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物影響
夏洛蒂·勃朗特為女子受數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作了強有力的宣傳。夏格蒂·勃朗特對瑪麗·沃爾斯適克拉夫特《女權辯護》中的主要觀點作了大膽的、更為生動的拴猛,她的小說可以被看作研究文學與性別意識的最經典作品。可以說,在以追求女性獨立,追求與男性平等的社會地值為主題的19世紀女性文學中夏洛蒂·勃朗特是員至關重要的作家,她同時還為表現獨立以後的女性所面臨的種種問題的20世紀的女性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事實上,夏洛蒂·勃朗特所創造的女性形象從沒有接受過被壓迫的地位。並不失時機地對男性道德標准予以反擊。時至今日她們對為爭取男女徹底平等做著不懈努力的廣大女性仍舊有著強烈的感召作用。作為頌揚自尊自強的職業女性的第一人和主張男女同樣享有受教育權的第一位女小說家,夏洛蒂·勃朗特是女性主義文學史上一顆最耀眼的明星,也因此堪稱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女權主義倡導者。
後世作家在處理女性主題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她的影響,尤其是關心女性自身命運問題的女作家,更是尊她為先驅,並把她的作品視為「現代女性小說」的楷模。江蘇教育版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上《小草和大樹》一課介紹過勃朗特三姐妹脫穎而出前的心路歷程。
Ⅱ 歐美文學史上第一位寫長篇小說的女作家
——1813年,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出版長篇小說《傲慢與偏見》。
——1818年,英國女作家瑪麗·雪萊,創作長篇小說《弗蘭肯斯坦》。
——1847年,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出版長篇小說《簡·愛》。
——1868年,美國女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出版長篇小說《小婦人》。
***********************************************************************
此外,
1001年至1008年間,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創作長篇小說《源氏物語》。
1678年,法國女作家拉法耶特夫人,創作中篇小說《克萊芙王妃》。
十七世紀,英國女作家阿芙拉·貝恩,創作的《奧魯諾可》被稱為英國第一部小說。
英國女作家德拉瑞維爾·曼蕾的《瑞維拉歷險記》,開創女性自傳體小說先河。
Ⅲ 19世紀歐美文學的作品有哪些
1、《大衛·科波菲爾》
《大衛·科波菲爾》是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創作的長篇小說,被稱為他「心中最寵愛的孩子」,於1849至1850年間,分二十個部分逐月發表。
全書採用第一人稱敘事,融進了作者本人的許多生活經歷。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大衛從幼年至中年的生活歷程。
以「我」的出生為源,將朋友的真誠與陰暗、愛情的幼稚與沖動、婚姻的甜美與瑣碎、家人的矛盾與和諧匯聚成一條溪流,在命運的河床上緩緩流淌,最終融入寬容壯美的大海。
其間夾雜各色人物與機緣。語言詼諧風趣,展示了19世紀中葉英國的廣闊畫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間充滿善良正義的理想。
2、《草葉集》
《草葉集》是美國詩人沃爾特·惠特曼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1855年。
《草葉集》是浪漫主義詩集,共收有詩歌300餘首。詩歌奔騰壯闊,大氣飛揚,汪洋恣肆,豪放不羈;使用朴實粗獷的語言,創造出獨具一格的自由體,近於口語,節奏鮮明。
《草葉集》是美國詩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國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的詩集。它開創了一代詩風,對美國詩壇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3、《白鯨》
《白鯨》(Moby Dick)是19世紀美國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 1819—1891)於1851年發表的一篇海洋題材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亞哈船長為了追逐並殺死白鯨(實為白色抹香鯨)莫比·迪克,最終與白鯨同歸於盡的故事。
故事營造了一種讓人置身海上航行、隨時遭遇各種危險甚至是死亡的氛圍,是作者的代表作。1956年06月27日發行的電影《白鯨記》,就是改編自這篇小說。
4、《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作家大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發表於1844—1846年。
故事講述19世紀法國皇帝拿破崙「百日王朝」時期,法老號大副愛德蒙·唐泰斯受船長委託,為拿破崙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
獄友法利亞神甫向他傳授各種知識,並在臨終前把埋於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的秘密告訴了他。唐泰斯越獄後找到了寶藏,成為巨富,從此化名基督山伯爵(水手辛巴德、布索尼神父、威爾莫勛爵),經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
該小說以基督山揚善懲惡、報恩復仇為故事發展的中心線索,主要情節跌宕起伏,迂迴曲折,從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節,小插曲緊湊精彩,卻不喧賓奪主,情節離奇卻不違反生活真實。
全書出色地運用了「懸念」、「突發」、「發現」、「戲劇」等手法,在敘述上有較大的敘述密度和復雜的人物關系。
這一切使這部小說充滿了敘述的張力,洋溢著敘述本身所產生的美。因此,《基督山伯爵》被公認為通俗小說的典範。
這部小說出版後,很快就贏得了廣大讀者的青睞,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出版,在法國和美國等地多次被拍成電影。
5、《茶花女》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
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Ⅳ 請問被稱為「拉美四大反獨裁小說」的是哪四本書
《總統先生》 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瓜地馬拉) 著
書中以1898~1920年的執政的埃斯特拉達·卡布雷拉為原型,用漫畫式的誇張手法塑造了一個粗俗、陷害、狡詐、兇殘的專制暴君形象,同時描述了在此地人魔掌籠罩下,普遍存在的愚昧、貧窮、凄慘、恐怖氣氛。
《族長的秋天》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 著
此書以近乎散文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獨裁者無所不能卻孤獨落寞的一生。他在難以數算的歲月中享盡榮光,對權力的痴迷達到了瘋狂的地步,卻無法改變「沒有能力去愛」的命運,於是他一邊用權力的罪惡補償這無恥的命運,一邊在只有母牛的宮殿里淪為自己孤獨的祭品。他在自己的王國里隨意顛倒白晝,確定節日;要求他下達的命令必須得到執行;在權力的金字塔中,他不相信任何人,不斷地背叛同道,肆意地殘害生命。因此,才會在自己的榮光中孤獨地死去,孤獨得連一個敵人都沒有剩下。
《暴君班德拉斯》 拉蒙·馬利亞·德爾·巴列-因克蘭(西班牙) 著
本書描述了19世紀在拉美大陸太平洋沿岸土地上的虛構的、由班德拉斯將軍統治的共和國三天里發生的推翻獨裁者的故事。作者以精湛的語言描寫獨裁者統治下的社會生活畫面,用諷刺、揶揄塑造了一個暴君形象,藉以影射和鞭撻本國的獨裁政權,同時揭露新聞界歪曲報道的醜行。
《獨裁者的葬禮》 烏斯拉爾·彼特里(委內瑞拉) 著
Ⅳ 加西亞.馬爾克斯為什麼要寫《百年孤獨》
因為在1830年至19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都顯露出來,作者通過創作《百年孤獨》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並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出來,希望拉丁美洲民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盡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
這種孤獨不僅彌漫在布恩迪亞家族和馬孔多鎮,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者表達著一種精神狀態的孤獨來批判外來者對拉美大陸的一種精神層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對拉美的歧視與排斥。
加西亞·馬爾克斯曾經近乎絕望地指出:「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斗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註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這樣的歷史象徵了孤獨,就是「百年的孤獨」。
(5)拉美女性作家19世紀前小說擴展閱讀
《百年孤獨》簡介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著名的作家馬爾克斯的巨著,它作為「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品聞名於世,智利詩人聶魯達曾稱贊他是「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馬爾克斯也因此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
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是西班牙人的後裔,住在遠離海濱的一個印第安人的村莊。他與烏蘇拉新婚時,由於害怕像姨母與叔父結婚那樣生出長尾巴的孩子,烏蘇拉每夜都穿上特製的緊身衣,拒絕與丈夫同房。
因此遭到鄰居阿吉拉爾的恥笑,何塞殺死了阿吉拉爾。從此,死者的鬼魂經常出現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涼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寧。他們只好離開村子,外出尋找安身之所。經過了兩年多的奔波,來到一片灘地上,由於受到夢的啟示決定定居下來。後來又有許多人遷移至此,建立村鎮,這就是馬孔多。布恩迪亞家族在馬孔多的歷史由此開始。
Ⅵ 艾米麗•勃朗特是19世紀的英國女作家,她的主要作品是什麼
引言:對於愛看書籍的人來說,相信已經看了很多本小說之後,都會有一些印象。然而那些愛看書籍的人已經了解國內和國外的一些著名代表作,愛讀書這個習慣不僅擴展自己的視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陶冶了自己的情操。那麼對於19世紀的英國女作家艾米麗·勃朗特,那些愛讀書的人對她有什麼了解嗎?知道她的代表作是什麼嗎?
三:艾米麗蘭伯特的小說有什麼特點?
用自己的一生來盡心盡力的寫好一本小說,用書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當時的社會狀況。作品的特點充滿著一種壓抑的感覺,時而熱情奔放,又時而凄涼,也寫出了愛恨情仇,也寫出了努力奮斗。用自己的小說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渴望和對社會的評價是一種中很高的境界。
Ⅶ <<The Story of an Hour>>中作者主要想表達的是什麼熟悉的朋友請幫幫解答一下!
表達思想:這是一篇宣揚女權主義的小說。大男子主義導致了兩性的不平等,女權主義的倡導也要避免極端的傾向(如小說中超越男性的幻想)。社會的女權主義的終極目標是眾生平等(真正意義上的平等)。不是任何一方的超越與凌駕。
出處:美國 凱特·肖邦《一小時的故事》
故事梗概:《一小時的故事》闡述了女性追求平等和自由的主題,是凱特·肖邦一系列描寫女性覺醒與反叛作品的序曲。小說講述了瑪拉德夫人在一個小時中歷經兩次震撼,從獲知丈夫因火車事故喪生的消息,到丈夫突然返家,驚愕之中心臟病發作猝死的故事。
(7)拉美女性作家19世紀前小說擴展閱讀:
作品背景:
《一小時的故事》是美國一篇短篇故事,最初名為The Dream of an Hour,於1894年發表時改為現名。凱特·肖邦作為美國19世紀重要的女性作家,被譽為「美國女權主義文學創作的先驅之一」。
挑戰傳統社會行為的作品,如《一小時的故事》,常常被雜志編輯拒絕。然而半個多世紀後,女權主義評論家卻大力提倡。
Ⅷ 《閣樓上的瘋女人》作者是誰
美國學者桑德拉·吉爾伯特(Sandra M. Gilbert)和蘇珊·古芭(Susan Gubar)。
1979年,兩人合著出版了《閣樓上的瘋女人》一書,以銳利的眼光重新發現了簡·奧斯汀與夏洛特·布朗特等19世紀女性作家小說中的女性主義表達。
《閣樓上的瘋女人》被譽為20世紀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聖經》,也是當代美國文論中的經典。在這部著作中,打破了民族、地域與時間等多方面限制的疆界,將19世紀的英美女性文學視為一個整體進行了綜合研究。
賞析:
在《閣樓上的瘋女人》一書中,桑德拉·吉爾伯特和蘇珊·古芭則幫助讀者找到這些作品中隱藏的女性主義表達。她們指出,父權制所帶來的「影響的焦慮」,始終縈繞在這些女性作家的創作當中:
這些作者所從事的是一種困難的工作,需要在爭取真正的女性文學權威時,做到對父權中心的文學標准既妥協,又加以顛覆。
這種矛盾心理,在作品中體現為「天使」與「瘋子」的共存,前者常常作為主角,是一種試圖符合父權制文化的努力;後者則被隱藏在角落中,代表著顛覆,如同「簡·愛」與「閣樓上的瘋女人」。這兩種形象看似相反,實則是一體兩面,直接彰顯出19世紀的女性作家在創作中的焦慮、矛盾與游移。
Ⅸ 19世紀英國三位著名的女性小說家是__________姐妹。
勃朗特三姐妹
夏洛蒂(Charlotte Bront)(1816-1855)
夏洛蒂像她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簡·愛一樣,個子矮小,其貌不揚,充滿智慧和獨立的精神。她雖外表古板沉默,卻有著一顆女性和婉敏感的心。在兩位姐姐不幸早逝後,她成了家中的長女,她從小就有一種關心他人的神聖責任感,以她嬌弱的身軀承擔了全家對外聯絡發展的重任。自強不息、奮斗進取成為她一生的主旋律。她的氣質是浪漫和嚴謹的奇特結合,這就使她既熱情奔放,耽於幻想,富於挑戰精神;又保守穩重,約束自我,恪守傳統的道德標准。她既是一個好女兒,好姐姐,好妻子,好朋友,具有溫柔熱情的一面,同時又是一個蔑視虛偽的上流社會,對丑惡的世態進行了犀利的譏諷的勇士。她性格的兩方面構成了她波瀾不寧的豐富的內心世界,也使她的作品更富於激情和新意,具有震 撼人心的藝術魅力。夏洛蒂的不卑不亢,純真熱情, 謙遜質朴,無不從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的身上體現出來。她的作品可以說是她智慧的頭腦和赤熱的心靈的自然流露。薩克雷在紀念夏洛蒂的文章《最後一幅素描》中說:「凡是讀過她的書的人,誰不欽佩這位婦 女對真理的熾熱的愛,她的勇敢,她的純真,她對邪惡的義憤,她熱切的同情心,她虔誠的愛和信仰,她激越的榮譽感。一種急切的誠實是這位婦女的性格特徵。」這段話可以說是夏洛蒂的真實寫照。 夏洛蒂的作品主要描寫貧苦的小資產者的孤獨、反抗和奮斗,屬於被馬克思稱為以狄更斯為首的「出色的一派」。《簡·愛》是她的處女作,也是代表作,至今仍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實際上,勃朗特三姐妹自幼便熱愛寫作,常常一起在本上寫一些關於伯爵的小說,可惜日後都丟失了。夏洛蒂還出版過詩集。她的其他小說有:《雪莉》(1849)、《維萊特》(1853)。其中《維萊特》可以看做是她個人的小說體自傳,與她的人生經歷十分相似。這位天生體弱的女作家是十九世紀英國文壇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艾米莉·勃朗特艾米莉(Emily Bront)(1818-1848)
夏洛蒂·勃朗特之妹,安妮·勃朗特之姐。從少年時代就開始寫詩,姐妹三人於1846年出版了一本自費出版詩集,以艾米莉為主。她的詩的風格往往是直抒胸臆,感情濃烈;景物描寫常常荒僻,寂寥。但她的小說《呼嘯山莊》掩蓋了她詩歌的光芒。艾米莉·勃朗特被人們認為是三姐妹中天分最高的一位。她沉默寡言,性格自閉,孤傲乖僻,摯愛荒原,一生中幾乎沒有朋友。但她卻有驚人的想像力和卓越的文才,創作了大量的抒情詩。並以唯一的一部小說《呼嘯山莊》馳名文壇,被譽為英國19世紀文學史中最奇特的女作家。 《呼嘯山莊》被認為是英國小說史上最奇特,最具震撼力的一部小說之一。這部悲劇性的小說描寫了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列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嘉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小說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的斗爭精神,展現出的人物的內心世界具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激情和反叛精神。小說的文字被稱為「一首完美,動人的敘事詩」。夏洛蒂和傳記作者告訴我們,艾米莉生性獨立、豁達、純真、剛毅、熱情而又內向。她頗有男兒氣概,酷愛自己生長其間的荒原,平素在離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誼,最喜與大自然為友,從她的詩和一生行為,都可見她天人合一宇宙觀與人生觀的表現,有人因此而將她視為神秘主義者。其實人與自然的關系,從來就是人類文明史上重要的命題,艾米莉不過是步歷代哲人、隱者、科學家、藝術家後塵,通過生活和創作,身體力行地探尋人與自然的關系。 由於艾米莉一生經歷簡短,她既未受完整系統教育,又沒有愛情婚姻實際體驗,人們對於她能寫出《呼嘯山莊》這樣深刻獨特的愛情絕唱也曾疑惑不解。對這一問題,早有人以「天才說」做出解釋,而經過百餘年的研考據,傳記作者和評論家又提出了更加令人信服的憑據。愛米麗以及她的姐妹,雖然生長在苦寒單調的約克郡,她們的父親帕特里克·勃朗特卻來自北愛爾蘭,母親瑪麗亞·勃蘭威爾是威爾士人。這一對父母所屬民族的祖先,同屬具有沖動浪漫氣質的凱爾特人,而且二人都不乏寫詩為文的天分:帕特里克又一向懷有文學抱負,曾自費出版詩集;瑪麗亞出嫁前寫給帕特里克的情書,也是文采斐然。繼承了父母的遺傳基因,又受到荒原精神的陶冶哺育,愛米麗的藝術天才無疑並非無源之水;而且她家那座荒原邊緣上的牧師住宅,外觀雖然冷落寒酸,內里卻因幾個才智過人的子女相親相攜而溫馨宜人。他們自幼相互鼓勵、切磋,以讀書寫作為樂。這一方面大大沖淡了物質匱乏之苦;同時也培養鍛煉了他們的寫作功力。 愛米麗的寫作,從詩開始,她在著手創作《呼嘯山莊》之前十六七年間,陸續寫出習作詩文《貢代爾傳奇》和短詩,如今所見,僅近二百首詩。姑且不論它們本身的藝術價值,這些文字起碼也是創作《呼嘯山莊》這部不朽之作的有益准備。換言之,她寫《呼嘯山莊》,是她寫詩的繼續。她的詩,真摯、雄勁、粗獷、深沉、高朗,這也是《呼嘯山莊》的格調。 安妮·勃朗特安恩(Anne Bront)(1820-1849)
安恩勃朗特家最小的女孩,她溫柔嫻靜,安靜內向,和兩個姐姐相比天分稍低。她只活了29歲,而且在短暫生命的後十年,從事郁悶的家庭教師工作 就佔去了她很多時間,但她還是寫出了兩部小說《艾格尼斯·格雷》和《懷爾德菲爾府的房客 》,在英國 文學史中佔有一定的地位。她筆下的小說就如同她本人,給人一種恬靜的感覺,主人公都有著純潔的品德,勇敢地追求獨立和幸福,這也是安妮內心的寫照。安恩的作品直率和明晰更像是18世紀的作品,而不像她所處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作家風格。安妮從小就隨著姐姐們讀書,並參與了他們的文學游戲,如飢似渴地沉浸在夢幻的王國里,寫了大量的憂傷的小贊美詩。 她有一頭秀麗的淺棕色頭發,可愛的藍眼睛略帶紫羅蘭色,白皙的皮膚,外表顯得溫婉可人,深得姨母的寵愛。她和艾米莉就像孿生姐妹一樣,形影不離,親密無間,常在一塊聯合寫日記或者到荒原中漫遊,給她們熟悉的場所都起上了動聽的名字。她的嗓音細弱甜美,喜歡柔和的和聲,閑暇時彈彈鋼琴,唱唱歌,不過這種賞心悅耳的愉快在她一生中實在是太少了。後來,安恩曾和姐姐夏洛蒂一起到伍勒小姐的學校學習了一段時間,但不久,她就病倒了,呼吸困難,咳嗽不斷,身體漸漸衰弱。想到病逝的兩個姐姐,夏洛蒂憂心忡忡,決定把安恩帶回霍渥斯。回到了自由自在、寧靜的家裡,安恩的病慢慢地好了起來。為了生 活,1839年4月,她到了默菲爾德的布雷克府, 在英甘姆夫人家當家庭教師。後來又到了梭普格林的 愛德蒙·羅賓森家做女家庭教師。她的這些當家庭教 師的經歷,直接為小說《艾格尼斯·格雷》提供了眾多的素材。出版商史密斯先生有一段關於安妮珍貴的描述 :「她是個溫柔文靜,相當克己的人,長得一點 也不漂亮,可是模樣很討人喜歡,她的態度奇特地表 現出一種求人保護和支持的願望,經常保持著一種懇 切的神色,這是能博得別人同情的 。」安恩終生體弱 多病,但在虛弱的外表下,卻有一顆意志堅強,勇敢執著的心靈。 每個成人都有個孩童時期,每個孩童都曾有過七色的夢。夢本是幻覺:虛懸、飄渺、易失。可就有這么幾個女孩把美夢緊緊抓住,她們執著地置身於夢境的編織中,最終將幻想變成現實,獲得了人生價值的永恆。這就是19世紀出現在英國文壇的勃朗特三姐妹作家提供的一種文化現象。
Ⅹ 19世紀西方文學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有哪些
雨果《巴黎聖母院》中的吉卜賽女郎艾絲美拉達,普希金的詩體長篇小說《葉普蓋尼.奧涅金》中的達吉亞娜,司湯達《紅與黑》中的德瑞拉夫人,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里的簡愛,福樓拜《包法利夫人》中的愛瑪,哈代《德伯家的苔絲》中的苔絲,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托爾斯泰《復活》中的瑪斯洛娃,莫泊桑《羊脂球》中的妓女形象羊脂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