、偷天、星辰變,天珠變、牧神記,劍來、雪中悍刀行等等
歷史:寒門崛起,上品寒門,等等
『伍』 一本gl偵探小說,一個是智商特別高的女博士又好像是教授,另一個是警察,沒記錯好像姓喬,博士要比警察
《囚鳥[GL懸疑推理]》白露為燕
高智商絕美偵探喬倚夏vs高冷犯罪心理學美女教授路西綻
若滿意O(∩_∩)O~~,望採納。
『陸』 李嘉欣素顏再回顏值巔峰:女人物質一點,更容易獲得幸福,你覺得呢
看著現在千篇一律的網紅臉,更加懷念20年前的港台明星。說起港台明星中的大美女,肯定繞不過李嘉欣和關之琳這兩位。
生活冬冷夏熱,雨天甚至還有漏水的情況,生活很艱難。它讓李嘉欣過早地體會到了人生的艱辛,對其人格和價值觀的形成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在她成名後,她父親曾向她要過錢,但遭到她一口咬定。在這個圈子裡,她說自己沒什麼特別交心的朋友,最親的就是媽媽和妹妹。一些人調侃說,一些漂亮的女孩都沒腦子。但是李嘉欣沒有。在她中學里,瑪利諾就讀於香港最好的女校,畢業會考時拿到了2A7B,這在當時是個很好的成績。
有些人說,遇上什麼人是命中註定的,但是愛上什麼人,離開什麼人,是自己的事。空窗子六年,三十六歲的李嘉欣於2006年志雲飯局訪問時,坦然地回答說,女性獨立是留住男人心的秘訣;女性如果不獨立,沒有健康快樂的心境,就無法讓彼此感到幸福;男女之間永遠沒有公平的日子…女性最基本的幸福就是對自己好……如果沒有聰敏的加持,這朵嬌花多麼美麗,她不是男人的玩物,卻是男人最好的玩伴,也相信她最終會收獲理想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