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國人物中子敬是誰
魯肅,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
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
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
建安五年(200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後,魯肅常被孫權比作東漢開國元勛之首——鄧禹。孫權專門為魯肅而設立贊軍校尉一職。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
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此後,東吳奪取了荊州三郡,魯肅率兵抵禦關羽,並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而關羽不敢相逼。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1)子敬瑾可愛的圖片擴展閱讀:
主要成就
1、赤壁之戰,孫劉兩家以弱勝強,打敗了曹操,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魯肅和諸葛亮的精心謀劃。赤壁戰後,曹操的實力仍然比劉備、孫權強大。
作為一個高瞻遠矚的政治家,魯肅對此非常清楚。他認為,無論是東吳孫權還是占據荊州的劉備,都不足以與曹操抗衡。
擺在兩家面前的有三條路:一是聯合抗曹;二是各自為戰;三是不戰而降,歸附曹操。只有走聯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確的選擇。所以,他終生不渝地堅持這一戰略方針,並為之竭盡全力。
2、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 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
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
「肅邀羽相貝,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貳』 這幅圖片的動漫人物是誰出自哪個作品
出自《鋼鐵三國志》孫權仲謀
『叄』 三國演義中人物的字是子……有誰
王允(子師)、王雙(子全) 、王平(子均)、太史慈(子義)、司馬師(子元)。
1、王允
王允(137~192年),字子師,太原郡祁縣(今山西祁縣)人。東漢末年時期大臣。
出身太原王氏,世代官宦。舉孝廉出身,司徒高第征為侍御史。出任豫州刺史,勤政愛民。斗爭中常侍張讓失敗後,去官隱居。中平六年,大將軍何進掌權之後,辟為從事中郎,遷河南尹。
董卓擁立漢獻帝即位後,代替楊彪,拜太僕、尚書令、司徒,密謀刺死董卓,聯合呂布共同執政,日益驕傲自滿。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余黨李傕、郭汜、樊稠等攻破長安。王允兵敗處死,時年五十六歲。
2、王平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縣東北)人,籍貫益州。三國時蜀漢後期大將。
原屬曹操,曹操與劉備爭漢中,得以投降劉備。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與馬謖一同守街亭,之後深受諸葛亮的器重,率領蜀漢的王牌軍隊無當飛軍,多次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死後,拜前監軍、鎮北大將軍,鎮守漢中,曹爽率領十萬大軍攻漢中時,被王平所擊退,累封安漢侯。
延熙十一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訓繼承了爵位。
3、王雙
王雙(?-228年),三國時期曹魏將領。蜀漢建興六年(228)冬,諸葛亮出散關,攻陳倉,後糧盡而退。王雙率領騎兵追擊蜀軍,但在與蜀軍的交戰中被擊敗,王雙也被蜀軍所斬。
在《三國演義》中,王雙字子全,是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臨洮縣)人,有萬夫不當之勇。在諸葛亮北伐期間,被魏延所斬。
4、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曾為救孔融而單騎突圍向劉備求援。
原為劉繇[yáo]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盪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pán],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
5、司馬師
司馬師(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的奠基人之一,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後張春華的長子,晉文帝司馬昭的同母兄,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
司馬師沉著堅強,雄才大略,早年與夏侯玄、何晏齊名。高平陵之變後,以功封長平鄉侯,旋加衛將軍。司馬懿死後,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次年升為大將軍。
掌權後,他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命百官推薦賢才,整頓綱紀,使其各有職掌,朝野肅然。司馬師也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曾用計於新城之戰擊潰吳國諸葛恪的大軍。
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與中書令李豐等人密謀除司馬師,事情泄露,司馬師殺死參與者,迫郭太後廢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次年,親自率兵平定毌丘儉、文欽之亂。
回師途中病死,年四十八,謚號「忠武」。後被追尊為晉景王。西晉建立後,被追尊為景皇帝,廟號世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太史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師
『肆』 三國全部人物的名字,包括字什麼
劉備字玄德、諸葛亮字孔明、曹操字孟德、孫權字仲謀、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趙雲字子龍、樂進字文謙、李典字曼成、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夏侯_字元讓、夏侯淵字妙才、荀_字文若、荀攸字公達、郭嘉字奉孝、程昱字仲德、劉曄字子陽、孫乾字公_、簡雍字憲和、糜竺字子仲、滿寵字伯寧、呂虔字子恪、毛_字孝先、於禁字文則、馬超字孟起、孫堅字文台、孫策字伯符、程普字德謀、黃蓋字公覆、韓當字義公、祖茂字大榮、朱治字君理、呂範字子衡。
周瑜字公瑾、張昭字子布、張_字子綱、太史慈字子義蔣欽字公奕、周泰字幼平、陳武字子烈、虞翻字仲翔、董襲字元代、許褚字仲康、徐晃字公明、董昭字公仁、張遼字文遠、臧霸字宣高、李通字文達、陳登字元龍、魯肅字子敬、諸葛瑾字子瑜、顧雍字元嘆、張_字雋_、許攸字子遠、賈詡字文和、司馬懿字仲達文聘字仲業、魏延字文長、徐庶字元直、黃忠字漢升、龐統字士元、嚴_字曼才、陸績字公紀、張溫字惠恕、駱統字公緒、吾粲字孔休、徐盛字文向、潘璋字文_。
丁奉字承淵、步騭字子山、甘寧字興霸、呂蒙字子明、陸遜字伯言、凌統字公績、馬良字季常、馬謖字幼常、蔣琬字公琰、劉禪字公嗣、廖化字元儉、薛綜字敬文、程秉字德樞、朱桓字休穆、蔣干字子翼、王粲字仲宣、陳琳字孔璋、崔琰字季_、闞澤字德潤、陳震字孝起、伊籍字機伯、龐德字令明、張松字永年、楊修字德祖、陳群字長文、法正字孝直、孟達字子慶、關興字安國、曹休字文烈、孫翊字叔弼、孫匡字季佐、孫朗字早安、孫韶字公禮、孫靜字幼台、黃權字公衡。
劉巴字子初、彭_字永言、王平字子均、費_字文偉、傅巽字公悌、劉馥字元穎、張既字德容、李嚴字正方、霍峻字仲邈、董和字幼宰、李恢字德昂、秦宓字子敕、譙周字允南、傅干字彥才、曹丕字子桓、曹植字子建、曹彰字子文、管恪字公明、耿紀字季行、左慈字無放、吉邈字文然、吉穆字思然、趙咨字德度、孫桓字叔武、孫皎字叔明、鄧芝字伯苗、劉永字公壽、劉理字奉孝、丁儀字正禮、丁_字敬禮、禰衡字正平、吉太字稱平、華佗字元化、王連字文儀、呂凱字寄平。
姜維字伯約、曹睿字元仲、夏侯_字子休、郭淮字伯濟、曹真字子丹、郝昭字伯道、全琮字子璜、諸葛恪字元遜王雙字子全、辛毗字佐治、宗預字德艷、司馬師字子元司馬昭字子尚、夏侯霸字仲權、夏侯威字季權、夏侯惠字稚權、夏侯和字義權、曹芳字蘭卿、何晏字平叔、鄧_字玄茂、李勝字公昭、丁謐字彥靜、畢軌字昭先、桓範字元則、鍾會字士季、鄧艾字士載、諸葛瞻字思遠、曹髦字彥士、曹奐字景明、_丘儉字仲恭、賈充字公閭、孫峻字子遠、孫_字子通、孫休字子烈。
孫皓字元宗、諸葛誕字公休、羊祜字叔子、劉協字伯和、董卓字仲穎、呂布字奉先、丁原字建陽、伍孚字德瑜、陳宮字公台、袁紹字本初、袁術字公路、鄭玄字康成、孔融字文舉、陶謙字恭祖、劉表字景升、蒯越字異度、蒯良字子柔、陳翔字仲麟、范謗字孟博、孔昱字世元、范康字仲真、檀敷字文友、張儉字元節、岑_字公孝、劉繇字正禮、審配字正南、袁譚字顯思、袁熙字顯奕、袁尚字顯甫、劉璋字季玉、馬騰字壽成、司馬徽字德操、楊阜字義山、胡邈字敬才、逢紀字元圖。
張裔字君嗣、龐德公字山民、蔡邕字伯喈田疇字子泰、韓遂字文約、馬鈞字德衡、曹爽字昭伯、黃琬字子琰、張魯字公祺、陳_字漢瑜、秦朗字元明、劉焉字君郎、劉岱字公山、華歆字子魚、何進字遂高、盧植字子干、山濤字巨源、王朗字景興、管寧字幼安、淳於瓊字仲簡、金_字德偉。
(4)子敬瑾可愛的圖片擴展閱讀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國